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教案设计

时间:2019-05-15 12:2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教案设计》。

第一篇: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动态分小棒的操作与理解竖式中的每一步的意义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能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例2时,让学生分小棒,在分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5捆小棒平均分成了2份以后,余出的1捆要把它拆开变成10根,和剩下的2根合起来继续分,刚好每份还可以分6根。这一操作过程会使学生轻松地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理解竖式计算中为什么十位余下的1个十要和个位落下来的2合在一起来除的道理。

2.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不但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和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教学从植树节入手,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小棒

学生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节是每年的几月几日吗?(3月12日)谁能说一说植树有什么好处?(学生自由汇报多植树可以绿化环境,让空气更清新)今年的植树节,我们学校也组织了植树活动。大家看,同学们正忙着种树呢!(出示教材15页主题图)

1.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1)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2)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2.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列出算式吗?

(42÷2= 52÷2=)

师:被除数是整

十、整百数时,我们可以很快地口算出结果,要想准确地计算出42÷2和52÷2的结果,可以列竖式,也就是笔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笔算除法。(板书课题: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

设计意图:交流对绿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爱林、护林、改善生态环境的意识,并通过此情境引入新课的教学。

⊙动手操作,体会算法

1.教学例1:42÷2。

(1)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感知算理。

①指导学生利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42÷2。

②学生汇报操作过程。(课件演示)

预设

生:先把4捆小棒平均分成两份,每份2捆,再把剩下的2根小棒平均分成两份,每份1根,合在一起就是21根小棒,21就是42÷2的商。

(2)结合操作过程探究笔算方法。

①尝试用竖式计算。

师:想一想,如果用竖式计算应该分几步?试一试,写一写。(学生结合摆小棒的过程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②汇报交流,明确笔算的方法。

引导学生明确以下两点:

a.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被除数十位上的4除以2商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与被除数的十位对齐)上写2。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表示从被除数中已经分掉4个十,写在十位的下面。4减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了。

b.被除数的个位上还有2,要落下来继续除。2除以2得1,要在商的个位(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上写1,再用除数2去乘1,积是2,表示从被除数中又分掉2个一,写在落下来的2的下面。2减2得0,在2的下面写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

③看教材15页例1方框中的竖式,进一步明确算理和书写格式。

(3)小组讨论:笔算除法时,先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

(4)反馈练习,巩固方法。

完成教材16页“做一做”中左边的三道题。(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做完后说一说笔算的过程)

第二篇:《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9页—20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体现了数学学科循序渐进的特点。学好本节课,对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三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本节课的特殊性,为学生提供开放的课堂、愉悦的氛围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并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探索并发现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充分理解笔算除法的合理程序。【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大多8-9岁,心理发展仍然处于行为把握阶段,他们认识事物的特点是需要亲自参与活动或游戏,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明白事物,把握事理。学生有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有初步的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经历,担指向、方法不够明确;学生有较强的活动和观察兴趣,但是活动缺乏有序性,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概括、归纳水平差距较大;学生有较强的小组合作意识,在交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不强,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有待提升。【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尝试和探究,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笔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和思考以及课件展示,经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现从感知到认知,再到应用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教学难点】

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教具、学具】

小棒、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提出问题

1、相信大家都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每年的植树节,全国许多部门和单位都组织植树活动。谁能说说植树有什么好处?(设计意图:亲切自然的交流,促使学生进入情境。)

2、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人类的生存的确是离不开树木。今年的植树节,我们学校也组织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

3、这就是我们学校今年植树的情境,从这个画面中你看到些什么?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4、哦,老师把她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同学们先想一想,怎样解决她为我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板书: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5、大家一起来说说算式该怎样列呢?

(求“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的算式是:42÷2=,求“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的算式是:52÷2=)

6、为什么这样列呢?(因为求的是三年级两个班平均植树的棵树)

7、你会计算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

二、小组合作,探究笔算方法

(一)例一的学习

1、现在请在小组中相互交流交流,共同来探讨解决的方法,可以利用桌子上的学具。现在开始。

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的交流,我想,同学们都已经有了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们小组形成的方法。

2、小组A:我们小组,用口算得出结果的。

师:请你们小组的同学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口算的,好吗? 生:我这样想的:40÷2=20,2÷2=1,20+1=21。师:真不错。

小组B:我们小组用的是摆小棒的方法。师:你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你们摆的过程好吗?

