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潇寒诗歌
祈求,上帝
我祈求上帝,乞求宇宙中的神,阔大的天地间,还有着阳光与人类,阳光照耀着大地,大地养育着人类,人类又扑捉着太阳升起每一天的那种光迹,我请求上帝,乞求神灵,多一点关爱给人类,我请求,我宁可死去,期待着,下一个清晨,在那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看到已死去的我,盼望着,下个清晨的另一秒,掩埋我身体的人,我想不会因为我的离去而去伤悲,不要因为我的离去再去哭泣,我乞求,上帝,能原谅这些无罪的人类,我愿意用我的的身躯换回那些人类,我宁愿肉体被鹰吞噬,骨架被风雨雷电鞭打,我也不想除了我,其他的人成为罪人,我祈求,上帝!
第二篇:诗歌寒念
分手的那一夜还下着雪
彼此逆向走过相遇的地点
凄美寒月凋零了我的诺言
脑海浮现相遇情节
又为何再一次泪洒当年
眼泪滑下瞬间
寒雪冰冻思念
离怨已尘封千年
又为何再次出现
你不知道我还爱着你
那段属于我们的回忆
那些一起走过的痕迹
还是那么的清晰
你不知道我还爱着你
一开始只是假装忘记
说了那么多煽情话语
只为了掩饰心中那片孤寂
曾经拥有的那些甜蜜
回想起来那么的致命
那些专属的回忆
让它循环播放下去
相恋时说过的不离不弃
或许只是触景诉情
海誓山盟的意义
也不过是分手后有个标志性回忆
第三篇:《寒闺怨》诗歌赏析
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赏析一:
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其写情,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
洞房,犹言深屋,在很多进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见幽静。帘子称之为真珠帘,无非形容其华贵,与上洞房相称,不可呆看。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以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逗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梧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前两句把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暗示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在这冷清清的月光下,静悄悄的房屋中,帘子里的人还没有睡,手上拿着剪刀,在裁缝衣服,忽然,她感到剪刀冰凉,连手也觉得冷起来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随即想起,是秋深了,要下霜了。秋霜欲下,玉手先知。暮秋深夜,赶制寒衣,是这位闺中少妇要寄给远方的征夫的。(唐代的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戌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冬衣。所以唐诗中常常有秋闺捣练、制衣和寄衣的描写。在白居易的时代,府兵制已破坏,但家人为征夫寄寒衣,仍然是需要的。)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难归,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手上,而且也传到她心上了。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之欢乐,离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来,是完全可以想得到的,然而诗人却只写到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的变化为止,其余一概不提,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虽似简单,实则丰富,这就是含蓄的妙处。这种对生活的感受是细致入微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对一些事物的变迁,习而不察,但敏感的诗人,却能将它捕捉起来,描写出来,使人感到既平凡又新鲜,这首诗艺术上就有这个特点。
赏析二:
白居易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封建女性生活、命运和痛苦的诗作,这首闺怨诗是表现闺中少妇思念征夫的。此诗前两句写深秋孤寂之景,后两句写缱绻绵长的思念之情。其写情,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
洞房,指深屋,在宅院中很多间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显幽静。帘子称之为真珠帘,无非表明其华贵,与上洞房相称。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引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悟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前两句将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紧扣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在这冷清清的月光下,静悄悄的房屋中,帘子内的人还没有入睡,手上拿着剪刀,在裁剪衣服,忽然,她感到剪刀冰凉,连手也觉得僵硬起来了。这才意识是秋深了,要下霜了。秋霜欲下,玉手先知。暮秋深夜,赶制寒衣,是这位闺中少妇准备寄给远方的征夫的。(唐代的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需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冬衣。因此唐诗中常常有秋闺捣练、制衣和寄衣的描写。在白居易的时代,府兵制已破坏,但家人仍需为征夫寄寒衣。)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一去不返,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手上,而且也浸入她心上了。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之欢乐,离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来,该是何等滋味,然而诗人却截取思妇裁制冬衣时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的变化这一细节,其余一概不提,由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虽似简单,实则丰富,这就是含蓄的妙处。这种对生活的感受是细致入微的。最平常的事物和行为中往往包含深刻的哲理和本质,白居易就善于从平常事物中发掘和表现深义。
第四篇:诗歌一花一笑寒
一花一笑寒
你说岁月静好
这濯心湖旁的路灯
为我织上天窗
最怕是与你的走过
这刺冷的风吹走人影
前次还是繁叶枝茂
忽然间的瞬
我们走过枯枝叶落
你说万象从容
这百草园旁的石路
为我铺满金沙
最怕是与你的轻盈
这昏灭的灯扫去人影
前次还是星明风温
忽然间的醒
我们走过星明灯清
如果岁月是一次长长的缘分
那苛求千百次的合掌
是为你一个星明的夜晚
划破一次孤独的宁静
我曾守着窗子
守着夜晚的星明
为何流星睡去了时光的年老
为何心灵的暗香彻夜不眠
朋友啊
请让我送走你吧
我不愿别离
不愿岁月对我们所谓的惨淡
朋友啊
请让我目送你的轻盈
哪怕这长长的鸣笛
淹没目光的求索
这也许今生的别离
曾是某一刻的相逢
相逢的梦总是风轻
轻到我在人海看不清你的回影
第五篇:在寒风中野望诗歌
寒风,冬天特有的信使。
原野,心灵萌动的天堂。
身着厚厚的棉装,在寒风中潜行。
向着前方,向着原野,向着心的方向。
踏上原野的那一刻,心,在寒风中消融。
敞开双臂,眺望原野的风情。
任由风的信子带走身体的温存,流去远方。
淡去了春天的繁彩,夏天的绿意,秋天的金黄。
原野在冬天,在寒风中吐诉着枯荒。
徒步在原野上,满目凄凉。
在寒风中野望,空中飘过惨白的云朵。
在寒风中野望,残破的大地连接冰冻的天际。
冷冷的空气无情滑刺,迫使眺望的双目无奈的逃避。
黑暗中沉寂的心灵有了丝缕脉动,感受到呼啸而来的寒风,竟带着生的气息。
鼻尖轻动,嗅到淡淡的清香。
紧闭的双目在黑暗中幻出了花的海洋。
漫开步伐迎着寒风奔跑,一直守在耳畔的风灵诉说着前进的方向。
丝丝疲倦侵袭,驻足回首。
立在这方天地感受原野的清寂,四周奔涌的寒风携飞雪舞动。
伸展双手,风的精灵在指尖跳跃。
雪花落在掌心顷刻逝去,透过肌肤流进血液汇入心房,绽放希望。
在寒风中野望,同这寒风,同这飞雪,炫出久违的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