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课堂小组合作中幼儿礼仪习惯的培养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意在促进幼儿间的情感交流和共同提高,能够很好地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将礼仪行为养成内容渗透到“小组合作主题教学”活动中,变理性的说教活动为感性的趣味活动。幼儿通过实践活动,学习效率得到提高,礼仪行为得到规范,同伴之间团结友爱、礼让友好、互相合作,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涌现出一批批“讲文明、懂道理、守信誉、善交往”的礼仪宝宝。
一、科学的组建学习小组。
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们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幼儿打乱分组,共分成10个学习小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习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幼儿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幼儿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获得自信。这样做可以避免有目的指定小组长来组织材料进行回答,久而久之,容易使他们养成不善于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只关注自己有无机会,不在乎别的小朋友说什么,特别瞧不起学习存在困难的小朋友,对这些小朋友的意见不屑于顾,同时也会使个别小组成员产生依赖性,影响自主性的培养。
二、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索相结合。
教学中既要给幼儿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幼儿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我们布置任务后,先让幼儿独立思考,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做不容易使幼儿产生依赖性。例如,我在教孩子学习语言《长大真好》时,我先引导孩子说:“小朋友们,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呢?想一想,小动物长大后会干什么呢?”有的说:“我喜欢小猴子,长大了可以去爬树,荡秋千。”有的说:“我喜欢小鸭子,长大可以去游泳,捉小鱼。……那么,我们自己长大后可以干些什么呢?学生纷纷举手,表达了长大后喜悦心情。孩子们有了这些个人的见解后,我要求每个小组仿照幼儿用书上的句型创编一首属于自己的诗歌。孩子们在组长的带领下,你一言我一语,一首首漂亮的小诗就做成了。
三、教师要参与幼儿的学习活动中。
合作学习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幼儿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我们从不袖手旁观,而是走到幼儿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我们还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比如对不清楚问题的小组给予帮助,对活动开展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等。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指导,幼儿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四、小组合作学习时机的把握。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比较重要的方式,但是不是唯一的方式,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环境,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让孩子合作学习。一般说来,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者是开展全班教学,而比较复杂和综合的学习内容,就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问题,其中,“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出的具有探索性和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幼儿主动提出的一些问题。例如在一节科学活动《悬浮的鸡蛋》中,有个孩子说:“鸡蛋宝宝只要在盐水里会浮上来呢?”教师马上引导说:“这杯浮起鸡蛋的盐水,我们给加了多少勺盐呢?小朋友们先猜猜看,再动手试一试,记录下来好吗?”这就是一个需要孩子们合作探索的问题,孩子们通过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调整了自己的认识,也懂得了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总之,善于与他人合作是时代的要求是幼儿日后发展所必须的品质,我们要在课堂小组合作中大力培养幼儿的礼仪习惯,同时要引导幼儿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
第二篇:建立合作小组培养合作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也为了更好地开展班级各项活动,完成学校的育人目标,建立合作型学习小组,势在必然。本人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现做经验汇报如下。
一、公选组长,招募组员形式:1先召开班级竞选大会,产生组长。2再由组长们轮流招募本组组员。3开展多种形式的小组竞赛,组内互助,先进帮后进。4落选的学生单独编组,教师委派班干管理,该组不承担学习以外的任务。优点:组长威信高,工作好开展,因为组长有选人的权力,并有换人的权力(如有组员不合作,由组长提议,经小组表决后,从落选小组中换人)。不足:如果各小组中不合作的人比较多,就难以协调。适用:学生整体素质高的班级。(先进生、中等生、后进生的比,大约为:3:2:1)
二、自由组合,推选组长形式:1学生自由组合成男女相当的小组。2小组会议推荐组长人选,班会投票通过(未获通过的,小组重新推荐人选)。3先进小组要帮助后进小组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优点:小组成员能够开展完全民主的合作,因为他们是自愿组成的团队。不足:小组之间差异较大,不便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适用:学生的素质差异较大的班级。(先进生、中等生、后进生的比,大约为:2:3:1)
