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马观花百姓故事
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在我们这个镇子上,离我家不远的街上有一家绸布店的刘老板,连到生了八个女娃儿,想到自己这万贯家财冒得个传后的,硬是不甘心。老两口加起油,鼓起劲,都快到“知天命”的年纪了,终于生了一个带把的,取名叫庆生。刘老板摆起几十桌好排场的酒席,请起戏班子,整整唱了三天三夜的大戏。可是,冒过好久,庆生娃儿发了几天几夜的高烧,病了一场狠的。长到两岁多了还走路都走不稳当,慢慢地长大了,变成个跛(bāi)跛脚。刘老板将一肚子的怨气都发泄到老伴儿身上:
“你这个中看不中用的婆娘,朗个就一肚子的女娃儿呢!给老子生一个崽嘛,也是个中看不中用的东西。”
老刘说庆生中看,是因为他确实长起一幅国字脸,五官端正,浓眉大眼,你看他的上半身呀,的的确确象个很阳刚的男子汉哟。说他不中用,是因为他走起路来就显得一个脚长,一个脚短。庆生娃儿都长到二十好几的年纪了,媒婆请了一个又一个,总总冒得哪个女娃儿肯上他家的门。
再说离镇子几十里路的乡下有户人家,家有良田三百亩,村里人都叫他王财主。这个王财主呢,开头生了一个女娃儿,后头又连到生了五个崽。这个宝贝女儿名叫玉娥,长起一张瓜子脸,眉清目秀,脸如苹果,嘴似樱桃,鼓胀鼓胀的胸脯,配起那细柳腰肢,再穿起那长长的旗袍,走起路来是左摇右摆,你说漂亮不漂亮?你说好看不好看?看官先生,你别说快了哟。上面说的这些都是她的优点,遗憾的是,她两个鼻子眼中间那个隔隔缺了一块肉,鼻子眼就成了一个黑洞洞。有了这个缺憾,别个不嫌弃她呢,她还瞧不起他。她相中的人呢,他又嫌弃她。眼看着她的几个弟弟都先后成了家,她还是嫁不出去,心里急得呀就象猫儿抓似的难受。
我娘家的一个远房姑姑,嫁到王财主那个村子里头,是个远近出了名的巧嘴媒婆。不晓得为了啥子事,她到我家来了。当她听到庆生的情况后,觉得庆生娃崽与玉娥姑娘真是天生的一对,蛮般配,经过这位姑姑的两边说道,同意双方见个面再说。
她动起了脑筋,安排双方都骑马见面、相亲,又显得气派。到了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庆生和玉娥都骑着高头大马,只见他们都特别地装束了一番,显得格外地引人注目。当两匹马儿走近时,他们不约而同地带住了缰绳,玉娥姑娘左手拿一枝金黄色的大菊花,放在鼻子高头深深地闻着那沁人心脾的花香。她那闭月羞花似的媚眼,先是放了一下电,然后向英俊潇洒的他暗送了一个秋波。庆生则右手放在胸前,欠了欠身子,很得体地面带微笑点了点头。这表示双方都同意了这门亲事。
结婚那天,吹吹打打好热闹哟。拜过花堂,进了洞房。夜深人静的时候,玉娥坐在床沿边上,庆生迫不及待地挑开她头顶上的红盖头,她急忙装作很是羞涩地用衣袖捂住了自己的脸蛋。当她发现眼前的他竟然是个跛跛脚的时候,开始是心里头凉了半截,后来想想自己的模样,又觉得自己和他还是半斤配八两哦,都不吃亏,将就将就算了吧,便倒头钻进了被窝。庆生三下五除二地脱掉了衣裳裤子,也迅速钻进了被窝。当他爬到玉娥身子高头,仔仔细细地欣赏她的时候,借着红蜡烛暗暗的灯光,他发现她的鼻子眼好象是一个黑洞洞哟!他开头也是心里头一惊,后来又想了想自己的腿脚,认为自己和她才是地造的一双哟,既然是木已成舟,生米煮成了熟饭,加上他那早已涌动得无法控制的情欲,还有啥子好说的嘛,凑合凑合算了,只好认命。
于是,就有了“走马观花”这个成语。
第二篇:走马观花议论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唐代著名诗人孟郊,40岁时才赴京城赶考。但两次都没考中,第三次才榜上有名。高兴之余,他提笔写下了《登科后》一诗,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诗的后两句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后来,人们从这首诗的后两句中概括出了“走马观花”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观察事物不深入细致。
在生活、学习中,有时确实不能“走马观花”,但有时却可以“走马观花”。你的体会呢?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立意。课间十分钟,你把橱窗的报纸都浏览了一遍,这不是“走马观花”吗?你一个晚上就把一部长篇小说看完了,这不是“走马观花”吗?你去旅游,跟着导游,不一会儿就从这个景点跑到那个景点,这不是“走马观花”吗?如果不“走马观花”,你有那么多的时间吗?但是当你被某篇文章吸引住了,把它反复阅读了几遍,甚至差不多可以背下来了,如果是“走马观花”,能行吗?于是,你便常常感叹,要仔细欣赏或观察一些事物时,就必须下马观花。因此,对“走马观花”这个材料,考生可从肯定的角度去立意,也可从否定的角度去立意,还可从既肯定又否定的角度去立意。
小议“走马观花”
“走马观花”,能看到什么呢?大概只能看清是红花还是黄花,是大花还是小花;至于是芍药还是牡丹,可能就难以看清了。如果走马观花地看事物,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表层,难以看到事物的内在本质,收获则是肤浅的。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对石钟山的命名,历来众说纷纭。郦道元以为是因它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而得名;而李渤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从而认为这就是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这些都是走马观花所得到的答案,所以许多人都怀疑它。而苏轼却不这样,他下马观花,月夜乘船来到石壁下探求答案,并得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深刻认识。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走马观花与下马观花所得到的收获
