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又见池塘风起的优美散文
我再次对池塘蛙鸣产生浓厚的兴趣,大约始于五年前的某个夏夜。
去江南采风,碰巧寓居于一户农家小院。月白风轻,忽闻远处蛙鸣阵阵。借着月光,循声寻踪,自然就找到了那半亩方塘。荷叶平铺,苇草层层叠叠,柔和如梦的轻风中,那清脆悦耳、富有江南神韵的蛙鸣正是从那神秘的荷塘中传出。
这让我到底惦着故乡的池塘了。
池塘对于一座村庄来说,它的意义和价值颇为深远。记忆中的村庄有三方形态各异、幽婉曲妙的池塘,分处于东、西、北不同的方向。每座池塘的背后似乎都有着某些神奇的传说和美丽的故事,令人无比的憧憬和神往。
村西的池塘曲折蜿蜒,有一条崎岖不平的小路将其东西隔开。盛夏时节,大雨一过,塘深路没,乘一叶扁舟,飘行其间,看苇草摇曳,水鸟上下翻飞,自有一番别样的情趣。将小舟摇至苇草丛深处,幽静阒寂,野鱼时时跃出水面,泼剌剌又游向远方,那种神秘而又慌悚的心情自会让你留恋忘返。
村北的池塘呈椭圆形,西北部与一小圆池相连,东南部又拖曳出一条长长的尾巴。站在高处俯瞰,活脱脱一只缓缓爬行的乌龟儿。冬季一到,寒风凛冽,大雪飘过,池塘便结下厚厚的冰层。冰层越结越厚,待到数九寒天,人已能在池塘的冰面自由自在地行走。那时节,村庄里大大小小的孩子便鱼贯而出,穿行在坚厚的冰层上,做着各式各样的游戏。你看,一只小小的陀螺,半米细长的绳子,拽住绳头,用力摆臂,那陀螺便“嗖”的一声旋转开来。四五个孩子同时放出,排列一行,煞是壮观。
另一边,几个七八岁的孩子将四条腿的板凳反放冰面,一人坐于其间,其他的孩子猛地向前推去,只听“刷”的一声,飘移出七八米以外。还有,三五成群的孩子,拿出自制的钢圈,在木棒上绕上一截稍粗的铁丝,略作弯曲,便在冰面上推起钢圈来。一圈又一圈,其乐也无穷。
在池塘东南方拖曳出的那条长长的尾巴上,几个半大小伙子正用坚实的木棒敲击着厚厚的冰层。破裂处,十数条憋闷了许久的鱼儿欢快地跃出水面,惊喜声、赞叹声此起彼伏,与远处传来的欢呼声、吆喝声相应,整个冰面也便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村东的池塘最早要追溯到春秋时期。据说,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途经此地已是傍晚时分,饥渴难耐,便让弟子向农家借口水喝。一白发老翁顺手拿出个水瓢,就门前池塘舀了半下,递送到孔子面前。众弟子面面相觑,以为老翁的做法有辱师尊。子贡面色一变,将要加以责备。孔子摆摆手,双手恭恭敬敬地接过,饮了两口,便觉甘甜清爽,清冽怡人。孔子大惊,刚要展拜,只见那位白发老翁化作一道青烟,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后人据此,为这方池塘取名为“仰圣塘”,沿用至今。
秋末冬初,正是枯水时节,池塘消瘦,水落石出。村中多方筹措,每年必引十里外的菜河水补给。沿着长长的河渠,一条白花花的水带曲曲而行。水头处,几家孩子欢呼雀跃,争相用自家织就的鱼网截水堵鱼,每一网都有丰厚的收获,只一下,就足以在父母兄弟面前出尽风头。
经历了漫长的爬行,凶猛无比的水头终于冲进池塘。那些久在樊笼里的鱼儿,便飞快地逆水而穿行,跃出跳下,只弄得你眼花缭乱,心花怒放。这时候,也是村庄最为欢腾的时节。到得傍晚,家家炊烟四起,村庄便会飘出阵阵鱼香,氤氲于暮色苍茫中,给古老的乡村增添了无穷无尽的韵致。
村庄的夏夜是一首情深意长的抒情诗,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夜暮已降,微风飘拂,淡淡的稻香弥散开来,那种沁人心脾的感觉让人难以忘怀。坐在场院里、溪头旁、柳树下,听数上的蝉鸣和池塘里的蛙鸣,让人似乎有了一种身处仙境的奇妙感触。
池塘是村庄的眼睛和灵魂,一座村庄如果没有三两处池塘,也就缺少了神韵和灵性。只可惜,时光流逝,岁月不再,那些古老而又散发着古色古香气息的池塘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池塘成为记忆,村庄成为记忆,我们灵魂深处还会有什么呢?
