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阿泰斯特的自我救赎的故事
2010年5月18日,nba西部决赛第5场在湖人队主场举行,此前湖人队与对手太阳队战成2∶2平。
两队队员都铆足了劲儿,誓要拿下这场比赛,赢取赛点。比赛激烈得让人窒息,也精彩得让人喝彩,两队你追我赶,比分交替上升。终场前60秒,湖人仅以101∶98微弱优势领先,不过他们握有球权。
眼看胜利在望,湖人队员阿泰斯特犯浑了,在科比、费舍尔手感火热之际,他却出来“抢镜头”,先是一个跳投不进,加索尔好不容易抢下前场篮板,勉强将球回传给三分线外的阿泰斯特。此时无人防守的阿泰斯特完全可以耗掉时间,但他再次犯浑,对身边大喊着要球的科比熟视无睹,在24秒进攻时间的第1秒就强行出手投三分,结果球弹筐而出,把科比气得暴跳如雷。
太阳队立刻机敏地叫了一个暂停,阿泰斯特蹒跚地走向板凳席。当他一坐下,科比立刻站起来,不愿意和他一起。他被主教练杰克逊叫到一边,斥责他愚蠢的投篮决定。本来杰克逊打算将他一直留在板凳上,但后来重新考虑了一下,还是将他派上了场。
重新上场后,太阳队的理查德森试投三分不中,但自己补篮将比分追平,湖人又一次将绝杀机会交到了科比手里。科比投了一个三不沾,这时候奇迹出现了,“罪人”阿泰斯特抢在理查德森前面抓到了篮板并补篮成功,这时终场哨响起,湖人主场103∶101击败太阳,总比分3∶2拿到赛点。
阿泰斯特冲向了科比,连同杰克逊,三人抱作了一团,其他湖人球员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所有的摄像机和照相机都对准了阿泰斯特。短短几秒钟,阿泰斯特完成了从罪人到英雄的自我救赎。凭借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绝杀,占据绝对心理优势的湖人兵不血刃,在西部决赛上击败了太阳,又在总决赛中击败了东部冠军凯尔特人,成功卫冕nba总冠军。
在如此重要的比赛中,在最紧要的关头,阿泰斯特却犯了致命的错误,有可能葬送赛点,惹得队友和主教练不高兴,但睿智的杰克逊却没有让阿泰斯特坐“冷板凳”,而是给了阿泰斯特重新上场的机会,阿泰斯特也不负教练所望,在最后一秒钟,把悲剧演绎成喜剧,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球队,完成了从罪人到英雄的自我救赎。试想,如果杰克逊不给犯错的阿泰斯特机会,比赛的结局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别说总冠军就连西部冠军也可能“易主”了,从这一层面上来说,是杰克逊的睿智与宽容,成就了湖人队的辉煌。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谁都希望犯了错误之后能得到别人的原谅。当别人犯错后,试着给对方一次“自我救赎”的机会,及时改正错误,将功补过,将损失降到最低点,这样,人际关系才会更加融洽、和谐!
第二篇:教师角色的自我救赎
教师角色的自我救赎
教育具有阶级和社会性,是社会文化的有效载体和发展实践平台。教育具有可选择性和可接受性,对群体具有推广性和普及性,对个体而言具有机会不均等性和深度研修性,同时个体的领悟性也不尽相同,“一日千里”、“一日十年”也并非虚夸!教师作为文化的媒介和传播者,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在相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不同文化阶层和文化断面,在教育实践中,传播文化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也具有差异性,在言传身教之间传递给学生正面或负面的信息非常重要,也正是师德作用的重要体现。
教师教师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师德素养,先进行“自我救赎”。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救赎”。需要把负面效应转化为正面效应,需要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先要修身然后育人。首先要把自己的心灵静修为一朵静莲,在凡俗尘世间不要沾染尘埃,更要有免疫性,不要把尘埃传递给学生。教学生以真实,坚持正确的信仰和人世间的真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些都是教育者应做到的。所以教师的责任和道德尤为重要,因为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理念带给学生,可能是对的,亦或存在错的因素,就会害人不浅了!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师德和文化修养,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同时,我们也获得了真正的和学生共同成长。真正做到“救学生于水火”。让智慧和理性兼具品德的光芒普照学生!
