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璧村古庙会记事经典散文

时间:2019-05-15 12:2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赤璧村古庙会记事经典散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赤璧村古庙会记事经典散文》。

第一篇:赤璧村古庙会记事经典散文

写这篇文章时,2016年4月19日赤璧古庙会已经过去多时。按说一个古庙会有啥说的?不就是一个普通的古庙会么?也不是什么震天撼地的大型活动,就如普通百姓给老父亲做寿一般的普通。有啥说的?

确有话说。

因为这次的赤璧古庙会与往年不同。不同之处就是这次古庙会增加了许多的温馨的项目,而这温馨的项目让我们在外工作的人更加有了一种凝聚力,明白了个中之道理。

上星期,我专门请这次活动的发起者申小科到我办公室一坐。问起这次活动的来龙去脉,申小科如中了百万奖金一般的兴奋,不常抽烟的他竟连抽树根激动不已,说了许多人许多事。

还是我来说说吧。

事先声明,本事件涉及的人很多,篇幅有限不能面面具到,剧情也有许多的版本,大家按照我说的读就是了。反正呀,离不了大谱。

2016年农历4月19日前夕。

赤璧小斌家办事。席间,小科喝了囍酒兴奋地脱口道:4月19的庙会就要到了,我们弟兄们是不是该聚一聚才是。轻轻一句话就如巨石落水,哄哄闹闹的场所立即安静下来。片刻,有人附和说,好啊好啊。遂建议道:“我们平时各自忙活,趁此机会聚聚,聊聊天喝喝酒,很好很好呀。”

晚上,就有人将此消息发到微信群里。是谁发的,我不知道,时间紧,也没再问小科。但是我知道他说的这个微信群人不多,大部分是小科这个年龄段的小规模微信群。

次日小科返回平顺,接到在法院工作的小民(我们叫晚群)的电话,问起此事,小科一脸雾水:我说过?怎么倒忘了?小民电话中笑道:都说是你倡导的呢,你怎么忘了?又连声说:这是好事这是好事,我先捐,记住,我先捐呀。

这个时节,距离4月19日古庙会还不到半个月。

捐款还没着落,小科有些着急了,急忙通电话与担任赤璧村村长的小忠通电话,说了此事。一致意见是:不强求,凭自愿。

至于项目嘛,有三个,哪三个?先打个马虎眼,等等再说。

至于捐款数额,小忠意见很明确,上限不准超过300元。到时候看捐款数额,多了好办,少了就先尽重要的办。

也不知道是谁,竟将这个消息发送到赤璧乡亲微信群中。这个微信群是一个规模很大的群,一时炸了锅。大家不要担心,我虽用词不当却是好事,群里人都说好好好。问捐款途径的,数额的,嚷嚷了好几夜。

2016年农历4月14日。县文联办公室。

我正和在县文联工作的主席老谈论文学呢。老申问我知道捐款的事吗?我说知道。老申笑道:这是好事,但要办好才是好。

我笑道:不用担心吧,咱们不要低估年轻人的智力。

老申不放心:办好了以后还能继续办下去,要是办不好就是一锤子买卖了。不行,我得叫小科过来问问。拿起电话叫小科道:你过来我办公室一趟。

三人坐在一起,谈论好长时间。小科边听边点头道:你们说的是是是对对对。老申问小科捐了多少钱了,小科喜滋滋道:想不到想不到呀,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现在已经有1万多了呢。

又问:都是谁捐的呢?

小科道:可以说知道此事的都捐了。就是在澳大利亚工作的小刚也捐了300元,在天津工作的小文兄弟也各自捐了300元,至于县里的长治的乡亲积极踊跃着呢。

当天晚上,赤璧乡亲群很热闹,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回家。我戏说道:这次回家的人不少,车肯定也不少。可车进不了村呀,没地方停呀。有人笑称:停在瓦窑吧。我开玩笑道:离村里有4里多路哩,步行回家还不误了吃饭?