这让我到底惦着江南那方苇草丛生、蛙鸣阵阵的池塘了。眼前,似乎又有了清风明月,又有了乡村池塘的魂牵梦绕的回味和记忆……
第二篇:又见炊烟优美散文
数次骑车闪过路边,一鸡毛小店,总要回望一眼。那招牌上几笔,很一般的大红字,又见炊烟。或许整座城,唯有这家餐饮小店的名号,最食人间烟火,最富诗情画意,最有人情味。想必开店的人,很有情趣,儒雅。
慕名而来。我却一次未进门,也不知这烟火的味道。冲着这名字,总会去一次的。坐下,慢品,回味。
又见炊烟。让我又一次,想起不久前,在青海藏区。看到的炊烟。满坡青青的草,散落的牛羊。洁白方形的藏包,升起袅袅青烟,蹲在草地,挤奶的藏民。安详,宁静。给人一尘不染的感觉。美得让人流连忘返。
身在都市,几乎看不到炊烟。看到的只是笼罩的雾霾。汽车尾气的烟雾,烧烤升腾的狼烟。
走了,一路北上。慢骑,漫无目的。累了,歇歇,渴了,喝水。骑到正午,吃饭,小酌,找一片小树林,拉起吊床,小憩,迷糊一阵,小做一美梦。起身,赶路。夕阳落山之前,归窝。假期一天又一天,几乎都是这样度过。虽然,出不了远门,却又总在路上,喜欢在路途的那种感觉,那份逍遥。前面的路,在一点点缩短,身后的路在无限延伸。向前方,已成一种惯性。匀速,才是骑行的一种境界。把握节凑,是最佳的生活方式。喜欢,随心而欲。
又去了,南水北调水渠。一湾碧绿的水,伸向天边。来到堤岸,俯视秋风中碧波涟漪,清澈,漾动。风清浪静,云淡天高。格外柔软的水,充满无限的柔媚,在阳光下,一波波柔顺的闪亮,恨不得俯身亲吻,融化在柔波里。还有什么样的感觉,能有肌肤与水相拥的那种,无穷美妙呢。
一湖水,就是一湖秋波。那场景,能不醉人么?秋初,一切开始了柔软,温度,阳光,风,水,人。要不怎么说“秋波”,很勾魂摄魄。“眼色暗相投,秋波横自流”。只有心底,柔软了,眼睛才水汪汪柔情。
秋初的柔软,还体现在,晨露多了。立秋后,草地的清晨,草丛中挂满银闪闪的露珠,空气中透着湿漉漉的清香。所有清纯的妩媚,都从秋初开始。
秋初的天空,也充满变数。此刻,窗外,天色暗淡,风起,哗哗哗哗,翻动的梧桐树叶,像一波波浪潮涌动。从天边隐约传来,阵阵沉闷的雷声。一场大雨将至。
“不识桃源在何处,但看流水落花来”。
炊烟处,恰似桃源么。小醉归来。
第三篇:又见满月优美散文
已很久很久没有品月了。
打开窗户晾衣服,猛一抬头,“啊,月圆了!”只见那圆圆的月亮静静地悬浮在夜空中,银色的月华使远山都泛起了银色的光芒,清冷而空朦。
不知不觉中,日子就这么轻轻滑过了。
又见满月,有轻轻一点的感动。触景生情,遥记起那青春年少、浪漫快乐的时光。也是这秋月,也是这银色的月华,我们在如水的月色中畅谈,在欢笑,动人的吉它弹奏出青春的音符。我们已习惯了亲和月色,拥抱月夜,我们从月夜匆匆的脚步声中感受到时间的快速,四季的不同,感喟“时不我待”,生出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的紧迫感。如今,身居城市,霓虹闪烁,脚步匆忙,心绪万千,已很久很久没有看到那泻满广袤大地,明清如昼的月色了。但今晚,高悬的静月下,那种自然,那种质朴,那种清爽,那种飘然,又在我的记忆深处漫然开来,让我神怡,让我愉悦。
又见满月,有轻轻一点的孤独。但很真,很纯,很美好。仿佛远离了繁杂的城市,远离了喧闹的人群,与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念亲人,思念远方的朋友,想起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与同学在朦胧的月色下憧憬爱情、婚姻、家庭、孩子,不知远方的她是否顺心如意。独自欣赏夜月,独自在聆听心灵之韵,悠然而旷达。