三、双向选择,两两合作形式:1学生自愿申报成为以下三者之一:“自愿受助者”(后进生),“自愿助人者”(先进生),“自主合作者”(中等生)。2“自愿受助者”与“自愿助人者”双向选择,结成“帮扶对子”。“自主合作者”相互选择,结成“合作对子”。3两人的成绩合计,开展“帮扶对子”之间的竞赛,“合作对子”之间的竞赛。4邻近座位的两个“帮扶对子”和两个“合作对子”,组成一组。其中两位“自愿助人者”担任组长。优点:有力推动后进生的转化。不足:后进生的自尊心可能受损,教师要多多表扬他们的进步,适时地把进步大的“帮扶对子”转为“合作对子”。适用:学生素质差异相当大的班级(先进生、中等生、后进生的比,大约为:1:1:1)。建立合作小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互相督促,共同进步。此外,学生之间养成团结互助的品质,大大降低矛盾纠纷的发生率;即使发生了不愉快事件,小组内部也会自发调解,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处理教学事务。不同的班级状况,适用不同的小组形式,各位同仁自有独到的办法,谨以此文,抛砖引玉。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
【问题】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在数学课中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策略】
1、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听懂小组分工的要求;其他同学发言时,要会听别人发言的要点,善于收集信息归纳总结。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音。
2、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习惯。仅仅会听是不够的,学生必须学会表达。教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敢说话的勇气,把一些能够容易表达或者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在小组合作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时,说话声只有小组成员能听见;认真听取小组成员的发言;不讲与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无关的话;合作学习时做到“活而不乱”。
4、培养学生讨论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的地方,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不轻易放弃一个方案或想法,不迷信权威。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掌握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5、培养学生评价的习惯。教师应该要求学生针对某一同学的发言、某一解题的方法、某一设想谈谈自己的想法。使评价有目标、有内容,言之有物,比如评一评这种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为什么?教师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允许学生用一句话评,两句话评,慢慢地学会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理由。
三峡小学何玉芝
第四篇:家园合作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学习习惯
家园合作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学习习惯资中县水南镇幼儿园卿 慧
摘要:学习习惯是指幼儿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准备,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听讲、按老师的指令进行操作和游戏、正确执笔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它,幼儿将来就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粗心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学习习惯观察倾听说书写
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面临着一个转折,从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幼儿园生活过渡到以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小学生活,生活和学习上的摩擦碰撞和磨合衔接,是需要很多时间的。要想顺利适应与幼儿园完全不同的小学生活,那么家长和教师应该早准备,早衔接,大班时期就应该强化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将来的小学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在最新版的《新华词典》中,对于“习惯”是这样释义的:“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个好习惯。”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
对于上大班的孩子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因为他们就要上小学了。因此,在这时刻家长应当配合幼儿园的老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的孩子需要各方面的知识,许多家长不再只关心孩子学多少知识,而更注重激发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学会学习,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看、听、说、读,写等方面入手。
一、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习惯
观察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孩子学会观察,学会了思考问题,我们可以带孩子到外面去接触社会,远足等活动,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可以请每个小朋友都说说自己观察到的事物,我想每个孩子都会说自己的感受,如果孩子不会说,可以拿他记录的符号,引导他说。
二、培养孩子乐于倾听的习惯
乐于倾听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这是现行的教育形式中孩子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乐于倾听,关键在于“乐”,要让孩子愿意听,那么首先老师的语言要抑扬顿挫、富于魅力,再配上一些肢体语言帮助孩子理解,不枯燥,单调,孩子才会被吸引。告诉幼儿会听,是一种能力,及时表扬听的“倾听”能力强的孩子,让不会听的孩子有个努力的目标,久而久之,听就变成了一种习惯。
其实所有的孩子都知道“上课要认真听讲”,因为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几乎每天都会跟他说这样的话。但往往有的孩子上课弄这样弄那样,从来不听,那为什么他们不听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掌握听的方法,孩子不知道怎样才是
