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消费主体为导向的品牌延伸管理论文
【摘要】文章以品牌延伸心理模型评价机制为基础,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几种成功或是失败的品牌延伸策略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分析可以使消费者在对品牌延伸产品作出评价时是基于何种过程的问题有所发现。
【关键词】品牌延伸;消费主体;情感迁移;评价
品牌延伸是指在已有相当知名度与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基础上,将成名品牌运用到新产品或服务上,以期减少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风险的一种营销策略。几十年来研究品牌延伸的大体上有两个着力点,一个是从品牌自身着手,例如:品牌识别决定品牌延伸,因为品牌识别是品牌价值的集中体现,它犹如一颗钻石放射出璀璨的光芒,照耀着品牌涵盖的所有产品[1];另一个是从消费者方面寻找突破口,例如 :心理学研究认为消费者对原品牌认知、态度、情感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品牌延伸成功的制约因素[2]。本文拟从第二个方向即消费主体方面探讨一下其对品牌延伸产品作出的评价是基于何种过程。
一、品牌延伸心理机制的构建及其发展状况
品牌延伸是一种营销策略,取得商业成功是它的主要目的,而取得商业成功的前提是要打动消费者,只有消费者愿意购买这种品牌延伸下的产品,这种营销策略才算成功。在这一点上心理学的观点主张从建立品牌延伸的决定因素入手构建其心理模型,其模型认为,品牌延伸心理机制就是借助消费者对已有品牌的知识和好感所产生影响与作用[3]。根据品牌延伸心理机制构建的心理模型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是消费者品牌评价中情感迁移模型;另一个是消费者品牌评价中属性联想需求模型。其中情感迁移模型认为消费者对原品牌的态度和情感可能会通过两个迁移路径迁移到新产品中,而属性联想需求模型则认为品牌延伸并不是由消费者原品牌态度和情感与延伸品牌之间存在相似程度所决定,而是原品牌的品牌特定联想在延伸品牌领域被需求的程度,即消费者先判断原品牌的特定联想是能提供延伸品牌所必须的一些利益点,还是有抵触的,然后对此作出评价。在此基础上,Aaker和Keller等品牌理论研究学者进一步研究认为影响品牌延伸机制主要由消费者情感与认知相互作用的结果产生,而不仅仅是情感与态度的影响作用。
二、消费者心理模型评价机制对于两种常见品牌延伸的分析
(一)产业上的延伸
在产业上,上、下向均可延伸。比如制衣业向纺织印染业延伸就属于上向延伸;制布业向轮胎、汽车业延伸就属于下向延伸;果奶向豆奶、鲜奶、酸奶延伸就属于平向延伸。在这三种类型的延伸中,平向延伸对利用消费者对原品牌的情感转移最为有利,毕竟同一行业类别上的产品,品牌的核心价值,即品牌的个性、利益点和冲击力是最容易具有诸多相似性的,目前大家在品牌延伸理论上意见比较一致的理论,延伸品牌与原品牌之间相似性和关联性越高品牌延伸就越容易成功,就是典型的消费者情感迁移起主要作用的例子。但这并不是说情感迁移模式只在产业上的平向延伸时才起作用,宝马品牌延伸到服装行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宝马汽车代表了豪华,它不仅象征着非凡的制车技术与工艺,还意味着“潇洒、优雅、时尚、悠闲、轻松”的生活方式,而车和服饰都是诠释宝马核心价值观的载体。消费者选择宝马服饰就是选择了宝马这个品牌所代表的核心价值观,通过这种核心价值观的传承消费者把对宝马汽车情感迁移到了宝马[文秘站:]服装上来。所以说,无论你在品牌延伸的过程中采用哪种方法,保持原品牌与延伸品牌的核心价值观一致,有利于消费者把对原品牌的态度和情感迁移到新产品上。
(二)档次上的延伸
从档次上讲,向上延伸,即在产品中增加更高档的产品,使商品进入高档市场。向下延伸,即在产品中增加较低档次的产品,利用高档名牌产品的声誉,吸引购买力水平较低的顾客,慕名购买这一“名牌”中的低档廉价产品。在这个策略上,消费者对品牌延伸的评价是基于个人目的或个人需要基础上的利益推断过程。原品牌在档次上的向下延伸,目标是低端市场上的顾客,这些人的购买能力较低,选购产品主要从自身经济水平出发,在平时,“名牌”产品对他们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现在用很少的钱就可以买到,虽然知道买的是低档廉价的“名牌”,但这个“名牌”的品牌价值还是存在的,这就足够了。
三、消费者心理模型评价机制对几种延伸失败的分析
(一)不恰当的垂直延伸
像上面提到的,在档次上进行向下的品牌延伸时,一般会有损“名牌”高品位的信誉,当一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属于高端市场,那么它进入低端市场就会贬低品牌价值,风险较大。派克公司3到5美元低档笔的惨败并且影响到整个公司的价值形象就是最好的说明。总体来说,以档次、身份及文化象征为卖点的产品最好不要轻易的进行档次向下的品牌延伸。这类产品所面对的消费群体是收入水平较高的阶层,这些人的购买力一般较高,买名牌看中的就是它较高的品牌价值,是一种基于自豪心理和炫耀心理而产生的购买行为。当这种品牌变得人人都能拥有,他的这种自豪感与炫耀感就消失了,这种品牌的东西自然就不会再吸引他。他对这种品牌延伸所进行的评价是基于个人需要或个人目的基础上的利益推断过程。
(二)让消费者产生不好的联想
有时,品牌延伸是处在同一行业,但由于其功能的截然不同,而引起消费者不好的联想,这样的延伸不但无法利用品牌的优势,而且容易削弱在消费者中间已经建立起来的美誉度。立白洗衣粉大家会比较熟悉,但是当你听见立白牙膏,立白厕洁精的时候你什么感觉,牙膏你会去买吗?舒洁卫生纸曾是美国卫生纸市场的头号品牌。但随着舒洁牌餐巾、舒洁牌纸面巾、舒洁牌婴儿纸尿布等系列产品的问世,消费者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使用舒洁餐巾纸时,总令他们想到舒洁卫生纸,由此感到非常不舒服,结果在舒洁餐巾纸推出不长时间,舒洁卫生纸的头牌地位很快被其竞争对手宝洁公司的Charmin牌卫生纸所取代。在这种情况中,消费者对品牌延伸产品的评价主要是建立在情感的迁移过程上,而此情感非彼情感,消费者的心理承受不了同一品牌的产品在这些功能上的“面面俱到”。
四、结语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不能单纯的说消费者在对品牌延伸产品作出评价的时候是建立在情感迁移过程,或者说是基于个人目的或个人需要基础上的利益推断过程。每种产品所属的行业不同,类型不同,它所要延伸的方向不同,延伸所采用的途径不同,消费者的感受不同,消费者对延伸产品以及原产品的感受和看法就会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学会从消费者的角度看问题,才能够在产品延伸的营销策略上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彬彬.设计效果心理评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2]丁家永.品牌延伸心理模型及其消费者分析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3).
第二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育论文
摘要:我国素质教育明确强调,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必须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立足点和核心,保证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真正地走向社会岗位,发挥个人的作用。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之下,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高职教育,同时作为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能够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为核心和基础,采取创造性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以及实践,将个人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学习实践中,以此来实现个人的长远发展和个性化成长。该文以高职英语为切入点具体分析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实现我国高职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高职英语教育
1引言
在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过程之中,职业教育在我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社会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中高等职业教育符合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实质需求,能够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的复合型人才,另外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越来越明显,但是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出现了许多不同的问题及情况。在落实相关实践教学的过程之中,高等职业院校主要以人才培养为立足点和切入点,实际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及目标忽略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方向,实际的教学策略与学生个人的就业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在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过程之中,这一现象体现得尤为明显。如果站在微观的角度对我国高职英语教育体制进行分析,那么可以看出现有的教育体制无法更好地满足社会以及市场发展的实质需求,高职生的英语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这一点严重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对高职英语教育体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存在一定的实践教育意义,符合我国高职英语教育改革的相关要求。
2高职英语教育的特点
