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课程《用冰取火》教学反思
《用冰取火》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讲读课文。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故事表现了探险队员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与智慧,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从整堂课的教学效果看,对本课进行了以下反思。
一、从课题入手,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
课堂是学生的,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的精神。文中所讲的故事,离学生的实际比较远,因此,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至关重要,导入新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火有什么作用,然后让学生看南极的图片资料,说说给你的感觉是什么?这时我趁机介绍了有关南极的气候特点(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烈风能轻而易举地把200多千克的大油桶抛起来,可抛到几千米以外。掀翻停机场上的飞机更是举手之劳。)听了这些具体的事例,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南极环境的恶劣,教师接着引导: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最需要什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个与火有关的故事:用冰取火,此时,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盎然。板书课题后,让学生进行质疑,提出的问题很有意义:(1)、“冰”怎么能取火?(2)、怎样用冰取火?(3)、冰遇到火就化了怎么能取火?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收到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充分阅读,以读代讲,加深理解和体验。
《课标》提倡“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学习课文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创设了一种轻松、和谐的、向上的学习气氛。比如: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火的作用之大,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三和最后一自然段,先从整体入手,自由朗读,找一找文中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火的作用非常大,读后说说自己的理解,再采取评读、表演读等方式,体会、感悟。最后,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最后一段,采取有感情读、范读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他们欢呼、跳跃,像在欢庆一个重大节日”这句话的作用,从而更好的体会探险队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与智慧。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在语文教学中,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读能让老师减少不必要的讲解;读更能引发学生独立的去思考,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语文教学,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更有做人的指导、情感的体悟,各方面应灵活交融、不着斧凿,才能达到知、情、德、行的完美统一。
第二篇:《用冰取火》教学反思
《用冰取火》教学反思
一、注意将课后思考题的解决落到实处。
本课课后思考题有两个:
1、当大家绝望的时候,那个年轻队员是怎么做的?
2、朗读第三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火的作用。
第一个问题刚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让学生反复读年轻队员想的哪句话,通过与其他队员的对比,体会他的不甘心、不放弃。接下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制作冰透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老师的点评与提示:你说清楚了制作冰透镜的材料和工具;你把制作过程中得四个动词说的很准确;你还关注到了动作背后的细节„„体会这一段话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明白这段简单的话写清了材料、工具和做的过程。这样一处理,也就解决了语文天地的第三题。接下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了解年轻队员怎样用冰取火。这样三个环节处理下来,不但把课后的第一个思考题和语文天地的第三题解决了,这堂课的教学重点也处理了。
课后的第二个问题是:朗读第三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火的作用。我在刚开课就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第三自然段中火的作用,在结束全文教学时又把第三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放到一起对比朗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险队员们重获新生的喜悦。
二、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参与,力争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和文章中的主人公在思想情感中产生共鸣。如:在体会火的重要时,我让学生找出相应的语句,在反复读的基础上,播放了一段南极的视频,让生进一步体会火的重要。在极力渲染火的重要之后,让学生换角色感受当时没有火时的心情,通过想象,品读,深切地感受找不到打火器时,一筹莫展、绝望的心情。学生们都读出了当时的沉重心情,都有了感同身受的感觉。
其次,通过动作演示,再现情境,突破难点。在教学怎样做冰透镜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在读文上,抓住了一系列的动作词,让学生通过做动作去体会,通过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当时的环境进行想象体会探险队员的顽强意志,学生都能有所体会。
三、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与“师生共同交流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在理解取火方法时,安排小组用自己组内喜欢的方式,可以读课文谈理解,也可以画图来理解年轻探险队员的做法。这样做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指导学生合作的方法。采用画图法更能突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将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转化成图画的过程,需要孩子们在交流的时候思维碰撞,畅所欲言,才能完成小组内共同的成果。这种合作是有着很强的目的性,学生有的可抓,有的可说,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该说是比较有效的,怎样用冰取火这个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第三篇:《用冰取火》的教学反思
《用冰取火》这篇课文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探险队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故事表现了探险队员顽强的意志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与智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本文所讲的故事,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远,因此,我努力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导入新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火有什么作用,然后让学生看一些有关南极的图片资料,说说你看完这些图片的感觉是什么。最后,我让学生说说在南极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最需要什么。接着,揭示课题,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学习一个与火有关的故事:用冰取火。板书课题后,我让学生进行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火作用大的段落,再交流反馈,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这时,我穷追不舍问学生:“火的作用如此的大,在南极这样的环境中,如果打火器找不到了,会发生什么事呢?”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望,这就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课文做了铺垫。
第四篇:《用冰取火》课后反思
《用冰取火》课后反思
《用冰取火》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故事表现了探险队员镇定、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品质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就地取材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智慧。
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重点句、重点段的品读体会,感受探险队员顽强、镇定、智慧的心理品质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品质;理解探险队员用冰取火的原因、过程及用冰取火的科学道理。教学难点是感受南极的恶劣气候,体会火的重要性和探险队员的危险处境,了解用冰取火的原理。
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从课题入手,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至关重要,导入新课时,我引导学生从山花浪漫的原野走进冰天雪地的南极,让学生观看南极的图片资料,趁机介绍南极的气候特点。使学生了解了南极环境的恶劣,我接着引导:在这样的环境中,探险队员们最需要什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个与火有关的故事:用冰取火。此时,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盎然。板书课题后,让学生进行质疑,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冰”怎么能取火?怎样用“冰”取火?为什么用“冰”取火?接着我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绪: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一同读书、研究、学习,去见证“用冰取火”的奇迹。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设疑促思,以读促思,以思带读”的方式,加深理解和体验。学习课文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创设了一种轻松、和谐的、向上的学习气氛。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火的作用之大,我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了第三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使学生体会到了火的重要和火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好的体会到了探险队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与智慧。
三、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特别注重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力争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和文中的主人公在思想情感中产生共鸣。让学生换角色感受没有火时的心情,通过想象,品读,深切地感受探险队员们找不到打火器时,一筹莫展、绝望无助的心情。
四、注意将课后思考题的解决落到实处。
本课课后思考题有两个:1.当大家绝望的时候,那个年轻队员是怎么做的?
