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丽的田园(数学环保)
美丽的田园
广东顺德大良西山小学 李娜
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课本84页 教材简析:《美丽的田园》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并根据已经学到的加减法知识解决身边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教材分三次活动进行。第一次活动是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看一看图上有些什么,去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第二次活动是让学生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想一想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第三次活动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从算式中发现加减法之间的规律,并根据这些知识去完成练习中的习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操。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铺垫导入
师: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好朋友小青蛙今天要带我们坐火车去一个好地方,你们想去吗?(生:想)瞧,火车来了。(师点击课件,出示口算题)
师:谁能口算出来?这么多聪明的小朋友,那就抢答吧。(生抢答)
师:你们真棒!那就让我们一起出发吧。(点击课件进入“美丽的田园”)。
二、合作探究,体验发现
1、美丽的田园
师:蓝蓝的天空、绿油油的草地,还有雪白的云朵,各种各样的花儿竞相开放,小鸟在树上放声歌唱,小鹅在清清的河水里悠闲地游着,这就是“美丽的田园”。(师贴课题)
这么美的地方,你们有什么感想?(引导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生1: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生2:田园的风景真美啊。
生3:我们要保护大森林,热爱小动物。
师:大家都说的很好。瞧,这里还有些什么?(生:鹅、羊、鸟、花„„)有几只鹅、羊„„?(贴:鹅X只„„)那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来吗?
师:谁会列式解答?(师根据生答贴算式)
师:你真棒,还有谁想当小老师提问题?这么多的小朋友都想说,好,先分组讨论一下,看看哪组的小朋友发现的问题最多。(生分组讨论,指名回答)
生:树上和天上的鸟一共有多少只?
生:红花比黄花多几朵?
生:。。。
师:小朋友们真不错,那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请你们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提问题,一人写出算式,比比看,哪两个小朋友合作的最好。
(生相互合作提问写算式,师巡视指导)
师:哪两个小朋友来汇报一下。(师边指名回答边贴算式)
2、把算式分类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算式找一找它的规律,谁能把它们分成两类呢?请你们先自己轻声地说一说。(生自己说)谁来说说怎样分?(引导生分成加法和减法两类)
3、组合算式
师:真是好样的,可是加法和减法家庭不服气了,它们要和我们小朋友进行挑战,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点击课件)
师:请从下面的四个数字中选出三个数,组成一个加法或减法算式,比一比哪个同学找的算式多。(引导同桌间的合作交流,指名回答,根据生答点击课件相应的算式)
4、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刚才大家从美丽的田园中不但发现而且还解决了许多的数学问题,那在我们身边我们的教室里你们能不能找出数学问题来呢?请你们下位找找看吧。(生下位观察找问题,指名回答)
师:谁来当小老师提问题?(鼓励学生自由问答)
5、小青蛙回家
小朋友们真不错,好,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小青蛙导游也要准备回家了,让我们一起来送送它吧。(点击课件)
师:每只小青蛙的身上有一个算式,谁做对了就能把它送回自己的家,谁愿意来帮忙?(生回答师点击课件)
三、师小结
小朋友们真不错,在生活中只要大家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很多有趣的数学知识,找出很多很多的数学问题来,我们可以想办法用所学的知识来帮助解决它,数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相信你们一定会和数学成为好朋友的。
第二篇:数学《美丽的田园》教学反思
数学《美丽的田园》教学反思
数学《美丽的田园》教学反思 1
《美丽的田园》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的最后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在一开课时,我就鼓励孩子去发现数学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文只有一幅图,只看一张图提问题,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更何况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在一起,因此,我将一张图变成了动画,由机灵狗前后贯穿,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很乐意接受这种学习形式,通过小动物的言语及多媒体的运用给学生一个推动力,吸引他们的目光,同时也抓住学生乐于追求新鲜,勇于挑战的心理,能让每个孩子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一点走神的机会都不给他。使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这堂课充满神秘感,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
数学《美丽的田园》教学反思 2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取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从而巩固20以内的加减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我利用的`是自己设置的情境,即课前准备了一些孩子熟悉的水果卡片,让孩子来扮演自己手中的这些水果,让学生在生活中切实体会和学习。
和上节课所用的方法相似,先让孩子在班里找一找有关的数学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找出的数学信息提问数学问题,并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一步步经历解题过程,了解解题的整个过程即1、找数学信息2、提数学问题3、解决数学问题。使这个过程在孩子的脑中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去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怎样根据自己找出的这些数学信息来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这些数学问题。由于学生是课堂中活的情境信息所以整个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每个孩子都很积极主动的加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来,课堂效果比较理想。
数学《美丽的田园》教学反思 3
在结合学生的日常行为,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占有较强的优势,模仿能力强。学生会有固定的语言模式,所以在这过程中几乎都是学生在说。但忽略了一年级的学生的发展水平,他们在同一时间无法正确的说出地点、数量及物体,所以在观察完物体后没能准确的说出所看到的,也就是教师所想要的答案。
