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会计在成本管理中的实用性论文
一、构建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管理体系
1.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进行成本管理的宗旨都是使成本降低的同时保证效益的最大化。衡量高职院校的办学效益也同样如此,如果学校能够利用好有限的资金与资源,控制与节约成本,同时让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最大程度的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科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那这个学校的成本管理工作就算成功了。目前,我国在进行告知院校财政拨款以及制定收费细则时,主要是借鉴约翰斯顿曾在1986年提出的“成本分担”理论,以实现教育成本的支出在政府、企业以及学生之间的合理分摊。针对各大高职院校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国家高度重视并做出相应改革的同时,学校自身也应当分析问题,以成本分担理论为指导,合理规划教育经费、优化教学资源,以改变管理困境,让资金、资源用在刀刃上,避免之前的管理不当造成的经费流失浪费、滥用资源等现象再次发生,从而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率。
2.除了理论支持外,国家近年来所做的相关改革工作也给高职院校进行成本管理提供了可能。财政部在1997年就已经颁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针对之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对记账方法、基本核算账户、资金平衡等方面都做了大改动,很多处理方法开始逐渐与企业会计准则相吻合。这便从制度上保证了高校成本管理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发展,高职院校内部的组织机构划分越来越明确,在日常管理中开始重视责任制度的落实,实现了校级、院级以及系级各部门的协调合作,通过权利、责任、利益的平衡统一作用规范了工作准则流程。这些都给高校进行教育成本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3.构建高职院校成本管理体系,是符合教育教学目标以及管理宗旨的。在高校,不管是做行政工作还是做服务后勤工作、一线教学工作,都离不开好的管理方法。教育管理旨在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教育资金,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益。因此,高校进行成本管理能促进总体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只有做好了成本管理,才能进一步实现教育管理工作目标。
二、高职院校实施教育成本管理的几点建议
1.高校应当重新梳理并规范财务流程,要以合理的经济运行方式为基础,做好民主管理及建设工作,从源头上管理控制好成本,尽量减少中间环节,避免降低工作效率、加大工作成本、引起铺张浪费。具体来说,每个学院的院长应当在会计年度结束后公开财务报告,让全院的师生以及社会公众了解经费使用情况、学院的财务状况等,实现学院财务工作的民主管理,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同时还能合理采纳来自外界的意见与建议,从而弥补工作中不足的地方。而只有在外界的监督作用下,高校才能将教育资源、教育资金等用到实处,让教育成本能切实起到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教育水平的作用。
2.建立规范、合理、合法的教育成本管理体系。高职院校应当尽快建立起成本管理的规章制度,让相关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教育机构的成本管理工作不同于一般企业,成本所涉及到的项目比较多,在核算时应当注重其综合性特征,考虑到教育教学以及后勤服务部门所用到的资金及资源。另一方面,也不能一味偏重压低教育成本,毕竟教育行业属于公益事业,其本质还是与创造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企业有所不同的,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具体的数据可以做参考,但要衡量学校的效益——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服务质量等,则较为抽象,而学校所产生的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是滞后的、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的。这些,都需要高校在制定成本管理指标时做综合权衡与考虑,将教育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既不因为成本过低影响办学水平,又不能因为成本过高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做好教育成本等费用开支的登记归集管理,同时建立教育成本信息中心,监督管理好教育成本开支。信息中心在做好本校的成本信息监督管理的同时,还应当搜集同类学校的教育成本信息,多学习其他学校有效的管理经验,也能让上级部门及时了解清楚教育成本使用的综合情况。这些信息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让外界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给予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政府部门进行有效决策、受教育者做合理的选择,从另一个角度促成高职院校本身办学水平的提高。
