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别人家的幸福杂文随笔
有人喜欢牡丹的艳丽,有人喜欢荷花的淡雅,但我们却不能说所有的人都喜欢牡丹,或者荷花。就像这“别人家的幸福”,又岂是我们这每一个人的幸福?
也许,我们每个人总喜欢,把自己跟别人时刻来相比,但却忘了“别人家的幸福”又岂是自己应该追求的幸福?幸福,是一种很简单的东西。说的俗一点,就是心灵上的一种自我满足。但满足之后,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做呢?是让自己一直持续在这个“状态”,还是以此为基础,再接再厉,勇往直前呢?
昨天,看了几集电视剧《骨语》,其中一个故事,有这样讲到:一个女孩辛灵,长期在母亲的影响下,时刻都在改变着自己,身高不高她增骨,太胖她就用常人做不到的意志强制入身。她生活在一个完全没有自我的世界里,就像那位女法医说的这样,“其实,她早死了。”换言之,如果一个人来到了人世间,她没有自己的灵魂,也没有自己的一切正常生活,而只是盲目性的攀比,或者仿着别人的样子来追求着所谓“别人家的幸福”。可想而知,她的生活在晴天朗朗中又是何等的“灰暗!”说的更直一点,她就是别人的影子,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能力,没有自己的一切想法,她只不过是个傀儡罢了。
因而,在如今社会,“别人家的幸福”,有时只可向往,或者当做一个目标去追求,而不可天真固执的把她强加于己。就比如,同是10万元,分别给一个从小在穷人家长大的孩子与富二代一样。因为他们的生活观、价值观不同,结果意义也是肯定不同的。因为“穷人家”的孩子或许“不再贫穷”就是他的幸福,可是富二代呢?所以,我们可以浅显而知,结果也是肯定不相同的。所以,有一种幸福只是“别人家的幸福”,而不是常人的幸福,故也不宜大力推广。
而我们身为这社会的芸芸众生,应从自身的各个方面出发,综合自身素质,去找寻自己的幸福,就比如一个人喜欢绘画,她可以把绘画当做一种兴趣,一种爱好,而不是非得把自己不擅长的东西,没有悟性的事务强加于己。这如果那样,岂不是累心又累体。所以,我们可以在坚信能获得“自己”幸福的前提下,把“别人家的幸福”当做一种精神的向往,一种心灵的渴望,而不是非得按着“别人家的幸福”模样,而终成自己的幸福。又或者,为了得到“别人家的幸福”,我们不择手段最终也得到了。可是当你匆匆走完一生,那你真切的幸福又去了哪里?那你的生活,从根本上来说,还可以称作是你的人生吗?
人,生下来,就要活下去。简而言之,就是“生活”。而生活的本能也是在指引我们更好的生存,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模式,而不是那“别人家的幸福”。或许,万千世界,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更高的目标,早已淡忘了自己的幸福,那“别人家的幸福”,你到终又会透彻的体会到多少呢?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生命不因任何人停留。所以,我们生活中,只能因人而异追求那只适合自己的幸福,而不是那“别人家的幸福”。同样,我们在关注自身需要的同时,他人的需要也只能仅作为参考,而不是唯一。
第二篇:幸福是什么杂文随笔
幸福是什么,小时候过年的时候,家里才有油炸的喷香的丸子,还有一些肉,炒菜里多了一些油水,吃起来最是美味,那种感觉一直到现在都还记得,那就是幸福吧。
小的时候家里不富裕,得到几毛钱,买几块糖,买一小袋零食,或买一个冰棍,都觉得无比幸福,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我觉得那就是幸福吧。
小学的时候,一群小伙伴,吵吵闹闹,抓迷藏,打弹珠,抓知了猴、蝎子,时光一点点流过而不知,那是快乐的时光,也是幸福的感觉吧。
中学的时候,青春年华,写纸条,暗恋,却又不敢表白,有时对方的一笑一颦,不是对自己却胜似对自己,欢快一整天,那就是幸福的感觉吧。