虽说是一句戏语,却也引起村里干部的重视。因为历史原因,赤璧村修房盖屋导致小车进村很难,一个废弃的厕所成了拦路虎,司机没有几把刷子甭想平安将车拐进村里去。

当夜,小科等人就此事商讨,村长小忠自告奋勇:我去找小明说说去,让他把废弃的厕所给拆了。

小明原来的厕所早已废弃不用,也不知什么原因没有拆除。听村长说了本次庙会的事,立马答应道:这是好事,今晚就拆,其实我早想拆了呢。

说办就办,小忠立马组织村民连夜将厕所给拆除了。顾不得休息,将通往赤璧村的主干道的路面作了简要平整,又平整舞台旁边一个空地做了临时停车场。

这一顿忙碌,一晚上没休息。

2016年4月19日,古庙会正会。

按照本次三个项目,第一个项目就是慰问年满60岁以上的老人,赤璧村算上在外退休的人员共有150多位。每人一桶油。

我是在微信中看到他们发放的场面的,我还担心这油是送还是领呢,回家后问起父亲,父亲说:这群年轻人真懂事,提着油一家一家地送。

我问父亲,您觉得这个项目咋样?父亲笑哈哈道:好啊好啊,按说都不缺这桶油,但这是一份孝心,这样的表达方法非常好。

当天因为有事,我回家迟了些。车很顺利地开进临时停车场。下车后抬头看,立马茫然,舞台前人来人往,真不知从哪里突然冒出这么多人来,睁眼细看,许多人还不认识。只能问问或者从脸上的相貌对对号,猜猜是谁家的孩子。至于一些小媳妇们,我也真无法猜测了。

既然是古庙会,去大庙觐见村里供奉的五龙爷是一定要去的。五龙爷是什么神是干什么的,不是我不知,许多人也不知。但我猜想,赤璧村十年九旱,供奉五龙爷求一个风调雨顺也不为过。

但供奉五龙爷的这个古庙呀,看了真的很心酸。

大殿里黑洞洞的,连一盏灯都没有,点着几根蜡烛,那五龙爷的塑像放在很低的位置,还没有人高,哪里还有什么威严?

再看大庙的院里,古砖铺就的大院斑秃斑斑,大殿对着的舞台破落得早已不能使用,东西厢房有几间已经坍塌,竟还有一颗树在摇头晃脑哩。你说可气不?

唉,这曾经作为学校的大庙培养了许多的有成就的学生,这个我曾经在《赤璧学校的老师们》详细说过,这里不再啰嗦。

这五龙爷到底灵不灵,按照目前的科学解释肯定是不灵的,有这个庙也就是给村民一个心灵安慰罢了。

但为什么还有许多人来觐见呢。

问父亲及其它人,总结如下,他就是一面旗帜,有他的存在就能让赤璧人聚在一起。联想道:就像父亲母亲,只要父亲母亲在,我们兄弟姐们就能聚拢在一起一样。

本次组织者还请了秧歌队在大庙表演。穿着鲜艳的民族服饰,敲锣打鼓甚是热闹。更为想不到的是,许多村里的老年人高兴地自发走进队伍中扭起了秧歌,邻村烟驼村的许多人也加入秧歌队伍中,给这个多年寂寞的院子里增添了许多的喜气。

按照三个项目,第二个项目就是让全村的人吃大锅饭。

大锅饭好吃不好吃暂且不论,个个眉笑颜开,中奖一般。吃饭事小,见面图个热闹才是硬道理哩。

关键是,许多本无计划回家的人也回来了,伙伴们聚在一起聊天喝酒回味儿时在一起的时光,平时在街头呆坐的老人们突然有了精神,因为远方的孩子回来了。还有一些虽永远见不到自己的父母了,触景生情,却也感受到故乡浓浓的亲情,大概有了一种思索,一种对根的思索和牵挂吧。

为什么要将大锅支到大庙里?

