美丽的田园诗歌

时间:2019-05-15 12:3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丽的田园诗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丽的田园诗歌》。

第一篇:美丽的田园诗歌

红日、青山

白云、蓝天

小桥、流水

河渠、梯田

老者山上扶犁扬鞭

少年山下点种提蓝

田埂上小伙子植树

稻田里姑娘插秧

好一章陶渊明笔下的田园诗篇

山坡上牛犊嘶鸣

草场里羊儿撒欢

布谷声声

袅袅炊烟

潺潺流水

山花烂漫

草长莺飞

燕舞蝶恋

鱼中戏水

鹰击蓝天

万紫千红的百花争艳

欣欣象荣的禾苗盎然

青青的山,青青的水

青青的田园

到处是生命的春天

好一幅王维笔下的丹青画卷

当午初禾

晨曦挥镰

朝霞里

秧上的北瓜

架上的豆角

和姑娘一样

清翠新鲜

夕阳中

钓竿上的欢乐

鱼网中的丰硕

和老者、小伙

一样灿烂

田地里五谷金黄

果园里四季飘香

好一曲彭丽媛歌喉里的在希望的田野上

第二篇:美丽的田园

美丽的田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美丽的田园风光。

2.学习简单的构图方法,并能运用概括的绘画手法表现景物。3.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田园美,学习风景写生的方法和培养简单的构图能力。难点:构图方法和画面空间的划分如何体现画面内容的需要。景物的点、先、面表达和色彩的运用通过教师直接示范,学生参与尝试来突破。

三、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课前观察乡村的生活场景,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绘画工具。教师准备:课件、示范作品。

四、教学内容: 1.欣赏导入,展开教学。

郊外的田园景色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灵动的韵律和丰富的色彩。你去过田园吗?风景如画的田园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看图片,看看你喜欢哪幅图能勾起你对乡村生活的回忆?

课件展示。①整体感受:俯瞰或远观。②局部特写:人物和作物。交流表达感受。在欣赏中,教师带领孩子通过图片漫步田园,观察中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视角下田园的不同构成方式。(如俯瞰时表现田埂的交错分布,平视时表现近景、中景、远景的层叠。)

交流:你觉得田野怎么样?说说你最喜欢哪块田野?为什么? 2.尝试探索。

(1)模拟拓荒者,将画纸当做未开垦的土地,用线条画出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将“田地”分割。

(2)继续用线分割布局,把这片土地分成好多块“田地”,近处可以稍微大一点,远处的小一点。也可以通过画田埂、河流或其他景物再分出几块田地。

(3)讨论分割方法:一是自然分割,田间小路线条弯弯曲曲,体现一种俯瞰大地的视野效果;二是直线分割,体现机械作业环境下的现代化田野;三是水平线分割,这种构图方法可以用水平线构图的方式进行。还可以怎样分割?请一位学生尝试。3.观察思考。

(1)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课件再次展示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了解不同农作物的色彩,田园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和状态下所呈现出来的色彩和景象:如还没插过秧的水田的颜色;还没中过植物的旱田的颜色;还没成熟时的小麦和玉米的颜色;成熟时稻田和麦田的颜色,紫云英、红高粱、油菜花等各种农作物所呈现出来大面积的色彩。(2)现代化农业的设备和田地设施有哪些特有景色?辛勤劳作的农民们都在干着什么农活呢?田园中还有其他值得细细观赏的景物吗? 4.作品欣赏,尝试创作。

(1)引导欣赏画家的画和同龄人笔下耳朵田园风光,学习画面中不同的表现方式所传达的意境和童真童趣。

(2)教师引导学生在田园里加以点缀(池塘、大树、拖拉机、稻草人、谷仓等)。

(3)创作提示:新翻的土壤也可以用波浪线、快速点涂可表现苗、花、果实等、颜色叠加使得色彩更丰富等方法画出几片田野。相邻的颜色要有变化,田埂才分明。景物大小有区分,前后有遮挡,造型有虚实。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5.展评作业,教师小结。

(1)将黑板看做一块未开垦的荒地,依次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和学生一起排版、布展,根据孩子们的作品内容分类组合。引导学生展开作业互评: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块田园?为什么?

