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旅游业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乡镇旅游业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旅游部门的指导,在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县旅游系统的共同努力,我县旅游业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十三五”时期,我们将迎来国内居民消费升级、旅游消费大众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我县旅游业将进入全新发展机遇期。按照上级要求现将“十二五”期间旅游工作总结及“十三五”旅游工作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做以汇报:
一、“十二五”旅游工作回顾
1)旅游业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十二五”期间我县旅游业快速发展时期,旅游业逐步实现了由小到大的发展趋势,产业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县国民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旅游业发展思路逐步明晰。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整合旅游资源,按照理念围绕旅游变,产业围绕旅游办的建设思路,采取“党政大力支持,媒体强力推介,市场手段介入,集全民之智、举全县之力,开发旅游资源,努力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开发。
3)文化元素植入景区,文化便成了旅游最好的招牌和看点。为提升xxxx文化旅游品位,xxxx县确定了以马致远纪念馆、元曲公园、荀慧生纪念馆、千年古刹铁佛寺、运河文化等主题景点为基础的文化旅游发展思路,深入挖掘xxxx历史文化底蕴,加快完善xxxx“一日游”旅游路线。目前,xxxx每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4)旅游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加强常态化开展旅游市场、旅游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强化安全教育,落实防范措施,完善安全防范预案,健全工作长效机制,不断优化旅游环境。整顿旅游市场秩序,规范旅游经营行为,为游客营造了良好的旅游服务环境。
二、“十二五”期间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困难
我县旅游产业虽然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景区品位不高。精品景区景点建设仍比较滞后,除xxxx铁佛寺一枝独秀外,其他景区市场影响力小、吸引力不够强,游客滞留时间短,旅游综合效应未得到充分发挥。
2)产业链条不长。旅游产品形式单
一、规模小,尤其是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滞后,缺乏特色旅游产品和特色纪念品。
3)服务功能不全。现有的旅游服务功能、基础设施、管理水平以及服务质量已跟不上发展需要。
4)建设资金短缺。旅游业发展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景区(点)开发缓慢,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在拓宽融资渠道、扩大投资力度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5)旅游人才短缺。县域旅游人力资源比较短缺,缺乏高、精、专的旅游管理服务和宣传营销人才。
三、“十三五”期间旅游业发展面临机遇
旅游业是最具优势的龙头产业、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最具特色的品牌产业,也是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产业、代表县域经济发展方向的战略产业、绿色产业、低碳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十三五期间,我县发展旅游产业面临着诸多机遇。
1)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较高的旅游业发展优惠政策,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2)从法律角度规范了旅游服务,从国家层面将加强对乡村旅游重点扶贫村的政策支持,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8月11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将扶持600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乡村旅游,实现每个重点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国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四、“十三五”期间旅游业发展重点
1)、因地制宜制定出主题化、个性化、定制化的地方旅游规划。特别是各地方正在由传统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型升级,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将更加多样化打造一批上规模的旅游强镇,一批上档次的旅游特色村,一批规范的经营户,一批有特色的“农家乐”,一批有规模的“采摘园”。加快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带有方向性、基础性、示范性的乡村旅游项目,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新农村建设和当地群众致富。
2)、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现全域旅游目标。抢抓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机遇,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思路建成一批融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创意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实现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和观赏农业转型,促进农业与旅游业更好的融合发展。依托当地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培育生态观光旅游、人文旅游、休闲养生旅游、休闲农业旅游、城镇度假旅游五大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产业结构,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
3)、发展公益旅游。充分发挥旅游业稳定社会促进和谐的功能,开发开放一批全民共享的旅游项目,将一些旅游休憩区、文化旅游场所向公众免费或者优惠开放。普照公园是xxxx县第一座开放式公园,近年来xxxx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对其进行改扩建,目前已形成铁佛寺、二郎岗、泰山行宫、马致远纪念馆、荀慧生纪念馆等景点。城区内还有结合普照公园改造的仿古街等众多文化景观节点,形成了“景与水、绿与园、人与环境、生态与文化”并举的城市魅力景观。
4)、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同时也是衡量地区旅游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长期以来,我县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严重不足,旅游信息、旅游交通等重要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匮乏,与我县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也难以满足旅游市场需要,对旅游产业发展产生严重制约。本次规划希望在上级部门支持下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旅游安全保障、旅游公共交通等旅游服务体系。
“十二五”以来,虽然我县旅游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与旅游业发展较快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下一步“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旅游发展的有关部署,进一步强化党政主导,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更加突出品牌形象,着力提升服务质量,推进xxxx由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产业强县跨越,力争把我县建设成为省内知名、市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第二篇:乡镇2015年及十二五工作总结2016年及十三五工作计划
乡镇2015年和十二五工作总结2016年和十三五工作计划
一、“十二五”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XX镇“十二五”期间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加强“四大镇”建设为重点,以改善三大环境为依托,以做强四大产业项目为支撑,以发挥两大资源优势为手段,以两通工程为立足点,以提升三大创建水平为保证,全面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捷、健康发展。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到22,9955万元,年均增长16%。企业总产值达到203157万元,年均增长19.7%。镇公共财政收入达到1982万元,年均增长 20%,农民人均收入实现11550元,年均增长10.6%。农村公路硬化完成41.9 公里,街道巷道扩建路基改造路面硬化3.454公里,村组路通达率达100%。彻底解决农村安全用水问题;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率分别达100%。农村“五保户”供养率100%。计划生育率达98%以上,农村文化生活丰富,村民对治安状况、村两委班子满意率分别达95%、90%以上。五年来,经过全镇上下共同努力,到2015年末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各项指标,现将XX镇十二五期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五年来,镇公共财政收入累计完成6792万元,年均完成1358.4万元,比2010年增长71.3%,年均增长14.26%。2.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96亿元,年均投资1.79亿元,比2010年增长62.2%。年均增长12.4%。3.企业、工业指标完成情况。
