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秀论文

时间:2019-05-15 12:44: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秀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秀论文》。

第一篇: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秀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教育改革进程的持续推进,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各类职业院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以此来促使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能够提升。高校毕业生需要对就业观念有正确的认识,且需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努力提升专业技术水平,职业院校也要与社会企业进行沟通交流。文章将阐述职业院校高职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来提出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育;改革;就业

现如今,社会的发展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其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要求也愈加严格。高职毕业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时,各个职业院校务必先做好那些企业的沟通工作,这样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将会更加多种多样,学生们的就业机会相比以前而言明显会增多。高职毕业生还需对自己的职业制定出一系列计划,找准方向,并积极参与各种就业培训活动,以此来让自己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同时,在选择职业时要尽量挑选最适宜的岗位,以确保自己能够快速找到工作。

一、就业导向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

1.“就业导向”是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职业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其不仅有助于学生职业知识和技术的学习,而且能进一步推进社会劳动力的教育。长时间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人们往往会对职业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产生错误的理解,很多人认为职业教育仅仅只是为了确保企业的需求得到满足、促使经济持续向前发展,并没有意识到职业教育对于个人发展的巨大功用。在满足职业教育需求主体的时,相关人员要仔细分析企业以及相关岗位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同时,职业学校还应制定出一系列目标和计划,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能够不断提升,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有用的人才。

2.就业导向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社会发展的模式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内部的职业明显与以前有所不同,各个职业均会面临着一定的威胁,各种新型行业纷纷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原先的行业在这种环境下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正在呈现出衰退趋势。故劳动人员无法始终坚守在一个岗位,他们往往会变换自己的职业。职业学校应以就业为导向。管理者要注重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过程,而不能仅仅只关注学生的首个职业岗位。就业导向不仅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们的要求,而且可以促使职业教育得到进一步升华。

3.就业导向是职业学校自身发展的推动力。就业对于人民群众而言意义重大,当前,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就业仍然是我国发展的一大难题。最近几年以来,就业导向观念被人们所提出来,其对于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有着良好的推进效用,在职业教育中施行就业导向,使得市场需求得以满足,学生发展情况日益改善,从而带动就业率不断提升,最终吸引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来报考该院校。

二、职业院校高职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职业院校高职毕业生就业体系还有所欠缺。我国正在推行社会就业方面的改革,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然而,伴随着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持续推进,有关高职毕业生的问题纷纷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比如就业服务有缺陷、咨询体系不完善等等。由于人力资源网络所包含的区域并不大,部分企业和单位的招聘服务不到位,管理情况比较差,使得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体系存在诸多漏洞,同时部分职业院校所构建的就业平台并不具备相应的技术指导,使得该平台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2.社会就业平台的效率明显偏低。通过调查不难发现我国目前的社会就业体系并不规范,很多企业为了确保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从而并没有严格管理自身与其他职业院校共同构建的就业平台,对于该平台的运营管理要求明显偏低,这不可避免会致使该平台的服务水平偏低以及管理效率不断下降,就业平台的运行管理模式也会愈加糟糕。除此之外,很多企业和单位的招聘人员在开展招聘工作时也比较随意,常常敷衍那些应聘人员,这样必然会造成损失。同时,社会就业平台也无法帮助高职院校毕业生来精准确定自身的就业方向,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错误,从而会促使社会智力资源无法被充分运用。在进行就业岗位选择时,很多高职毕业生并没有审视清楚自身的实力,他们的就业观念明显有着一定的偏差,因此在找工作期间会感到非常迷茫,无法做好自身未来的职业规划,在选择岗位时会觉得乏力,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延时就业情况。

3.高职毕业生没有明确自身的就业目标。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就业的情况越来越严峻,许多高职毕业生并没有认清自身的长处以及不足之处,不管什么类型的职业都想去试试,从而无法找到最适宜的工作,致使自己的就业目标非常模糊不清。通过察看大量的信息资料,不难发现很多高职毕业生只要发现哪个公司在进行招聘就会将自己的简历投过去,他们往往不会考虑该工作岗位是否合适,这种盲目的手法对于他们的就业是极为不利的。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有效措施

