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你有没有虚度此生美文摘抄
那个星期天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教堂的停车场很快就停满了汽车,当我走出汽车时,我注意到我的教友们正一边向教堂走去一边低声议论着什么。然后我看见一个男人正斜靠在教堂外面的墙壁上,好像睡着了似的。他上身穿着一件几乎已经破成碎片的军用防水短上衣,头上戴一顶破帽子,那顶帽子被拉下来遮住了他的脸。他的脚上穿着一双看起来差不多有三十年历史的旧鞋子,而且对他来说,那双鞋子也太小了,上面布满了破洞,他的脚趾头也都露在了外面。
我猜这个男人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我继续朝前走,进了教堂。我和教友们寒暄了一会儿,然后,有人提到了那个流浪汉。人们窃笑着,闲谈着,但是没有一个人请他进到教堂里来,包括我。过了一会儿,讲道开始了。我们全都等待着牧师走到讲台上给我们讲道。就在这时,教堂的门开了——
进来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他低着头沿着走廊向前走去。人们屏着气,低声议论着,做着鬼脸。他步履蹒跚地走过走廊,登上讲道坛,脱掉了他的帽子和上衣。我的心沉了下去,前面站着的正是我们的牧师——那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牧师拿出他的《圣经》放到讲台上:“教友们,我想,不用我说,你们也知道我今天要讲什么内容了吧。”然后,他就开始唱下面这首歌:
如果在我经过的时候,我能帮助别人;
如果我能用一个字或者一首歌鼓励别人;
如果我能在别人犯错的时候为他指出来;
如果……
那我就没有虚度此生。
第二篇:你喜欢美文摘抄
朋友打算在大学附近开一个小书屋,全免费,书免费看,茶与咖啡免费喝。说给我们几个朋友听,大家惊愕不已,继而义正词严地反对起来,唯有我支持他。确实,从租房到设计装修,再到书架上摆满书,需要付出一笔不小的开支。我知道他是为了完成他学生时代的一个梦想,有个可以坐下来慢慢看书的书店,一直看到星星挂满窗口也没人管。
过些日子,朋友来问我给书屋起个什么名字,我一下子想到三个字:你喜欢。
这名字,无一点雅气,想到时我也吃了一惊。但朋友特别喜欢,他说正合他的心意。也许活在这个世界上,做一件事情,难得的便是这三个字:你喜欢。
你喜欢书,摆在古朴书架上,占着一角,只看看,心里都是暖的。一架子书,让光阴有了温度。闲暇时光,你倚在床头,或坐在窗前,翻几页书,最逍遥自在。因为抚摸过有香味的字,所以每天都能见山见水见花见月,更能见最本真的自己。
你喜欢宁静,养的花枝,也会开得自性清宁。你对世界复杂,世界也必回你复杂。如此你与这个世界,永远难分难解,心也永难宁静。你心里要有个宁静的角落,一定要有。
你喜欢一种颜色,比如靛蓝,比如天青色,喜欢得久了,骨子里就浸了這颜色。再看人,气质里就有了一种与世无争的高贵气息。即使是孤独的,但正如靛蓝的沉稳与不慌张,是做人的境界;正如天青色,染着一身烟雨,你一见他,就感觉去到江南,你是撑着油纸伞的人。
情感世界里的那些“你喜欢”更是旖旎动人。
你敲了键盘一个键,回你的必是这个键对应的字母或字;你弹了钢琴的某个键,发出的一定是你想要的那个音。
所以,我一直相信,你喜欢一花一草,一花一草一定会回你纯真的美好;你喜欢一座城市,这座城市一定会带给你一个你等了很久的人;你喜欢牵手的光阴,光阴必会馈赠你十指相扣的缘。
第三篇:你怎样选择美文摘抄
时有文友发一些八卦到我的电子邮箱。多数自然是为朋友解颐,也有一些颇有教益。最近我收到一篇“人生的资产负债表”,就很值得玩味。其主要内容是:
从某种角度看,人生的记录其实是一个资产负债的记录:得到某些东西,一定会付出另一些东西。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总是习惯于以拥有资产,特别是物质资产的多少来判断人生的成功与否,往往忽视资产与负债正如影随形。
所有的人生资产报表第一项都是相同的,那就是金钱。很多人只凭这第一项对报表的主人下判断,确定其为穷人或者富人,而对这项资产所背负的债务有意无意地忽略不计。
资产与负债的种类很多:
父母是我们一出生就获得的原始资产。获得这项资产的同时。我们也相应增加了一项长期负债:赡养。有些人还可能拥有另一项资产——兄弟姐妹。与此相应的债务是亲情。然后是朋友。它应该承担的债务是友好和相助。
爱人。这是我们人生的最大决策。拥有这项资产的意义类似于两家企业合并。资产增加了一倍,负债也增加了一倍,同时还衍生出更多的资产和更多的负债。比如激情,快乐,亲密,稳定;比如磨合,冲突,担心,放弃一定的自由和自我等。尤其是,这项资产特质敏感,需要付出经常的维护,才能保持其质量稳定。然后是子女。这是重量级的资产,同时也是重量级的负债——可能是我们后半生最大的操劳和牵挂。
有些人的资产负债表上还会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与之相伴的负债自然是大量的磨炼,或者还有离别的忧伤和异乡的孤独。与之相反,毕生都生活在故乡的人,报表中没有漂泊这项负债,但也缺少了许多宝贵的体验作为资产。还有健康。这是每个人的基本资产,当然由各种保健方式这项负债来维护其平衡。
而各类声名显赫的成功人士则像是上市公司,与名气、荣誉、利益等资产相伴的除了相应的负债,还有额外的要求。那就是他们难以隐蔽自己的人生报表,常常遭遇追踪和审计。甚至无端的诋毁和加害。
资产与负债成正比相生相伴的例子,还可以列出很多。
