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成就的年度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5 12:5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镇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成就的年度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镇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成就的年度工作总结》。

第一篇:乡镇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成就的年度工作总结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这一时期既充满风险挑战、极不寻常,又成就卓越、极不平凡。我乡在“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也有很大的进步,现对五年来的经济社会有以下总结

一、经济工作

围绕建设“经济强乡、文化大乡、和谐新乡”的目标,以工业区和北大洼开发建设为重点,着力引进大批低污染、高附加值的工农业项目,例如:投资3500万元的北堤南村新建千头奶牛(雨垚)牧场项目。占地 92 亩,按照蒙牛牧场统一模式,于20xx年7月份开工建设,建设 5000平方米标准化牛舍6个,可存栏优质奶牛10000头。20xx年5月投产后,可日产鲜牛奶12吨,年利润800万元。同时,牧场将依托合作社吸纳100户左右的村民入股经营;还有在建项目有机肥项目。总投资1.8亿元,占地150亩,利用蒙牛牧场动物粪污加工有机肥,年处理污水60万吨,生产有机肥45万吨,项目投产后,年产值3.5亿元,利税6200万元。基建工程基本完工。我乡引进的这些项目不仅污染、高附加值也为我们解决了就业问题。我乡正在实现经济强乡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再有我们在“十二五”初期制定了目标,主要预期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工业产值年均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20xx年,乡基本实现了我们预期目标。

二、社会建设

一是以新民居建设为核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重点推进西北社区建设,一期工程占地158亩,计划建设二层别墅338套,其中门店26套,有3个户型,建筑面积分别为116、157、201平方米,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总投资6150万元,容积率0.59。古坛新民居二期工程进展顺利,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的14套别墅已完成主体,正在进行内装修。

二是以农村集中供水、沼气、街道硬化为重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如:在高标准完成了正港路、大寨路、正堤路等通道绿化基础上,创新造林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和力量投入到植树造林当中。佳苑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我乡正港路两侧实施了千亩中华奇柳种植基地建设。三是以低保、五保、危房改造、惠农补贴等为重点保障民生;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做好各项救助资金的管理和发放,使各项惠民政策得到很好的落实。今年共完成危房改造193户,改善了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为特困群体提供医疗救助65户,使因病需要救助的困难家庭都得到了及时救助。按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要求,以扩大覆盖面为目标,做到应保尽保,现有低保户490户793人,五保户94户101人。四是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乡文化管理委员会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同时发挥民间文化团体的积极性,开展防范的群众文化活动,要加快合校并点步伐,争取用几年时间全乡小学实现寄宿制。多方筹资33万元对古坛小学、中学的办学条件进行了有效改善,公共事业

3、各个村基本成立了“舞蹈队”。这些热爱娱乐活动的人们聚到一起深入的了解,丰富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对自身身体素质也大有益处。而且他们还时时组织比赛,了解对手,增进了友谊。

(一)项目建设取得突出成绩

五年来,通过上项目,增投入,做大园区规模,推动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共投资建设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34个,完成投资11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5个,49个项目列入了省、XX市重点建设计划。项目投资规模不断增大。首次有了单体投资规模超30亿元的项目开工建设,即:总投资30亿元的河北可耐特玻璃钢有限公司新建大型特种复合材料制品项目。项目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不仅注重项目数量,而且注重项目质量,着力谋划建设了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其中,泰华伟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神州通信集团合作建设的总投资27.8亿元的服务机器人产业化项目,建成后主要开展服务机器人的研发、生产、测试、展示、培训等核心业务,服务机器人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高新技术产品,将促进服务机器人在素质体育运动、公共安全、助老助残、医疗康复、科普教育、通讯导航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明显社会效益;中科能源500万吨煤热解项目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着力解决当前热电生产中煤的高值结构和高值成分的浪费,从而实现煤的高值化梯级利用,是当前新型煤利用途径。一大批外来项目相继落户冀州,其中,总投资12亿元的葵花药业中药产业化基地、总投资22.3亿元的河北烨和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物玉米纤维、总投资12亿元的旭晨天地数码系列产品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产业不断升级。总投资5亿元的恒通棉花加工仓储物流项目,皮棉仓储能力20万吨,年交易量40万吨,成为北方最大的棉花仓储物流中心,带动冀州乃至周边地区的棉花加工产业迅速发展。总投资7.7亿元的医药物流园项目,成为我国长江以北最大的医药物流基地,辐射山东、河南、北京、天津等周边省市。

5年来,先后有京冀防爆电器电缆桥架、圣春太阳能、积水可耐特、中福针织高档蕾丝面料、云彩服装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竣工投产,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良好

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到22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24.4%,实现产值9.3亿元,同比增长20.9%。“十二五”期间,我市重点发展了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三大新兴产业,到20xx年三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5亿元,占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的53.8%,对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拉动作用。

以“实施一个大项目,培育一个大企业,形成一个大产业”的发展思路,着力推进项目引进和建设。实施建设了葵花(冀州)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42385.34万元,项目分期建设,前景乐观,完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02965万元,利税34199.43万元,项目的实施填补了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空白;春风实业集团圣春冀暖散热器有限公司新型节能保温装饰一体材料项目,总投资15.6亿元,项目完成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利税15.17亿元,这些重点项目的实施带动我市生物、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三)节能工作连创佳绩

实施节能重点工程,新上节能项目8个,节能量16.6万吨标准煤。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资源型项目,淘汰落后产能,以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连年下降,到20xx年底比“十一五”末下降了17.97%(“十二五”末目标任务18%)。2011年和2012年在河北省“双三十”节能减排考核中,我市分别列全省第4名和第3名,2013年和20xx年在XX市节能减排考核中,我市为超额完成等级,连年被评为节能减排先进单位。