是大不相同的,前者收获肤浅,后者收获深刻。读书也是如此,走马观花就难登知识的殿堂,难以攀登上科学的高峰。
现在许多同学读书就是走马观花,一篇课文几分钟扫一遍,就丢开不理了,还称之为快速阅读;一道题,几十秒钟把它浏览一遍,就说做完了,还得意地称之为速战速胜的战术。只是到头来,什么都看了,但什么都没记住;什么题都见识了,但什么题都做不对。朱熹认为:读书要细心体会,切不可粗心。未见道理时,正好像被几重东西包裹在里面没法看到,须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他自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实践的。一部书,初读时,把有体会的地方用红笔画出;再读时,把又有体会的地方用蓝笔 画出;以后再用黄色笔画出,三四番后,又用黑笔画出,目的是“渐渐向里寻到精深处”。正因为他这样细读、精读、深读,才成为一位大学者,才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深刻体会。如果他读书只是一味地走马观花,可以想象出,他只会“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成为一个没有建树的人。
当然,并非走马观花一概要不得,有时走马观花是可以的,甚至是必要的。如浏览报刊搜集资料,翻看文学作品消磨时间等。但对一个中学生来说,应少一点走马观花,多一些下马观花,这样才能日有所收获,日有所进步。篇二:走马观花东西欧 游玩了美国之后,总想去看看许多美国人的老家欧洲是个什么样子,这次在网上找到了途牛的东西欧之旅,网上联系、网上付款,十分方便。这条线路对于观光出国旅游,想到处看看的游客来说是比较合适的选择,游玩东西欧相邻的九个国家,两个人的团费只需三万,包括了保险、签证与导游司机的服务费,觉得玩有所值。1.jpg 整个旅程乘用了匈牙利公司的本茨大巴,高个子的匈牙利司机驾驶十分平稳,十五天 时间游玩了法国、瑞士、意大利、梵蒂冈、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德国等九个国家,因而只能是每天赶路,虽是走马观花,但能乘车一路观赏沿途风光—--绿色如茵的山区、丘陵、农田、村庄、教堂、古堡、雪山、树林、草地和东西欧的一些主要景点,还是一次很不错的旅行。能够大致了解欧州内陆的地形特征、植被状态、农耕文化、民居布局、交通利达和气候特点。这次经过的几个欧州国家,除了瑞士区域的高山湖泊之外,地貌上基本属于土壤覆盖良好的丘陵地区,河流湖泊虽然很少,但麦子、玉米、甜菜、葡萄、牧草等农作物依靠天然的降雨仍可适宜生长。地广人少,适合机械化农作。村镇分布稀少,旷野民居大多数建立在坡上地带,出门劳作、购物只能依靠汽车代步。欧洲的教堂如同中国的庙宇,村镇皆有。离岸公司流程详解。2.jpg 整个旅程餐饮大都安排在中国人开的中餐馆就餐,五菜一汤。住宿按照惯例安排在极远郊的路边低价旅馆,设施还是干净整洁的。有几个原来安排的住宿地改为前方小城,避开了团队集中地,改善了一些住宿条件。欧洲旅馆的电梯普遍很小。遇到过一个旅馆很搞笑,早餐实行配给制,48个人的团队,48个小三角面包,48个鸡蛋,每人一个,不多不少。欧洲人对于吃的真的不讲究,黄油面包、生菜叶子、粉肠、烤肉、咖啡、果汁、冷水、冷奶就可以应付过去了。欧洲城市中想找厕所很难,即使在城市广场绿地周边也很难找到。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公厕,但必须使用本币,放入欧币不认识退回。幸好遇到有欧洲大妈掌管的厕所,可以用半个欧元小便一次。在欧洲旅游十几天,光小便就要花费上百人民币。3.jpg 参观了几个欧洲的农贸市场,肉类不贵,水果也便宜,与国内基本相仿。菜叶子每 100克2.8欧元,面包一般是2到4欧元一个,日用品价格很高,一双普通的鞋子、服装、一副普通的眼镜都要100多欧,一个4g的存储卡35欧。听说欧洲普通人的工资也就每月2000欧元左右,其消费能力与生活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4.jpg 这次旅行是一个48人的大团队,只有一个极不称职的体弱领队兼导游,一路上只有责怪、埋怨和发脾气。仅有的讲解便是近一个小时自相矛盾的手表选购引导。团队中有一些购物狂人,花了150多万购买奢侈品,与商品的使用价值完全无关,只有一个目的---炫富。过去外国人用“福寿膏”搜刮中国人的财富,如今用“奢侈品”、“纸文凭”、“纸绿卡”更大规模地搜刮中国人的财富。
5.jpg篇三:走马观花文展会
走马观花文展会
文展会,一场古典与现代、高雅与通俗互相融通的饕餮文化盛宴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今天,我作为我校参观文展会的一员,终于到我朝思暮想的富华国际展览中心了。展厅外真是人山人海,在澎湃的音乐中迎来许多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他们上台演讲,规划他们心中的富华情。他们应该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实践者吧。
