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父母面前别失信美文摘抄
有一段时间,邻家姐姐秋容的母亲常在我面前说秋容的不是。说实话,我一直觉得秋容是个孝顺女儿,已为人妇的她在忙完自己的小日子后,还不忘隔三岔五地来看望父母,而且每次来总会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并时不时地给老人一些零花钱。没想到,她的父母却并不满意。
时间久了,我发现,原来秋容的父母对她的不满意来自她那些时常不及时兑现的诺言。有一次,秋容父亲的手机出了毛病,秋容随口说,下次回来给父亲带一部新手机。结果,老人等到秋容下下次回来,也没见着新手机,又不好说出来,就托我帮忙在街上买了一部适合老人用的手机。秋容看到老人换上了新手机,才抱歉地对父亲说,总是忙,把买手机的事给忘记了。
类似的事情多得很,秋容母亲的新布鞋、内衣裤,父亲的老花镜、保健品,秋容的许诺很少及时兑现。虽说每次回家探望老人都带了礼物,却没有哪次是带着上次许诺过的东西回来的。久而久之,老人就对秋容有了意见,觉得这女儿嘴里有心里没有,对老人的事不够上心。
很难说,秋容不是个孝顺女儿,她心里也装着对父母的爱,但她常常忘记自己向父母许诺过什么,难免会让老人心中不快。
我身边有个同事,某次单位临时聚餐,那同事却非要回家吃饭,只因为她答应了母亲,晚上一起吃饭。那同事的母亲我见过,慈眉善目,见了人不等说话先堆上了笑,那笑容铺在脸上美得像花,处处洋溢着幸福。
同事说,父母渐渐老了,变得像小孩子一样需要子女的关爱,只要是向父母许过的诺言,她都会及时兑现,这样可以给父母足够的安全感。
我把同事的事情讲给秋容听,秋容恍然大悟,她说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一直在努力地爱父母,却总是无法让父母开心,原来症结在这里呀。
秋容记性不好,为了不失信于父母,她不再轻易许诺,而是变以前的说了未必做为做了再说。有时向父母许诺后,她怕自己忘记,就专门存到手机备忘录中,并写到家里的日历上。现在,秋容的父母再也不抱怨秋容不够关心他们了。
其实,孝敬父母也是讲究方法的,若只是在孝心起的那一刻许下诺言,说到做不到,往往会伤了老人的心。只有坚持在父母面前不失信,才能让父母感受到来自子女的踏踏实实的爱,才能让父母的晚年生活得幸福安稳。
第二篇:关于在孩子面前,父母别太能干的美文摘抄
大刘和大赵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一个勤快能干,一个懒散拖沓;一个急性子,快人快语,一个是慢性子,磨磨叽叽。
他们的孩子小俊和小智差不多大,在同一所学校上学,两个孩子也完全不同,一个很勤快,很主动,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都很强,一个则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除了亲自去上学外,剩下来的所有的事,几乎都是父母一手操办的。
你觉得小俊和小智,哪个是大刘的孩子,哪个又是大赵的孩子?
如果我告诉你,能干的小俊是不能干的大赵的孩子,懒散的小智是勤快的大刘的孩子,你会不会大跌眼镜,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当然,最想不通的,其实还是大刘自己:为什么自己这么勤快能干,孩子反而那么不勤快、不踏实呢?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身边的榜样,照理说,父母勤快能干,孩子照样学样,也应该甚至更勤快能干才对啊。勤快能干的大刘的孩子小智,怎么偏偏就成了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点独立性和自主性都没有的孩子呢?
孩子的原因,还真得从父母身上去找。懒散的小智,根子还就出在勤快的大刘身上。
直到上小学前,小智连鞋带都不会系,每次看着小智蹲在地上,手忙脚乱地将鞋带系得像团乱麻一样,勤快的大刘看不下去了,索性自己蹲下来,三下五除二,利索地帮小智把鞋带系好了。
学校老师要求孩子回家之后,要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当天,吃过晚饭后,小智忽然提出,碗由他来洗。可把大刘夫妻俩乐坏了。小智挽起衣袖,走到水池边,学着爸爸的样,洗起碗来。一只,又一只。洗完了,小智兴奋地跟爸爸妈妈说,碗都洗好了。小智等待父母的表扬呢。大刘欣喜地走进厨房,一看,厨房一片狼藉,地上水淋淋的,洗过的碗碟,摆得到处都是,大刘拿起一只碟子看看,边上的油污还清晰可见。这哪是洗过的碗碟啊,大刘摇摇头,又将小智洗过的碗碟全部重洗了一遍,把溅了一地的水抹干净。大刘算了算,花去的时间反而比平时自己洗碗花的时间多。从此之后,大刘再也没让小智洗过碗。
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小智领回来一摞新书,并买了书皮回来,准备自己把书包起来。大刘在一边看着,小智笨手笨脚地包好了一本书,大刘一看,歪歪扭扭,难看死了。于是,大刘挽起袖子,把小智包好的书皮拆了,重新包,大刘包的书皮,方方正正,漂漂亮亮。看着儿子一脸崇拜的神情,大刘很满意。
假期,一家三口出去旅游,为了锻炼锻炼儿子小智,妻子提出这一次让小智来做旅游攻略。小智欣然答应,上网,查资料,定线路。儿子的攻略做好了,拿给大刘看。大刘看了儿子小智的攻略,直摇头,线路不科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最重要的是,没有考虑到住宿、吃饭等细节,一句话,不切合实际,不可行。于是,大刘将儿子小智做的旅游攻略全盘推翻,自己重新来做。很快,勤快能干的大刘就亲自制定了一个详尽的旅游攻略来。
这就是大刘,一个勤快、能干,什么事都喜欢亲力亲为,并乐于包办孩子一切的父亲。有了这样一位勤快能干的父亲,孩子还需要自己动手吗?孩子还有机会表现自己吗?孩子能不相形见绌,显得又笨又懒又无能吗?
