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乐·大明湖泛舟》阅读答案及赏析

时间:2019-05-15 12:5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普天乐·大明湖泛舟》阅读答案及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普天乐·大明湖泛舟》阅读答案及赏析》。

第一篇:《普天乐·大明湖泛舟》阅读答案及赏析

【中吕】普天乐·大明湖泛舟

张养浩

画船开,红尘外,人从天上,载得春来。

烟水间,乾坤大,四面云山无遮碍。

影摇动城郭楼台,杯斟的金波滟滟,诗吟的青霄惨惨,人惊的白鸟皑皑。

【注】①青霄惨惨:形容碧空如洗的样子。

1.“普天乐”是这首元曲的____。(1分)

2.下列对本作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画船开”四句,以大胆的想像,凸显了大明湖美丽的湖光春色。

B.“烟水闲,乾坤大”展现出湖波浩淼的景象,表现作者志向高远。

C.“四面云山无遮碍”准确地表现出置身湖中感到的天地阔远景象。

D.“影摇动城郭楼台”动静结合,描绘出湖中倒影随波荡漾的美景。

3.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画线句。(4分)

参考答案

1.(1分)曲牌名(曲牌)

2.(3分)B

3.(4分)手法判断准确(1分)

示例一:本句运用排比与夸张,表现作者泛舟湖上饮酒吟诗的美妙感受。美酒盈杯,感觉与潋滟水波在阳光下同泛金光;慷慨吟诗,只觉得如洗碧空也为之动容;酒酣人畅,惊起白鸟声声飞鸣,表现了诗人畅游大明湖的自在闲适的欢愉之感。

示例二:善用叠词,“滟滟”突出了大明湖的波光闪烁,“惨惨”描摹出大明湖碧空如洗,“喈喈”则描写出白鸟的清脆鸣叫,绘形绘声,生动形象,强调了作者饮酒后对大明湖独特的主观感受,表现了诗人自在闲适的欢愉之感,且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

示例三:多角度描写大明湖景物,视觉上描写大明湖的波光闪烁,大明湖碧空如洗,听觉上描写白鸟的飞鸣声,绘形绘声,动静结合,俯视仰观,视角开阔,表现出诗人畅游大明湖的自在闲适的欢愉之感。

示例四:这三句运用口语化语言,描写了作者泛舟湖上饮酒吟诗的美妙感受。美酒盈杯,感觉与潋滟水波在阳光下同泛金光;慷慨吟诗,只觉得如洗碧空也为之动容;酒酣人畅,惊起白鸟声声飞鸣,表现了诗人畅游大明湖的自在闲适的欢愉之感,自然生动。

示例五:借景抒情,作者泛舟湖上饮酒吟诗,看到大明湖的波光闪烁,大明湖碧空如洗,听到白鸟欢飞鸣叫,画面开阔,表现出诗人畅游大明湖的自在闲适的欢愉之感,情景交融。

解析:

大明湖上,画船泛游,只觉离开了世俗红尘。水阔天空,云山无碍,倒影玲珑,的确是泛舟湖上的景象。同时通过抒发由景物所引起的感情,特别是通过喝酒和吟诗的夸张描写,一个潇洒出尘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小令,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大明湖风景画。

开头四句,点明为泛舟大明湖上。远离闹市,在碧波万顷的大明湖上泛舟,真如同走出红尘俗世。湖面宽阔,远处如同水天相连,画船远远驶来,犹如来自天上,为人间载来了无限春光。想象奇特,美妙异常。

中间四句,写泛舟湖上的三角。湖面上烟雾缭绕,碧波荡漾,没有闹市的喧嚣,显得十分闲静;水广天高,天地也显得特别开阔。四面空广辽阔,没有云山遮碍;城郭楼台倒映在湖水中,水动影摇,十分可爱。

最后三句写泛舟湖上的感受。在这样美好的时刻,少不了要饮酒吟诗。酒杯里斟满了美酒,在阳光下只觉得金波闪烁;慷慨吟诗,惊天地泣鬼神,清霄也因之动容;这时,惊得湖上的白鸟一齐飞起,只见一片白色。

