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体育教学中兴趣培养与教育策略探讨论文
摘要: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当中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成为学生在个性塑造过程中一个基本的依据和最开始的起点。中学生大多数兴趣和爱好是非常广泛的,并且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较为活泼好动,如果能够配合正确的教学引导和新颖的教学手段,加上因材施教的教学内容,一定能够将体育运动和锻炼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将体育运动的理念能够融入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当中,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主旨。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终身体育
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者说从事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指的就是兴趣。在进行兴趣培养的时候首先要分析一下中学生的基本心里特征,从正面来说就是对感兴趣的科目有浓厚的学习热情,不管有怎么样的困难都能够坚持学习;从反面来说,如果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学习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对自己所学的科目想方设法的逃避,那么即使学习的环境再优质,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不达标。为了能够提高学校里关于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本文参阅了大量文献,对中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和上体育课时的兴趣进行分析,并总结培养学生兴趣的较为合适的手段和方法。使得学生在上课的过程当中能够持续保持浓厚的兴趣,从而保证了教学的质量。
1体育课教学没有引起学生们兴趣的原因
1.1教材的枯燥与重复
体育课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是很熟悉的,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体育课的内容大体相似。类似于篮球的上篮、传球等,田径方面的跑跳训练或者说是队列练习、体操的技巧等等。体育课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课程内容太过单一,“仰卧起坐”、“前滚翻”等动作从小做到大,在信息高速传递的现在,学生接触新闻媒体也比较多,他们了解到的色彩斑斓的大众体育和娱乐体育等等都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期待。
1.2教学方法生硬死板
现有的教学方法周而复始,每节课有哪些环节学生已经熟知。跑步应该跑多少米;篮球几人成组,传球距离有多远;广播体操做几节等等这些项目学生已经了如指掌。从这种形式的教学过程中很难看到灵活的教学方式以及针对学生兴趣的一些因材施教的教学。每一名学生的体质是不同的,在进行体育活动的时候技术水平也是不同的,一味地同等对待只能导致学生的个性能力得到了束缚,既没有选择性同时又没有自主性。尤其是那些身体素质不太好的学生,由于本身的身体素质不好就存在自卑的心里,又不能够得到个别的指导,鲜有鼓励,长此以往学生的自尊心就会或多或少的受到伤害。除此以外,由于教学过程当中的体育器材、训练场地等的不足,以及教师个人的修养和素质不达标等情况,都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对学生造成影响,产生“厌学”情绪就成为了必然的现象。
2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途径与方法
体育运动在青少年成长时期是极为重要的,它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不管是从心理上还是从教育上都应当注重青少年体育兴趣的培养,他不单单是人格心理在体育范畴的体现同时还是教育理念在身体活动当中的展现。为了能够让学生能够全面充分的发展,在进行培养的时候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并且体育兴趣培养要面向全体,主要是从下面的几个方面来展开的。
2.1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学校在进行素质教育培养的时候,体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学生在学习时如果能够将自己的理想前途、社会发展、以及人生的价值联系在一起,那么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当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己的理想一致的时候才能够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学生应当中根本上意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手段让学生在运动中领悟体育的“荣誉”“美丽”“乐趣”“勇气”“进步”等等的真谛,对体育的喜爱是要发自内心的。
2.2理解科学锻炼的基本原则
第一,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适当的进行体育活动。科学的体育锻炼方式是在了解自己身体状况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取得良好锻炼效果的前提;并且应当意识到脱离实际锻炼的负面影响。第二,在进行锻炼时要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应当给学生强调目标的重要性,只有有了一个坚定的目标才能够使得学生从心理上鼓励自己,坚持进行体育锻炼,进而培养学生自主树立目标的能力。第三,锻炼要有实效性并且要全面。人体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个器官、每一个部位要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够工作,它们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影响的,同时还存在着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内在联系,不同的体育活动都有其锻炼的效果想要达到身体全面的发展,就应当培养学生进行多方面的体育锻炼,树立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意识。第四,运动要持之以恒。不管什么样的体育运动都贵在坚持,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既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健康水平,为了能够让学生坚持体育锻炼,要让学生理解锻炼的益处树立体育锻炼的意识,进而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第五,运动要循序渐进,把握好度。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是不同的,在进行锻炼的时候应当根据自己的体能适度练习,不能一味地追求锻炼的效果而超负荷训练,学生大多数年龄较小,不能够意识到循序渐进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解释说明合理运动的重要性,并且逐步提高学生的运动规律性,进而培养学生运动有度的个人意识。第六,保护自己,有规可循。运动是要有一定规律的,同时在进行运动的时候还要保护好自己,不能够因为锻炼而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并且运动要有周期性和规律性,逐步树立运动规律意识和讲究卫生的习惯。
