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与论文简答(★)

时间:2019-05-14 14:4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研究与论文简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研究与论文简答》。

第一篇:教育研究与论文简答

教育研究与论文简答与论述题。

1.学前教育研究的意义。

1开展学前教育科研,为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2探索学前教育规律,为学前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3丰富学前教育研究成果,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4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客观性,创造性,继承性,系统性和控制性。

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1必须从客观事实出发,详细占有资料。2 必须坚持严格的客观态度。3 必须全面地搜集材料,详细认真地研究问题。2 发展性原则:1教育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前教育的发展是不断由量变积累到质变的变化。2教育发展是主客体矛盾对立统一的过程。教育性原则:华生第一次将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运用于人身上,每当小孩子摸白鼠时都会听到铜棒尖锐的敲击声,这个敲击声伤害了儿童的心灵,(这个违背了伦理性或教育性原则)所以华生的这个实验方法虽然是一个成功的开创,然而研究的具体内容不可取。4 系统性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4:执行研究方案的要求严格按要求选被试:1样本要求有代表性。2样本年

龄要准备,3选取样本要具有随机性。

5严格执行指导语:1指导语要准备。2被试严格按照指导语做。严格遵守操作规程:1材料制作要规范。2记时要准确。3研究步骤不能颠倒。4收集资料尽量做到情景自然。5培训施测人员。4 严格有目的记录:1按记录表格详细记录。2观察记录的训练。3当天记录当天整理。4尽量用现代化手段记录。严格依据评分标准记分。

7.撰写论文的格式;

标题

(作者单位)摘要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和附录

8撰写论文应注意的问题;1 观点和材料要相结

合,通俗性和科学性要相结合。2 要重视研究方法和结果的阐述,研究价值是以方法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可靠性为条件的。3 分析讨论时要用辩论的观点,不要把问题讲死,要求实事求是,要加强理论的探索,提高论文的理论水平。4 材料收集后不要急于动笔,要深思熟虑。

9学前教育观察研究的作用:1 观察是发展问题,提出问题的前提。2 观察是产生理论假设,验证理论的手段。(卡特尔主要是从L Q

OT 三种资料来源获取的。L生活记录资料,Q问卷资料 OT客观检测材料,L是是最可靠,最大的材料。)3观察是提供学前教育现象真实过程的手段。4观察是帮助研究者了解被测试个体差异的手段。5观察是解答各种特殊问题的手段。6观察是教育评价的手段。

10观察应注意的问题:1

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2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3要善于记录,便于整理。4要有确定的范围,明确的指标。5选择适合的观察法。时间取样观察法的要求;1 时间取样观察法只

适合用于经常发生的行为,2适用于观察外显的行为 ,3使用时间取样观察法,必须要确定观察目的,被试的数量,观察的范围和时间。4使用时间取样法对观察行为与事件必须给以明确的操作定义,这样,研究对行为分类才能有章可循,研究才能较为客观。5使用时间取样观察法,应当制定时间取样编码记录表。访谈前的准备工作,做好访谈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访谈成功的重要前提。主要包括

1:充分熟悉访谈的内容2:准备好访谈所需要的相关材料和设备3:尽可能了解访谈对象4:确定访谈时间和地点。回应的技巧与策略:

1:访谈者对受访者的回应方

式可以多种多样。2:访谈者在回应对方时,应尽量避免采用一些现成的大道理

或专业性的一些理论来评说受访者的谈话内容。3;访谈者在回应对方时,还应注意恰当的时机。(多 简)访谈研究的优点;1,访谈研究有利于

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的探讨。2,访谈研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3,访谈研究所收集到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4.访谈研究的适用范围较广。5,访谈研究具有较问卷研究更高的回收率和有效率。访谈研究的局限:1

访谈研究相对于其他研究手段,花费的时间,精力和物力都较多。2 访谈研究结果的可靠程度受谈话执行者得能力,水平,态度等限制。3 访谈研究所获得的资料难以量化。4 访谈研究尽管有很大的适用范围,但并不是所有研究问题都适宜采用访谈技术。5访谈研究受环境,时间和访谈对象情绪状态制约,以及访谈对象思考问题时间短等特点的影响。在采用问卷评定研究时,应注意一下一些问题:1 问卷项目要有针对

性,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2 问卷项目组成要标准化。3 问卷项目数量应适中。4 封闭式问卷与开放问卷相结合。5 问卷题目在编制时应注意避免社会系统误差。6问卷的试题应做到公平公正。7正式评定问卷制定前,要进行预测和信度,效率的检验。

17问卷的一般结构

1,标题2.前言。3指导语。论,5要有创新精神,摆脱4 问题及选择答案。5 结束旧观念的束缚,语。1运用学前教育行动18 问题的编制:1明确问

研究应遵循的原则:行

题的变量-----建立理论建动,合作,弹性,不断考核构,获得问卷的理论建构一或检讨。2注意事项;认真般有三种方式:理论推导方选择课时;建立有道德义务式,因素分析方式,实证标的协作关系;具体计划,详准方式,2 选择问题排列的细观察,认真记录,持续研方式:在时间顺序上,在内究;选择最佳报告形式。

容顺序上,在类别的顺序一.论述学前教育科学上,顺序是人口学资料问研究的课题来源很多,大

题,实际行为性问题和态度致可概括为三种;1来源与性问题。

理论,2来源与实践,3来19 获得问卷的理论建源于规划。

构一般有三种方式;

二. 论述学前教育行动1,理论推导方式。研究的意义与启示。1学

2,因素分析方式。前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13实证标准方式。

为反思型教师思潮的兴起20学前教育文献研究的做了很好的前期方法论准优点。

备和实践探索工作。2是学1,文献研究没有时空的限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制。2,文献研究比较客观的实践性中介。3是大教育和事实。3,文献研究较方研究结构层次体系不可或便,经济,效率高。4,文缺的一个环节。4教育参与献研究摆脱了个人研究的学前教育的教学改革,教育局限性。

改革更彻底。5使教育研究21 为了充分发挥文献方法产生变革。6沟通幼儿研究的作用,应注意遵园,家庭与社会。7为广大循以下原则;1文献搜索的幼儿教师提供大量的实际有用性,2文献搜集的完整工作经验案例。8是提高幼性,3文献搜集的新颖性,4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有鉴别文献的可靠性,5文献效途径。2对学前教育研究积累的科学性,6文献研究的启示:1坚持应用性,不的批评性。

能学术化。2坚持高尚性,22 学前教育经验总结不能庸俗化。3坚持通俗化,研究的基本要求;1筛选

不能神秘化。4坚持自主性,先进的幼教经验,选择总结反对依赖性。对象要有代表性,具有典型

意义,2要依据客观事实,简答与论述 反应经验的本来面貌,3要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全面考察,注意不可控因素趋势(简答题)⑴学前教育的影响,4要正确区分现象科学研究的生态化,现场化与本质,得与规律性的结与跨文化

⑵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综合化,现代化和数学化

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

A必须从客观事实出发,详细占有趋势(论述)

5,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11,抽取样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的具体内容(1)总体限定明确(2)样本

具有代表性(3)样本容是什么

量要适当。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生材料B必须坚持严格的客观态度12C,抽取样本的方法