又见满月,有轻轻一点淡泊明志的感觉。在宁静、祥和又温馨的月夜里,内心坦然而踏实。
第四篇:五月风优美散文
站在五月的路口,我打量着眼前的世界。
李贺说: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李贺说的四月显然是现在的五月,古时还没有阳历这一说。干嘛要“凄凉”呢?花的荼蘼,叶的萌发,万物轮回有序,有悲伤也有希望。五月也有花,只是滕花、树花居多。那天陪母亲去医院,一入院门一股清香扑鼻而入,四下看去,并没有花呀。疑惑中抬头,见了那几株高大的香樟树,青黄的叶丛中,挂着一团团青黄的小碎花。这也是花,香气清新,没有花园里的花浓郁腻人的味道,花色淡淡的青黄,看起来总是新鲜无比。楝树一树紫色的小花,一簇簇,沉静中带着热烈,居然也香气扑鼻。
五月的花朵不再像春天的花朵那样以明媚悦人,五月的花朵开的轻松随意,尽显个性。初夏的一场雨浇灭了柳絮杨花的所有风花雪月,火红的石榴花吹响了小喇叭,在为谁喝彩?看,那爬上墙头的蔷薇开花了,红的,白的,粉红似白的,小女孩一样烂漫,多天真;花池里的芍药风姿曼妙,妩媚妖娆,多性情;还有那月季,玫瑰颜色芙蓉面,够心计。
“一时绿”倒是真的。此时,几乎所有的树木都新叶生成,绿荫铺地。不过,我眼中生长的最热烈的当属爬墙虎了。爬墙虎初始与葡萄长在一起,藤条,叶片与葡萄极为相似,以至于我没有把它们连根拔起,如今院子里是它们的天下了。那棵高大的泡桐树干被它绿叶织满,叶片密密麻麻,有规则的排列着,似蟒蛇之鳞片,远远望去,如一条大青龙直冲云霄。一天,走过幽深的小径,我看到爬墙虎居然与金银花又走到了一起。一个抓着墙壁不松手,把五层楼房西面的墙壁铺的密密严严,像绿毯,绿衣,绿披肩,一个借爬到楼房的半空,向下撒下瀑布,大片大片的黄、白小花,点缀在绿波中,瞬间有了刺绣的效果。每次经过时,闻着浓浓的花香都走不动道,驻足观望一会,这小花奇特,花苞黄的,开后冰清玉洁,白的,再后来又变回黄的。金银花两朵并蹄而生,我多么希望它们是青梅竹马的恋人花,两小无猜,相依相伴,相伴到老,一起走过青涩年华,一起赞美晶莹爱情,一起度过金色晚年。若是如此,世间的爱情,没有一个能赶得上它们。
五月,杏子开始泛黄,浮出叶面。如果说春天是少年,那么五月则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他热情似火,豪迈激越,少了诗意的歌吟,多了狂放的表达,种什么梦不计后果。所以,五月是有味道的,他人生第一味恰是这五月浮出叶子的杏子,一面炫耀着绚烂,一面咀嚼着酸涩。不过,五月还年轻,他也自省,一如那火红的石榴花一样热烈,而他的思想则躲在幽深的叶子里慢慢沉静。
菜地里小花正在伟大的孕育中。莴苣开花了,蒿子秆也开花了,还有萝卜花,开花就是为了结果。看那芫荽花,小小的,白白的,还带着稍稍的紫红,镂空花影,腰身越发膨大起来。为了防止她扑倒,人们用一根红绳系在她的腰间,紧凑了许多,还真是孕妇的样子,万物在孕育的时候方是最美之时。
布谷鸟回来了。清晨,在它美妙的歌声中醒来,心情愉悦。儿时,关于布谷鸟歌唱的内容,小伙伴们着实讨论了好久。有人翻译成“起床上学”,也有人翻译成“起来干活”,我总觉的有点生硬,不符合布谷鸟婉转的歌声。去问大人,他们说是“割麦垛垛”。“割麦垛垛”,听起来既熟悉又亲切,但凡布谷鸟叫起来,收麦子的季节也就不远了。油菜已收割,它们终于撑开了那小两号的衣服,饱鼓鼓的果实蹦了出来。麦穗上充盈的麦粒,如一张张笑脸,那是孩子般的笑脸,咧着嘴,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整个田野喜气冲天。