2.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课的课程安排对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安排一些富有竞赛性和游戏性的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调查以及实践的证明,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大多数对球类的运动比较感兴趣,因为在进行球类运动时可以锻炼学生的速度、力量以及弹跳性等各项身体素质,还能够在运动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团结意识和集体意识。但是实际情况是,教师在进行课程安排时不能每节课都安排球类运动。结合现代体育全面发展的要求,教师可以在一节课程当中安排一个或者是两个球类运动的环节,同时变换其他的授课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兴趣。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兴趣的培养是应当放在首位的,不停留在体育兴趣培养的误区才能够真正的享受体育的魅力,改革的关键是要改变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从基本的教材到之后教法等等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出发。
第二篇:中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策略探究
中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策略探究
摘 要:当前,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水平在不断下降,中学生在运动持久力、运动速力、运动力量、运动能力等各方面的水平都呈现出下滑趋势,令家长、社会普遍担忧。提高中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那么,如何能够提高中学生的运动能力呢?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兴趣是一切活动的源动力,只有激发了学生对体育的热爱才能调动起学生的运动热情。学生只有对体育本身感兴趣了,才能从生活中不断关注体育、了解体育、热爱体育,并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最终形成运动的良好习惯。据此,文章提出了培养中学生运动兴趣的具体策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模式。
关键词:中学中学 中学体育 体育教学 兴趣 运动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b)-0174-01
有数据显示,近些年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水平在不断下降。中学生在运动持久力、运动速力、运动力量、运动能力等各方面的水平都呈现出下滑趋势。“少年强,则中国强”,面对我国中学生体力下降的现状,社会各届人士提出担忧,提高中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培养中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能够提高中学生的运动能力呢?作为中学体育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当中发现要想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兴趣是一切活动的源动力,只有激发了学生对体育的热爱才能调动起学生的运动热情。学生只有对体育本身感兴趣了,才能从生活中不断关注体育、了解体育、热爱体育,并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最终形成运动的良好习惯。培养中学生运动兴趣的具体策略
中学体育教学承担着为中学生强身健体的重要职责,因此,作为体育教学更应该不断探索新内容、新方法,以使课堂鲜活有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1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作为中学体育教学来说,教师一直在研究一个问题,学生的运动能力是在体育课堂上提高的吗?当然不是。因为学生们课后是否能够积极进行体育煅练,直接影响着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那么学生课后是否进行运动,参与什么体育运动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兴趣。没有兴趣的学生课后几乎不太运动。而当前中学男生则有很多人参与足球、篮球的运动当中,部分学生参与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
因此,作为教师要明确体育课的真正内涵,不是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运动,而是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爱上运动、喜欢运动,最终主观自觉参与运动。
学生们对运动无兴趣的一个原因是对运动的不了解,一个不懂得足球比赛规则的人怎么会对足球比赛感兴趣。体育运动知识的匮乏使用权得学生的视野局限,缺乏运动兴趣。那么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要将体育知识的更多信息传递给学生,让他们了解体育赛事、比赛规则、知名运动员等。可能是其中的某一点就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使用权学生课后去了解这一运动,最终投身到这一体育运动当中。
2.2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需要用课堂呈现给学生,而课堂是在一定教学方法的带领下按部就班地完成的。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呢?这里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种方法。
(1)小组对抗,为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小组人数不等。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赛事对抗,这样可以调动学生们参与运动的热情,在比赛中调动学生的兴趣,即让学生充分运动了,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进了同学友谊。
(2)体育游戏,在体育课堂中运用体育游戏是很好的方法,体育游戏一方面具有趣味性,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学生充分的运动。学生们边玩边运动边学习,可谓是一举多得。当然体育游戏的选取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安全性,在设计体育游戏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不要有超出学生能力的危险训练,同时注意提醒、检查学生在运动中所使用的备品安全性,避免运动器械等对学生带来的不必要的伤害。第二是趣味性,既然是体育游戏,就一定要有趣,有趣才能让学生有热情去参与。因此在设计时可以选择新颖的,有情节的,有竞争性的,参与人员多的游戏,让学生愿意参与到体育游戏当中来。第三是科学性原则,体育游戏的设计不能仅仅是图热闹,一定要符合人体自然生理规律及健康的需要,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及心理特点,还要注意到参与体育游戏的人数和场地器材等因素,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第四是教育性,体育游戏应该是健康向上的,融德育、智育与一体的教育,要让学生在体育游戏的过程当中,即愉快的参与,又从中感情出人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