态化,现场化,跨文化 a 必须全面地搜集资料,详细认真(1)简单随机抽样(2)简单生态化,20世纪80年代地研究问题 随机抽样(3)分层随机以来,学前教育研究出现抽样 6,课题选择的原则 了生态化倾向。所谓生态(1)进去性原则(2)需要性13,具体研究的方法的类型 化倾向,就是强调在真实原则(3)意义性原则(4()1)收集资料类收集资料的自然与社会生态环境创造性原则(5)原则性包括观察法,实验法,临中研究教育规律,提高教原则(6)可行性原则 床发,行动研究法,调查育外部效度,提高学前教访谈法,问卷法,Q分类7,课题的来源(论述)育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来源很技术,语义分析法,内容价值,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多,大致可概括为三种:A 来源分析法,口头报告法,投的生态化倾向直接导源于理论(1)承袭已有的研究成果射测试法,测验法,社会于实验室实验的局限性。来选题,使期教育理论不断完善测量法(2)定性分析法B 现场化,学前教育科学(2)批判已有的研究成果来选包括经验总结法,历史研究的现场化研究教育题,矫正教育理论的缺陷和错我法,文献法,比较法,逻育人的发展规律 c 跨文(3)重复已有的研究,探讨不同辑分析法等(3)定量分化,跨文化的主要目的是文化背景下教育的共同的规律与析法 统计分析法。在于考察文化因素对学差异(4)从学术观点的争论中提14,研究材料标准的原则 前教育的影响,探讨不同出新的课题(5)从学科分化,交(1)熟悉(2)同质性(3)依文化背景下学前教育现叉学科中去发现新课题B 来源于据理论建构。象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所实践,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15,如何编制标准化的研究材闻跨文化是指将两种或题,从学前教育实践中选出课题料两种以上不同文化背景C 来源于规划 课题来源还取决(1)依据研究课题的概中个体或群体的比较与于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国家行念和理论建构(2)研究(2)学前教育科学政部门所制定的科研规划。预测 去掉不理想研究的综合化,现代化与的题目,最后编织8,学前教育科学假设的特点 数学化。A 学前教育科学(1)推测性(2)根据性(3)不成正式测试材料研究的综合化趋势主要矛盾性(4)解释性(5)接轨性。(3)标准化 解决是只强调采用多种方法9,查阅文献资料的目的 难度问题,解决区和从多科学角度去探讨(1)了解该课题研究领域的分度问题,解决信学前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全貌(2)明确研究领域度问题,解决效度b现代化主要是指研究技课题的依据(3)明确研问题 术设备和手段的现代化 究课题的核心概念(4)16,执行研究方案的要c 数学化,学前教育科学明确研究课题的理论建求;(1)严格按要求选被试研究越来越重视以数学,构。(严格按要求选被试的内数学方法作为研究教育10,选择研究的类型 容:样本要具有代表性,现象及其规律的工具,对(1)总行研究与横向研究(2)样本年龄要准确,选取样研究结果的数量化分析 个案研究与成租研究(3)本要具有随机性)(2)严格

常规研究与采取现代化执行指导语。(包括:指导手段研究。语要准确,被试严格按照指

导语做(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内容:材料制作要规范,记时要准确,研究步骤不能颠倒,收集资料尽量做到情景自然,培训实测人员)(4)严格有目的的记录(严格有目的的记录的内容:按记录表格详细记录:目前我国光大幼儿园教师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主要还是用纸和笔记录》,观察记录的试训,当天记录当天整理)(5)严格依据评分标准记分

17,执行研究方案可能遇到的不合作的表现:

被试的不合作,家长的不合作,教师的不合作 18,执行研究方案可能

碰到的困难与解决的方案

(1)不合作的表现:被试的不合作,家长的不合作,教师的不合作.解决方案:逐步引导孩子,要依据被试的心理特点,否则将会事半功倍(2)在研究过程中,由于社会态度,社会规范的影响,导致测定值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类误差既是社会系统性误差,研究者应该向被试者讲清研究的意义,在调查的问卷中不记名字,以打消被试者的顾虑。再有可能的情况下,采用双盲法,即主试和被试都不了解研究的目的(3)被试流失。在选择被试数量是最好放宽一点(4)环境干扰,在进行教学实验室应该找

一个安静的环境。

19,整理资料的内容有哪些

(1)保证研究主导方向

资料系统化(2)保证资料的可靠性(3)保证形成典型性资料,初步发现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20,整理资料的步骤

(1)整理资料的步骤:资料审核,就是对收集的原始的资料进行检查,核实其真伪,将不合格的资料删除,有缺漏的资料补填清楚。然后清点全部资料总数,若有不足,需收集资料,给以补充,以保证研究结果的质量。,资料审核的种类包括计量审核和逻辑审核。计量审核是核查资料是否符合计量关系。逻辑审核是核查资料是否符合逻辑关系(2)资料评定,(3)资料分类,汇总,列表按类等级。

21,撰写论文的意义:呈

现新成果,促进交流与合作,有利于研究成果的转化,22,撰写论文的程序:a

确定类型,b草拟提纲,c写作初稿,d修改定稿,修改定稿包括修改的方式,修改的范围(修改内容,修改结构,修改语言)

23, 撰写论文的格式

(1)一般格式包括:标题,摘要(一般200字左右),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和附录(2)学前教育调查研究论文写作的格式:标

题,摘要,问题提出,研究方法,现状与分析,教育对策,参考资料(3)

学前教育实验研究论文写作的格式:标题,摘要,问题提出,研究方法,实验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

4,学前教育防谈研究的特点

A整个防谈过程是防谈者与受访者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B防谈研究是防谈者主动与受访者建立积极信赖关系的人际交往过程的体现C防谈研究具有特定的科学目的和一整套设计,编制和实施的原则

5,访谈研究的设计程序

答:(1)明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变量(2)选择具体的访谈方式(3)编制访谈问题,提纲及指导(4)选取访谈对象(5)访谈者的选择和培训。

7,访谈研究的实施过程与技巧

答:(1)提问和追问。追问时应注意以下问题和策略:a,注意追问的时机和深度b,访谈中最机会的追问方式是:访谈者不管对方在说什么和想什么,只是按照自己实现设计的访谈提纲逐个问题的进性下去,强行将自己访谈计划施加于对方,影响访谈自然进行。C,要做到实施地进行追问,访谈者必须全身心地倾听对方谈话。(2)倾听的技术,访谈者在倾听的过程中应注意:a,访谈者应积极地关注访谈者的谈话内容和心理变化,设法体察对方那些没

有说出来的意思,包含隐含对方在对方所说的话语中的深层意义。B,访谈者还应有感情的去倾听对方的心声c,访谈者不要轻易打断受访者的谈话d,除了倾听受访者的言语表达以外,访谈这还要特别注意倾听和容忍沉默。(3)回应的技巧与策略。访谈者应注意以下问题:a,访谈这对受访者的回应方式可以多种多样b,访谈者在回应对方是时候,应尽量避免采用一些县城的大道理或专业性的一些理论来评说受访者的谈话内容。C,访谈者在回应对方是,还应注意恰当的时机d,访谈者回应对方是,应做到及时恰当何移情。(4)访谈中的记录(5)访谈的结束和收尾

10,学前教育研究实验的特点

答:(1)有目的地控制变量,时序诶前教育研究的本质的特点(2)能够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3)能够致物以变(4)有明确的实验设计和确定的实验程序

11,学前教育实验研究的原则

答:(1)确定变量关系,再一些实验中,必有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2)取样和分组原则,取样正量与质上都要有代表性(3)分组种类,一般有三种:单组:同一组被试先后接受所要研究的自变量的影响。等组:把被试按相似条件分成两组或几组,分别接受自变量的影响,等组可以使两组也可以是三

组或更多组。轮组:以不同的顺序,是各组被试轮流接受所要研究的自变量的影响

12,单因素实验设计的内容

答:柑橘研究目的提出假设,确定研究的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选择被试和进行分组,拟定试验程序,安排试验条件,操你记录表格,确定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地方法。

13,单因素实验设计模式

答:(1)单组打扮因素一个层次实验设计模式(2)单组单因素两个层次实验设计模式。(3)等组单因素一个层次实验设计模式(4)等组单因素两个层次实验设计模式。

14,封闭式评定问卷的优缺点

答:(1)能够解决多因素复杂问题(2)样板大有代表性(3)客观真实(4)简单易行,省时省力(5)标准化的问卷便于统计。

15,封闭式评定问卷也存在着一定缺点和不足

答:(1)缺乏灵活性,指导性,深入性,容易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容易受评定者主观性的影响。

第二篇:2012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2.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做了许多实验研究,积累了大量关于动物和人的学习材料,提出了一些学习心理的定律.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4.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是个体在成长期间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不断扩大、逐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5.心理发展的动力:①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已有的心理状态与外界环境和教育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了个体的心理发展②在这一矛盾中,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

6.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其发展速度、各种心理机能的优势表现、情绪的稳定性、个性特征及其倾向性等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个别差异。

7.皮亚杰:是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8.皮亚杰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和适应。

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记忆)②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性)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运算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守恒)④形式运算阶段(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10.道德观:道德观是人与人之间所发生的道德活动、道德关系的看法和态度。它是在道德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发展较晚。

11.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五六岁)是前道德判断时期②第二阶段(七八岁)是他律道德发展时期③第三阶段(九岁以后)是自律道德发展时期。

12.美国柯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把道德观念的发展分为前习俗、习俗、后习俗三种水平。

13.准备状态:是指儿童身心发展达到适宜于学习某种事物的状态。

14.学习的概念:①广义,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②狭义,学生的学习属于狭义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

