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教育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分析与研究论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教育 全面质量管理 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
摘要:我省高职院校目前的职业教育的竞争异常激烈,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优胜劣汰成必然趋势。借鉴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运用到我省的高职院校职业教育领域,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对提高我省的高职教育的质量水平,增强高职院校在职教领域的核心地位和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我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竞争也很激烈,优胜劣汰成必然趋势。怎样在这竞争激烈的环境里求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呢?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存与发展的出路又在哪里呢?道路只有一条: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水平,增强竞争力。“管理出质量、质量是生命”。目前我省高职院校的质量管理尚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1.高职教育质量管理概念比较模糊。
尽管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很重视教育质量管理,但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管理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双重特性,更使管理者们很难界定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管理。概念模糊,导致管理落后,同普通教育一样,考试成了衡量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主要手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实施结果不容乐观。
2.高职教育质量管理思想有待提高。
目前我省大多数高职院校质量管理的思想还停留在“生产观念”上,考虑“用户”、“市场”较少,没有把“经营”等理念引进高职院校管理中来。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存在着双重质量问题,其一是教育教学服务的质量,其二是学生作为产品的质量。
3.高职教育质量管理方法、技术还比较落后。
当今质量管理从初级到高级,走过了末端检验阶段、统计检验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TQM)阶段等。目前我省高职院校绝大多数仅停留在末端检验阶段,主要以考试、考察为主,事前控制差,质量成本高。从这个方面看,高职院校的质量管理水平已落后于企业的管理水平。
4.高职教育质量管理的评价标准不够规范。
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的检查与评价的依据主要停留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静态的文本上,可操作性不强,标准不够规范、科学;其评价主要是以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价为主,即以行政评价为主,缺乏自我评价、自我修正的激励机制,使被评价者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通常导致为评价而评价。
二、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1.高职教育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竞争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办学产业化的不断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异军突起,呈现出“欲与公办院校试比高”的发展势头。另一方面,由于省外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的普及发展,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机制、教育思想、教育方式上面临机遇和挑战。
2.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命线。
按照全面的教育发展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必须实行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发展方针,做到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在这四方面中,教学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线。
3.满足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目前,中国有的行业已强制要求其所属的教育培训机构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来规范其教育培训服务。如国家劳动部要求技工学校应建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教育部的有关人员也已就高职院校建立教育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问题到国外进行交流调研。在教育部立项、有多所高等职业院校参与研究的“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体系与实践”课题中,大家共同认识到高职院校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对其进行有效实施,可大大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可行性
1.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开展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具有通用性,它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行业,包括高等职业教育管理领域。ISO9000族系列标准覆盖房地产、信息技术等39个行业,教育列在第37位。可见1S09000族标准在制定和实施中就已包含了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2.高职院校教育组织自身的特点决定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认证可以引入高职院校管理领域。
例如我国实行的校长负责制,有权对学校任何事情做出决策,有权选聘教师,同时要对学院的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学生、学生家长及社会负责,对学校的教育质量负责,等等。
3.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思想与高职院校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存在契合之处。
(1)ISO9000质量管理思想与高职院校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着共同的质量观。ISO9000质量观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质量由顾客决定”。可以说它是ISO9000族质量标准的基础和灵魂,它道出了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组织依存于顾客。顾客是企业存在的基础,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必须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让顾客满意,使产品畅销,才能使企业获得成功。而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的要素与素质教育对学校的要求是一致的。实施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中心。②关注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③尊重学生个性,增强服务意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要从学生出发,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满意服务。④坚持不断改进。一方面,要不断纠正教育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式和管理方式,使教育不断取得更好效果。这些要求与ISO9000质量管理的“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过程管理”、“持续改进”、“系统管理”、“全员参与”等要素是一致的。
4.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运用于高职院校管理顺应了时代要求。
(1)时代呼唤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学校管理。办学主体和教育经费的多元化,对我国的教育市场产生了一定的竞争压力,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即顾客和社会都会选择自己满意的教育服务。
