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简答5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08:3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简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简答》。

第一篇:教育简答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性民族性。马克 思教育1 教育是一种社会发展现象2 起源与生产劳动3 目的促进学生全 面发展4 教育与劳动结合不仅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 唯一方法5 与政治经济文化关系上教育即受约束有表现相对独立并反作 用于它们人文主义教育改革特征1 目标上反对僧侣教育提出人格身心发 展的目标 2 培养对象上扩大教育对象 3 内容上反对神道提倡教学方法 4 教学方法上破除经院学风。六艺内容礼乐射御书数。教育起源说神话起 源说生物…心理...劳动..教育学发展趋势教育问题领域扩大教育学科基 本扩大进一步分化综合与教育改革日益密切学术交流合作日益广泛。政 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绝对教育领导权2..决定受教 育权 3...决定教育目的 4…教育目的取舍 5..决定教育体制 6..相对独立与 政治经济。教育与人的关系1 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 教育受 身心发展规律制约。遗传素质在人身心发展作用1..是人身心发展前提可 能性2..的个别差异是人发展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3…的成熟机制制约人 发展阶段。为什么教育在人发展起主导作用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 的培养人的活动2 有专门负责教育的教师3 能有效控制协调学生发展各 种因素。教育相对独立性 1 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2 与社会发展不平衡性 3 与其他社会意识平衡性。环境是推动人发展动力表现在1 是人身心发展 不可缺的外部条件2 推动制约人身心发展的数度水平。理想校园文化创 设策略有1 主题统揽2 个性塑造3 传统拓展4 重点突破。文化对教育发 展制约作用有1 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 影响教育内容选择3 影响教学方 法使用。教育对政治经济影响1 教育培养政治所需人才2 教育通过传播 思想作用与政经制度3 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教育对文化的作用1 具有 筛选整理传播保存文化作用2 创博交流文化的作用3 选择提升文化的功 能4 更新创造文化作用。制定教育目的基本依据有1 特定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背景2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3 人们教育理想4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 依据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发展说。素质教育内涵1..面向全体学生教育2 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3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育4 培养创新精神。建立学 制依据1 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 社会政经制度3 青少年身上 发展制度4 人口发展状况5 本国学制发展国外学制影响。现代教育制度 发展趋势1 加强学前教育并注重与小教的联结2 延长义务教育3 中等教 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4 高等教育大众化5 终身教育的建构。实施素质 教育措施1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建立素质教育保障基地3 建立素质教育 运行机制。教育目的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为什么开展素质 教 1..有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 2..克服应试考试弊端深化 教育改革趋势3..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落实。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发展 说内容是1 人的全面发展2 旧式分工造成人片面发展3 机器大工业生产 为人全面发展提供基础可能4 社会主义制度是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师劳动特点 1 复杂性和创造性2 连续性和广延性3 长期性和间接性4 主体性和示范性5 个体性和群体性。教师职业特点1 传道者2 授业解惑 者3 示范者4 教育活动设计者组织者5 家长代理者朋友知己6 研究者和 学习者。教师热爱学生要求1 对学生的爱与严格相结合2 爱与信任相结 合3 全面关怀学生4 关爱全体学生5 理解宽容学生6 解放学生7 保存积 极稳定情绪。为什么教师不仅要学而且 博 1 科学知识日益融合参透的 要求2 青少年多方面发展要求3 教师任务是教书育人。如何认识学生在 教育过程特点1 学生是教育对象2 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3 学生 是发展中的人。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观点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宰 作用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2 教育目的在与促进儿童的成长教育要从学生 兴趣出发围绕儿童进行。教师知识结构包括哪些1 本体知识2 条件知识 3 实践知识 4 一般文化知识。教师能力素养有语言表达能力驾驭教学能 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自我反思能力。教师专业发展内容1 专业思想 建立2 专业知识的拓展深化3 专业能力的提高4 专业自我形成。教师如 何做为人师表高度自觉自我监控,身教重于言教。师生关系作用1 良好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保障 2…是建立和谐校园基础 3…实现教 学相长的催化剂 4…能够满足学生多重需要。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的含义 1 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身心发展特点 2 具有发展巨大潜能可能性 3 具有 发展的需要。教师专门的教育素养1 教育理论素养2 教育能力素养3 教 育研究素养。实施课程应注意那些因素1 课程计划本身特点2 教师特点 3 学校特点 4 校外特点。学校对课程管理体现哪些方面 1 制定课程实施 方案2 重建教学管理制度3 管理开发课程资源4 改进课程评价。评价学