1.依据就业市场的需求来选取合理的教学内容,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以就业为导向,注重职业经验的直接获取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职业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边学边用,以这种方式来加深他们的学习,从而达成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教学改革过程中,相关人员首先需要不断改进和更新教学内容,同时并依照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来修正教学计划,高职院校要尽可能选用那些最新的课本,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是最前沿的。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仿真实践、场景活动来展开招聘流程,来让学生亲身体会招聘各个环节。[3]在这个实际与虚拟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出来,让学生能够在这种仿真环境中进行感性认知,这样有助于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同时高职学生可以从中理清各个职业岗位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识,并对各种法律法规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种真实性的感觉能够给学生们的学习带来诸多益处,比如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致、促使他们的知识体系由感性转变为理性。

2.制定出综合就业体系。在理论深化不断发展认识的今天,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发展的主体与客体的基本关系认识还没有形成共识。这种情况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其不仅会对就业能力理论的学科属性造成一定的干扰,而且会促使就业体系优化结构搭配的社会价值有所下降。在就业实习理论体系的社会服务化背景的下,人们对于思想创新体系的认识还有所欠缺,中国社会对于该体系的看法过于理性化,从而使得该体系研究模式非常固定化。伴随着我国的持续发展,要想促进我国社会的创新发展,那么就不能仅仅知识单纯地展开社会就业事务的探究,而需要认真分析我国就业的实际管理状况。

3.职业院校通过运用就业平台来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高职院校要尽可能为学生找寻到更多的就业渠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强化高职学生的培养工作,促使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能够不断提升,并进一步深化他们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制定出明确的思想价值方向,让他们拥有自身独特的创新目标,指引他们不断发散自己的思维。同时创新教学的关键在于,是否时刻关注学习和的日常生活学习的细小环节。除此之外,还要求他们必须具备相应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创新教学能够起到最佳的成效,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在能力提升的过程中,我们自身发展的特征往往能够体现出来。在我们日常生活过程中,人们对于那些未知的东西通常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这些事物的好奇心非常强,这将会促使我们自主展开创新性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把握好每一处细节,并从多个角度来展开具体探析。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要加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教育方法的关注。

四、结束语

职业教育改革是一项需要与时俱进的工程,当就业市场情况有所变动时,则应该对其进行调整。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学校很有必要以就业为导向,这是实现现阶段职业教育革新的最佳选择。同时,高职院校还需与社会企业之间展开合作,以此来为帮助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路贵斌.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21-25;

第二篇: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论文

【摘 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高职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通过对“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实现对接与互动,课程设计突出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模式推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双元制”的研究探索,目的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使之成为市场需要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就业 推进 高职教育 改革 思考

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也正在由“供给导向”逐渐向“需求导向”转化。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越来越成为高职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的内容很多,涉及社会观念、教学理念、体制机制等诸多方面,本文重点围绕高职院校如何瞄准社会需求搞好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改革提出如下三点思考。

一、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实现对接与互动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改革,目的就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而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又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的关键环节,因此,专业设置能否与社会需求实现对接与互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改革的成效。就业导向赋予高职教育很强的市场特征,正如能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的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一样,能不断培养出社会急需的、抢手的人才的学校才有发展潜力和光明的前景。从这个意义上讲,哪个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对接的好,并能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和组合,这样的学校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不断开拓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1.专业设置应当瞄准社会需求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高职院校设置专业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这里涵盖两个方面:一是当前市场缺什么样的人才,是现实需要问题;二是未来几年内,市场将需要哪些类型的人才,这是需求趋势问题。这两个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市场特征,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把握起来,难度较大。正是因为如此,高职院校在规划设置专业时,对自身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具体讲,从宏观层面上:需要对世界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从中观层面:需要对国家特别是学校所在地区的产业规划和布局进行深入研究。从微观层面,需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和用人趋向。只有准确把握了这三个层面,才能做到审视现实、前沿研究、全面规划,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与互动。

2.专业设置要突出行业特征

在设置专业前必须综合考虑社会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认真进行行业的分析,然后再确定专业课程体系以及所开设课程的性质和内容,专业理论知识也应根据职业和岗位的需要系统化。可以考虑由行业主管部门参与专业设置方案的制定,面向行业设置和按行业归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应根据市场的需求来颁布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性专业目录。