教育学习文本具有很大的拓展和延伸性,留给学习者更大的拓展和思考空间,可谓意在言外,留给教育实践者更大的实践空间,代之以深深的思索和更深度和广度的遐想。
2、3分钟的阅读材料花了一个多小时研习,体会良多。作为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会心理调节,运用正确的心理疏导方法,教师更要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建设和心理健康知识文化的建设,进行自我“心理救赎”。
需要读懂,要结合人生和教育体验;需要彻悟,要有化蛹为蝶的人生经历和体验;需要深思,人生和知识都有更广阔的空间和天地。我们要进一步去发现和拓展。文接千载,思接千里,文以载道,意犹未尽,意犹未止,意更在言外,山外有青山。只有深入读懂文中之深意,而不是只停留在字面上,方能真正领悟与实践拓展。
人生需要历练,教育也需要历练。在痛苦中历练,在痛苦中升华!把阳光留给孩子,把正确的价值观传播给学生,并身体力行,积极引导学生超越“猪栏里的理想”。学习实践怎样才是幸福的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树立崇高的人生观、世界观。再把正确的理念教给给学生 :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我!在教育学习实践过程中,我们救赎了多少学生,又救赎了多少教师自己?是心灵的救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救赎?还是只
是文章文字表面的“救赎”?都要等到学习实践后再来验证!让我们(所有教师)一起来进行教师角色的“自我救赎”好不好?,尽管世事沧桑,时光流转,但美德
流传,爱心永远!让我们共同见证!
第三篇:检察官的救赎故事精选
9个月女婴被亲娘溺死
熊小姝长相清秀,熟悉她家庭的人都说她长得酷似母亲周模英,弟弟熊小迪则像父亲熊默德。熊小姝本来还应该有个小妹妹,小姑姑熊六妹说,这个小妹妹如果还活着,会比姐姐熊小姝还要漂亮。
这个小妹妹只在人世间活了9个月,她的生命戛然而止于2005年的7月20日凌晨三点半,在那个闷热的夏夜,在这个广州天河区车陂村的城中村,熟睡中的她被扔进附近的河涌里。亲手杀死她的,竟是她的亲生母亲周模英。
在广东省高级法院的终审判决书里,是如此描述这个生母的溺婴经历和动机的:“周模英因其小女儿自2005年7月初起生病,多次带小女儿求治未愈。在此期间,周模英又觉得丈夫对自己和生病的小女儿漠不关心,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同年7月20日凌晨三时许,因小女儿发高烧哭闹不止,周遂在其租住的天河区车陂村江夏大街的大院里,把小女儿投进河涌里,造成溺水死亡。”
该案公诉阶段的承办人,广州市检察院公诉处的检察官杨斌,在一审时当庭发表的公诉词里,如此痛切地描述自己的心情:“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小女孩,漂亮得令公诉人不忍多看。她来到这个世界,只有短短的不到9个月。作为本案的经办人,虽然我从未见过她,但我仍然为她的命运而感叹而痛惜,但愿她已经上了天堂,但愿她已经化为天使,但愿这样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检察官为凶手法庭陈情
在开庭前去看守所第一次提审时,杨斌本来是想去痛骂周模英一顿的,她自己也有一位6岁男孩,彼时正好和周模英的大女儿熊小妹同龄。几次提审完毕,了解到具体案情后,杨的眼泪也忍不住流了下来。