过了一会儿,我们鱼贯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尧舜故里”。里面有尧舜的画像和生平介绍以及许多佛头,其中最著名的是“卢舍那大佛头”,这座佛像面带微笑。缺憾的是佛像的鼻尖消失了。由此看可见文物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啊。
美轮美奂的工艺品真实让我们应接不暇。葛懋新画葫芦别致、美观,大大小小的葫芦上有着各式各样的图案。江朗第二代传人——工艺美术大师王琴、王美的泥塑,有四个代表喜怒哀乐的小顽童。表情悲哀的小顽童,肚皮露在外边,眉毛攒着,惟妙惟肖可爱极了。山花奖获得者——张贵春的丝绢烙画艺术,有鱼、猴、猫、虎、狮,我认为最好的是狮。栩栩如生,展示了狮的威武。它似活的一样,恍然我以为站在了真狮的面前,使我不禁退后三尺。怒吼的狮王,一展森林之王的熊风。张桂春大师在现场作一幅山水画,用一只像烙铁一般热的工具在纸上描绘,竟奇迹般的出现了景物,同时扑面的还有一阵糊味。真是别出心裁!
当我们踏着轻松欢快的脚步徒步参观的时候,迎面走来了一只狼
——灰太狼——此乃位于我中心的第二卡通人物。我情不自禁的快步上前摸了摸它。他竟然给了我一个惊喜——用他那庞大的身躯拥抱了我。我既惊讶有兴奋,高兴之余竟忘了跟灰太狼合影。哎!亲爱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灰太狼啊,我何时才能跟你再相逢啊!
我们接着又参观了少数民族的服饰。贵州省少数民族的手工银头饰精美绝伦。藏银避邪的手镯、戒指都透露出浓厚的名族气息。
最后,我们来到二楼观赏了名家油画。每一幅油画都宛若天成,细致生动。每一幅花都凝聚着作者深厚的功底,每一幅作品都凝结着作者的心血。可等我凝神细看作者的时候,却发现那都是外国作家的作品。真是体现了此次会展的国际性。真是艺术无国界啊。
不知不觉,参观结束了。我恋恋不舍的回首望着这座辉煌的建筑。这里,留下了我的欢乐和惊叹。我带走了许多的回忆,还有一个少数民族的很精致的小帽子——手机链。文展会早已经超出了文化的界限,而成为潍坊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标志和象征,成为世界认识潍坊的一处微缩景观。
富华文展会,我会再来的。
走马观花文展会
上口三中 陈甜篇四:初中议论文阅读5篇原创 公路是现代社会的镜子(议论文)
应飞虎
我们时刻需要回答:在公共场所,自己的行为是否对他人产生了消极影响?是否给予了他人规则会被遵循的安全预期?
近日,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网络上出现了海量评论。违规变道显然不是打人的理由,男司机的行为自然会由法律予以处置;但女司机违规变道,并在接受采访时认为自己变道是没问题的,值得我们深思,因为这涉及在公路等公共场所的基本行为规范。需要追问的是:从法律的视角,我们如何看待路权?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如何遵从规则、维护秩序?
公路是一个最需要讲求先后秩序的场所,否则必然导致交通效率低下,交通事故频发。因此,我们在公路上设定并分配了路权,如转弯让直行的规则等。谁拥有路权,谁就有优先通过的权利。一般情形下,有路权的人没有让路的义务;相应地,无路权的人,有不干扰拥有路权的人的义务,这是世界公认的基本交通规则。更重要的是,所有交通参与者都要遵守这种规则,给其他人以稳定的预期,使拥有路权的优先安心、快速通过,这是形成良好而有效的交通秩序的前提。
现代社会面临着越来越繁忙的交通,对他人遵守规则的预期,在保证交通顺畅方面显得极其重要,但这种预期的形成却非常不易。因此,谁破坏交通参与者的安全预期,就应该重罚谁。影响路权拥有者正常通行的随意变道行为,不仅破坏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安全预期,还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法律对随意变道等违法行为的责任设定相对较轻,责任落实也存在证据障碍。现在,随着行车记录仪和摄像头等固定证据的设备日益增多,法律因缺乏真相而不能实施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因此,更需要在责任的设定上做出综合权衡。从制度层面看,人的公共意识虽然体现了道德水准,但其形成和固化有赖于法律的约束和引导。此次成都事件中女司机随意变道,双方极端“路怒”,完全不顾及对他人及社会的影响,显示了公共意识的极度缺乏。交通规则要求,公路上的变道以不影响他人为前提。虽然随意变道、强行超车等现象平常较为多见,大家似乎见惯不怪,但无论作为一种交通规则还是公共场所的规则,不对他人产生消极影响是最基本出发点。而“路怒”的双方把公共领域作为争斗的场所,当他们开始在马路上竞逐时,已经不是民事纠纷的双方,而是严重的违法者。这种行为的危害公共安全属性非常明显,法律应该予以严惩。
公路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公路上存在的问题,在社会其他领域也会存在。社会的正常运作需要规则,规则需要被遵循,在与他人交往或交易时,如果不能产生安全预期,社会的运行成本必然高昂。而缺乏公共意识的行为目前并不少见,如公共场所高声喧哗,广场上集体扰民,马路上随意变道、“路怒”行为等。一些人仅关注一己私利,把公共场所视为私域,无视他人存在,不尊重他人权利,这是公共场所纠纷频发的重要原因。为维护公共场所最基本的秩序,我们随时需要回答:在公共场所,自己的行为是否对他人产生了消极影响?是否给予了他人规则会被遵循的安全预期?