15.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①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即间接的知识,它和科学家探索尚未发现的客观真理的认识活动是不同的。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任务的。③学生的学习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的知识经验,用前人的知识经验武装自己,所以不可能事事从头实践,重复原有的研究路线去掌握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服从于学习目的的。④学生的学习不仅同人类发展中历史经验的形成过程和科学家探索客观真理过程有区别,而且和一般条件下人们进行学习也是不同的。

16.桑代克的学习的联结理论:他的观点被称为“尝试错误说”,简称“试误说”。他认为学习就是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形成了一定的联结。

17.桑代克的情境与反应相联结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其中练习律和效果律是“学习的主律”。

18.准备律的含义:当某一情境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当某情境与某反应不准备联结时,要求联结就引起烦恼。

19.如何看待和评价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桑代克是西方第一位从事动物学习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并提出一系列学习定律,成为西方最早的、最系统的学习理论。这对后来学习联结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学术上的历史功绩是应当给予充分肯定的。

20.学习的条件反射学说(经典性条件反射):1902年,巴甫洛夫在狗的消化腺分泌反应的实验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

21.学习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22.经典性条件反射:由条件刺激引起反应的过程,写成公式是S→R

23.操作性条件反射:先作某种操作反应,再得到强化的过程。写成公式是R→S

24.斯金纳提出:人和动物有机体有两种习得性行为①应答性行为,通过建立经典式条件反射的方式习得②操作性行为,通过操作式条件反射获得。

25.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格式塔心理学是1912年创立于德国柏林大学的一个心理学派别,其创始人是魏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格式塔是“形状”和“形式”的同义词,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的模式。当客观外界的某一事物呈现在我们的感官面前时,内心就有一个格式塔与之对应。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所谓学习过程就是面对当前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一个格式塔过程。

26.怎样解释顿悟学习:所谓顿悟就是对问题情境的突然理解。

27.学习顿悟说与学习联结说相比有两个优点:①注意学习的认知特性,强调学习内部认识过程的重要性,即观察、理解、顿悟等认识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无疑是正确的。②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把学习过程看成是积极主动和有目的的过程。

28.怎样科学对待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研究,并重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目的性,反对机械的、盲目的学习观点。

29.学习顿悟说与启发式教学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

30.布鲁纳:布鲁纳是美国研究认知学习和认知发展的著名心理学家。

31.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思想:人们通过认知过程把获得的信息和以前构成的心理框架联系起来,积极的构成它的知识框架,这种框架是一种“表象系统”或称为“内在模式”。人类具有三种表象模式,即动作模式、映像模式和象征性模式。这些模式由定律或概括性的体系组成。

32.布鲁纳的观点:所谓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它可以通过一个人所发展的编码体系从三种表象模式的每一种模式中表现出来。人的编码系统是在学习过程中构成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的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活动,才使人们弄懂了所觉察到的一大堆杂乱的事实。人们通过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思维活动过程,从几乎数量无限的可区别的物体和事件中,去选择那些具有某种共同之处的事物,并把这些事物或看作一个单独的种类,或看作容易处理的若干类型。可以说学习过程就是认知活动,尤其是思维活动的概念化或类型化过程,经过多次所形成的编码系统是有层次的,它在众多同类事物的基础上形成更概括、更抽象的概念。

33.布鲁纳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发现学习,这种学习不仅有利于学好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和创造精神。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组织或处理教学内容。学校的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化成各种年龄的学习者都能理解的结构,并以所学材料的最佳顺序去安排这些结构。

34.布鲁纳学习理论的贡献:它对于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值得重视的一种学习理论。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重视认知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把学习理论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课堂教学方面来。

35.托尔曼:托尔曼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自称为“目的性”行为主义者。虽自称为行为主义者,但他大量的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学的认知观点和麦独孤的目的心理学观点。

36.托尔曼的观点:学习就是对行为的目标、取得目标的手段、达到目标的途径和获得目标的结果的认知,就是期待或认知观念的获得。因此,有的心理学家称他的学习理论为“期待说”。他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目的性和认知性,所以又有人称之为“认知—目的说”。

37.潜伏学习:潜伏学习是托尔曼和杭齐克在1930年的白鼠迷津的试验中发现的一种无强化学习现象。潜伏学习的事实说明,动物在无强化条件下也在进行学习。

38.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所谓观察学习理论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39.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贡献:又称为社会学习理论,它揭示了人类和动物的一种极为普遍的学习形式。尤其在解释学生在学校学习间接经验方面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它告诉我们,榜样在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

惯上的重要作用。

40.启示: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优点是应该肯定的,但必须指出,观察学习只是学习活动的一种方式,学习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在重视观察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他方面的学习方式或模式,不然又会出现的片面发展,对于学习理论的研究是不利的。

41.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理论。

42.罗杰斯的学习观反映在几个方面:①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②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③学习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的学习④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

43.心理学在传统上把学习的划分为:技能学习、记忆学习、思维学习、态度学习。

44.意义学习的实质: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45.意义学习分为三种类型: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46.概念学习:是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

47.命题学习分三种: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并列学习。

48.总括学习: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49.语言意义的获得:对个体来说,语言有本民族语言和外语,两者都有句法学习问题。因此,语言意义的获得,包括学习句法、学习阅读和学习外语三个方面的问题。

50.机械学习的性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非实质性和人为性的联系。

51.如何避免机械学习:①组织好材料(使清晰、稳定、明确的意义得以呈现)②联系已知学习新知③学习以认知发展水平为依据④以理解为学习评定的重点

52.接受学习的特点:①从学习内容上说,事物的意义是由语言和符号来表达的 ②从学习内容呈现的方式说,一般是用定义的方式,或通过上下文的方式直接呈现给学生 ③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接受事物的意义,即反映事物的符号、概念和命题的意义 ④从发生上说,它较发现学习为晚

53.发现学习的特点:①发现较早②学习内容不是现成的结论③教师呈现学习材料,采取间接提供方式④学习过程较为复杂⑤它适合学前儿童和低年级学生的初级概念的学习,适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54.知识的同化:用认知心理学的同化论来解释,意义学习的结果是获得心理意义,而意义的获得就是知识同化的过程。

55.认知同化论的历史渊源:认知同化论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他们强调心理活动的内部组织作用,这是脑的动力学的基本原则,学习是通过“顿悟”来实现的,是在发现了事物间的关系后产生的。

56.认知同化论的基本观点:①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是学习新知识的关键 ②新的意义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产物,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论 ③有意义的保持和遗忘是认知同化的继续

57.奥苏伯尔提出三个主要的认知结构变量:①可利用性。在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是影响意义学习和保持的第一个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 ②可辨别性。新的学习内容与同化它的原有观念的分化程度是影响意义学习和保持的第二个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 ③稳定性。是影响意义学习和长久保持的第三个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

58.什么是概念:①在哲学上,把概念界说为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高级形式 ②在心理学上,一般把概念界说为由符号所代表的具有共同的关键特征的一类事物

59.概念掌握的基本形式:概念形式和概念同化,其中概念同化是学生获得概念的最基本的形式。

60.概念形式:所谓概念形式,是指从大量的具体例证出发,在儿童实际经验过的概念的肯定例证中,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的过程。

61.概念类型的心理过程:①在知觉水平上辨别不同的刺激模式 ②抽象出各个刺激模式的共同属性,并提出共同的关键特征的种种假设 ③在稳定的情境中去检验这些假设 ④在这些假设中选择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类目名称或范畴,使之适合于一切刺激模式 ⑤把这一普遍性的范畴与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联系起来 ⑥使新观念与原先学过的有关概念分化 ⑦把新概念的关键特征推广到一切同类事物中 ⑧用符合习惯用法的言语、符号去表达这个新概念或类目的内容

62.概念同化:概念同化是指在课堂学习的条件下,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来同化新知识概念,从而获得科学概念的过程。

63.在掌握概念发展趋势上的特点:①概念的具体性和含糊性减少,概念的抽象性和精确性增加 ②概念形式减少,概念同化增加 ③概念的自发性降低,概念的自觉性提高

64.变式:变式是指概念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一切包含概念的关键特征的事物是概念的肯定例证。所以变式是指关键特征不变而无关特征有变化的肯定例证。