高职英语教育的内容以及环节相对较为复杂,在落实相关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英文老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各类影响因素,立足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具体特点,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保障学生能够在主动学习以及小组内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全方位成长以及发展。
2.1具有高等英语教育与职业英语教育的双重属性
与普通高等教育之中的英语教育相比,高职英语教育具备职业教育的特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国际教育的分类标准,在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分析时,明确强调,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内容主要以面向实际,面向具体职业为切入点,保证学生能够在实践学习之后获得从事某一个职业或行业的实际技能以及知识,另外完成一级学业的学生,往往能够直接具备进入劳务市场的相关能力以及条件。其次,与中职英语教育相比,高职英语教育存在高等英语教育的特点,大部分的课堂内容以及教育结构尽管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在教育模式以及教育理念上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真实需求,符合社会各界以及不同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标准。除此之外,在知识的深度以及广度上,高职英语教育能够突破中职英语教育所存在的各类不足,为学生的全方位成长及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2高职英语教育培养的是实用型的人才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我国许多老师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只关注简单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之中只能够掌握一定的数量的词汇以及语法,但是与他人在生活实践以及交流的过程之中,无法用英语来进行主动的沟通以及表达。另外许多学生往往连一份英语报纸都看不懂,在写英文函件的过程之中感到无从下手,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在于我国现有的英语教学过于传统和落后,大部分的英语老师只注重哑巴式的英语教学模式,以学生的死记硬背为切入点和基础,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词汇量的大量积累,尽管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保证学生打下坚实的英语学习基础,但是对于任何一门语言学习来说,掌握语言的具体表达技巧并进行主动的应用以及实践才是核心以及前提,只有保证学生将所学习到的语言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语言学习的作用及价值。高职英语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以实际应用为基础和前提,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的实践以及探究,保证学生能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在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过程之中,高职英语课堂主要以模拟实训的形式为基础和前提,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积极地开展不同的课外实践活动,将就业实习与课外实践活动相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机会。另外即使学生无法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促进个人实践应用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高职院校也会采取因材施教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从目前来看,高级英语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采取情景模拟的形式来为学生提供具体感知的机会,鼓励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书面交际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全方位成长以及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落实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之中,学校加大投入改善现有的实际条件以及实习环境,另一方面,在开放式办学条件的引导之下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以及互动,保证学校与企业的互利共赢,依托现有的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水平,充分地实现外企资源的优化利用以及配置,以此更好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为不同行业及领域培养出应用型的高级英语人才。
2.3主要强调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高职英语教学十分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深入分析高职英语教学的内涵以及实质,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实现个人的良性发展。结合我国语言学界的相关要求以及研究结论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英语教学主要包括学术英语以及专门用途英语两大体系。其中,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学术英语主要以培养专门的外国语言工作者为核心和基础,专门用途英语则主要培养在特定行业领域之中能够使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以及实践的专门人才,由此可以看出,后者主要是职业英语。高职英语教育老师必须要立足于英语教学的现实条件以及相关要求,明确英语的具体属性以及人才培养标准,通过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有效落实为社会培养出综合性的人才。
3高职英语教育的现状
3.1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落后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我国许多高职英语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过于落后以及传统,严重偏离以就业为导向的具体方向,忽略了高职教育的具体要求,难以保证学生在以能力为本位教育理念的引导之下实现个人的全方位成长。其次,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基础和前提,在落实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之中,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忽略了人才培养以及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的本质特点,难以保障自身的人才教育目标符合岗位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实际的教学质量以及教育水平不容乐观,学生个人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另外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落后,导致英语教学忽略了学生需求的真实分析,没有直接将学生的需求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出发点以及前提,难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从教学模式上来看,许多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以黑板以及课本加粉笔的教学形式为主,大部分老师只能够进行英语知识的简单传授,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老师知识的灌输,老师在讲台上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在课堂之中记笔记,其中老师是课堂中的主角以及主体,学生是听众,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以及沟通,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为主。另外这种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所获得的学习以及提升的机会相对较少,许多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个人学习的灵活性以及自觉性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过于依赖课堂学习,学习较为被动以及机械。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难以将个人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不同的工作岗位之中,个人的就业能力较差,缺乏一定的社会竞争力。
3.2高职特点不突出,学生学习积极性丧失