到2015年末各项经济指标预计完成:企业总产值188850万元,比2010年增长93.9%,年均增长93.9%。工业总产值129850万元,比2010年增长122.8%,年均增长25.6%。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情况。我镇规模以上企业2家,预计2015年末完成产值7679万元,比2010年增长224.9%,年均增长44.9%。
5.农民人均收入:到2015年末,预计实现11550元,比2010年增长53%,年均增长10.6%。
二、重点经济工作完成情况
(一)企业发展和项目储备
十二五期间,我镇引进主要项目4个,续建项目1个,盘活项目1个。总投资6.2亿元。
七星牧业种禽繁育基地建设:该项目由沈阳七星牧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3517万元。总占地3335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8860平方米。于2012年完成并正式投入生产。利国铸件加工有限公司项目:2011年,由桓仁利国铸件有限
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347万元,厂区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设年产2,500吨机械零部件精密铸造厂。主要服务于钼矿、石灰石矿等矿产开发所需各种加工机械设备的易损零部件,2012年建成。由于种种原因,暂未投产。辽东台湾养生园建设项目:2012年,由本溪崧硕开发有限公司(新引进、注册台资企业,注册资金800万美元)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1.615亿元,前期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由于省环评审批存在一定难度,导致二期工程无法开工。目前,完善主体工程周围附属设施和出入门建设,暂将地温异常带的冷点封锁保护起来。
食用药用菌、刺五加提取深加工项目:2015年,该项目由辽宁爱林宝药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7500万元。占地面积14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于6月20日开始进行院面加高、摊铺和厂房、车间改造、装修。目前部分生产车间已投产,预计11月份厂区建设全面竣工。益东钼矿续建项目:该项目由辽宁益东矿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3亿元。2013年,已完成矿山、选矿厂、办公楼、机修车间和浓密池等建设。2013年5月取得采矿许可证。目前,由于钼粉市场价格原因,始终未正式开采。德泰兴酒业盘活建设项目:该项目于2012年已完成白酒车间维修、改造工程,总投资4500万元。目前,生产白酒存储量达300吨。2014年(本文来自大秘书网www.xiexiebang.com)
10月,引进罐装生产线2条已投入生产,目前完成1.2万瓶。种类为42°价格70-80元和52°价格140-150元。
(二)农业产业发展
1.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发展蔬菜大棚总量达420栋,发展冰葡萄348亩,栽植以香菇为主食用菌生产80亩。投资955多万元,实施晓阳、北沟、干沟子、秋皮沟4个村土地整理。全镇配方施肥25000亩,玉米生物防治面积50000亩。共举办科技培训班18次,培训2736人次,组织农民外出项目考察320人次。
2.林业产业发展:5年中,累计完成绿化造林21024.3亩,村屯绿化植树13978株。林业产业发展20821.8亩,其中大榛子3622.8亩,刺嫩芽3450亩,育苗1865亩,林下参等中草药材11884亩。林政管理,5年来,全镇森林防火未出现重大火险。无重大涉林违法案件。
3.畜牧发展:全镇畜禽养殖场总量25个,其中牧业种禽繁育基地1个,规模以上养猪户5户,养鸡、鸭专业户19户。加大畜禽防疫工作力度,全年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三)基础设施建设
1.小城镇建设:五年中,共审批移民扶贫、农民建房282户,面积21212㎡。投资33万元,新建下甸子扶贫小区,安置贫困户11户。投资173.6万元,新安装太阳能路灯248盏。投资90万元,新建文化广场9座,7780㎡。投资389万元,新修边沟24900米。投资181万元,进行村中心街道、巷道改造18080㎡。投资60万元,完成晓阳至下甸子村公路两侧围墙粉刷及绘画5700平方米。投资112万元,进行下甸子村800米中心街道综合改造。
2.交通建设:累计投资1031.5万元,完成村组路、沿河路及公路路基改造硬化21.1公里,修建乡级公路水毁工程46处,修建防护墙580米,修建路肩边沟32公里,新建1处客运站360平方米。2013年全面完成葡萄架岭隧道引线黑色路面摊铺工程并正式通车。
3.水利工程建设:5年中,累计投资2099.8万元,完成修建防护堤12482延长米,新建、改造农村饮水工程9处,维修、加固半截沟水库投资1座,河道清淤16.5公里,新建、维修拦河坝10座,新修混凝土防渗水渠8300延长米,设施农业水利灌溉工程4处。
(四)社会维稳工作
加大了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力度,每年与各村、企业单位签订了责任状,镇每季度组织涉关单位集中检查一次,使全镇无重大事故发生。加强控访工作,每年年初,对全镇重点人口及安全隐患集中排查,对排查出的重点对象,确定帮教人员并严加防控。使全镇无一例群体上访事件。五年中,共调解纠纷 513 件,其中村级调解346件,镇调解167件,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502件,成功率达98%。
(五)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1.加大学校建设投入力度。累计投资160万元,进行校舍维修、增添教学设备、校园文化及幼儿园建设等。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增强,学校中考文化成绩连续五年在全县农村中学排名第一,学校各项工作多次受到国家、省、市、县等高度评价与表彰。
2.加强社会保障、救助工作。全镇农民养老保险参加人数达12681人,参保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数达到了14800人,参合率达90%以上。全面实施临时救助特殊困难家庭、城乡低保、五保生活保障金就助工作。
(六)生态能源建设
1.环境治理:进行村屯环境集中整治,五年累计清理垃圾1.8万吨,清理公路两侧路障328处,投资102.5万元,新建垃圾临时堆放点4处,新建垃圾箱210个。投资95万元,改厕452个。
2.宜居乡村建设:聘请县绘画技术员,进行干沟子村中心街道进行760延长米景观墙建设。进行了镇政府所在地下甸子村中心街道实施综合改造。
3.能源建设:五年来,全镇修、建太阳能房屋达2350户,占总户50.3%。新安装节能采暖炉673台套。新建土制、铝制等沼气池175个。
(七)各获得荣誉情况
2011年受表彰情况:获辽宁省“先进林业工作站”、人民调解“化解矛盾在基层”活动先进集体、本溪市“无烟乡镇先进单位”、县 “十运会”优秀组织奖、体育道德风尚奖、优秀检阅奖、乡镇组田径总分第三名、2010信访稳定绩效考评先进单位、2010林业目标考核先进单位、2010年招商引资工作优秀项目奖、获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辽宁省卫生模范单位、本溪市德育示范校、卫生模范单位、市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少先队工作示范校、优秀少先大队。桓仁县先进党支部、县“十运会”体育道德风尚奖。2012年受表彰情况:省级民营经济统计先进集体、县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优胜单位、县招商引资优秀项目奖、县信访稳定先进单位等。
2013年受表彰情况:林业站被评为省级先进林业站; 关心下一代工作被评为市级先进集体; 本溪市老年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2014年(本文来自大秘书网www.xiexiebang.com)受表彰情况: 2015年受表彰情况:暂无确定。
二、2015年主要工作预计完成情况
201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年初县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的城乡发展工作目标,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使镇域经
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平稳发展。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公共财政预算预计完成1295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0万元,工业企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8885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2985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预计完成7679万元。2.基础设施建设:
1.基础设施建设:争取项目4个:一是新建下甸子村1100米沿河路工程,总投资107万元;二是下甸子村800米中心街道综合改造,总投资112万元;三是晓阳村钼矿桥上下600米防护堤工程,总投资113万元;四是XX大桥头至江岗子岭14公里公路中修,总投资550万元。
2.小城镇建设:全年共审批移民扶贫、农民建房43户,面积3096㎡;投资31.4万元,完成下甸子村8组1600米水泥路;投资53万元,完成北沟村9组1351米水泥路。3.交通建设:投资27.37万元,清理塌方4次,修复水毁路基、桥栏1处,乡级路边、涵洞环境清理15公里,安装钢护栏1800延长米。
二、农业产业发展
1.农业发展:XX镇2015年主要确定“四大”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一是晓阳村新建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地栽香菇30
亩,11万袋。年收入110万元;二是北沟村苗木繁育生产基地,繁育华山松、云杉、冷杉等8个品种苗木,总面积655亩;三是影壁山刺嫩芽、山野菜等生产基地,全村发展刺嫩芽、山野菜等3450亩。四是下甸子村温室西红柿生产基地,计划上冻前,新发展温室大棚30栋。
2.林业发展:完成绿化造林1852.9亩,其中荒山造林318.3亩,耕地造经济林738.6亩,迹地更新796亩。完成村屯绿化补植树木240株(3个村)。林政管理,全年森林防火未出现重大火险。无重大涉林违法案件。
3.畜牧业发展:新建蛋鸡养殖场1个,投入鸡雏1万只。4月份,进行春季动物防疫,防疫率100%。全年无重大疫情。4.水利设施建设:投资181.5万元,维修拦河坝1处,新建、改造自来水管网10607米,新修石笼坝180米。投资548万元,修建下甸子村3400米钢筋混凝土主渠和4000米混凝土支渠工程。
三、生态文明建设
1.环境治理:进行村屯环境集中整治,清理垃圾2600吨。2.宜居乡村建设:聘请县绘画技术员,进行干沟子村中心街道进行760延长米景观墙建设。进行镇政府所在地下甸子村800米中心街道实施综合改造。
四、重点项目建设 1续建项目
辽东台湾养生园续建项目:该项目由本溪崧硕开发有限公司(新引进、注册台资企业,注册资金800万美元)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1.615亿元,前期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由于省环评审批存在一定难度,导致二期工程无法开工。正处于完善主体工程周围附属设施和出入门建设,暂将地温异常带的冷点封锁保护起来。2.在建项目