65.规则学习:实质上就是理解各种概念之间的某种关系,并以此能使人用一类动作对一类刺激情境作出反应,它是可以被观察到的,是能够被证实的。

66.规则学习的教学步骤:①将人们期望学习者在学习结束时获得的动作的形式告诉他 ②用提问的方式,要求学习者重新陈述或回忆已经学会的组成该规则的那些概念 ③用言语提示的方式,引导学习者将组成规则的那些概念,以适当的次序放在一起,以形成一个新的规则 ④提出一个问题来要求学习者说明这个规则的一个或几个具体实例,并在他每次作出正确回答时提供反馈 ⑤通过一个合适的问题,要求学习者对这个规则作一个言语的陈述 ⑥在学过规则一天或几天后,提供一个“间隔复习”的机会,呈现一些新的实例,加以回忆并说明这个规则,使刚学的规则得以保持

67.问题教学的实质:是置学生于一定问题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围绕着问题,重新组织已知的规则,以形式相应的高级规则,并用它来解决当前的问题。所以说,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是一种高级的学习。

68.问题教学的步骤:①提出问题 ②解决问题

69.问题教学的趋向:根据学习者寻求解答的趋向,分为两种方式。①尝试错误式。尝试错误式解决问题是由无定向的尝试、重复无效动作、纠正暂时性错误、出现获得成功的动作等一系列反应所组成的方式。②认知顿悟式。顿悟,常体现在学习者运用已知规则来解决同类问题的变式中,迁移能力是顿悟式解决问题的重要准则。

70.华莱士的四个阶段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四个阶段①准备阶段 ②孕育阶段 ③明朗阶段 ④验证阶段

71.蔡燊安等的四阶段论:①定向阶段 ②逼近阶段 ③成型阶段 ④引深阶段

72.创造力是单一能力还是综合能力:多因素论是符合实际的,单因素论是没有根据的。创造不可能是由单一能力来完成的。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创造的心理结构是复杂的。创造活动是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

73.创造力是少数人独有还是多数人具有:大多数人都有创造潜能,它是以个人的独特性为标志的。小学生和科学家都有创造性,只是在创造层次和水平上有不同而已。

74.创造性与知识、技能:研究与实践都表明,知识、技能是创造性的基础,但有了知识、技能并不一定有创造性。

75.创造性与智力:创造力本身是智力发展的结果。它必须以知识、技能为基础,以一定的智力水平为前提。

76.创造性与人格:创造,在内容上有赖于知识,在程度上有赖于智力。

77.创造性的培养:鼓励在实践中解放思想。托兰斯提出的五条建议①尊重儿童任何幼稚甚至荒诞无稽的问题 ②尊重儿童具有想象与创造性的观念 ③夸奖儿童提出的观念是有价值的 ④避免对儿童的行为作完全肯定的评判 ⑤对儿童的见解有所批评时应解释理由

78.培养创造性的教学方法:①局部改变法 ②棋盘法 ③清单法 ④比拟法

79.学习的迁移:人们通常把学习的迁移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个定义既包括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一种学习对前一种学习的影响。

80.传统的学习迁移理论

㈠形式训练说:根据该学说的观点,迁移是通过官能训练,以提高各种能力实现的。但该学说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这就引起学习迁移研究家们的极大怀疑。

㈡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首先采用试验来探讨记忆训练的迁移问题。

㈢共同要素说:只有当两种心理机能具有共同成分作为因素时,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才能引起另一种心

理机能的改进。

㈣概括原理说: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㈤关系转换说:学习的迁移是学习者突然地发现了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的关系的结果。

㈥学习定势说:学习定势说考虑的是学习方法的迁移问题。人们很早就发现,人们可以学会如何进行学习。

81.学习迁移的一些具体研究:①认知结构与学习的迁移。组织者分为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两类 ②学习的程度与迁移量的关系。迁移量有赖于初次学习的程度,在初次学习任务中实践次数的增加,会使迁移量增加。充分的学习是产生有效迁移的一个有利条件。但学习应该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步骤进行,学习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和水平,那种急促的、不深刻的或表面化的学习都不利于迁移。③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与迁移 ④莱文的迁移假设理论

82.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①理解基本原理,促进原理或法则的迁移 ②总结学习经验,运用学习方法 ③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 ④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促进新旧知识相结合83.学习动机的作用:①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方向 ②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进程 ③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效果

84.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联系着的。

85.产生学习兴趣的因素:①事物本身的特性 ②人的已有的知识经验 ③人对事物的愉快情感体验

86.增强学习兴趣的三种办法:①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多样性 ②善于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③教学难度水平要适中,使学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87.增强课堂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①明确课堂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②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风趣化 ③加强课堂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和具体性 ④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 ⑤及时反馈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

88.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学习及在学习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

89.改变学习态度的途径:①利用权威改变态度 ②通过角色扮演改变态度 ③通过认知失调来改变态度 ④通过认同和模仿来改变态度

90.竞争和合作:竞争和合作是进行班集体或小组学习活动的两个主要手段。

91.竞争的消极和积极作用:㈠积极作用,建立在适当引导和适当学习活动基础上的竞争会使学生的学习充满兴趣和激发性。㈡消极作用①在竞争活动中虽然能涌现出胜利者,但他们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学生会产生失败感 ②在人与人的竞争活动中,某些学生们为了取得成功不得不妨碍或防备其他学生 ③经常不断的竞争活动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力量。竞争对集体学习活动虽然有很大的消极作用,但我们并不能就此完全取消竞争活动。

92.对竞争的积极作用的研究:约翰逊于1974年的研究表明,竞争活动能增强或促进简单的操作和记忆背诵练习活动或与速度有关的操作活动,如拼写、词汇、体育运动技能活动。此外,对那些产生较低焦虑水平的学习任务,如黑板上的学习游戏活动,学生们可以通过竞争活动获得乐趣并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93.品德的概念:品德,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性或品行、操行等等。

94.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技能与习惯这四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心理成分。

95.矫正不良品德的心理学依据:①消除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恢复正常的人际关系 ②品德不良青少年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的恢复与培养 ③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 ④增强与诱因作斗争的力量,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⑤正确把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 ⑥奖励与惩罚的运用

第三篇:教材研究与教育经验论文

教材教法研究与教育经验总结

通辽市新世纪私立学校 梁毅轩 关键词:教材教法、教育经验总结

摘要:文章分为两个部分:教材教法与经验总结。其中,教材教法主要从备课和上课两个部分分别阐述。备课分为三个小标题:

1、按照学校要求,精心熟悉教材。这是备课的重点,分为“知识树说课标”和“集体备课”两部分。2 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3、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上课部分主要介绍学校的教学模式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方法来陈述,介绍了“三激三导”五步教学法的运用程序。经验总结主要是根据新课标要求、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特点而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在我们中华民族这个美丽的国度里,无论是文明的传播,礼仪的延续,科技的发展,还是未来的梦想,没有哪一样能够离开语言文字,而作为一名教语文的启蒙老师,我们肩上的责任就非常重大了。自从2005年开始教语文至今,我在语文这片沃土上,播种,耕耘,洒下过汗水,流下过泪水,而最多的是收获的欣慰。下面我就“教材教法研究与教学经验总结”谈谈我的所想所做。教材教法:

一、备课 备课是讲课的起始环节,是教师力求取得最佳课堂效果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载体,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

1、按照学校要求,精心熟悉教材。

每当接一个新班的时候或者是即将开始授新课时,我都按照学校的要求,首先熟悉课标,通读教材,按照课标要求精心制作知识树课件。课件分为三部分:说教材、说目标、说建议。带我们掌握了知识树以后,就要在学部的组织下,进行知识树说课比赛来进一步熟悉课文的目标要求、重难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进行完知识树竞赛,我们在分析学生基本情况的前提下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师个人特点、学校课程安排及现有条件制定计划。进行完以上环节,我们才开始备课。每一课备课过程有以下程序:1)教学目标、2)重点难点、3)知识清单、4)前提测评5)自学指导6)例题训练题7)8)当堂检测 9)培优卷 10)单元测试题 在个人备完这些以后,同年级组的语文老师再一起集体备课,研究每一个人的备课单,发扬优点,资源共享;发现不足,补充提高。2、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要想上好一堂课,光备课本知识时不够的,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根据班级孩子的学情,分析他们的知识层次与水平,以便随时调整教学方法,以达到让学生“即 能吃饱,又能吃好”的教学目的。

3、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

语文,在学科特点上,它被称作“百科之母”,在视野领域里,它又浩如烟海,包罗万象。因此,要想教好一节语文课,就不能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认知规律。比如,我在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要求学生用优美的文字赞美一下自己的家乡。一名学习非常优秀的学生就写出了一句“黑豆像黑珍珠一样高高地挂在枝头”。这让我思考到了一种现实: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特别是寄宿学校的孩子,他们对大自然的认知有限,在遇到有动植物、山山水水等文章时,必须对他们进行自然常识的补充。