突然想起为父亲做寿的事,为什么不在县城或者长治给父亲做寿而要到老家给父亲做寿?

原理是一样的。

因为大庙就是赤璧人共同的家共同的根罢。

第三个项目就是放焰火

在外工作的人见过许多的城里放的焰火,炮声震天,烟弹“砰”的一声在夜空炸开来,美轮美奂如天女散花。相比而论,赤璧古庙会的焰火要寒酸得多,就像我们小家小户过年放个炮仗一般的简陋。

但是,当烟弹冲天而起,在漆黑的夜空中炸响,却有一种异常的奇妙。可以说几百年来,赤壁村的夜空从来没有过如此的美丽。我不敢说焰火照亮了赤璧村的希望,但可以说,焰火将赤璧人的心凝聚在一起。大家齐齐抬头仰望,焰火下映照的个个笑嫣如花,就如我们儿女聚集在父母的身上一般。从此,每年的4月19日成了赤璧人向往的那一天。

时间还回到我的办公室。我和小科,眼前一杯茶,嘴上一根烟。

说起捐款的去向,小科笑道:绝对廉政。我们是尽钱办事。除去三项开支,剩余的钱给大庙买了个香炉。

他说:我们无力修缮庙宇,我们也只是尽心罢了。

小科的父母和哥哥都不在了,按说故乡的概念正在消失中淡化中。他说,通过这次古庙会,我很感慨,这次活动让我找到了归宿。村里虽然没有了我的至亲,但当我看到乡亲时觉得特别亲。

我点头肯定说:我们这样做不是要大家都来讲迷信,我们是通过古庙会这个活动让赤璧村人走到那里也不要忘了自己的根,不要忘了父辈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不要忘了儿时的记忆,不要忘了赤璧还有一群孤零零的老人们。

是不是以后的每年还要继续办下去?

大家的意见是:这是一种大孝。

第二篇:古庙会散文

正月十六,是我家乡的一个重大的日子。

据说,古庙会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庙会的兴盛与明朝经济的繁荣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安阳桥一带漕运的兴起,造就了一带商业的繁荣。原来桥南端有一座大王庙,每到农历正月十六这一天,人们从四面八方集聚到这里烧香磕头,同时伴随着有小摊贩,民间杂耍。

明清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安阳河的漕运发达起来,桥成为水上交通要道。村民介绍,当时一带大街有杂货铺、粮坊、粉坊、客店、理发铺、酒馆和肩挑日杂用品的小商贩,一度成为经济繁荣、商家众多的商品集散地。船家、商家为保佑自己行船平常、事业兴旺,就兴起了农历正月十六叩头庙会。

民国时期的庙会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庙会则有各种农具、首饰,还有骡群、马群,名之曰骡马大会;其罗列、大宗梁檩椽柱及一切木料者,曰木植大会;至男女聚集神庙,烧香祈祷之香烟会,其所售货物除香箔食物外,间有其他商品而已。

新中国成立后,庙会又移到了南顶老爷庙附近。庙会时唱戏一天。南顶老爷庙东为牲畜、农具交易市场,西为生活日杂交易和小吃市场。庙会越来越大,农历正月十六庙会期间,各街、村出民间艺术节目,庆祝一番并祝福来年事业兴旺、五谷丰登。

古庙会传说

“遛百病”

所谓“遛百病”,就是携柏树枝到安阳桥上散散步,扫除百病。这是由于“柏”和“百”谐音,人们认为这样可以遛走百病,来年幸福。带回家的柏树枝还可以在屋中点燃,闻闻香气四溢的柏枝的清香,以消除百病,保证家人来年身体健康。

过“鲸背”

古庙会不管地点怎么改变,基本上是以鲸背桥为中心并逐渐向四周扩散。每年农历正月十六,男女老少便涌向这里。逛庙会是其一,知其内涵者向往的是“鲸背观澜”。只有走过“鲸背”才算真正逛过古庙会