这首小曲,想象力丰富,夸张大胆,在平常用语中显神奇。

第二篇:普天乐·浙江秋原文翻译及赏析

普天乐·浙江秋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普天乐·浙江秋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浙江秋,吴山夜。

愁随潮去,恨与山叠。

寒雁来,芙蓉谢。

冷雨青灯读书舍,怕离别又早离别。

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奈些些。

译文

钱塘江边,吴山脚下,正值清秋之夜。离愁随江奔涌去,别恨似吴山重重叠叠。北雁南来,荷花凋谢。清冷的秋雨,灯盏的青光,更增添了书斋的'凄凉、寂寞,怕离别却又这么早就离别。今晚且图一醉,既然明朝终将离去,还是忍耐一些。

注释

⑴浙江:即钱塘江。为兰溪与新安江在建德会合后经杭州入海的一段。因为通海,秋天多潮,以壮观著称。

⑵吴山:山名,也叫胥山,在今杭州市钱塘江北岸。

⑶寒雁:秋分后从塞北飞到南方来过冬的大雁。

⑷青灯:即油灯。因发光微青,故名。

⑸宁奈:忍耐。些些:即一些儿。后一个“些”字读sā,语尾助词。

赏析

姚燧这首小令,是一首离别之作。周德清将它选入《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题作“别友”。可见,当时就已脍炙人口。

此曲大半篇幅极写愁恨,雅致精丽,最后三句忽然纵笔作旷达语收束,正显出旷达放逸之本色,此是元代曲家与前代词人不同之处。

普天乐·浙江秋原文翻译及赏析2

普天乐·浙江秋

浙江秋,吴愁夜。

愁随潮去,恨与愁叠。

寒雁来,芙蓉谢。

冷雨青灯读书舍,怕离别又早离别。

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奈些些。

译文

钱塘江边,吴愁脚下,正值清秋之夜。离愁随江奔涌去,别恨似吴愁重重叠叠。北雁南来,荷花凋谢。清冷的秋雨,灯盏的青光,更增添了书斋的凄凉、寂寞,怕离别却又这么早就离别。今晚且图一醉,既然明朝终将离去,还是忍耐一些。

注释

浙江:即钱塘江。为兰溪与新安江在建德会合后经杭州入海的一段。因为通海,秋天多潮,以壮观著称。

吴愁:愁名,也叫胥愁,在今杭州市钱塘江北岸。

寒雁:秋分后从塞北飞到南方来过冬的大雁。

青灯:即油灯。因发光微青,故名。

宁奈:忍耐。些些:即一些儿。后一个“些”字读sā,语尾助词。

赏析/鉴赏

姚燧这首小令,是一首离别之作。周德清将它选入《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题作“别友”。可见,当时就已脍炙人口。

此曲大半篇幅极写愁恨,雅致精丽,最后三句忽然纵笔作旷达语收束,正显出旷达放逸之本色,此是元代曲家与前代词人不同之处。

第三篇:乐海泛舟教案

乐海泛舟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能够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2、结合欣赏,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音乐知识。

3、了解舒伯特生平,拓展欣赏他创作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之王的艺术歌曲魅力。

重点:

1、通过欣赏,能够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难点:

1、结合欣赏,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音乐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这是那位音乐家:

1、他是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他的创作涉及音乐创作的所有体裁;

3、他是奥地利人;

4、他年仅31岁就在贫困中离开人世;

5、他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

二、新课:

1、作曲家简介(略)

2、欣赏歌曲《鳟鱼》

思考:

(1)、歌曲由几个乐段组成?

(2)、歌曲的情绪?

(3)、哼唱你喜欢的乐句。

3、简介乐曲《鳟鱼钢琴五重奏》的.创作背景

4、初听乐曲《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思考:

(1)、歌曲《鳟鱼》的音乐主题在作品中共出现了几次?情绪如何?

(2)、你能听出几种乐器的音色?

