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记忆中外公的背影美文
外公的身材显得瘦弱,由于常年高强度的劳作背有一些弯曲。外公是一位忠厚本分、不善言辞、与事无争非常慈祥的老人。
外公辛苦劳累了一辈子,虽然退休多年,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天都在家对面的华南光学仪器厂转运站干一份临时工作,挣钱贴补家用。老人家的去世非常突然,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就这样匆匆地离开了我们。在他倒下的那一刻念念不忘地指着还未来得及做好饭菜的液化器炉,嘴里含糊不清地想说但又说不出话来,他是要告诉旁边的姑外婆,炉灶安全阀没关,注意安全。他老人家为了这个家一直默默地奉献着,真可谓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这句话来形容我的外公再也确切不过了。外公的去世另我们全家人心痛不已,平时连感冒都很少的外公,就这样走了,我们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93年正月21日那个永远也忘不掉的日子。经过了一段时间,全家人才从痛失老人的阴霾中走出来。晚辈们各个自责,没有关爱好这位最亲最亲的老人,在他患病去世之前因该是有前兆的,我们太大意了。
外公一生都从来不向子女提什么要求,生怕拖累孩子们,对所有的晚辈及兄妹疼爱有加,早在文革期间,外公背着家人和台湾的叔外公联系,当时叫着海外关系,受到牵连,不知挨了多少批斗,每一次挨打后回到家一声不吭,生怕外婆知道后难过,不管在外面受到多大的委屈一个人扛着默默承受。而且他怕连累家人也从没告诉家人,直到1988年叔外公从台湾回来全家人才知道此事。
每次看到我们休息回到河洑他特高兴,忙里忙外的,天还没亮就去买菜。小的时候,我和姐姐放假了最喜欢到外公外婆家里住,很冷的冬天,外公经常是清早就去街上给我和姐姐买回穿眼粑粑,送到床上给我们吃,看着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外公特别的欣慰,吃完了又拿纸给我们揩手,然后帮我们掖好被子又睡。
记得在1988年11月我和先生回去看望过外公一次,那时我刚好怀孕6个多月,他反复叮嘱我要多吃东西,工作吃不消的话就请假休息,临走的时候他赶忙起身送我们,手里拧着烧开水的壶,一直站在路口看着我们,我走一段路就挥手示意他回屋,但他始终没转身,我们渐行渐远,外公的身影越来越小,但我能看得清直到我们转拐外公的身影才离开我的视线。
后来在外婆中风住院后,外公经常从河洑赶到我家送新鲜鳜鱼,又赶回去上班,因为我离医院较近,那时我每天要给外婆送饭,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外公又送鱼来了,他怕影响我休息,没有敲门,把鱼放在灶台上就离开了,但我在家听到外面灶台有响声,我穿好衣服出来一看原来又是外公送的鱼在灶台上跳,我赶忙追出去请外公进家里来,但外公已走很远,远远的看到外公那瘦弱而孤独背影,那一刻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心疼极了,还要让进入古稀之年的外公这样来去匆匆的奔波,而且他总是那么善解人意,特别爱替别人着想,他是一个永远都怕给别人添麻烦的人。
外公去世至今15年整,外公去世的时候我当时在外地工作,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没能赶回来参加外公的葬礼,心里一直觉得很愧疚。现在一想到外公的背影就会提醒我,我的妈妈也将进入古稀之年,我不能让自己再有遗憾。其实老人都不希望子女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关爱和抚慰,哪怕你经常打个电话给老人,他们都非常的满足。