(2)“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开始成为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追求。“以人为本”是教育界近来年讨论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可以说,“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开始成为了人们对教育的追求。而“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管理如何得以体现和实现?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观——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质量由顾客决定就包涵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并能提供一个让“以人为本”得以落实的程序和手段。
5.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把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运用于高职院校管理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从实践来看,把ISO9000引进高职院校管理的实践,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浙江行知职业教育集团学校是首家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学校。学校引入ISO9000标准后使该校管理得到质的飞跃。
四、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作用
1.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贯标认证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管理理念。如“教育就是服务”、“以人为本”等观念。
2.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贯标认证,学校办出了特色、办出了品牌。
3.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贯标认证有利于规范教育质量评价和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提高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产品责任意识。
4.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贯标认证有利于全体教职员工素质的提高,推进民主化管理进程。
5.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贯标认证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市场意识,维护教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而提高学校的经济效益。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把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贯标认证运用于高职院校管理是可行的,但是高职院校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两点:
①高职院校管理与企业管理有共同之处,学校组织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可以借鉴企业领域中的ISO9000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但是要考虑到学校与工商企业的区别,借鉴必须从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
②我省高职院校管理与省外职业院校管理有共同之处,我省高职院校组织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可以借鉴省外学校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但要考虑到我省情况的不同,借鉴必须与我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潘懋元.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战略.中国大学教学,2004,(1).[2]李志宏,王伟,李津石.健康有序地推进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中国高等教育,2003,(18).[3]杨德广.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推动高等教育健康发展.高教探索,2003,(3).[4]于晓霖主编.质量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1,第1版.[5]赵琳.质量是高职发展的生命线[N].中国教育报,2004.05.13.[6]楼一峰.国际职教发展趋势与我国高职院校的改革[J].职教论坛,2002,(21).
第二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研究与应用论文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在全省构建省、市、县、部门/班组四个管理层面的垂直一体化管理体系,研制QC活动辅助办公套件,全力服务基层员工,全面解决基层单位QC小组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实现公司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规范化和智能化。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垂直一体化;智能辅助办公套件
1概述
近年来,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集约化管理带来的效率和专业水平的高要求,极大的促进了公司各级人员的创新意识,各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如何引导公司范围内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有序发展,紧密围绕企业经营目标开展改革和创新,为企业的安全稳定生产和经营提供强劲动力,是目前企业需着重研究的内容。针对以上问题,项目实施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山西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相关制度、规范和指导性文件的编制,以及对省内相关工作开展智能辅助工具的研发。
2国内研究水平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近几年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工具与方法在供电企业经营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质量意识渗透到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小组数量逐年增加,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国网系统供电公司QC小组所占比例也由之前的10%上升到2013年的30%。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对提升国网公司技术和管理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工作依然存在需改进和提升之处,一是全面质量管理的认识不够,停留在对质量产品的控制和改进上,QC活动手段单
一、简单枯燥,不能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员工的创造性得不到发挥,质量管理工作缺乏真正的群众基础。二是缺乏针对性强、完善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小组活动流程不完善、培训教育缺乏手段、推优评审忽略细节重视结果的现象存在。三是成果质量不高,获奖占比较小,优秀成果得不到有效应用推广,地区性质量管理水平存在差异,发展不平衡现象严重,管理手段滞后,缺乏创新性和竞争力。
3项目理论和实践依据
3.1全面质量管理含义及特点
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以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从过去的就事论事、分散管理,转变为以系统观念为指导的全面的综合治理,它不仅仅强调各方面工作各自的重要性,而且更加强调各方面工作共同发挥作用时的协同作用。概括地讲,全面质量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全面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全员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要依靠全体职工。预防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应具备高度预防性。服务性:主要表现在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劳务满足用户的需要,为用户服务。科学性:质量管理必须科学化,必须更加自觉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
3.2全面质量管理关键点及方法基础
全面质量管理其关键点主要包括: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为顾客服务,质量形成于生产全过程,质量具有波动的规律,质量控制以自检为主,质量的好坏用数据来说话,质量以预防为主,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和统计方法相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就是PDCA循环。这种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PDCA循环中,“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的管理循环是现场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的基本方式,它反映了不断提高质量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4项目关键技术