生中心课程理论优重视学习准备在课程设计满足学生兴趣很大挑动学 生学习主动性强调实践活动重视学生亲自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强调围绕现 实社会设计组织课程使学生获得世界观 缺 过分夸大儿童个人经验重要 性有片面性忽视知识内在逻辑练习不能保障课程的连续系统性仅获得零 碎知识难掌握系统知识降低学生知识水平限制学生主体发展轻视

第二篇:教育简史简答

简答题

1.我国的学校是怎样产生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哪些?春秋时期在经济上,奴隶制国有经济逐渐为地主阶级私有制所代替,封建生产关系正在形成;在政治上,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新势力取代了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旧势力,并逐步夺取了政权,确立了封建的社会制度。而这些变革,必然导致教育上的变革,因为只有社会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使大批的士人有条件脱离体力劳动而专门从事脑力劳动。而新兴的士阶层人士大量涌现,正好为私学提供了求学者和必要的师资。而官府的学术开始逐渐下移至民间,也为私学提供了必要的教学内容。为了适应新经济、新政治的需要,私学就开始兴起了。

2.独尊儒术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在政治上,独尊儒术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主体文化成为联系各地各民族的重要纽带,有利于巩固统一,但也强化了封建专制制度,和毒害人们思想的封建礼教。在教育上,独尊儒术也确立了教育作用为治国之本的崇高地位,奠定了古代各类学校教育发达的局面,但也使主体教育单一化,不利于学术的多元发展和多种形式和规格的人才培养

3.简述北宋的三次兴学。北宋仁宗以后,为了振兴官学,改革科举,曾有“三次兴学”之举。北宋第一次兴学,是范仲淹主持的庆历兴学。兴学内容主要有三:①令州县立学;②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罢帖经墨义,着重策论;③改革大学。北宋第二这兴学,是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元丰兴学,主要内容是:①改革大学,创立“三舍法”;②整顿地方学校;③颁定(三经新义);④设置专门学校;⑤改革科举制度。北宋第三次兴学,是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其主要内容为扩充地方官学,续增州县学生,添置算学、书学、画学,使学制更为完备。

4.汉代太学的主要制度有哪些?①、为国家培养“经明行修”的官吏。“经明行修”是对官吏才能和道德的要求。即必须通晓一种或两种经书,并具备“三纲五常”的德行。“三纲”的内涵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等五种道德观念。②、御定统一的教材。儒家经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是太学法定的教材。③、传经必须遵守“师法”和“家法”。④、建立的定期的考试制度。太学首创一岁一试的制度。“设科射策”,分甲科、乙科两种程度命题,进行抽签考试,按成绩等第,分别授予不同的官职。

5.明清统治者对地方官学学生是怎样加以笼络和控制的?明王朝为了进一步以程朱理学统制思想。明太祖与刘基首创八股取士,以八股制义为科举考试定式。“八股l'特点有三:①八股文之试题取于”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②八股文章只能依据朱熹《四书集注)”代圣人立言"不能丝毫阐发己意;③八股文章必须采用固定格式的排偶文体,否则不能入仕。明代科举这一变化,使得科举考试更加形式化,也使得各级学校以教习八股范文为主,教育内容更加空疏无用,教学方法更加僵化、教条,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6.书院的管理有哪些特色?第一,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学员的

学田和经费,得到官府的资助,依然依靠民间自己筹集。第二,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管理体制日趋完善。第三,宋代书院的学术风气活跃。第四,宋代书院通过制定学规章城来规范教学宗旨、方法及培养目标。意义:自书院产生以后,在大多数情况下,它都能在教育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弥补了官学的不足,丰富和扩大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内涵,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7.简述蒙学读书教学的通常程序? 8.科举考试的内容有过哪些主要演变?