食用药用菌、刺五加提取深加工项目:该项目由辽宁爱林宝药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7500万元。占地面积21.6亩,14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目前已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评估及审批、初设及施工图设计等。该项目现投资1400万元,于6月20日开始进行院面加高、摊铺和厂房改造、装修,预计10月末完成。
三、“十三五”重点工作安排
十三五期间,要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提升XX发展水平,努力实现富民强镇、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到2020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到34.5亿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实现21945元。年均增长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702万元,年均增长12%,三项经济指标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长50%、45%、65%。农村公路硬化(油化)完成32公里,街道巷道扩建路基改造路面硬化40公里,村组路通
达率达100%。十三五期间重点工作安排:
一、工业重点项目
1.秋皮沟石灰石开发项目:秋皮沟石灰石存储量1.3亿吨,拟建全封闭式200万吨生产线两条,占地300亩。总投资50000万元。
2.电石开发项目:依据秋皮沟丰富石灰石储量,在秋皮沟村建设1处年产10万吨电石项目,占地面积0.8万平方米,总投资1200万元。
3.影壁山水库发电项目:利用该水库实际需水量能力,建设1座小型发电站,装机容量6000KW、供水1万人、灌溉1万亩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
二、农业产业项目
1.“四大”产业基地扩建项目:
全镇总发展面积为14100亩,总投资1870万元。其中一是以晓阳村为中心扩建食用菌生产基地,年栽地香菇800亩,300万袋,投资600万元;二是以北沟村为主扩建苗木繁育生产基地,繁育华山松、云杉、冷杉等8个品种苗木,总面积2000亩,投资400万元;三是以影壁山为主扩建刺嫩芽、山野菜等生产基地8000亩,投资240万元。四是下甸子村温室西红柿生产基地,增加温室大棚300个,投资360万元;五是以闹枝沟村为主,扩建大榛子3000亩,投资270万元。
三、旅游开发项目
1.养生之乡旅游开发建设:以资源保护为前提,以自然生态为根本,以健康休闲为旗帜,以易经、太极等多元文化为底蕴,以“山水林药”为着力点,以养生休闲为先导和基础产品,以休闲型健康养生和深度游憩为未来主导产品,以科考科普等专项旅游为重要补充的,复合型的融旅游集散、综合服务、旅游商品制造销售等产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养生旅游产业体系。配套建设两座省级医院、高级疗养院、水旱码头民国影视基地等。总投资30000万元。
2.沿江路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闹枝沟至金哨电站全长33公里。新建一条闹枝沟至江岗境内旅游观光产业项目,连接枫林谷至油菜花基地旅游观光产业。总投资4000万元。3.影壁山森林公园旅游项目:以晓阳村骆驼砬峰为中心,占地9万亩,建设影壁山仙女洞、东北抗联遗址、骆驼峰谷、特色产业、天然养生、休闲风景、旅游区。总投资8000万元。
4.干沟子庙洞开发项目:以干沟子庙洞为中心,占地1万亩,建设干沟子庙洞、焉家堡窑洞等天然溶洞庙宇、景点装饰、游乐场等景区。总投资5000万元。
5.金龙湖游乐园开发项目:依据金哨水库的有利资源,建设以辽东古码头为中心,占地面积1.3万亩,建设XX水旱码头、冰臼博物馆、牛鼻子古文化遗址、高句丽早期王朝遗址城墙砬子、XX清末民初商业一条街等33公里湖景水上路游。
总投资27000万元。
四、基
础
设
施
建
设
项目
1.漏河流域山洪沟综合治理:漏河流域全长25公里,沿河道建设物、混凝土防护工程及河道清淤40公里。总投资9800万元。
2.XX镇一级路建设工程:改造兰盘岭隧道洞口至葡萄架岭隧道洞口全长19公里。黑色路面18米宽。总投资5100万元。3.XX镇平安交通建设:沿江沙双线17公里,需路面加宽,平安钢网防护。投资5000万元。
五、生态文明建设
1.农村环境整治及农村饮用水工程:新建垃圾处理场1处,垃圾填埋点12处,养殖粪便处理池28处。农村自来水备用水源地建设9处,自来水管网改造,23000延长米。总投资5000万元
四、2016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开门之年。为完成全年规划各项指标,要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工业企业发展。
(一)续建项目:
1.要继续以推进钼矿建设为全镇重点工作。要全心全意为钼矿建设服务,千方百计做好协调工作,全力解决好钼矿建设
所涉及的各类问题,全面完成尾矿库建设。
2.地温异常带景区开发项目。协助做好环评审批手续和其它相关事宜,将按计划着力抓好项目的二、三期工程建设,力争尽快正式对外开放。
(二)新建项目
1.石灰石矿开发项目。秋皮沟石灰石首次探明2.88 KM2局部石灰石矿体总储量为13656万吨,化学主要成分为CaO,其次为SiO2、MgO等,CaO含量为45—59.95%,矿体最大厚度为0-141.47M,呈灰白两种色体,各占50%。达到了国家一级品水泥石灰石原料工业指标要求,部分达到了冶金溶剂石灰岩、电石灰岩工业指标要求。争取投资50000万元,建设两条全封闭200万吨生产线。计划3年完成,2018年正式投产。
2.电石开发项目:依据秋皮沟丰富石灰石储量,在秋皮沟村建设1处年产10万吨电石项目,占地面积0.8万平方米,总投资1200万元。
二、旅游业发展。
1.干沟子庙洞开发项目:以干沟子庙洞为中心,占地1万亩,建设干沟子庙洞、焉家堡窑洞等天然溶洞庙宇、景点装饰、游乐场等景区。总投资5000万元。
2.沿江路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闹枝沟至金哨电站全长33公里。新建一条闹枝沟至江岗境内旅游观光产业项目,连接枫
林谷至油菜花基地旅游观光产业。总投资4000万元。
三、民生工程建设
1.漏河山洪沟防护工程建设。加大水利工程投资力度,全力做好漏河流域重点防护堤工程。2016年汛期前,完成影壁山9组、小围子河段左岸共1500米防护堤建设,总投资为195万元。下甸子大桥左岸1500米防护堤建设,总投资为225万元。
2.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全镇自来水备用水源地建设9处,自来水管网改造,23000延长米,总投资为225万元。3.XX镇平安交通建设:沿江沙双线17公里,需路面加宽,平安钢网防护。投资5000万元。
4.移民小区建设:计划在影壁山村建设1处扶贫移民小区,安置偏远贫困户20户,总投资60万元。
四、农业产业建设
1.食用菌基地建设。以晓阳村为中心扩建食用菌生产基地,年栽地香菇800亩,300万袋,投资600万元。
2.苗木繁育基地建设。以北沟村为主扩建苗木繁育生产基地,繁育华山松、云杉、冷杉等8个品种苗木,总面积2000亩,投资400万元。
3.山野菜基地建设。以影壁山为主扩建刺嫩芽、山野菜等生产基地8000亩,投资240万元。
4.反季蔬菜基地建设。以下甸子村为主温室西红柿生产基
地,增加温室大棚300个,投资360万元。
5.干坚果基地建设。以闹枝沟村为主,扩建大榛子3000亩,投资270万元。
五、生态文明建设
1.农村环境整治及农村饮用水工程:新建垃圾处理场1处,垃圾填埋点12处,养殖粪便处理池28处。总投资5000万元。
第三篇:乡镇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计划
乡镇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计划
“十二五”工作总结
2010年以来,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社会经济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十八大精神,以转型跨越发展为主线,以强镇富民为目标,以工业园区促转型,惠民强农促增收,改善民生促发展,保安维稳促和谐,强化措施促落实,努力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保持稳中有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升
五年来,镇先后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等暂时不利因素的影响,积极调结构,上项目,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剔除政策性关闭煤焦企业等因素影响都保持了稳定增长。
乡镇企业总产值2010年是19.12亿元,2015年预计为财政收入2010年是8100万元,2015年预计为5400万元,两项指标剔除煤矿焦化厂政策性关闭因素平均增速分别为6.7%和11.3%;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为6397元,2015年预计为11200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全镇计划生育率达90.1%;为民办实事和农民增收成效显著。此外,全镇精神文明、民主法治、民生事业同步发展,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2、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2010年至2015年,传统粮食产量每年保持在2600万斤以上。养殖、农产品加工、设施蔬菜、干果经济林等特色农业比重大幅提升,农业经济实力逐步增强。
我们以农业产业化为方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调结构、建基地、育龙头、上规模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五年来,先后完成和实施的重点项目有5项,总投资6600万元。完成了鑫源祥农业科技公司千亩设施蔬菜种植项目、润欣农业科技公司设施农业项目、宏煜食品公司豆制品加工和配套养殖项目、文水大象集团50000只肉鸭养殖项目、洛江沟油籽牡丹种植基地项目。全镇农业专业合作社新增21个,总数达到67个,吸收农户800余户,借助公司+农户模式,特色小杂粮等逐步发展起来,走向市场。大力发展干果林种植,在镇区东部建设干果经济林园区,共种发展核桃、大枣等干果林2800余亩。此外,我们还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全镇实现农田灌溉800亩,基本农田保护44902亩,为粮食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2015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比十二五初期增加500元以上。
3、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工业园区和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园区成立于2010年11月,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21平方公里。主要发展以精细煤化工为主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先后引进和在建了以潞安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项目、襄矿集团20万吨合成气制乙二醇等六个重点转型项目,总投资700亿元。截止2015年末,园区已完成南环路道路、厂房、水电等部分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村庄搬迁已完成70%以上。