其实,判断人生价值的不是资产,而是资产减掉负债的剩余,即净资产。最基本的净资产当然是命运与机遇。这些与生俱来的神秘力量正像最初的注册资金,我们无法选择与改变。不论起点如何,每个人都被赋予了足够的机会来经营自己的人生,只是无法改变这样一种生活的本质:一项资产的获得总是通过另一项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来实现。
人生的资产与负债很难用好坏来衡量规模,存在的只是生活方式的不同。正如企业有大小,人生的资产与负债也各不相同。有人平静地度过一生。资产和负债都较少;也有人波澜壮阔,拥有大量的资产和大量的负债。
人是什么?或许更多的只是一种过渡,是世俗和精神之间的一座狭窄而危险的桥梁。走向精神,是最内在的命运所驱使的;陷于世俗,则是最实在的欲望所束缚的。人就是在这两者之间想入非非却又战战兢兢地摇摆。
但一定有这样的人,他们在车水马龙、灯红酒绿、歌台舞榭、声色犬马成堆的大街上特立独行。在这个充满了诱惑,也充满了疲惫;充满了欲念,也充满了劳苦,有欢欣,也有悲伤;有善行,也有罪恶的人世间,他们也许被看成被怜悯的对象。但他们自己并不指望同情。他们坚持自己的人格而不俯就庸俗与贪婪;他们坚持自己的选择,纵然为此陷入困窘也在所不惜;他们无所谓富足和贫困,超然而自信地走着自己认定的精神历程。他们人生的资产与负债的水准相对于常人也许偏低,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内心世界的最大限度的平衡。
做到这点其实并不太难,所需要的是你怎样选择。
第四篇:你凭什么不努力美文摘抄
表舅家的女儿与我同龄,二十年前中专毕业后,放弃了工作包分配、户口农转非的机会,从祖国腹地奔赴沿海地区打拼。她发过传单,站过柜台,拉过赞助,跑过销售,现在名下三处住房、一处别墅、两家小公司。其经历真实而俗套,是家族中长辈教育子女的利器。
我感叹,媒体报道的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似乎都狂妄自大、素质低下,只知道满世界挥霍。如果他们都有这股子拼劲,估计就不会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了。
“管中窥豹难免偏颇。”表妹说,她也有机会接触一些有钱人。从小就接受家族培养的他们,大都勤勉,所学所知毫不逊于古人的“六艺”。我们看到的负面典型,多半都是长大以后家里才突然富裕的,他们还远没有形成家族的积淀。
既如此,媒体为何更乐意曝光有钱人的负面形象?
“你只要留意就会发现,媒体同样喜欢报道穷孩子通过奋斗到达人生巅峰的故事。因为如果把世界描绘成到处都是努力的富家子、懒惰的穷孩子,会让人绝望。”表妹半开玩笑地说。
我沉默了半晌,追问表妹,既然认识这些人,怎么没寻机会上演一回现实版灰姑娘?
“灰姑娘只是个童话。且不说她的父亲是个有钱商人,也不说王子遇见的她是美丽神秘的公主形象,单说一个王子仅凭一场舞会,就要娶之为妻,其可信度能有多少?灰姑娘的结局到底怎样,又有谁知道?”
“既然注定是普通人,你还这么拼命干什么?”
“《旅人与熊》的故事你知道吧?同时面对强敌,能否跑得过熊不重要,跑得过同伴就行!富二代生而拥有的人脉和资源,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但只要肯努力,跑赢我的同伴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毕竟,我们是在同一条跑道上。”
我想起最近盛行的那段话:这是一个摧毁你,却与你无关的时代;这是一个跨界打劫你,你却无力反击的时代;这是一个你醒来太慢,干脆就不用醒来的时代;这是一个不是对手比你强,而是你根本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的时代。在这个大跨界的时代,告诫你唯有不断学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只要开始,永远不迟,我又有什么借口懒散下去呢?
第五篇:没人注意你的美文摘抄
朋友的女儿毕业于北京某名牌大学,后到英国读研究生。她是个虚荣心强的人,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她的女儿有多优秀。有时和对门邻居一起乘电梯,互相问儿女情况,她总算找到炫耀机会。可下一回再见面,又谈起同样的儿女话题,人家根本就没印象,让她很是郁闷。
美国学者马克·鲍尔莱因在《最愚蠢的一代》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没有任何意义。”我们这些普通人实在没有必要在意别人的评判议论,因为根本没人注意你。所谓“人言可畏”,那也主要是对阮玲玉那些名人而言,而平头百姓,根本没有值得外界评头论足的新闻价值。
即便是红极一时的明星,想引人注意也不是件容易事。所以,常见那些明星出演的影视剧即将上映之前,就往往故意闹点真真假假的绯闻。或发生情变;或夜店买醉;或与导演闹翻;或另结新欢;或朋友生隙,花样百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引人注意,以换取收视率。
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会轻松很多。既然没人注意,我们堂堂正正做人,就不会再留意那么多的风言风语。不会给自己增添那么多精神负担,就会坦然自若干自己想干的事,直抒胸臆说自己想说的话。
李嘉诚曾说:“我的最大幸福,就是在没人注意的情况下逛逛公园。”而我们每天都在享受这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