(2)教师小结:看到这么美丽并且充满希望的田园,教师忍不住要唱一首田间小曲赞美一下,在欢乐轻松的整理活动中结束本课。

第三篇:美丽的田园

教学目标:

1、初步发展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的能力。

2、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

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后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提出数学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

初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13页主题图,指导学生观察,描述图中景色:在碧绿的田野上有一条清清的小河,小河里有许多鹅在嬉戏,河难上有一些片茂密的树林,有一片青青草地,草地上有许多小羊在吃草,几只鹅儿在在草地上休息休息,在一棵大树上停着许多小鸟,天空中飞来了一些小鸟,春天的田野真美丽!

2、看一看,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填一填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同桌合作,把发现的数学信息填在书中的方框内。

2、指名汇报,看看有没有漏掉。

3、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1)根据找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

4、解答问题

(1)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11—5=6(只)

(2)淘气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8+6=

引导学生根据算式中的数字找到相应的动物,再根据加法算式想一想求的是什么。

(3)交流:再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三、实践应用(14页练一练)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能题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同桌讨论)

(3)完成书上的填空题集体订正。

2、完成第2题。

(1)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教学反思:

新课伊始,我首先让学生对“美丽的田园”这一情境图进行观察,在小组中用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并趁机对学生进行了保护环境的教育,使学生从小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又让学生从图中找一找发现了哪些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之后组织学生在全班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这样教学,不仅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新课程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篇:美丽的田园

《美丽的田园》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第84页——85页的内容。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家知识的含义,主动构筑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为此我设计了如下三维目标:

(一)、情感目标:

1、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自然、爱护动物、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

3、在学习中,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发现、思考、提出问题,并正确运用2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本课教学重点为让学生能从日常生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二、说教学法

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同桌合作学习,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美丽的田园》时,引导学生先观察数据(如: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12只小鸟)。再让学生尝试提出问题,独立试着解决,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同桌交流的机会。然后结合学生的信息反馈,教会学生用合并或者是比较的方法,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如① 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12只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② 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12只小鸟,树上的比空中的少几只?③ 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12只小鸟,空中的比树上的多几只?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根据第一个问题提出④一共有17只小鸟,天上有12只,树上有几只小鸟?⑤一共有17只小鸟, 树上有5只小鸟, 天上有几只小鸟?让学生以此为基础,同桌互说出其它物体的这类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帮助学生掌握了学法,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做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

三、说教学程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必需的数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以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导入新课,因为同学们都喜欢春游,所以我想一定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然后设一个悬念,你想不想知道他们春游都看到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1、观察“美丽的田园”。说一说这里美不美,如果我们去这春游要怎么做?田园里都有什么。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2、再次观察“美丽的田园”,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这一步也是在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提问来考考小动物,学生非常高兴能考别人,再次激发学生欲望。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汇报并列式计算。学生提什么问题都可以,只要合情合理即可。教师小结,教会学生用合并或者是比较的方法,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提出:一共有17只小鸟,天上有12只,树上有几只小鸟?一共有17只小鸟, 树上有5只小鸟, 天上有几只小鸟?让学生以此为基础,同桌互说出其它物体的这类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出提出的问题的种类。

(三)练一练

1、完成书上练一练第1、2两题。

2、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观察教室里的人和物,看一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觉得这堂课同学们的表现怎么样?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84页——85页加减法(二)的内容。

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

1、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自然、爱护动物、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