(四)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

建设了医药物流园,成为华北最大的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明仁堂医药物流、德信医药物贸中心、仁和医药物流等企业快速发展;投资5亿元的冀州棉花仓储物流中心建成了北方最大、档次最高、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棉花仓储集散中心,投资2亿元的华林家居装饰物流中心成为冀中南最大的家具、板材、装饰材料集散中心。正在建设的投资8亿元的瑞谷丰(冀州)国际农业商贸物流中心项目,将打造成为河北乃至全国最大的国际化、现代化、综合性农副产品物流平台,构筑京津冀地41区农品商贸、物流、包装加工和现代服务基地的大型国际化专业商贸城。碧水湾港、碧水湾五星级酒店、吉美购物中心、湖滨公园等一批旅游、休闲、购物、度假项目相继投入使用,惠及民生。

今年以来,我站在党委、政府的争取领导下,狠抓“招大引强、产业培育、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改革创新、队伍建设”六个工作重点,全面推进转型创新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现将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是经济运行总体平稳。20xx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90亿元,同比增长25%;社会零售完成4.5亿元,同比增长12.5%,服务业完成2.3亿元,同比增长15.5%,房地产完成销售2亿元同比赤平.完成农业总产值6.1亿元,同比增长6.6%;实现农民人均收入29500元,同比增长20%。

二是招商引资旺势凸显。今年招商引资旺势凸显,相较往年,引进项目的体量更大、级次更高、质量更好。截至6月份,共引进项目18个,其中智能制造、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再制造项目共6个。新引进项目中投资过30亿元、10亿元的项目各1个,投资过5亿元的2个。力争全年引进项目50个,引资80亿元,可超目标任务完成。

三是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今年项目建设做到了早谋划、早安排,共铺排重点建设项目72个,其中基础设施项目46个,产业项目18个,民生项目8个。新水厂完成30%的土建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完成主体建设。保障性住房9栋完成主体,3栋完成墙面外饰。

四是创新转型成效显现。主导产业特色鲜明,制造类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0%,经济贡献率达到80%。今年引进的项目均为制造类企业,主导产业的集聚优势更加明显。同时家具产业、快速消费品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加快形成。再制造产业发展步伐加快,经到张家港、临港等地考察,并聘请行业专家指导,重新制定了再制造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并针对现有企业分批分级次推进,再制造企业对未来充满信心。家具产业依托国际家具城聚集优势形成。

五是产城融合步伐加快。按照XX市打造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的战略定位和XX市构建金阳新区的总体思路,依托黄花机场、京珠高速、岳汝高速、长浏高速、开元大道、319国道、金阳大道等交通干道以及园区内部七纵五横的交通网络,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开发骨架全面拉开。园镇一体的工作机制使规划同图、资源同用、发展同步得以实现,以产兴城、产城互促的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六、是企业服务更加精准。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支持力度,今年出台了总部经济政策、企业创新转型发展政策、企业上市扶持政策及招商引资中介人奖励政策。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高效运行政务服务中心,促进政务服务工作提质提档,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按照联企帮扶精准化的要求,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实施保姆式服务,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积极营造 “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优服务”的发展环境。

第二篇: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成就报告

“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成就报告

2015/10/15 9:44:00 陕西统计局

“十二五”时期,在国家继续坚持扩大内需、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大政方针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面对经济下行的内、外部压力和重重困难,积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西部强省的坚定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科学制定经济发展方向和重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事业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稳定发展,综合实力增强,产业、需求和区域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都得到了大的提高,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得到进一步加强。谱写出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又一新篇章。

经济稳定发展 综合实力增强

“十二五”时期,陕西经济发展经历了从高速发展逐步回归到稳步发展的过程。初期几年,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今年,由于受煤炭、石油及加工等能源工业价格持续下跌,市场需求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回落的影响,经济增速大幅度回落。初步预计到“十二五”末,陕西经济总量达18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速达11%,为近几十年来较好发展时期。从各项指标来看都有大的增长,2014年,人均生产总值46929.14元,略高于全国水平,年均增速11.6%,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从17位上升到2014年16位;财政收入达到3145.5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74.6%,年均增长15%,累计总收入和支出分别是“十一五”的1.96倍和1.89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75万亿元,是“十一五”的2.19倍,平均每年增长21.7%;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5918.71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85.2%,年均增长16.7%。同期城镇和乡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4366元和7932元,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2.3%和15.4%,增速均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同步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服务业占比提高 产业结构优化

“十二五”时期,我省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十一五”末9.8∶53.8∶36.4变化为“十二五”末9.1∶52.3∶38.6。呈现出一、二产占比下降,三产业占比提升的特点。

一、工业、建筑业增长依然是经济发展的主动力。第二产业迅猛发展,特别是工业、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支撑全省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十二五”以来,第二产业在我省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增强,增加值由“十一五”末5446.1亿元增加到“十二五”末9500亿元,增加了4053.9亿元,年均增长12.4%,是增长较快时期之一,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十二五”时期,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61.8%,在GDP年均增长11 %速度下,贡献8个百分点。其二,占主导地位的工业经济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十二五”时期成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4558.97亿元,增加到2014年7993.39亿元,增加了1.75倍,占GDP比重也由45%上升到45.2%。工业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54.9%,在同期GDP年均增长11.9%中贡献6.53个百分点。其三,建筑业发展相对加快,成为继工业后凸显出的又一大亮点。特别是2013、2014年建筑业增长速度分别达13%和11.8%,首次超过工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强,为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比重提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扩大新的服务领域、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十二五”时期,我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建设科教型、文化型的西部强省的战略,加大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由“十一五”末3688.93亿元增加到“十二五”末7000亿元,总量翻了近一番。比重由36.4%上升到38.6%,年均增长10.2%,虽然增速低于第二产业,但二者增速差距在逐渐缩小,服务业较快的发展,对稳定和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的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信息、金融、文化、居民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增势强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新的力量。“十二五”期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及质量提高,需求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与其相关的信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及居民服务等服务业增势强劲,极大推动了第三产业及整体经济的发展。2014年与“十一五”末相比,这些行业实现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由25%提高到30%,每年提升1%,是我省未来经济发展的又一支撑力量。