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块掌握得不错,但容易受他人影响。学生能够提出“一共有多少”“什么比什么多多少(少多少)”并能列出算式,但一旦第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后面的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一样的模板。这跟对学生的表扬有关,有些时候学生回答不正确时,没有及时给予鼓励性语言,导致学生产生挫败感,而一旦哪个学生回答正确,学生则相争模仿。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有几个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注重学生的意识教育。数学练习课和复习课很容易让学生进行简单重复的计算练习,让学生感到枯燥而乏味,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造成学生对数学厌倦感,从而不喜欢数学。鉴于此原因,我在进行教学时,不是让学生备用地吸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的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
数学《美丽的田园》教学反思 4
《美丽的田园》主要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在一开课时,我就鼓励孩子去发现数学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文只有一幅图,只看一张图提问题,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更何况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在一起,因此,我将一张图变成了动画,由机灵狗前后贯穿,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很乐意接受这种学习形式,通过小动物的言语及多媒体的运用给学生一个推动力,吸引他们的目光,同时也抓住学生乐于追求新鲜,勇于挑战的心理,能让每个孩子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一点走神的机会都不给他。使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这堂课充满神秘感,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
第三篇:田园数学
《田园教材--数学》课程开发报告
城关街道谭马小学
一、问题的提出
在使用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里面的许多数学情境,与山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甚远,难以理解。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情感得不到足够的关注,课堂变得教条、呆板、机械,丧失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影响了教学效率。如何才能把生疏的数学情景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材观,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既能以教材为载体,又能创造性使用教材,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我们认为必须转变教师观念,教师在教学中应做有心人,重视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本教研组在实践积累、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学生实际,提出了“田园数学”的开发与利用这一专题。
二、专题研究的设计思路
(一)设计思路。我校地处著名的风景区石门坊附近,那里有着丰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另外,学校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对农业生产和农家生活有较深切的感受:有趣的农家事、特殊的田园景色、有关农作物的种植、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等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有着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的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能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既增长知识又培养了能力,这些都是教材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将这些当地的特色资源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过程,以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二)研究目标:
1.使教师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创造性的进行教学。
2.充分运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发挥教师在开发利用数学资源中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专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专题选定以后我们迅速组织实施。我们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学习了有关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理论专著,并了解了国内外现阶段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情况,组织教师系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各种课程资源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教材、教师、学生和环境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逐步转变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的观念,强化了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
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学校多次开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学研讨活动和数学学习中生活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专题研讨活动。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式:活动研究法(主要活动有:上研究课、课后的评课和教学论谈)、经验总结法、讨论思辩法,文献资料法。对生活化数学教学的模式、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在具体研究的过程中,老师们根据各自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年级特点进行了专题研究。首先是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意图,挖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系,用好教材;其次是通过调查,观察、分析、筛选等,创造性地将青岛版数学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将数学情境进行大胆改编,变成学生的生活、实践。
为总结经验推动专题研究的深入进行,我们定期聘请教研室的领导、专家到我校作指导,举办了《田园数学的开发与利用》经验交流,并进行教学观摩研讨。