经历过一道道各种考试,终于知道那个高考分数,把这个分数告知家人,也许没有太过励志的祝贺,华丽的鼓舞,可能只是一个点头或者答应一声,但我知道那是幸福。
大学了,轻松了,但是又有了新的想法,朝着新的方向走去。然后硕士、博士,然后有人把学位帽子的麦穗从一边拨向另一边,毕业了,工作了。期间结识了现在的老婆,相识了,热恋了,一起了,确定了,走进婚姻了,我知道开始了新的生活,那是各种各样的幸福吧。
拿到第一笔工资,欣然了,这在孩子眼中或学生时代,这看来应该是一大笔钱,这是一种满足和幸福吧。
然后,多年以后,一个糖块吃起来,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满足,也许糖没变,变得是吃糖那个人的心境和经历。
儿时的游戏一样一代代传下来,等长大了觉得那似乎也没有那么有意思,但是对于他们那就是快乐时光,变得可能是眼光和角度。
曾经一个个期望,在那时看来,如同远处的一座座高山,遥远而又难以攀登。今天站在山这边望向那边,似乎也一样的遥远。有的人就永远的隔山相望:那边羡慕这边的高远,这边羡慕那边的安宁。没有勇气去找做理想的自己。
幸福是什么?也许没有知道,也许又都知道。
一颗糖,一次玩耍,一次牵手,一次通过考试,一次走向毕业……这些在我看来是幸福,在你看来是正常。而你所谓的幸福,在另一个人看来也许也是不足为奇。但是那些对于我,对于你,却是莫大的满足。
生病的认为健康就是幸福的,没钱的认为有钱的应该是幸福的,百姓认为当官的应该是幸福的,不知名的是认为知名的是幸福的,丑的认为漂亮的就是幸福的。然而,是么?长久拥有这些的人认为那些是理所当然的,何来幸福之感?他们的眼中,幸福还在前方:健康的希望更健美,有钱的想挣更多,当官的希望找到更合适自己的位子,知名的人还想有更出名的作品,漂亮的还想更健康更靓丽……
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似乎她永远在远方,那个你得不到的前方。
得到了似乎也就变得理所应当。那远方又在哪里?
远方在乎流更多的汗水,花费更多经历和头脑,规划更多蓝图,甚至还带来了算计,勾心斗角,挣个高下……
远方到达了,幸福得到了,也在失去:失去了时光,丢掉或失去了曾经的赤子之心,还有丢掉了出发时的初衷。
然后,我们将这些走向远方的路,称之为奋斗之路。于是奋斗与幸福等价。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奋斗,从一次次的幸福走向新的幸福:糖有了,肉有了,学业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有了,位子有了,事业有了。
但是当拥有这些的时候,为什么还是觉得迷茫,远方在哪里,幸福在远方,那远方又到底在哪里?
远方也许并不遥远,在抬头低头之间。抬头是远方,低头是脚下,是此时此刻,是一个完整的自己和内心,是从以前走到这里的那一刻,这一刻曾经幸福着。远方一直都在,此刻却可以瞬间变成曾经。
幸福是什么,在乎远方,在乎此刻,更在乎此时此刻的自己。
第三篇:幸福未满杂文随笔
我的脑海中你的模样还是那个呆呆萌萌不折不扣的有着1.92米大个头的邻家大男孩。第一次见你的场景我永远都忘不了:你手拿着两个冰激凌,寸头,红色休闲上衣,白色休闲裤,白色运动鞋,一口整齐的白牙,站在宿舍楼下对我笑的那般灿烂那般温柔。阳光撒在你的身上,我的世界瞬间连心跳都停止了。
那些片段中有你对我的关心和冷漠,有你吻我的时候,彼此心跳的都那么快的磁场反应。那个时候,我们是真心相爱的,每次我们四目相对的时候,彼此总是用疼爱充满爱意的眼神看着对方,那个时候我总感觉你的眼神似曾相识。可惜,现在我渐渐想不起来的有太多太多了,闭上眼睛把头埋在膝盖上,不哭,我不哭……
“胖纸”,我有多害怕你就这样彻底的离开我,离开我们。让我痛彻心扉的男人,我多想你回来,守护在我们身边。你就这样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在女儿的脑海里留下印象后就彻底消失不见了,这样做你的心不会痛吗?