在塑造国民的公共场所行为规范方面,制度应该更有作为。需要强调,公共场所的行为不影响到他人,这是每个人的责任。
《 人民日报 》(2015年05月08日 05 版)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阐述了怎样的观点?
2、本文第二段有何作用?
3、文章第6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4、文章标题“公路是现代社会的镜子”有什么好处?
5、日常生活中,在你身边有没有缺乏公共意识的行为存在呢?请列举出一个,并写一条相
关的宣传标语。
答案: 1.
答案:在塑造国民的公共场所行为规范方面,制度应该更有作为。需要强调,公共场所的行为不影响到他人,这是每个人的责任。2.
答案:引出论题——公共场所的基本行为规范,我们应该如何遵从规则、维护秩序?同时以“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作为事实论据,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可读性。3.
答案:举例论证 画线的句子论证了缺乏公共意识的行为目前并不少见,增强了说服力。4.
答案: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新颖,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耐人寻味。5.答案:示例:有人在公共场所吸烟,影响他人健康。
标语:
1、还人类一片清新,请丢掉手中的香烟。
2、不抽一支烟,快乐似神仙!
最有力的托举叫实干(议论文)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有这样的感受。有的事兀自憋着苦思冥想,往往理不清头绪;几个人坐下来议一议、商量着办,常能豁然开朗、事半功倍。这当中,不仅蕴含着“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朴素道理;更重要的是,在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的过程中,由于每个人朝着共同的方向汇聚目光,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得以不断增强,弥合歧见、达成共识自然顺理成章。当众人拾柴的心气儿被一唤而起,“劲儿往一处使”就容易水到渠成。
有共识而不抓落实,无异于空谈。现实中,群众讽刺一些干部为“开会书记”“开会局长”,只管开会不抓落实,开会就像吃散伙饭。如果只是在会场上你来我往、拍手鼓掌,会议结束就“相忘于江湖”,再多才智也只会沉没海底。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美好愿景无法自动实现。上世纪50年代,被称作“革命速度”的黎湛线铁路、为国庆十周年献礼的人民大会堂等项目,从开工到完工均不到一年,除了实干别无密钥。今天,我们要啃下改革的硬骨头,跨越发展的沟坎,增强群众的获得感,除了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一点一滴改变现实,别无他途。邓小平同志曾一再强调“多干实事,少说空话”,他指着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感慨:“深圳发展这么快,是靠实干干出来的,不是讲话讲出来的,不是靠写文章写出来的??”经验和现实都在提示我们,“坐而论道”有其价值,“起而行之”也很重要。
“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今日之中国,正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下克难攻坚、爬坡过坎,既要应对转型的阵痛,也须直面成长的烦恼,尤其呼唤多一些实干家,少一些清谈客。以两会共识为新起点,激发实干精神,每个人都尽自己的一份力,汇聚起来就是一支浩荡前行的队伍。(《人民日报》有删减 2015-03-16)1.文章第一段从生活现象谈起,有什么好处? 2.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3.请分析第二段在论证上的特点。4.请分析第三段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5.本文强调实干,请你谈谈实干在当今的现实意义。答案: 1. 文章第一段从生活现象谈起,有针对性,有说服力。2. 最有力的托举叫实干。3. 从反面分析论证了有共识而不抓落实,无异于空谈,与下文“对共识最有力的托举来自
实干”观点形成对比,鲜明突出地论证了论点。4.运用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对共识最有力的托举,来自实干”的观点。5.今日之中国,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实干精神,少说空话,多干实事,为实现中国梦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样才能应对改革出现的困难,才能尽快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繁荣。“大家”常说家常话(议论文)
叶小文
一些人认为,“大家”所思所言都是“高大上”,一般人难以望其项背。但据个人观察,其实“大家”常说家常话。(转载于:走马观花议论文)对家常话,一些“学问家”经常不屑一顾。他们往往把简单问题搞复杂,似乎事情说得越玄,学问就做得越深,最后谁也没弄懂,惟有自己懂。那种学问实在是“高”,最终只能束之高阁。而真正的“大家”,源于实践,融入群众,接着地气,善于把复杂问题搞简单。再深刻复杂的道理,“大家”也能用家常话说出来,让人一听就懂、入脑入心,一懂就服、口服心服。比如,毛泽东同志说,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什么是军事?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又如,邓小平同志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是硬道理;不改革开放死路一条。这些全是家常话。群众喜欢的家常话常常蕴涵着智慧、真理。