传统办学模式的影响导致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之中往往千篇一律,整齐划一,没有结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学生的爱好和实际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地选择及划分。另外对于一些高职院校来说,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两种极端,一种是整个课堂非常安静,老师在课堂中唱独角戏,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以及互动较少,往往各取所需,互不干涉;另一种则是整个课堂氛围非常热闹,人声鼎沸,老师往往无法更好地表达个人的意见以及看法,学生在整个课堂之中互相闲聊以及逗乐打趣。任何一种极端情况都会严重影响学生个人成绩的有效提升,同时许多教师也对现有的英语课缺乏信心,实际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不容乐观。
3.3方式落后,不符合就业需要
其中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制订教学计划过程中明确强调,英语属于考试课,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主要以笔试为主,通过一张标准化的试卷来衡量学生的最终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水平。其次,在对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分析时也会以此为依据和重要的参考。另外还有一部分学校往往将学生的成绩作为是否取得毕业证的参考依据,这一点不仅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同时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难以实现个人的全方位成长以及发展。在这种较为落后及单一的考核方式影响之下,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只注重学生词汇量的积累以及笔试成绩,将过多的时间以及精力放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上,过分看重最终的分数,忽略了学生综合英语表达能力以及表达技巧的提升,难以实现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缺乏一定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将个人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工作之中。
4高职英语教育改革的基本对策
为了真正保障高职英语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在高职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英语老师需要以学生就业的总体目标为前提,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为依据,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及教学手段,有效落实高中英语教学。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这一教学任务,英语老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从国家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妥善处理好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以及素质提升之间的相关性,对现有的考核方式以及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进行不断更新,通过师资队伍的有效建设来保障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应用水平的提升。
4.1努力更新高职英语教育观念,适应就业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综合实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不同的领域以及行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大力发展的过程之中,社会各界对人才以及智力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其中高职英语教学必须要积极地以就业为导向,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有效地突破传统应试教育所存在的各类不足,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以及基础,保障学生在完成专业技能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实现个人听说读写以及翻译能力的整体提升。
4.2提高高职院校教师能力,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保障
要想保障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英语学习的技巧以及精髓,英语老师首先需要立足于时代发展的真实需求,积极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后期的学习以及培训来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以及教育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老师个人的教育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方向,只有一个综合经验较为丰富同时教育水平较高的老师才能够保障学生更好地完成个人的学业,在不同的岗位中发挥出个人的价值。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为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技术以及专业理论,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之下实现技术与专业理论实现了紧密的联合。高职英语老师除了需要精通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熟练掌握不同的专业技能,通过言传身教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主动地引导。对此,高职院校必须要注重提高老师的综合能力,以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作为最终的目标以及要求,专业课老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以及文化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熟练地掌握专业的实践技能。除此之外,学校还需要对老师在不同领域中的科技推广能力以及生产经营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高职教育的实践要求,加强对学生的科学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
4.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就业的关键
老师需要采取分类分层次的教学,立足于学生考试成绩及学习情况,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之下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其中分层次的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保证学生在打好前期英语学习基础的前提之上更好地实现自身综合英语应用能力及水平的提升。另外在学生就业的过程之中,分层次的教学还能够让学生明确个人的职业就业方向,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主动性地学习以及提升。另外老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口头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效的突破传统单一性的教学模式,以英语的实用性以及实践性为前提,明确趣味性以及文化性的具体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计算机平台来实现教学手段的丰富和发展,积极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地参与及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的全方位成长以及发展。
5结语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能够为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高职英语老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英语教学手段的有效突破以及革新。
参考文献:
[1]贾方.关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5(01).[2]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2004(03).[3]川子.中国高等教育:直面入世冲击——浅析跨入WTO门坎的我国高等教育[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2(Z1).[4]李红.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和专业英语合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1(01).[5]仲臻.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素质教育的构建[J].成功(教育),2013(05)
[6]魏涛.高职行业英语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3(10)
[7]顾琦.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以湖北理工学院专科公共英语教学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2(21).