学生到讲台上,在展台上为同学们演示。先把每捆10根的4捆小棒分成了两份,再把剩余的2根分成了两份,和原来的两捆合在一起。

师:同学看清了吗?老师再把他分的过程通过大屏幕演示一遍(课件演示分的过程,并重点对分的步骤做必要的说明)。师:有用其他方法的吗?比如说笔算的方法。小组C:我们小组用的是笔算。小组D:我们小组也用的是笔算。让学生把竖式板演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同意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有的用口算的方法算出42÷2=21;有的通过分小棒,知道了结果;还有一些同学尝试着用除法竖式来解决问题。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3、讨论笔算过程。

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把这个竖式写出来好吗?先写被除数42,然后呢?对,是除号。在呢?是除数2。我们刚刚分小棒先分的是整梱的4梱小棒,所以2先除十位上的4,等于2,写在十位上。为什么呢?(因为这个2代表20)2乘以20等于?对,也就是刚刚先分走的4梱小棒,40-40没有了,整梱的分完了,然后怎么样?(分剩下的两根小棒)所以我们把这个2怎么办?对,把这个2落下来,然后呢?再让这个2去除以2,等于?写在?(个位上)。1乘以2等于?2-2=?(0)请同学们注意,刚刚2乘以20等于的这个零和40-40等于零的这两个零,因为我们计算没有完成所以就不写了。

4、那么42÷2=21(棵)(板书)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21棵。

5、现在请同学们一起用列竖式的方法解决下面两道题。36÷3= 48÷2=(设计意图:形成性练习)

(二)例二的学习

1、刚刚我们已经一起解决了一道题,那52÷2你们会计算么?

2、出示自学指导

(1)动手分一分5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2)小组交流竖式计算52÷2 想一想:十位除后余l该怎么办?(3)说一说例2和例1比,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应注意什么?(4)三分钟后汇报

3、我想,同学们都已经有了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位女生,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吗?

(分小棒,学生边说教师边课件展示分法,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 52÷2=26)

4、哪组同学能用竖式的方法计算?学生汇报。

5、他说的对吗?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

同样先写被除数52,然后除以除数2,然后呢?对,被除数上的5除以2,我们都知道被除数上的表示5个十,5个十平均分成2分,每份最多能分2个十,也就表示商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2乘以20等于?写在?5减4得?1,表示十位上还剩1个十没有分。也就是5捆小棒分掉4捆,还剩l捆,就把剩下的1个十与个位上的2合并。接着呢?把被除教个位上的2落下来,和十位上的余数1和在一起,表示?12。12除以2得6,写在?商的个位,再用除数2去乘6,积是?12,表示从被除数中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除数的12的下面。12减12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0,表示?分完了。

6、那么52÷2=26(棵)(板书)也就是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26棵。

7、同学们一起来看看,52÷2和42÷2的竖式比较,有什么不同?

(42÷2,十位上的4正好分完了,52÷2,十位上的数没分完)

8、你是不是说,42÷2商2后,十位上没有余数,而52÷2商2后,十位上还有余数?那么,我们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就要注意第一次商后,十位上是不是还有余数,如果还有余数,就要把这个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再继续计算。

9、好,现在大家一起来试试这两道题。36÷2= 65÷5=

三、巩固练习

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让我们登上智慧岛。验证一下自己的智慧吧。

1、课件展示第一题:智慧岛上的小兔想要过河,需要大家的帮助。大家快帮帮它过河吧。(68÷2、39÷3、84÷4)

2、过了河,小兔想和大家比一比登山,看谁最先登上山顶。(课件展示登山图)我们分两组。左边一排从左边登山,右边这排从右边登。(左边:26÷2、84÷6、75÷

3、右边:66÷6、56÷4、95÷5,山顶:91÷7)

3、看来你们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方法了。智慧岛上的小动物们可没法跟你们比啊。(课件出示:)看!这是它们做的计算题。你能当一次小法官,判断一下它们做的是否正确吗?并帮助它们把错的改正过来。

4、智慧岛上住着祖孙二人。他们听说你们已经学习了笔算除法。也想考考你们,你们接受挑战吗?(课件展示)(小孙:我今年5岁;爷爷:我今年65岁,(1)今年爷爷的年龄是小孙子的多少倍?(2)明年爷爷的年龄是小孙子的多少倍?

(以上的习题都是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出现,引起学生兴趣和激发学生竞比意识是我的又一个出发点。在紧锣密鼓中,在学生的兴趣盎然中,新课的学习和练习都已完成)。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我们一起总结一下笔算的方法。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笔算除法

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42÷2=21(棵)52÷2=26(棵)

教材:

第三篇: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5页—16页例

1、例2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体现了数学学科循序渐进的特点。学好本节课,对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三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本节课的特殊性,为学生提供开放的课堂、愉悦的氛围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并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探索并发现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充分理解笔算除法的合理程序。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大多8-9岁,心理发展仍然处于行为把握阶段,他们认识事物的特点是需要亲自参与活动或游戏,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明白事物,把握事理。学生有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有初步的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经历,但指向、方法不够明确;学生有较强的活动和观察兴趣,但是活动缺乏有序性,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概括、归纳水平差距较大;学生有较强的小组合作意识,在交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不强,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有待提升。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喜欢看书吗?通过看书你有哪些收获? 王老师处有500本书,他准备平均分给5个班,每班分到多少本?(每班100本)你是怎么算的?(500是5个百,平均分成5份,每份一个百是100)

你能口算下面这几道题吗?