4.1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精益化管控技术
基于组件化技术和可配置管控模型,完成活动内容、过程和重要节点的细化控制,实现活动全过程标准化、智能化、精益化。
4.2开放性多格式电子资料存储技术
构建通用性资料存储及处理模块,全面、无损管理全面质量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类信息,实现最终成果与过程痕迹并重。
4.3智能化数据治理及展示技术
通过对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开展各项数据的挖掘分析,构建合理数据分析指标及算法,依托规则引擎技术实现动态匹配推理,促使价值数据外显,并依托表格、图形和趋势曲线等展示技术向管理人员提供有价值辅助决策建议。
5项目研究内容
基于以上对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研究,项目以国网现有制度规范为基础,开展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相关工作,研究并制定《深化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管理目标和标准、开展方式方法、组织机构设置及岗位工作职责、QC选题及小组创建、活动全过程管理要求、成果评审及推优管理、工作总结评估等内容。并根据工作开展需求,研发“QC活动辅助办公套件”,具备单机独立运行、数据加密存储、导出文件交互、屏蔽网络风险等特点,针对QC活动小组、各级管理单位不同需求进行功能配置,为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标准制度查询、课题辅助优选、活动过程精益可控、分级细化管理、成果全面展现和强化提升的管理思路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5.1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项目对于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严格遵循国家、行业及国网公司相关管理规定和制度,以《深化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工作实施方案》为主体,包括QC小组管理、QC成果推优管理和QC小组分级教育管理等重点工作内容具体要求和工作指导。
5.2QC活动辅助办公套件研发
QC活动辅助办公套件,以省级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各类相关制度标准为核心,以提升班组QC活动规范性、智能化和效率为目标,兼顾各级管理单位开展工作管控,突出班组QC活动全过程闭环管理和信息化辅助支撑作用。
6项目建设目标
(1)编制国网山西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各类办法和细则,为活动开展方向把控、内容筛选、过程监督、成果应用等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2)明确垂直一体化管理体系内容,省、地、县、班组统筹管理,各级单位目标明确、职责清晰、组织有效。
(3)提出管理全过程细化要求,根据活动开展进度提出时效控制、阶段性成果自查、专家审查指导及问题改进等细节性管理要求。
(4)研发单机独立运行工作辅助工具,非线上运行模式保障数据安全,提供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及相关资料检索、工作信息记录、活动过程控制、导出文件交互备份等实用化功能。
7结束语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应用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标准制度查询、课题辅助优选、活动过程精益可控、分级细化管理、成果全面展现和强化提升的管理思路提供有效技术支撑,进一步规范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秩序,促进工作良性发展,提升管理质效水平。
第三篇: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1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现状
1.1单一注入式的课堂教学占据统治地位
高职教育课堂教学依然采取单一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教师负责讲课,学生负责听课,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模式依然占据统治地位。它不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没能从大多数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没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其结果就是将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1.2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高职教育教学仍然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教师只关心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是否按照课程要求,并不关心学生是否听懂,忽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3课程评价不符实际,课程反馈不及时
当前高职教育教学课程评价往往只是根据教师的上课状况,学生出勤率,学生对教师的期末测评,但是对学生通过这门课究竟掌握了多少知识,是否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等,尚未纳入到课程评价当中。同时,现在的课程反馈往往都是在期末测评中体现,课程反馈也往往不及时,不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自身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最终也不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以能力为中心构建新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原则
正是高职教育教学中面临着严峻形势,存在着诸多问题,促使人们积极思考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这需要我们去创新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笔者认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应该坚持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在培养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2.1动态培养
构建新型高职教学模式必须坚持动态培养。在教学中,学生学习是个不断实践的动态过程,学生不仅是被动学习者,也是主动参与者,必须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其中,动态培养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培养动态思维。我们要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着老师讲授的知识不停运转,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提高学生多动手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技能,因此,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多动手的能力。
2.2以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
我们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和客观实际的基础上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新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当前,部分教师讲授内容往往脱离学生客观实际,其最终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要求我们,在充分了解学生基础上,以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注重交流
我们在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中我们要注重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时了解学生需求以及对课程建议,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层次、多角度的交往与互动,提高学生能力。
3以能力为中心构建新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策略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新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有以下策略。
3.1注重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互动式教学包括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主要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分享有益信息,多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困难和课程反馈,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学生互动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过程,对学生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能力。