9.洋务派办的新式学校有哪些特点?(1)在国家教育体制中尚无一席之地。这些新式学校都是申报朝廷批准后兴办的,当然不是私学,但却是以个案处理,零星举办,缺乏基础教育的根基,必然影响教育效益和质量。(2)教育范围局限。其范围局限在外语和军事两个方面,其他学科也多为这两个方面的延伸。(3)从教学到管理,大权多被外国人把持,带有半殖民地的强烈色彩。(4)仍保留着封建教育的主要阵地。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旧学基础的人才能入学,学校均有中国教习负责传统儒家经学的教学和考核,仍有祭孔典礼,讲究礼制,都是旧官学的传统,新式教育其实仅仅表现在教学内容方面。

10.简述科举制度的废除及意义。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期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的产物。他的基本特征就是通过全国统一考试的方式,将取士权控制在中央政府手里,从而保障中央集权;其次是以此笼络和控制知识分子,将他们束缚在书本中和考场上,选拔人才的目的至多只能放在第三位。当近代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革时,它与旧的科举制度的矛盾必然激化。一方面,在深刻的民族危机和清王朝统治危机下,专攻儒家经史之学,靠考八股由科举出身的旧式士大夫官僚管理国家,缺乏应付能力;另一方面,新式学校虽然培养出一批有实学的人才,但旧的科举制度仍然是八股取士,新式学校不能与科举并轨,就没有作官的正途出身,必然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也限制了新式学校的发展。所以,科举制度必须废除。大体经过三个阶段:(1)增新阶段;(2)革旧阶段;(3)废除阶段。

11.如何评价癸卵学制。

12.新文化运动在文教方面有哪些主要成果?1915年,在文化教育领域兴起一场反封建的文化革命,即新文化运动。以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继承辛亥革命未竞的事业,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封建复古思潮展开了论争。他们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要求铲除封建礼教。新文化的先驱们将批判的矛头首先指向了封建礼教。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推动了文学革命和普及教育。新文化运动猛烈地抨击了男女教育不平等的状况。五四前后,除了教育部所属的有关教改组织如教育调查会外,还出现了很多民间性质的教育社团,影响较大的是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教育改进社、中国科学社等。

13.实施大学院与大学区制的动机是什么?主要措施有哪些?失败的原因何在?

14.1922年学制在高等教育领域有哪些创新?

15.革命根据地的教育体制是如何构成的?其中为什么会有明确的主次之分?

16.简述颜之推关于家庭教育的主要观点。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著有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善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是士大夫家庭教育的杰出代表。其家庭教育主要教育思想有:(1)、家庭教育应及早进行,越早越好,甚至从胎教开始。(2)、家庭教育的关键是父母,因此父母的行为和教育方法对子女的成长影响很大。(3)、对子女不可“无教而有爱”,强调教子要严,反对溺爱偏爱。为了教育好孩子,训督乃至体罚是需要的。(4)、注意环境习染对子女的影响。环境影响包括周围环境和长辈的风范。(5)、注重家庭教育中对子女技艺的教育。指出父母对儿童学习正确的语言负有重要的责任。(6)、最后还提出要教育子女有远大志向,要勤奋努力。

17.道家和法家是怎样从不同立场否定传统教育的? 18.简述《学记》中“大成”的阶段性教育目标。19.概述韩愈关于“先王之教”的基本内容。20.王夫之是怎样论述“理”和“欲”的关系的? 21.孔子关于启发式教育有怎样的论述?

22.荀子是如何推崇教师的崇高地位和主导作用的?对为师提出了哪些条件?

23.简述魏源“师夷长技”的主张及意义。

24.简述“全盘西化”论的基本观点,并加以评价。25.龚自珍和魏源强调改革的名言是什么?并略加解释。26.陈鹤琴“活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27.梁启超关于造就“新民”的主张是什么?