需求结构改善 投资拉动依然为主

一、需求结构改善,投资拉动依然为主。“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与“十一五”时期相比,速度回落。在工、农业生产增幅回落的情况下,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明显,仍然是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从资本形成总额看,2014年,资本形成总额达到1.29万亿元,年均增长12.6%,占同期GDP的比重从67.5%上升到67.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2.2%,在同期GDP年均增速11.9%中资本形成总额贡献8.6个百分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力。

二、消费增长平稳,推动经济增长作用提高。“十二五”期间,由于居民收入的逐步增长,有效的带动和促进了消费总量的扩大,为经济带来了一定的活力。2014年,全社会最终消费7816.1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49.2%,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为39.8%,在同期GDP年均增速11.9%中,贡献4.7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消费总量5584.31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57.4%,年均增速12%,占最终消费的比重达到71.4%。

三、流入大于流出,净流入的经济结构未有改观。最终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服务净流出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十二五”时期,我省的投资和消费都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对地区外的需求和依赖逐年扩大,流进的货物和服务超过流出,是我省长期以来未曾改观的状况。2014年,我省净流入达到2108.29亿元,占GDP的比重达11.9%,比“十一五”末下降1.4百分点。

区域经济相互协调 稳步发展

区域经济稳步、协调的向前发展,有力的支撑了全省经济的增长,对搞活全省经济一盘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十二五”以来,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与全省一样,增速逐年有所回落,但各区域充分发挥以自身优势,克服不利因素,积极应对挑战,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区域经济应对挑战,稳步发展。“十二五”时期,我省三大区域积极贯彻省委、省政府各项发展战略,经济实力稳步增强。但由于我省陕北地区产业单一,产业链短,受外部煤炭、能源产品消费市场需求减缓的影响,工业增速大幅回落,区域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2014年,关中地区实现GDP为1.11万亿元,与“十一五”末相比,GDP总量净增4713.67亿元。陕南地区实现GDP为2267.26亿元,与“十一五”末相比,GDP总量净增1144.6亿元。陕北地区“十二五”时期受影响最大,2014年实现GDP 4306.7亿元,比“十一五”末净增1664.58亿元。与全省同期年均增速相比,关中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陕南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陕北低于全省1.6个百分点。

二、各区域在全省经济中所占份额有所变化。2014年,各区域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分别为:关中62.7 %、陕南12.9%、陕北24.4 %。关中仍然是全省第一大经济体。但与2010年相比,各区域所占份额发生了变化,关中地区比重下降了0.1个百分,陕南上升1.8个百分点,陕北比重下降了1.7个百分。

三、区域经济对全省经济贡献率有新变化。“十二五”以来,三大区域在稳步发展、实力提高的同时,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发生了变化。关中 2011--2014年,GDP年均增长速度12.4%;陕南年均增长速度13.7%,陕北年均增长速度10.3%。关中对全省贡献率从63%上升到65.3%,上升了2.3个百分点;陕南对全省贡献率从11.5%上升到12.9%,上升了1.4个百分点;陕北对全省贡献率从25.5%下降到21.8%,下降了3.7个百分点。在同期全省增速11.9 %中,关中7.8个百分点,陕北2.6个百分点,陕南1.5个百分点。

第三篇:乡镇工业经济十二五工作总结

乡镇工业经济十二五工作总结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宫年,五年来,尤其是实施“绿色崛起、赶超晋位”的经济强县发展战略以来,全县工业经济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抓机遇,破解难题,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全县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实现了质和量的协调健康发展。

一、2015年及“十二五”期间工作总结

(一)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

近五年来,全县工业经济一直保持增长态势,2015年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3.8亿元,与2014年同比增长6%,与2011年同期比增长5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3亿元,比2014年同比增长17.4%,是2011年同期的5倍。

目前全县规上企业79家,是2011年29家的2.7倍。2015年底全县新增规上企业7家,完成了市下达任务目标。2015年以来,我县各重点行业除食品行业、化工行业和线缆行业因市场和大环境因素影响,出现下降趋势外,其他行业均实现正增长,整个经济形势基本稳定。(1)乐器行业发展稳步攀升。乐器行业为我县的重点特色行业,今年在德国geva、美国塞里西欧的相继投产以及乐器产业园的建成使用,推动乐器行业取得了更快的发展。截止10月底,整个行业完成产值12亿元,同比增长10.7%。金音乐器集团作为该行业的代表型企业,继续发挥着行业龙头作用。截止10月底,完成产值8.9亿元,同比增长8.8%,产值占行业产值74%。