体育游戏有很多,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体育游戏,例如造型俯卧撑、蚂蚁搬豆、夹球接力跑、集体跳绳等。
(3)角色扮演,在体育教学当中,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法,例如让学生参与到篮球比赛当中,部分学生是运动员、部分学生是裁判,记分员,场内卫生环境维护等都由学生来负责,能够让学生全面参与到动动当中,去了解运动。同时,角色的不断变化,也会增加趣味性。
当然角色扮演法还有其它的方式。要想让学生了解体育赛事或竞技知识,就要给学生创造条件,使用他们有机会去了解体育常识、学习体育常识。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个与体育相关的知识,然后在课堂上扮演赛事播报员、体育教师、体育评论员等角色,向大家介绍某一赛事的比赛情况、某一运动的起源、发展、经典赛事、著名运动员等。通常时长在5分钟左右。主讲的学生经过充分的准备,对其讲解的知识必然有进一步深刻的理解,听讲的学生通过学习也学到了所不了解的体育知识,同时学生们相互交流,更能唤起学习兴趣。
2.3 改革教学评价模式
评价方式的改革是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在中学阶段运动能力的自身差异很大。如果只是以体育运动的速度、力量等作为评分标准的话。对于体育运动能力不佳的学生无疑是兴趣的打击,使他们觉得无论多努力也很难取得好成绩,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设计评价方法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参与度,将学生的参与量化成为重要的采分点。并且实行分层次给成绩的方案,使学生的关注点从成绩本身转向兴趣。
参考文献
[1] 付贵虎.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J].学周刊,2013(31).[2] 闵坚.浅析体育游戏对中学生团队意识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3).[3] 羌霞.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现状的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
第三篇:举例说明中学体育教学中特长生的培养策略
举例说明中学体育教学中特长生的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体育的重视,社会对各类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一个合格的体育特长生是对体育工作者的又一个挑战。具体应该如何培养呢?本校总结了多年来体育特长生的培养经验,下面就谈谈我校对体育特长生培养的一些思路和办法,并且效果很好,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一、明确目标,合理选材,科学建队
1.选材:对中学体育特长生的选材,要求不能过高,要根据我们培养的目标进行选材,我认为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1)兴趣爱好,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2)要具有较突出的运动能力。
(3)对身材条件的要求不能过高,因为是基层训练,根据我们学校的培养目标,身材等条件稍差的学生,同样具有很好的前景。
2.抓好组建特长生队伍的几个关键环节。要把体育特长生队伍建设好,只靠几个体育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的工作:
(1)争取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只有学校领导重视,本项工作才能彻底搞好。(2)做好体育特长生所在班班主任的工作,经常联系,取得班主任的支持。
(3)做好体育特长生家长的工作,把我们培养的目标、方向明确告诉家长,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信任。
(4)做好体育特长生自身的思想工作,让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训练中来,起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3.培养体育特长生的三个重要的任务:(1)体育特长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体育特长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这三个任务中最重要的任务,长期以来体育特长生给师生的印象是:经常违反校纪校规,例如:打架、逃课、抽烟等等不良习惯,因此教师必须严格要求他们,狠抓特长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逐渐改变体育特长生以往的不好的形象,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人、成才。(2)狠抓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在中学阶段,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和特长训练二者相比,我认为文化成绩比特长训练更为重要,训练教师要培养体育特长生良好的文化学习习惯,使之明确文化成绩的重要性,只有有了好的文化成绩,特长才能得以更好地发展,我们的特长生才有更好的出路和前途,才能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深造和学习,才能达到中学体育特长生培养的目标,才能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3)体育特长生的体育特长培养要持之以恒。
体育特长生的体育特长培养,在这三个任务中,我把它放在最后。一般说来,只要经过选材参加体育特长培训的学生,经过几年的训练,特长成绩应该是很好的,至少说应付体考是没问题。至于特长成绩如何提高,如何培养,在此不做过多说明,但注意一点,不要因为片面追求体育特长成绩的提高,而影响或耽务了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我们平时训练只是利用每天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期间进行训练,持之以恒,特长成绩提高是很快的。
二、立足课堂,发展能力
1、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
在传统的备课模式中,我们都是以“平均值”作为我们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以班级中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制定一个统一的学习目标。而这些“平均化”的学习目标对于体育特长生本身的发展来说,是有欠缺的,一般性的学习目标,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挑战性,他们无
需付出多大的努力就可以达成目标。而当他们达成这些目标后,学习就失去了目标的引领与激励作用,使他们一下陷落学习的“低潮期”,学习的兴趣出现“滑坡”,学习行为开始出现随意性与盲目性,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发展,为此,必须在教学中位他们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体育“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喜悦。