元代所建的这座桥一条巨鲸卧于洹水之上,宛若鲸背,故名“鲸背桥”。昔日宏伟壮观的鲸背桥下,汹涌的波涛至桥墩处分流回溯,春水秋波,波澜壮阔,声若雷霆,成为明代著名的八大景 “鲸背观澜” 之所在。

只可惜这样的古庙会我居然一次都没逛过,三十多年了,想来我一定是个假的家乡人。思考原因:年少时,大部分时间用来读书,初中高中,一天天没有休息,等到高考过后,去了外地上大学。等我再次回到家乡,去单位实习时,很多人都说我的口音不像本地人,倒像是我求学城市的口音了。看来我是乡音已改鬓未衰了。

工作后忙于结婚,生子,紧张的过日子中。每天像陀螺一样旋转。也许生活就是辛苦,所以才幸福。更是无暇逛庙会,连平时的逛街都是极少。

希望今后忙碌的日子中找点仪式感,给生活中创造一点小幸福。的确,幸福是需要自己去寻找和发现的。

第三篇:古村看雪散文

我到商村的第二天,早已纷纷扬扬卷下一场大雪来。

先是彤云密布,近处的村庄,远处的山峦,全都笼罩在一片灰蒙苍郁之中。午后,天空愈加昏黄阴暗,湿冷的寒风中飘浮着星星点点的雨珠。不久,雨丝中渐次夹杂着雪的颗粒,愈来愈密,愈密愈奇。随后,雪粒变成雪的花朵,大片大片的雪花随风飞舞,千姿百态,气象万千。场院里,屋脊上,街道口,光秃秃的枝桠间,顿时变成了繁芜杂乱的热闹景象,整座商村也就被罩在密不透风的雪幕中。

坐在宫见素早已燃旺的泥炉旁,看五颜六色的火焰在炉膛中闪展腾挪,跳掷奔涌,心里也便温暖了许多。老宫是宫家熏蒸乳糕的十六代传人,已是儿孙满堂,可这门绝技却无人传承,这不能不让他愁肠百结,茶饭不思。这位饱经风霜的苍髯老者神情沮丧地坐在我的对面,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已是夜半时分,窗外,那雪下得正紧。

商村始建于唐末,至建国初始,十八街三十六巷已初具规模。村庄北倚唐马山,西靠紫霞寺,东流杨家河,南面出汉正街与轩徽大道相连,随之通四面八方……

雪中的商村沸腾起来。出门进入太白胡同,李家的三闺女正挥舞着一把竹枝扫帚忙乱着,齐膝深的雪地上只有她艰难迈出的雪窝窝。眼见着,扫帚扫出的地方是雪,是雪,还是雪。她身穿一件红色对襟小棉袄,头顶绿色红线攒束软丝巾,手戴鹿皮环扣衔鱼淡红暖柔套。昏暗的大地上,瞬间成就了一幅如画似梦的剪影。

从子美胡同南行,转入宋碧街,眼前的老泉胡同已被清扫出来。三五处人家正冒着淡淡白烟,梁家的包子铺,胡家的三鲜汤,山家的羊汤馆,姜家的铜锣烧,欧阳家的红油凉粉……沿胡同一直排过去,紧凑而繁密。零星的八棱雪花袅袅娜娜地落下来,遇着冉冉升起的淡淡的乳白色的烟气,刹那,便也成了一丝丝汽云儿,然后飞舞起来,再去触碰正在下落的另一些雪花,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就数宋坊街青莲胡同冷清得很,临近中午,方有阁楼的小门打开,那些个穿红着绿的妖艳女子只一闪,便又隐没得无影无踪。只有到了傍晚,楼阁间才会传出笙箫胡笳的柔曼凄婉之声,如泣如诉,缠绵悱恻。那些个红男绿女鲜活得如三春的桃花,脸上也会漾着夸张的写意,把浪漫的青春张扬得如落花,如流水。我想,即便雪花漫舞的冬夜,大概也是如此。