(2)食品行业出现回落态势。我县现有规上食品企业8家,产品以蔬菜加工、饮料、面粉、粮油、小食品、液态奶为主。截止10月底,完成产值10.8亿元,同比下降9.9%。蒙牛乳业作为我县食品行业的领军企业,以打造国内知名乳品品牌为目标,大力打造新品,新谋划的特仑苏高端奶生产线已经建成投产,又计划新上巴氏奶生产线,坚持走高端奶路线,但受市场大环境影响,影响了企业增产意愿,产值下滑。截止10月底,该企业完成产值6.8亿元,同比下降-9.9%。因为蒙牛乳业在我县食品行业中产值占比较大,影响整个食品行业产值下行。(3)玻纤行业发展平稳,增速放缓。我县现有规上玻纤企业9家,主要以拔丝、捻丝、涂塑、织布、定型为主。截止10月底,全行业完成产值4.5亿元,同比增长4.6%。玻纤行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低水平竞争的现象依旧存在。

(4)化工行业延续下滑趋势。我县现有规上化工企业5家,产品以荧光粉、染料及染料中间体为主。截止10月底,全行业完成产值2.33亿元,同比下滑13.2%。主要是下游市场低迷、环保压力加大一些小企业面临停产整顿等原因,造成化工行业整体下滑,转型升级是整个行业的面临发展方向。

(5)线缆行业发展下滑严重。我县线缆企业现有规上企业

5家,截止10月底全行业完成营业收入7.3亿元,同比下降33.8%。主要是由于线缆行业市场竞争激烈,造成行业利润率很低,同时低迷的市场,高投入外加资金回笼慢等压力,造成我县线缆行业持续下滑。(6)其他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特别是金属加工和变压器互感器配件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幅,产值同比增幅分别为28.8%和34.4%。机械装备和电碳等行业也有不同程度涨幅。

(二)重点工作顺利开展

1、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十二五期间,项目建设发展迅速,各项技改项目工作进展顺利。特别是进入2015以来,多个项目进入竣工投产状态。分别是:河北顶呱呱机械有限公司年产4万台玉米联合收割机项目,计划投资5.8亿元。现已完成部分基础设施和厂房建设,已经订购部分设备;河北佩锦实业有限公司年产光学晶体材料1000吨、散光粉6000吨项目,计划投资6.2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成,设备正在进行安装调试;盛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钢结构及8000吨彩钢瓦生产线项目,包括厂房、料厂、办公楼及相关配套设施,计划投资3.2亿元;衡水通威饲料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饲料项目,包括厂房、办公楼及配套设施,计划投资5.6亿元;衡水英才印务有限公司复合软管项目,占地47亩,计划投资1.4亿元;河北煜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新型医疗器械生产项目,包括建设厂房、办公楼,总投资1亿元;河北鑫鼎锻造有限公司生产17000吨高铁配件项目,占地10亩,建设车间新上设备,计划投资2130万元。2016年竣工投产项目有2个。分别是:河北耐尔五金工具制造有限公司年产1000万套各种规格扳手技改项目,占地22亩,总投资3600万元:北方电碳公司搬迁项目,占地20亩,总投资16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产后,将极大的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带动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新增规上企业培育开展顺利

十二五初,我县规上企业29家,而目前我县规上企业为79家,从数字上取得了巨大的飞跃。也说明我县工业经济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2015年我县规上企业培育任务为7家。年初筛选了7家重点企业,开展重点培育和帮扶。截止到目前,河北诺斯达电力配件有限公司、鑫泰玻璃纤维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申报材料已经上报市统计局,到年底能够完成计划任务目标。送服务上门、送政策到家,深入开展企业帮扶(1)开展重点企业帮扶活动

在近几年来,对企业的深入帮扶都是我局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进入2015年以来,为了更好的落实“下基层、解难题、保稳定、促发展”的活动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采取分包式,深入企业,现场办公,一企一策的精准帮扶活动,着力解决企业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从全县筛选20家重点企业,作为帮扶重点,深入了解调查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了帮扶工作小组,明确了帮扶对象和时间进度安排。目前活动已开展到具体帮扶阶段,帮扶部门从土地、融资、人才引进和安置、环境硬件建设等方面解决了一系列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不断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

2015年完成了金音乐器集团有限公司完成轻工业500强企业申报,协助完成对津武玻纤行业准入的现场考核,组织帮助金音乐器完成河北省文化产业龙头企业的申报。同时积极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如组织嘉华乐器与饶阳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分行进行银企对接,并与中国银行分行达成了1000万元——1500万元的贷款意向。(3)服务企业,加强企业对外交流与合作

多年来,我局一直致力于提升企业经营者素质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每年都要组织重点企业参加各类高端咨询和培训活动。比如今年以来,我局成功组织企业参加了5.18廊坊国际经贸洽谈会;组织蒙牛集团参加省工信厅举办食品工业诚信体系建设培训会;组织爱益农饲料有限公司、牧神饲料公司、欧通有色金属等企业负责人到浙江大学参加企业家素质培训;组织欧通、润旺达、耐尔五金工具等6家企业参加了清华大学衡水高端培训班;组织金音、津武、利民等10家企业参加中小企业远程学堂教育培训。通过上述活动开拓了企业家的视野,提高了企业家本身素质和管理水平。

4、开展对标行动,推动产业提升

通过强化宣传动员、示范引领、政策扶持等举措,推动全县工业企业有目标、有计划的向同行先进企业看齐,向高端迈进。通过总结金音公司对标雅马哈、科佳橡胶对标美的等一系列对标成功经验,在规上企业中大力推进对标活动。邀请省市有关专家与企业进行结对子,开展对企业订单式指导服务,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企业规范运作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取得了较好效果。大力推进企业上市融资