第二篇:记忆中的父亲美文
儿时记忆中的父亲是一个陌生而可怕的存在。
那时父亲是一个货车司机,经常出远门送货,一般三五天回家一次。也许是爷爷溺爱的原因,儿时的我异常捣蛋、惹事。父亲不在家的日子,我就像放飞的鹰,肆意玩耍。而母亲总是很和蔼而宽容,我闯了祸也只是不严厉地责备几句,再来一句“等你爸回来看你怎么办”。父亲回来时,基本是我受难的日子。屁股上挨几脚或棍子是家常便饭,最可怕的是揪耳朵。我有时候猜想,我的耳垂比较大,可能是小时候被揪的太多造成的。
少年时记忆中的父亲是个多才多艺的人。
父亲做过很多工作,比如泥瓦匠,裁缝,养殖户,小贩,货车司机、客车司机……
我觉得他做的最好的是机车修理和木匠。父亲修车的技术在家乡是很知名的,方圆十几公里内的农用车及货车出了问题大多都会请父亲去。他觉得这是别人看得起他,所以总是很热心地去帮忙。父亲做过一阵子木工,那时家里所有的柜子、桌椅和门窗都是父亲动手制作的,妈妈曾自豪地向别人说过好几次。他还发挥做木匠的天赋,DIY了一个卷烟机,自做卷烟。做得不太成功的工作应该是造火药了,他为了炸鱼而自制黑火药,曾经把厨房给烧了。我很想知道父亲脑袋里究竟还有多少没有来得及实现的想法。
青年时我意识到父亲是异常节俭的人。
记得入小学时,报名的学杂费都是1角以下的硬币,在老师桌上摆了一堆。当时年龄小,只觉得很好玩,并未意识到那是父亲走街串巷卖玉米棒的收入。父亲当司机时,车老板常在出车送货前给一些路费以及烟钱。父亲只抽最便宜的烟,把钱省下来。做卷烟机也是为了省烟钱,他把各种植物的叶子烤干碾碎,当作烟丝卷成烟卷抽,那味道非常辛辣。
省吃俭用是父亲践行一生的习惯。我小时候习惯了也不觉得有什么,读中学时开始发现自己家和同学们家的不同,曾经暗自嘲笑过父亲的抠门。但到了高中和大学时代,逐渐明白了父亲的不易。在我姐弟三个年幼的时候,爷爷奶奶就先后患癌,长期住院治疗,父亲有没有兄弟,巨大经济压力只能一个人背负,他不得不省吃俭用,以及尝试各种挣钱的门路来养家。至今我都很遗憾那时没有能感同身受父亲的压力。
在我年届而立的前后,父亲经历了一生最多的忧患与喜乐。
这一时期家里诸多大事此起彼伏。我在读研究生时,父亲在一次车祸中受了重伤,手术期间家里一直瞒着我,一是觉得我没有经济能力,二是为了让我专心读书。但父亲二次手术时,我辗转千里去医院探望时,看得出来他是很高兴的,可能是觉得我长大了吧。后来我受伤做手术时也没有告诉家里,因担心父母受不了接连的打击。父母后来知道时,觉得没有在我困难时帮衬一下而颇多懊悔。再后来父亲得了脑瘤,两次手术后未能康复,便匆忙走完了历经磨难的一生。在这一时期,我博士毕业,开始在首都工作、定居,成了父亲得意时的话题。也在这一时期,我和弟弟分别结婚、生子,让父亲有生之年看到了孙子、孙女,也许算是对他的最大安慰吧。
步入中年的我,想到父亲时,总是无尽的悲伤。
我刚刚有了稳定工作,能够为他减轻负担时,他竟然匆匆忙忙地离开了。刚开始的五六年里,我常常做同一个梦,梦里父亲身患重病,不愿意给家人增添负担,便离家出走,躲到没人认识的地方独自生活。也会梦到我们把父亲找回来了,很苍老、很疲惫、步履蹒跚的样子,没几天又走了。那几年,我有点分不清梦境和现实,依稀记得似乎在某个村镇边的草堆里看到过他。
我有时候在想,上帝可能是瞎了,否则为什么给人们带来这么多的苦难?我也在想,也许会有轮回转世,能让我有机会陪着父亲走一遍不一样的人生。
十年光阴如白驹过隙,虽然没有经常祭扫,但心中一直记挂着。传说被人记得的魂灵不会消失,我相信父亲也会一直在,会看到家人们的生活已经阳光多于阴霾。这正是他努力想做的事情,应该会感到欣慰吧。
第三篇:关于外公的作文:记忆中寻找外公的足迹(最终版)
关于外公的作文:记忆中寻找外公的足迹