山抱朴是商村的老艺人,一把二胡走南闯北了几十年,然后又孤身回到老家。老艺人晚年的二胡里揉进了凄苦、悲怆的人生经历,所以每到阴历七月十三庙会的那一天,他必在崇祯街慧丰胡同拉上几支曲子。方圆百里倾慕而来者不可胜数,人山人海围堵着,使得整条胡同密密匝匝。喧闹哗嚷中,只要老艺人轻轻一挥手,顿时鸦雀无声。二胡声起,如梦似幻,哀怨愁苦的曲调便如流水般四处流淌开去,只听得万千观众肝肠寸断,酸嘶愁恻渐积胸底,流荡回环。这时,但看那些倾耳细听者,无不变得如痴如醉,似癫似狂。

见到老艺人已是下半晌,厚重的积雪将门堵着,半盏茶工夫,木门才吱哑有声。一位身材瘦长、目光呆滞的老者立于我的面前,他紧紧地盯着我,似乎要从我的灵魂深处窥出些什么。三言两语,话不投机。出得街口,顺着已有些融化的冰雪,迤逦朝紫霞寺而来。

紫霞寺门洞开,破损陈旧的红漆八排圆钉紫楠木门显得颓败不堪,纹路间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和万千的无奈。通往正殿的甬道两侧的古松、苍柏东侧西斜,断枝残条随处可见。这里的风雪似乎比别处另有一番景致!艰难前行,寻遍整座寺庙竟空无一人,满目疮痍中全是昏暗的天空和厚厚和积雪。到处死一般的沉寂,这到底让我升出了些许压抑和窒闷。

千年古寺不久就要变成一片废墟,连同它的前生和今世。在文明的废墟上,另一种文明会重新建起。夜幕低垂,天空中又卷起了鹅毛大雪。我赶紧逃回村庄,逃回到燃得正旺的火炉旁,收起这种久远的沉思和渐渐浸淫的心痛。

沿着汉正街朝回走,看阒寂无人的村庄静默于漫天的大雪中,心中忽而又升起点点希望和梦想!那梦想的光环愈来愈大,弥散于整个天地间。

抖落一身厚雪,抬头望向昏沉的天空,那雪正下得紧……

第四篇:村庙会调查报告

村庙会调查报告

河北省地处燕赵大地,具有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河县位于河北省的西南部,该县并不是后兴起的县城,而是一座古县,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战国时期的田光,三国时期的颜良都是该县人,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籍中共最高将领董振堂将军,除此之外,新河县又有很多珍惜的文物出土,如20世纪六十年代出土的西汉堂阳侯错银铜虎符、汉朝双系罐、隋朝五嘴壶,还有大皇庄净业庵的大铜钟、东关十方院的人头幢。

新河县发展到今天,任沿袭保留了许多古代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风俗习惯也有一些相应的变化。我们于2011年2月28到新河县尧头中学实行,在实行期间多次听学生以及当地人提到庙会,从学生的描述中,庙会给我的感觉就像赶集似地,有很多小商法买东西,还有文艺汇演。但是我有些困惑,这和平时的集有什么不同呢?难道每年一次的就叫庙会?定期的就是集市?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迎来了尧头一年一度的庙会——端午庙会。

庙会当天我们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向当地的老人了解一些相关情况,情况如下。

尧头村的庙会定在每年的端午节,即农历的的 五月初五。也就是农历的五月初四,在村西最后一家的西侧有人用白色帆布搭起了一个凉棚,到了晚上,村民活动广场上便传来了有节奏的咚咚打鼓声,据当地老师说,这是表演的人提前预演彩排。这使我对端午庙会更加好奇。

五月初五当天,平静的尧头村一下子热闹起来,很多小商贩聚集到尧头,他们各自占据有利位置,摆开摊位。这些摊位既有普通的商品,吃的、穿的、用的,还有一些传统工艺的摊位,如写花鸟字画的,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拿出一个体积不大的盒子,摆开了正式,这盒子打开后是一张桌子,他把用品摆在桌子上,铺开纸,用一只特殊的笔(如长方体印章,扁,沾颜料那侧为海绵质的头)沾了两种颜料在纸上随便一图,一只生动的蝴蝶就画了出来。