为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多渠道推进企业融资,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积极落实企业上市扶持政策,今年9月1日成功实现了全县首家企业上市,即河北和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石家庄股权交易所挂牌。河北牧神饲料有限公司、欧通有色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正在进行上市前筹备工作,准备挂牌上市。

6、支持和引导企业开展现代化制度建设

结合市政府《关于实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工程的意见》(衡政2013【45】号)文件和市政府关于实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工程动员会议精神要求,我们及时组织召开了关于实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工程的各乡镇经委主任会议,传达学习市政府文件和会议精神;并成立了以县政府主管工业副县长为组长、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为副组长、其它相关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县实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工程领导小组”,会后各乡镇分别建立了相应组织机构,保证了实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工程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规上企业基本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企业家的素质得到了提升,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水平大幅度提高。

7、不断推进加强政策引导,优化环境建设,带动传统产业升级。近年来我局大力执行和落实相关扶持政策,支持发展绿色食品、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依托我县乐器文化产业品牌优势,从谋划建设国际乐器文化产业基地入手,抓好乐器文化产业园、周窝特色音乐小镇、璐德国际艺术学校三大板块建设,引进战略合作者。金音乐器集团公司承建的国际乐器文化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已有德国盖瓦乐器公司、美国赛西利欧乐器公司入驻并已经量产,极大带动了我县乐器行业的发展。一方面推动食品行业从小食品生产向乳制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转型。蒙牛(衡水)乳业公司入驻,开创了从牧场建设、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产业链的模式,极大的带动了食品业的发展,并为食品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示范。加快两化融合,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

积极开展企业信息人才培训,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组织金音集团、润旺达公司、东方食品公司参加“清华大学管理创新高级研修班”培训。并顺利完成了金音集团、蒙牛公司、津武玻纤三家企业的两化融合整体评估。现在两化融合工作正在向深入推进,争取在“十三五”期间,规上企业全部技改一遍。

二、2016年及“十三五”期间的工作谋划

(一)工作思路

继续强化工业园区建设,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大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培育,全力打造工业经济产业集群。

(二)主要目标 1、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9亿元,年均增幅7%。2、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争取破百家。

(三)主要工作措施

1、优化载体建设。培育壮大工业园区。我县开发区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到位。下一步要研究出台相关企业入驻扶持政策。整合园区内产业资源,按照集群发展,产业互补和产业链延伸的思路,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通过未来五年的建设,在工业园区内形成生产、物流、商贸一体化的产业集群模式,大幅度提高工业园区对外来和本地企业的吸引力。

2、扩大产业招商引资。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发展机遇,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引进资金和技术,聚集工业发展要素,实现县域经济提档升级。突出“承接产业转移”主题,加强对京津地区的联系,按照“无中生有”求突破,“有中生有”求更好的方式,包装、推介、引进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高、大、精”项目。鼓励企业参加各类展会,支持企业在境外建立销售服务网络、开拓国际市场,扩大企业出口规模,积极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

3、搭建企业融资平台。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开展资本运作,加强银企对接和银、政、企合作,构建新型银企、银政良性合作关系,扩大对工业企业的信贷规模。加大直接融资力度,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完善政策,因势利导,鼓励和引导企业其他方式融资。

4、健全企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服务职能,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决策咨询和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人才培训、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信息咨询及信息网络建设等多方面、多层次服务。帮助企业引进管理、技术和市场营销等各类人才,分批次开展企业管理和职工技术专题培训,解决企业技术人才不足与生产需求矛盾。

5、加快“两化”深度融合。加快行政村通光纤、通宽带和广播电视“户户通”建设、无线覆盖工程;加快网络改造升级,支持4g网络建设和业务发展;围绕智能工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推广工程,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新上“两化”融合项目,加快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环节的融合渗透和集成应用。

6、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领导分包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县扶持工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成长性好、带动性强、贡献突出的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县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也是实现经济腾飞的五年,我们将满怀豪情、充满自信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奋发有为的斗志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夺取全面发展的新胜利!

第四篇:乡镇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新阶段。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为主线,着力实施“生态立乡,农业稳乡、产业兴乡”三大战略,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不断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发展目标:到2015年,力争全乡国民生产总值3500万元,比“十一五”末增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产值1634万元,比“十一五”末增18%;第二产业增加值200万元,比“十一五”末增100%;地方财政收入88万元,比“十一五”末增60%;农民人均纯收入2434元,比“十一五”末增74%;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400万元,比“十一五”末增22%。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二、“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措施

(一)建设特色农业大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全乡上下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坚持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力争达到“1223552”的农业结构调整目标,即到2015年,烤烟面积达到10000亩、竹子0亩、茶叶0亩、核桃30000亩、甘蔗5000亩、木薯5000亩,年出栏生猪2万头,实现耕地多经化、养殖规模化的农业产业格局。在农业发展布局上,以茶叶、烤烟、甘蔗为主体,辅之生猪、核桃、竹子、蔬菜木薯等其它产业。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同时,提高现有产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加大农业技术培训的力度,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网络,引导农民建立多种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抗风险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2、加快科技兴农步伐。一是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突出抓好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农药、新机械运用。加强生物工程治理,减少农药的使用和残存量,确保农业安全。二是加强科技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农村实用技术服务网络。以乡农技服务中心为龙头,建立乡、村、组、户四级农村实用技术服务网络,达到乡有中心服务队、村有科技协会、组有科技中心户,户有科技明白人。三是加大科技培训和品改力度,对烤烟、茶叶重点产业进行技术培训。