第三篇: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论文
【摘 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高职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通过对“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实现对接与互动,课程设计突出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模式推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双元制”的研究探索,目的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使之成为市场需要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就业 推进 高职教育 改革 思考
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也正在由“供给导向”逐渐向“需求导向”转化。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越来越成为高职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的内容很多,涉及社会观念、教学理念、体制机制等诸多方面,本文重点围绕高职院校如何瞄准社会需求搞好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改革提出如下三点思考。
一、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实现对接与互动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改革,目的就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而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又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的关键环节,因此,专业设置能否与社会需求实现对接与互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改革的成效。就业导向赋予高职教育很强的市场特征,正如能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的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一样,能不断培养出社会急需的、抢手的人才的学校才有发展潜力和光明的前景。从这个意义上讲,哪个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对接的好,并能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和组合,这样的学校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不断开拓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1.专业设置应当瞄准社会需求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高职院校设置专业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这里涵盖两个方面:一是当前市场缺什么样的人才,是现实需要问题;二是未来几年内,市场将需要哪些类型的人才,这是需求趋势问题。这两个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市场特征,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把握起来,难度较大。正是因为如此,高职院校在规划设置专业时,对自身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具体讲,从宏观层面上:需要对世界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从中观层面:需要对国家特别是学校所在地区的产业规划和布局进行深入研究。从微观层面,需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和用人趋向。只有准确把握了这三个层面,才能做到审视现实、前沿研究、全面规划,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与互动。
2.专业设置要突出行业特征
在设置专业前必须综合考虑社会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认真进行行业的分析,然后再确定专业课程体系以及所开设课程的性质和内容,专业理论知识也应根据职业和岗位的需要系统化。可以考虑由行业主管部门参与专业设置方案的制定,面向行业设置和按行业归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应根据市场的需求来颁布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性专业目录。
3.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变性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迅速,职业岗位不断更新。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必须“适应市场需求”,不仅要适应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行业的需要,还要密切关注由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技术结构的不断升级而带来的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多变性和人才效益获得的急切性等特征。根据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积极开发一些“超前性”的专业,以满足社会对职业人才的未来需求。当然,专业调整不能草率、盲目、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否则,将难于培育名专业、名教师,难于保证教学质量,同时还会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浪费。
4.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性
科学技术日趋综合化的趋势,使职业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往往不仅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因此,高职教育要针对职业岗位群设置专业,拓宽专业口径,增强覆盖面,形成“一专多能”效应,以适应科学技术日趋综合化的趋势,利于学生就业和学校持续发展。
二、课程设计——突出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不应再单纯地强调专业知识、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应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突出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1.根据市场需求,优化课程结构
高职院校课程结构优化的重点应当是构建以满足社会需求为依托的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和市场的变化,特别是生产技术呈复合化的趋势,可将课程分类组织成若干模块,进行课程的重组和调整,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有机地综合。结合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结构的不断升级,不断调整和充实课程内容,充分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体现实用性和先进性。由于社会需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所以,高职院校的课程优化也是一个不断变化更新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才能及时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使毕业生始终具有上手快、适应性强等职业特点。
2.围绕“应用”设计好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按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对基础课与专业课和实践课的课程设置及时地进行调整、补充、修订乃至更新。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现代内容和传统内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关系,认真研究各类课程之间的结构、比例和权重,以满足学生从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3.紧密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设计学生人文素质课程
学生从学校进入社会,将面对的是丰富的、多元的、复杂的文化环境,如果学生社会适应力比较差,就会直接影响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认可度,最终高等职业教育的活力就难以维持。所以,高职院校要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顺利对接,除了围绕“技术应用能力”设计好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外,应当高度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但是,从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看,不可能开设系统全面的人文素质课程。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在课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可重点设置能够显在地作用于学生的人文能力的培训课程,这种课程的设置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引导来强化习惯的养成直至影响到内在精神世界的变化。除此之外,考虑到高职教育课时的局限性,更多的是把学生人文能力实训实践与专业技能实训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其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特别要注意在专业技能实训实践中融入人文能力养成。这样由外而内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