在不断研讨-交流-总结的过程中,广大教师积累了许多课程资源开发的经验,为了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结合农村学生的认知特点、生活经验,从学生身边的数学着手,通过重组、换例、整合、补充等方式,将青岛版数学教材与学生的田园生活相联系,将数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开发出了我们学校的校本教材《田园数学》。
四、实验效果
我们研究和开发的《田园数学》教材,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将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与青岛版教材相融合,从学生身边的(田园中的数学)情境入手,让学生自己认真观察、思考,根据数学信息自己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我的问题),然后身临其境进行探索体验、讨论交流,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我的发现),总结出一般的数学规律,形成数学模型,然后进行练习巩固(小试身手),学以致用,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收获(我的收获)。我们的教材既有纸质教材又有电子教材,教师们、学生们可以随时在班班通、微机室使用,也可以让学生拷贝回家中的电脑中自己学习使用。
《田园数学》将数学与田园生活紧密结合,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探索和学习,学习兴趣自然浓厚而且理解起来事半功倍,学生们接受起知识来容易的多了,数学课堂也变得有趣了、好玩了、有活力了、有生命了。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是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了解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田园数学》课程的开发和使用,使广大教师树立了课程资源意识:教师是教材的实施者,也是教材的再创造者,更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新理念倡导教师运用新教材要有新思路,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教材中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而教师和学生由此创造的学校资源是无限的,教师用教材教,要结合联系生活实际,捕捉生活动态,激活教材,舍取补充贴近儿童现实生活,对学生真正有指导价值的内容进行教学,从而使原本纯而又纯的书本鲜活起来。
五、几点思考
在我们的乡村小学里,从教材到教室,从教室到校园,从校内到校外,数学课程资源就像夏夜里的满天繁星,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农村虽然没有先进的科技馆、具有特色的博物馆等,却有广袤的田野、丰富的民俗文化、浓郁的乡土气息,只要有心就可以进行利用,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只要教师从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留心观察,努力发掘,数学课程资源就会像永不干涸的泉水,源源不断。
在研究中我们也逐渐认识到要做好课程资源的开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使教师本身成为课程的主要资源还要使教师成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而作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主体的教师,应该更具有明确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与责任。
第四篇:美丽的田园
《美丽的田园》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第84页——85页的内容。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家知识的含义,主动构筑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为此我设计了如下三维目标:
(一)、情感目标:
1、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自然、爱护动物、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
3、在学习中,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发现、思考、提出问题,并正确运用2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本课教学重点为让学生能从日常生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二、说教学法
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同桌合作学习,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美丽的田园》时,引导学生先观察数据(如: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12只小鸟)。再让学生尝试提出问题,独立试着解决,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同桌交流的机会。然后结合学生的信息反馈,教会学生用合并或者是比较的方法,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如① 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12只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② 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12只小鸟,树上的比空中的少几只?③ 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12只小鸟,空中的比树上的多几只?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根据第一个问题提出④一共有17只小鸟,天上有12只,树上有几只小鸟?⑤一共有17只小鸟, 树上有5只小鸟, 天上有几只小鸟?让学生以此为基础,同桌互说出其它物体的这类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帮助学生掌握了学法,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做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
三、说教学程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必需的数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以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导入新课,因为同学们都喜欢春游,所以我想一定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然后设一个悬念,你想不想知道他们春游都看到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1、观察“美丽的田园”。说一说这里美不美,如果我们去这春游要怎么做?田园里都有什么。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2、再次观察“美丽的田园”,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这一步也是在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提问来考考小动物,学生非常高兴能考别人,再次激发学生欲望。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汇报并列式计算。学生提什么问题都可以,只要合情合理即可。教师小结,教会学生用合并或者是比较的方法,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提出:一共有17只小鸟,天上有12只,树上有几只小鸟?一共有17只小鸟, 树上有5只小鸟, 天上有几只小鸟?让学生以此为基础,同桌互说出其它物体的这类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出提出的问题的种类。