3、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对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争创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农业知名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通过引进、嫁接或联合茶叶知名品牌,建设2至3家年产值过500万元茶叶加工企业,提高茶叶产业附加值。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环境优美”的要求,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推行清洁化生产。大力应用沼气,到2015年,沼气普及率达到100%。在全乡开展污染现状调查,防止化肥、农药、废水等造成污染,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改善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同时,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建设。使全乡森林覆盖率达到60%,建设一批生态型村庄。

5、加快农村市场建设。通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广大农村建立连锁“农家店”,构筑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建设和发展超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服务业,活跃城乡市场。加强农村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调动农民进入市场积极性,使农民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二)建设工业稳乡,着力培育乡域经济支柱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量。要进一步突出工业主导发展的核心地位,以矿电开发为重点,加大项目引进建设力度,促进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环境质量的改善为前提,探索发展生态工业、无烟工业和服务业。继续抓好水电开发,坚持“以林养水、以水发电、以电兴工、以工富农”的发展思路,在整体工作部署上突出发展小水电,明确战略目标,制定发展规划,突出工作重点,统筹规划,规范管理,确保资源有序开发。大力打造绿茶品牌,采取“外引内联”的办法,整合资源,积极推进现有茶叶加工企业改制,鼓励现有企业强化管理和技改,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使茶叶生产步入“规模型、效益型、外向型、品牌型”正轨。树立通过抓原料生产、抓工业发展的理念,动员和引导农民为龙头企业生产提供原料,鼓励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发展茶叶、烤烟、甘蔗、木薯基地,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积极寻求工业经济发展新亮点,引进外商,全面勘察矿产资源,统筹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做好加工

制造业、新型建筑建材业的配套发展,鼓励发展免烧砖厂和碎石厂。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强化推进措施,搞好协调服务,围绕项目抓招商,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参与工业发展。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条件

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使全乡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根本改变,为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

1、农村公路建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抓住国家通乡、通村公路项目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和优惠政策,并将项目投入资金、扶贫资金、政策奖励及财政、交通、水利等部门的专项资金集中捆绑使用,本着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集中居民点后分散,谁有积极性支持谁的原则,发挥村组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造性,确保公路建设正常运行。到2015年,全乡基本实现乡村公路全部水泥路,村组公路50%以上水泥路,形成“网络全乡、四通八达、出行便利、货畅其流”的农村交通环境。

2、农村水利建设。以农村饮水、田间灌慨、沟河整治为重点,加大水利项目建设力度。在人畜饮水上,按照新建与改造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农户自我管理与市场机制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以人畜饮水为重点的农村安全用水工程建设,确保全乡100%的农户安全卫生用水。在田间灌溉上,以加快建设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社会为目标,全面修复联合大沟、曼干大沟、丫口大沟水毁工程,完善烟区、茶园水利条件,继续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堤防整治和抗旱水源工程。

3、加快村庄集镇建设,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坚持“规划先行、正确引导、因地制宜、逐步建设”的方针,构建村容整洁、资源节约、环境美好的新农村。认真做好全乡村庄体系规划,按**综合集镇、联合、曼干农产品交易中心、中心村、自然村、居民点五种不同规划的乡村网络,逐个进行定性、定规模、定发展方向,再逐步进行改造建设。到2015年基本实现乡村城镇化、集镇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四)加强公共事业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1、广播电视公共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力度,力争到2015年,开通有线电视农户占农户总数50%以上;大力发展通讯网络建设,村村实现宽带上网,农户上网率达20%以上。

2、文化教育体育事业。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农村学校、文体设施、托幼、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巩固“普九”成果,全乡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达分别达到95%和97%;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体育事业,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民文化体育活动,到2015年,乡有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全乡有50%以上村有文化活动场所和科技文化阅览室,组有科技文化中心户。深入开展农民健身运动,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以健身为主的各类农民健身活动,以乡为单位每三年组织一次农民运动会,进一步丰富农民文化教育体育活动,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

3、卫生事业。加强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专业知识和医疗水平,使乡村医疗服务机构人员具备助理医师以上执行资格,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控制传染病,传染病疫情网络100%;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全民卫生知识,倡导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彻底根治农村脏、乱、差等不良卫生习惯,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巩固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完善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基本消除农民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4、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以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为重点,引导广大育龄妇女自觉参与计划生育管理上来,不断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促进计划生育整体水平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第五篇: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十二五工作总结

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十二五工作总结

2015年政务服务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中办发〔2011〕22号)、《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11〕37号)等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部署,按照中心2015年工作目标,积极推进基本建设联合审批工作,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为全县招商引资、大发展和大建设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环境。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2015年及“十二五”工作开展情况

一、行政审批及政务公开工作

行政审批工作:截止至2015年9月31日,中心累计受理办件75189件,办结69826件,其中即办件49686件,占受理总数的66.06%,提前办结率达100%,收费9018万元,接受服务对象评议3032份,满意率98.8%。预计到2015年12月31日,中心累计受理办件约100230件,收费约12020万元。政务公开工作:截止至2015年9月31日,全县共发布政务信息16995条。预计到2015年12月31日,全县发布政务信息约22000条。

二、优化服务流程,健全审批机制,进一步推动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

(一)深化完善“两集中、两到位”改革,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心积极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两集中,两到位”改革的工作部署,加强“两集中、两到位”的后续监管,不断巩固和完善审批职能归并和项目进驻,不断对审批职能科学整合,做到行政审批权向少数科室集中,负责行政审批的科室向中心集中;审批项目进中心到位,部门对窗口人员授权到位。继8月份召开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推进会后,全县涉及行政审批事项的单位全部进驻,完成了进驻到位工作。

