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培养一个优秀孩子?给父母的5个忠告!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很多家长在提到教育孩子这话题都会一肚子苦水,更别说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了。
现如今,孩子的教育成本越来越高,有些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多学,会花费很多钱在教育上,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辅导班,更有甚者直接重金购买学区房;也有些家长认为,花钱不一定有用,还得看孩子自身。
其实编者觉得,孩子的教育更离不开我们的父母,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的心理学大师阿德勒曾说:“人们的所有行为都是在追求价值感与归属感”。对孩子也是如此,他们的行为,背后映射着对价值感与归属感的追求。接下来一起看看阿德勒有哪些忠告给父母吧!
忠告一:
孩子的一言一行之所以模仿父母,就是希望借由这种方式强调自己的存在,并试图得到父母手中拥有的权力。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关爱所使出的手段,深深影响了其性格的养成。
正如阿德勒所说:孩子所有不当的行为只是为了引起注意,不成为所有人的关注焦点就不肯罢休。
我们有些孩子会很听父母的话,用乖巧的行为获得父母关爱;而有些孩子刻意暴露自己的无能,设法引起父母注意。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强调自己的存在,引起父母关注,只是表现的方法不同罢了。
很多孩子会无意识中模仿父母的言行,以此证明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他们渴望拥有父母手中的权力。在孩子看来,父母是家庭权力的象征,模仿他们的言行可能自己也会有得到这样的权力。
忠告二:
孩子通常会拼命努力来回应父母的期待,因为他们认为要是违背父母的期待,其命运就会被抛弃。
当孩子被父母夸赞自己“你真聪明!”后,我们的孩子为了回应父母的期待,会不断督促自己“一定要非常聪明”,以此回应父母给自己贴的标签。
孩子之所以这么努力来回应这一标签,是觉得假如自己一旦不符合父母的期待,就会被抛弃,不被父母喜欢。不过阿德勒认为,一旦孩子不想再背负任何责任,不再期待得到别人的认同,他就会做出不负责任的行为。
因此,提醒我们的父母不要让自己的期许和标签束缚孩子的发展,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和空间,营造一格健康成长的环境。
忠告三:
父母的影响有多大?
究竟是接受父母的想法,还是将父母视为反面教材,取决于你自己的决定。
你也可以选择接受其中你认可的部分。
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其性格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基于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我们的孩子首先接触的社会环境就是家庭。在家庭中,孩子与父母的接触及其发展趋向,形成了孩子与他人关系发展的基础。父母与孩子的交互作用,深深地影响甚至决定了孩子的性格以及与他人的相处模式。
不过,阿德勒认为,人不是被动的,而是有目的地生活着,且都有机会选择未来的生活方式。在家庭中孩子也是如此,对于父母的行为,他们并不是照单全收,而是可以选择接受其中自己认可的部分。
忠告四:
一味斥责只会让孩子失去勇气、受到伤害,或许能收到一时的效果,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使孩子越来越我行我素,成为染上恶习的最佳训练方式。
孩子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心,总想着尝试新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父母的不允许、不准,迫使孩子暂时停止行动;而当孩子在尝试中出错时,父母的斥责和威胁,让孩子暂时听从自己的意思。这样的教育只能求得一时效果,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反而会夺走孩子挑战困难的活力,让孩子或消沉,或反抗。
在教育孩子时,我们的父母要从了解孩子开始,不能以“ 斥责”“处罚”,以平等的视线与孩子进行良性的沟通,倾听孩子内心的需求。
忠告五:
教育孩子就像是脚随时放在刹车上,除非必要否则绝对不要贸然踩下去,不然就可能破坏孩子之前的努力。从旁守护比过度干涉对孩子更有帮助。
亲子教养与教育不应该是用奖励来引诱孩子的溺爱教育,也不是容许孩子为所欲为的放任教育,更不是靠惩罚来制止偏差行为的强硬教育。
我们的孩子对世界满怀着好奇,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他们去了解世界,学习如何生活和生存。但我们的总认为孩子“年纪小,不懂事”“这些太危险,不要去做”,不愿意放手让孩子去做。打着爱孩子的名义干涉孩子的生活,把孩子作为弱者对待,容易扼杀孩子的思维发展和行动能力。
我们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主动与孩子沟通,不要过度干涉孩子的行为,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能养成自立的能力,与社会和谐共处。
说完了以上的5点忠告,各位家长知道怎么培养孩子才会更优秀了吗?父母是还是第一任也是终身的老师,要知道人无完人,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也是一样,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成长吧!