摘要: 多年的一人在外生活,使外公练就了一手好厨艺,只是这厨艺只有在外婆出门时才露。二年级时,外婆到舅舅家里去照顾小弟,外公则负责起我的衣食起居。冬天六点钟要去早课,八点钟回家吃早饭,北方的冬天很冷,而我偏偏是个怕冷的孩子,我起床,外公也跟着起床,我上学去了,他则在家忙起了早餐。等我从学校奔回家里,他就忙着给我倒热水找袜子,大清早就要烫脚,忙完则又是一个惊喜。褒好的鸡汤,浓香扑鼻。不管三七二十一俩人可以吃完一只鸡,喝碗汤从心暖到全身„„
外公今年八十二岁了,我也是个二十二岁的大姑娘了,他老人家比我早到这个世界六十年。能成为他的外孙女,这也是一种缘分,是缘分使我成了他血脉相承的孙辈。外公为人随和善良,好象也有些山东人的倔强,可这倔强并不影响他的正直,在外公身边生活了有十二年吧。四岁之前也在外公家,只是那时,外公还没有退休,我还不是很记事,他即使抱过我,亲过我,我也不会记得。
四岁那年外公退休回到老家,我的生活里就多了一个白白的气色红润,略有发福的小老头。也许是陌生,对他没有多少喜欢,只是他比较喜欢带我玩,给我买好吃的。不过,还是不喜欢。因为外婆家一直都是几个女人在料理生活。外公的到来,让我有些不适应。所以,我就固执的认为外公长的不好看,这种观点直到我三年级时,学校要拿家长证件,我把外公的证件交给老师。老师说,你外公好帅,好有气质,我才转变了那固执了几年的观点„„
外公从不给我讲他从前的故事,我也是从外婆和妈妈的嘴里了解到点滴。于是,我知道了外公的从军史。外公1944年参军,参军的第二年,有个晚上外公值勤,其他的士兵在打牌,几个和外公一起值勤的人按奈不住诱惑,进营看了一会牌,却让敌人钻了空子,好在敌人的力量薄弱,可还是死伤了一些人,有共军也有敌军。外公成了罪人,他和其他几个战友按照军纪要被处决,但是,执行枪决的时候是凌晨三四点,那天下了好大的雾。几个人跪倒在事先准备好的死人坑前,背对着狙击手。那时候有一种规矩,一个一个的枪决,而且还另外多拉了一个人,也就是说枪决的人数不变,总会有一人幸免,外公很幸运,他是数外之人。在浓雾中,一阵枪响过后,还没有失去理智的他飞快的跑进了一片玉米地。是一个早起拾粪的老农,把自己的衣服换给他,救了外公一命。尔后,外公就背井离乡又一次参军去了,几经沙场,转战到上海,因为外公的良好表现,成了一名优秀的士兵,最终成了上海轮船公司的一名水手,而且一干就是四十多年。妈妈说她的奶奶每讲起这个故事就会大哭一场,她总说,我的儿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些对外公早年的了解,也只是经过几人口传的故事。
外公一生育有三个儿子,四个女儿。两个长子,因为疾病夭折了,一个不满周岁,一个年仅八岁。尔后我的姨妈和妈妈相继出生,苦于膝下无子,又领养了我的小舅舅,被视为家中至宝的小舅舅。
解放后外公在上海工作,外公的薪水不低,自己又比较节俭,每月寄回家里的钱已让母子六人过上富足的生活,并且周济了很多亲戚,有的甚至是事出几辈的亲戚。那时鲁西南的小村庄确实太贫困了,外公外婆皆为善人。等到改革开放,大家的生活都改善的时候,亲戚也疏远了,因为他们不再需要外公的接济了,外公并不埋怨什么,因为他认为那是件好事,总比大家都贫穷好。记事起听妈妈说过,可并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毕竟我们家的亲戚不多,直到2000年外婆去世,下葬那天,追悼的人很多,妈妈说那些人都是亲戚,有很多她也不认识,外公还记得。外公说,外婆喜欢热闹,这么多的“亲戚”都多年没有往来过,外婆要走了,一定要报丧他们,让他们送送外婆。我想他们应该是善良的,他们还来送外婆最后一程,说明他们还记得外公外婆曾经对他们的周济。
外公一生节俭,虽然挣了不少钱。年轻时,每年从上海回来,总不忘背一些新鲜东西回来,上海的发达,乡村的落后,指靠一双臂膀无法缩短,可他却带给那片乡村了惊喜。他从上海背回了缝纫机,自行车,钟表,洋伞,无线电。几乎他的每次归乡省亲,都是那片乡村的惊喜,就连外公的猪皮鞋也不只一次的借给别人去相亲!因为有了缝纫机,村里人也穿上了机制衣,妈妈就是村里的第一个裁缝。