周模英和熊默德都是江西新建县人,在这个南昌郊县的贫寒农村里长大,两人都是文盲。婚后,熊默德到广州的建筑工地打工,周模英独自在家抚育两个孩子。2005年年底,第三个孩子出生了。周带着2岁的小儿子和刚出生的小女儿来广州和丈夫团聚,每天操持家务,洗衣煮饭,带两个孩子。小女儿生病,无钱就医,只好在附近的私人诊所里看病,却久治不愈。而丈夫每天早出晚归,回来总是倒头就睡,悲剧就此发生。
2005年12月7日,周模英案在广州中级法院开庭,在当庭发表的公诉词里,杨斌如此分析周模英的作案动机:“生活的操劳,丈夫的冷漠,疾病的困扰,经济的重压,再加上远离家乡亲人,缺少应有的沟通,孤独、压抑、郁闷的情绪无法发泄,再加上自身的愚昧,这一切促使了周模英选择了这样一种冲动愚蠢的行为。”
她甚至如此为周陈情:“周模英的遭遇,固然是她个人的悲剧,但何尝又不是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悲剧?周模英站在法庭上接受审判,固然是法律的胜利,但是我们不能漠视隐藏在背后的社会原因和背景,我们不能忘记站在她身后的那些挣扎在社会底层,为生存而苦苦呻吟的人们,他们的苦难和命运。这也是法律应有的良知。”
以指控犯罪为己任的公诉人当庭为被告人请求法庭从轻处罚,这是极少见的事情。但杨斌的法庭陈情,实际上并没能影响多少判决结果,一审仍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周模英11年有期徒刑。
面对这场自己在公诉词里以及评论所指的“时代悲剧”,杨斌并不确信自己能做到哪一步。但能确信的是,杨斌陷入了一场令她困惑的争议。“公诉人不是慈善家,要注意身份,要有大局观,不应该在法庭上任意发挥”,有同行这么议论她。
所幸的是,两个月后的2006年3月2日,广东高级法院的二审判决令杨斌大感安慰。二审法官直接将刑期大幅改判成6年,判决书载明理由是“周模英犯罪情节较轻,根据本案的具体情况,依法可以从轻处罚”。
救赎从解决一场邻里纠纷开始
周模英并不觉得刑期长。一审时她在法庭上痛哭失声,跪倒在地。尽管丈夫熊默德和小姑熊六妹都原谅了她的错误,连公婆都不忍再责怪她。但她并不期望减刑,甚至想在监狱度过余生。
判决生效后,杨斌曾到广东女监去看望周模英。周的状态令她很不安,“她无法忘记过去,也无法面对未来,总觉得自己不配再做母亲和妻子”。
令杨斌更不放心的,是周模英的两个孩子。
周模英收监后,熊默德也在广东继续打工。7岁的熊小迪即被带回江西老家,他和熊小姝姐弟俩,自此由奶奶和双眼已盲的爷爷抚养,直至几年后小姑熊六妹回老家。
在广东省女子监狱服刑不久,周模英等江西籍女犯被调押回江西省女子监狱服刑,这所监狱正好就在周的老家新建县。
尽管离老家近了,杨斌还是不放心狱中的周模英,2007年暑期,她利用休假时间赶到新建探访周老家的情况,实地走访了解到的情况,让杨斌黯然神伤。
她这才得知,熊默德和周模英都是二婚,而之前双方的第一场婚姻,都是换婚,熊默德曾经有过孩子,但因为穷病交加而夭折,前妻离家出走,另嫁他人;周模英也曾经远嫁湖南,不幸前夫病死,她只好又回到娘家,并和熊默德结合。
杨斌这才了解熊默德个性背后的成因,家庭出身、教育环境和长期的底层经历,使得这个江西农民,对外部世界总是习惯性的自卑和畏缩,犹如他的名字一样沉默无语。
因为多年前和邻居的一场斗殴纠纷,熊默德害怕被人多势众的对方报复,甚至多年不敢回老家,杨斌这才知道,这也是当年周模英带着最小的两个孩子到广州来寻夫的原因。
但对从没去过新建的杨斌来说,这也是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杨开始马不停蹄地寻找一切可能的体制资源。通过最高检和江西省检察院的女检察官协会出面联络,她得以迅速和当地检察系统接上头。