如,水平三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的教学,一般性的教学目标是:初步掌握三步上篮的动作要领,做出正确的脚步动作。这些要求对于班级中的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必须通过反复努力才能完成,而体育特长生则无需付出多大的努力就能达成,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更好的培养他们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对他们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熟练掌握三步上篮动作要领,并且必须保持较高的上篮成功率。由此既提出了“多数学生”的学习目标,又较好的解决了特长生“吃不饱”的问题。
2、提供更广的学习内容拓展项目
学习内容的制定是提高学生体育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在体育教学中,主教材即运动技能内容是统一的,主教材的制定是以学期计划为依据,安排进度必须体现教材内容的统一性与系统性,在同一课时中,不可能让体育特长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活动内容进行活动,如大家都在学习体操动作,而体育特长生则取练习篮球,这不利于教师集体教授与纠正错误。但在相同的学习内容上则可以为体育特长生提供更广的学习内容拓展项目,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学生已经能高质量的完成动作,则可以提出更更广的学习内容拓展项目,如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前滚翻直腿起等等高难度动作拓展。这些高难度动作的练习可以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体验成功与超越自我的喜悦。
3、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提高是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反应等身体素质与攀爬、跳跃、投掷等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不仅是从事体育活动的基础,也是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人类的潜能是无止境的,对于体育特长生来说,加强他们各方面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不仅是他们自身体育发展的需要,而且更能树立他们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优良品质,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以身体锻炼为基础,强化特长生各方面的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为他们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4、提出更严的评价要求
体育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基础,促进身体各方面发展的学科,进行身体锻炼、学习运动技能是体育学科的显著特征,而其中运动技术评价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重要评价方式之一,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评价中,我们一般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分为初步掌握、基本掌握、熟练掌握三类,对于一般学生而言,我们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体育锻炼的意识,所以,在运动技能的教学评价应该体现出激发学生运动参与的主要教学理念,以基本掌握为最高级别。
但是对于体育特长生,我们则可以从高标准的要求出发来评价学生学习表现,因为,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高标准的动作不应只体现在动作完成的连贯度上,其动作规格、动作节奏、动作舒展度、动作优美度、动作速率、动作力量等等都是构成动作质量的要素。从严评价,能让他们更好的感受运动乐趣,体育的真正魅力就应该在于高质量的完成动作中。
5、提供更多的榜样机会
体育特长生是班级体育的骨干力量,他们的动作示范、切身体会、运动经历等都是班级其他学生很好的学习榜样,作为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榜样机会,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他们进入到各个学习小组中去,并赋予他们一定的教学辅助任务,如小组长、小指导员、小裁判员、小老师等角色。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安排有篮球特长生的学生,指导本组学生的动作学习,让其承担本组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些角色的赋予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全班的学习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体育特长生的自信心、责任心,促进他们
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三、延伸课外,强化能力
1、指导科学的锻炼方法
体育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树立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如何使体育特长生在课余有很好的自我锻炼效果,指导科学的锻炼方法是体育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业务,在指导学生科学的锻炼方法上,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学生的安全锻炼意识。
对于一些高难度、有危险性的运动,如游泳、跆拳道等学习内容,应该反复强调自身的安全运动环境与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让学生对于自己的活动,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并知道自身身体状况的测定与评价、运动卫生保健等基本知识。
2、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料。
“学会学习”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促进体育特长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学习资料的提供,无疑会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如提供一些运动场所、运动器材、运动资料、比赛录像等等,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喜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学习。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
发展体育特长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必须要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不积跬步、无疑致千里”,学习就在于积累,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提高同样需要常年坚持。而学生因认知能力、运动保健、运动负荷等专业运动知识的不足,常常会是锻炼效果适得其反,所以,体育教师必须帮助他们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计划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目标、内容、方法、强度、次数、负荷、间歇时间、放松方法。