如果你还在迷茫,还在寻找力量,那么我请你田野里走一趟,看看麦子吧。一粒麦子播种下去,刚出芽时单薄瘦弱,楚楚可怜。严冬到来时,它慢慢俯下身躯,趴在了地上,汲取大地的温暖,它不仅没有畏惧严寒,还在不停的修根,分蘖,强大自己。待到东风号角吹起,它以最快的速度起身,田野里焕发出无限生机,任何生命都是带着技巧来到这个世界的。“蚕老一时,麦熟一晌”,有了足够的阳光与温度,麦子也许就在一个晌午头的功夫,熟的黄橙橙的。顶着明晃晃的阳光,手搭凉棚,四下看去,金色的麦浪,滚滚而来。
立夏后是小满,小满不满,金色沏满了天,大型收割机自北向南行驶在国道里,接受着过往车辆的注目与礼让,大有被检阅的光荣。你可曾有过麦芒直指天际的豪情?你可曾感受过挥汗如雨的畅快?布谷声声,依旧喊着“割麦垛垛”,这些画面最终被定格在时代的画板中。
站在五月的路口,我目睹着它从青涩走向成熟。
第五篇:蝉鸣乡心起优美散文
乡村从不缺乏音乐天才,蝉便是其中一位。
一到夏季,蝉便高调亮相,登上舞台。公路边,林子里,不管是房前还是屋后,只要有树,就会有它的身影。越是天热,它的叫声越是响亮,这边唱着那边和,仿佛要告诉人们它才是夏天的主人,只有它的声音才能笼罩整个夏天。蝉是怎么唱歌的?它的嗓门为啥那么大?怎么非得在大热天才能听到蝉鸣呢?这些问题常常折磨着年少的我。于是我就想捕蝉看个究竟。
儿时捕蝉方法巧、乐趣多。我和玩伴们一道把长长的竹竿一端用刀劈开,然后用一根短木棍撑开成“丫”字形,接着,我们四处寻找才结成不久的蜘蛛网,把它粘在竹竿的分叉口处,反复几次,捕蝉的工具便做成了。循着蝉鸣声,一路搜寻过去,看到树枝上得意忘形、高声鸣唱的蝉,便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将竹竿悄悄伸到它的背后,蝉发现了干扰,转身便飞,哪承想身后有一张透明的网。任它拼命挣扎,无奈蛛网粘得很,在断断续续的哀鸣中成了我们的俘虏。剪去蝉的部分翼翅,蝉就不能再高飞了,扇动着短了一截的飞翼,跌跌撞撞地前行,终究飞不出我们的掌心。依稀记得小时候扯过它那长长的针样的嘴,也撕去过它的腹部,只是到底它是从哪儿发声的依旧没有弄明白。
直至现在,我才知道,蝉的大部分生命是在泥土深处度过的,直到夏季,蝉的成虫才会挤破地表冲出黑暗,爬到树上蜕壳吟唱。雄性蝉虫依靠腹部发声来吸引雌蝉的注意,从而获取交配权。它的鸣唱现在看来,不只充满了对光明的礼赞,更是对生命延续的奋力高歌!
蝉鸣高树,声声含情。难怪古诗词中有很多关于蝉的诗句。譬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诗中作者以“蝉”自喻,抒发了自己高洁无人识,怀才而不遇的悲愤之情。“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朱熹的诗句仿佛让我们听那种沸腾的蝉声,看到匝地的浓阴。品味王藉的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让人有种身处谷深林静之地,耳边独有经久不息的蝉噪间杂着一两鸟鸣之感。
每每听到蝉声,总易想起“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的诗句来,那也是儿时我们捕蝉的生动写照啊!只是时光易逝,儿时的种种趣事徒留记忆之中了,如今,我们为生活奔波在外,不再有捕蝉的闲情,反而多了一份“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的感受。一声似曾相识的蝉鸣,唤起我们对故乡的一丝挂牵,推开窗户,凭栏远眺,蝉鸣声声正从记忆深处悄然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