围绕全镇工业转型升级,整合和新建了一批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3.8亿元,完成了华源洗选煤180万吨技改工程;襄峰洗煤、恒宝洗煤3个新型洗选煤技改项目,聚锦垚、鑫阁、襄煤基3个商砼项目和首钢长钢石灰溶剂项目一期、新源、安迪、富源4个建材项目,新建了污水处理厂。这些项目均已完工并投入生产。通过狠抓工业园区和重点工程建设,逐渐上改变旧的发展模式,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二、民生工程不断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社会事业稳步推进。计生工作始终走在前列,为育龄妇女免费检查咨询2300人次。继续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加强校舍改造,投资200万多元新建了五阳小学教学楼。
民生工程全面提升。加大农村街巷硬化工作力度,投资1100余万元完成了15个行政村59.171公里的街道、巷道硬化;组织完成了全镇5000余农户冬季取暖用煤和取暖补助的发放。新建了7所村级卫生所;投资200万元新建了镇卫生院并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全镇群众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农村文化有声有色。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加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力度,全镇23个行政村全部新建了农民体育健身广场,配齐了篮球架、健身器材、乒乓球台等,建设完善了农家书屋和阅览室,农业科技实用书籍达7000余册。继续深化省市县三级文明村创建工作。
三、新城镇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
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规划先行、市场运作、产业支撑、配套实施”的新城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高标准规划建设了村镇域集中居住区建设工程、郭庄新新型社区,南偏桥西庄新区和返底新农村建设。成立了金桥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元和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为融资平台,收储建设用地800亩。
四、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维稳工作进一步加强。“平安”创建稳步推进,群众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依法治镇、村民自治工作有效推进。通过“四五”、“五五”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几年来,共举办各类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12期,发放知识传单12000多份。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强化监督管理,搞好协调服务,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狠抓安全工作,有效遏制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五、政府效能得到提升
以“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切实提高了政府工作效能,转变了干部作风。完善了党代表工作室、便民服务中心和阳光农廉网建设,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群众办事。通过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督查审计,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了政府信息化工作和机关内部管理,民主建设和科学化管理程度不断提升,政府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十三五”工作计划
一、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十三五”期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结构,夯实基础,扩大总量,力争在全镇经济总量、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条件、农民群众生活、社会事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力争到2020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0亿,比“十二五”末平均翻两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0元,比“十二五”末年均增长160%,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亿元,比“十二五”末年均增300%,粮食总产量12000吨,与“十二五”末年均持平,全民素质整体提高,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二、发展举措
(一)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1、不断完善城镇功能
加快工业园区和镇区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完善村级公路建设,我镇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完成修建公路38公里,其中包括园区北外环、南外环延伸、五上线拓宽、霍黎高速连接公路共计修建8公里,镇村公里维修改建30公里,形成完整的交通网络;加快完善园区给排水体系,计划近年完成园区水厂建设工程,到“十三五”期末,预计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提升五阳敬老院建设工程,争取实现我镇所有老人能够“老有所养”;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快新镇区景观建设,增加镇区景观,扩大绿地面积,提升城镇品位。截止“十三五”末,积极争取项目与资金,建设好完成好园区物流市场的建设,投资2000万元,切实改善我镇的城镇坏境。
2、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坚持扩容与管理增效相结合,建立“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综合管理、协调高效”的城镇管理长效机制。加大执法管理力度,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严格落实部门单位、商业门店“门前五包”责任制,坚决杜绝乱停乱放、乱写乱画等不文明行为,改善城镇环境。
3、不断改善居民住房条件
进一步加大危房改造扶贫工作,“十三五”期间,完成全镇300余户危房的改造任务,彻底解决我镇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
(二)抓好农业农村工作,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我镇将坚持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致力将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转变,大力发展特色种养,着重抓好油籽牡丹、鑫源祥农业、润欣新农业、宏煜腐竹等特色产业,做实基地,做优品质,打造品牌。以农民群众得实惠为出发点,以“一村一策”的实施方法,深入挖掘各村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着力使优势不明显的村加快培育出主导产业,使拥有主导产业的村将产业规模做得更大、产业链条拉得更长、发展得更具特色;另一方面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加快土地流转,进一步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实现土地规模流转,破解生产效率低的难题,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2、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
“十三五”期间不断完善集中居住区、郭庄新区、天仓、南偏桥安置点4处,安置村民6000余人,预计再投资1000余万元,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打好基础。
(三)加强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一是加强宣传力度,加大环保资金投入。让环境保护深入全镇人民群众的心,真正变群众当前的被动环保状态为主动环保,提高环保效率。二是整治工业污染,一方面主要是严厉打击洗煤企业、化工企业乱排乱倒行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另一方面规划对进驻企业的环境评估制度,严厉杜绝污染企业进驻我镇,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三是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十三五”期间,我镇计划再建一座大型垃圾中转站并完善镇填满场设施,全面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四是加强对东部山区石灰岩资源的保护,严厉打击滥采滥挖行为,保护好东山原貌。
五是加大交通沿线建房规划和整治,为实现集中居住更好的开发奠定基础。
第四篇:乡镇2010年工作计划及“十二五”规划
**镇2010年工作计划及“十二五”工作规划
序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江苏沿海开发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机遇,加快实现“三年跻身百强县、五年跨入江苏沿海县中间行列、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奋斗目标,本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我镇实际,紧紧围绕“工业强镇、现代农业大镇、财政富镇、文化强镇、苏鲁边界重镇”发展目标,制定**镇2010年及“十二五”规划。
1、概况
1.地理位置
**镇位于赣榆县北部,东临石桥镇,西接厉庄镇,南赣马镇相邻,北与山东省莒南县壮岗镇接壤。地理坐标:北纬34°50′,东经119°7′。总面积65.86平方公里。**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降雨量880.6mm,日照2630小时,无霜期213天,年均风力2~4级。境内地形北高南低,高山、丘陵、平原层次分明,南部平原占全镇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全镇耕地总面积5.1万亩,共有5条河流,3座山头。
2.自然环境概况