三、教学模式——推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双元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需要的、抢手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不是那些基础知识扎实但毕业后仍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和再教育之后才能胜任工作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上应该尽快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过去的以学科为中心,片面追求理论系统性、完整性的教学模式,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转变。二是由注重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教学模式转变。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两个转变,关键要抓好以下二个方面:
1.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个板擦包打天下的状况,一方面要在校内创造“仿真”环境,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术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另一方面要组织学生深入到实践一线,通过岗位实训,提高其从事相关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能力。与此同时要聘请部分职业经理、总工程师担任学生实验、实习、实践的指导顾问。同时,还要更多地引进多媒体技术,嫁接改造现有的教学手段,坚持以图代文,图文并茂,边讲边学,增加学生的感知认识和学习的立体感、动态感。为适应教学模式的转变,高职院校应当重视与真实职业情境直接相关的学习场所的创建,结合学校实际加强校内实训室、实习基地包括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有条件的学校要尽可能做到:从实训设备、实训工具到现场工况都按照实际的职业情境不经过加工而直接使用,把学习情境塑造成“现场实践”的“真实存在”的状态,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提高技能,增长知识。
2.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建立行业、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的运行机制
紧密依托行业和企业,共同建立行业、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的运行机制,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对接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走产学结合的道路,这是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能否真正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所在。行业、企业和学校合作的模式很多,从行业和企业看:行业和企业可按自愿原则向高职院校注入资金,派出人员参与学校管理和重大事项决策,与学校共同把握办学方向;可向学校提出人才需求的规模与条件,进行订单式培养,参与制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另外,企业还可以委托学校帮助培训员工,节省培训时间、场地、师资和费用。从学校看: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借助企业实力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学校的兼职教师,帮助学校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这种合作或共建,对企业和职业技术学院是互补的,能达到企业和院校的双赢。
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职院校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实际上是一种市场运作行为,是对人才市场、就业市场的一个深度挖掘,因此,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的沟通与联系非常重要,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高职院校加强对国内企业特别是地区企业的现状、发展趋势、用人趋向等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要,了解对方所需,主动上门推销自己,当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应主动服务,搞好牵线搭桥,推动企业与学校的联合。
参考文献:
[1]侯静,王庭宽.谈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教育与职业,2006,24.[2]易兰华.高职教育功能与价值的内涵及特征研究.职教论坛,2005,31.[3]刘振华,高书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之我见.中国科技信息,2006,2.[4]马庆发.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本土化思考.职教论坛,2007,1.[5]武怀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的启示.职教论坛,2005,21.[6]张喜春,戚文革,关键.高职新“2+1”教育模式探究.教育与职业,2006,33.
第四篇: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是小学语文教学高效务实课堂的有效模式
【内容提要】
在以创新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前提的新教改背景下,以学生为主题,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文本内容,通过多种方式沟通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精心设计,创设问题,策划课前预习提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搭建一个敢于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平台,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创建语文高效务实课堂。
【关键词】
结合文本 主动探索 个性化思维
敢思敢想敢于表达 高效务实
如何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教育教学工作永远不变的主题。在以创新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前提的新教改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文本内容,通过多种方式沟通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是创建小学语文高效务实课堂的有效模式。
一、精心设计,创设问题,策划课前自学提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才会去思考。教师要根据自己对教材文本内容的钻研和掌握,依据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单实用的语文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有针对性的提出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带有挑战性的问题,策划课前预习提纲,设疑、设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利用课前预习,促使他们积极去思考,带着疑问进课堂,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二、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搭建一个敢于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平台,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创建语文高效务实课堂。
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我们要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敢思、敢想、敢于表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主动地转化角色,引导学生自觉、积极的学习知识,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课前预习的见解和想法,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培养。语文课堂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确立新的语文教学价值观——尊重差异,弘扬个性,多元解读,给学生搭建一个能充分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平台,让他们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照本宣科,拿一把尺子来衡量同学们的回答,更不能用我们成人的思维来评判孩子们的对与错。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一样,所以就应该鼓励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做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比如:我在教《雪地里的小画