在村西的凉棚下,北面的墙壁上已经挂上了一幅神像,长约一米半,宽约70厘米,那神像花绿的脸,面目有些狰狞。神像前有一张摆着贡品、烧香的坛子的桌子,桌子前面有石头围城的火堆,专门用来烧纸。火堆前面又有两个垫子,时不时有人来磕头上香。凉棚两侧内西侧摆着条形的长凳,有几个上了年纪的奶奶。东侧由一个五十多岁的妇人手持小鼓带着三个婆婆,那三个婆婆有人手中拿钵,有人拿锣,伴着小鼓有节奏的敲着,四个人口中念念有词的唱着,应该是祭语。在凉棚的西侧有三堆火塘,也是用砖简易垒成的,最靠西的两个火塘直径越半米,里面烧着纸,有人在旁边不断的加烧纸,在靠近凉棚的这个火塘有些特别,两边分别用一块砖立着,像柱子一样,上面有平放了一块砖,感觉像打开的打门一样,在砖头支撑的空间下,摆着贡菜和酒,酒杯中还插着一只粉色的三角纸旗,在这旁边插一个大的红色三角旗,上面黑字写着“尧头庙会”。

据当地人说,村里面专门有人负责每年的祭祀活动,从前,在庙会的前一天,祭祀人员就要到庙里把神请来,并且负责烧纸接待香客,直到庙会结束那天,昼夜不息。在庙会期间,还会有人捐赠善款、许愿还原。尧头村负责这件事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妇人。据当地老人说,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古时候,这个地区爆发瘟疫,邻县冀州一个人为了解救老百姓,自己就把所有的瘟疫都吃掉了,以至于脸被涨青涨红,后来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就给他塑像,慢慢的,他也就演变成了神,受后人供奉。于是每年庙会,人们就会前来祈福,祈求一年风调雨顺有一个好的收成,祈求全家平安。

发展到今天,尧头庙会已经有了很多改变。在端午节的早上,负责祭祀的人会在六点之前到庙里去请神,经过一个小仪式后,将神像请出庙,抱神像的人在前,其他人在后,敲着小鼓,打着铜锣,拍着钵,口中唱着。把神安置到事先搭好的凉棚内,以供人供奉拜祭。

庙会除了商业活动、祭祀活动外,还有文艺表演。表演着多为四五十岁的人。先在庙会凉棚前集合,着统一旧式军礼服,组成一个小乐队,每个人手中都有乐器,乐队最前面还有一个指挥,在这个小村里可是相当壮观。乐队中最显眼的就是标有“新河尧头”字样的大鼓,直径约一米半,需要两至四个人敲。乐队在庙会前表演一会儿后就休息一会儿,再次表演时,位置就向村中的广场移动,反复几次,就到了尧头村的广场。此时乐队队员们脱下军礼服,换上了表演服。只看广场舞台上,那一群可爱的大妈,蹦蹦跳跳像小姑娘一样,鲜红的手绢在她们手中灵动的甩着,一点都看不出来她们的年纪来。这些大妈还身着藏族同胞的衣服表演藏族舞。看这些大妈那眼神那动作,不得不让人佩服,其表演艺术魅力已超越了年龄。一时村民们都聚集到此看这场文艺汇演。表演结束后,村民自发的又扭起了大秧歌,伴着现场配乐,瞧!大家伙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都被这热闹的气氛感染着,恨不得也去扭一个。

艺术家在民间,看那满头花白的老头,敲起鼓来特别带劲,那手腕那眼神,都是那么有渲染力。再看他旁边的两个大爷,在斗钵,两个人像小公鸡一样,平日里刺耳的钵声,现在也成了动听的语言,他们两个又像在辩论似地,你一言我一语,加上生动的肢体动作,真是一种享受啊!这还是我第一次看。