勤快、能干,当然是一个人的优点,不过,在孩子面前,我倒是觉得,不妨懒一点点,把孩子能做的事,放手让孩子去做;也不妨笨一点点,让孩子自己去面对问题,找到解决的途径和办法;还不妨弱一点点,使孩子觉得自己在这个家中,不但是重要的,也是能干的小主人,让他暂时还显得孱弱的肩膀上,学会承担一点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身为父母的我们,在孩子面前适当地往后退一步,恰是给他腾出进一步的空间。
第三篇:别去问值不值得美文摘抄
一
别去问生活值不值得,你当时愿意,便是值得。
一个人的心有两颗:趋世俗的心,以及,为情感的心。你会发现,当一颗心为情感而九死一生的时候,从来都不世俗。
当你开始追问值不值得的时候,已然回归到了世俗的世界。后来,你觉得痛和累,是因为学会了计算和算计。
也就是说,当你纠缠于功利,你会发现好多事情都不值得。而你,也开始为值得一天天地走向世故和圆滑,再难找回原来那个干净的自己。
二
有的人,你不仅不愿见到他,甚至,连他的名字也不想看到。
这样的人,不是让你恶心过,就是让你痛心过。恶心是因为不是一条道上的人,痛心是因为走不到一条道上。前者是逃不开,后者是近不了。
人生天地间,必然要遭逢一些人的。不必去懂那个恶心的人,也不必让那个使你痛心的人懂你。懂不懂是一回事,愿不愿意懂是另一回事。
在各自的世界里,彼此相安。然后,让恶心的人滚远,让痛心的人走掉。
三
有些事不必说破,有些人不必道出。就让它们,烂在肚子里,烂在岁月里,烂在自己的孤独里。
你发现,这就是好,这就是成熟,这就是丰富。你保护着最后一个秘密。你的人生,深宅大院,院门紧闭。你把所有的心事,都交给风,都说给风。墙里是你的人生,墙外,是你要笑看的人生。
这就够了。接下来,你要做的是,为这个秘密而咀嚼一辈子。朝也是它,暮也是它,睡也是它,醒也是它。
你像看守一件宝贝一样,看守着这个秘密。你在记忆里擦拭它,其实宝贝已没有多贵重了,只是那段岁月贵重。你要做的不过是,把那段岁月擦到闪闪发亮。
然后,对自己说,我还活过这样一个自我:忍过辱,受过难,深爱过,也长恨过。
四
人生多少相逢,以绝版抵临,以绝唱消逝。
告白之后,便是告别。转身之后,各自天涯。命运,只许给彼此短暂的一段光阴。此前不曾有,此后不再有,一生仅此一会。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从此,人在热闹处,却活到清冷。你的世界,成了一座荒城:无数的人,都是过客。而你,也成了无数人的过客。
你只为一个人而来。那个人走了,把自己丢在了一个无关痛痒的世界。有时也会乐一把,疯一把,哭一回,笑一回,但一切都跟那个最重要的人没有关系了。这个世界有无数的人,只有你知道,你只能为这个人而活。
为一人黯然神伤,叹余生暗淡无光。方知,这个世界所有光彩,其实是那个所钟爱的人的光彩。他去了,也收走了你所有的熠熠生辉。
一辈子,能为这么一个人来过,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活过。
第四篇:失信筑起的墙美文摘抄(推荐)
我们都想看到他人的真颜
而自己带着假面
120年前,在中国生活了22年的美国传教士史密斯出版了一本后来很有影响的书——《中国人的性格》,书中提到:“中国人把不信任别人看成很自然的事。”如今想来,我们为什么失掉了信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在《不信任砌成中国墙》一文中说,中国没有“柏林墙”,但由高强度的“不信任”砌成的“墙”,却存在于社会各个群体和各个角色之間,在穷人和富人之间。
时下,人与人之间的猜疑、不信任成了主流,信任作为社会道德价值判断的基础似乎在渐行渐远,从“彭宇案”到“小悦悦事件”,从“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到“老太太摔倒千万别扶”……人情淡薄与冷酷触动了多少人的神经?我们理解“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和“老太太摔倒千万别扶”的良苦用心。但我们忘记了可能有一天,在一个地方,你我一不小心也会成为陌生人;可能忘记了我们终于有一天也会变老,也会不小心摔倒。当坦诚相待和信任被警惕和猜疑所取代,受损的不仅是个人。