(二)积极推进基本建设联合审批,进一步优化基建审批流程。根据省、市关于基本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平台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中心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并交换意见,研究草拟了《县基本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工作实施意见》,基本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实行“一表制”收费、联合勘查、联合验收。服务效率得到提高,比如企业规划设计选址、环评审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至项目竣工验收,总承诺时限为35个工作日,比过去的审批时限压缩了近50%。

(三)强力推进行政审批项目清理,进一步增强行政审批执行力。

1、认真做好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落实和地方承接

一是认真做好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县监察局、县政府法制办、县编办、县政务服务中心联合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对发现有漏报、错报的,要求其重新梳理上报。经过清理,我县39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原有审批项目238项,取消调整后我县现保留行政审批项目125个。清理后,我们通过政府网站、服务中心网站、触摸屏等向社会全面公示。

二是认真做好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地方承接工作。我县对国务院和省政府共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28个,下放的审批事项制作了办事指南,明确事项操作流程,确保审批事项承接依法、高效、规范。我们还通过服务中心网站、服务中心触摸屏等平台,对承接的审批事项向社会公开公示,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服务。

2、加强对行政审批项目督导,进一步完善取消调整后续落实工作。一是加强取消项目的监管。我县对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不再受理和审批,也不得以其他形式变相审批。同时,抓紧研究项目取消后的监管工作措施,明确监管责任,避免出现监管真空。

二是做好调整项目的衔接。对调整特别是下放管理层级的行政审批项目,要加强联系沟通,强化责任落实,努力做好相关工作的衔接,避免出现管理脱节。

三是规范保留项目的运行。进一步优化保留审批项目的审批流程,规范审批行为,创新审批方式,提高审批透明度,切实做到依法审批、高效审批、责任审批、廉洁审批。

三、加大公开力度,拓展公开渠道,进一步抓牢政务公开政务服务透明化。

(一)加强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推动行政权力阳光运行。

一是加大事务公开力度。全县各公开主体从增强公开的针对性、实效性出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问题进行公开。主要包括重大决策实施情况公开;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公开;人事权公开;建设工程信息公开;热点、难点问题公开。

二是拓展政务公开渠道。中心在加强监管各单位政务公开工作的同时,积极协助各部门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方式,不断丰富政务公开的途径和渠道。例如采取设立政务公开栏;提供政务公开手册或便民卡片的形式将部门的政务信息向社会公开;将行政审批项目和部分服务事项纳入政务服务中心等形式。

三是推行公开服务承诺。为保证群众的知情权,方便群众办事,中心对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项目的审批主体、审批项目、法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时限、收费标准、服务承诺、监督办法等内容,通过中心网站、公示栏、触摸屏、服务指南、电视、电台对外“十项公开”,并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办事群众的监督。6月份中心常务副主任周正亮在电视台《政风行风面对面》节目中公开解答了群众的办件热点问题。

(二)提升政务服务标准,进一步提升窗口服务质量。中心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提升窗口服务质量,一是统一标准。窗口工作人员必须统一着工作服,坚持挂牌上岗,实施微笑服务,对待群众主动热情,耐心细致,语言文明,服务态度好,精神面貌佳。二是开辟绿色通道。窗口单位开通老、弱、病、残、孕业务办理绿色通道,开展优先服务,必要时进行上门服务。三是简化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中心紧跟国家、省、市关于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步伐,切实履行“便民、规范、高效、廉洁”的服务宗旨,落实“三证合一”相关工作,9月28日,中心“三证合一”后的首张营业执照发出。四是推进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建设。中心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审核各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建设的筹建方案,把好进驻窗口工作人员的入口关。切实履行业务指导职责,加强对乡镇为民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并配合县效能办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四、丰富活动形式,加强队伍管理,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优质化。

(一)挖先进、树典型,争创省市“十佳服务窗口”“十佳服务之星”。作为服务型窗口行业,为企业和办事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是我们的根本宗旨,中心一直坚持在干部职工中间开展“评先评优”类活动,选树在服务群众时表现突出、在业务工作中业绩突出的先进典型,让中心职工时时刻刻都在学典型争优秀的工作氛围中成长。通过努力,中心地税局窗口被授予2014省级“十佳服务窗口”、市场监督管理局窗口被授予2014市级“十佳服务窗口”、房管局窗口胡鸿飞通知被授予2014市级“十佳服务之星”。

(二)以丰富的活动载体激发队伍活力。

一是组织参加演讲比赛。政务服务中心代表黄艳珍在1月份由县委宣传部、县直机关工委、县文广体新局联合主办的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当蚌埠重返全省第一方阵排头兵”为主题的演讲汇报比赛中获得三等奖;4月份获得XX市团委“我与新常态”演讲比赛二等奖、县“适应新常态争当排头兵”演讲比赛二等奖、征文比赛三等奖等殊荣。较好的展现了窗口工作人员良好的工作状态和昂扬的工作斗志。二是党建带团建,团支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4月15日至19日县政务服务中心团支部开展主题为“捐赠图书奉献爱心托起希望”的爱心捐书慰问留守儿童活动,蚌埠日报第9705期特别报导了此次活动,引起了社会公众对留守儿童的关注。4月22日,人类第46个世界地球日,中心团支部在各科室、各窗口中间发起主题为:“善待地球,绿色家园,节约我们身边每一处资源”的倡议活动,工作人员纷纷在倡议书上签名。2015年4月23日是第20个“世界阅读日”。中心开展以“翻开书页,世界就在这里”为主题的“世界阅读日”读书学习活动。7月19日至头铺镇“送安全课”下乡,慰问留守儿童。通过集体活动的开展更能激发队伍的凝集力、创造力。

