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极生活就是爱美文
有段时间,很喜欢法国电影,却对法国电影里总要出现的“爱”感到不耐烦。
以法国女歌手伊迪斯·皮亚芙生平故事为主线的电影《玫瑰人生》里,记者向坐在海滩上的皮亚芙发问:“您对少女们有什么建议吗?”
“爱。”
“您对青年们有什么建议吗?”
“爱。”
“您对孩子们有什么建议吗?”
“爱。”
……
在法国电影里,爱是最重要的事,电影里的男人女人,不断地告诉自己和别人,要爱,要示爱,要落实爱。
后来读到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的书《爱的多重奏》,这是他在71岁时一次访谈的文字稿。此时的他,清澈洞明,对这种“爱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深刻的阐述。他所论述的爱,是爱情,但又不仅仅是爱情。人本来是单个的,以单数形式存在,而爱情,却让人从“一”变“两”,在这个过程里,人得打破自己身上的封闭,试着通过另一个人的角度去看世界。两个人的爱,是“最小的共产主义单位”,但这种形式,却是一种更大规模的集体之爱的演习,让“从两个人过渡到人民”成为可能。
在他看来,爱不是一下就能完成的,得靠忠诚去维护,得不停地宣示爱意,“尽管在一开始就已经宣布,爱仍然需要不断地被重新宣布”。而这,显然需要巨大的行动力,需要不断激发自己身上的热情和能量,所以,他所谓的爱,是一种更朴实的态度:积极生活。去爱,去行动,去寄托,去反省,去剔除焦虑,去解决不安,去认识命运,去抵抗死亡。
第二篇:生活就是一种状态美文
有人说,凡人,即烦人也。生活,真的包含了许多的不如意。你仕途顺利,但有一个智障的姐姐;你事业灿烂,家里却有一个自闭症的儿子;你经营通达,失智的老父亲每晚都等着你去给他喂饭。在职场上你风华驰骋,但内心对亲人的那一份牵挂,却已深深地糅合在了你情感的丝丝缕缕之中,每每都会咬痛你的心弦,让你为之而付出。这,就是生活给我们的一种状态。
曾采访过一位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为了儿子的康复,她辞职举债,办起了城里第一家为自闭症孩子服务的民办康复机构。她说,开始只想为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适合他的环境,我可以日夜陪伴他。没想到,我却成了这么多“雨人”的妈妈。当许多母亲抱着与她儿子一样的孩子踏进这座小院落时,我哭了。生活既然让同样面临这种状态的我们有缘相识,我们也应该给生活一个母性的回答。
她随手抱起身边一个孩子抚摸着,瞬间,我见她略显疲惫的大眼睛里闪动着一种异样的光彩。我把我的感觉告诉她,她笑道,就是在与这种生活状态的抗争中,原先狭隘的母爱悄然升华成一种职业的精神。现在我再也不会为我儿子担忧了,我关心的是这些孩子们的未来。
当一个人把个人的命运与一个群体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后,那种生活状态赐予她的苦涩与无奈,在那神圣的职业精神中就被渐渐淡化了。不过,生活中要做到真正忘我是不易的,有时候就是在自我的完善中,达到了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
这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在皖南古徽州休宁县齐云山崎岖陡峭的山路上,一位弱女子身负重物,17年如一日,每天挑着一两百斤的货物,在4000多级台阶的峭壁岩石上一天往返两三趟,在常人看来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用自己瘦削的肩膀,将3个儿女培养成才,被称为“挑夫妈妈”。
18年前,“挑夫妈妈”突遭横祸,丈夫在打鱼时不幸失足溺亡,留下3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和一笔债务,生活一下子把一个绝望的状态扔给了她。望着孩子们企盼的眼光,她把牙一咬,换上了解放鞋,扛起了扁担,加入了挑山工的行列,成了唯一的“挑夫妈妈”。
两年后,她挑清了债务,17年后,她挑出了两个大学生。以穿破100多双胶鞋,挑断20多根扁担,踏出20多万公里山路的艰辛和毅力,实现了当初终身不嫁,一定将儿女抚养成人的愿望。生活给了她不幸的状态,她由此塑造成了一位美丽的母亲。
有时候,生活无奈的压力是巨大的,在与一种生活状态的对峙中,看不到尽头,靠的是血缘与亲情的坚守。
在一幢老式石库门房子的斗室里,住着父女两人。父亲是位百岁老人,女儿是个年已七旬的智障女。日常生活中,百岁老人照料着智障女儿,白天为她洗衣烧饭,晚上帮她擦屎把尿。老人虽已一百零几岁,身体尚可,家务事不论大小,件件都亲历亲为,有时社区服务员收去洗的衣服,送回时,他嫌不干净,还会把衣袖、领子重新洗过。
夜晚,父女两人同睡一床,老人睡外侧,女儿睡里侧,半夜女儿要坐马桶,老人会将女儿从里侧拉出,搀着扶起,等女儿如厕完毕,再将她缓缓推回床里,宛如女儿童年时的情景。
老人说,没有对女儿的这份牵挂,他早就去天堂会老伴了。现在只能过一天算一天,把这又痴又傻的女儿照顾好,这或许是上天叫我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在人生漫长而又短暂的旅途中,生活有时就是在猝不及防时,把你不想要的生活状态抛给你,成为你人生背景的一段灰色。对此,有的人怨恨,有的人无奈,有的人平静,还有的人抗争。但当你用生命的色彩把它刷新时,生活又会向你展示出崭新的姿态。