幸福未满的恋人,保留思念的痕迹。我慢慢习惯了没有你,拥有遗憾的我们会永远记得那段青春。当我想起你的模样,你的身上发着光芒,当我依赖在你的身旁,空气里都是幸福的模样……
抬起头,微风轻拂阳光和煦,轻柔温暖地拥抱我身体的每一处。内心舒服了不少,生活还是充满希望的。起身去洗个热水澡,洗去所有的委屈与痛处,把自己完全摊放在柔软舒适的大床,使劲睡到天昏地暗。我一直认为很治愈的一件事情,就是睡觉。
再次醒来后,舒服顺着我的心跳蔓延到全身每一初细胞,心情就真的就雨过天晴。然后抱着笔记本坐在沙发上,温柔透过光线散在我的头发上,晶莹透亮无比清爽。
四月到来的第一天,注定是个好日子。因为在那天通过“拾柒”的软件公司,专属我的第一本书出版了。兴奋的我有种想把自己脱掉了跳进大海裸游的冲动。在简书一年,通过文字治愈好了我自己,这本书我一定会珍藏一辈子。多想送给你一本,毕竟是关于我们的回忆。这本书,我舍不得送给其他人,但我会送个我的朋友,那几位值得一辈子深交的朋友。
在写书的这一年里,每次落笔都在扎心。无聊的时候或者灵感不在线的时候我都会带着耳机听着曾经你喜欢的那几首歌。你知道吗?我听了无数次,都听的要吐了,可那是你喜欢的,我怎么会舍得删除。
我们一起看过的电影,我到现在有时候搜索看到也依然是刻意的避开。我换了手机号码后还是忘不掉你的电话号码。你说过,你不会换,我却再也没有勇气去故意拨打给你,哪怕听你简单的喂一声,我都会再次沦陷。
呵呵~知道这样会自讨没趣。就算半夜有时候胃疼而醒,我起来靠着床头躺了好久,然后翻箱倒柜找药。然后不争气哭很久,第二天起床还是逼着自己满血复活。实在难过了,就大口呼吸空气从嘴里凉到胃里,再到心里。
很抱歉,每次道别,总是忍不住抱着你哭,那是我最脆弱的时候。我努力让自己清醒,我不算是一个纠缠的人,你说这样不值得。其实,只要不要有期望就好。关于你的文字,我写的太多。就连自己都看疲倦了,你也许也一样的吧。我只希望,偶尔提到你,还望你不要急着跟我瞥清,我曾说过,你是我信仰。可是现在信仰没了,我不知道靠什么支撑下去,这才是最伤我的地方。
你好,负心汉!你知道吗?你的心跳再远我都听的见。
第四篇:幸福来之不易杂文随笔
近中午时天气突变,虽然昨天看天气预报知道今天会降温,却没料到变化来得这么突然。昨天最高气温从平时十度左右一下子飙升到二十六七度,很多人脱掉大衣穿上了T恤,今天气温又一下子降到十几度,还伴有四五级的东北风,估计昨天穿T恤的人又要重新穿上大衣了。
风呼呼地吹呀,吹呀,吹得小树弯了腰,吹得池水荡起小波浪,吹得绿莹莹的柳枝纷纷朝同一个方向摆动着。风像撒欢一样,吹得那叫一个痛快。
早上我很有先见地带了大衣去上班,待到中午出来时外面已是另一番天地。我忽然想起西游记里每次妖怪要出场时都会有一阵妖风先现,我虽不至于像唐僧一样面带惊恐地被妖风旋走,却也被吹得站立不稳,瑟瑟发抖。我裹紧大衣,硬着头皮前行。
路上除了匆忙赶路的人,再看不见一个悠闲散步的,经过一处平时人满为患的广场,一个人影也没有,倒显得广场宽阔起来。
风一阵阵袭来,我加快了步子。
终于进了小区大门,向前走第一个岔路口左拐第一栋楼就是我家所在的居民楼,我近乎跑起来,快速左转,想尽快跑进楼里避避风。就在我不经意间向左手旁的一片草坪看一眼的瞬间,我一下子愣住了:
一对中年夫妇正蹲在草坪和楼角之间的水泥地上啃烧饼,他们背靠楼皮,半蹲半坐,一人手里一个烧饼,吃得正香。
或许看到我眼睛里的惊讶,他们有点不好意思,坐得靠前的男人看了我一眼,动了动身体,低下头,继续啃烧饼。
不想让他们尴尬,我赶快移开目光,跑回家里。
我虽不认识他们,却知道他们。
从去年开始,他们夫妻俩就经常来我们小区清洗油烟机,清洗一个收100元,我家也让他们清洗过一次,老公说油烟机洗过跟新的一样。
记得当时婆婆觉得100元有点贵,老公告诉她,他们挣这100元不容易呢,从拉水,拆卸,清洗,擦拭,组装,每个环节都费时费力,夏天还好,冬天天冷风大,夫妻俩就暴露在户外,况且,并不是每个小区都让他们落脚,被物业驱赶是常有的事。
我见过他们工作。那时正值日寒冬,我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尚觉得冷,他们每人就穿着一个小棉袄,大概是为了干活方便吧。夫妻俩都戴着围裙,女人给男人打下手,一会儿提水,一会儿拿零件,寒风把他们的围裙角高高吹起,把他们的脸吹得又红又紫,他们却不为所动,只专注地干活……
今天,虽已是春天,却依然寒冷,他们还是像往常一样,在这个小角落落脚,旁边停放着装水桶的三轮车,地上放着几个常用拆卸工具,还有一台尚未清洗的油烟机。
也许他们没想到天气一下子变化那么大,也许他们还有没干完的活儿,不管怎样,他们在寒冷的天气里坚守着。我想,对他们来说,天气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干活,要挣钱,要生活。
也许他们的儿女正在上学,也许他们有需要赡养的老人,也许他们想给自己多攒一些养老钱,无论为何,他们都值得我去学习。
他们蹲在角落啃烧饼的画面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里,我说不上自己什么感受,很复杂……
不过我想,至少在我觉得自己辛苦,感觉撑不下去的时候,有个声音能提醒我:
生活本不易,幸福需珍惜!