倾听。所以,我们要细化听的要求:每天提醒幼儿,老师讲课时眼睛看着老师,指着黑板时眼睛盯着黑板上的内容,要读书了,眼睛就得看着图画书等等。让眼睛和耳朵同时工作。面对这样的孩子,通常的做法就是请他复述刚才小朋友发言的内容,当然往往是答不出来的,于是提醒孩子会听别人发言很重要,是向别人学习的好机会,或者是请他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因为没有准备往往也会答不出来,于是教育孩子要积极动脑。有时,处理这样的情况时也可以换个思路,就是让认真听讲的幼儿起来复述,老师用具有称赞性的语言说:“我最喜欢用眼睛看着发言的那位小朋友了,他一定听清楚了,请他再来说一说。”说完,及时表扬奖励。有的孩子老师讲课时很会听,可是轮到其他小朋友发言时,他就不会听了,不是低头干自己的事,就是急不可耐地大声喊“我来,我来”。这个时侯,我们教师就要非常有耐心地正面引导。面对这样的情况,首先肯定他在听,只是没有听完,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不礼貌。那么,老师可以停下来对喊的小朋友说:“你爱动脑筋,很好。可是,没听人家讲完就要发表意见是很没有礼貌的,你可以等他讲完之后,再补充自己的想法。”之后,再给他机会表现,及时表扬。
当然,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光靠一两次的说教是没有用的,也不能指望一两次之后就有效果。多教孩子一些可行的方法,长期坚持下来才会看出成效。
三、培养幼儿大胆说的习惯
“说”即语言表达能力,它包括回答老师提问、修正他人发言和参加小组讨论三种情况。无论哪种情况都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逐步做到语句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还要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调整语气、音量和说话的方法,即回答老师提问时音量要大,语气要肯定,让全班同学都听见。修正他人发言时态度要诚恳,要先肯定对方发言中对的方面,再诚恳地指出不足,说出自己的意见,千万不要讲伤害对方的话。而被修正意见的同学,应虚心听取对方的意见,如果意见不正确,也要等对方把话说完后再发表意见,可以说:“谢谢你,不过我还是坚持我的意见,因为„„”。小组讨论时要用商量的语气相互补充,音量宜小不宜大,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
在孩子们说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注意纠正孩子错误的读音和用词,还要教会他们长句短说,用示范的方法调控语速,使孩子们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好习惯。对于那些胆子比较小,不善于表达的孩子,教师和家长要积极引导,多多给予表扬鼓励,让孩子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多说多练,逐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四、培养幼儿认真书写的习惯
在幼儿园,一般没有写汉字的要求,但是,到了大班,幼儿应该学习数字的书写了,让幼儿学会书写数字时教师应该培养他们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首先是握笔姿势,为了易记,教师可以教给孩子口诀,琅琅上口,特别强调手离笔尖一寸。其次是书写姿势,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书本摆在正前方,保持整洁。有了这些书写前仪式一般的准备,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那么,孩子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对将来的学习生活是一个充足的储备。“良好习惯受益终生”,写铅笔字是慢功,所以告诉孩子在幼儿园你只要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你就是“认真”写字了。
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一生的命运。最重要是培养他们做事专注、投入、独立思考问题、大胆发问等心理素质,教师和家长都要多鼓励孩子,肯定他们的成绩,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教师和家长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并鼓励孩子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多么不容易。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并持之以恒。“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
主要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家庭教育思想》...陈鹤琴
3、《浅谈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徐碧贤
4、《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父母宝贝》
5、《浅议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国期刊网
第五篇:大班幼儿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大班幼儿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内容摘要:从八十年代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渐渐成为我国教学理论和实践领域所研究的对象。如今,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法已广泛在小学中运用。那么,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幼儿园也发挥它独特的魅力呢?本文结合我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大班幼儿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并试图找出小组合作学习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的最佳运用方法。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大班幼儿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而合作学习则指的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方式。