3、在学习中,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发现、思考、提出问题,并正确运用2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从日常生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去玩吗?机灵狗和聪明猴两个好朋友到外面玩了一天,他们回来时决定比比看谁先到家。(课件出示复习第一题)让生明白谁先做完自己路上的计算题谁就赢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把生分成两个小组比一比)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你们真厉害,这么快就帮他们完成了任务。可是他们到了家门口,还是进不去啊!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原来啊,门爷爷给他们出了一道题,只有答对了才让进去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题目吗?(课件出示复习第二题)要求要看图列出至少列出四道算式才能进去。先让学生说说从图上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补充。你们真聪明,机灵狗和聪明猴终于顺利的进了家门。他们今天到了一个很美的地方玩了一天可高兴了,你们想知道他们到哪玩吗?出示课题:美丽的田园。我们也一起去看看他们带回来的照片好吗?(出示主题图)

二、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1、观察“美丽的田园”。说一说这里美不美,你们看到田园里都有什么啊?(指名口答)如果我们去这春游要怎么做?(渗透保护环境教育)

那我们能从图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先把你们自己找到的数学信息在图上标出来。再指名汇报。

2、再次观察“美丽的田园”,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看到这张图,你们想不想提些问题考考机灵狗他们啊?每人最少提两个问题哦!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同桌互相说一说,说完的举手。再全班交流、汇报并列式计算。学生提什么问题都可以,只要合情合理即可。教师小结,教会学生用合并或者是比较的方法,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提出:一共有17只小鸟,空中有12只,请问树上有几只小鸟?一共有17只小鸟, 树上有5只小鸟, 空中有几只小鸟?让学生以此为基础,同桌互说出其它物体的这类问题。还没说完的,回家后再慢慢思考。

3、那你们说说我们今天一共向机灵狗他们提了几种问题啊?(师出示问题的种类)。你们可聪明,提了这么多的问题,而且能把问题给解决了,机灵狗和聪明猴可让你们给难住了,他们现在正在家里忙着做你们提的问题呢!下面我们也来完成书上85页的练习题好吗?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三、练一练

1、独立完成书上练一练第1、2两题,指名汇报。

2、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观察教室里的人和物,看一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觉得这堂课同学们的表现怎么样

第五篇:美丽的田园

美丽的田园

学习目标:

1.初步发展从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的能力。2.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与熟练。3.初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4.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走近美丽的田园,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哪儿?

2、空中的小鸟有几只?你是怎么数的?完成书13页上的数学信息收集。

二、提出问题

1、求和的问题,提出后列出算式。

2、提出比多和比少的数学问题。教师直接板书。

三、重点研究比多比少的问题。

1、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

(1)谁和谁比?

(2)各有几只?列出算式(3)列式依据。

2、依次剩下的2个问题。

四、8+6=你知道解决的是什么数学问题吗?

五、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1、2、口头说说数学问题,列出算式 同桌交流提出的数学问题和算式。

六、P14页练一练第一题与13页的同构。

七、14页2题。说图意列算式。

八、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下载美丽的田园诗歌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丽的田园诗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丽的田园

    美丽的田园》教学反思 《美丽的田园》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的最后一课,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的一节综合课,主要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

    美丽的田园教案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13--14页《美丽的田园》 二、教学目标: 1.综合复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与熟练。 2.逐步发展从具体情境......

    美丽的田园说课稿

    《美丽的田园》说课稿 一、说教材 《美丽的田园》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一)第13页——14页的内容。数学课程要关注......

    2013年中国美丽田园

    2013年中国美丽田园 油菜花景观10项:江苏省兴化市缸顾乡千岛菜花、浙江省仙居县油菜花、安徽省黟县卢村油菜花、江西省婺源县溪头乡油菜花、湖北省沙洋县汉江西岸百里油菜花......

    现代儿童田园诗歌

    导语: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案 例 反 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85页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美丽田园”教学挂图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图上有什么?你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生1:......

    《美丽的田园 》 教学反思

    《美丽的田园》教学反思 《美丽的田园》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的一节综合课,主要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

    《美丽的田园》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 《美丽的田园》教学反思 李秋芳 《美丽的田园》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的一节综合课,主要是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