历史上不少惨痛教训都与信任缺失有关。大唐天宝十五年,安禄山造反。哥舒翰受唐玄宗之命,守潼关拒叛军。潼关是长安天险,哥舒翰擅守城。在他的经营下,潼关固若金汤。叛军主力对潼关发起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延续半年之久,都劳而无功。西进长安的目标变得十分渺茫。当时局势对唐朝非常有利,一方面唐将李光弼与郭子仪率军接连大败叛军史思明部,切断了叛军前线与范阳老巢之间的交通线;另一方面,叛军东进被张巡阻于雍丘,南下又被鲁炅阻于南阳。安禄山腹背受敌,一度打算放弃洛阳,回老巢范阳固守。若是果真如此,就不会有马嵬坡之变,也不会有《长恨歌》传世了。但在奸相杨国忠的谗言下,唐玄宗害怕哥舒翰拥兵自重,成为安禄山第二,不断催促他出关与叛军决战。哥舒翰知道皇帝已经不再信任他,如果再拒守不出,肯定死得很难看,只得带二十万大军出关。叛军潜锋蓄锐,引诱唐军弃险出战。决战之际,又假装不敌,引诱唐军进入埋伏圈,使哥舒翰遭到平生未有的失败。二十万大军,仅剩八千人。哥舒翰常胜将军的声名付诸东流。他被属下劫持,投降了叛军,后来屈辱地跪倒在安禄山面前,被当成劝降其他唐将的棋子。劝降不成,他又遭囚禁,最后被杀。叛军过了潼关,一举攻下长安。大唐盛世至此急转直下。
这样的例子,在每个朝代都能找到一模一样的例子,历史滚滚向前,不信任周而复始。信任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是因相信而敢于托付。对人类社会而言,信任如同空气一样不可或缺。如果没有最起码的信任,我们的生活就寸步难行。当你买菜时,卖菜的小贩绝不敢把菜先递给你,你恐怕也无法证明扔到钱匣子里的钱就是你的;当你跌倒时,也没人敢扶你,因为别人不能确定你是否会讹上他。而信任能够为人们交往中的这种不确定性提供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预期,成为整个人类社会的黏合剂。
在海洋世界看动物表演,太精彩了,精彩到使人们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海豚一齐在碧蓝的海水中跃出,随着音乐跳舞。特别是白鲸,深情地与人上演了人鲸之吻,并让驯养员骑在鲸背之上,在海水中游动。人们很奇怪:这样聪明的动物是怎么驯养出来的呢?驯养员说:“我们几乎一天十二个小时待在水中,要尽量多地和它们在一起,和它交朋友,它才能真正地感受到你的爱,才能信任你。”
面对一些社会失信现象,很多人批评不守诚信、破坏信任的行为。批评固然是一种力量,但如果在批评别人不守信时,自己却破坏信任,那么批评便沦为黑色幽默,力量早已遁于无形。信任的建树,往往不在于别人首先纠正不诚信的行为,而在于自己首先有信任的行动。
第五篇:推倒善良面前的墙美文摘抄
春节前一天,同朋友开车出去,在等红灯的时候,一个老妇人在路中央乞讨。天寒地冻的,我动了恻隐之心,但出门的时候忘记带钱包了,便示意朋友拿些零钱给她,可朋友不肯,说如果这次给了,下次她还会在路中央乞讨,轻则影响交通,重则可能会害死她。
朋友还根据自己的判断,对我说:“你看,她穿的衣服不是很破,这一点很值得怀疑。还有,她的皮肤,一看就不像是饱经风吹日晒的,种种迹象表明,她就是个骗子。”朋友还特意讲了几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例,以证明他的推断是正确的。
尽管朋友说了很多,可是在天寒地冻的萧瑟中,开着车子从那老妇身旁飞驰而去,我心里却很不舒服。
细细想来,朋友说得有道理,可是我的心情却愈发地怏怏不快,那些推理和怀疑,如同横亘在善良面前的一堵厚厚的墙。
2012年11月16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街头,五个男孩因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他们的年龄均在10岁左右。五条鲜活幼小的生命,就这样永远消失了。这个时代,我们习惯了紧闭自家的门,习惯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为他们敞开怀抱,为他们打开一扇哪怕是废弃仓库的门,真的很难吗?
我感到,一堵无形的高墙隔开了人心。
对于QQ群里那些所谓的“爱心接力”,我曾经麻木过,但有一天,一条这样的消息还是让我很感动,并且毫不犹豫就转发了出去——如果你丢的垃圾中有碎玻璃、大头针或者刀片等锋利的东西,请用胶布缠上,这样会减少捡垃圾者或者清洁工人受伤的概率。
一个人,既然要行善,就应抛掉那些顾虑,推倒横亘在善良面前的那堵墙。哪怕,为此上过当,遭过骗,甚至受过伤。因为,你总有帮对人的时候,总会有人因为你的出手而心生希望,甚至从此绽放生命的光芒。
既然如此,还犹豫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