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桃之夭夭优美散文
桃花是开在早春的花。一场春雨后,仿佛一夜之间,绚丽的花朵便缀满了枝头。
春节期间的朋友聚会上,我总是一遍遍问询:“不知桃花开了没有?”似乎要将内心里对于春天的渴望,寄托于那些妖娆的桃花。去年春天,一场绵延不尽的春雨,使得一季桃花还来不及绽放灼灼的容颜,就被风吹雨打,零落成泥。但愿今年的春天,能够天公作美,去赴一场桃花的盛宴。
桃花是属于乡野山村的,田贩村头,寻常院落,比比皆是。早春时节,空气里还有一些寒冷料峭。她却已悄悄撑破那些褐色的苞蕾,将积攒了一个冬天的热情,明媚地绽放枝头。只几日,便花开荼靡,张扬而肆意,美得不知收敛,艳得令人无所适从。好像是那浓妆的村姑,大大咧咧地站在地头村口,却又因为她的坦然不扭捏,散发出一种摄人心魄的村野之美。
喜欢胡兰成对桃花的一段描述:“桃花难画,因要画的她静。我乡下映山红是樵夫担上有,菜花豆花是在畈里。桃花是村中惟井头有一株,春事烂漫到难收难管,亦依然简静。”
他眼中的桃花是热闹中却又有一份简静之美。正应了白居易的那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莺歌燕舞的四月天,早开的桃花早已凋谢,却有几株盛开在深山老林,散发着绚烂后的内敛和沉静,美得淡定从容。
读书的时候,读到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并不觉得怎样心惊,如今再读,那份源于对桃花的怅然,竟穿越千年,扑面而来。诗人酒后闲步寻春,被那一树艳丽的桃花吸引,不禁轻推门扉,却看见一个美丽的女子倚在桃树旁,惊鸿一瞥后念念难忘,翌年桃花盛开的时候再来寻访,依旧是草木扶疏,花开灼灼,可是已不见去年的女子。这朵开在唐朝的桃花,虽然无法摘取,却因为一首诗,永远存活在我们的心中。
想象着在一个草长莺飞的春日,来到一片花事烂漫的桃花园中,让那灼灼的色彩掩映着我们不再年轻的容颜,让属于春天的意念纷飞成“人面桃花”和“四月芳菲”。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个春天,去看桃花成了心中的一个美丽的念想!
第二篇:桃之夭夭读后感
桃之夭夭读后感
当代作家王安忆的作品中,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长恨歌》了,然而我却更喜欢她的长篇小说《桃之夭夭》。书名使我很容易地联想到了《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诗句来,我被书中那个温暖坚强的女子感动了。
全书共分五章,每一章都引用了一句古诗,如“梨花一枝春带雨”“新剥珍珠豆蔻仁”读起来颇有安意如的感觉。这部小说讲的是一个生命形式宛如桃花的女子郁晓秋从出生、成长、恋爱到中年不顾周围冷眼,像野草一样用旺盛的生命力顽强地灼灼其华。
先说她的母亲,全书用了一章来介绍,她是一个滑稽演员,嫁给了那个梨花影中的清秀少年郁子涵。由于好吃引起的挪用公款,郁子涵被判刑了十年,两人离婚。半年之后招人非议地生下了私生女儿郁晓秋。
在家里,母亲对她非打则骂,同父异母的哥姐对她特别冷淡。因为身体发育早,很小就凸现出女人的味道,加上身世离奇,很多男孩子给他起外号“猫眼”“西施”。在学校的时候,男生呢,明明受了她吸引,因为世俗偏见却要做得像鄙夷她;女生呢,想做她那样做不成,就改成不屑为伍。她那充满青春气息的美丽和刺眼的“不安分”引来了周围人的排斥。
文革期间知识分子“上山下乡”,她被下放到农村,在一群哭得东倒西歪的女生中间,只有她不哭。在这时,她也遇到了懂她欣赏她的何民伟。回城之后,她的爱情并不顺利,一系列的阻挠,何民伟的变心以及听信那些身世和风骚传言,然后就分手了。在这样的感情变故里,我们感受到的是她的失落,而不是绝望。
哥哥入狱,姐姐难产,母亲精神也垮了下来,婴儿需要照顾,这个家也依赖她。她每一步都那么踏实,带给人灼灼的温暖。后来家里安排她嫁给姐夫,从没有爱情基础到相濡以沫,那是怎样一条艰难而又纯净的人生道路啊!