4.改善、优化高校的成本结构。由于高职院校用人制度以及行政管理工作基本是与政府部门相近的,即后勤管理、行政部门人员的级别、待遇等直接造成教育成本始终处于较高水平,最终影响到了教育成本结构不平衡,存在投资“重物不重人”、“重官不重学”的失调现象。而教育教学活动以及科研活动使用到的经费却受控,很多学校将资金大力投入于校园扩建、设备购进上,却不注重人才培养,教师的工资也无法适应物价的飞涨,很多一线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仅仅与后勤、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工资持平,甚至还不如管理部门。贫困生的补助也出现缺口,学生因为学费不够而退学的现象也经常发生。究其根源,还是学校在规划成本费用、教育经费时不够重视软环境建设,成本结构严重失衡引起的。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摆脱之前计划经济体制下行程的“单位体制”模式,优化改革成本结构,提高成本管理工作水平。总之,要总结国内外各种成本管理方法在企业或在高职院校应用的成功经验,创造性地加以综合运用,集成本企划、作业成本、责任成本等多种管理方法优点之大成,相互融合、创新。
第二篇:成本管理会计职责
成本管理会计职责
1、负责成本部日常事务协助;
2、收发文、合同、预结算等资料协助收集、整理;
3、目标成本的编制,管理收方、认价、索赔、上会、变更等台账;
4、协助部门进行供应商管理等工作项目;
5、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任务;
成本管理会计职责2
1.成本标准化管理:包括目标成本标准编制,成本数据库管理,供应商管理等。
___项目全过程成本管控:包括项目经济测算,造价咨询公司选择,施工图预算管理,合同管理,成本动态管理,结算管理,成本后评估等。
成本管理会计职责3
1.负责属下公司招标采购、成本业务的审核工作,包括采购立项、采购文件及控制价、合同、合同变更与结算审核;
2.负责属下公司工程项目的目标成本核定、跟踪管理工作;
3.负责属下公司工程项目成本月报、成本分析报告的汇总初审工作;
4.负责属下公司采购招标台帐的收集、汇总、上报工作;
5.负责业务的管理文件、流程、作业指导书/岗位操作指引的编制工作,统筹整体成本管理业务的标准化建设管理工作;
6.负责业务的工作台账、资料归档,统筹整体成本管理业务的台账及资料归档管理工作。
成本管理会计职责41、IE工时测算与成本分析;
2、人力配置及标准产能的建立;
3、工厂布局规划与优化;
4、标准化SOP的制作;
5、IE持续改善;
成本管理会计职责51、负责开展生产业务模式及交易规则研究,识别和筛选各业务活动财务方案建设诉求,制定财务解决方案建设指引;
2、负责深入了解生产业务,组织开展生产成本管控,分析并进行成本改善,助力生产环节成本费用的降低;
3、负责依据公司采购和生产业务活动内部流程,及时审核相关经济事项,确保业务真实、合理;
4、负责生产成本的核算、新产品预测和报价;
5、负责生产成本经营数据的对比、分析工作,为管理层、决策层提供财务分析支持,提供合理化财务建议;
6、参加公司精益成本改善项目及评审;
7、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成本管理会计职责61、负责项目公司投资成本控制;
2、完成项目投资概算、预算、结算跟踪审核;
3、完成项目公司资产结转;
4、完成项目公司投资分析;
5、负责项目公司账务检查;
6、完成其他临时工作。
成本管理会计职责7
1.建立和完善成本核算和控制体系;
2.负责成本策划,确定成本总控指标;分解成本控制指标,提出控制要点;
3.负责成本预算、分析、控制运行系统的审核与监督;
4.负责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的成本管控;
5.编制成本管理动态评估报告,提供相关财务管理信息及建议;
6.协助建立成本信息系统,健全成本控制档案。
第三篇:成本管理会计实验报告
成本管理会计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成本管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会计专业的主干专业课。这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成本核算中要素费用归集与分配的基本程序,从而熟练运用各种成本计算方法,提高成本核算的实际操作能力,巩固会计学基本理论知识。也能让我们深刻理解掌握会计核算基本知识,增强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以熟悉和掌握成本项目的设置,了解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能正确地划分各种费用地界限,锻炼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内容:
1、材料费用方面,用于生产产品的原材料及主要材料,通常是按照产品分别领用的,可根据领料凭证直接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项目,但有时一批材料为几种产品共同使用,应根据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
2、人工费用方面,分配工资和福利费应划清计入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和不计入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工资和福利费的界限,应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生产工人的计入生产成本,车间管理人员的计入制造费用,厂部管理部门的计入管理费用等,若生产多种产品,应按一定的方法进行分配后分别计入各成本项目
3、辅助生产费用,是为企业的基本生产服务而发生的费用,最终要分摊到各受益单位,在本次实习中,主要运用交互分配法对供气车间和机修车间发生的生产费用进行分配,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要分两次进行:
(1)交互分配:以(总费用/总劳务量)作为分配率在辅助生产车间内部进行分配。