28.晏阳初是如何论述平民教育的“四大教育”的?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来救治,其中公民教育是重点,文艺教育中的识字教育是基础。在四大教育,所谓的“文艺教育”是“使平民能运用传达知识的工具”用以治愚“生计教育”是普及科技知识,训练生产技能,用以治穷;“卫生教育”

是普及卫生知识,训练卫生习惯,改进公共卫生,用以治弱;“公民教育”是“养成平民的公共心与合作精神,使根本上训练其团结力,以提高其道德生活与团体生活”。

第三篇:教育心理学简答

1.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个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2.学习者在练习衄线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存在差异,但也具有共同点,表现在:开始进步快;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后期进步较慢;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3.为完成原型定向阶段的主要学习任务,教师应做些什么工作?

(1)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

(2)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3)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4)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总之,通过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学生建立起了关于活动的初步的自我调节机制,从而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了内部控制条件。

4.要想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教学中必须注意什么问题?

为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教学中必须注意:

(1)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2)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地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然后,再逐渐缩减。

(3)在这一阶段也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

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4)在进行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

1.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象应包括哪两方面?

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象应包括两方面:一是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即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和对操作活动方式的认识等;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2.学习策略有什么特征?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3.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4.怎样理解品德的定义?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首先,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陛,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

其次,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最后,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指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1.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哪些方面帮助教师了解问题?

1)为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提供多种方法;(2)有助于教师准确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3)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2.少年期心理发展具有什么特征?

少年期是指ll、l2岁~l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3.简述尝试~错误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从错误中进行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才会终生不忘。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得到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或得到消极后果。同时,应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合理的练习,并注意在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

4.简述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构成。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1.整合阶段操作的动作有哪些特点?

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有:

(1)动作品质。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

(2)动作结构。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

(3)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

(4)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2.怎样进行学习时间管理? 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合理安排时间就是“预算”生命,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地管理时间将会促进学习。

(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3)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3.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问题的特征,如问题的类型、呈现方式等;(2)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

(3)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的影响。

4.中学生伦理道德发展的自律性与言行一致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伦理形成时期。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1.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2.在知识学习中,根据言语信息复杂程度通常把知识分为哪几种形式? 在知识学习中,根据言语信息复杂程度通常把知识分为三种形式:

(1)符号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即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2)概念学习,就是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即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通常是用一个名词来予以表征或概括的。

(3)命题学习,是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3.深度知觉中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主要有哪些?

深度知觉中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主要有以下方面:

(1)大小;(2)视野中的高度;(3)遮挡;(4)线性透视;(5)纹理变化;(6)光照和阴影。4.焦虑障碍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 焦虑障碍包括五种类型:

(1)广泛性焦虑障碍;(2)恐慌障碍;(3)恐惧症;(4)强迫症;(5)创伤后应激症。1.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是什么?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然而,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所有这些认知差异表明,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做到因材施教。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2.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的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3.心理健康的教育有何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4.为了使心智技能在操作水平上顺利形成,教师必须做哪些工作?

(1)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2)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3)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4)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行。

第四篇:简答教育心理学

简答:

教心实践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心设计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是遵循事实就是的原则,据教心现象的本来面貌来研究心理的本质、规律、机制和事实;系统性原则,用理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里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加以考虑;理论联系实际,以教心的理论为指导,从实际出发解决教育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1独立性与依赖性2旺盛的精力与能力发展水平的矛盾3意志的自觉性与冲突性

青年心发的矛盾与教育:1心理的闭锁性于交往需要的矛盾2求知欲与识别力3情绪与理智4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

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2学生的学习速度3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4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性格中的核心是道德品质。

认知方式差异: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差异表现在:场依存和场独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性

布鲁纳四条学习原则:动机原则(内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结构原则、序列(教学就是引导学习者通过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些问题或知识的结构以提高对知识的掌握、转化和迁移能力)、强化原则(为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必须获得反馈,让学生知道如何学)

学习动机分类:内容的社会意义(高尚与低级);动机作用久暂及与活动目标关系(近景直接性和远景间接性)

动力来源(内部和外部学习动机)影响迁移的因素:原有认知结构(可利用性变量、可辨别性变量、稳定性变量);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概括是迁移的核心,学习迁移的效果依赖概括水平的高低);认知和元认知策略(认策调节控制概念与规则的应用,元认知是对认知过程和认策的认识);学习心向和定式(哈洛,指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心理准备状态,陆钦斯量杯实验)