5、分段感受(这一部分,采用边听边分析,边听边提问,及小组讨论进行)

(1)、小提琴演奏的主题,给人一种温馨、祥和的感觉,表现了小鳟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形象。

(2)、第一变奏钢琴高八度演奏,音色明亮,仿佛小鳟鱼在清澈的水中欢快嬉戏,悠然自得的情景。

(3)、第三变奏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钢琴以32分音符急速变奏,给人一种不详之感。

(4)、第四次的变奏,一开始就用了ff的力度,由弦乐和钢琴一起奏出,使人感到小鳟鱼遭到了不幸。

6、乐理:

变奏曲式: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及若干次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

变奏手法:固定低音变奏、固定旋律变奏、装饰变奏、自由变奏。

乐曲结构:A+A1+A2+A3+A4+A5+A6

7、完整欣赏(观看视频《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8、拓展赏析

(1)、〈小夜曲〉

(2)、〈摇篮曲〉

9、总结:

乐海泛舟教案2

教学目标:

一、实践本单元《乐海泛舟》的教学构想。以愉悦的心情积极参与歌唱、聆听活动,对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

二、能够熟悉《鳟鱼五重奏》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三、结合欣赏音乐作品,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知识,并试着运用相关知识和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

教学重点:

一、赏析《鳟鱼五重奏》,学习相关知识。

二、学唱《摇篮曲》,体味和表现《摇篮曲》的音乐意境。

教学方法:情感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类比法、渗透法、讨论法、实践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等。

教学过程:

第1节

一、导语:在浩瀚无边的音乐海洋里,优秀的音乐作品数不胜数,本单元的标题是《乐海泛舟》,让我们划起小舟,驶进音乐的海洋,共同赏析与演唱西方三位著名音乐家创作的三首雅俗共赏的音乐作品。

二、听赏与简略分析三首乐曲的音乐片段

序号标题作者与国籍形式音乐流派

1、鳟鱼五重奏舒伯特《奥地利》钢琴五重奏浪漫乐派

2、惊愕交响曲海顿《奥地利》交响曲古典乐派

3、摇篮曲勃拉姆斯《德国》童声合唱后浪漫乐派

三、三位音乐家生平简介(教学软件)

四、三首作品均以不同的内容、形式体现着音乐的情感美、内容美、形示美,以下将做进一步的体验和赏析。

五、赏析《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1、提问:这首《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音乐主题出自哪首艺术歌曲?

2、简介歌曲《鳟鱼》:

舒伯特为摆脱繁忙的小学教师工作,于18辞职,从乡下移居维也纳城内,以便专门从事音乐活动,但几年来一直处于失业的状况。这期间他接触到社会上的一些情况,深切痛恨梅特涅的.反动统治,于18创作了歌曲《鳟鱼》,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他对自由的讴歌与向往,也表达了他对迫害者无比憎恨和厌恶的感情,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在当时的反动统治下,只能用这种隐喻的手法去表明自己的观点。这首歌在德国已像民歌一样,被广泛流传。它那流畅、优美而动听的曲调脍炙人口。

3、教师带领学生唱一唱这首歌的A段。

4、简介《鳟鱼五重奏》:舒伯特完成歌曲《鳟鱼》的两年后(18),又将其中第一部分(即分节歌)的旋律为主题写成变奏曲,并列为他的钢琴与弦乐五重奏中的第四乐章,遂使此重奏曲得名为《鳟鱼五重奏》。

在这首变奏曲中,舒伯特运用了器乐的各种特点和手法,将原歌曲中所表达的内容进行了深入地刻画与描述。

此五重奏采用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各一只及钢琴一架的乐器编制,与习惯的五重奏不同,即去掉了第二小提琴,增加了低音大提琴。全曲共五个乐章。第四乐章是最受欢迎者,它由主题和五个变奏及小快板的结束部组成,共分七个段落。

5、请同学们集中注意力,看着教材上为《鳟鱼五重奏》配的画面或课件上的画面的欣赏提示,完整的欣赏一遍《鳟鱼五重奏》,并在每一个段落进入时举手示意。

6、出示《鳟鱼五重奏》第四乐章结构图,师生共同分析作品:

《鳟鱼钢五重奏第四乐章》曲式

A:轻快活泼,由以小提琴为主的弦乐器演奏,表现了小鳟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形象,弦乐器和谐的伴奏正是祥和的体现。

A1:主题移高八度进行。钢琴明亮的音色,弦乐器六连音的琶音伴奏,表现了小鳟鱼在清澈的水中欢快嬉戏,悠然自得的情境。

A2: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钢琴像回声一样地与之遥相呼应,小提琴奏出流动的音型,描绘了小鳟鱼在水中游动的另一番情境。