3.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变性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迅速,职业岗位不断更新。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必须“适应市场需求”,不仅要适应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行业的需要,还要密切关注由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技术结构的不断升级而带来的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多变性和人才效益获得的急切性等特征。根据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积极开发一些“超前性”的专业,以满足社会对职业人才的未来需求。当然,专业调整不能草率、盲目、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否则,将难于培育名专业、名教师,难于保证教学质量,同时还会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浪费。

4.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性

科学技术日趋综合化的趋势,使职业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往往不仅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因此,高职教育要针对职业岗位群设置专业,拓宽专业口径,增强覆盖面,形成“一专多能”效应,以适应科学技术日趋综合化的趋势,利于学生就业和学校持续发展。

二、课程设计——突出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不应再单纯地强调专业知识、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应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突出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1.根据市场需求,优化课程结构

高职院校课程结构优化的重点应当是构建以满足社会需求为依托的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和市场的变化,特别是生产技术呈复合化的趋势,可将课程分类组织成若干模块,进行课程的重组和调整,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有机地综合。结合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结构的不断升级,不断调整和充实课程内容,充分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体现实用性和先进性。由于社会需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所以,高职院校的课程优化也是一个不断变化更新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才能及时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使毕业生始终具有上手快、适应性强等职业特点。

2.围绕“应用”设计好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按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对基础课与专业课和实践课的课程设置及时地进行调整、补充、修订乃至更新。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现代内容和传统内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关系,认真研究各类课程之间的结构、比例和权重,以满足学生从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3.紧密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设计学生人文素质课程

学生从学校进入社会,将面对的是丰富的、多元的、复杂的文化环境,如果学生社会适应力比较差,就会直接影响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认可度,最终高等职业教育的活力就难以维持。所以,高职院校要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顺利对接,除了围绕“技术应用能力”设计好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外,应当高度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但是,从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看,不可能开设系统全面的人文素质课程。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在课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可重点设置能够显在地作用于学生的人文能力的培训课程,这种课程的设置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引导来强化习惯的养成直至影响到内在精神世界的变化。除此之外,考虑到高职教育课时的局限性,更多的是把学生人文能力实训实践与专业技能实训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其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特别要注意在专业技能实训实践中融入人文能力养成。这样由外而内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

三、教学模式——推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双元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需要的、抢手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不是那些基础知识扎实但毕业后仍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和再教育之后才能胜任工作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上应该尽快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过去的以学科为中心,片面追求理论系统性、完整性的教学模式,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转变。二是由注重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教学模式转变。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两个转变,关键要抓好以下二个方面:

1.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个板擦包打天下的状况,一方面要在校内创造“仿真”环境,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术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另一方面要组织学生深入到实践一线,通过岗位实训,提高其从事相关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能力。与此同时要聘请部分职业经理、总工程师担任学生实验、实习、实践的指导顾问。同时,还要更多地引进多媒体技术,嫁接改造现有的教学手段,坚持以图代文,图文并茂,边讲边学,增加学生的感知认识和学习的立体感、动态感。为适应教学模式的转变,高职院校应当重视与真实职业情境直接相关的学习场所的创建,结合学校实际加强校内实训室、实习基地包括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有条件的学校要尽可能做到:从实训设备、实训工具到现场工况都按照实际的职业情境不经过加工而直接使用,把学习情境塑造成“现场实践”的“真实存在”的状态,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提高技能,增长知识。

2.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建立行业、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的运行机制

紧密依托行业和企业,共同建立行业、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的运行机制,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对接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走产学结合的道路,这是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能否真正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所在。行业、企业和学校合作的模式很多,从行业和企业看:行业和企业可按自愿原则向高职院校注入资金,派出人员参与学校管理和重大事项决策,与学校共同把握办学方向;可向学校提出人才需求的规模与条件,进行订单式培养,参与制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另外,企业还可以委托学校帮助培训员工,节省培训时间、场地、师资和费用。从学校看: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借助企业实力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学校的兼职教师,帮助学校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这种合作或共建,对企业和职业技术学院是互补的,能达到企业和院校的双赢。

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职院校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实际上是一种市场运作行为,是对人才市场、就业市场的一个深度挖掘,因此,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的沟通与联系非常重要,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高职院校加强对国内企业特别是地区企业的现状、发展趋势、用人趋向等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要,了解对方所需,主动上门推销自己,当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应主动服务,搞好牵线搭桥,推动企业与学校的联合。

参考文献:

[1]侯静,王庭宽.谈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教育与职业,2006,24.[2]易兰华.高职教育功能与价值的内涵及特征研究.职教论坛,2005,31.[3]刘振华,高书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之我见.中国科技信息,2006,2.[4]马庆发.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本土化思考.职教论坛,2007,1.[5]武怀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的启示.职教论坛,2005,21.[6]张喜春,戚文革,关键.高职新“2+1”教育模式探究.教育与职业,2006,33.