总而言之,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我们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备教材教法同时,还要注意备好问题和学生,所以我认为备课的研究应比教学其他环节的研究更为重要,要大力提倡和实施有效备课。

二、上课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增“趣”添“味” 是一种很有实效的做法.它能刺激学生积极去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参与实践的能力.按照我们新世纪学校的要求,我们用“三激三导五步教学法”进行授课。

1、前提检测

首先在学案上进行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前提检测”,为学习本课打下基础。

2、激趣导入。

导入新课的方式根据课文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比如在教《香港,璀璨的明珠》一文时,我用罗大佑的歌曲《东方之珠》来导课,同学们边听歌边在大屏幕上观看香港风景的美丽与城市的繁华,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在教《詹天佑》时,我的激趣导入语是这样的:孩子们,你们坐过火车吗?(生答:坐过)那你知道中国铁路第一人——铁路之父是谁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去认识的人(板书出示课题《詹天佑》),你们想去认识他吗?六年级的孩子,早已经有了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渴望,更有着爱慕英雄的情结,兴趣便油然而生。

3、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也是出示在学案上,要求学生自读,明确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

4、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是根据学习目标提出来的,也就是学生要想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应该做些什么,让学生头脑里有清晰的思路,就容易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进行高效地学习。学生明确了该做什么之后,就进入了自学环节。学生通过自学,弄懂了基础知识,完成了字词的学习任务,这时后,检测机制是如影随形的,可以是老师给听写、小组长听写、同座互相考察等。当课文中遇到难题时,同学们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查找资料等,然后在规定的时间(时间因课而异)内进行汇报,汇报时用小组加分机制鼓励学生踊跃参与,积极发言。如果有大家都不明白的问题,老师再进行讲解。5谈收获

就是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个环节看似可有可无,其实很重要。它不但给了学生梳理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的机会,而且锻炼学生组织语言,流利表达,完成了语文学习中的字词句篇、听说写读的步骤。6教师小结

教师的总结,是根据所学知识做一个简洁生动的总结,为孩子们加深印象。总结的语言,不仅仅是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更侧重于思想的教育或者提出希望。

7、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基础知识,选做题是提高题,用来培优。这个环节是不可或缺的。一节课的知识,有的孩子掌握的很好,有的孩子可能是一知半解,或者似是而非,通过检测题的测试,很好地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夯实基础。而选做题可以让优生大显身手,达到培优的目标。最后布置作业,大部分是完成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练习册。

语文课堂不但是学习语文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创造性发展的主阵地。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一样,是达成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有了好的教学内容,需得有好的教学方法,他们相辅相成,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姜妍《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时间段都应该有不同的教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师应该做好课堂教学预设,让课堂教学走向人本,让课堂教学真正体现师生生命体共同成长的真谛。

以上是我根据教材,结合学校要求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但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 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按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的说法,“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赵福楼《谈谈语文核心素养》)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那么,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实践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根据课文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熟悉文本的前提下,来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在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我就让一个学生读旁白,三个学生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和巴迪,进行分角色朗读;在教《半截蜡烛》《草船借箭》等许多适合分角色朗读的文章,我都让孩子们进入角色进行学习,还时常就地取材给他们制作一些头饰道具等,效果特别好。在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我给孩子们讲了诗作的时代背景,学完后让孩子们把诗歌改写成散文,有几个孩子写的声情并茂,还发表在了校刊上。在讲《打电话》一文时,由于这是一段相声,我让学生提前预习,查找资料,弄清楚相声的分类、相声讲究的是什么、相声的作用等,并要求学生熟读,能背个大概的,小组推荐到讲台前给大家表演。那节课,孩子们异常活跃,整堂课没有一个溜号的,学得非常开心。在教《杨氏之子》时,由于这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古文,如果孩子们的兴趣在这关键的第一课里被激发出来,对以后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所以,我把权利下放给了孩子们,让他们对照课下注释 和工具书进行学习,有不会的问题小组讨论,如果小组也解决不了的,写在纸上交给老师。哪个小组能提出一个全班同学都解决不了的问题,给小组加2分。最后让孩子们穿上古人的服装道具来表演,可以加进去动作,孩子们学得特别高兴,对于文章里的知识点也掌握得非常牢固。

二、诵读经典名著,增加文学素养

王蒙在《汉字与中国心》中说道:“最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我们学校的校长也特别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她无偿地给孩子们买了《国学经典诵读》,还有初中必背古诗文《掌中宝》,北京写作协会的严教授的《国学读本》,利用晨诵时间、国学课、假期等时间进行背诵。经过几年时间的学习,孩子们已经背熟了《弟子规》《千字文》《孝经》《朱子治家格言》《大学》《中庸》《论语》(十二则)《陋室铭》《爱莲说》《马说》《岳阳楼记》《大道之行也》等,有一部分学生还能背诵《木兰诗》《将进酒》《长恨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除了背诵古典诗词歌赋以外,他们还大量的阅读课外文 学书籍(学校要求每学期每个同学带3到5本书,同学们交换看),如四大名著、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冰心的诗,《爱的教育》《昆虫记》《上下五千年》《哈利波特》《骆驼祥子》《故乡》《斑羚飞渡》《老人与海》《鲁滨孙漂流记》等几十部中外名著,并且摘抄优美词句,加批注,写心得体会。这样的博识强记积淀了他们的文化底蕴,开拓了视野,更提高了他们的记忆能力与阅读水平。在学校每学期组织的《国学经典知识抢答赛》和《语文知识与能力》竞赛上,我们班都是当仁不让地独占鳌头。

三、借助家长的力量,让孩子们在假期也能得到提高。、孩子们每次放假回家,我都给他们布置阅读任务,让他们读给家长听。孩子们乐于读,家长也乐于检测孩子的阅读能力,这也有效地促进了孩子的阅读。

经过多年的坚持我班的孩子们在语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方面都得到了培养,大部分孩子都有点“腹有诗书气自华”神态:他们写作思维敏捷,文笔顺畅;谈吐文雅,彬彬有礼;举止端庄,深受校领导的认可及家长的好评。

以上就是我的做法与拙见。我会继续努力,与同仁们一起,徜徉于语文这片广袤的天空。

梁毅轩同志的事迹材料

梁毅轩,女,汉族,现在为通辽市新世纪私立学校小学部语文教师。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开始在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水泉乡水泉中学教英语,1993年由于出嫁到三道洼乡,又在三道洼塔斯海小学、三道洼中学代课,2015年到库伦虹桥学校教学,直到2011年7月应聘到新世纪私立学校教学。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她能以身作则,模范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德育工作,事业心、责任感强,工作态度端正,为人正派,踏实肯干,团结同志,无私奉献,有较高的德育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德育工作能力。

她能认真贯彻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认真实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规,重视并努力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平时自己认真学习、研究,利用主题班会及平时的点点滴滴时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她把自己学习心得整理成材料,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使家长们受益匪浅。

他忠诚于教育工作,潜心于教育教学研究,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教育中的变革,以积极的热情去接受教育观念更新,认真学习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学习多媒体等新的教学手段,认真总结教育教学上的成败,树立良好的师德风尚,遵守师德规范,并努力做到以德育人,以事例引导学生,以身示范。例如,要求学生遵守的,她自己先带头遵守。在班级管理中,她把自己当成是班级的一员,以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在校园内看见垃圾主动弯腰捡拾;打扫教室,她拿起拖布,和同学们一起拖地;教育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她经常组织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队会,班会,演讲,辩论赛,故事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并在日常生活中以课堂为主要载体,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

她加强班级管理,重视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先进典型和“文明班级”评选活动,促进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的形成。她非常重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几年来多次接手脏乱差的班级最终成功地完成扭转过程,并在其间转化了很多顽劣调皮的学生。学生德育考核评定优良率100%。

一直以来,梁老师坚持继往开来、循序渐进的工作方式,班级德育工作成效显著。她爱校如家,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她对工作充满热情,责任心强。她一直坚持早上班晚下班,经常不计报酬的加班加点,有时为了处理一些偶发事件,要加班到很晚,可她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在她的努力下,班级良好的班风正在一天天地形成。她爱生如子。作为班级负责人,她始终认定一个信念:学生没有等级,学困生更应该得到关爱,绝不放弃一个“学困生”,绝不将一个“学困生”推出校门。她跟所有科任积极配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从上班开始到现在,她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她注重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秉着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的理念,一贯坚持开好“七会”: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每日一次晨会,每周一次的班干部会议,每周一次的民主生活会,每周一次的小组长会议,每周一次的舍长会议。