促进迁移的教学: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教学促进迁移;注意教材的整体结构及各知识间的联系促;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促;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与理解能力促;教授学生掌握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促 知识学习作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促进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知识学习是创造性学习的必要前提;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的态度和品德形成的因素之一。知识同化的条件: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相应知识基础;学习材料本身应具有内在的逻辑意义,并能反应人类的认识成果;学习者还应具有理解所学材料的动机。

设计组织者(先行组织者)再有意义学习中在呈现正式学习资料前用浅显易懂语言介绍引导性材料:陈述性(为新学习提供上位固定点促进学习和保持);比较性组织者(提高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促进学习和保持)

知识学习类型:符号(事实性知识)、概念、命题;下位(类属学习:派生类属、相关类属)、上位(总括学习)

运用记忆规律促知识保持:深度加工材料(精加工策略,通过关注记忆材料的细节以对新材料从多个方面进行感知或赋予意义并与有关观念形成联想,从而提高保持效果地方法);有效运用记忆术;适当过度学习;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分散于集中复习;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结合)

操作技能形成阶段:操作定向(操作认知阶段,学习者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操作活动的定向印象)、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操技培训要求:准确的示范与讲

解;必要而适当的联系;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建立稳定清晰动觉 心技培养要求: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独立与概括性;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争取使用言语;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集体教学时注意学生个别差异

精细加工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含义并促进记忆的学习策略,将新学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深加工

记忆术的分类:位置记忆法;简缩和歌诀法;谐音联想;关键词;视觉想象,语义联想法 元认知(费拉维尔1976,对认识的认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创造性的培养(论述):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 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包括直觉的、想象的、伦理的。

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惩罚和服从定向、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好孩子”定向、维护社会制度权威的定向、社会契约的定向、普遍的道德原则六个阶段。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内化。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评估的意义:

1、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

2、检验心理健康效果的手段

3、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途径

4、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如何培养良好态度与道德:

一、有效的说服,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示范是中学生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种形象具体又生动感人的教育方法。

三、利用群体约定,具体程序操作:

1、清晰而客观的介绍问题的性质

2、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令人满意

3、清楚而客观说明要形成的态度

4、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方法

5、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

6、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

7、引导大家对态度评价,使态度概括化、稳定化。

四、价值辨析,三个阶段:选择、赞赏、行动。七个子过程:自由选择、从多种可选范围内选、充分考虑后果后再选、喜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按自己的选择行事、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

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两种惩罚方式:一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另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也是有效的。观察法包括:项目检核表;评定量表;轶事纪录

行为改变的方法:强化、代币奖励、行为塑造、示范、惩罚、自我控制。行为演练的心理辅导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发展性、尊重与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主体性、因材施教、整体性发展。主要方式:团体辅导,个体辅导。途径:1.、独立开设专门的课程

2、将心理辅导融于班级、集体活动中

3、在教

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4、个别辅导

5、团体辅

导。

行为演练的方法: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肯定性训练。

教学目标分类:布鲁姆,认知目标(知识,领会,分析,应用,综合,评价);情感目标(克拉斯沃尔据价值内化程度分类);动作技能(哈罗和辛普森,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发现,情境教学,合作学习

个别化教学:学生以自己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包括1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2提供师与生或生于机器间的对应关系3引入有熏得结构化教学材料4允许以自己的速度学习

个别化教学类型:程序教学(普莱西,格罗德分支式程序);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掌握学习(布鲁姆,足够时间和适当教学,几乎所有学生对内容掌握)

课堂管理功能:促进功能(协调好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正确处理课堂内正式与非正式群体关系;创造良好课堂气氛);发时间;维持功能(随时可能发生;需制定符合教学目标的课堂行为准则;良好管理利于维持良好气氛;调节过度紧张焦虑情绪)影响课堂管理因素:教师领导风格;班级规模;班级性质,定型期望

课堂纪律类型:教师促成纪律;集体促成;任务促成;自我促成第十四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分类:1从实施教学评价时机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2教学评价角度分,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评价3评价功能分,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4教学评价严谨度分,正式与非正式