第二篇:给父母的忠告
孩子给父母的十条忠告
为人父母十余年,多数时候都是在对孩子进行教育,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我们认为他们应当成为的人。如果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教育我们,他们会在我们身上看到什么不足,希望如何塑造我们呢?
在一项对10万个孩子进行的调查当中,孩子们回答了这个问题。下面列出来的,是十条孩子们最希望从父母身上看到的品质,值得我们当父母的一条条对照自己的言行,检测一下自己算不算得上是一名令孩子满意的父母。
1.不在孩子面前争吵
这里所说的争吵,既包括父母之间的争吵,也包括父母同外界的争吵。任何应对冲突的言行,都最容易在孩子面前令自己原形毕露。不论我们平日如何努力构建自己的形象,对自己的孩子如何宽和慈祥甚至唯唯诺诺,当遭遇矛盾,如果对方不是又要百般疼爱又要打造形象的自己的孩子,而是让我们“恨之入骨”的某店员、某工人、某网人、某政客、某配偶、某妯娌、某公婆,那些我们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将其一脚踹翻在地的某某人,我们有没有记得用对待孩子的教养去对待他们?
2.平等对待家庭成员
孩子们在提出这一条的时候,应该想到的主要是兄弟姐妹吧。非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之间的争宠以及不平之感在所难免。在我们家,我和大侠都坚信自己对三个孩子的爱同样多同样深,然而毕竟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情况不同,父母采取的教育方式也就跟着不同。小J是女孩子相对懂事,又是大姐姐,给她的责任要比两个弟弟多;小N顽劣聪颖,必得软硬兼施;小N宽厚松散,总要用足时间道明原委才有成效。孩子们还未成熟,且是管教的受众,容易单单看到表面上的不同,理所当然将其理解为爸爸妈妈爱心的不同。做到绝对的公平,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每当身边的家人朋友善意提出他们感到的我们的偏袒,我和大侠虽然拼命摇头抵赖,之后还是会检讨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另外也经常跟孩子们交谈,说明我们对他们方法不同的原因。不断地告诉他们,兄弟姐妹之间一定要彼此相爱,因为有人同他们一起成长一起分担,是他们的福气,他们应当好好珍惜和享用。
3.诚实
这是我自认为经常要向孩子们学习的品质。在海外长大的小孩,有人说比较傻气,有人说比较单纯。两种说法其实是一个意思——他们的生长环境竞争没有那么激烈,师长风格呵护有余,强推不足,缺少街头智慧。这条可以看作是缺点也可以看作是优点,见仁见智。本人认为,单就诚实这方面而言,海外这些孩子的总体表现不错,虽然有时过于死板。像我这样的,特别强调诚实的可贵,但在言行当中,还是往往不自觉地乱说胡侃,不以为然,便被越来越大的孩子当面戳破。这种时候我就要告诉他们,生活中有时可以借用善意的谎言和夸张的表达来辅佐交流,只是那些为了达到某种不好的目的而故意撒的谎,真的要尽量避免。一来二去,我发现自己已经逐渐在惯性的讲话方式上加以收敛,努力不打诳语,守住自己的口舌。
4.宽容
这一项,太有难度了。宽容无疑是高贵的品质。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善良、宽容、正直,等等等等,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他们能够常常宽容他人,那么他们就能够常常给自己的心灵松绑,令自己远离嫉恨的纷扰。但是当他们将黑葡萄汁倒在了雪白的地毯上,当他们的成绩单门门写D,当他们未婚先孕,当他们偷盗欺诈。。养育孩子这条路上的坑坑坎坎,每次出其不意绊我们一个大马趴的时候,我们是如何应对的?宽容如果是有限度的,限度又在哪里?另外,我们在平时的闲聊当中,评价周围的邻居学校的教育,也有保持宽容的心态么?