就像小说结尾写的那样:“就像花,尽力绽开后,花瓣落下,结成果子。外部平息了灿烂的景象,流于平常,内部则在充满,充满,充满,再以种另外的肉眼不可见的形式,向外散布,惠及她的周围。”这不正是《诗经》中所赞扬的“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吗?我想这大概也是王安忆给小说命名《桃之夭夭》的原因吧。小说给我们塑造了一个独特、坚强的女子形象,虽然她从小就没目睹过什么幸福,但是这并不妨碍她欢欢喜喜地长大,不管出身如何,周围怎样,她总能活出自己的样子来。喜欢这样一个女子,面对命运可悲的安排,坦然的生活下去,也许这便是生命真正意义上的“灼灼其华”了吧。王安忆优美的文字带来温暖的同时,也带给人以力量。
第三篇:野桃优美散文
不知何时,门前花圃里冒出一根野桃枝子,斜斜地挤长在两棵樱树中间。
去年春上,开了四五朵花,很撩眼地艳红。花谢了,结几个青青的毛果子,慢慢在树上生长。集市上的桃卖罢了,门前的桃们仍青青地倦在叶上。直到虫子在蒂部蚀子洞孔,青桃跌落在地上,才知道是果熟了。院中人笑道:这树好没意思,生个地方曲狭,花开得稀欠艳乍,果子也长得小气,砍了它宽展个地方吧。
我拦着不让砍,说也是一个命呢。
今春,桃树长高许多,花也开得繁密,青毛果子却依然久久长不大。邻家的甜葡萄酸杏子被摘光了,野桃们仍沉沉地坠住枝条延宕日子。
终有一个孕娘从树下经过,顺手摘个青桃,放进嘴里咯兹咯兹咬,说:这桃味道真好。人便笑她嘴馋。引来个娃娃,吃一个还闹着吃。我尝一尝,果然独有滋味。
这桃味,有空气的沁馨,有阳光的甘甜,有雨露的泽润,有渭风的和爽,还有一种牵肠亲近的苦涩,那是生物最原始最本质的诱人生死向往的自然生息。桃的酸甜香苦都很浓烈,不似平常的桃那样轻淡寡味。品野桃的滋味,如遇历经江湖、大爱大恨、情感真挚,血肉丰满的侠丈夫,让你感动于他的生命和魅力,热烈与朴实。
众人却对我说,找棵树,找棵树嫁接一下,这桃就长大长甜,没有苦涩味了。我心里想:这桃的可人之处,正在于它独具的野味,若将它嫁接成普通桃子,中看不中品、平庸无异致;还有什么情趣?且野桃经嫁接了,便大,便甜,便惹人眼馋口馋手馋,必早早断送掉它的生命,哪能使它如今日这样长久生长成熟呢?再想逢花时,嫁过的花儿颜色就变得苍白惨淡,抑郁颓然,不再红的灿亮美的惊艳了,它将永远失去鲜明热烈的无羁本性。
这桃树万万不可嫁接的。
第四篇:那桃桥优美散文
那桃桥,是隆林岩茶平班河上一座普通的桥。它没有赵州桥的悠久历史,没有颐和园十七孔桥的石雕石塑。如残虹跨河两岸,似破弓悬横河中,两排粗糙的水泥座墩和凹凸不平的桥面,便是那桃桥的全部。然而,我却常常来到那桃桥,走进它的粗糙与朴实,走进它的坑坑坎坎,感受它孕育过的故事。
感触最深的是风雨桥上行,激流桥下过的季节,我踏过坑坎的桥面回校,桥撑着我的双脚,我撑着长长的伞柄,因风和桥一同摇曳,因雨和桥一同潮湿,因感受和桥一同思绪。那种相依同袭的缠绵,我便有和桥肌肤相偎的感觉。感慨路有多宽,桥便给我多踏实,心便有多自在,河有多远,幸福便有多长。行在桥上悬空的感觉好飘悠,但却因为桥的粗糙而稳定,因为桥的坑坎而有如履大地的踏实。读者文摘在线阅读