这时,另外一个改变女囚周模英命运的重要人物出场了。刘献榜,新建县检察院的检察长,答应和这位天上掉下来的广州女检察官一起下乡,到熊默德老家去协调这场让熊不敢回家的治安纠纷。
杨斌热情豪爽的个性,很快赢得了当地司法和行政系统的信任。对这位风尘仆仆而来的女检察官充满好感的村支书,拍着胸脯向她和刘献榜保证,过去的事情一笔勾销,以后村里保证熊家不会再有问题。最后这位老资格的检察长,也主动提出他去协调两个孩子在县城上学的借读问题。
20l0年中,监狱方面也传来好消息,狱方准备报请法院减掉周模英剩下的8个月零15天的余刑。这位36岁女囚的新生活的开始,自此进入倒计时。
“我不敢漠视她的苦难,作为一个女人和母亲,她也具有和我一样的情感和体验”
周模英出狱的两个月前,杨斌再次来到新建。这是她第四次到江西,第五次到监狱探望周模英。她这次来,是为了和刘献榜一起解决周的住房问题。杨和刘都相信,如果再将出狱后的周模英置身于以前的熟人环境,周将永难从噩梦般的往事中走出来。
和此前的治安纠纷相比,这个问题的难度显然更大。周的户口并不在新建城区,熊小姝和熊小迪这两个孩子甚至连户口都没有,总之基本不符合经济适用房的办理条件。
在这个问题上,刘展示出了一个检察长在一个县城里能动用的能量。从开发商、房地产局、建设局到分管副县长,他亲自上阵去打通每一个环节。实际上等到杨斌这次来新建前,前面的环节都已经基本解决了,最后一个程序,需要县政府主要领导签字。
杨斌一到,刘就备好了车,准备带着她一起去找县长汇报。两个检察官都没想到,事情比想象的顺利。没等杨斌汇报完,县长就很爽快地在报告上签了字。一套比市价要便宜十余万元的小户型经济适用房,在层层绿灯后,终于尘埃落定到周模英的名下。
令杨斌开心的是,这次见到周模英后,周的情况已经好转很多,不再提老死在狱中的话题。听说出狱后县城有住的地方,不用回老家住了,周开心地笑了起来。“这是五年来我第一次看到她笑。她甚至留起了长头发,说要开始为出来后的生活作打算。”
在给朋友的一封邮件里,杨斌写道:“我不敢去妄加揣摩,但我绝对不敢漠视她的苦难,因为,我确信,作为一个人,一个女人和母亲,她也具有和我一样的情感和体验。了解了这一切,我除了感叹命运不公和造化弄人,又怎么忍心对她横加指责呢?”
“她的刑期即将结束,然而,亲手淹死自己孩子所带来的内心的自我谴责和负疚也许不会结束,或者永远不会结束——命运的判决如此令人辛酸,但愿她知道如何救赎自己的心灵。”
趁着暑假,杨斌把两个孩子再次带到广东去玩。这次是去珠海海边,两个孩子也很开心,总是像父亲一样沉默寡言的熊小迪,也开始有了笑容。熊小姝主动提出来想再给狱中的母亲写信,她和弟弟先各自把上学期的考试分数在信里汇报了一遍。这个成绩不错的小女生被快乐淹没了,几乎忘了自己的妈妈是个不怎么会写字的文盲,紧接着就开始抱怨妈妈从不给她回信:“妈妈你一定要给我回信!不认识的字,妈妈你一定要多问周围的人,这样慢慢就都认识了。一定会有人帮你的!”
走出铁窗外是蓝蓝的天
11月4日,江西省女子监狱。熊小姝拉着弟弟的手,等在监狱大门外。这天是周四,本来有课,姐弟俩跟老师请了假,特意来接妈妈。熊默德站在两个孩子身后,踮着脚尖往铁栅栏里看。左手提着一个塑料袋,是给妻子准备的一套暗灰色条纹女西装,右边胳膊下夹着一双啄木鸟皮鞋,这是熊六妹给嫂子准备的。
刘献榜和他的同事站在不远处的警车旁。安静地等待着这幕马上要上演的人间悲喜剧。担心邻居议论围观,让刚出狱的周模英遭到惊吓,刘特意安排了一辆民用号牌的现代轿车,在一边候着,准备把周一家悄悄接走。
这位临近退休的老检察长忍不住对现场的记者感叹,这个事情花了五年多时间,走到今天已经很圆满了,但杨斌没能来是个遗憾,你们要多宣传一下那个广州的女检察官,她太不容易了!