2、朗读第三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火的作用。这两个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第一个问题刚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让学生反复读年轻队员想的那句话,并将这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通过与其他队员对比,体会他的不甘心、不放弃。课后的第二个问题是:朗读第三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火的作用。我在刚开课就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第三自然段中火的作用,在结束全文教学时又反复读第八自然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险队员们重获新生的喜悦。
五、我通过实验演示,结合物理光学知识的简单介绍,使学生明白了放大镜聚焦取火的原理,揭示了“用冰取火”的奥秘。
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和“让学生参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在理解取火方法时,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读课文谈理解,可以画重点词来理解,也可以画图来理解年轻探险队员的做法。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指导学生合作的方法。采用画图法更能突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将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转化成图画的过程,需要孩子们在交 流的时候思维碰撞,畅所欲言,才能完成小组内共同的成果。这种合作有着很强的目的性,学生有的可抓,有的可说,学习效果明显,怎样用冰取火这个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七、《作冰取火》这篇课文除了让孩子们理解火在南极的重要,感受没有火的可怕,体会这“火”的来之不易,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习探险队员顽强、镇定、智慧的心理品质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品质。所以向学生推荐了电影《凤凰劫》和好书《生命中不可错过的智慧》。
本堂课不足的方面:
1.由于电脑操作水平较低,不能下载有声视频为课堂教学服务。2.指导朗读不到位,学生读得少。不能大胆取舍,总觉得哪一部分都有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不愿舍去任何一点,将课堂塞得满满的,挤占了学生读书的时间。这一点要多向甘主任学习。
3.课堂细节不够精致:总结升华部分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悟面不广,只是点到为止,由于担心上课超时,板书写得不精致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向优秀教师学习,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五篇:《用冰取火》教案
用冰取火
一、教学目的:
1、读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与智慧。
3、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运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事例。
4、会认识本课15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以及会写八个生字。
二、教学重难点:
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会运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凸透镜与南极的图片资料。
四、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南极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南极的气候,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同学们,在这么寒冷的地方,我们的科考队员最需要的是什么?那么,如果在没有火的前提下,会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用冰取火的故事。板书课题。
学生一起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学生质疑。
二、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自学本课生字词,理解“束手无策、一筹莫展”等词语的意思。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法指导: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去字,不错字。
2、自学本课生字词,理解“束手无策、一筹莫展”等词语的意思.3、读课文,想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小组交流,检查预习情况。
师:下面请小组检查预习情况
1、小组内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同桌互查。
2、小组内检查学习生字词的情况,并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小组内检查课文内容的了解情况,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五、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指名一小组汇报课文的朗读情况。
2、指名一小组汇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指名一小组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当堂检测:
一、抄写词语
二比一比,再组词。
测()顽()暴()镜()茫()觉()
则()玩()爆()境()芒()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本课生字词
2、回忆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二、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师怎样用冰取火的,从而感受探险队员的智慧。顽强的品质与不放弃的精神。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出示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
1、南极的天气怎样?
2、探险队在南极洲遇到了什么困难?
3、火有什么作用?
4、一名年轻的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其结果如何?
四、细读课文讨论交流: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南极的天气怎样?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得?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探险队在南极洲遇到了什么困难?
3、齐读第三自然段,说说火的重要性,火有什么作用?
4、当大家绝望的时候,年轻的队员是怎么做的?
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
结合“语文天地”中的“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试着用别的词语替换”。
他举着“冰透镜”,向着太阳,让太阳光穿过“冰透镜”,形成焦点,射在一团干燥蓬松的火绒上。一分钟,两分钟……火绒冒出一缕淡淡的青烟。又过了一会儿,火绒上出现了一个红点,接着便燃烧起来了。
在读这一句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交流,总结: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文中的句号与感叹号。
自读,抽读,赛读此句,你都知道了什么?
体会探险队员的聪明才智与顽强的意志品质。
5、这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段?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他们欢呼、跳跃,像在欢庆一个重大的节日”的作用。思考:探险队员为什么这么做?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写本课的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