**镇地处鲁东南低山丘陵与苏北黄淮平原交接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高低起伏不大,地貌类型以平原为主,山区、丘陵为辅。
**镇境内有龙王河、神泉河两条主干河流,水质清澈,水域面积宽广。另有大小水库6座,八条路水库是全县第二大水库,年蓄水量1400万立方米。
农田土壤植被以农作物和人工林为主要类型,农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花生等,另有蚕桑、茶叶、杨树等经济林木。
3.社会经济环境概况
**镇地处苏鲁交界处,总面积66.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52公顷,全镇辖21个行政村,总人口4.76万。,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亿元,增长3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73万元,增长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5.9亿元,增长43%;工业投入4.4亿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6962元,增长14%;工业用电量2350万千瓦时,增长42%。
二、总体目标
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初步计算,全镇地区生产总值5175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至2010年,达到59500万元;至“十二五”末期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1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万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至2010年,全镇非农产业比例达到87%;至“十二五”末期非农比例要达到92%以上。
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到2015年,产业层次进一步提升,小康社会整体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很大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450元;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背景
“十一五”期间,全镇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解放思想,艰苦创业,克服困难,锐意进取,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发展和进步,**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上,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镇拥有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一是具备快速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镇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企业已经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开始进入结构优化和发展壮大时期,市场供求关系和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全镇上下投资创业愿望十分强烈,干部群众的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都已大大增强,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具备快速发展的机遇。我镇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500美元,已经跨过经济发展的重要关口。“十一五”期间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开始进入集中回报期,“十二五”期间将产生效益并能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环保治理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将促使我镇企业向更高更强的档次寻求机遇和进一步发展。连云港市“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将在“十二五”期间有实质性进展,将对**镇孕含一定的合作和发展机遇。三是具备快速发展的动力。我镇经济发展已进入全县领先位置,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差距形成对比,差距引发动力。目前各兄弟镇竞相发展的态势咄咄逼人,你追我赶、加快发展的局面已经形成,发展慢了就要落后,只有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发展,才能实现更高的目标。
当然,我镇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一些瓶颈因素的制约。主要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较易受到宏观调控政策的冲击;传统产业层次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经济发展的创新性和主动性差;投资总量小,缺乏支撑全镇经济发展的大企业、大项目;人才、资金、土地成为制约我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因素,服务业发展滞后,社会综合保障能力差,经济和社
会发展不够协调等。对此要在“十二五”期间加以解决。
二、规划依据
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3、《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4、《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5、《赣榆县**镇镇区总体规划(-2020)》
6、《赣榆县**光伏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
三、规划期限:
(一)规划期限:2011年-2015年
(二)实施阶段:
1.全面启动阶段:2011年;
2.重点建设阶段:2012年;
3.全面铺开阶段:2013年;
4.整体推进阶段:2014年;
5.全面提升和基本实现阶段:2015年。
四、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既快又好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工业经济和项目建设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建设节约型社会,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再创**新品牌,再树**新形象,全力打造富裕文明、平安和谐、开放效率、生态活力的新**。
五、基本原则
(一)坚持把既快又好发展作为主题。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镇所有问题的关键。要进一步认清经济发展形势,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各类问题。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转变无制约增长、不计代价增长等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观念,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镇人民。
(二)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战略上全方位地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需求结构,落实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区域发展方针,坚持在发展中调整经济结构,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快速发展,尽快形成能支撑长期发展的经济结构。
(三)坚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重要任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点是推动四个转变:一是从过于依赖投资带动,转向投资、消费、出口多轮驱动;二是从过于依赖工业推动,转向工业、服务业、农业共同推动;三是从过于依赖自然资源和资金投入,转向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四是从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线性过程,转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封闭反馈式循环过程。
(四)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逐步建立农业增收的长效机制,以有效扩大就业为突破口,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基本方式,不断提高全镇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五)坚持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把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统筹区域、城乡、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高度重视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等问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构建和谐**。
六、战略目标
根据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镇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十二五”期间的总体目标是:综合指标翻一番、人均总值过3万、全市排名进十强。即:“十二五”期间,经济总量在的基础上比全县提前一年翻一番,到2015年,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万元,达到31000元,总量达到15亿元,进入全市前十强。“十二五”期间主要发展目标为:
(一)经济总量。到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17%,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万元,达到31000元。三大产业结构比重为8:70:22。财政总收入达到1亿元,年均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