“大家”说的家常话,亦非白话、俗话。没有一番真功夫,讲不好家常话。很多“大家”为了讲好家常话,都下了“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的苦功夫。
白天走干讲,即走下去、干起来、讲出水平。走,即如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说的,“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走,不仅要迈开双脚,还要开动脑筋,不能走马观花,“葫芦掉进井里,还是在水上漂着”。干,就是先干一步,率先垂范,以上率下。讲,就是向群众讲解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动员、组织群众。能不能讲、会不会讲,往往体现领导干部的水平。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总不应该是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
晚上读写想,即耐心读、勤于写、创造性地想。一个人再忙,睡前总能挤出1个小时读点书。关键是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便可进入一个美妙的世界,从读书中获得心灵的充实和内心的愉悦。写,是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邓小平同志讲过:“用笔领导是领导的主要方法,这是毛主席告诉我们的。凡不会写的要学会写,能写而不精的要慢慢地精。”想,即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些都表明思考的重要性。
读写想是坐而思,走干讲是起而行。白天光阴似金,最宜多走多干多讲;夜晚沉寂幽静,更适勤读勤写勤想。坚持走干讲,才能读得透、写得深、想得远;不懈读写想,才能走得实、干得好、讲得准,才能进入““大家”常说家常话”的境界。
《 人民日报 》有改动(2015年03月11日 07 版)1.请分析开头句子“一些人认为,大家所思所言都是高大上,一般人难以望其项背”的作
用。2.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何为真正的“大家”。3.请分析第三段至第六段的论证思路。4.第五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请分析其在论证上的作用。5.“大家”如何才能进入常说家常话的境界?
答案: 1.引出论点,“大家”常说家常话。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真正的“大家”,源于实践,融入群众,善于把复杂问题搞简单。深刻复杂的道理,“大家”能用家常话说出来,让人一听就懂、口服心服。3.首先提出“很多大家为了讲好家常话,都下了苦功夫”这一论点,然后分别从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强化论点。4.道理论证,充分有力地论证了思考的重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5.白天走干讲,即走下去、干起来、讲出水平,晚上读写想,即耐心读、勤于写、创造性地想,才能进入““大家”常说家常话”的境界。
中国人为什么需要信仰(议论文)
国平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的重要讲话,为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理念上的升华、实践上的开拓、方向上的指引。信仰问题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一个人的信仰,决定了他的全部行为。一个民族的信仰,决定了这个民族的未来。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而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用这种错误的观念来观察中国人,注定是错上加错。在这些人心里,大抵是用宗教以偏概全了信仰。诚然,很多中国人不关心宗教,但心中的信仰千百年来一直有着丰厚的土壤,这个信仰浸润在血脉中,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冯友兰曾把中国人的信仰归结为一种“超道德价值”,认为这种价值并不限于宗教,在中国人那里,更多的乃是一种哲学。的确,中华民族有那么一盏明灯,它照亮了民族的精神旨趣,人生追求。人们正是秉持心中的信念,去做人做事,去实现境界的不断提升。这正是中国人的信仰。千百年来,正是在共同信仰的烛照下,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历经磨难而不倒,成为在世界上巍然屹立的伟大民族。
在世界格局深刻调整的大势下,今天的中华民族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站在了至关重要的历史方位。在这样的大势下,我们要实现一代代人的夙愿,实现亿万人民的梦想,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信仰的支撑,更需要增厚信仰的土壤。诚如总书记所言,“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 国各族人民心中闪亮”。