3.2注重探究式教学
传统教学往往采取单一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学生学习程度,教师决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限制了学生发展兴趣和锻炼自身能力,因此,我们要变传统教学为探究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大纲确定问题,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注重实践性教学
我们需要明白高职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让学生更加顺利地就业,因此,必须要重视实践性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上讲授的往往只是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与实际操作还有很大的区别,为了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技能,还必须将教学与实习相结合,注重开展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4结语
面对我国高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构建以能力为中心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我国进一步发展。
第四篇: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在高职教育课堂教学中,有四种常见的教学模式,即讲授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模式、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模式。它们在理论基础、教学目标、适用范围和师生关系侧重点中有所不同。需要界定清各自的价值,在未来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中更好地应用到教学中。
关键词:比较、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一、基本概念概述
1.定义
一般认为,教学模式系统的研究是从美国学者乔伊斯和威尔开始的,1972年,两人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他们对当时各种教学模式深入分析,概括出教学实践中常见的23种模式,并把他们分成四大类。我国开始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对教学模式定义的研究提出了9种代表性学说,有范型说、结构说、策略说、理论说、方式说、程序说、表达说、动态说、选择说。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试图给教学模式下一个科学的定义,但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我们认为,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关于高职课堂教学模式,目前,还尚未有公认的定义,我们认为是把一般的教学模式应用到高职课堂教育实践中的教学模式。高职教课堂教学模式有其特殊性,首先,高职课堂教学模式应体现实践性,这与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有关,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二是,高职课堂教学模式应突出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特性,这与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有关。
2.分类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教学模式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例如,从教学应用来划分,可以分为本学科教学模式和他学科教学模式;从教学形式上划分,可以分为单元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从教学对象可以划分为以学生为教学对象的学科教学模式和以教师为对象的学科教学模式;以教学过程中谁为中心,可以划分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共同体。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我们熟知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形式是接受学习和直接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中心作用,有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和个别化教学模式等;学习共同体强调教师扮演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具体形式有合作学习、情境学习、基于问题学习和支架性教学模式。
3.构成要素
教学模式一般由五个方面构成:一是理论指导,每一种教学模式都以特定教学理论和指导思想为指导;二是教学目标,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是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的;三是操作程序,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操作程序,规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四是教学策略,在操作过程中师生采用的教学方法、方式和措施的总和;五是教学评价,是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二、几种常见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1.讲授教学模式
(1)理论基础。讲授教学模式又称讲解—接受教学模式。它源于赫尔巴特的四阶段教学法,受行为主义学派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影响,后来经苏联凯洛夫等人的改造,传入我国。这种模式表现在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教材内容做深入分析和系统讲授,向学生传递前人积累的文化知识和经验。
(2)教学目标:讲授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教师的有效讲解,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形成新的教学结构。
(3)教学程序:20世纪30年代,苏联教育学家根据教育理论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结构。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诱发学习动机——感知、理解学习材料——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第二种模式:组织教学——导入——新授——巩固——作业。
(4)教学策略:讲授教学模式的基本形式有讲述式、讲解式及讲演式等。结合讨论、分析论证、形象直观等方法运用。
(5)评价:讲授教学模式是由传统教学模式演化而来的一种模式。首先,能够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教师可以利用讲授教学模式把人类历史发展的大量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短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是一种比较经济、省时的教学模式;其次,该教学模式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适合所有学科知识的教学,适合所有年龄阶段的学生;最后,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局限表现在两方面:第一,这种教学模式容易走向“灌输式”和“填鸭式”,很容易忽视学生的接受水平;第二,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养成学生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2.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
(1)理论基础。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不同于学生的自学,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独立学习。该教学模式是以人本主义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2)教学目标。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是以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尝试错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3)教学程序。自学——讨论——总结——巩固。
(4)教学策略。主要的教学形式是学生的自学和讨论,结合教师的讲授。
(5)评价。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主要的特点是能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它的缺点是建立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如果学生前期没有自学和讨论,教师在之后的讲解可能是无效的;另外,这种方式比较费时。
3.探究性教学模式