教测与评价功能:为师生校正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反馈;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主要方式;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非测验评价技术:访谈法;观察法(按计划性分为有结构与无结构;观察者角色分,参与性与非参与;观察内容分,完全和取样);案卷分析法

学生喜欢的教师:1学生学习促

进者(是生学习能力培养着;是生人生引路人)2家长的代理人和参谋3班级活动领导者4行为规范示范者5心理辅导者6教育教学研究者

教师威信表现在:思想品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知识水平(有真才实学,知识丰富)教学能力(经验丰富,教学方法好)工作热情(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工作态度;工作作风

树立威信途径:培养自身良好道德品质;培认知能力和人格特征;注意良好仪表作风和行为习惯养成;给学生以良好第一印象;和学生做朋友

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工作中的学习与提高3工作中的情绪

专家型与新教师在课时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上有差异

课堂教学差异:1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2吸引学生注意力3教材呈现4课堂练习5家庭作业检查6教学策略应用

专家型教师特点:丰富组织化的专门知识能有效运用;解决教学领域内问题的高效率;善于创造性解决问题又洞察力 教师成长途径:观摩分析优秀教师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进行专门训练;反思教学经验 提高教师心理健康途径:增强角色意识;正确估价自我;协调人际关系;善于调控情绪;调控生活节奏

第五篇:教育心理学简答总结

51、简述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P79)

答:(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52、简述如何进行促进迁移的教学。(P81)

答:(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5)提高迁移意识性。

53、简述知识的类型。(P84)答:(1)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2)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54、简述知识学习的类型。(P85)

答:(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55、简述知识学习的过程。(P87)

答: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在获得阶段,新知识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与长时记忆系统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意义的建构;在巩固阶段,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中,如果不进行深层的认知加工,这些信息就会出现遗忘;在提取阶段,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产生广泛迁移。在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同化、保持和应用。

56、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P88)

答:(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57、简述知识直观的类型。(P89)

答:(1)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2)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3)言语直观:即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

58、简述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P91)

答:(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习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59、简述知识直观的感知规律。(P92)答: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

60、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P94)

答:(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61、简述记忆系统及其特点。(P97)

答: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有一个相当大的容量。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

62、简述遗忘的理论解释。(P100)

答:(1)痕迹衰退说(桑代克)。(2)干扰说。(3)同化说(奥苏伯尔)。(4)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

63、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答:(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64、简述如何进行合理的复习。答:(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65、简述技能及其特点。(P105)

答: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66、简述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区别。(P106)来源:

答:(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其特点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2)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生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是常见的心智技能。其特点有: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67、简述技能的作用。(P108)

答:(1)技能可以控制动作的执行顺序和执行方式,从而可以使个体的活动表现出稳定性、灵活性,能够适应各种变化的情境。(2)技能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68、简述操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P109)

答:(1)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2)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对智力技能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三个阶段。

69、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P111)

答:(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70、简述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P113)

答:(1)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他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2)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他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对智力技能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三个阶段。

71、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P120)

答:(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72、简述学习策略的四个特征。(P122)

答:(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划和技能构成。

73、简述学习策略的分类。(P122)

答: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等。

74、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P133)答: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

26、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答: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27、简述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P38)答: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28、简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P41)

答: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动感受器,并转变为神经信息。这个信息进入感觉登记,这是非常短暂的记忆贮存,一般在百分之几秒内就可把来自各感受器的信息登记完毕。被视觉登记的信息很快进入短时记忆,信息在这里可持续二三十秒钟。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转变,即要经过编码过程。信息是经编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一般认为,长时记忆是个永久性的信息贮存库。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提取信息,被提取出来的信息可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产生反应。除信息流程之外,信息加工学习模式的上部,还包含着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这两项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9、简述认知学习的有关理论。(P43)

答:(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30、简述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P44)答:(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31、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和教学观。(P45)

答:

(一)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总之,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二)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32、简述意义学习的条件。(P49)

答:(1)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2)主观条件: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33、试述建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P51)

答: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2)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3)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4、简述动机及其功能。(P54)