(2)对外分配:以[(总费用+转入-转出)/对外劳务量]作为分配率在辅助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4、制造费用的分配,将在生产环节发生的制造费用按一定的方法(工时比例、定额材料比例、直接材料比例等)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项目中。
实验步骤:
在实训中我们从会计的基本理论入手,以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以会计核算为主线来进行实训。在实训中我总结步骤如下:
1、熟悉资料,设置各种帐簿,登记起初余额:要根据凭证一笔一笔登记不同的帐簿,练习做会计凭证。
2、根据经济业务,填制记帐凭证:根据当月发生的原材料采购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相关的记账凭证。
3、根据凭证登记帐簿:根据领料原始凭证,编制存货平均单价计算表及领料凭证汇总表,其中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按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进行核算。
4、结帐、对帐、编制会计报表:根据固定资产折旧资料,编制固定资产折旧分配表,并编制记账凭证,将折旧额计入相关科目。
5、装订、整理实训资料,上交实训作业。
实验总结与体会:
这次实验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学习有关成本管理会计的上机操作,对会计的基础实践进行初步接触。通过对这些实际的学习,我对会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改正了过往的一些错误认识,改变了对会计的态度,另一方面,更加认识到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以及公司运营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生产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是基础部分,是中心环节,它对以后几章内容有很大作用,成本归集与分配过程实际上就是成本计算过程。在本次实习中,我们按照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先后对材料费用、职工薪酬、其他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等进行了练习。
通过这次的成本管理会计模拟实验,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要性。这一周的模拟实验,让我真正体会到成本管理会计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作,可以说,成本管理会计是对一个人的耐力与细心的高度考验,从数字计算到报表输出,再到数字分析,每一个过程都是哪么的复杂与繁琐,所以细心是特别重要的习惯。会计的学习特别需要认真和专注,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核算过程中出点小差错就会影响整个操作过程的进展和完美,所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次在做资产负债表时,我因为账户中有笔活动只有借方项目没有相应的贷方项目,结果在最后填写报表时没法配平,又不得不回到账户中去检查每个项目的变动和调整,而且还是检查好几次才查出来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一旦某个步骤出了问题,光查漏就要花很长的时间。但除去浪费时间不说,还影响了整个实验课程的进程,真的是很麻烦。所以学习会计要踏踏实实,一丝不苟,还要考虑全面防止对一些问题的忽略。如果坚持下去,那么长此以往就会减少出差错的次数,养成一个严谨的好习惯。这样才会在学习工作上表现出色,受人赏识,才能够被人信任去做重要的项目。
平时,我们只能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探讨会计学的理论知识,思维的认识基本上只是局限于课本的范围之内,这就导致了我们对会计知识认识的片面性,使得我们只知所以然,而不知其之所以然。其实这些都是十分有害的,会极大地限制我们会计知识水平的提高。这次的成本管理会计模拟实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个人感觉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动手操作的基本技能。
对于我而言,这次的实验课程内容很多,上机3次课以来,我感觉每次时间都很紧迫。虽然在之前已经接触了好几次上机课,但是因为这次的题量真的很大,因此我还有一些实训没有及时完成。
在填制记账凭证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的编制耽误了很多时间,好不容易把题目弄懂了,也算出了答案,结果提交的时,系统提示仍有错误。我检查了很久也找不出错点,最后才发现是基本生产车间的金额小计中,根据合计应该是48972,但是输入这个数据会出错,应该输48972.00才对。
这次成本管理会计模拟实验,使我对会计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熟悉会计工作的流程,更重要的是深刻体会到手工做帐和电算化会计的不同。我们都知道,会计重要的是积累经验,只有多做帐,才能熟能生巧,才能游刃有余。首先,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专业思维能力,具备诚实守信等端正的职业操守和敬业态度,这是会计工作岗位对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其次,作为一个会计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工作是一门很精准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准确的核算每一项指标,牢记每一条税法,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再次,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平和的心态。这一次的实习虽然时间短暂,虽然接触到的工作很浅,但是依然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经验,这些都是书本上无法得来的。