但那个千里之外的“贵人”并不愿意再多说什么,电话里,听完记者现场情况的描述后,她欣慰地沉默了。
下午3点20分,已经换上了新装的周模英出现在监狱门口。两个孩子扑进妈妈的怀里,周的一头凌乱长发把三个大人孩子的脸都遮住了,止不住的抽泣声从发丝缝隙中传出来。这个做囚犯的母亲,终于从那堵玻璃墙后走了出来。在后面那扇高墙里,周模英呆了整整5年3个月零16天。
第四篇:李宁:企业文化的自我救赎
李宁:企业文化的自我救赎
引言:李宁正面临品牌转身与蜕变的阵痛,企业从巅峰滑入低谷,到目前为止李宁仍在变革的沼泽中困难前行。同时这也是国内众多企业将要面临的问题,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文化又该如何蜕变,如何帮助企业度过困难? 关键词:李宁 企业文化 文化变革
过去的十年,李宁公司跨越了一个个巅峰,业务收入从10亿元、50亿元到90亿元,实现了飞跃式发展。但是进入2011年,李宁的业绩十年来第一次出现了滑坡,2012年更糟糕,公司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亏损,而且亏损高达20亿元。面对持续下滑,李宁公司何去何从?
2012年7月,李宁公司发布公告,原行政总裁张志勇退任,公司的创始人李宁本人则走向前台,担任执行主席。这家曾经辉煌的公司已跌入谷底,战略定位错误、品牌重塑失败、销售下滑、库存高压、高管离职。李宁本人将承担把公司重新驶向正确航向的重任。
李宁复出后,将公司的下一步发展战略总结为“三个聚焦”:聚焦核心品牌(李宁)、聚焦核心业务(篮球)、聚焦中国市场。这一战略思想与以前的全面出击的经营思想完全不同,表明了公司对以前经营战略的全面反思。
作为执行主席,李宁将把握公司的发展战略,那么谁来帮助李宁破局呢?2012年,金珍君率领团队进入公司,担任董事会副主席,负责企业经营及变革。在其主导下,公司关掉了很多盈利不佳的门店,出台了渠道复兴计划,回购库存„„
变革计划实施一年后,截止2013年上半年,李宁公司业务收入29.1亿元,利润负1.8亿元。显然,李宁公司还在沼泽中跋涉,重生之路仍然漫漫。在自我救赎的道路上,李宁的企业文化能否支撑其全面变革?
(一)业绩从云端跌落,2010年后开始负增长
2004年,是李宁公司的一个新的起点。在销售额突破10亿元的瓶颈后,李宁在当年赴港上市。上市后,李宁一路高歌猛进,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
2008年奥运会,李宁在鸟巢的惊艳出演,给李宁公司带来更多的机遇。凭借奥运会的余威,李宁公司在2009年以84亿元的销售额超越阿迪达斯,成为国内体育市场的第二名,距耐克只有一步之遥。但是在2010年业务收入达到94亿元以后,李宁公司开始出现负增长。
(二)业务领域不断扩张,有限的资源被稀释
2004年,帮助李宁在市场上率先实现突破的是篮球业务。当年,李宁公司成为西班牙男女篮的赞助商;2005年更进一步,与NBA联盟签署合作协议,成为“NBA官方市场合作伙伴”;2006年签约NBA球星“大鲨鱼”奥尼尔。然而,李宁在这个时候却放缓了在篮球领域前进的脚步。
在篮球领域止步不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公司开始了全面的扩张:李宁进入跑步产品领域;斥资并购“红双喜”,进军乒乓球市场;获得ATP(国际男子职业网球)官方合作伙伴;成为中国羽毛球队的主赞助商。李宁公司希望借助这些中国传统的优势项目,与耐克、阿迪达斯的传统优势领域足球、篮球形成差异化。但是,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与足球、篮球有很大的不同,后者不仅有广泛的参与人群,同时还有市场化极高的职业体育赛事,这让民众的参与最终能够转化为市场的购买力。李宁公司的发展战略并没有达到业务快速增长的目标。
(三)管理团队日益国际化,新老文化难以融合
从一个家族企业、上市公司,到国际化公司,李宁这一步步走得非常艰辛。李宁公司一直在公司内部实行人才的国际化,早在2001年起,李宁就开始聘请职业经理人来提升管理水平。
大批空降兵的到来,使得所谓的国际化视野与本土思维之间频频出现冲突,从产品设计到市场营销策略,空降兵与本土员工的思路经常是大相径庭。空降兵在使公司文化产生大量差异的同时,也扰乱了李宁公司内员工的上升通道,打破了公司内部薪酬等方面的公平。许多颇具才华的本土中坚力量遭遇职业天花板,高级职位被空降兵占据,不得不离职谋求更好的发展。