信仰是什么?它决非不食人间烟火的没有现实生命力的东西,而是存在于人民的生活实践中,存在于民族前行的步伐里。古人千百年来的生活智慧、文脉基因是我们的信仰,今人在开拓实践中得到的正确的、规律性的价值认知也是信仰。在这个意义上说,信仰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不断建构、不断完善的生命体,惟此才能为我们的前行不断指引正确之路。对于每个个体而言,信仰并非天生而有,也并非生而坚定。信仰需要建树,也需要时时校正方不至迷失。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信仰的建树,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惟有让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信仰坚定起来,才能“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中国人民也才能以与一个走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相匹配的精神风貌傲立于世,赢得世人的尊重和钦佩。必须认识到,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决不是现实世界搞建设那种范式。没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法,没有扎根实践、富有生命力的价值理念,头脑中的建设搞不起来。那种自己都不信的传授,那种强硬灌输式的说教,都只是自欺欺人。这就是为什么总书记强调必须“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正如刘云山同志所言“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的是理想信念,建设的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是文明风尚,最需要虚功实做、最忌流于形式,要大兴求实、务实、落实之风”,惟有虚功实做、做到细处、小处、实处,精神文明的种子才会不断生根,人民信仰才会更加坚定不移。
当信仰内化于心里、贯注于行中,“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13亿人民的中国梦,就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中国新闻网2015-03-01)1.开头引用总书记的讲话有什么作用?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第三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4.怎样让中国人具有信仰?请概括作答。5.中国人为什么需要信仰?请概括作答。
答案:
1.引出论题,充当论据。2.中国人需要信仰。3.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证了超道德价值是中华民族的明灯,是民族的精神旨趣,人生追求。使论证更有说服力。4.首先信仰需要建树,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次是扎根实践、富有生命力的价值理念;第三就是虚功实做、做到细处、小处、实处。信仰才能内化于心里、贯注于行动中。5.因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在世界格局深刻调整的大势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信仰的支撑,更需要增厚信仰的土壤。
公路是现代社会的镜子(议论文)应飞虎
我们时刻需要回答:在公共场所,自己的行为是否对他人产生了消极影响?是否给予了他人规则会被遵循的安全预期? 近日,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网络上出现了海量评论。违规变道显然不是打人的理由,男司机的行为自然会由法律予以处置;但女司机违规变道,并在接受采访时认为自己变道是没问题的,值得我们深思,因为这涉及在公路等公共场所的基本行为规范。需要追问的是:从法律的视角,我们如何看待路权?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如何篇五:2012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指导 :第十七章 议论文要论据充分)第十七章 议论文要论据充分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典型论据的揣摩分析,达到对一篇文章论据充分的初步了解; 2.通过初步了解后的练笔来深入把握论据充分的方法; 3.能写出一篇论据充分的议论文。
方法指津
回眸近年来高考全国卷作文试题,虽然有“文体不限”的字眼,可是,许多考生都选择了议论文这种文体。一篇议论文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或者认识深刻,见解新颖独到;或者材料典型,内容丰富充实;或者文采斐然,语言有美感有张力,文句有内涵有底蕴;或者构思新巧,富有鲜明的个性魅力,体现一定的创新精神。我们知道,思想认识是考生文化修养和个体智慧的综合展示,语言风格的形成也非一朝一夕之功,那么,在考前这段时间里,无论是教师的指导还是学生的复习,都应重点解决写作材料的问题。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观点表达、情感抒发首先依附其上。
一、论据的来源 1.源自课本。这是学生最熟悉的一座论据的宝山。它有两个特点:一是量多,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课文里,都可以找到鲜活论据;二是熟悉,学生看课外书如是走马观花式的阅读,留下的只是一鳞半爪的印象,而课本经过教师的讲解和练习的巩固,加上有些课文要求复述,有些语段要求背诵,课文给学生的印象深。2.源自经典名著。名著范围广,包括古今中外,具有经典性。从某种角度说,名著是课文的延伸。每个考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阅读过名著,教师在平时教学选自名著的课文时,无论是介绍作者、写作背景还是对课文的分析,或者做练习时,都会涉及到名著中的人物、情节。另外,读本中也不乏名著节选或梗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运用起来也比较熟悉。这些论据同样可靠、典型。3.源自报刊、媒体。如果将教材喻做作文论据的河水,名著喻做论据的井水,那么,报刊就是论据的泉水,带着质朴清新的泥土气息,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类论据考生较少使用,主要是因为这类论据需要平时多加积累,考生在使用时得在可靠、典型方面细加斟酌。4.源自生活。这种论据针对性较强,运用起来也比较灵活。特别是在考场上作文,储备的材料用不上时,可以通过对生活的回忆和挖掘,再针对论点进行设例。5.源自典故。这类论据比较典型、可靠,但不易记住,在运用时,对典故的叙述要求比较严格。一般地说,储备得少,正好与考场作文的论点相契合的机遇也不大,考生也就较少运用。但“物以稀为贵”,人无我有,一旦用妥了,同样是取得高分的法宝。