或许,这也是一种生活状态。
第三篇:《爱工作就是爱生活》读后感
《爱工作就等于爱生活》读后感
我读了《爱工作就等于爱生活》这篇文章,并把它推荐到校园网与老师们共享。之所以喜欢这篇文章是觉得作者写出了我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觉得老师们也要有这样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和生活。我们虽然有时值班到深更半夜,几天不能回家,但与作者笔下路边的老人相比,已经不知好多少倍了。即便与那些虽然上了大学,但仍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相比,自己也够幸福的了。所以“不要因琐碎的小事就对工作心生怨恨,就不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的工作,我们将乐在其中。”工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我们谋生的手段,更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依靠和幸福的源泉。不管多苦多累,爱上它就等于爱上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生也将因我们的那份热忱而更充实完美。
“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该将心态回归到零,抱着学习个态度,将每一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要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余公于私都没有裨益。”这是摘自《你在为谁工作》中的一段话。很精辟的一段话,把人在职场的一个工作心态归纳的很到位。
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确是很盲目的在工作中,不段的寻找自己的目标,似乎永远找不到自己的最终位置,不停的更换工作的同时也在不停的责怪别人。与其在责怪别人,不如先从自己的身上找好问题的所在。不肯踏实工作,好高骛远,都是现在职场人的通病,总以为自己所在的位置是大材小用,总是责怪自己的工资不能和工作成正比,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放正自己工作的心态。
在工作中不失去热情,你会生活的更快乐。曾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在人的一生中平均工作时间是9.1小时/天,占了三分之一还多;如果你在工作中毫无热情,得过且过,那除去睡觉休息的时间,我们生活中的大半时间都将变得索然无味。因此,快乐的工作不仅仅是关系到工作质量的问题,还与我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么说:快乐工作!等于快乐生活!
其实,人活着,幸福与否,很多时候都取决于心态。用一颗平淡的心去对待,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接受,用一颗执着的心去回报,用一颗爱的心去感动,相信我们会活得更轻松、更美好。
第四篇:生活就是请客吃饭的美文摘抄
“人是铁,范儿是钢”,请客吃饭也要有“范儿”,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完整的人生离不开吃吃喝喝。
我一直在思考,我们每天起早贪黑,忙忙碌碌的到底是为了什么?事业?爱情?家庭?
其实说到根儿上,无论广义上是为了什么,无论你是否承认,我们最终还是为了鼻子下面的那张嘴。吃饱、吃好,也只有吃饱、吃好了,做其他的事情才有意义,这就是生活。
由此说来,吃饭绝对是人生的一大要事,也正因此,吃得好,才是人生一大美事。“好”的标准是什么?顺口、顺心,心甘情愿地为这顿饭付钱?没错,但这种美好有一个前提,就是独自一人吃。但凡有第二人出现,无论他是谁,“好”的标准就变得不能自我控制了。
我也一直认为,在吃饭这个问题上,请客或者被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件劳神的事。一直以来就有不成文的约定,办一件事,必定要吃个饭,吃饭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办事的引子,可谓再好的药,没有这药引子也是枉然。
请或是被请,很微妙,抛开公款以及公关业务往来不谈,单就私人之间来说,有很多的请,是我们没多大兴趣的。明明知道人家请你的目的,不去怕被说架子大,去了又实在帮不上或者是不能帮这个忙,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饭局结束之前你抢先将单买掉,这样一切的后顾之忧自然就化解掉了。对方心里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反正自己问心无愧,谁的也不欠。