家》一文时,我问同学们青蛙为什么没有参加小画家这个队伍呢?一个同学回答“青蛙没有毛衣,怕冷”。我立即说错了,青蛙冬眠了。另一个同学问:“老师,什么是冬眠?”。我说:“说了你们也不懂,等到上了中学你们学了《生物》这门课自然会明白。”由于我在课堂上没有珍视孩子们的独特感受,拿自己的答案来否定了孩子们的感受。因此,孩子们似懂非懂。课后我与一位老师一起讨论,他说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青蛙没有毛衣怕冷,显然他已经发现了青蛙与小鸡等动物皮肤的不同,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难道不比理解为冬眠更有意义吗?我听了觉得确实这是很惊奇地发现。我这样做不但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而且没有创造出让孩子们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如此下去,语文个性化教学和语文高效务实课堂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因此,课堂上老师给学生搭建一个敢于表达自己独特见解的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三、给学生创建一个充分展示个性化表现、解读的情境,提高语文教学高效水平。
学生的个性化表现需要“场”的效应,需要教师借助文本形象,带给学生情感上的渲染,让他们融入其中,自觉地运用文本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如我在教《小小的船》一文时,我让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音乐,一边听我朗读课文,想象自己坐在这弯弯的小船上,在深蓝的天空中飘呀飘,星星在身旁闪烁,像顽皮的孩子和自己在捉迷藏,该多美呀!然后我说你们听了这篇课文的朗读,有什么感受?小朋友们争着说,有的说好像自己在童话的世界里;有的说自己好像在天上
散步;有的说白云从自己身边飘过;还有的说他看到了彩虹,月亮船从彩虹桥下过;更有甚者一个同学说他看到了一个老神仙正在云朵上睡觉呢。大家各说各的,课堂上异常活跃。一时间,我被同学们的精彩发言感动了。这节课上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从而实现了思维的碰撞与心灵的沟通,真正地体现了个性化解读。
总之,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已不再是昨天课堂上的主宰,更不是“跑道尽头”的裁判。因此,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重视课前预习,创设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充分把握课堂40分钟,给学生充分表现个性和个性化解读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撑起一片自由广阔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是建立小学语文教学高效务实课堂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3、《陇县有效教学教改实验推广工程》
第五篇: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整合英语教学策略——实验研究报告
一、内容提要:
为了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整体改革的大趋势,依据国家教育部素质教育工程的规划和面向21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我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整合英语教学策略。强调语言实践适用、发展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的原则。从教育学理论上讲,无论如何命名、如何定义,大家都清楚地知道教育是指满足学习需要的各种有意识的系统的活动。在早期,教育是指有组织的可持续性活动的过程,但在当今,情况就截然不同了。我认为:学习可以是个体的活动,但是教育教学一定是社会交流的活动。本质上,一定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教学必须以学习为基础,无学习发生、无学习结果出现的教学不算是教学。英语教学更是交流的过程,因为英语教学应遵循语言交流的特征。那么我们怎样设计自己的英语教学呢?首先要考虑英语教学对象的特殊性,英语教学任务的具体性,英语教学因素的复杂性,英语教学功能的整体性以及英语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其次还要考虑教学目的是为了加深理解课堂英语教学的价值,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发展教师追求卓越的精神;最后还要考虑实现英语教学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这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必须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整合英语教学策略”。
二、主题词:尊重教育、热爱教学、以学生为本、师生整合、创造思维。
三、研究目的:以尊重教育、教学理论,尊重语言本身交流的特点为前提,重新定位并实践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辅的整合英语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至于教师发展追求卓越的教学精神,学生发展的创思维及创造精神,以达到英语教学根本改革,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
四、研究内容:北京版的初中英语教材。
五、研究对象:北京丰台二中2001届初中学生。
六、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2)分析对比法;(3)跟踪法;(4)实验法。
七、研究过程:
1、实验研究的准备过程:这次实验选重了初中英语的三个年级,尤其是2001届的初
一、(3)班与(4)班近100名学生。教师在确定完所实验的英语教材后,必须以准备知识,准备学生为两个基本的教学依据。准备知识,即教师要以教学大纲的要求,指标的落实,即教材中的内容难点,重点的教授过程和处理措施为依据。我想大家这部分都比较清楚,此篇论文不想多论述,但我还想提醒大家最重要的一点要设计英语教与学的过程,即教师的主导部分与学生的主体部分,只有这两部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准备学生,即以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状态、心态为第二个教学依据。在这里我想展示一下教师准备学生材料的记录以及实验。
这样以小组为单位在尊重学生、培养组长的前提下来评定学生们的成绩,分析学生们的状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互相帮助的品德,进行学生之间的“责任”教育,有利于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个独立体,以便教师深刻了解学生,有的放失地进行层次教学,有利予教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以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调整好教学重点,难点、处理措施等过程,有利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时间比例的确定,经过多次调查研究教师上课讲授(即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练习(学生主体的地位),教师检查(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反馈(学生立体地位)的时间比例最佳应是2:5:1:2。从这一比例不难看出,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是3,学生主体地位应为7,这样充分给学生的听英语、说英语、读英语,写英语以至分析讨论英语进行实践的发展留下了空间。
2、实验研究讲授过程:实验研究教师的讲授过程应执行三项基本原则。(1)教师应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意识为目的创设情境。一节好的英语课,可以说是老师谱写一首优美的乐章,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强烈音符。作为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时,他就能积极地思索,大胆地探索其实质,并使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对事物观察敏锐,逻辑记忆力加强,想象力丰富,情绪高张,克服困难的意志也增强。兴趣是一种学习品质,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是学生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这恰恰是教师调动学生积极发挥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所以我在讲授北京版初中教材听力part 1 时就在课文内容的情景上,挂图上大做文章,精心设计,把这些制成动画光盘,这是教师充分发挥主导地位的第一步。可以利用大屏目显示,可以用实物、可以用教师的动作,即教师的表演能力来实现这一步。不管你怎样设计,你必须使学生在轻松审美的状态下进入课堂,使学生们大开眼界,陶冶情操,使他们有意无意地会询问许多问题,会查资料。给他们创设语言交流机会,掀起课堂学习英语的激情,这正是学生们自主学习起主体作用的关键。我确信此时学生绝对没有翻课外书,打哈欠、想别的事情的。此时教师再注意培养学生兴趣,提出听力的问题,使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有效地进行交流,避免无声举手回答问题的方式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面。(2)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进行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以至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系统提高。教师在课堂上帮学生理解原文,比如用简笔画在课堂上展示题意、课文含义等,教师可用动作表演来帮学生扫清单词、词组障碍,接之放原声录音,教师指点学生获取信息,教师帮学生解决障碍。采取阶梯循环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分出教学层次、设立多个小台阶,层层深入使学生脱离背台词式的对话或课文、形成脱口而出的能力,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第四册lesson 11课中part 1。
放第一遍录音时:出现:
A、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holiday in China?