(三)以严格精细的制度管理队伍。

一是实行总服务台值班制度。中心管理人员轮流值班,负责解答群众咨询和突发事件的处置,每天对整个办事大厅的办公情况进行巡查,并做好巡查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窗口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

二是推行领导带班制度。中心要求窗口单位主要领导每周到中心值班半天,分管领导每周到中心值班一天。领导带班制度的推行,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窗口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重要的审批件可以即时审批,从而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

三是实行临时外出备案制。中心工作人员,临时离开岗位除需在去向牌上标示清楚外,还需在总服务台临时外出签到本上写清去向地、所需时间、联系方式、顶岗人员。

四是强化服务业务培训。中心牢固树立“窗口就是形象”的理念,结合实际工作,通过集中培训、自行学习、交流座谈等多种形式,加强窗口工作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和政策、业务办理、档案管理规范、优质服务规范、疑难问题解释等,切实提高窗口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五是窗口工作人员参与值班。中心研究决定摒弃以往只有中心管理人员总台值班的制度,制定并实施《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值班巡查制度》。制度规定了日常值班巡查有值班组长(中心管理人员)和窗口巡查人员组成;实行值班组长负责制,巡查人员每天开展不少于两次的不定期巡查;填写《值班巡查情况记录表》及时向中心领导汇报巡查情况。

五、领导重视,对外开放,树立政务服务新形象。

4月29日下午,全县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在县会议中心二楼会议室召开,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赵群出席会议。5月20日上午,市政府副秘书长、行政审批监督管理局局长丁跃明、市政务公开科科长周理美、市机关党委书记梅小荣一行莅临我县调研指导镇、村两级为民服务平台建设情况,丁秘书长对中心和工作站的政务公开栏、政务公开网站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指导。6月15日下午XX县政协副主席刘云利、赵振芳等一行14人来我县考察政务服务工作,刘云利主席对我中心的先进经验给予了高度赞扬。通过内外交流,不断完善我县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打造政务服务领域的品牌。截至2015年“十二五”临近结束,县初步建XX县政务服务中心、乡镇为民服务中心、村级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站,三级政务服务体系;行政审批改革不断深入;政务服务工作全面推开;政府信息公开规范化工作进一步推进。2016年及“十三五”工作计划

(一)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

(二)结合市中心和市委周春雨书记、常务副市长郑东涛的批示,继续巩固和完善行政审批(服务)“两集中、两到位”改革,重新整合单位窗口审批项目,为了更好地便民服务,重新调整窗口布局,进行流程再造,压缩办件时限,使之能更加合理地方便群众办事;

(三)全面加强政务公开,加大政府采购、建设工程、重大决策实施情况、财政预决算等公开力度,及时更新行政审批事项公开内容;

(四)继续推进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及村级全程代理工作站的建设。

(五)配合县委县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认真完成任务,切实提高办事效率;

(六)推进服务类项目进驻。以“便民、高效、规范、廉洁”为服务宗旨,大力推进服务类项目进驻中心,把政务服务中心打造成“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的政府超市。目前,“就学救助”、“营运车辆年审”、“房产登记、交易”、“税务征收”等便民服务类项目前期已进驻中心。

(七)到2020年,建立完善的网上审批系统。基本完成覆盖全县城乡的政务服务信息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作用明显增强,满足全县政务服务各项工作需要。

1、搭建覆盖全县的政务服务基础网络平台,逐步建成数据中心。建设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网络体系,实现网络的高速互联互通。逐步建设数据中心,加强信息安全,为全县政务服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2、建立与县统一的政务服务应用软件平台。建设全县统一的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标准框架体系,基本消除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互联互通。构建统一共享、多网融合的软件应用系统、远程电子监察管理系统和决策参考分析系统,推动政府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创新。

3、依托电子政务平台,推进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实现行政权力运行数据化、流程标准化、信息公开化,促进权力运行过程和结果动态公开。建设全县统一的政务服务热线电话、政务服务网站、有线电视发布平台,为群众提供行政审批、政府信息公开、公共服务、便民服务等信息。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探索建设政务服务“一卡通”,为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2016年为“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心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继往开来,做好政务公开政务服务的各项工作,把政府的窗口擦得更亮,把便民服务做得更好,为实现蚌埠重返全省第一方阵排头兵、打造水韵独具皖北最美水乡的目标而奋斗。

下载乡镇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成就的年度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镇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成就的年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科技局十二五重点工作总结

    乡镇科技局十二五重点工作总结 “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科技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作风,强化服务,全县科技管理和防震减灾工......

    乡镇外贸局十二五期间工作总结

    乡镇外贸局十二五期间工作总结 “十二五”期间,xx县外贸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展观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厅、市局的具体指导下,认......

    十二五期间社会服务工作总结

    “十二五”期间,临沂大学科技产业与社会服务工作认真贯彻学校党委“深化综合改革聚力内涵发展”的总体安排和“六个全面推进”、“八个聚力发展”的工作部署,以服务沂蒙为宗旨......

    乡镇经济发展办年度工作总结

    乡镇经济发展办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我办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以服务全镇经济建设为重点,踏踏实实做......

    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办工作总结

    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办工作总结 XX年上半年农业办公室在镇党委、政府及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为要求,......

    乡镇年度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工作总结

    乡镇年度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XX县招商局的精心指导下,我镇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和自然资源实际,围绕“加快镇域经济突破发展”这一主题,深......

    乡镇十二五工作规划

    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新阶段。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特制......

    乡镇十二五发展规划

    大谢集镇“十二五”发展初步规划一、“十二五”期间全镇面临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镇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从国际形势看,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资本的转移,经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