外公生平没有多少爱好,喜欢赶集,喜欢玩弄花草,喜食干硬的食物,最爱炒花生,麻花。甚至,外公去世时仍有一幅好牙齿,记得在他弥留之际,我给他吃松子,他还能嚼动。初中时,我们修葺了一下小院,种了一些花草在小院里。我和外公外婆把花草照顾的生机盎然。闲暇,外公会和他的老友到田间地头去转一转,回来时不忘带一株韭菜给我,我把它们分成六株植于南墙根。韭菜两周就可以长成,我们就可以吃顿蒸饺了。韭菜鲜嫩和鸡胸肉和在一起做馅,味道鲜美。外婆去世的那年夏天,家里的葡萄树长的特好。后来我离开了外公。冬初,外公也离开了那个小院。再次见到外公是次年春天,他兴奋的告诉我葡萄挂满了藤,引来了不少鸟儿,只可惜我们乖乖没有见到我们自己栽种的葡萄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它的酸甜。外公是有遗憾的,我也遗憾,毕竟我从没有见到过它的果实。
外公心善,宠孩子。可像我这种儿时几分顽皮的孩子。是宠不得的。气也把人气坏了。从小被宠的像个公主,说一不二,外公偶有生气,可气过之后仍是倍加疼爱。小孩子喜欢灯笼,九岁那年,又到元宵节,灯笼我是有的,是外公买给我的,可那天下午他别出心裁的用点心盒和盒子外面的玻璃纸给我糊了一个灯笼,那纸灯笼并不及买的好看,小巧。可我还是喜欢,虽不懂什么欣赏,可感觉像极了宫廷式的灯笼。外公很开心,他的笑逸出他内心的喜悦。外公喜欢给我买衣服,鞋子。而且,眼光很是不错,鞋子很漂亮,七岁那年给我买的那双淡绿色凉鞋至今还在记忆里。不过,外公有时候也会范糊涂,当他到服装店买衣服拿不定主意时,就会征求二十多岁大姑娘甚至是三四十岁妇人的意见。所以,有些衣服是不讨我喜欢的,甚至是惹我生气的。不过,没有衣服穿时,我还是会穿那些衣服的,虽然高档可是超越了我年龄的成熟,也许这就是导致我后来偏爱老成冷色调衣服的原因。外公是个明白人,十四岁的时候他就不给我买衣服了,他和外婆则会看我的衣橱给我钱让我自己去买。不过,他有时候来兴致还是会给我买件回来„„
多年的一人在外生活,使外公练就了一手好厨艺,只是这厨艺只有在外婆出门时才露。二年级时,外婆到舅舅家里去照顾小弟,外公则负责起我的衣食起居。冬天六点钟要去早课,八点钟回家吃早饭,北方的冬天很冷,而我偏偏是个怕冷的孩子,我起床,外公也跟着起床,我上学去了,他则在家忙起了早餐。等我从学校奔回家里,他就忙着给我倒热水找袜子,大清早就要烫脚,忙完则又是一个惊喜。褒好的鸡汤,浓香扑鼻。不管三七二十一俩人可以吃完一只鸡,喝碗汤从心暖到全身„„
我喜欢吃精肉,肥肉从来不碰,外公每次做红烧肉,都会细致的切分精肉和肥肉。即使是外婆去世那年,我每周回家一次,他还是那样细致的把肉做好等我回来吃,记得那个夏天可能是肉没有放好,给我留的精肉竟然生了几粒小蛆,他没有注意到,我看到了,不想扫他老人家的兴,我悄悄把有蛆的拣了出来,还是干完了那盘肉。
外公不喜欢睡板床,只爱网床,中间一个坑,他认为那是舒服的床,即使是到了癌症晚期,在病房里他仍旧不舍网床,没有网床他只有选择侧卧,这是种习惯了,也许,习惯原于他的倔强吧。
外公喜欢看新闻,对时世有自己的见解《齐鲁晚报》陪他打发了不少的时间,外公有一手好字,虽然,他很少写东西,可我还收看到了他写给公司的信,那字是我毕生难以练就的。
外公不喝酒,偶尔会抽一下烟,也会打打小牌,赢点钱到会很开心,输了就不悦了。其实,只是老年人的娱乐,他又不缺那点钱,可他还是会不高兴的。牌场不以输赢论英雄,他是知道的。也许,输了亦为败战吧。他不喜欢失败。
外公还有一个怪癖,就是喜欢用金属丝自制的掏耳匙,在阳光温和的午后,晒着太阳掏耳朵,就连他最后的几十天里,床前的小木桌上仍有一支铜制的耳匙,也许是陪伴了他多年了吧。
外公走时,我还在离家千里远的长沙,一年过去了,老人的笑容还是那么真切,暖暖的阳光,掏耳匙,葡萄挂满藤的小院,纸灯笼,热气腾腾的温暖我一生的鸡汤„„想念外公。
如果,真的有天堂,祈祷老人家在天堂开心,幸福。
如果,真的有因果报应,好人无论在哪个人间,依然是好人,依然一路好走。
如果,真的有来生,但愿我还能做你的外孙。