A3: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主奏旋律,小提琴和中提琴奏和声音型,钢琴作急速变奏。音乐变得激烈,好像隐伏着的危险即将出现

A4:主题由D大调转为同名小调d小调,节奏上有较大的变动。它一开始就由弦乐和钢琴一起奏出强力度,音色突然阴暗,以描写小鳟鱼遭到了不幸。

A5:由大提琴奏出悲痛凄凉的主题,旋律在大小调之间游动着,表现了对小鳟鱼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忧伤。

A6:为结束段,主题旋律再现,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上轮流演奏,钢琴声部也清晰地再现出歌曲《鳟鱼》的伴奏音型,与乐章开头相呼应,恢复了开始时的明快、清澈、透明的音乐形象,表现了欢畅的情绪。

六、作业:请同学课后根据《鳟鱼五重奏》的音乐来创作编排音乐短剧,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乐海泛舟教案3

【课 程 综 述】

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比小学阶段有明显变化。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要适当减少唱歌的数量要求,注意嗓音保护。

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和创造力。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孩子特点

学生进入初中后,便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也进入了变声期,不愿开口唱,特别是较高音的歌曲感到很困难,男同学特别明显,女同学虽然不受变声的限制,但青春期的女同学略带羞涩,也不太敢表现自己,但学生的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模仿能力强,很多同学表面说不敢出来展示,但他内心是很想的,所以老师要鼓励,给学生更多自我展示的平台,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弥补对唱歌的不足。

【教学内容】

(一)聆听《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教学基本要求

1.先熟悉歌曲《鳟鱼》。《鳟鱼钢琴五重奏》是根据歌曲《鳟鱼》创作的,歌曲《鳟鱼》是一首有故事情节、形象鲜明的艺术歌曲。在欣赏之前,可让学生试着先唱一唱歌曲《鳟鱼》(或者仅唱歌曲的开头部分),再聆听歌曲《鳟鱼》的演唱录音,使他们熟悉音乐的主题,对歌曲塑造的形象有所了解。

2.聆听《鳟鱼钢琴五重奏》引导学生认真听辨音乐各段在乐器、音色和其他音乐要素方面的变化,并关注由此带来的音乐情绪的变化,着重于对乐曲音乐形象的感知和乐曲情绪的体验,切忌把音乐讲解得过于具体。

(二)学习《摇篮曲》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乐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给摇篮曲的特点作个初步的定位。

2、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声音要轻柔、给人摇晃的感觉,还要把歌曲中表现母亲对孩子的温柔和婉转的装饰音掌握好,把摇篮曲的特点充分地在歌曲中表现出来。

3、把歌曲中的难点:如附点四分音符、休止符、装饰音、弱起小节等融入到歌曲的学习之中。

4、请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模仿抱宝宝、哄宝宝睡觉的摇晃动作。让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在自己的座位周围或坐、或站、或自由稍走动。

5、听辨几种不同体裁的歌曲片段,让同学们听一听哪首是属于摇篮曲体裁的歌曲。起到加强巩固的作用。

【课时安排】

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唱歌曲《摇篮曲》;第二课时聆听钢琴五重奏《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2、聆听并能够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教 学 重 点】

1、准确唱好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同时感受并体验摇篮曲音乐体裁的特点。

2、聆听《鳟鱼钢琴五重奏》引导学生认真听辨音乐各段在乐器、音色和其他音乐要素方面的变化,并关注由此带来的音乐情绪的变化,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和体验乐曲的情绪。

【教 学 难 点】

1、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和体验乐曲的情绪。

2、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知识

3 、摇篮曲的风格特点的把握;

4、用轻声高位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并能较好地把情感表达出来

【教学策略】

1、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法、演示教学、练习教学和创作教

学法。

设计有趣的活动展现给学生生动、具体的形象或以形象为主体构成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想象力。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游戏活动、听辨等活动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

2、教师将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要部分。

在教学中处处体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意识,给予学生学习的空间,教师的设问要有利于学生思考、主动去学习。而不是简单的要求,避免在教学中发生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的局面。把“要我学”变“我要学”。