(三)练一练
1、完成书上练一练第1、2两题。
2、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观察教室里的人和物,看一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觉得这堂课同学们的表现怎么样?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84页——85页加减法(二)的内容。
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
1、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自然、爱护动物、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
3、在学习中,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发现、思考、提出问题,并正确运用2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从日常生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去玩吗?机灵狗和聪明猴两个好朋友到外面玩了一天,他们回来时决定比比看谁先到家。(课件出示复习第一题)让生明白谁先做完自己路上的计算题谁就赢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把生分成两个小组比一比)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你们真厉害,这么快就帮他们完成了任务。可是他们到了家门口,还是进不去啊!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原来啊,门爷爷给他们出了一道题,只有答对了才让进去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题目吗?(课件出示复习第二题)要求要看图列出至少列出四道算式才能进去。先让学生说说从图上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补充。你们真聪明,机灵狗和聪明猴终于顺利的进了家门。他们今天到了一个很美的地方玩了一天可高兴了,你们想知道他们到哪玩吗?出示课题:美丽的田园。我们也一起去看看他们带回来的照片好吗?(出示主题图)
二、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1、观察“美丽的田园”。说一说这里美不美,你们看到田园里都有什么啊?(指名口答)如果我们去这春游要怎么做?(渗透保护环境教育)
那我们能从图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先把你们自己找到的数学信息在图上标出来。再指名汇报。
2、再次观察“美丽的田园”,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看到这张图,你们想不想提些问题考考机灵狗他们啊?每人最少提两个问题哦!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同桌互相说一说,说完的举手。再全班交流、汇报并列式计算。学生提什么问题都可以,只要合情合理即可。教师小结,教会学生用合并或者是比较的方法,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提出:一共有17只小鸟,空中有12只,请问树上有几只小鸟?一共有17只小鸟, 树上有5只小鸟, 空中有几只小鸟?让学生以此为基础,同桌互说出其它物体的这类问题。还没说完的,回家后再慢慢思考。
3、那你们说说我们今天一共向机灵狗他们提了几种问题啊?(师出示问题的种类)。你们可聪明,提了这么多的问题,而且能把问题给解决了,机灵狗和聪明猴可让你们给难住了,他们现在正在家里忙着做你们提的问题呢!下面我们也来完成书上85页的练习题好吗?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三、练一练
1、独立完成书上练一练第1、2两题,指名汇报。
2、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观察教室里的人和物,看一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觉得这堂课同学们的表现怎么样
第五篇:美丽的田园
美丽的田园》教学反思
《美丽的田园》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的最后一课,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的一节综合课,主要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也利用这一载体,帮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知识,使学生的计算能达到正确与熟练地要求。因此在一开课,我就鼓励孩子去发现数学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另外数学问题的提出可以分为两类,这也是一年级孩子没有的一个数学常识。一类是同类问题简单的数量关系。如关于鸟的问题,可以分为飞的鸟与停留的鸟,所以可以提出加法与减法问题;另一类是不同种类物体间的数量关系。如鸟与羊之间的数量关系,也可以提出加法与减法问题。此外,在课堂上还应指导学生认真倾听,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学习经验,只有这样,才会逐步养成一个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材只有一幅图,只看一幅图提出问题,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更何况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在一起,因此,我将一张图制成了动画,由机灵狗前后贯穿,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很乐意接受这种学习形式,通过小动物的言语及多媒体的应用,给学生一个推动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也抓住学生乐于追求新鲜,勇于挑战的心理,能让每个孩子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一点走神的机会都不给他。是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这堂课充满神秘感,因此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
《美丽的田园》这一课是一节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于一体的复习课。从设计到磨课,再到正式讲课,我有成功的地方,但还是有很多不足的、需要进一步努力改进。
不管什么教育、即使是数学教育首先也应该关注的是孩子们的各方面的发展。所以这节课一开始便呈现田园这一幅情景图,让孩子们观察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再让孩子们根据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最后一环节便是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解决。这是这一节课的思路。针对这节课不足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首先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和思维习惯,特别是一年级孩子随时要用不同的语言和行为动作组织课堂。
2、培养孩子们读题和理解题意的能力。
3、课堂上的评价方式单一,一是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恰当地评价,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或是对他人的发言进行评价。在这,可以引导孩子们说:“我觉得„„。”
4、尽量让板书更加简洁,可以加在课件里面,这样可以节约一些时间。
5、孩子们的练习量要增加,练习形式要增加,多设计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练习方式。练习时要规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