第三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教育改革探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就业 教育改革 人才培养

论文摘 要: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就业难现象普遍。为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可以从转变教育理念,改进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构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教学质量等多方面入手,大力开展实践教学。

1.就业难与高校教育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当今高校毕业生不仅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且在工作岗位上也显示出诸多缺点,如专业技能不足,应用论知识能力欠缺,适应环境能力差等。这种状况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一是就业环境不乐观,一是高校在教育教学及就业引导方面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1就业环境不乐观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经济环境较不景气,导致众多企业开工率不足,新增就业岗位锐减,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减少,直接导致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出现了各种干扰大学生公平就业环境的现象,导致诸多社会问题从而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1.2高校教育教学和就业引导的问题

当前高校的教育教学仍然以学科型教学模式为主,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和社会实际需求脱轨,教学管理管理观念滞后,重理论,轻实践,培养的多是研究型人才,而扩招之后的研究生数量供过于求,对于大部分本科毕业生而言,就业优势明显不足。本再者,本科的教学内容广而不专,毕业生多缺乏一技之长,很多学生对自身的兴趣和定位亦不明确,教师们无法对其因材施教,这就造成了学生基础能力薄弱,实践能力较差,又薪资定位高,就业难在所难免。

2.高校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就业是民生之本,但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就业形势严峻的状态还会持续下去,而教育本身是为了促进就业,从高校来讲,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推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高校在办学和教学的过程中,应紧紧围绕指导和促进学生就业这个中心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促进、保障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同时,推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教育改革有助于构建新型教育模式,并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3.高校教育改革措施探讨

3.1转变教育理念,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的时代,教育教学能否与大学生就业紧密衔接,直接影响到普通高校毕业生能否正常就业。明确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调整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以就业需求引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以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促进就业工作水平,才能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普通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为“理论——实践——理论”,该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而实际的工作岗位需要毕业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高校教学时就应考虑完善这种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并重。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引入“创新式”和“启发式”教育,多给学生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习内容,考虑将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与实习单位挂钩,表现优秀的毕业生可直接留岗。高校毕业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拥有相对扎实的理论基础,创新思维较为活跃,只要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在就业过程中是很有优势的。

3.2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构建

高等学校要成立教育教学委员会,积极开展社会需求调研,针对企业和市场需要,加强骨干专业建设,及时调整和淘汰饱和专业。加强实践教学,并在教学环节引入就业和创业理念,从而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应当以就业和和市场为导向,突出课程的复合性、实用性,明确各课程、教学环节的地位与内在联系。分层次设置课程,将课程设置为基础能力课、核心技能课和相关知识课,鼓励课外教育教育,加强实践教学,以利于学生了解社会需求。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保障教学质量

高校专业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培养影响重大,提高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很有必要。专业课的教学由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课堂学习是在校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如何通过教学提高实践能力,是校方当前面临的难题之一。当前本科教学师资队伍呈年轻化态势,实践经验较为薄弱,校方应鼓励青年教师向一些资深优秀教师学习教学经验。根据专业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将青年教师派送到实训基地或研究院进修,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把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树立主动就业的意识,以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4.结语

自20世纪末我国高校不断扩招,但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就业难现象普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机构,有责任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高校可以从转变教育理念,改进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构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教学质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养,以帮助其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孙杰.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0,23(6):52-54.[2]王辉,杨大方,吕小师.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创新人才专业教学管理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6):237.[3]黄炳翔、刘红宇.基于大学生“四种能力”培养的高校教学改革[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9):108-110.[4]刘晓辉、贺月娟.河北省高职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1)

[5]张迎春、赵建锋.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06)

第四篇: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育改革论文

2004年4月教育部颁发《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从形势发展看,“以就业为导向”已是当前高职教育深化改革的重点。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精神

教育部高教司有关领导指出,“就业导向”指引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是:

首先,提高教育质量、增强社会认可度,力争通过5年努力在就业率上有明显提高。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一次就业率提高20个以上百分点;培育100所就业率在90%以上的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培育1000个就业率在90%以上的国家高职高专精品专业。

其次,初步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育发展机制。

第三,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育理论体系。

显然,在这3项目标中,建立机制是关键所在。这一机制应有以下特点:

—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水平符合“就业”要求;能使90%以上的毕(结)业生,在适合的岗位上及时就业或创业。

—方便有条件、有需要的学生随时肄业踏上工作岗位(就业或创业);方便已在岗位工作的中青年随时来校(脱产或不脱产),提高学历或短期培训,符合“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可以说,“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精神就是要建立健全这种机制。

二、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以就业为导向”口号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是形势发展的必然,既有根本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首先,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人才。21世纪更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需要“大批能够掌握先进技术、工艺和技能的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的任务正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以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目前仍有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办学观念还未能转变,还未能把办学定位到培养高技能人才上,在教育中过多强调学科性倾向,在学校发展方向上仍有盲目攀高、升格倾向,这显然是与高职教育的根本宗旨不符的。提出“以就业为导向”,正是强调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

其次,“以就业为导向”是当前形势的迫切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社会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但近年来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却明显偏低,2003年高职高专毕业生108万人,平均就业率仅55。7%,即近半数毕业生未能及时上岗。这不仅妨碍了人力资源的使用,影响经济建设,更对高职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这一现象的出现,既与社会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不同步、社会对高职教育了解尚不多等环境因素有关,更与高职教育自身的不足有关。相当一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尽管想办好高职教育,但在具体工作上存在专业设置不符合社会急需,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未能获得资格证书,就业信息通道不畅等等。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正是督促这些院校切实改进工作。

再次,“以就业为导向”符合毕业生的强烈意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中,90%以上的希望毕业后能及时踏上工作岗位,要求“专升本”的仅5—60l0。就业(或创业)愿望的强烈当然与其家庭影响有关,有人作抽样调查得知,高职学生92%来自中低收人家庭,家长希望他们的子女尽早找到工作,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或其他方面的压力。这种愿望应得到理解。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率的高低,对社会稳定以及缩小贫富差距都有直接影响。“以就业为导向”是对毕业生意愿的直接支持,也是对社会稳定的间接支持。

三、“以就业为导向”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以就业为导向”是一个新口号,在贯彻中应明确几个问题:

问题之一:“以就业为导向”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是否矛盾?否。“高等技术应用性”仍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征。在高职教育的起步阶段,为了与中等职业教育相区别,习惯上突出高职人才培养的“高等技术应用”这个方面。而“就业”,则表明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也是普通劳动者。“就业”和“高等技术应用”都是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描述,在当前,突出“就业”更适应目前形势特点。

问题之二:“以就业为导向”还要不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当然要。高职教育和所有教育一样重视“以人为本”,通过课程的合理结构和弹性的学籍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最优发展,为建设“学习型社会”作出贡献。

问题之三:“以就业为导向”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是否一致?“社会需求”既包括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求,又包括生源市场的需求,其外延较宽。从过去经验看,两者需求有时会出现时间差,在就业市场上已趋饱和的专业,在生源市场上还可能是热门。但从根本上看,就业市场是主导方面,在就业市场上受欢迎的专业必将引导生源市场。因此,“以就业为导向”从根本上说符合社会需求。

第五篇:以就业为导向规划大学生活

白琳娜2011021012411计应

以就业为导向规划大学生活

社会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十年苦读,瞬间选择。”说的是高考前后的选择对人生的走向有着不同寻常的影响。目前正是挑大学、填志愿、选专业的关键时节,三位上海交大的同学就如何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能力性格、兴趣爱好选择一所合适的大学谈了各自看法。

就业情况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我填报志愿是以学校为目标的。我一心向往滨海学校,这里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比较好,我希望毕业以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填报专业时我很想选报关的专业。经过咨询后我发现,这方面的专业对一个女生来说太辛苦,但因为成绩不够理想,我被调剂到电子信息专业。总的来说就是,想学一门技术活,将来工作无忧。

虽然是被调剂,但进来之后学到现在,我一点也不懊悔。经过近一年的时间,我越来越觉得被调剂是“歪打正着”。电院的专业如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等都是很有前景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都很好。