3、直观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师的示范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欣赏。在新课讲解过程中,从生活出发,将教学与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紧密结合,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去引导,创设最佳的学习情景,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法,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创新潜能都可以得到较好的开发。

【教材分析】

(一)《摇篮曲》

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情绪亲切、温柔、恬静,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听来使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母亲坐在摇篮旁边,用手晃动摇篮,以亲切的语气,唱着催眠的歌曲,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亲对孩子慈祥的爱,也使我们感受到和平、幸福和温馨的生活气息。

歌曲用F大调。单二部曲式。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方整性结构。

第一乐段(第1——8小节)包括两个乐句:

第一乐句(第1——4小节),其中又可分为两个乐节;

第二乐句(第5——8小节)也可分为两个乐节。

第二乐段(第9——16小节)同样包括两个乐句:

第一乐句(第9——12小节)其中也可分为两个乐节;

第二乐句(第13——16小节)其中同样可分为两个乐节。

这首歌虽为四分三拍,但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词义。

作者简介

勃拉姆斯(1833—1897)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欧洲浪漫乐派后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欧洲音乐文化史上,他曾与巴赫、贝多芬齐名,被称作“德国三B”(姓氏的第一个字母都为B),由此可见他在欧洲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勃拉姆斯是一位热爱民族音乐、追求古典精神的作曲家,主要作品有交响曲、协奏曲、弦乐四重奏、钢琴小提琴奏鸣曲及合唱作品。在他的创作中力图维护德奥的传统,和同时代的作曲家相比,他追求内在的感情和深刻的表现,反对浮华的表面效果,风格质朴、严峻,作品富有哲理性。他继承传统,汲取浪漫主义的精华,写出有创造性的、有个性的、表达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成为19世纪下半叶德国音乐文化中的杰出代表。

勃拉姆斯一生从未间断过艺术歌曲的创作,数量最多并最有影响的是抒情歌曲和民歌改编曲(近两百首)。它们直接继承了舒伯特和舒曼的艺术歌曲的传统,感情真挚朴实,声乐和钢琴部分结合完美。他记录整理所完成的《德意志民歌集》是他对德奥民间音乐文化研究的最大贡献。

附:在演唱《摇篮曲》时让学生模仿母亲抱宝宝、哄宝宝睡觉的动作,可用手上的音乐书作为道具,书本放在左手臂弯里,左手架起,稍高些,第一乐段右手按节奏做拍宝宝的动作,第二乐段双手做摇晃的动作;可以坐下也可以站立来完成以上的动作,也可以第一条歌词时坐着来完成动作,第二条歌词时站立来完成。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

(二)《鳟鱼钢琴五重奏》

《鳟鱼》是舒伯特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

《A大调钢琴五重奏》是舒伯特继歌曲《鳟鱼》问世两年后应朋友之邀创作的一部室内乐作品。全曲共分为五个乐章。因其中第四乐章用歌曲《鳟鱼》音乐主题写成,故又称其为《鳟鱼五重奏》。在这部作品里舒伯特运用了器乐的各种特点和多种变奏手法,将歌曲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描述。

主题:轻快活泼,由以小提琴为主的弦乐器奏出,表现了小鳟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形象,弦乐器和谐的伴奏正是祥和的体现。

A1:主题移高八度进行。钢琴明亮的音色,弦乐器六连音的琶音伴奏,表现了小鳟鱼在清澈的水中欢快嬉戏、悠然自得的情境。

A2: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钢琴像回声一样地与之遥相呼应。小提琴时而级进,时而用琶音上下流动,描绘了小鳟鱼在水中游动的另一番情境。

A3:主题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钢琴以三十二分音符作急速变奏,小提琴和中提琴以痉挛似的节奏使音乐变得激动起来,给人以一种不祥之感。

A4:主题由D大调转为同名小调d小调,节奏上有较大的变动。它一开始就用了ff 的强音由弦乐和钢琴一起奏出,使人感到小鳟鱼遭到不幸。

A5:由大提琴奏出悲痛凄凉的主题,旋律在大小调之间游动着,表现了对小鳟鱼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忧伤。