经过了这次模拟实验,我体会到了会计工作的复杂与繁琐,它需要一个人的细致与细心,也让我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的积极的去学习会计知识,把一些难点,重点搞清楚搞明白.加深理解了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四篇:管理会计--标准成本
案例3.公司甲产品的直接材料标准成本资料如下:A材料价格标准为32元/kg, 用量标准为501kg/件;B材料价格标准为43元/kg, 用量标准为702kg/件。07年1月份,实际生产400件,实际耗用A材料200 800kg,实际耗用B材料280 000kg。A, B材料的实际价格分别为30元/kg和45元/kg.分析公司甲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并提出改进成本管理的意见。
案例4.公司甲产品经过二道工序生产,其直接人工标准成本资料如下: 第一第二工序的价格标准分别为91.2元/工时和114元/工时;用量标准分别为50工时/件和40工时/件.07年1月份, 为生产400件甲产品, 第一第二工序实际耗用工时分别为19 980工时和16 200工时;第一第二工序实际发生的直接人工成本分别为1838 160元和1782 000元.分析公司甲产品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并提出改进成本管理的意见。
【案例5 】 企业本月实际生产B产品1760件,实际耗用直接人工792小时, 实际发生制造费用3 500元,其中变动制造费用633.6元。
该企业预计应完成产品1 890件,制造费用预算为3 150元。每小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为1元。每件产品耗用标准工时0.5小时,要求: 对企业的制造费用进行差异分析
第五篇:管理会计-沉没成本
论沉没成本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基于摩托罗拉铱星计划分析
【摘要】在新古典经济学中,沉没成本是与决策不相关的。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沉没成本的发生有其不可避免性,大多数企业将其视为投资的一部分。对一个行业或产业来说,其沉没成本的状况往往构成了进出壁垒的关键,并最终决定市场结。贝恩咨询公司(构Bain)早在1956年就指出过,若一个产业的固定成本或沉没成本很高,就会形成进入门槛。会使企业不能顺利进人或退出市场或产业。可见,沉没成本在企业进行经营决策中,发挥着起独特的作用,可能影响一个能否成功企业进入某个行业。
关键字:沉没成本;企业经营决策;进入壁垒
一、引言
经济理论认为沉没成本与企业的决策无关,并提出沉没成本不计入企业成本的原则。但是,在市场经济现实中,企业决策并非不考虑沉没成本的存在。当企业计划投资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时,首先要对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以确定自身是否会面对强大的壁垒,这包括行业中已存在的企业对于潜在进入企业的阻挡以及同时期的潜在进入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
二、沉没成本
(一)沉没成本的概念
沉没成本(Sank Costs)是指企业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及用,或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成本支出及费用。沉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它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具体来说,沉没成本的大小取决于资产扣除折旧后的折旧余额与其打捞价值(转移或再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例如:企业退出某一产业时产生的一些无法转为它用的资产,包括厂房、设备和员工等;企业进入某一产业前的市场调研费用和进入后的研发、广告费等。
(二)沉没成本的谬误
沉没成本谬误: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情将会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和因此引发的成本,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面有过投入,虽然这些投入已经不能收回了。作为一个理性的决策者,更注重考虑将来要发生的成本和收益;现实经济活动中,骑虎难下的投资项目比比皆是,到底是继续投资还是决然退出,总是令投资决策者们左右为难。
其实,企业管理者们之所以会陷入“沉没成本”误区中难以自拔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认输,不愿承认自己犯错误。“保本”这一观点一向是企业经营中遵循的最基本的经营方针,“起码要保本”看似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孰不知,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其本身就包含了“沉没成本谬误”。许多零售商都喜欢用他们的批发价来决定零售价的底线,不愿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商品,因为他们不愿承担亏损,这样的经营理念是错误的。
三、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师想到了一种铱星解决方案——由66颗近地卫星组成的星群,让用户从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打电话。