5.乐意接待孩子的朋友
接待自己的成人朋友也没问题,乐在其中。但是极不喜欢在家里接待一大帮的小小孩,由着他们大闹天宫。我们家已经有了三个精力无穷的少年儿童,自给自足玩成一团,闹将起来够我头痛欲裂。若是加了别人的小孩,人来疯发作,很快就会失控,给家里搞破坏不说,小孩一个接一个受伤,甚至玩着玩着彼此动起手来,最终以鬼哭狼嚎收场。每当想到这样的场面,爱干净爱安静的自私自利的我都会惊惧得如同灾难将临。能够随时敞开家门,以热情和爱心接纳款待一帮能把屋顶掀翻的小皮猴子,是我不具备的美德,汗颜,自省,改进。
6.跟孩子打成一片
爸爸们一般来说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可能因为他们身上残留的童心更多吧。妈妈总是那头任劳任怨老黄牛,到头来还被孩子们埋怨,因为没有情趣,不够好玩。我对孩子们说过,妈妈何尝不想少做多玩,谁天生就爱干活不爱享受啊?可是说完之后我用孩子的眼光打量了一下自己,看来看去都是一个劳作的形象,整日忧心忡忡,习惯性地就把享乐抛在脑后。真要给我时间,去掉负担,一时半会怕还真想不出该去做些什么呢。回想我小的时候也是如此,爸爸带着我们养狗、骑车、打球、爬树、下棋、打牌、抖空竹、抓螃蟹、掏鸟窝,妈妈则是煮饭婆,兼管发号施令。父母责任本来就是不同的嘛,我倒不是非常自责。但知道大方向一定要对,总体士气必须积极向上,就可以了啦。不论什么样式家庭长大的孩子,对自己的原生家庭多多少少都会有些不满。尤其是当年龄渐长,轮到自己教育下一代,会更加有意识地去回顾成长之路,在心底对父母制造的童年氛围褒贬一番。我不奢求自己的孩子们长大以后对我们的家百分百满意,但是如果他们基本觉得自己的童年是幸福的,爸爸妈妈的爱是正面的,我就给自己荣誉毕业。
7.回答孩子们的问题
有一本童书,曾经给很多孩子念过,听到的小孩没有一个不喜欢它 —— 不现在,伯纳德。这本画书上的小男孩,一直跟在爸爸妈妈屁股后边,有个问题要问,可是爸爸妈妈永远在忙,始终连头都不回一下地打发他说:“不现在,伯纳德”。故事最后,小男孩被妖怪给吃掉了,原来他要问的,正是关于妖怪的事情!孩子们喜欢这本书,大概因为它画出来的就是日常生活的场景,爸爸妈妈要求他们不能插嘴,必须礼貌等待。结果呢,就是往往在轮到他们说话的时候,问他们有什么言要发,他们伤心地哽咽着答道:“已经忘了要说什么啦,呜呜呜呜。。”
8.当管教时就管教,但是不要当着别人的面
太同意了!就像我们自己,也不希望老公/老婆在朋友面前数落自己的不是,或者老板在同事面前指名道姓发出责难。尊重他人是一门艺术,坦诚相见固然不错,但是如果缺乏为别人着想的基本意识,那么坦诚也就成了为粗鄙找到的蹩脚藉口。虽然道理这么清楚,但是作为家长,我们竟然常常有意识地在他人面前教育自己的孩子,为的就是教育给别人看。比如几个孩子一起玩,有矛盾了,会把自己的孩子抓过来劈头盖脸一通训斥,这样一来,其他家长就不会认为自己“护犊
子”。或是兄弟姐妹之间产生纠纷,总在抱怨父母不够公平的那个孩子虎视眈眈,看你今天是否仍旧“偏心眼”。你可能为了表现公平给TA看,就借题发挥把TA的哥哥或者姐姐或者弟弟或者妹妹当个倒霉蛋敲打一番。类似例子很多,有个共同点就是,我们仗着自己的家长权威,把自己的面子强行摆在了孩子的面子前边,这对孩子反倒有失公平。
9.多看优点少看缺点