第五篇:做妈妈眼里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杂文随笔
在妈妈眼里有一“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到大,我记忆最深的是妈妈的一句口头禅:“瞧人家的孩子”。显然我不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我在家排行老二,上边有一个姐姐,可能是妈妈希望有一个男孩,显然我的出生没有达到妈妈的期许。所以,自打记事起,妈妈对我是“各种嫌弃”:“瞧人家的孩子,多懂礼貌;瞧人家的孩子,长得文文静静,瞧人家的孩子,多勤快……”。
面对妈妈的挑剔,我总是努力地做到最好:因为从小身体弱,从很小的时候,在妈妈面前表现很坚强,摔倒了,即使膝盖磕出血,也会自己爬起来,生病打针强忍住疼痛,从不哭;约莫十岁开始,就会用搓板洗衣服、床单等;我会向别人家的男孩一样担水,挖地、卖粮;我从六岁时,就整天哄着妹妹,给妹妹喂饭;因为妈妈喜欢文静的女孩,我自知长相没有达到妈妈喜欢的样子,却像个“大家闺秀”那样,从不和伙伴疯跑,而是守着窗,读各种书,把自己修饰成“淑女”。后来,听马未都说:“人丑多读书”时,便很有感同身受的亲切感。
小时候,为了让妈妈满意,所有的事都力争做得最好,希望被妈妈自豪的说她家也有一个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好的女儿。在妈妈的严苛要求下,我一天天的长大。
上高中后,和所有的青春期孩子一样,充满着叛逆。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知识难度的增加,身体有些不给力,学习成绩也开始一路下滑。这些肯定是妈妈不满意的,对于妈妈的唠叨开始反叛。
在一次吃饭时,刚刚端起饭碗,妈妈问起期中考试的情况,妹妹们兴奋地汇报成绩,我自顾自地埋头吃饭,也不答话。妈妈见此情况,便开始数落:“每天早起晚归,都去干什么了,看人家的孩子都是怎么努力的,都是上学,怎么会差距这样大?”
妈妈的话,让原本委屈的我一下爆发:“人家的孩子!人家的孩子!人家的孩子好坏跟你有一丁点关系吗?我是不是你用废铜烂铁换碗时人家搭送的呀!”说完推掉饭碗跑出院子。
身后传来妈妈声嘶力竭喊话:“要翻天了,你看人家的孩子,谁和爸妈这么说话!”还是别人家的孩子,我的心就更是难以抑制的委屈。
晚上回家,我是满肚子委屈,躺在床上睡不着,隔壁妈妈似乎也是满腹委屈,她和爸爸的对话很清晰:
“孩子大了,说话要讲求方式,我一直就反对在饭桌上数落孩子,吃不言,睡不语的规矩不能光要求孩子。”爸爸言语平和。
“平时上学一走一天,摸不着人影,晚上要学习,怕耽误时间,也就是吃饭时这点时间。再有,成绩好还怕说?人大了,脾气也见长。”妈妈余怒未消。
“知足吧!我觉得几个孩子都挺好的,别一天到晚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嘴边,人家好坏跟咱没关系,在别人家眼里,我们也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爸爸的话总是富于哲理性,而且很乐观。
在妈妈的各种“嫌弃”和爸爸的宽容中我迅速的长大,长大后的我,逐渐成了家里的主导,特别是有了自己的小家和孩子后,生活能力突显,这时,突然理解了妈妈的良苦用心:其实妈妈并非是真的嫌弃,而是因为从小身体较弱,爸爸和奶奶是百般的溺爱,妈妈为了不让我在溺爱中丧失自强、自立,应对生活的能力,便狠下心来做出各种严苛的“挑剔”,各种“嫌弃”的姿态,正是这种“嫌弃”,练就了我坚强的外表下有一颗细腻的心,为人随和,心态平和,有很强的抗压能力,做事认真,虽然不够聪明,但是勤奋。
这种好品质又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的下一代。特别是近几年,退休闲置的我,有更多的时间守在爸妈身边,而爸爸妈妈随着年纪的增长,对我更是异乎寻常的依赖。妈妈虽然嘴上仍是“嫌弃”,但她的眼神泄露了内心的秘密:这个女儿已经是她眼里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妈妈用各种“嫌弃”,成就了我这个“别人家的孩子”。而我想对妈妈说:“你的满意,就是我的奋斗目标!”
做妈妈眼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真的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