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到了中午,各家敞开大门,都在过堂里摆下桌子招待亲朋好友。本村的学生们也把自己要好的小伙伴带回家去,想必他们的母亲已经准备好一大桌丰盛的食物了吧!整个村庄沉浸在喜悦祥和的节日气氛之中。

尧头村的端午庙会已经不单纯是一种祭祀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借这庙会这个契机进行商业活动,庙会期间更是当地人走亲访友的好时机。通过庙会这个机会,加强了人和人之间的联系。

然而,我们不得不注意,组织庙会的这些人都已经很老了,年轻人多认为烧香拜神是封建迷信,只是看个热闹,对于庙会本身的一些事情并不关心,对于庙会的相关传说也知之甚少。那么,尧头村的庙会还会存在多久?这还是一个问题。

秦来茹 谢燕婉

第五篇:乡镇古庙会开幕式主持词

各位来宾,各位父老乡亲,朋友们,同志们: 晚上好!今天是一年一度**古庙会的开幕之日,可以说是**人民文化生活中一件大事,为了筹备好本次古庙会,乡党委、政府多方筹资**万元对原戏楼实施加固改造,进行了换顶、粉刷和硬化,改善了文艺演出环境,同时邀请资质深、口碑好的**剧团来我乡从**日(今晚)到**日助兴演出。在此,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对参与筹办和支持这次庙会的各村、各单位和全乡八千多名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远道而来光临**庙会的客商和各界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接下来举行**乡2012年古庙会开幕仪式: 第一项:鸣炮奏乐

第二项: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乡党委书记**同志致辞讲话 第三项:请**乡派出所长**同志讲话。第四项:请**剧团团长**同志讲话。

各位父老乡亲们,**乡的古庙会开幕仪式就举行到这里,让我们以这次文化盛会为契机,在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乡上下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开拓创新,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而不懈努力。最后,预祝本次古庙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及父老乡亲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美满幸福!

下面演出正式开始,请大家欣赏。

下载赤璧村古庙会记事经典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赤璧村古庙会记事经典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亲情记事散文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在我们村,我按辈分叫她“二妈”,至于我为啥要按这个辈分叫之,而......

    古传统节日散文

    导语: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清明节,端午节,春节等,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传统节日散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古传统节日散文(1)时光如同......

    那赤河畔优美散文

    初秋的清晨,整个河畔被缓缓流淌的河水声占据着。偶尔可以听到吉祥鸟和山雀优美的节拍声,仿佛是一曲上苍有意安排的天籁之音。村庄里农家的屋顶都陆续飘起了炊烟,被阳关蒸发的寒......

    东回舍村庙会致辞

    东回舍村庙会致辞平山县卓鑫信息中介公司 常务副总 艺术总监 王美忠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父老乡亲: 大家上午好! 阳春三月,百花争艳。 今天是东回舍村传统的庙会,......

    古树优美散文

    一个城市,因绿树成荫而显得生机勃勃,因古树参天而积淀厚重历史。古树,动辄就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其形苍劲古朴,其态饱经风霜。诗圣杜甫客居甘肃天水期间,在游览千古名刹南郭寺时,曾赋......

    雪的记事散文(5篇)

    阅前注意:某些个人观点过于颓废,求不撕逼,求你们放过我。如果和我个人观点起了冲突,请你们当自己没看过这篇文章。好久没见家乡的雪了。前些年羁旅苏州,气候温和,深冬树叶也还不肯......

    我的青春记事的散文

    记得我读师院的最后一个学期,学校组织了一次教学实习,虽然已过去了26个年头,但那一份当老师的最初的快乐感受和学生们那一份朴实真诚的情感却永远地珍藏在我的心中。那是1989年......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赤湾古炮台)(精选5篇)

    旅游管理 小组成员:-1- 目录 前言.................................................................调查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