(二)社会发展。科研开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1.5%,大学以上文化职工占总职工比重达到6%,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3人,社会综合参保率达到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全镇总人口控制在5万人以内。
(三)人民生活。全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450元,年均增长11%。人均居住面积40平方米。
(四)生态环境。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每年降低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森林覆盖率达到35%,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
第2章工业规划
1工业发展现状
**镇目前共有企业7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家,企业运转情况良好,经济效益明显,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57884万元,实现利税15153万元,其中税收3030万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镇工业初步形成了光伏新能源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玩具礼品加工业、新型建材制造业、海藻加工业、医药及精细化工等6大支柱产业板块:一是以佳宇科技、晶能硅业、金方科技为龙头的光伏新能源产业板块;二是以金五食品、金韩食品、金新粮油、金江丝绸、全顺食品、徐福茶叶等龙头企业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板块;三是以连云港高发礼品、富利泰玩具、**高华玩具为龙头的玩具礼品加工企业板块;四是以金卫建材、金玉制杆、金园杆管为龙头的新型建材制造企业板块;五是以丰泰海藻、达柯拉海藻、德方海洋化工、隆源海藻为龙头的海藻酸钠加工业板块;六是以金康医药科技、泰鼎生物为龙头的医药及轻化工企业板块。
3工业发展目标
以建设工业强镇为目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调整结构与膨胀规模并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壮大园区经济,再造工业新优势,再创**新辉煌。2010年,全镇工业投入10亿元,完成工业入库税金5000万元,内联到位资金3亿元,注册外资实际到帐700万美元,新增规模企业3家。到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0家,其中销售收入过50亿元企业一家,过10亿元企业3家,过亿元企业5家,技改投入争取达到2亿元。
(一)全面发展制造业。根据已经形成的产业优势,重点培植壮大光伏产业、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玩具加工、新型建材、海藻酸钠加工等六大主导行业。
光伏产业。全力打造赣榆县光伏产业园,将光伏产业园打造为赣榆县新能源产业基地,通过对国内外光伏产业现状的分析及前景的预测,结合赣榆县现有的工业结构特点,确定赣榆县光伏产业园定位分为四部分。即高纯度硅生产、硅切片辅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和组装、太阳能电池与机电产业、建筑材料的结合利用等。
近期内致力形成以硅为基础的“多晶硅--单晶硅--单晶硅片--电池片--电池组”太阳能电池产业链;发展光伏应用系统;重点引进新型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发电系统;2012年打造全国最大的太阳能硅切片辅料生产回收基地,基本实现多晶硅、切片及组件规模生产,初步形成完备的产业链,产值过百亿,并将连云港佳宇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为境外上市公司。
到“十二五”末,通过整合现有企业资源,组建产业联盟,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引进境外先进管理和生产技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辅料生产回收基地,光伏产业实现产值要达到100亿元,利税达到10亿元。到2020年形成产业链完整、产业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光伏产业基地,在国内拥有一流的生产规模、一流的工艺技术、一流的劳动效率、一流的骨干企业,将**镇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光伏产业生产基地。
医药化工工业。以金康医药科技、泰鼎生物为龙头,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到2010年,吉西他滨产量达到5吨,莫西沙星项目正式投产。“十二五”期间组建金康医药成品药生产车间,到“十二五”末,争取医药化工行业的产值达到10亿元,利税突破1亿元,并推动金康医药科技在创业板上市。
农产品加工业。以金五食品、金韩食品、全顺食品为龙头,大力发展甘薯制品、分割肉、鹌鹑制品、精炼油等传统产品,在此基础上开发引进新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2010年农产品加工业要实现产值4亿元,实现利税3000万元。到2015年,要创省级名牌产品2个,农产品加工行业产值达到15亿元,利税突破1亿元。
海藻酸钠加工业。重点以丰泰海藻、隆源海藻、达柯拉海藻、德方海洋化工等企业为依托,巩固海藻加工业在全县的龙头地位,整合现有资源,组建行业联盟,形成规模效应,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时加强对现有设备和技术的改造,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2010年,海藻加工业要实现产值3亿元,利税3000万元。“十二五”期间以现有企业为基础,按市场化模式组建海藻酸钠企业集团。2015年,海藻加工业要实现产值4亿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
玩具行业。从“贴牌生产”或“来料加工”向“自主设计加工”、“自主品牌生产”转变,增强自我研发、自主创新能力,注重新品研发,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并从单一的毛绒玩具加工,向益智玩具、电子玩具、模型玩具、塑胶玩具等多种产品综合开发转变,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2010年,玩具加工行业要实现产值1亿元,实现利税1500万元。2015年,要实现产值2亿元,实现利税3000万元。
新型建材业。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业。建材产品即有生产资料,又有生活资料,关系国计民生,涉及千家万户,在国民经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镇的新型建材行业发展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现有资源条件为依托,以新建大项目为重点,紧紧围绕建筑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趋势这个中心,按照项目业主制的原则,推进全镇建材行业发展,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多种要素上下功夫,以此带动建材工业健康有序发展。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以粉煤灰为资源,发展各种节能、保温复合墙体材料和承重墙体材料。当前重点发展粉煤灰烧结多孔砖和非烧结承重制品,满足“禁实”需要。2010年,建材行业要实现产值5000万元,实现利税1000万元。2015年,要实现产值1亿元,实现利税万元。
(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依托,以“特色做大、优势做强”为核心任务,围绕培植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整体发展与重点突破、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不断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推进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层次提高,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重点发展新材料、清洁能源、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四大工程基地。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
(三)发展壮大园区经济。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重点搞好**产业集聚区和光伏产业园的建设。做好**产业集聚区发展有限公司的整合包装,争取注册资金达到5000-10000万元,推动集聚区内产业链项目的优化升级,努力建成产业关联度高、投资强度大、区域辐射力强的一流园区,加大硬件建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地方特色,实现产业集群,打造经济板块。产业集聚区要在优化提升上下工夫,2010年,投入资金1000万元,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软环境建设;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尽快投入运营;加快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园区南扩工程,完成园路南路硬化,进一步拓展园区承载项目的能力。光伏产业园突出抓好园区南扩工程。“十二五”期间,全面实施2平方公里的光伏产业园开发建设,完成水、电、路、讯和绿化、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增强聚集资本要素的能力,提升对外吸引力,建成光伏产业基地,全面打造政策最优、体制最顺、服务最好、设施最全的发展环境。到2015年,争取光伏产业园入园大型项目达到5个,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第三章农业规划
一、**镇现代农业态势分析
1、**镇农业产业结构分析,**镇农业总产值2.3亿元,其中,畜禽业产值0.89亿元,林业产值0.35亿元,种植业产值1.06亿元。
2、**镇农业规模分析2、1种植业
2.1.1粮食生产
**镇是赣榆县重要的粮食产区,主作物是稻麦、花生、玉米,种植面积7.5万亩,其中无公害生产基地3.2万亩,全镇21个行政村都有种植,生产技术水平较高。
2.1.2鲜切花生产
**镇鲜切花生产是近两年来新发展的产业,且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已发展保护地鲜切花面积600余亩。
2.1.3蔬菜(食用菌)生产
**镇是赣榆县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种植历史较长,1986年钢架大棚种植蔬菜,1992年日光温室种植蔬菜,生产技术、设施条件、产量、效益较高。全镇蔬菜生产面3000亩,其中设施栽培食用菌面积多达200余亩。
2.2畜禽养殖业