600÷6

27÷3

240÷8

160÷4

二、动手操作、领悟算法

现在老师这有42本书,平均分给两个班,你能帮老师分一分吗?

1、先独自思考,将思考过程在纸上展现出来

2、将自己的分法说给同桌听。

3、提问:我们怎样将42本书平均分给两个班?(汇报分法:)

A.一本一本去分(找学生现场演示分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这样分太耗时,太麻烦)

B.十本为一摞,42本书是4摞零两本。先分4摞,每班两摞,再分两本每班一本。

C.将42本书用小棒图表示,通过画图分小棒的过程找到答案。

比较上面的分法哪种最简单?为什么? 根据文字描述和分的过程你能写出一个算式吗?

42÷2=

老师能把你们刚才分的过程用另外一种式子写出来你们想不想看看?

以小棒图为例:

(l)说说我们先分的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说:先用4个十除以2得2个十,再用2个一除以2得1个一,2个十加上1个一商是2l。

(2)明确笔算的过程和竖式的写法:

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被除数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跟被除数的十位数对齐)上写2。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表示从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数,写在42十位的下面。4减4 得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分完了,个位上还有2,要落下来继续除。2除以2得l,要在商的个位(跟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上写l,再用除数2去乘1,积是2,表示从被除数中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除数的个位上的2的下面。2减2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O,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计算过程结束。

(3)师问:说一说,作笔算除法时,是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的?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小组讨论)

(4)初步练习,掌握其法。

完成第20页例1下面的“做一做”。(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做)说出笔算的过程。

2.把例1换数变为例2:52÷2=

(1)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问:52能不能平均分成两份呢?自己动手分一分。

学生汇报分的结果。

问:这道题在分小棍时与例l有什么不同?

(2)让学生独立试算52÷2,有困难的,可以提问。

学生可能问:十位除后余l该怎么办?

先请会的同学帮助解答。师再进一步明确:

笔算除法的计算时,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被除数十位上的5表示5个十,5个十平均分成2分,每份最多能分2个十,也就表示商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跟被除数的十位数对齐)上写2。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把4写在十位的下面。5减4得1,表示十位上还剩1个十没有分。也就是5捆小棒分掉4捆,还剩l捆,就把剩下的1个十与个位上的2合并。即要把被除教个位上的2落下来,和十位上的余数1和在一起,表示12。12除以2得6,要在商的个位(跟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上写6,再用除数2去乘6,积是12,表示从被除数中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除数的12的下面。12减12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0,表示分完了,计算过程结束。

(3)小组内讨论:说一说例2和例1比,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应注意什么?

明确: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以后还有余数,要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和起来继续除。

小练习:竖式计算。

3.小结算法: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今天所学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小组内互相说)

师生共同总结: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被除数的哪一位除后有余数(要注意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就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合起来继续除。

师生共同编法则歌诀:除数一位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哪位。

(4)练习反馈:第20页做一做。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练习四的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讲评,个别纠正)

第2题,判断对错。

3、4题。

四、看书质疑,总结全课

问:今天都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第四篇:《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设计

笔算除法 一位数除两位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19—20页例

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口算例1的结果,并会说出口算的过程。

2、会用拆数、摆小棒、竖式等方法独立试做例题,把操作和计算有机结合起来并在组内和全班交流自己的算法,体验方法的多样化,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较优算法,经历、感受算理的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示范的基础上,会书写除法竖式,会理解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的数合并起来继续除的道理。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笔算除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每次所除得的余数都必须必除数小。教 法:通过教具学具的操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学 法: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情境导入:

孩子们,你们知道植树节吗?是几月几日?每年的植树节,全国许多部门和单位都组织植树活动。谁能说说植树有什么好处?

......2、根据情境,提出问题

今年的植树节,我们学校也组织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这就是我们学校今年植树的情境,从这个画面中你看到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

1):我看到上面有三年级、四年级两个年级的同学在植树。他们有的挖坑,有的浇水......2):我想问大家,谁能算出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3):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植树多少棵?

4):我想知道: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板书: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3、质疑:

哪位同学来说说算式该怎样列?