4、设计完善的反馈机制 课外体育锻炼应处于教师“目光”之外,其运动效果、学习质量以及学习过程等等细节问题,都应该有所反馈,以便于教师更好的帮助学生调整学习计划,所以,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非常重要,如设计一份学习反馈单,让其家长签名等等,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课余学习的质量,制定一份完善的反馈机制一般应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次数、学习效果、身体反应、肌肉反应。
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体育事业、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体育教学需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学生的体育意识。而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则侧重专业运动能力的培养,在解决多数学生“吃饱”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的解决特长生“吃不饱”问题。
总之,近几年来我校培养体育养特长生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十分明确,因而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第四篇:中学体育课堂学生兴趣的培养论文
一、思想上重视是前提
认识决定行为,行为影响结果。就目前来看,学生在中学体育课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教师和家长的思想认识密切相关。从教师方面来说,在长期的学校教学和学生不够重视的大环境下,部分教师失去了上进心和工作的进取心,随波逐流的工作态度使体育课堂缺乏吸引力;从学生方面来说,对于文化课成绩的重视和对于体育课程的轻视使学生把体育课放在了可有可无的地位,这样的“鸡肋”认知使学生对于体育课存在着“无所谓”的态度,表现在体育课堂上就是积极性不高,兴趣下降的现实了。据此,要想使体育课堂程吸引学生必须要转变思想,在思想上认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作为体育教师来说,要明确自己在新课改下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要本着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来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完善课堂教学环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展现体育课堂的魅力所在。对于学生来说,体育教师要加强和班主任之间的联系,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灌输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上好体育课的重要意义所在,逐渐改变学生不正确的观念和认识,这样才可能在根本上改变中学体育课堂的不利现状。
二、用课堂的魅力“磁化”学生是关键
现在教学特别强调对于学生的“磁化”效果。所谓“磁化”学生是指增强对于学生们的吸引力。对此西方著名的教育专家罗伯特特拉费斯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教学本身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与其他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这段话说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魅力非常重要。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室外课程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从学生们的喜好来看,他们还是比教喜欢上体育课的,在体育课上他们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同时也能够收获新知识。但是教师的教法如果过于程式化或者缺乏一定的魅力往往会使学生慢慢地丧失上课的兴趣所在。据此,体育教师必须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研究中来,更多地去研究教育对象学生,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班级的学生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去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需求,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中学体育课堂上了解体育课堂的内涵所在,体会体育课堂的魅力,进而喜欢体育课,喜欢上体育课。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核心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在关注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虽然付出了很大的辛苦,但是教学效果往往是微乎其微,究其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相互脱节,进而形成了“费力不讨好”的状况。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生本理念成为新课改的核心内容之一。所谓生本理念就是要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的主导效果的实现是通过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来体现出来的,所以结合学生的需求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中学体育课上要开展一些适合学生的教学流程。例如,把游戏引入教学中来,增强内容对于学生内容的吸引力,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同时不断地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同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多采用一些竞技性的学习形式。学生都有好胜心,这种争强好胜的心态恰恰能够增强学生参与的热情,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例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学生在玩耍时都显露出其个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学过程能适应其个性,能激发其个性倾向性,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四、利用好多种途径展现体育课堂魅力
任何一门学科要想做好不仅需要立足于课堂的四十五分钟,还需要把课堂教学的魅力延伸到课外,中学体育课也是如此。玩是学生的天性,体育教学可以利用好学生的这种天性,来进一步呈现体育课堂的魅力所在。所以,体育教师要抓好“两课一操”,组织好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同时感受体育的魅力所在,进而更喜欢上体育课。总之,合理改善体育课程和教学,不让体育教学失去吸引力。学生随之失去对体育学习兴趣,就会把行为转向错误的目的。所以,要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必须改善我们的教学,增强教学的情趣和魅力。