由于她的恪尽职守,工作上严谨认真,精益求精,她所带的班级在文明、学习、卫生等方面都是特别棒的,几乎月月得流动红旗。因此,她多次受到了嘉奖。例如:2014年,她荣获第四届“新世纪杯”教学能手大赛三等奖;2015年9月,她被评为“优秀班主任”;2016年8月28日,在全区民办中小学、幼儿园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小学阶段语文学科一等奖;2016年9月10日,获得新世纪学校“师德标兵”荣誉称号。2017年教师节,她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育工作者”。

第四篇:科学教育研究与科学教育改革论文

[摘要]科学教育学是国际上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历次科学教育改革中诞生与发展的、具有交叉性质的一门教育科学。科学教育改革与科学教育研究密不可分。科学教育改革需要科学教育研究的支撑;反过来,科学教育研究则需要科学教育改革的推动。我国,当前和今后的科学教育改革亟须科学教育研究的学术支撑,尽快形成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建制,把科学教育学增列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在大学建立更多的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全国性的科学教育学会,创办科学教育研究期刊。

[关键词]科学教育学;科学教育改革;科学教育研究

科学教育是与人文教育相对应的一个教育领域,旨在形成人的科学素质,提高人的科学探究与应用能力,培养人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科学本质观。作为普通教育(General education)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一样都致力于“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的生活做准备的那部分教育”。在此意义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

科学教育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科学教育仅指自然科学教育,即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球科学等分科学科在内的,同时也涵盖综合科学教学的学校科学教育。广义的科学教育则包括数学教育、技术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如美国“2061计划”的科学教育文献所表明的那样)。相应地,科学教育学也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科学教育学,主要研究各级各类学校的自然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学习与评价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而在广义上,科学教育学也涉及数学教育、技术教育、乃至社会科学教育及校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从世界范围来说,科学教育作为学校课程体制的一部分是从19世纪中叶以后开始进入中小学课程中;而科学教育学作为教育科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领域,则是从20世纪中叶以来的历次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与发展起来的。

在我国,科学教育研究的兴起只是近年来的事,迄今尚未从学科建制层面上成为我国教育研究的一部分。科学教育学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领域,它涉及从幼儿园、中小学至高等学校各个阶段的课程、教学与评价等方面的科学教育问题,同时也包括以提高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为目标的校外科技普及与科学传播教育。本文的论述主要限于高中以下阶段的学校科学教育改革,着重探讨科学教育学与科学教育改革之间的关系。

一、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科学教育学

从20世纪初期开始,在英语国家,“教育”与“教育学”基本上都使用同一个词来表达,即Education。在欧洲国家,由于其教育学传统不同于英语国家,一般使用Didactics of Science来表达“科学教育学”。而在我国,科学教育学作为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在学科建制里尚未正式建立起来,尽管最近几年关于科学教育学的研究已开始增多。

国际上,科学教育学作为教育科学中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或研究领域是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教育改革的需要而产生的。2004年,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著名的科学教育学家彼特.范仙(Fensham,P.J.)教授出版了《科学教育学:一门新兴学科的发展历程》一书,全面论述了世界范围内科学教育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的诞生与发展历程。根据范仙教授的研究,一个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建立,需要满足一定的标准。他提出了三类标准:结构性标准、研究内部标准和结果标准。其中,结构性标准作为最基本的标准共有6条:(1)获得学术承认,即大学里设立某一学科的教授职位,获得学术界的承认;(2)创办研究期刊,传播研究成果;(3)建立专业学会;(4)定期举行学术研究会议;(5)建立研究中心;(6)进行研究训练,培养研究人才。这6条标准是相互关联的,它们表明一个独立的学术研究领域或学科的形成及其形成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

从这些标准看,除美国以外的所有其他国家的科学教育学都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和里兹大学分别于60年代和70年代在其教育学院建立了科学与数学教育研究中心,并设立了“科学教育学”教席(Professor ship of Science Education)。到1985年英国已经有11所大学培养科学教育学博士生。德国于1966年在基尔大学(University of Kiel)建立了国家级的科学教育研究所,共有50余名科学教育研究人员。法国于1970年在国家教育研究所内建立科学教育研究部。澳大利亚1967年在新建立的莫纳什大学建立了第一个科学教育学教席,聘请彼特.范仙为澳大利亚第一位科学教育学教授。80年代澳大利亚的科廷理工大学建立了科学与数学教育中心,现已后来居上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科学与数学教育博士生培养基地,目前共有400多名博士研究生。在亚洲国家中,日本、印度、韩国、泰国、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等国家也从20世纪70年代起先后在大学建立了科学教育学博士点,培养科学教育博士生。

从专业组织和学术期刊来看,美国的全国科学教学研究协会创办于1928年,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科学教育研究专业学会,每年4月份召开一次国际性的科学教育年会,2006年的年会上,与会者多达1000多人。其会刊《科学教学研究学刊》每年出10期。英国的科学教育学会创建于1963年(其前身是男科学教师协会与女科学教师协会,最早追溯到20世纪初),定期于每年一月份召开一次年会,发行《科学教育》(Educationin Science)、《小学科学评论》(Primary Science Review)、《学校科学评论》(School Science Review)和《科学教师教育》(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等期刊。1995年成立的欧洲科学教育研究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学术年会,并每隔一年举办一次专门针对欧洲国家科学教育博士研究生的暑期研究班。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科学教育学会出版《科学教育研究》(Researchin Science Education)期刊,每年也举行一次科学教育学术年会。另外,还有一些不隶属于学会的著名期刊,如美国的《科学教育》》(Science Education),创刊于1916年;英国里兹大学的《科学教育研究》(Studiesin Science Education)创刊于1974年;《国际科学教育学刊》(International Journalof Science Education),创刊于1979年,在国际科学教育学界影响都很大。

科学教育研究与科学教育改革是分不开的。科学教育改革需要科学教育研究的学术支撑;反过来,科学教育研究也需要科学教育改革的推动。科学教育研究又分理论研究与基于实证的经验性研究。前者从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等学科视野出发进行包括建构主义在内的当代各种教学理论探讨,后者则从科学课堂教学实践的视角开展定量研究、质性研究、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等。这些研究都为各国的科学教育改革政策制定和基础科学教育中科学课程、教学及评价的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与学术支持。如1989年美国出版的《2061计划: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这本权威的科学教育政策文献中,在附录B中列出了26条关于科学教育或与科学教育有关的最重要的参考文献(专著、研究报告或专题论文),都是1980年至1988年期间出版的。可见,即使是一个国家科学教育改革的政策文件,也要以大量的高质量的学术研究为依据制定。又如1995年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每一章的后面都列出了大量的参考文献(可惜中文译本都把它们删除了)。再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科学教育研究中,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框架的经验性研究论文和专著数不胜数。由此可见,倘若没有这些基础性的科学教育理论研究和经验性研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就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高水准。其他国家(如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新一轮的科学教育改革也无不得力于本国和国际的科学教育研究及其为科学教育改革所提供的充分的学术支持。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科学教育改革。新的改革亟须科学教育研究的支持。无论是科学教育政策的制定,新的科学课程的开发,还是探究式科学教学的实施和课程与教学评价的运用,以及科学教师的专业成长,都迫切需要科学教育学提供学术支撑。但总体上,我国科学教育学科建设还很落后,甚至尚未引起教育管理部门、教育学界及社会的足够重视和支持。

二、科学教育改革:国际经验与本土建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科学教育经历了三次改革浪潮,差不多每隔10年就要进行一次科学教育改革。第一次改革浪潮从1978年开始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特点是拨乱反正,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编写新的科学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这次科学教育改革吸收了世界各国60年代以来科学课程改革的经验,使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自然科学的课程内容实现了现代化。第二次科学教育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其特点在初等教育阶段开始重视幼儿园与小学的科学教育改革(当时叫自然学科改革),在中等教育阶段则降低科学课程的难度,同时追求科学课程的本土化。第三次科学教育改革始于世纪之交,至今仍在进行之中。其特点是进一步与国际科学教育改革接轨,试图衔接小学与初中的科学教育,促使义务教育阶段科学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一体化,面向全体学生,以科学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等等。