在幼儿园大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形式的小组合作形式,这些小组合作学习常在两种情况下发起:一种是幼儿自发的小组合作学习。如有孩子从家中带来一本图书,几名对此有兴趣的幼儿会围拢在一起讨论书的内容或书中的某个情节。又如区域活动中投放的材料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也会自发的在一起探索操作方法或合作分工解决一些问题。另一种情况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如在老师的要求下,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讨论活动中某个问题的认识和答案;或者是让几个人一起进行科学小实验的探索合作;再或者是幼儿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创作一幅图画作品等„„但是我们有时会发现这些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效果并不太好。要么是幼儿没有学习情绪,合作出现冷场;要么就是孩子们各自自己做自己的事,自己说自己的话,互相没有合作,谁也不听谁;再或者是幼儿在活动中兴奋过度闹成一片,使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而缺少了实效。为何会出现以上种种情况,可能是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以下问题:
A、幼儿能力的强弱差异,挫伤幼儿合作的积极性。
B、幼儿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
C、幼儿相互间的兴趣差异,使合作出现矛盾。
D、教师的指导误区,使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
针对以上问题我以我们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实践,目的在于正确认识上述这些问题后,对症下药,寻求有效对策。
对策一:合理的组合方式,促进小组合作的开展。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做到科学分组。首先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不同特点进行评定,然后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常用的组合方式可有以下几种:
一、根据兴趣不同分组,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我根据幼儿的兴趣、意愿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型主题活动。每当活动开始,幼儿自由结伴,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活动内容,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如在进行“小手拍拍”的主题活动中,有的幼儿喜欢研究指纹,他们用放大镜比较着自己和同伴的指纹,从而发现了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道理。有的幼儿喜欢用自己的小手来进行绘画活动,他们时而将五指并拢变出了仙人掌,时而将五指分开变成了孔雀、小娃娃的头发等等。在探索活动中,我看到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高涨了,他们运用表征语言,共同建构知识网络。幼小心灵对大自然、对科学的好奇、好问和探究的兴趣提高了,从而解决幼儿因兴趣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二、根据性格差异分组,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孩子与孩子之间存在着完全不同的个性特点,有的幼儿性格谨慎仔细,有的幼儿性格大胆勇敢。个性、气质的某些因素也会对人的活动、人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可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性格分组,把性格相似的幼儿结合在一起,针对幼儿不同的气质类型,因材施教,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
三、根据能力强弱分组,充分发挥每位幼儿的潜能。
每位幼儿在理解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都有差异,如果同组幼儿在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差异很大,便不利于合作行为的开展,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可以将幼儿根据能力的强弱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教学活动,从而解决能力强的孩子“一手包办”,能力弱的孩子“插不上手”的状况。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感,体验愉快的情绪。
对策二: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习得必需的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内的成员既要努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又要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孩子们的交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学习逐步发展的。
一、创设情景,为小组合作提供条件。
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成长需要,关注幼儿生活情景、生活经验,多提供幼儿合作学习的机会。如积极开展建构游戏,促使幼儿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从而使游戏能顺利进行下去;再如传统教育活动中的《搬家》、《蚂蚁搬豆》、《三只蝴蝶》等让幼儿在参与有益活动的同时感受相互间合作互助的氛围;又如体育活动中的小组竞赛、日常生活中的互系鞋带、互扣纽扣以及主题墙饰中的“朋友树”、“人体模型”等内容布置,都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作为教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
二、掌握方法,为小组合作奠定基础。
幼儿在小组合作时要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更是人际交往必备的素质。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因此,教师要通过引导让孩子在互相尊重中把合作搞得更加融洽。比如,幼儿在玩角色游戏前,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同伴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幼儿逐渐习得合作的策略,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对方,理解对方,从而学会合作。