(四)更换新LOGO,新形象仍然有待认可
2010年,李宁公司发布全新的品牌标识(LOGO)和品牌口号(SLOGAN)。象征着“平衡与灵巧”的火红“松鼠尾巴”已经延续了20年,但一直被诟病与NIKE相似,有模仿的嫌疑。为了摆脱这种观念,李宁重塑品牌,将LOGO换成分开的L和N,也代表Li-Ning的意思。李宁希望通过对品牌基因、目标人群、产品定位、产品设计等做出全新的改变,但是,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期,李宁遭遇空前失败,业绩表现很不理想,品牌的认知度大幅下降,新的LOGO还需要一个逐渐被接受的过程。
(五)国际化战略,步履蹒跚
在2009年,李宁公司明确提出:“李宁已经跨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最终要做全球品牌”。公司战略明确写着:2013-2018年,李宁公司的目标是成为世界前5位的体育品牌公司。
但是,李宁公司的国际化策略并不成功。2012年,在美国的旗舰店不堪重负,最终关门;而后,李宁公司的西班牙授权商破产,香港唯一一家分店关闭,李宁位于美国波特兰的设计中心已流失一半雇员。李宁公司在海外市场一再受挫,其国际化战略被迫宣告调整。案例点评:
李宁的发展道路是很多中国企业的缩影,在经历了初期业务的高速扩张之后,很多企业基础薄弱的问题开始显现。在企业高速发展的时期管理的矛盾并不突出,但是当企业达到一定程度需要开始进入瓶颈时各种问题就开始暴露。公司业务持续下滑、国际管理团队空降、战略转型、原管理高层纷纷离职、公司短期业绩压力巨大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李宁的难题。
变革成为了企业必然要选择的道路,但是怎样推进变革才能保证企业平安度过阵痛期?这背后离不开强大的企业文化的支持。很多国内企业都开始强调企业文化的凝练,但是事实是经历了多年急速的业务扩张和组织机构的膨胀后企业文化大都伤痕累累。那么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企业应该如何建设企业文化呢?
首先,企业必须强调领袖的力量。在经历变革的时期,领袖是最能凝聚人心的力量。案例中,李宁的复出正是李宁公司开始变革的第一步。在企业文化经历了多年迷茫之后一个富有魅力的领袖是修复企业文化,重铸企业精神的必要保证。
第二,推进空降团队和本土企业人的文化融合。李宁企业文化的破碎和其高速发展期时大量引进国际化的管理团队不无关系。外来人才带来先进的理念、管理方法和设计思路,但是也不能忽略本土员工的作用。企业走国际化战略的基础还是国内业务的稳定,而本土员工正式最了解国内市场的群体。同时国内员工也不乏精英。企业必须平衡两者,实现融合。
第三,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中国的才是世界的,对于本土企业来说,借助传统文化来提炼自身的企业文化无疑是最适合,最快捷的途径。笔者也认为这是国内企业最好的一个选择,随着国家的发展国际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正在提升,这个时候凝练具有中国传统味道的企业文化不仅仅是实现企业平缓过渡的良策也是将企业和国家发展相联系的共进之路。
第五篇:电影《自我救赎》观后感1
自我救赎
自律与他律
张静
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希望同志们,“吾日三省吾身”,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古人讲:“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把自律看作做人、做事、做官的基础和根本。《论语》中就说,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古人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
——选自《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
“圣者,人伦之至也;贤者,道德境界极高者之谓也。”只要愿意,人人都可为圣贤,就看你怎么选?