二、论据充分需要表述技巧
不少同学在叙例时千篇一律,陈词滥调,罗列材料,堆积词语,导致平淡寡趣、枯燥呆板。尽管所讲的道理千真万确,所用的语言却干瘪乏味。因此,在例子的表述上也应讲究技巧。表述得好,论据就显得非常充分。1.层层堆叠,铺排有力。所举事例在性质、层面、角度或其他方面无任何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加,通常这种简单的例举应尽量避免,因为它对论证论点的普遍性帮助不大。但在一定的情况下,这种方式会变得相当有力。2.正反对照,加强力度。这是例证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即举出彼此相反的两类事物,或同一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一正一反,对比鲜明,从而增强论证的力度。3.说理为主,用例为辅。将用例和说理融为一体,从文字的角度说,有叙述也有议论,这样,既摆事实又讲道理,事实作为道理的依靠,道理是事实的进一步延伸。4.化用语句,信手拈来。可以选择一篇课文,也可以是几篇课文。由于对课文的语句比较熟悉,稍加改换,即可为我所用。高考作文命题不论怎样,如不局限于某种文体,会有相当多的考生选择议论文体。也许,同学们囿于阅历的广度、涉世的深度,可能对社会认识不透,对生活感受不深,但作文备考中,我们可以避短就长,在作文材料上下工夫。一是通过课文复习、报刊阅读及影视、网络等渠道不断补充、丰富、整合自己的备料,并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如情理类、义理类、哲理类??二是不断地进行写作训练,正所谓熟能生巧,将材料化作自己文学素养的一部分。在考场上运用鲜活的语言将这些丰厚的文化积淀铺展出来,援古证今,编织诗意,水乳交融、浑然天成地将情感思想的表达发挥到极致,张扬自己的创新个性,就能写出诗意隽永、文采飞扬的佳作。
第三篇:走马观花造句
1、毕业生对许多语言走马观花,而得不到这些语言及相关工具的任何深入的知识。
2、它让人们有机会一瞥埃及,特别是对于那些仅是走马观花而过的人。
3、本文采用走马观花的方式介绍了上述工具,但我已经试图起码向你提供足够的信息以激起你的好奇心。
4、当你观看色情,你可能是在不同的DVD情节或者在线剪辑中走马观花,直到有一个最大地唤起了你。
5、以前在中国,管理人员通常只是在公司里走马观花,看看经营业务有何差别。
6、位置:你想要那些表示对你站点感兴趣的人的关注,而并不是走马观花的走一个过场。
7、在它们之间隔了越南馆和亚洲联合馆,走马观花吧。
8、在交了那么多走马观花似的男朋友后,终于遇到了迈克。
9、这是我第1次去杭州,我花了1天半的时间走马观花地游了10多十景点。
10、我们一天最多维保五台,他们却走马观花地一天巡视十台、甚至二十台。
11、几天的走马观花下来,即使用最挑剔的眼光,我对新加坡的基本评价也还是一个简单的字:好。
12、不要只是走马观花的浏览购买合同。地产合同是又长又密的,你需要知道自己的承诺和义务。
13、如果你只是走马观花,你或许会认为挪威人根本不喝烈酒或葡萄酒。
14、但是如何才能保证网站浏览者仔细查看网站内容,而不是走马观花似地浏览呢?
15、天坛很有特色,但是适合悠闲的时候闲坐,走马观花似的旅游就品不出意境来。
16、今天虽然是走马观花。
17、现在的读者往往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亮点,所以写短文效果更好不足为怪。
18、生活如同一本书,愚者走马观花,智者细细品味。
19、我将不是像一个游客一样走马观花,而是像一个离家很久的孩子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
20、趁出差看一个城市总不免走马观花,但有点时间走出会议室总是好的。
21、吃过午餐后,我走马观花地参观了龙门石窟。
22、周碧霞女士在四年前第一次走马观花游完欧洲10国后,第二次游欧洲,她选择了地中海豪华邮轮之旅。
23、对绥棱林业局,我并不生疏,80年代末我去该局张家湾农场采访,对该局有过走马观花的感受。
第四篇:香港脚百姓故事
大三的时候我遇到一个对手,中文系登台演讲能跟我有一拼的唯独只有阿进一人,阿进团支部书记,而且两次演讲都跟我并列第一。辅导员说:“将来留校或者分配工作,演讲比赛成绩是重要的参考因素。”那时候虽然读大学了,人还是比较天真,所以把辅导员的话听得很认真,阿进无形中就成了我的竞争对手,但是他有一定的政治资本(团支书),我很想收拾一下他可惜找不到机会。
学校大学生集体宿舍落成以后,总务处安排两人一间寝室,所有的人都不愿意跟阿进住一间寝室,原因很简单,就是阿进是香港脚,奇臭无比,闻着恶心,也不能让阿进一个人一间寝室,辅导员陈老师就找我谈话说:“你们俩住一间寝室最合适,水平相当,爱好相同,你又是学生会主席,总不能因为一些小事给学校造成麻烦吧?”
我对臭味更加敏感,闻了香港脚的臭味我吃不下睡不着,当然不想答应,可是架不住辅导员陈老师的思想工作,而且我觉得这也给我一个收拾他的机会,就勉强答应了。
阿进一搬进来,我就跟他约法三章:第一,晚上睡觉前必须用柠檬酸洗手液洗脚,驱除臭气,鞋袜晚上睡觉时放置在窗外;第二,每天早上往自己的鞋子里倒一些白酒,把学校附近山上的黄金叶摘几片夹在脚趾缝里,以减少臭味;第三,我如果忍不住拿你的香港脚开一个玩笑不允许发火。
阿进态度诚恳说:“你说的三条我保证做到,只是我本来就是山里的人,那里满山遍野都是黄金叶,我怎么不知道黄金叶有如此功效?”
我说:“你才读了几本书?生活知识丰富着呢,你哪能什么都知道?”阿进便不再言语,两个人在一个寝室住着很长一段时间也还相安无事。
有一天下午自习,既没有导师又没有辅导员,同学们各自找一些书看着,许是闲来无事,阿文凑过来问我:“大刘,你跟阿进住了一段时间,他的臭气没把你熏晕啊?”
我说:“阿进那是与时俱进,人还在山里脚已经进了香港,属于走在时代最前面的人,向他学习还来不及,哪里就能晕菜?”于是大家都笑了,并且阿进的外号——香港脚就在这一次玩笑中正式诞生了。阿进因为我有言在先,虽然极为不满,但终究没有生气。
不久,阿进物色了外语系一个女孩梅思思,那个女孩文静漂亮,因为想在外语系获得演讲名次,就让阿进帮着写演讲稿,再翻译成英语,一来二去就跟阿进挂上了。
那天,我正在寝室鼓捣一大推化学药品,梅思思突然进来了问我:“大哥,阿进在吗?”