答: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

35、简述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内驱力。(P55)

答: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是学习的内部动机。(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36、简述学习动机的种类。(P56)

答:(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37、简述学习动机的有关理论。(P59)

答:(1)强化理论。(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3)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4)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5)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38、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59)

答: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39、简述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构成。(P61)

答: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成两类:一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40、简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P61)

答: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41、简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对实际教学的作用。(P62)

答:归因理论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二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三是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正因为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归因理论来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42、简述如何培养学习动机。(P63)

答:(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但是,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因此,指出学习上的关键问题,填补知识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关键,也是获得真正成功的先决条件。(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利用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的是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43、简述如何激发学习动机。(P66)

答:(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4、简述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P66)

答: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45、联系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学生的动机水平。

答: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46、简述叶克斯-多德森定律。(P67)

答: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47、简述迁移的种类。(P72)

答:(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48、简述迁移的作用。(P74)

答:(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9、简述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P75)

答:(1)早期的迁移理论有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类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等。(2)现代迁移理论主要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50、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P78)答:(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96、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P173)采集者退散

答:(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与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97、简述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P174)

答: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性偏差,进食障碍,睡眠障碍。

98、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P178)答:(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99、简述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P183)

答:(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100、简述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P183)

答: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101、简述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P183)

答:(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包括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包括全身松弛训练法、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如艾里斯的理性情绪辅导方法。

102、简述教学目标及其意义。(P188)

答: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

103、简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P189)

答: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个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而分为五个等级: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动作技能教学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有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104、简述加涅的九大教学事项。(P194)

答:(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105、简述教学策略的类型。(P200)

答:(1)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有:发现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3)个别化教学。有: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导教学、掌握学习。

106、简述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P201)

答:(1)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4)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107、简述合作学习及其特征。(P202)

答: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流能力。其特征:(1)分工合作;(2)密切配合;(3)各自尽力;(4)社会互动;(5)团体经历。108、简述个别化教学及其环节。(P203)

答: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其环节:(1)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2)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3)引入有序的和结构化的教学材料,随之以操练和练习。(4)容许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向前学。

109、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P206)答:(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

110、简述群体动力的表现。(P208)答: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111、简述如何提高课堂里的群体凝聚力。(P209)

答:(1)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2)要帮助课堂里的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3)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形成归属感。(4)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112、简述群体规范形成的阶段。(P209)

答:第一阶段是相互影响阶段,每个成员发表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评价与判断。第二阶段是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见。第三阶段是由于趋同倾向而导致评价、判断和相应行为上的一致性。113、简述课堂气氛及其影响因素。(P210)

答:课堂气氛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114、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P212)答: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

115、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P218)

答: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分: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从教学评价的功能分: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分: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116、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P219)

答:(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117、简述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P230)

答(1)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有显著的相关;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则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负相关;教师思维的流畅性与他们教学效果有显著的相关。(2)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与同情心;一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有激励作用、生动活泼、富于想像并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工作较为成功。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的行为更富有建设性。(3)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118、简述教师成长的历程。(P236)答:(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

119、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P237)

答: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下载教育简答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简答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研究与论文简答(★)

    教育研究与论文简答与论述题。 1.学前教育研究的意义。 1开展学前教育科研,为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2探索学前教育规律,为学前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3丰富学前教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简答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简答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滴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学习动机的激发......

    教育心理学(简答论述题总结)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基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促进学生达到“可能的发展水平”。“可能的发展水平”与“现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

    2012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 2.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是:美国教育......

    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题总结

    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为实际教学提高科学的理论指导。提高各种研......

    教育(重点必考简答论述)

    20世纪的教育发展趋势是什么?简述现代教育观的变革趋势。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技术现代化 论述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应......

    教育心理学A名词解释和简答学习1

    学习(广义):118包括人和动物的学习,是动物和人类生存的普遍现象。 希尔加德定义为: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由重复经验而引起的对于那个情境的行为的变化,而这种行为的变......

    教育政策法规.打印简答。教育政策法规试题及答案.打印范文合集

    教育政策法规试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时间?(1986年7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根据?(是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确定的。) 3、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