第一次科学教育改革基本上是从翻译国外中小学科学教材开始的,作为我国自己编写的新科学教材的素材,其理论基础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布鲁纳的学科结构课程理论。第二次科学教育改革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重视了小学科学教育,如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刘默耕先生主持,引进了哈佛大学小学科学教育专家兰本达的“探究一研讨”教学法,并系统地编写了小学1~6年级的自然(科学)教材;二是在中学阶段改进了统编教材,使原先引进的过于理论化、抽象化和高难度的科学教材内容逐渐变成适合我国国情和学生需要的科学教材,这实际上是由20世纪80年代国际化到90年代本土化的一次转换。这次改革虽然不乏历史意义和贡献,但鲜有深化且缺少突破,只能说是修修补补而已。第三次科学教育改革的背景不同于前两次。一方面,我国市场经济和现代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随着我国成功地加入WTO进一步向前推进,为新一轮科学教育改革提供了社会需求和动力;另一方面,90年代以来新一轮国际科学教育改革在发达国家方兴未艾,为我国科学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国际背景。1997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美国科学院签订了科学教育合作备忘录,为两国科学教育合作提供了有利的合作机制,其重要成果之一是合作建立了科学教育网站,翻译出版了美国科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文献,如《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9),等等。此后,国家教育部组织一批科学教育专家和教师编写出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和《科学(7~9年级)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由此拉开了新一轮科学教育改革的序幕。此外,我国教育部和科学技术协会还从法国引进了“做中学”幼儿园和小学科学教育项目,在全国许多大中城市的幼儿园和小学里进行基于“动手做”的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实验。

从科学教育改革的主体来看,第三次改革不同于以往历次科学教育改革。首先,这次科学教育改革开始有一些科学家参与进来,如中国科协的科技专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科学院的一些院士、大学(特别是师范大学)理科院系的一些教授都参与了这次科学教育改革,只是这些主体的参与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第二,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学科教育研究逐渐兴起,其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理科成长起来一批学科教育专家,成为第三次科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参与者,为新一轮科学教育改革做出了贡献,是我国第一批受过专业训练的科学教育研究者。第三,广大的中小学科学教师也成为中坚力量。特别在小学科学教育改革中,一大批优秀的科学教师在改革中脱颖而出,茁壮成长。

但我们也发现,这三次科学教育改革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每次科学教育改革在理论准备上都明显不足,原因在于缺乏有计划、有组织、系统而深入的科学教育研究。迄今为止,我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等学校和教育理论界都尚未重视科学教育研究。虽然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研究人员成千上万,但专门进行科学教育研究的人员却寥寥无几,即使包括上文提到的理科各学科的科学教育专家也仍然为数不多。长期以来,我国的科学教育改革是在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总格局下进行的,只考虑采用教育的一般理论作为课程与教学改革指导思想,没有也不可能采用科学教育学的学科领域的理论。

一个学科或学术领域的形成和发展,虽则首先要看社会对它是否需要,但也必须意识到这种社会需要是否为人们所认识。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由于缺乏科学教育理论研究,我国的科学教学与课程改革、中小学科学教师的培养和在职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受到极大的制肘。比如,1978年以后,我国的基础科学教育课程从内容上说是国际化和现代化了,但在课程设计、开发和实施方面,在科学教学和评价方面,都远远没有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证据之一是,我国幼儿园与中小学的科学课程与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仍然是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探究式教学方式并没有在课堂上得到实施。这种情况基本上至今为止依然如故。证据之二是,尽管我国近30年来,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比较高,小学、初中和高中普遍开设科学课程,但据近些年的公民科学素养监测发现,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仍然不高。从普及科学教育、提升国民的科学素养的意义上说,我国以往的科学教育不能说是成功的。证据之三是,我国在科技研究上和工农业生产中科技创新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在某些领域不及印度等亚洲发展中邻国。证据之四是,我国近代以来进行学校科学教育虽有百余年的历史,并且建立了系统的科学与技术体制,但公民的科学精神仍然比较缺乏。不但一般社会大众,就是科技人员中也有不少缺乏科学精神的。近年来,科技界与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学界关于科学文化之争、关于中医存废之争,等等,其中的某些观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唯科学主义”在我国社会中仍然根深蒂固,而这实质上乃是缺乏科学精神和对科学本质理解片面的一种表征。

当前,我国科学教育研究的社会需要是显而易见的。我国政府早已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现在又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笔者认为,有效的基础科学教育改革是实现这个方针和这一目标的基础之基础。基础科学教育需要告别传统的“死读书、读死书”的教学方式,需要真正以自主、合作、探究、建构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生生动活泼地学科学、做科学、用科学和理解科学。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真正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才可以在普及科学教育的基础上为高等学校输送真正爱科学、主动学科学、既敢于又善于进行科学创新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只有培养了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我国的科学与技术才能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才可能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

有效的科学教育改革不仅是当前改革的需要,也是今后我国科学教育改革长远的需要。国际国内的科学教育改革经验业已证明,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是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与人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所以,无论是从科学与技术发展的角度考虑,还是从科学教育改革的当下和长远的需要出发,我国都必须尽快形成科学教育研究的学科建制,培养从事科学教育研究和管理的高级人才及科学教育教师。

从2001年开始,国家教育部先后分四批批准了共60所高校设立科学教育本科专业,开始为小学和初中培养能够承担综合科学课教学的科学教师。这是这次科学教育改革催生的教师教育的新专业。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这些新建立的科学教育专业目前在课程设置和师资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这些新设置的科学教育专业缺乏高水平的科学教师教育者。科学教师教育者是指既具有科学背景又具有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教师教育者。在国外,这样的人才一般都具有科学教育博士学位,是既能进行科学教育研究又能进行科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高级人才。这样的人才哪里来?需要有条件的研究型大学培养科学教育博士研究生。实际上,不仅这60所设立科学教育本科专业的高校需要科学教师教育者,其他所有进行理科教师培养的高校都需要科学教师教育者。没有这样的专门人才,我国的基础科学教育就难以达到国际一流的水平。

不仅高等院校培养理科教师需要科学教育专家,我们的科学教育改革也需要在各级各类教育研究机构和教研机构配备科学教育专家。比如,各省、市、县的教科院所或教师进修学校需要科学教育研究人员,甚至中小学也需要一批具有科学教育博士或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这样算起来,我国科学教育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的需要量是非常大的,至少需要5000人以上。(作为一个参照,美国科学教学研究会的会员是1700人,其中大多数是美国人)。

要培养科学教育研究与科学教师教育的专家,就必须首先建立科学教育二级学科。目前,我国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设有10个二级学科(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和教育技术学),科学教育学与所有这些学科都有或多或少的关系,但没有哪一个学科能替代它。如果我们承认科学教育学对科学教育改革和实践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我们就需要考虑给予科学教育学独立的学科地位,就需要培养该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就需要尽快形成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建制(把科学教育学增设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在大学建立更多的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全国科学教育学会,创办科学教育期刊)。目前,我国个别高校已经开始探索科学教育学博士生的培养,如西南大学2005年开始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立了科学教育学二级学科(其专业代码是040120,与教育技术学040110并列)。东南大学博士生培养方案中在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立“学习科学”二级学科,方向之一是“儿童学习与科学教育”。另有少数著名师范大学近年来在课程与教学论二级学科里招收物理教育、化学教育和生物教育等学科教育的博士生。我们建议,国务院学位办应当把理科学科教育方向的博士生培养从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中独立出来,建立新的科学教育学的博士学位点。因为课程学与教学论是两个相互联系的专业,它们与学科教育学及科学教育学虽都有些许联系,但毕竟不是一回事,不能混为一谈。

综上所述,科学教育学是国际上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一门具有交叉性质的教育科学。科学教育学是在历次国际科学教育改革中诞生与发展起来的。科学教育改革的成功需要科学教育研究的支持,科学教育学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我国当前和今后的科学教育改革亟需科学教育研究的学术支撑。我们应当尽快形成科学教育学的建制,把科学教育学增加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在大学建立更多的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全国性的科学教育学会,创办科学教育期刊,等等。这是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第五篇:教育简史简答