第五篇: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桃源县漆河镇中学
彭达树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多年来,以竞技体育为主的体育教材及活动内容贯穿了体育教学中,课中的活动枯燥,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失去了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笔者就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上着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和思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习兴趣;兴趣激发;兴趣引导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为主体,应该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更有效地学生健康地成长。下面针对教师的教与学提出以下几方面的看法。
一、组织教法得当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
一堂体育课组织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体育课教授的技术动作,大多数都是用四节课才能完成的,这样,学生在一节或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样一个动作,或练习以前学习过和动作,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和不认真练,不愿意练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
1.合理安排教材,不断丰富教材内容
教师在选择和设计课堂内容时要注意教材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而一堂课中教材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如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所长,突破难点进行教学。在大纲中,学生对耐力跑教材不感兴趣,也是最难教的内容,学生一听上课内容是耐力跑就害怕,不愿跑。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将跳绳作为发展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的重要手段,再与耐力跑技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和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中长跑的技术,克服了“厌跑”心理,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奔跑兴趣。根据教材特点适当安排活动性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所学的技术。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采用分组投篮比赛,看哪一组投中的最多,让观察的学生说说原因,让投篮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投篮动作。以赛促练,不但提高了学习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从而完成了学习的任务,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有易到难的规律。虽然学生在以前也掌握了一些技术动作,但是他们没有很好的基础。因此,在给他们教的过程中,以打基础为主。基础学好了,他们就会要求学习教难的技术。教师的教学只有结合教学规律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学之乐。
3.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
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勇于突破新教材,使教材真正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不要把学生限制住,而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活动空间。为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根据学生需要合理运用各种练习手段,既可以严密教学组织,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情况,灵活运用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
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保证
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体育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
1.多用激励的语言
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结合教材,学生实际采用促使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渴望练习,积极练习的语言来组织教学。
2.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中学生已逐步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需要一定的情感。不懂得尊重学生,唯我独尊,课堂就会显得冷淡,学生压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尊重和爱护学生,学生才会与老师主动配合,积极参与,课堂自始至终处于良好的情感环境之中。对学生没有情感,没有尊重和爱护,就没有教育。
3.参与到学生中
积极性差的和好学生不同,好的学生一个篮球就可以玩的满头大汗,而积极性差的学生由于他们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运动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当他们打篮球比赛兴趣下降时,就参与到他们的比赛中。当学生长跑体力下降时,就和他们一起完成下面的距离。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提高学习兴趣因素之一。在教学中发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在练习中,学生掌握动作有快慢之别、优劣之分,这种差别就形成了同伴间的相互影响,鼓励差生不要气馁,继续努力。在练习中动作差的学生,能够边练习边观察好的学生的动作,还可以向对方请教。而动作好的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做老师的感觉,要想教别人,自己的技术必须要提高。在动作练习一定时间后,要有意识地让动作较好的学生来做示范,这样不仅能增强本人自信心,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动作较差的其他同学的练习,带动其完成动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前提。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从无趣到有趣。是学生不仅爱运动而且更爱上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