探究性教学模式又称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经验,发展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模式。
(1)理论基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认为学生是按照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建构新知的,知识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与环境发生作用,通过同化和顺应纳入自己已有的认识结构中的。所以,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中心,在情境、协作中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学习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发现和探究。
(2)教学目标。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通过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教学程序。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总结提高。
(4)教学策略。基本形式是自主、探究和合作。结合与同伴的讨论、交流和教师的讲解。
(5)评价。该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是“主导——主体”相结合。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两者的有机的结合。局限性在于学生的探究过程比较费时。
4.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在课堂中,创设具体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情境讨论、分析,在课堂外,帮助学生选择专题进行实际研究,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案例教学法的一种应用模式。最早由哈佛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夫朗戴尔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基础上创立的。
(1)理论基础。综合性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合性学习最早提出和应用在日本,是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和学生关心的问题以单元的形式整合起来,通过学生主体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学习过程,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知识、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已在前面论述。
(2)教学目标:该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实现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形成学生收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3)教学程序。组建合作小组——座位的编排、理论准备——课堂案例讨论——课堂教师总结——专题研究过程指导——评价。
(4)教学策略。主要的教学形式是案例教学法,结合讨论法和讲授法。
(5)评价。该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是促进学生多学科知识的整合,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局限性在于不适合所有学科教学,在经济管理、政府管理、教育、法律等学科比较适用;不论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准备;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包括教师案例的收集、课堂的组织、评价能力方面要求较高。
三、几种常见高职课堂教学模式的比较
1.理论基础不同
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指导思想或者理论基础不同,讲授教学模式是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受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影响,而探究性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模式主要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
2.教学目标不同
讲授式教学模式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传递知识,适合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探究性教学教学模式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形成能力,主要是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学生的创造能力,其次是形成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是形成能力,主要是一种学习能力。案例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形成能力,主要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收集信息能力和同伴的合作能力。3.适用范围不同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四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不同,其适用的范围也不同。讲授式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是掌握大量知识,因此该教学模式几乎适合所有主要传递知识的学科学习和需要传递知识环节的教学,应用范围较广;而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形成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因此在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尤为适合;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一种学习能力,几乎适合所有学科,范围较广。案例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形成发现问题、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法律、教育、管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尤为适合。
4.师生在教学中的侧重点不同
在教学中,讲授教学模式的师生关系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占有大量知识,优化教学设计,直观、准确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只需做好理解知识、接受知识的准备,讲授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在探究性教学模式、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模式的师生关系中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主体性,主动建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各方面的能力,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帮助者和支持者的作用,这三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我们认为,不论以何种标准划分教学模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不能以一种价值标准判定孰优孰劣,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适用的范围,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针对不同的学科,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同样在同一学科,我们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可以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未来教学模式发展的趋势表明:首先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其次是由归纳型向演绎型发展;再次是由重“教”向重“学”发展;最后是向现代化发展等。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发展亦是如此。由此,我们有必要对几种常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与比较,界定清楚各种教学模式的价值,为教学更好的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方.一般教学模式与学科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1.05
[2]全梁.教学模式概念研究之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2
[3]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于守海,吕富彪.关于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探讨[J]理论界,2006.04