**镇畜禽业主要是生猪养殖和鹌鹑养殖。生猪年出栏量在4万头,鹌鹑年饲养量达6000余万羽。是全国最大的鹌鹑养殖基地。
2.3林业
**镇林业是用材林和经济林齐头并进,用材林杨树,主要用于防护农田,目前已纳入沿海防护林管理,生态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经济林以茶叶和蚕桑为主,全镇茶叶面积6000余亩,蚕桑4000余亩,是连云港市茶叶之乡。
2.4农产品加工业
**镇农产品加工起步早,已初具规模,现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主要产品有金五牌淀粉、粉丝,金玉牌淀粉、粉丝,金韩牌生猪分割肉,金新牌面粉,徐福村牌鹌鹑肉,鹌鹑蛋,徐福牌绿茶等20余个产品。
目前我镇基本形成了“千棚菌蔬千棚花,万亩蚕桑万亩茶,十万生猪一亿鹑”的产业格局。
二、**镇现代农业的发展条件
1、地理位置优越
**镇位于江苏省赣榆县最北部,是连接山东临沂和日照的省际重镇,交通十分便利,、镇区处于242省道和同三公路交汇处,到县城20公里,到连云港机场40公里,到连云港港口60公里,到日照港60公里,具有极强的聚集和辐射效应,利于现代农业发展。
2、自然资源丰富
镇域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海洋气候过渡区,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间2596小时,无霜期215天,年平均气温13.5℃,活动积温为4663.8℃,≥10℃的连续天数为211.1天,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950mm,温、光、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质属粘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1.5%,ph值在6.5左右,纵有龙王河、董沟河、横有塔山灌区七斗、八斗、九斗、十斗及龙北灌区管理处,境内有库容1400万立方米的八条路水库,排灌方便。无工业“三废”污染,空气清新。经省农林厅环境监测,土壤、空气、水质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3、基础设施较好
3.1西有242省道,东有沿海高速公路,境内农村道路纵横,实现村村通公路;
3.2全镇有电灌站78座,机井2500口,110kv变电站1座;
3.3全镇有设施蔬菜1000亩,设施花卉600亩,设施蚕桑300亩;
4.具有现代农业雏形
4.1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每人管理2亩日光温室;
4.2具有较高的资金利用率;
4.3具有较高的商品率,商品率高达95%以上;
4.4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成果贡献率达80%;
4.5具有较完善的组织,有茶叶协会,蚕桑协会,鹌鹑协会引领,农机、生猪、合作社等带动;
4.6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
4.7省级台湾农业示范区核心区位于**镇。
三、“十二五”农业发展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适度规模经营,提升产业层次,打造协会实力,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延伸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做大特色农业,做强品牌农业,做优生态旅游农业,推动三产协调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年粮食播种面积5万亩,总产22.5万吨;蔬菜播种面积5000亩,其中设施食用菌面积达3000亩,保护地鲜切花面积达到5000亩;新建茶园2座,茶叶种植面积13000亩,产值1亿元;蚕桑面积15000亩,产值1.1亿元;养殖业产值5.5亿元、加工业产值8.5亿元;鹌鹑年饲养量1亿羽,生猪年饲养量10万头;农机总动力6万千瓦,推广节水灌溉设施面积4.5万亩。
主要产业新发展规划表
单位:亩、万头、万羽
项目
基数
2010
201
1201
2201
3201
4201
5合计
鲜切花
600
1000
1000
1000
500
500
400
5000
食用菌
200
500
800
500
500
300
200
3000
茶叶
6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3000
蚕桑
4000
1000
15000
生猪
411
鹌鹑
6000
500
1000
1000
500
500
500
100000
(三)、“十二五”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
“十二五”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精品农业,适当兼顾观光休闲农业。在高效生态农业中重点发展鲜切花、食用菌和有机、绿色、无公害的茶叶、蚕桑、鹌鹑、生猪六大特色产业,及这些产业的大棚、微喷滴灌等设施化生产,生产出高质量的精品鲜切花、盆栽花、食用菌、茶叶、蚕茧、鹌鹑、生猪等产品,满足高端市场需求。农业发展方向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优质特色农业,重点是农产品加工业和营销业,尤其是茶叶、蚕茧、盆栽花、鹌鹑、生猪等农产品的初加工和精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四、实现“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目标的措施
(一)继续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形成完善的生态高效农业格局
1、搞好品种调整和种养结构调整,优化提升农业传统产业。随着农业差异化竞争的发展,农业的区域化将更为明显,优势产业将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聚,形成具有地域鲜明特色、品质优良、规模大且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及区位优势,按农业优势产业区域化布局规划要求,大力发展具有本地优势的产业,调优种养结构。同时好要注重品种结构的调整,大力推广应用优良品种,调优品种。通过调优粮食、鲜切花、食用菌、茶叶、蚕桑、畜牧等产业结构和品质结构,提高农业效益。
2、依托资源和区域优势,培育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区:
2015年前,全镇建成六大产业区。①以我镇北部地区(龟山、怀仁山、平山地区)为主的有机茶产业区面积为13000万亩;②以我镇南部地区(东片、南片)为主的蚕桑产业区,种植面积15000亩;③以我镇东部地区发展鲜切花5000亩;④我镇西南部发展食用菌面积3000亩;⑤中部地区(中片)为主的鹌鹑养殖产业区,年饲养鹌鹑1亿羽;集聚全镇33个养殖小区加大生猪养殖量;在上述五大产业区建设特色农产品种养基地面积5万亩;⑥以朱汪村为中心,面积100亩的盆栽花基地。
3、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延长产业链条,加快推进产加销结构调整步伐,努力形成“立体式”的战略调整格局。要积极调整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争取农产品加工率达到60%以上,加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要积极调整农产品市场结构,加强调整和加大鲜活农产品的促销力度,加快组建农产品配送中心,拓展城市高端市场和国外市场。
(二)以生态农业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农业产业档次
1、努力实施生态农业项目,提高生态农业整体水平。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镇项目建设为抓手,在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项目建设的基地上,统一规划,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土壤质量全程监控,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广泛应用农作物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施规模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利用沼气工程治理规模养猪场污水,实现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效果。“十二五”期间累计建设沼气池5000户,规模养殖场户畜禽粪便利用率达到100%。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农用薄膜的回收再利用工作。
2、加强对生态农业的监管,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严格农业投入品的监控,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预警体系建设,强化病虫预测预报工作,大力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杜绝两高农药和违禁兽药的使用。严禁农作物秸秆焚烧。
3、加强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力争到2015年,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5万亩,绿色农产品基地5000万亩,有机农产品基地1万亩,生产更多的高质量农产品,提升农业产业档次。
(三)以科技兴农为着力点,构筑生态效益农业支撑体系
1、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建立健全高效生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突出种子种苗工程建设,强化种子种苗种畜工程建设实施力度,进一步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每年种子种苗种畜工程项目立项新品种引进至少5个,新品种示范3个。组织实施农业重大科技攻关,解决农作物连作障碍、重大病虫防治、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技术难题。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推广力度,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推动农机服务向生产、加工、流通、信息、管理等领域渗透,向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延伸,使农机化发展进入快车道。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重点提高主导产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效益农业机械化。
2、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创建多元化、社会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强化乡镇村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体系,建立健全镇动物防疫体系,搞活经营性农技推广事业。