自从20世纪60年代投入使用以来,通信卫星大都是在22,000英里高度的轨道上运行的地球同步卫星。依靠这一高度的卫星意味着电话机要大,还伴有1/4秒的声音滞后。例如,美国通信卫星公司的Planet 1电话机重4.5磅,和电脑差不多大。铱星的创意就在于使用一批近地卫星(大约400至500英里高度),近地卫星因离地球更近,电话机的体型可大大缩小,声音的滞后也会近乎觉察不
到。
对于摩托罗拉的工程师们来说,建立铱星群的挑战是一次经典的“技术拉锯
战”——50多亿美元的代价终于让他们在1998年将铱星首次投入使用。
这一项目是在1991年正式启动的。当时,摩托罗拉投资4亿美元建立了铱
星公司。这是一个单独的公司,摩托罗拉拥有25%的股份和董事会上28席中的6席。另外,摩托罗拉还作出了7.5亿美元的贷款承诺,并给予铱星要求再增加
3.5亿的期权。就铱星来说,它最终与摩托罗拉签定了66亿美元的合约,其中
34亿用于卫星的开发,29亿用于维持公司正常运行。铱星则要为摩托罗拉建立
卫星通信系统提供技术。
在铱星即将发射其首批卫星之时,爱德华“斯坦阿诺加入了董事会并担任首
席执行官。在加入铱星以前,斯坦阿诺已为摩托罗拉工作了23年,其精明与刻
薄广为人知。对他来说,舍摩托罗拉而选择铱星意味着放弃与前者每年130万美
元的合约,而选择每年50万底薪外加5年期7万5千股铱星的股份。一旦铱星
赚钱的话,斯坦阿诺就会财源广进。
1998年11月1日,在进行了耗资1.8亿美元的广告宣传之后铱星公司展开
了它的通信卫星电话服务。开幕式上,副总统阿尔”戈尔用铱星打了第一通电话。
电话机的价格是每部3,000美元,每分钟话费3-8美元。结果却令人不无沮丧。
到1999年4月,公司还只有1万个用户。面对着微乎其微的收入和每月四千万
美元的贷款利息,公司陷入了巨大的压力之中。4月里,就在公司宣布其季度财
务报告的前两天,首席执行官斯坦阿诺辞职,宣称他与董事会在战略问题上发生
了分歧。公司内部一位资深人员约翰“理查德森迅速接替斯坦阿诺成为临时首席
执行官,但毁灭的阴影却已经笼罩了上来。
1999年6月,铱星解雇了15%的员工,甚至包括几位参与了公司营销战略
规划的经理。8月,它的用户只上升到2万个,离贷款合同要求的5万2千个相
去甚远。1999年8月13日,星期五,在拖欠了15亿美元贷款的两天之后,铱
星提出了破产保护的申请。
(二)案例分析
摩托罗拉公司的铱星项目就是“沉没成本谬误”的一个典型例子。摩托罗这
个项目投入了大量的成本,运用了大量的资金34亿来开发卫星,资金巨大。一旦
铱星成功,便会有高额回报,后来发现这个项目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样乐观。
可是,公司的决策者一直认为已经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那么多,不能半途而
废。所以苦苦支撑着,后来事实证明这个项目是错误的,是没有前途的,最后,摩托罗拉公司忍痛接受了这个事实,彻底结束了铱星项目,为此损失了大量的人
力、财力和物力。摩托罗拉在开始发现是错的时候就应该及时悬崖勒马,尽早回
头。
因此可以得到企业的决策者应该正确认识沉没成本,做出合理的决策减少无
谓的沉没成本以及损失。
四、合理运用沉没成本制定决策
(一)尽量避免决策失误导致的沉没成本。
这就要求企业有一套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要求决策者从技术、财务、市场
前景和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对项目做出准确判断。决策者在发现项目是一项错误的投资决策,就应立刻悬崖勒马,尽早回头,而不是因为顾及沉没成本,想要追
回成本,而错上加错。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过分顾忌沉没成本而失败的案例比比
皆是,就像上述的铱星项目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可以在决策中,多听听下属的意见。
(二)通过合资或双边契约减少沉没成本。
很多时候沉没成本并不是由企业自身造成的,而是由合作方或供应链的上、下游方中断合作引起的。
由于一项用于某一特定交易的耐用性投资往往具有专用性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交易突然终止,则所投入的资产将完全或很大部分会放弃,从而要产生相当一部分“沉没成本”。因此,通过合资或双边契约来确保交易的连续性 更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有了契约性或组织性的保障,就可以大大降低投资风险。
(三)采用非市场的规制结构
从减少沉没成本的角度来看,采用非市场的规制结构对企业是比较有利的,因为这一结构能为交易提供更有效的保障,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投资风险。在现代企业经营中,技术合作、策略或战略联盟已经成为重要趋势,其内在原因是从分散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风险、减少沉没成本方面来考虑。
(四)利用沉没成本建立竞争优势
事实上.很多时候“沉没成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支出。经济学家曾指出:若一个产业的固定成本或沉没成本很高,也就形成了高的进入门槛或壁垒。具有明显规模经济和庞大硬件投入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如能源、通讯、交通、房地产、集成电路、医药等产业,其超额回报可谓诱人,但其惊人的初始投入和高退出成本则往往使许多准进入者们却步,因为这首先是一“谁更输得起”的比拼。由于这些高沉没成本的产业往往同时具备低边际成本的特性,“输得起”的一方最终成为了市场的赢家。许多资本实力雄厚的企业正是利用“沉没成本”来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小企业通常只能选择在沉没成本较低的竞争性行业求得发展。
参考文献
[1]展广军.沉没成本对投资决策的影响[J].山东煤炭科技.2005(05)
[2] 张小利.投资决策中沉没成本的确认[J].中国工程咨询.2004(08)
[3]刘燕君<沉没成本与企业决策》[J],广西电业2008(9)
[4]钱琳 沉没成本效应对企业投资决策影响的研究[学位论文]2007
[5]时敬梁 决策与”沉没成本"[期刊论文]-中国科技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