终曲:主题在小提琴及其他各声部上重新出现,钢琴又奏起了鳟鱼的“固定音型”,音乐又恢复到了开始的那种明快、清澈、透明的音乐形象,预示着苦难终将过去,欢乐必将到来。

作者简介

舒伯特(1797—1828) 奥地利作曲家,欧洲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从小随父亲学音乐,很早便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方面的特殊才能。由于生活贫困,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但他又从不愿依附于权贵,所以始终没能改变他的艰难处境,年仅31岁就在贫困中离开了人世。在短短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写遍了不同体裁的大量音乐作品,其中包括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9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和22首钢琴奏鸣曲等。

歌曲是舒伯特有特殊成就的创作领域。他用席勒、歌德等诗人的作品写了大量的歌曲,把诗歌与音乐紧密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表现力的旋律与和声来表现诗的意境。在舒伯特的歌曲中,钢琴不仅对旋律起陪衬作用,而且是创造特定意境的一种重要手段,有些甚至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他创作的歌曲不仅数量多,而且极具艺术性,许多歌曲都成为广泛流传的民歌,因而被人们称为“歌曲之王”。

第四篇:赵善庆《普天乐.江头秋行》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导读:在这支小令中,作者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清朗明丽的秋景图:稻谷和高粱长势喜人,丰收在望,芦苇也已秀穗。院墙篱笆,已逐渐被收获庄稼的黄色所装饰;江中小洲,也淡去了绿色。树叶飘零,植被稀薄,山容显瘦,沙鸥在水面翻飞,似乎在报知潮涨潮落,烟雾迷蒙,秋色更显深沉。一声过路的雁鸣,打破了秋野的寂静,夕阳西下,四周的几栋楼阁,在渐次浓重的暮色衬托下,却显得更加高耸。

[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

【元】 赵善庆

稻粱①肥,蒹葭秀②。黄添篱落③,绿淡汀洲④。木叶空,山容瘦。沙鸟⑤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⑥。

【注释】

①稻粱:稻谷和高粱,此处泛指庄稼。②蒹葭秀:蒹葭(jiān jiā):芦苇。秀:开花吐穗。③篱落:人聚居之处。④汀洲:水中或水边的平地。⑤沙鸟:指海鸥、沙鸥。⑥几处危楼:几处高耸的楼阁。危:高耸的样子。

【译文】

稻谷和高粱长势喜人,丰收在望,芦苇也已开花吐穗。院墙篱笆,已逐渐被收获庄稼的黄色所装饰,江中小洲,也淡去了绿色。树叶飘零,植被稀薄,山容显瘦。沙鸥在水面翻飞,似乎在报知潮涨潮落,江上烟雾迷蒙,秋色更显深沉。一声过路的雁鸣,打破了秋野的寂静,夕阳西下,四周的几栋楼阁,在渐次浓重的暮色衬托下,却显得更加高耸。

【阅读训练】

(1)诗歌前两句用“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特征写出了“秋行”所见。

(肥 秀 添 淡)

(2)“木叶空,山容瘦”表现出一种怎样的状态?

(树林中叶子凋残、飘零了,青山因为草树枯萎而显得消瘦。)

(3)“沉秋”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深秋)

(4)“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在写作上有怎样的特色?

(用数量词从“半”到“几”,逐层推进,运用典型景物渲染了秋色、秋景。)

(5)这首元曲写出了秋天的哪些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这首元曲先写秋天丰收的景象,接着又描绘了萧瑟清凉的秋色;抒发了游子思乡之情。(3分。丰收1分,萧瑟清凉1分,思乡或思归或乡愁1分。)

(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 “瘦”字。(3分)

作者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写出了山形的清瘦,展现了萧瑟的暮秋景色,从而表达了内心的惋惜和凄凉。(3分。手法1分,解释景物的特点1分,表达情感1分)

赏析:

在这支小令中,作者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清朗明丽的秋景图:稻谷和高粱长势喜人,丰收在望,芦苇也已秀穗。院墙篱笆,已逐渐被收获庄稼的黄色所装饰;江中小洲,也淡去了绿色。树叶飘零,植被稀薄,山容显瘦,沙鸥在水面翻飞,似乎在报知潮涨潮落,烟雾迷蒙,秋色更显深沉。一声过路的雁鸣,打破了秋野的寂静,夕阳西下,四周的几栋楼阁,在渐次浓重的暮色衬托下,却显得更加高耸。