对于四年大学生活,进校之前我就有过一些设想。我觉得首先是要好好学习自己的专业,最好能精通一门技艺,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其次,在四年的时间里,要广交朋友、参加学校各种社团活动。大学的同学无论哪个专业都有很多佼佼者,值得我去学习。扩充人脉对自己的未来也很重要。另外,尤其要学好英文,加强口语水平,这对以后的就业会很有帮助。

选学校选工作,目标都要早瞄准

填报志愿我最先考虑的是学校的牌子,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就业时用人单位对于学校的认可度。简而言之就是以人们常提起的几所名校为考虑对象,专业是第二位的。

那时很多条路摆在我面前,到了该好好打算一番的时候,父母的意见可作参考,但最终还是要自己慎重考虑:我想要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第一志愿越早确定越好。如果在高三紧张复习的同时还要想该填报什么志愿,这对学习的负面影响还是蛮大的。另一方面,确定第一志愿后能对学习起到激励的作用。目标摆在前方,我要做的就是努力向前,争取达到我的目标。

报考专业时我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首要是兴趣。应试教育下学了十几年,如果到了大学还不能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那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呢?其次是“避热”。跟风是最不明智的做法,高考时会面临激烈的竞争,同时,也要预见就业时的一番“拼杀”。去年财经类专业在上海非常热门,我对此兴趣不大,正好避开了热门。第三个因素是所报专业未来的发展情况,也就是未来可能从事的行业在就业市场的饱和度如何。

每位同学对大学四年都会有或清晰或模糊的想法,我也仔细想过自己的规划。大一以扩大各方面的阅读量为主,弥补知识欠缺,同时认真完成课程学习,争取每门成绩在85分以上;留出一定时间参加课外活动,扩大自己的人际网络。大二将重点放在确定具体专业发展方向上,阅读更多书籍,保证一个月三本的阅读量。暑假去传播公司实习。在本专业传播学之外,需要突出一个特长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所以我想选择学习英语二专。大三时确定一家自己想进的公司,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密切关注公司发展方向,知晓其人才需求情况。大四时争取进好公司实习。

选适合自己的专业

当初填报志愿我是这么想的:要进一个名牌大学,要进有发展潜力的学院,要读适合自己的专业。高中很少想过自己会往哪个方面发展,但在我的头脑里,以理工科见长的交大是我的首选。在交大可以接受一流的高等教育,享受一流的学习环境,认识一流的学习牛人。

我选择的联合学院是全英语授课的。作为一名21世纪的大学生,只看得懂英语还不够的,更要听得懂、说得出。这个学习环境对我这样的英语不太好的学生有很大的诱惑力。这个学院有机会出国,我还是很想出去多看看,长长见识。出国了对以后的发展会有帮助。

虽然老师家长一直提醒说要为以后做些打算,我还是想得比较简单:好好学习,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增加实力和经验,为以后出国做好充分准备。

下载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秀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秀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特色,做好中职德育工作

    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特色,做好中职德育工作 来源:广西纺织工业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在职业教育大环境下开展的德育工作,由于中职学校以就业为办学导向,这就决定了中......

    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课堂教学、常规教育活动、社会职业实践体验、职业生涯设计与实施、企......

    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

    [摘要]当代教育有别于古代教育,当代教育拥有多种方式,但同时也有诸多问题横亘在教育工作者的面前。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培训技能为主要目的的、有针对性的学校教育方式,希望学生能够......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发展后劲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发展后劲 ------------------------- 编辑:王菲 文章来源:会计网校哪个好新浪 〔摘要〕目前,各高等职业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问题,其学生......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发展聋生语文教育(推荐)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推进中职聋生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一、中职语文实行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实行分层次教学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以就业为导向探讨统计学教学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探讨统计学教学模式 摘 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应用技术学院的主要职能。专科教育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合理调整统计学教......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育论文

    摘要:我国素质教育明确强调,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必须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立足点和核心,保证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真正地走向社会岗位,发挥个人的作用。在这样的现实条......

    中国信息大学:课程体系研究以就业为导向

    中国信息大学:课程体系研究以就业为导向2014年6月3日,学校召开了交流会议,会上教师秦承山、李可、黄荣和田田分别对研究内容进行交流。会议持续了四个多小时,董事长张亚林、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