但这样的情形次数多了,我们自己也会拍着后脑勺摇头,这是图什么呢?于是,干脆就不去好了,可话又说回来,谁没个求人办事的时候呢,说不准哪天就调换了位置,人家也如此这般的对你来一下,你会是什么心情呢?所以说,这种事情,看似简单,其实深入探究,真的很恼人,不是钱的事,也不是一顿饭的事,可以说上升到社会人际关系学的高度了。
“AA”制的流行,或多或少降低了上述问题的出现频率,但也仅仅是关系要好的朋友之间,遇上半熟不熟的人,我们又怎么开得了口呢?吃饭之前先说一句“这餐我们AA制吧”,无论如何都让人觉得很小家子气。我的一个朋友出去吃饭,永远也不会让比他有钱的人买单。但是,要真按照他的逻辑,我想有些人光是为了请人吃饭就得倾家荡产了。况且你还要看和你一起吃饭的人是多有钱,我就不信一个身份、地位都很高的人会在一餐饭钱上较劲,他要真让你买了单,说句不好听的,都有失了他的身份。
但我们也不要认为,有钱人就理所应当地要请我们吃饭,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人家的钱也是起早贪黑辛苦挣来的,就算他再心甘情愿,我们吃着心里也不自在啊,男人的自尊心可比钱值钱。
有人说,看一个人会不会做人,只要看他会不会请客就行了。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其实,生活就是请客吃饭,无论你做什么工作,无论上学还是上班,老板还是打工者,谁都离不开吃。
一日三餐不可或缺,待人接物也可以折射出人生百态,人生百态存在的基本点就在于一日三餐。
第五篇:生活就是一个七天接着一个七天美文
一辈子活下来,常常是,在最有意思的时候,没有有意思地过,在最没意思的时候,想要有意思地过结果却再也过不出意思。
或者,换一种表述就是,在看不透的时候,好看的人生过得不好看;看透了,想过得好看,可是人生已经没法看了。
这句话说得并不绕。其实,人生比这个绕多了。
人生就是这样的一场游戏:在欲望浮沉中,把生命扔到很远很远,最后,只为了找到很近很近的那个简单的自己。
有一年,到大连旅游,参观旅顺日俄监狱。印象中,地牢般的监狱,只有很窄的一方窗户开在地上,可以看到人世的阳光。
在一孔窗户周围,看到一茎绿草,小小的,嫩嫩的,在风中摇曳。我想,这应是在那里苦难度日的囚犯们,所能见到的全部蓬勃和生机了吧。但是,那么多的监牢,每一孔窗户前,会恰好有一粒草的种子落在那里吗?会有生命的绿意,落在绝望的人生里吗?
那得多么幸运啊!
而我们的窗外,就有蓝天白云,我们的身边,就有鲜花绿草,没有谁囚禁我们,但我们却囚禁了自己。
常常是,在追不上的时候,才去追;在味道尽去的时候,才想品;在不得已时候,才珍惜得已;在人生的大片美好过到支离破碎后,才去捡拾一些碎片,拼凑美好。
生活就是一个七天接着一个七天。
不是日子重复导致了枯燥和无聊,而是你枯燥无聊,把气撒在了日子的重复上。
其实,都在重复。位高权重的,富可敌国的,没有谁的日子不是一个七天接着另一个七天。只不过,当你仰慕谁,就会美化对方的重复,认为人家重复得有趣味有意义。其实,这一切,都是仰慕的光环散发出的五彩。
重复,赋予每个人的本质和意义都是一样的。
多重复才算重复呢?你看那些一天到晚打麻将的人,每天面对的就是那一百多张牌,然后,洗牌,码牌,打牌,和牌。论理说,该盯得头晕眼花,坐得腰酸腿疼,琢磨得心力交瘁了吧,但嗜打的人从来乐此不疲,没有一个喊累的,也没有一个喊重复的。
为什么呢?上瘾。
其实,有瘾,才是快乐生活的关键。瘾,就是情趣,它会让每一个日子,像绽开的花朵,一寸一寸阳光踩过的花瓣,无论多重复,都会美得各不相同。
活得没滋味的时候,去坐坐北京地铁,从1号线到15号线,在上班的早高峰。
你一下子就释然了。当然了,一下子也更崩溃了。
密密麻麻的人,如雨前的蚁,簇拥着,没有喧闹,没有声响,是令人压抑的寂静。几乎不用走,“哗”被推上车,“哗”又被挤下车。就这样,每天,还未曾上班呢,但,即便这样,一定也有活两三个小时,先折耗在了路上。无论你蓄了多少激情和活力,也会被日复一日地磨蚀殆尽。关键是,还有下班呢,还有一个晚高峰等着呢。
谁比谁活得更容易?得幸福的“北漂”。幸福的人生活里不是没有不堪和琐碎,不是没有疲惫和失望,而是不管生活给了多大的泥淖,也要让生命拔腿出来,临清流,吹惠风,也要在心中修篱种菊,怡养内在的优雅和高贵。
幸福是一种自我剥离的能力,以及自我生成的能力。生活中,没有多少幸福是现成的,有幸福的人,只是会幸福罢了。
一个整宿睡得很好的人,会嫉妒一个睡眠质量不怎么好、甚至半宿还会醒一会儿的人。乍听,简直不可思议。再解释,你就明白了。原来,那个睡得很“好”的人,是靠安定这种镇静药片睡过一个晚上又一个晚上的。
如果不说透,从表面上看,应该是后者羡慕甚至嫉妒前者才是。因为,前者太好了,好得简直无与伦比。
生活,有多少是我们看透了本质的。你羡慕的权贵,前呼后拥,看起来那么风光,可是风光背后有多少痛苦,对方不说,你不会知道;你羡慕的富有,宝马香车,锦衣玉食,看起来,是那么荣华,这荣华背后有多少痛苦,对方不说,你不会知道。
也就是说,即便失点眠,你依然是那个睡得很好的人。即便过得平凡而宁静,你也会赢得别人羡慕。甚至,这里边,那些你羡慕着的人也在羡慕你。
只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愿把这种羡慕轻易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