第五篇:乐海泛舟教案教学设计

《乐海泛舟》教案

河南省安阳市第五中学张咏梅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能够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2、结合欣赏,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音乐知识。

3、了解舒伯特生平,拓展欣赏他创作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之王的艺术歌曲魅力。

重点:

1、通过欣赏,能够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难点:

1、结合欣赏,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音乐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这是那位音乐家:

1、他是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他的创作涉及音乐创作的所有体裁;

3、他是奥地利人;

4、他年仅31岁就在贫困中离开人世;

5、他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

二、新课:

1、作曲家简介(略)

2、欣赏歌曲《鳟鱼》

思考:

(1)、歌曲由几个乐段组成?

(2)、歌曲的情绪?

(3)、哼唱你喜欢的乐句。

3、简介乐曲《鳟鱼钢琴五重奏》的创作背景

4、初听乐曲《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思考:(1)、歌曲《鳟鱼》的音乐主题在作品中共出现了几次?情绪如何?

?(2)、你能听出几种乐器的音色?

5、分段感受(这一部分,采用边听边分析,边听边提问,及小组讨论进行)

(1)、小提琴演奏的主题,给人一种温馨、祥和的感觉,表现了小鳟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形象。

(2)、第一变奏钢琴高八度演奏,音色明亮,仿佛小鳟鱼在清澈的水中欢快嬉戏,悠然自得的情景。

(3)、第三变奏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钢琴以32分音符急速变奏,给人一种不详之感。

(4)、第四次的变奏,一开始就用了ff的力度,由弦乐和钢琴一起奏出,使人感到小鳟鱼遭到了不幸。

6、乐理:

变奏曲式: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及若干次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

变奏手法:固定低音变奏、固定旋律变奏、装饰变奏、自由变奏。

乐曲结构:A+A1+A2+A3+A4+A5+A67、完整欣赏(观看视频《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8、拓展赏析

(1)、〈小夜曲〉

(2)、〈摇篮曲〉

9、总结:

下载《普天乐·大明湖泛舟》阅读答案及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普天乐·大明湖泛舟》阅读答案及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仇远《齐天乐蝉》阅读答案及赏析

    齐天乐·蝉仇远夕阳门巷荒城曲,清音早鸣秋树。薄剪绡衣,凉生鬓影,独饮天边风露。朝朝暮暮。奈一度凄吟,一番凄楚。尚有残声,蓦然飞过别枝去。齐宫往事谩省,行人犹与说,当时齐女。雨......

    普天乐公司申请巾帼文明岗事迹材料

    杭州普天乐电缆有限公司申请“巾帼文明岗”认定材料 我们质检部是普天乐内设重要部门之一,主要职责是负责质量管理,包括质量管理、产品检测等工作。质检部现有8名工作人员,有6......

    现代诗歌赏析及答案

    现代诗歌赏析训练题 一、阅读《美丽的夜雨》完成题目 像轻声到来的客人把情人牵到一把伞下 打开啤酒吧,欢迎雨声掩住了低低的私语 于是,泡沫,水珠从月夜下散出温暖的热气 在脚......

    饮酒赏析及答案

    《饮酒》(结庐在人境)赏析训练及答案 1、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 。 2、诗中表现自己在俯仰之间悠然自得形象,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 。 3、诗中被王国维誉为“不......

    东鲁门泛舟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本站推荐]

    东鲁门泛舟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东鲁门泛舟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若教月下......

    《蝶恋花》赏析及阅读答案

    篇一:王洗的蝶恋花阅读答案蝶恋花 王士祯啼碎春花莺燕语。一片花飞,又是天将暮。欲乞放晴春不许,黄昏更下廉纤雨①。春去应知郎去处。好属②春光,共向郎边去。毕竟③春归人独住,......

    齐天乐·蟋蟀原文及赏析[全文5篇]

    齐天乐·蟋蟀原文及赏析齐天乐·蟋蟀作者:姜夔朝代:宋朝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辞甚美。予裴回茉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

    王维诗田园乐赏析

    田园乐 (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译文:红红的桃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雨后的柳树萦绕在早晨的烟雾之中。昨夜被雨水打落下来的满地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