B、what do the people do before thefetival?
C、How do children feel when the New Year is coming?
给学生时间让学生用英语讨论、比较,以小组为单位回答出最佳语句板书于黑报,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再放第二遍录音时出现:
D、who do they feel happy?
E、what do family member do on the eve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F、what do they do after dinner?
学生张口说自己的看法,以小组为单位给他们一个发展的空间使他们层层深入、进行分析达到罗辑思惟、创造的地位,这样免去举手回答问题的压抑与束傅感,充分强调了学生的模仿语言,实践语言的特点,确立了学生实践、运用语言的主体地位。(3)师生协作,发展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根据教材教学、教学大纲的语言的本身特点——实践性,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记忆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放完第三遍后,请同学们准备复述你所获取的全部信息,这样更进一步加强语言的实践性,这时教师去协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困难,落实到每个学生,使他们集思广益,处理问题。此时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不会有太大困难,开始叙述,教师看复述所获取信息不成问题的情况下,再设创造性问题,比如:How do you feel in the New year?这样培养学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整节课的精力全部在语言的运用上、去听、去看、去找、去分析、去想象,您说,学生
能没有自信、没有成功感吗?这就是学生们的主体作用,这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辅整合英语教学策略”的灵魂所在。
八、研究结果分折:
(1)从调查当今英语学习现状事实分析:我们必须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结构。在此问题上我很同意教育、教学理论博士黄全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提到的“中国教育因压抑个性已造成了无形的内伤”这一观点。从英语教学课堂学生这个方面来看,何尝不是呢?
五、六十个学生甚至外地还有百、八十人规矩地坐在同一间不大不小的教室里,用40或45分钟来学习英语,大家想一想,学生是怎样学习英语的?教师又是怎样教学的呢?胡东芝先生在“东西方教育杂谈之六”《谁来改造我们的课堂》一文中这样描述我们的课堂,“在中国的课堂上只见所有的孩子都是腰杆挺直,双手背后,两脚并齐,教师讲课的时候学生们鸦雀无声,老师提问的时候学生们无声地举手,姿势都是统一规范的,这样的画面犹如到了军营,在让人感到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束缚”。学生在这种压力下和束缚下来学习英语,真是不可以相象的。于是有人戏称我们的课堂教学基本上遵守着“四部曲”,首先是打铃以后是“赶鸭子”,指两分钟预备把学生都赶到教室里去。其次是“填鸭子”即教师让学生打开书本给他们很多东西,让他们读啊、念啊、记啊、背啊。填完以后,到期未时就是“考鸭子”。最后学生都变成了“板鸭子”。学生实实在在是被牵着鼻子走,没有自由的空间,没有实践的空间,没有想象的空间,更没有交流英语,使用英语的空间,他怎能不是哑吧英语呢?学生怎能不忘呢?我们怎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想象能力进行实践语言能力的新型人才呢?