老掉牙的论调啦,但是能够做到的父母少之又少。孩子学习不错可是体育不好,父母往往就会特别给孩子注册体育课程。硬努上去了的,事倍功半不说,还可能留下了一串痛苦的记忆。而且大多数的属于“烂泥扶不上墙”那就更可怜。浪费时间精力感情,竹篮打水一场空。身边不乏朋友选择这种教育方法,其理论是,如果不培养TA的弱项,TA在这方面就会更弱,发展越来越不均衡。加强培养弱项才能心安,至少给了孩子加强的机会。也有道理,只要他们从事这些弱项的时候,我们当父母的别忘了这是他的弱项,做得再差其实都在情理之中,重在参与和鼓励吧,可别让我们的良苦用心成为孩子的信心杀手。
10.保持一致
小时候,在我这暴君面前,他们言听计从。现在大了,会来质疑和挑衅。尤其是前青少年的阿小J,你说她抬杠也对,你说她较真也对,总之我说过的话,看去被她当了耳边风,不定什么时候会被她记起来,用于对我的驳斥。“你看我要是不帮你,你就会说我不疼你。可我要是帮了你,你又会嫌我做得不好,反倒让你更辛苦。”“昨天你还让我盯着弟弟,他们一做危险的事情就立刻阻止他们。可是现在我不让他们从楼上往一楼扔玩具扔球,你又让我少管他们,多管自
己。”“你以前不是说我项目做成什么样都行,要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么?现在又怪我做得不好让我重新做!”我不知道自己这样出尔反尔对孩子们究竟有多少负面影响,看样子他们好像已经习以为常了。好在在所有重要的价值观方面,我和大侠永远一个鼻孔出气,且坚持百年不变,拉勾上吊,小狗反悔,小狗耍赖。估计看完这篇文章,有的朋友可能会不屑地说:这样当父母也太累了吧,什么都得谨慎小心。
可是换一个角度来想,也不尽然如此。我经常特别深切地感到,神把这三个孩子放在我的生命当中,不只是为了让我去养育他们教化他们,更是让我通过他们,学习很多的功课,尤其是如何去爱,如何追求身心的健康。越是与他们相处得多,越是觉得自己其实并不懂得如何爱人,在性格和知识方面有太多的缺陷。所幸有了这几个孩子,一路通过他们的顽皮和纯良,通过他们一天天的成长,识得太多太宝贵的道理。所以我最经常勉励朋友也用以自勉的话就是:“在为孩子们祷告之前,先为自己祷告”。不要急着求神改变孩子,让他们乖乖听话,让他们清洁良善,让他们爱人如己,让他们开朗坚强。先把自己谦卑下来,不论对家人还是对外人,谨言慎行,查看自身是否已经具备这些我们希望孩子具备的优秀品质。养育孩子,无疑是个大家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过程。管教和爱护,都是相互的。我很希望自己能够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父母,对得起此一殊荣。
第三篇:给父母的50个忠告
给父母的50个忠告(之一)
偶然看到周弘的50个忠告,觉得不错,有点像三字经。任何成功都不能祢补教育孩子的失败:一个孩子,输不起!教好一个,造福三代。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好农民不让最矮的庄稼枯萎,好父母不让最“差”的孩子自卑。
为自己创造的生命永远自豪: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永远自豪!
寻回教育宝藏:父母都曾是教育家,请捡回遗忘的宝藏!
当孩子在人生的跑道上跌倒,想放弃的时候,父母要高呼“加油”,“加油”,“孩子你行”“你永远是我们的骄傲”。
爱孩子先要懂孩子: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关键在于会爱——懂孩子!懂孩子的秘诀就是你的一言一行都是想方设法去唤醒孩子:好孩子,心情就好,学习自然也好!