最欣喜的是时常站在桥头流连的日子。因为,那是家长送孩子入学的日子。早晨,家长们沐浴着晨雾,披着朝晖,把孩子送来。他们来种植希望,来期待收获,把未来寄托得那样满满当当,把希望码得那样踏踏实实。让我也一同希望,一同踏实,一同光辉。我们接纳着,又输送着。接纳时是不谙世事的幼儿,送走时是英姿洒脱的少年。桥承载着他们,把他们引进知识的殿堂;也承载着我们,让我们付雕珠琢玉之力,收获桃李芬芳之清馨。其实,平班人心中的那桃桥已不再是单纯的路桥,而是引领平班人走向未来的阳光大道。
喜醉的是晚夏,桥东稻香随风撒;欣迷的是初秋,桥西碧荷因秋瘦。因为我们曾经如水稻般为田野播撒过芳香,如荷般给雨露拥抱过珍珠。所以,闲看稻海掀稻浪,那种丰收感有多强,你曾经的付出便有多欣慰;如今又伴秋随荷老,无悔的青春,曾经的岁月,生命有多长你便有多快乐、有多实在。其实,平班人很多的成长故事都和那桃桥相连,平班人好多的喜怒哀乐都和那桃桥相牵,因为,桥没有舍弃他们,路没有拒绝他们,所以,平班人便和那桃桥牵挂着,和路缠绵着。那桃桥呀!你承载过多少负重?你拥有多少的轻松哟!
人生亦如桥,生来你得学会承受,承受甘心被践踏,承受甘心被蹂躏,承受风的吹拂,雨的洗礼。我好恨自己不能如桥,承受不住风的侮辱,雨的侵蚀。如桥多好,任人踩踏而不呻吟,任人蹂躏而不哀伤,依然自我,风雨不侵。是啊,是桥多好,就如那桃桥吧,形不美但经风雨,身不雄却经受洪荒,永远跨两岸,接来客,送远宾。
读你,如河一样悠长,慕你,似山一样圹埌。
第五篇:神奇的桃树脂的优美散文
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桃花山游玩。
我们来到了桃花山,直奔桃花丛。这时,我叫了一声:“爸爸,爸爸,这个硬硬的、亮晶晶的东西是什么呀?”爸爸想了想说:“这个呀,是桃树的树脂。”我立刻对桃脂来了兴趣,爸爸接着说:“你可别小看桃树脂。琥珀、蜡烛等物品都是用这样的树脂做的哦!”这下,我更对桃树脂有了喜爱之情。我说:“爸爸,我们采点回去做琥珀吧!”“好呀!”爸爸爽快地答应了。妈妈调皮地说:“你们回去做琥珀,我晚上去摆地铺卖琥珀!”
我和爸爸选了一棵巨大的桃树,猛采上面密密麻麻的桃树脂。妈妈在一旁恳求道:“桃花这么美,求求两位,给我照张相行不行?”我和爸爸连连说:“好!等一会!”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妈妈等得烦了,就只好给桃花拍照啦,而我和爸爸仍然在兴致勃勃地采桃树脂呢!
回到家,我和爸爸开始制造琥珀,第一步就是让桃树脂熔化。我们将桃树脂倒在锅里,放在燃气灶上烧,可是烧了大半天,一个也没熔化掉,最后,一锅的桃树脂变成了两杯“羊粪球”,妈妈看了哭笑不得。我和爸爸都很奇怪,为什么熔化不掉呢?我们分析了大半天,终于得出了结论:一是因为天气太热了,没有水分;二是桃树脂上可能有杂质,起到了保护的作用。明白了这些道理,我和爸爸决定不再管那些“羊粪球”了,显然,妈妈卖琥珀的愿望也就泡汤了!
怎么样,好玩吧?不妨你也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