[5]葛明荣.案例教学模式在高师教育类课程中的研究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4.04
第五篇:高职教育中的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伴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市场对高职人才的需求量大增。然而,高校所培养的大量人才却不能满足社会实际需要,造成现实中高职人才短缺、岗位空闲与大量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待业在家现象并存。原因在于很多高职毕业生难以胜任具体工作岗位,其实践技能难以达到实际工作要求。要培养出适应社会、达到岗位需求的高职人才,关键环节之一是对传统教法的创新。本文拟通过对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改进与创新的思路。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方法专门人才实践性
与其他层次的学历教育相区别,高职教育更强调“实践”以及“素质”和“技能”的重要性。忽视其实践性,高职教育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必要。而教学方法改革无疑是实现实践性教学的重要途径。只有根据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并加以合理选择和灵活运用,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一、高职教育中教学方法探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专门人才,应该是国家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提升所必需的人力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市场对高职层次各领域专门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然而,目前,高职教育现状与就业岗位需求之间还不能完全实现无缝对接。高校所培养的大量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高职毕业生上岗后往往适应期长,优势不明显,甚至不能胜任,从而导致了现实中高职人才短缺、岗位空闲与大量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待业在家并存的现象。
目前,已有一些省份为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岗位竞争力,通过“召回培训制度”、“双证书”制度等途径提高毕业生职业技能,使其适应现实岗位要求。但笔者认为,从长远考虑,应在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的“一次合格率”上做更大努力,从根本上解决人才供需间的矛盾,解决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这就对高职教育的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形式中真正体现素质培养,达到实践性要求,从而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并缓解人才供求关系矛盾,笔者认为,关键环节之一是对传统教法的创新。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秉承科学的发展观,遵循教育规律和学习规律,辩证地扬弃和不断创新,才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更多实践能力强的栋梁。
二、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受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以及考试形式等多方面的影响和束缚,高职教育不能完全从旧有观念中解放出来,不能摆脱纯理论讲授方式的禁锢,教学方法仍然很大程度上因循旧有套路,考试形式也不能真正起到检验实际能力的作用,使得高职教育与其他层次学历教育相混淆甚至没有区别,不能突出现实对高职教学专门人才的实践性要求。具体说来,传统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授就是靠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又由于教师依赖教材教参,过分偏重理论讲授,学期末考核时也更多侧重理论考核。这样的教学方法,经常会出现知识陈旧、教与学脱节、重理论讲授而轻视甚至忽略实践教学的现象,致使学生兴趣不高、积极性差,不善于独立思考、与人交流,不主动发现问题和深入分析,没有深层次地消化、吸收为自身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那些浅层的记忆也因日久而不断模糊,使本来就有限的学习效果又打折扣。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实质是“教师中心论”和“教材中心论”在作祟,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背离了高职教育的初衷。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切实改变以往教师中心的灌输式教育,探索灵活多样、适用性强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的思考和行为中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从而彻底改观高职教育教学效果,解决人才供需矛盾,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三、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尝试
要体现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应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实践性,将已有的好方法做细、做精并不断创新,例如:研讨式教学和竞赛式教学等的熟练运用乃至有机结合,全面训练实践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研讨式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中值得深挖效能并推而广之的教法之一,在实践中已初步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先由教师提出问题或主题,学生经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撰写讲稿、组内发言、交流启发以及班内小组发言、集体讨论研究等环节之后,回答教师的提问或形成结论,最后由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总结提高。每个学生都要认真听取他人发言,也都有机会表达见解。
另一种探索是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开展竞赛式教学。竞赛式教学带有比赛性质,其形式所承载和推动的是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的转化。可供选择的具体竞赛形式有演讲、辩论、情景模拟、技能操作、团队训练、实地调查等。其运行过程,首先,围绕要巩固和转化的知识设计竞赛主题和具体形式;其次,确定比赛规则;再次,安排各组参赛人员及顺序;第四,进行比赛;第五,总结点评,向获胜方祝贺并颁奖激励。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可参与裁判、参谋或点评。
以上探索和尝试,将学生置于相对自由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各异性,以其自主学习为中心,极大调动了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富于吸引力和挑战性的活动中,学生兴趣浓厚,理解、记忆潜力被激发,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精神得到加强,应变和适应能力得到锻炼。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比,可大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运用,提高自学和动手能力,促进理论向实践转化,教学效果显著。
需要指出的是,采取偏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需要其他环节的衔接与配合。例如:各种教法往往需遵循适当标准(例如参照个体气质类型)事先建立相对稳定的分组,使每组都成为具有整体效能的团队,成员间优势互补;再如,应配以相应的操作化、实用性强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在教与学中自觉提高职业能力,并保证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开展。这就需要在高职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乃至全过程积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并不断尝试,最终打破僵局,实现高职教育的新突破。在实践和认识的交替上升中寻求精良的教学方法,探索教育教学的真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2004。
[2]陈烈强:《对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若干思考》,《高教探索》,2000.1。
[3]郭俊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能力培养问题》,《陕西教育》(教学),2005.10。
[4]韩庆样、张军:《能力改变命运》,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5]万碧波等:《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学习方式转变探析》,《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