赏识使孩子越来越好:赏识使孩子越来越好,抱怨使孩子越来越糟。你们都是好孩子,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优点,只有百分之一的缺点。先觉醒,后唤醒: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生命状态的真实写照,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一旦发生改变,孩子的命运将产生巨变。
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须自己先觉醒,认识到父母对待孩子态度的重要性,然后才能唤醒自己的孩子!强迫只会换来抵抗:教育一定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保持孩子的求知欲,把求知的快乐带给孩子。
学习时要保持孩子的学习胃口,强迫的方法万万使不得!
说你行,你就行:“行”这个字为什么这么灵?因为它满足了孩子无形生命最大的需求——赏识。
对于孩子,其实无好无坏,全在心态,就看怎么去诱导。所以赏识孩子要找出孩子可以发展的一面,鼓励孩子说:“你行”!找感觉,尝甜头:让孩子尝成功的甜头,而不是吃失败的苦头。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来说,往往看到成功的希望,才有努力的力量。积累小的成功才能化为大的胜利。一定要让孩子不断尝到甜头。重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孩子物质上是小皇帝,要啥给啥;孩子精神上是小奴帝,没有自由。
不要让“好孩子”成负累: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才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每个孩子都想做好孩子,可是父母老师要求太完美,孩子过累了。大拇指,竖起来:一个不会使用大拇指的民族,从教育的角度看是一种悲哀。为孩子,让我们竖起大拇指!
很多父母根本不会对孩子竖起大拇指,他们习惯用“一指弹”,最终逼出坏孩子。
优点不得不说了:优点不得不说了,缺点少说逐渐少。现在的父母希望孩子动作快,老是说孩子慢;希望孩子细心,老是说孩子粗心;希望孩子聪明,老是说孩子苯。这样往往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豆腐嘴,铁心肠: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态度平静,但坚持原则不让步。现在很多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嘴巴象刀子,可是孩子一闹,父母也总是心软得像豆腐,一来二去,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望便一落千丈了。
把挫折,当存折:一个人能承受多大的苦难,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追求成功就好象是学溜冰,不可能不摔跤,失败越多,就意味着与成功就越近了。让孩子学会面对失败,允许失败,享受失败!把成功,作驿站:一心想成功的孩子:成功了膨胀,失败了压抑;而专心成长的孩子,经得起挫折,充满了幸福感,是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成功是暂时的,马上会成为过去。人的一生,永远是走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玩是学,学是玩:孩子贪玩就是贪学习,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学习本身就是很好玩的事情,爱学习是孩子的天性,可是我们的教育模式往往将学习变成痛苦的事。
重过程,轻结果:很多父母芝麻捡了不少,西瓜却丢了。学习成绩是次要的,良好的人格心态等生命状态才是最重要。打就好?拔就高?:农民种庄稼,只要肯拔,庄稼肯定高!但农民为什么不拔?孩子一打就好那是假的,只能让孩子因害怕而没有后劲;庄稼一拔就高,但断根死掉了!
先接纳,后升华:一个人越恨自己的缺陷,这个缺陷对你的伤害就越大。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把大量时间都用在玩游戏上,其实哪个大人不是这样走过来的呢?要想到自己,就能容纳孩子了!
第四篇:给孩子的忠告读后感
父爱如海,深沉宽厚;父爱如父,炽热燃烧;父爱如酒,令人回味无穷;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帮你清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在这本书中我就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
——题记
这是切斯特菲尔德作为一名成功人士,同时以慈父、导师和朋友这三角色给儿子写的信。本书以书信的形式从知识积累、性格塑造、能力培养和健康饮食四个方面对孩子进行指点,为孩子今后步入社会走向成功奠定基础。
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爱自己孩子的人,虽然他的傲慢让他蔑视来自普通家庭的孩子,但他却为了帮助拥有卑微血统的私生子,给他安排好了一切,给他最好的教育还常常给他写信。所以,我认为他仍是一位专注、坚持不懈、慷慨和明智的导师。虽然他年轻时也有许多负面的评价,但他的父爱绝对够伟大,如山、如海般伟大!
虽然很少有父亲做到这样,但每一位父亲的父爱都是伟大的!