简答题

1.我国的学校是怎样产生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哪些?春秋时期在经济上,奴隶制国有经济逐渐为地主阶级私有制所代替,封建生产关系正在形成;在政治上,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新势力取代了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旧势力,并逐步夺取了政权,确立了封建的社会制度。而这些变革,必然导致教育上的变革,因为只有社会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使大批的士人有条件脱离体力劳动而专门从事脑力劳动。而新兴的士阶层人士大量涌现,正好为私学提供了求学者和必要的师资。而官府的学术开始逐渐下移至民间,也为私学提供了必要的教学内容。为了适应新经济、新政治的需要,私学就开始兴起了。

2.独尊儒术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在政治上,独尊儒术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主体文化成为联系各地各民族的重要纽带,有利于巩固统一,但也强化了封建专制制度,和毒害人们思想的封建礼教。在教育上,独尊儒术也确立了教育作用为治国之本的崇高地位,奠定了古代各类学校教育发达的局面,但也使主体教育单一化,不利于学术的多元发展和多种形式和规格的人才培养

3.简述北宋的三次兴学。北宋仁宗以后,为了振兴官学,改革科举,曾有“三次兴学”之举。北宋第一次兴学,是范仲淹主持的庆历兴学。兴学内容主要有三:①令州县立学;②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罢帖经墨义,着重策论;③改革大学。北宋第二这兴学,是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元丰兴学,主要内容是:①改革大学,创立“三舍法”;②整顿地方学校;③颁定(三经新义);④设置专门学校;⑤改革科举制度。北宋第三次兴学,是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其主要内容为扩充地方官学,续增州县学生,添置算学、书学、画学,使学制更为完备。

4.汉代太学的主要制度有哪些?①、为国家培养“经明行修”的官吏。“经明行修”是对官吏才能和道德的要求。即必须通晓一种或两种经书,并具备“三纲五常”的德行。“三纲”的内涵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等五种道德观念。②、御定统一的教材。儒家经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是太学法定的教材。③、传经必须遵守“师法”和“家法”。④、建立的定期的考试制度。太学首创一岁一试的制度。“设科射策”,分甲科、乙科两种程度命题,进行抽签考试,按成绩等第,分别授予不同的官职。

5.明清统治者对地方官学学生是怎样加以笼络和控制的?明王朝为了进一步以程朱理学统制思想。明太祖与刘基首创八股取士,以八股制义为科举考试定式。“八股l'特点有三:①八股文之试题取于”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②八股文章只能依据朱熹《四书集注)”代圣人立言"不能丝毫阐发己意;③八股文章必须采用固定格式的排偶文体,否则不能入仕。明代科举这一变化,使得科举考试更加形式化,也使得各级学校以教习八股范文为主,教育内容更加空疏无用,教学方法更加僵化、教条,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6.书院的管理有哪些特色?第一,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学员的

学田和经费,得到官府的资助,依然依靠民间自己筹集。第二,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管理体制日趋完善。第三,宋代书院的学术风气活跃。第四,宋代书院通过制定学规章城来规范教学宗旨、方法及培养目标。意义:自书院产生以后,在大多数情况下,它都能在教育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弥补了官学的不足,丰富和扩大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内涵,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7.简述蒙学读书教学的通常程序? 8.科举考试的内容有过哪些主要演变?

9.洋务派办的新式学校有哪些特点?(1)在国家教育体制中尚无一席之地。这些新式学校都是申报朝廷批准后兴办的,当然不是私学,但却是以个案处理,零星举办,缺乏基础教育的根基,必然影响教育效益和质量。(2)教育范围局限。其范围局限在外语和军事两个方面,其他学科也多为这两个方面的延伸。(3)从教学到管理,大权多被外国人把持,带有半殖民地的强烈色彩。(4)仍保留着封建教育的主要阵地。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旧学基础的人才能入学,学校均有中国教习负责传统儒家经学的教学和考核,仍有祭孔典礼,讲究礼制,都是旧官学的传统,新式教育其实仅仅表现在教学内容方面。

10.简述科举制度的废除及意义。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期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的产物。他的基本特征就是通过全国统一考试的方式,将取士权控制在中央政府手里,从而保障中央集权;其次是以此笼络和控制知识分子,将他们束缚在书本中和考场上,选拔人才的目的至多只能放在第三位。当近代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革时,它与旧的科举制度的矛盾必然激化。一方面,在深刻的民族危机和清王朝统治危机下,专攻儒家经史之学,靠考八股由科举出身的旧式士大夫官僚管理国家,缺乏应付能力;另一方面,新式学校虽然培养出一批有实学的人才,但旧的科举制度仍然是八股取士,新式学校不能与科举并轨,就没有作官的正途出身,必然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也限制了新式学校的发展。所以,科举制度必须废除。大体经过三个阶段:(1)增新阶段;(2)革旧阶段;(3)废除阶段。

11.如何评价癸卵学制。

12.新文化运动在文教方面有哪些主要成果?1915年,在文化教育领域兴起一场反封建的文化革命,即新文化运动。以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继承辛亥革命未竞的事业,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封建复古思潮展开了论争。他们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要求铲除封建礼教。新文化的先驱们将批判的矛头首先指向了封建礼教。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推动了文学革命和普及教育。新文化运动猛烈地抨击了男女教育不平等的状况。五四前后,除了教育部所属的有关教改组织如教育调查会外,还出现了很多民间性质的教育社团,影响较大的是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教育改进社、中国科学社等。

13.实施大学院与大学区制的动机是什么?主要措施有哪些?失败的原因何在?

14.1922年学制在高等教育领域有哪些创新?

15.革命根据地的教育体制是如何构成的?其中为什么会有明确的主次之分?

16.简述颜之推关于家庭教育的主要观点。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著有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善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是士大夫家庭教育的杰出代表。其家庭教育主要教育思想有:(1)、家庭教育应及早进行,越早越好,甚至从胎教开始。(2)、家庭教育的关键是父母,因此父母的行为和教育方法对子女的成长影响很大。(3)、对子女不可“无教而有爱”,强调教子要严,反对溺爱偏爱。为了教育好孩子,训督乃至体罚是需要的。(4)、注意环境习染对子女的影响。环境影响包括周围环境和长辈的风范。(5)、注重家庭教育中对子女技艺的教育。指出父母对儿童学习正确的语言负有重要的责任。(6)、最后还提出要教育子女有远大志向,要勤奋努力。

17.道家和法家是怎样从不同立场否定传统教育的? 18.简述《学记》中“大成”的阶段性教育目标。19.概述韩愈关于“先王之教”的基本内容。20.王夫之是怎样论述“理”和“欲”的关系的? 21.孔子关于启发式教育有怎样的论述?

22.荀子是如何推崇教师的崇高地位和主导作用的?对为师提出了哪些条件?

23.简述魏源“师夷长技”的主张及意义。

24.简述“全盘西化”论的基本观点,并加以评价。25.龚自珍和魏源强调改革的名言是什么?并略加解释。26.陈鹤琴“活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27.梁启超关于造就“新民”的主张是什么?

28.晏阳初是如何论述平民教育的“四大教育”的?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来救治,其中公民教育是重点,文艺教育中的识字教育是基础。在四大教育,所谓的“文艺教育”是“使平民能运用传达知识的工具”用以治愚“生计教育”是普及科技知识,训练生产技能,用以治穷;“卫生教育”

是普及卫生知识,训练卫生习惯,改进公共卫生,用以治弱;“公民教育”是“养成平民的公共心与合作精神,使根本上训练其团结力,以提高其道德生活与团体生活”。

下载教育研究与论文简答(★)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研究与论文简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心理学简答

    1.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个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

    简答教育心理学范文大全

    简答: 教心实践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心设计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是遵循事实就是......

    教育简答5则范文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性民族性。马克 思教育1 教育是一种社会发展现象2 起源与生产劳动3 目的促进学生全 面发展4 教育与劳动结合不仅是发展生......

    数学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数学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11级数学系 C班 冯世带68号 一. 对老师说的话 首先我十分感谢老师您陪伴我走过两年的时光,这两年里我跟着老师您学到了很多。不仅在生活上,而......

    初中语文论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美育教育研究

    初中语文论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美育教育研究 【中文摘要】”古诗词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结晶。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词,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学生阅读这些作品,有助于......

    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研究综述论文

    [摘要]近年来,收入差距受到很大关注,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本文分别从代内和代际教育不平等的角度分析了原因和结果,并提出对我国收入差距相关研究的借鉴意见。[关键......

    小学教育研究论文[五篇]

    小学教育研究论文(精选5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

    校徽期末教育研究论文[大全]

    论文题目:当下青少年道德状况及当下青少年道德状况及原因分析摘要:本论文对目前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及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与阐述。首先阐 述了目前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