求“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的算式是:42÷2,求“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的算式是:52÷2。

42÷2=?你会计算吗?现在请在小组中相互交流交流,共同来探讨解决的方法。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探索解决“42÷2”的方法。

学生们有的在认真思索,有的在摆弄小棒,有的用笔计算。然后,各

自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师巡视或加入小组中不时对他们的活动进行指导。

2、学生展示汇报

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们小组探讨出的方法。学情预设:

A:我们小组,用口算得出结果的。想:40÷2=20,2÷2=1,20+1=21。B:我们小组用的是摆小棒的方法。演示:先把每捆10根的4捆小棒分成了两份,再把剩余的2根分成了两份,和原来的两捆合在一起。

C:我们小组用的是笔算。D:我们小组也用的是笔算。......让学生把竖式板演在黑板上。在这里学生的竖式一般会出现两种 2 1 2 1 2)4 2 2)4 2 4 2 4 0 2 2 0 学生互评,教师适时点拨。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有的用口算的方法算出42÷2=21;有的通过分小棒,知道了结果;还有一些同学尝试着用除法竖式来解决问题。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3、讨论笔算过程。

1)同学们出现了这两种列竖式的方法,比较一下,你喜欢哪种?说说你的理由

1 2 1 2)4 2 2)4 2 4 2 4 0 2 2 0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计算过程,指名学生跟着电脑边演示边叙述计算过程。

2)用你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一算“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52÷2。

指名学生上台展示汇报,学生互评。

4、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三、学生质疑,师生释疑

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帮忙解答疑问。

四、归纳总结。

让学生自主完成学研指导案上的归纳整理。

五、反馈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学研指导案上的目标达成。教师巡视。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笔算除法 一位数除两位数

第五篇: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案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

教材简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主要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在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把第二个因数扩展到两位数。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是:

1、掌握乘的顺序;

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2.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课题。

1、出示算式:41×7 24×2(让学生分组笔算。并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2、老师小结:

重点通过教师的小结,使学生明确多位数乘一位数竖式的算法,强调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

3、出示情景图:课件出示课本请警惕(1)12个23(2)

1.估算

⑴让学生先估一估23×12240

23×12

2.口算

一下。

帮助学生验证计 200、230或者

23×1

2——要求一共有多

×12表示12个23个23

A 23×10=230

12个2

323

10个23再算2 23×2=46 230+46=276 B 20×12=240 3×12=36 240+36=276

12个23或23个12分开来 ,从而解决了新的问题。看来遇到新的问题的时候知识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3.笔算

引导学生将口算的三个横式简化

23×10 = 230

23×2 = 46 2 3 × 1 2 = 2 7 6 230 + 46 = 276(1)同学一起商量。

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旧(2)(3)展示交流。

1)2 3 × 1 2 4 6 2 3 0 2 7 6 2)

× 1 2 4 6 2 3 2 7 6

位上的1乘3得34的下面写31乘2得24的前面 写2。这样算的时候不写0解算理。

3)进一步明确算理 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46

23表示什么?怎么来的?也就是230。(4)

23写在百位和十位上就是表示23

师生共同梳理计算的过程。

23和个位上的2 2 3 ↖↑

× 1 2 6

23和十位上的1

3就表示3

↑↗

×1 2 4 6 2 3 2 7 6 4623×2和23×10

2写在哪3

↖↑

×1 2

——23×2的积 2 3 ——23×10的积 2 7 6 ——46和230的和 【设计意图】

1.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2.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明确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1、针对预习学案上面的练习题目进行同桌订正。

2、课本的做一做。(分男生和女生组进行练习。)

3、集体订正答案(找错误的学生或暂差生个别说一说计算的方法。)【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对学案练习题的自主或同桌检查,既提高了学案的利用率,有有效地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还给了学生一个反思自己的机会。教师用课本中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练习,实际也体现了优化练习设计,因为是计算教学,因此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就可以了,这样的安排既“经济实惠”又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

这条街上一共有多少 2 3 ↖↑

×1 2

——23×2的积 2 3 ——23×10的积 2 7 6 ——46和230的和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从引入部分的口算、学生用不同方法对例题的尝试及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都仅仅围绕乘法的意义来展开。20根灯柱,每根灯柱上有12盏灯,一共有多少盏灯?学生很快分析并解答了出来:20个12是多少?即24个十。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前面口算的基础上,我又提出如果是23根灯柱呢?学生很快说出求23个十是多少?有的说前面的20个12再加3个12,师顺势引导先用竖式计算20×12=,再用竖式计算一下3×12=,学生算出后,再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23×12=,师巡视辅导,然后指名板演不同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题意观察、比较、不同算法,辨析、交流分辨对错。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掌握起来容易多了,能够理解1个十乘3得到3个十,故3应照齐十位,其它依此类推。效果良好。

但也有些孩子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一部分按乘法计算,另一部分按加法计算;也有一些孩子把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应该是相加,而写为相乘。计算不熟练。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强化训练。

下载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