(2)从当今大教师授课方式分析:我们必须改变教师教学的方式。著名的英国语言学家Alexander认为:“中国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只谈英语而不去用英语,英语成了手术台上的病人,各科医生都来会诊,就是不给病人治病,使病人站起来自已下去走,这种教学忽略了语言本身的特点(一种表演)技能。”于是我们的教师在英语教学上把英语当成了某种研究的没有生命的物体来教,来使学生学习。所以教师只是喂别人,这样学生所学的英语永远是僵死的,它将永远无法转入真实的生活中。从这一事实上分析:我们急需改革我们的英语教学来实验“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辅的整合的英语教学策
(3)从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效果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因素与效果可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是培养创造思维的基石,教师只有不断地创设出使学生感举趣的课堂情境,学生的学习趣将不断提升,他们才能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并且,创新一定的学习环节,从而达到创造性地学习奠定基础。师生感情融洽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与提升,以及学习效果的好坏,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甚至产生正向迁移,从而,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引导与指导,通过英语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养成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在不继学习过程中,创新出自已的新思路,形成求新求异、求效率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在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时,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创设适于不同能力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其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实现个人制定的学习目标。充分从其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成就感,自信心得以不断加强,养成一种自学能力,形成有自己个性化的新学法。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创新影响也是重要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比别人看得远,走得更靠前,一个懒于创新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勇于创新的学生吗?青少年受外界环境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学生时代,他们受到教师的人格力量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是指导学生走向未来成功的引路人,也是激发学生有所创新与创造的导火索,因此,我深感自身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任,这也将不断鞭策自己奋勇向前,不断地开拓、进取,为学生树立好身先垂范的作用。
(4)教学情境分析:每一位英语教师精心设计语言情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大屏幕等)
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构建一种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学的核心和落脚点。“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自觉、积极的特征,就必须依靠语言情境,导致学生的“自我学习运动”主动获取知识。学生作为认识事物环境的主体,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在探究中产生乐趣,并随之不断深入,激发出灵感、创造力来!
(5)师生角色分析:传统教学活动中的那种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现象并未出现在这次教学实验中,取而代之的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当然这样的角色转化并不是削弱了教师的地位。如果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过程忽视了教师的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师生间的交互和交流,这种教学必定失败无疑,学生的学习将会成为没有目的的盲目探究,讨论交流将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不得要领,此教学将事倍功半。所以我们必须明确,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是由场上的“主演”改变成场外“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了甚至取消了,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知识、准备学生、组织工作等都大大增强了。每一个教学环节若要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整合英语教学策略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削减了,反而更重要了,教师的作用没有丝毫的忽视。一个好的教师要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要当好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不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进行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不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是肯定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
(6)教学过程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这种教学理论与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立体,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最终达到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运用的目的。在这次实验过程中,自始至终在遵循和贯彻这一学习理论,把传统的教师一讲到底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自主式学习模式。另外在这次教学实验中,课程整合的思想也有体现,如:语文、历史、西方文学等学科的内容交汇在一起。
(7)学习评价分析:以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来评价这次教学实验,仅从学生的考试成绩来看,并没有大幅度的明显提高,但引申来看就截然不同。我们把眼光放远一此,想得更多一些,从考试的内容、形式和要求都发生改变,从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培养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等角度、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评价,这次教学实验无疑是有许多可取之处。进行这种教学实验无疑是十分有益的、是可行的。
(8)教材的设计原则分析:教学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生者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境、语言形式等要符合的功能和规律。使学习者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形成言语、情境真实性原则。教学任务的设计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的结合。形式一功能性原则,旨在使学习者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培养其自我把握语言功能的能力;每一阶段任务的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导入性,学生在学习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通过系列任务的训练,能够自己进行推理和演绎,从而理解语言的功能,并在交际中进行真实运用。
(9)存在问题分析:
我们进行的这次教学实验模式的探讨研究,并不是说这种英语教学模式是十全十美的,的确存在着一此问题,(1)、在这次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情境建设注重于知识结构;对于学生认识策略的帮助还体现得不够,(2)、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情学创设,会话讨论都展开得比较充
分,但对协作研究得还不多,如何让学生围绕着一个共同的话题或目标。进行资料收集、研究分析等。这些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大有好处,(3)对于教学的最终目的及学生的意义建构,如何进行分析评价,能否得出一个比较完整的评价体系,我们现在还没有很好的答案,但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整合英语教学策略的这种教学模式研究的深入,一定能够得到很好解决的。
九、实验结论与建议:
通过此次教学实验,使我们对英语的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有较深该的理解和运用;通过此次实验,我们尊重英语的语言的本身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灵感;此次实验必将引起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育观念甚至教育体制产生深刻的变革,充分发挥了学生与老师的交互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以适应21世纪的人才需要。我们建议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广泛阅读书籍,(不能只看专业书)要发现学生们的学习动力,进行有利引导,建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意识。另外,我还有一个设想,设想在这次实验研究后期教师在准备自已教案的同时,利用换位思考的理论写出学生的学案来,希望大家一起参与实验,在各自的专业课堂上行动起来,我想到那时教学将有重大突破。通过前期实验,我已指导学生复习出题。(详见论文后的附件)真正达到教学相长,师生相长的目的,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辅的整合英语教学策略”的真谛。那将又是一个全新的教育面貌!
十、附件:
附件:(1)《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整合英语教学策略》 实验调查问卷。
(2)《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整合英语教学策略》初一新生出题样本。
十一、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在美国》留美博士黄全愈著
2、《东西方教育杂谈之六》胡东芝先生著
3、《以学为本的教学设计—论课堂教学的准备》北师大心理系唐健教授。
4、《L、G、Alexander ′s lecture on communication》世界著名英语语言专家L、G、Alexancder5、《多元智力论》
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