父亲的爱,不像母爱如细水长流,往往爸爸在我们面前都是如岩浆、如山崩、如海啸,可又有多少人知道父亲的细致入微。说着,想起了我的父亲。
多年以来,我一直觉得父亲脾气暴躁、不易亲近。直到近年来,感觉父亲憔悴了许多,但他从不抱怨一句。仍对我一如既往。那天,我看电视看到很晚,父亲又对我怒吼了一通。心里埋怨着回到床上。夜更深了,我隐隐看到父亲脚步很轻很轻地进入了我的房间,替我把被子盖好,又把窗帘拉上。待了一会儿,又出去了。谁说没有细腻的父爱?
其实这本书给我许多的感触,不仅是这伟大的父爱,还有书中的箴言和切斯特菲尔徳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一直在信中强调的“优雅、优雅、再优雅”的气质以及他也推崇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这是一本对中学生的谈吐、举止和素质都非常有帮助的书,我觉得值得一看。
是因为这次的暑期读书活动,我才读了这本充满父爱、箴言和真理的书。这本书给了我太多的感触以及对我在学习、性格、能力和健康上太多指点。高尔基说的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会让我成长。
加油!
第五篇:给高中生父母的36条忠告
给高中生父母的36条忠告
高中生成长的八道门槛
第1条忠告 第2条忠告 第3条忠告 第4条忠告 第5条忠告 第6条忠告 第7条忠告 第8条忠告 永远记住,家长越无私将导致孩子越自私 要做合格父母,必须帮助孩子走出青春期抑郁 谨防性格偏激的孩子走向极端
要想打开孩子心灵之锁,必须引导孩子合理宣泄 父母的不信任,对孩子伤害最大 父母一定要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
再富也要穷孩子,不要让自己的爱伤害孩子 网瘾如赌瘾,家长应警惕孩子深陷“网络”
心态决定高考成绩
第9条忠告 高考成绩不是孩子未来的保证
第10条忠告 纠正偏科心理,才能纠正高中生的偏科成绩
第11条忠告 高考落榜不等于人生失败,要学会给失败的孩子掌声 第12条忠告 好的心态是高考成功的一半,帮助孩午树立平常心 第13条忠告 高期望给孩子带来的是高压力,而不是高动力 第14条忠告 厌学情绪是高中生,学习路上的最大杀手
与异性交往是高中生成长的重要一课
第15条忠告 不要过分敏感,让孩子与异性正常进行交往 第16条忠告 帮助孩子把握好异性之间,交往的分寸和尺度 第17条忠告 让孩子主动远离早恋,否则受伤害的不仅仅是孩子
第18条忠告 教会孩子面对痛苦,帮助孩子度过高中时代的“感情风暴” 第19条忠告 父母应该避免孩子成为网恋的牺牲品
第20条忠告 偶像崇拜并非无益,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引导 高中生父母必知的家教准则
第21条忠告 家庭暴力是高中生产生不良行径的催化剂
第22条忠告 改善亲子关系,它是帮助孩子走出情绪低谷的良药 第23条忠告 要想批评有效,必须有方法、有原则
第24条忠告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必须给高中生独立的机会 第25条忠告 变对抗为对话,才能平息高中生的敌对情绪 第26条忠告 不要让自己的不幸影响孩子的一生
第27条忠告 给孩子的忠告,远远胜于给孩子的唠叨
第28条忠告 该放手时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
第29条忠告 教育需要用平等的身份对话,既要做家长,又要做朋友 第30条忠告 高中生的成长需要空间,所以不要侵犯他们的隐私
决定高中生未来成就的六大要素
第31条忠告 记住,能够经受挫折的高中生才能向人生索取高价 第32条忠告 成功的体验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克服羞怯的突破口 第33条忠告 高中生能够克服暴躁心理,才能从容应对一切
第34条忠告 社交恐惧症会影响高中生的一生,父母应该尽早干预 第35条忠告 心胸狭隘是高中生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第36条忠告 帮助高中生正确评价自己,不要让孩子在歧路上越走越远
(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