人生不长就几十年,人生很长,我对你的感激延续我的一生。
第四篇:美文欣赏:《春节记忆》
有人总喜欢回忆曾经的点滴,有人却想尽量擦除走过的痕迹,无论哪一种选择,都是生活的一种态度,没有对错之分。
而我显然是前者,明知道过去的已成烟云,还是喜欢回忆,喜欢用笨拙的文字记下一些心情,一些经历,想给自己留下更多记忆。
春节在家住了二十来天,时常下雨,除了走几家亲戚,几乎都宅在家里,却不会觉得厌倦或者无聊,毕竟家里可以体会到温馨的感觉。
住在家里重新看了《十八岁的天空》,这是一部我看过很多遍的连续剧,里面的故事虽然与自己的高中生活有差距,但剧中体现的学生气息,总能联想起当时的成长岁月,追忆远去的青春,想起至今还没有实现的梦想。
许多剧中的演员那时候刚出道,演技不是很好,因为剧中主题好,学生的懵懂爱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对高考的无奈,看得时候可以看到当时自己的影子,从而很受观众的喜爱。
许多80后看了《十八岁的天空》,看到古越涛和裴佩老师的爱情而选择当老师,这部电视剧还是对人们有些影响力。里面的许多台词,也让我深有感触,比如说“人生是一定要选择的,你不可能什么都抓在手上,如果这样,你什么都会失去”,人其实很怕面对选择,有选择则一定会失去一些,错过一些,同时又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但如果一直在犹豫,不去选择,又会蹉跎岁月,错过机会。
人有时强迫自己记忆,是怕有一天发现自己很重视的却突然间忘记了,也是怕发现自己不放弃地去珍惜的是那段曾有过的感觉,而不是那个人。我很习惯地去想起一个人,每逢过年整理书籍时,都会安静地阅读那堆她曾经写给我的信件,然后陷入回忆,年少的纯真再也回不去了,只能从当初的文字中寻找那种感觉。
《十八岁的天空》也有关于安全感的解读,“所谓爱的安全感是来自于怎么去爱别人,而不是等着被人爱。”安全感是恋爱力经常提到的词汇,女生都需要安全感,所以更愿意选择比自己大,足够成熟的男生。我也曾经被人说没有安全感,至今估计自己也没多少安全感,我想安全感也包含物质生活的充裕,可以给对方想要的生活。如果自己足够坚强,而不是脆弱,大概也会对安全感的渴望会少些。
昨天是元宵节,元宵节过后,新年2012的喜庆散去,工作进入新的轨道,不管有没许下新年要去实现的愿望,都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付出,付出才有收获,才能生存。
4号是立春,春天也已经悄悄来了,我对季节的变化也是很有感触,春天应该是充满希望的,可是我不知道该期待什么,该来的没有期待也会来,比如春天的花开,燕子的归来。对于生活或者人生理想,不敢去期待,害怕美好结局美好到来而失望。
我很少说豪言壮语,也不习惯去空谈未来,规划的太完美,如果没有付出实践,想要的美好终是泡影。只有当自己实现了,然后再说自己的当初的梦想,才不是大言不惭。
季节的变化中,生活尽管平凡,还是选择去记录。希望每次回首的时候,年轮留下斑驳的印记,可以读出曾经的感动和欣喜,就算曾经的苦涩,经过时间的酿造也会变得甜蜜。
第五篇:老记忆情感美文
春去冬又来,
花落花开谁又吹散。
寒冷的夜里,我告诉自己,你并不会孤单。
苍茫的夜色,真的好安静。
你会在哪里,我还在原地等待。
从你的瞳孔里,我读到了他的身影。
你的歌声里,还唱叨着他啊。
你的故事里,满满写着他。
多想告诉你,我真的好想你。
悠悠南风里,任风去凌乱头发。
夕阳下
你的背影
真的好孤单。
好想走过去,牵着你去旅行。
夜里的幽云,什么时候会消散。
孤单寒夜里,想起了你。
能不来告诉我,你依然还爱着他吗?
我的脑海里,停留的是你。
我的歌声里,还唱着你。
我的故事里,满满的写的是你。
回忆里夹着泪水,翻开老旧的照片,去寻找你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