我不经意地说:“你找香港脚呀?不知他臭到哪里去了。”梅思思也不回话扭头走了,晚上阿进回来就冲我发火:“大刘,你也太不够哥们了吧?怎么能当着女孩说我是香港脚?你不就是嫉妒我演讲稿比你写的好?太小心眼了吧!我忍你很久了,不要当我乡下人好欺负,我还跟你说,这件事我跟你没完!”
第二天辅导员陈老师就找我谈话:“团结同学这么简单的道理还需要我跟说吗?我听说你给同学取外号,挑拨离间人家女朋友关系,这性质是很严重的!”
我说:“陈老师,你这有些小题大作吧?人家都不跟他同住一间寝室,我给您解决了难题,怎么能说我不团结同学呢?他自己有一双香港脚,同学们喜欢这么叫他,他自己也答应,怎么能说这个外号我给他取的呢?另外那个女孩来问我时我也是一时没留意随口一说,根本就没有有意为之,况且我正在为他研究洗脚的药水,估计以后他的香港脚就能得到彻底治疗。”
陈老师终于被我说服了,问我:“你研究的是什么药物?”
我说:“硫酸铜加高锰酸钾食盐纯碱溶液,把臭脚在水中浸泡半小时,然后涂抹达克宁,再在脚趾缝里夹上黄金叶一次就能治愈香港脚。”
陈老师问:“真有这么神吗?我也是香港脚,久治不愈,其痒难耐,如果有效我一定好好感谢你!”
我说:“感谢那倒不必,为人做一点好事罢了。”
后来,阿进终于治好了他的香港脚,对于他那次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深感惭愧,对我说:“大刘,以后没人会再叫我香港脚了,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我说:“阿进,你说反了吧?你现在是成是败呀?”
阿进一想,哈哈笑了,毕业以后我们谁都没有留校,不过阿进在社会上混得很好,如今已经是副处长了,每当说起那一段生活感慨不已。
第五篇:伤疤百姓故事
教室黑板边的墙壁上破了一个洞,有巴掌那么大,学校让后勤人员给补上。市级文明学校评估小组马上要到我校检查验收,学校又叫师傅用白色涂料把所有的教室粉刷一次。在雪白墙壁的映衬下,原先墙上的破洞却有点显眼,像一个伤疤。让师傅再粉刷一次,还是那个效果,只好不了了之。
就在大家紧张地准备迎检工作时,我们班墙壁破洞的位置上不知被谁用刀子给刮了,粉刷上去的涂料不见了,露出黑黑的一面。我很生气,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这种随意破坏公物的现象不马上制止,不正之风的势头就会上升。我不动声色,明察暗访了几天,却没有丝毫线索,就在事情陷入僵局的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让我揪出了“作恶”者。
那天,我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的一篇课文,文中有一处让学生用“像”来说一句话。学生说了几句话后,我又指着墙上的破洞,让学生说在雪白的墙壁上这个破洞像什么,我想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一次思想教育。
有的说像眼睛,有的说像一朵花,有的说像癞皮狗身上的伤疤,还有的说像一粒老鼠屎掉进锅里……
同学们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回答也丰富多彩,多数人的意思是说雪白的墙壁上出现个破洞是不好看的,我要的目的已经达到,就在我想对大家表扬一下时,一位同学又抢着回答了一句。
“老师,它像李小鸣手上的伤疤。”
全班哄堂大笑,我心里也咯噔了一下,抬头望了一眼李小鸣同学,发现他脸色苍白,看人的眼神有些躲闪。
下课了,我把李小鸣请到办公室。他把手藏到背后,嘴里结结巴巴地说:“老、老师,墙壁上的破洞不是我刮的。”听了他的话,我心里更有底了。我轻轻的拉过他的手,然后卷起他的袖子,我看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整条手臂伤痕累累,已经暗淡下去疤痕盖着新的伤疤,有的伤疤上还渗出血水,那些覆在上面的疤不知被谁揭掉。拉着他的手我心痛得掉下了眼泪,连忙问他怎么回事。他说,这是爸爸打的,爸爸要求我每次考试都要上90分,差一分就要打一下,上一次考试我只考了78分,爸爸就用鞭子打了我12下,说这样我才能长记性。我又问他墙上的破洞是怎么回事。他说,我讨厌伤疤,每次爸爸打我后,结了疤,我都会想办法把它揭掉,我不想让同学笑话我。我看到教室粉刷后的破洞像一个伤疤,就想用小刀把它刮掉,没想到却变成那个样子,其实我是想让我们的教室更好看一点。
我愤怒了,一边打电话给他的爸爸,让他马上来学校一趟,一边想办法安慰他,说老师知道他从来就是个好学生,老师不会怪他的。
他的爸爸诚惶诚恐地来到学校,我先劈头盖脸地把他训了一顿,然后才从教室的破洞说到孩子身上的伤疤,暗示孩子再这样下去心理可能要出问题,接着又向他讲了如何教育孩子。整个谈话足足用了两个钟头。最后,他的爸爸感激涕零地向我保证,今后再也不打孩子了。
星期六,我自己花钱请来了泥瓦工,把整面墙壁翻新了一遍,墙上再也见不到那个疤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