《自我救赎》,同名与2005年在美国上映的电影,其主题与其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主人公安德鲁经过长时间斗争,终于醒悟,只有正视自身的问题,生活才能有转机。在本片中杨文学一直是一位敬业爱岗、遵纪守法,有责任、敢担当的好同志。在金钱面钱曾经不为所动,在金钱与亲情面前,被动地选择了维护亲情兼具了金钱„„
片头以一个快速移动的广角镜头交待了事情发生的地点所在,接着将镜头移至广场,落到地面,似乎传达出做人要脚踏实地之意!随之鸣响的警报声将视线拉回了现实,拉入正式剧情。
导演在台词设计上可谓朴实简洁,直入人心。本片看似是一起普通的爆炸事件,其背后所隐含的,却是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时常会出现的“常规”的利益链条。庞市长的出现,一句“本着对职工,对社会对国家负责任的态度,稳定好职工情绪„„”亮明了政府处理爆炸事故的态度。而当庞市长接到举报材料时,又一再叮嘱检察长,如果爆炸案涉及到他的亲属,希望不要有顾虑,只要是触犯了法律,一定要严办。态度之恭谦,语气之坚决,已为本片奠定了坚实的基调。
片中戏份不多的赵检察长,导演却为他安排了点睛之笔的台词:“我们这里没有人情,只有法律。”短短十余字,已经足已表明检察院处理此事的态度与决心,这一点也迎合了受众群体的心理预期。
故事在情节设计上,看似普通平淡,却在平淡背后彰显着紧密的逻辑思维,看似无关,却又环环相扣。影片在处理爆炸事故的第一时间,李厂长最关心的是“茶叶盒”,随即让杨文学取走放回杨文学的办公室,这是一个顺其自然的环节,杨文学因为不知情,所以相当自然。当他被老牛以为是茶叶拿走又退回,才发现其中的秘密时,杨文学的态度又是很坚定的,被李厂长的一番“劝说”后,杨文学又带走了“茶叶”,在父亲生病急需用钱时,父亲莫名收到了一张带有密码的银行卡,再次考验了杨文学的意志,杨毫不犹豫将其退回。而问题的关键就是杨文学没搞清楚,那盒“茶叶”的真正来源,却当真动用了。毫无疑问,从这一点来说,杨文学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已经触法了纪律。当然,杨文学本人也已深深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即便是老牛不举报他,相信,他也不会与刘主任、李厂长同流合污,执迷不悟,他依然会选择自首,选择自律与他律并行,选择了自我灵魂的救赎。
片中的另一条线索,叶倩的出现与杨文学的举动有前后呼应之意,叶倩从被逼做出不合法规之事,到被动接受刘主任的银行卡,再到无法承受的心理煎熬,终于主动向检察机关说明情况、退回银行卡,求得内心的宁静,免受道德的谴责。
在我国,反腐的核心一直就是惩治滥权行为,强化官员主体责任,确立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当权者慎权清廉的执政新象,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手段,也是当前阶段的主流,社会每一个领域都要顺应和服从这个主流,司法是法官行使司法权的领域,又是刀把子,自然不能例外。具体来讲,在纪检,要查办贪腐官员;在司法,就要大力推进司法改革,它们都是党领导下的肃贪、明纪、树威、立信的措施。无公害
影片中,杨文学发现国有资产在改革中被不法分子侵蚀,他想极力阻挡,但仅凭一已之力,困难重重,显然无法独立完成。更可悲的是当他向直属领导反映情况时,得到令他唏嘘不已的答案,唯一可行有效的方法就是选择法律途径解决。这一点,也体现了在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当中,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政府官员也许一身正气、一世清廉,但保不准他们的裙带关系也随他们一样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利益冲昏头脑。尤其作为国有企业,就必须要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部门和岗位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建立健全高效协同的外部监督机制,实施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而对于政府以及公检法司等重要部门的同仁们,在自身保持自律的同时,也要对身边的亲朋好友做好他律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杜绝腐败土壤的滋生。
影片以杨文学的入党宣誓做结,“严守党的纪律,对党忠诚„„”铮铮誓言在空中强有力地回荡着。也再次重申了本片的主题,导演的良苦用心: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必须严守党的纪律,对党忠诚。本片与其说是杨文学个人的自我反醒,自我救赎,不如说是整个社会中处在腐败边缘人们的自我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