对策三:实施有效的组织,发挥教师的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的幼儿反应较慢,表达跟不上节奏,羞于开口,久而久之,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就降低了,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这时,教师应成为一个真正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一、教师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对那些弱势幼儿的要求不可一步到位,要坚持循序渐进,对每个小组进行分层指导。在引导幼儿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因题而异,通过巧妙的诱导,用多种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幼儿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保证每一位幼儿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
三、可尝试实行轮流组长制。在每个小组内轮流推选一名小组长。组长负责小组内材料的收集、讨论问题后的交流工作等,让每个幼儿都有锻炼的机会,从而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活动。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践探究,我发现班上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激发,相互间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小组合作学习让幼儿学会了理解别人的意思,学会了关爱
“秋游中的分享”活动中带什么小零食引起了孩子们的争论。有的同伴不同意别人提出 的零食,在给予充足商量的时间仍没有结果时,我介入了,鼓励幼儿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引导幼儿先别否定别人,听听别人的想法。原来不同意带桔子的幼儿认为桔子火气大,医生建议少吃,听了她的话语孩子们安静了,原先不同观点的那位马上也说“对对,我爸爸也这样说的,少吃”。结果他们选择带蜜柚,蜜柚是清火的。我顺势引导那位提出不同意见的幼儿当场对大家说了谢谢,使他体验到自己关爱别人后的回报。这样的交流使幼儿听到了同伴的想法,发现不一样的意见有时也是很有道理的,懂得了倾听的重要性,帮助幼儿逐步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这次分享活动后家长纷纷提到自己的孩子在准备食物时说的最多的是“这是我们小组喜欢的,我是为大家准备的。”小组合作赋予常规的秋游活动更有价值和意义了。在此后的几次活动中我们还进行了说说我们小组好的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幼儿想到了别人的好,对自己的关心。当然有的幼儿还听到了别人对自己的希望。
二、小组合作学习推进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在主题活动“秋天”生成的活动“幼儿园里的树”中,我利用散步时间带着孩子们去操场看看找找哪些是自己认识的树,互相说说,然后孩子们很快就选出了几棵最喜爱最想了解的树(松树,柳树,棕榈树),并决定分组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
集体交流的时间到了,松树组首先亮相,在小组同伴彼此加油声中,源源以小海报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松树的生长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形容松树的一些成语,小组成员相互补充。
柳树组没有直接告诉别组自己研究的树的名称,而是以猜谜语的形式考考别组的朋友,这种形式很新鲜,一问,原来是家长出的主意,孩子的积极性感染了家长。介绍中他们特地提到了自己小组用小手来测量的过程,用他们的话说是“哈巴”。活动现场我让他们现场演示了“哈巴”这环节。别组的幼儿也纷纷试验,把“哈巴”放在了卷尺上,测得了准确的答案,然后又用那卷尺去实地测量验证。因为用小手来做测量工具是个别幼儿、一个小组的经验,实地演示生生互动,使别组的孩子获得了经验。在别组幼儿拍手赞扬声中该组的孩子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棕榈树组的幼儿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大胆采用提问的方式来考考同伴,问问答答使活动气氛变得活跃起来,他们毫不示弱介绍自己的测量方式是与众不同的先用长纸条围在树上做记号,然后借用十厘米的那种直尺十厘米折一下,十厘米折一下,最后加起来得出答案的过程。我引导孩子们说这个方法与别的小组一样吗?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孩子们说“与众不同、独一无二”)把语言的要求有机地整合在其中了。
三、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是在研究“幼儿园里的树”的活动中,松树组的幼儿特别提到他们小组在研究时发现松树上有一种黏液,但说不上来是什么东西。大家一起讨论究竟是什么?但到最后都没有答案,于是小组成员决定回家再找资料,最后解决难题。此时我及时肯定了松树组发现问题能主动去研究调查,寻找答案,这是非常可贵的。此时我的作用既是肯定松树组,也是激励其他小组去学习借鉴。松树组的研究展示在朗诵儿歌“学做勇敢的小松树”中结束了,此时研究棕榈树的蓝蓝拿出了他们组的秘密武器——松果,提出了问题“这是什么?你们怎么没说到?”松果的出现让所有的小朋友再一次讨论开了,有的说是松树上的,有的不肯定,因为收集到的资料里没有这内容,幼儿园也没有看见过,最后松树组的一句“我们再去找找资料研究研究”表达出此组孩子极强的探究欲望。我想活动的最终目的已经达到了。
四、小组合作学习为个别弱势幼儿找到了亲近的发展台阶
个别弱势幼儿在整个集体面前很难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而小组合作学习恰恰为这部分幼儿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台阶。在宽松的小组环境中,这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能轻松地展现自己,哪怕是说错也没关系,他可以在同伴的帮助下获得成功的体验,一旦他有小小的亮点,老师同伴则马上会给予肯定,当然这是需要老师循循善诱的。在无数次的成功体验中,我发现我们的孩子喜欢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一年的实践使我发现在幼儿园大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幼儿进入社会竞争合作的最初体验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自我为中心的幼儿懂得要遵守集体的规则,要尊重别人的想法;让缺乏自信的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增强信心;让强势的幼儿学习宽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激发了幼儿的集体荣誉感,能积极为自己的小组出力加油,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对周围的新鲜事物感兴趣,愿意探究其中的奥秘。小组活动促进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参考资料:
张兴旺:2002 《语言教学与研究》
刘洪武:2003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吴永远:2004 《合作课题的研究意义》
吴永远:2004 《小组合作学习两种新策略的研究》 范 峥:2006 《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