3、构建农技教育培训体系,培育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和专业技术队伍。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加快绿色证书培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和科技素质。
4、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大力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强化农产品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检测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农业投入品的管理、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及产品标志使用的监管。
(四)以产业化为载体,创新农业经营机制
1、注重龙头企业与龙头大户建设。以茶叶、蚕桑、鲜切花、盆栽花、食用菌、鹌鹑、生猪七大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为重点,培育一批农产品生产、营销、加工企业,通过工业反哺农业政策、税收优惠减免政策等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同时积极鼓励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向龙头企业方向发展,使之成为带动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农业龙头。
2、注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首先要继续积极兴办各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形成“合作社十农户”、“产业协会十合作社十加农户”、“龙头企业十农户”等多种形式的经营模式。其次是要加强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规范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满足广大农民对技术、信息的需求。
3、注重抓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首先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以农业信息网为依托,进一步加强镇农业信息网站、点建设,并将其延伸到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批发市场、销售大户,形成纵横交错的市场信息网络。其次是完善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积极培育农产品返销大户和经纪人队伍,确保农产品运销畅通。加快重要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的建设。
4、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引导大户和农业企业实行农产品品牌化销售,鼓励农业企业注册农产品商标,加强农产品品牌宣传,提高**农产品市场知名度,争取涌现出更多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
(五)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改造农业生产条件
切实有效制订农业项目扶持政策,加大财政对农业投入力度,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充分抓住“十二五”期间,农业发展的机遇期,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农业项目。积极实施好鲜切花、食用菌、蚕桑、茶叶、鹌鹑、蚕桑六大主导产业提升工程、耕地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新型农业机械及设施农业推广等农业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实施好农产品加工项目,延长鲜切花、食用菌、茶叶、蚕桑、鹌鹑、茶叶六大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六)加强对农业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推进节约型循环农业建设
严格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控制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积极开发农业后备资源。千方百计杜绝抛荒,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方式,走循环农业经济的路子,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七)加强农业行政执法,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大力宣传贯彻农业法律法规,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农业法律知识水平,全力营造“知法、懂法、守法”的农业法制环境。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努力规范行政行为、提高执法的水平。加大农业行政监督管理力度,一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督检查工作,打击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经营行为,维护农资生产经营秩序;二是加强动植物检疫和疫病、植物有害生物的普查、防控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安全;三是加强“两高”农药和禁用兽药监督检查工作,确保食用农产品的安全;四是加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督检查工作以及标志的使用监督,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五是加强转基因农产品的管理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加大农业行政执法管理、监督工作的创新力度,抓好农资信用体系建设、植物有害生物防控机制建设、以及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六是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农机生产无重大事故发生。
第四章城镇建设规划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充分发挥**镇交通较便利的优势,扩大镇区规模,完善镇区功能,强化镇区的中心作用,加快城镇化进程。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依托,立足**镇情和特点,统筹兼顾,全面规划,进一步增强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全镇经济高效、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4、规划充分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合理确定镇村规模,妥善处理镇区建设时序与规划空间合理发展的协调关系,使规划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又具有一定的弹性,并保证镇区发展的持续性;技术指标力求先进,确保规划对镇区长远发展的有效引导和控制。
5、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坚持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走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内涵与外延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二、2010年重点工程
1、园区南扩工程,投资500万元,包括硬化、绿化、亮化、给排水、通讯、电力等配套工程。
2、职工公寓楼建设工程,一期投资3000万元,容纳1000名职工住宿、饮食、超市、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小区。
3、市民广场占地70亩,一期投资2600万元,建设农民公园和2座商住楼,投资400万元新建步行街。
4、投资1500万元,启动**产业集聚区发展有限公司业务楼建设,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
5、投资1600万元开发桃李园6层商住楼工程。
6、投资1000万元建设后石堰农民公寓6号楼,投资100万元完善农民公寓小区配套设施。
7、投资100万元,完善**大道前石堰段路南房、非机动车道硬化、绿化、排水等工程建设。
9、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截止,我镇共建成四级农村公路100余公里,其中乡道48公里,2010年计划建设乡道6公里,村道9公里,总投资280万元。
三、“十二五”规划工程项目
1、投资15000万元,启动龙王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疏浚清淤河道12公里,石砌两岸河道护坡24公里,修建拦水坝氧化塘26座,两岸绿化24公里。
2、投资800万元,建设长360米,宽10米的龙王河后石堰高架桥。
3、投资2亿元建设龙王河北岸农民居住集中区,建成容纳1000户居住的商住楼建设。
4、园区南扩工程,“十二五”打造占地2平方公里,总投资50亿的**光伏产业园。
5、职工公寓建设工程,投资8000万元,占地50亩容纳5000职工生活区。
6、前石堰村东6层农民商住楼建设工程,总投资600万元,一期开发3栋。
(来源:好范文http://www.xiexiebang.com/)
7、镇区扩容工程。将镇区北扩至龙王河北,黄泥埃村南,南扩至丁庄村北,镇区人口达到3万人。
第五章旅游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景区旅游品牌,扩大园区规模,打造**旅游强镇。继续推进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的发展战略,以打造苏北鲁南地区旅游度假胜地为目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建精品旅游项目,重点打造规划面积达2.36平方公里的10个旅游功能区,分别是:山林景观区,民俗体验区,野趣探险区,果林种植体验区,度假别墅区,湿地文化体验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康体养生区,综合服务区,茶文化体验区。努力将连云港徐福泊船山(徐福生态园)景区打造成集休闲、度假、加工、销售、保健、教育、文化、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观光胜地。
二、“十二五”规划工程项目
(一)完善景区山林绿化建设。
计划投资500万元新扩种1000亩茶园,并配套相应喷灌设施。景区内自然条件优越,山体、缓坡、水库相结合,植被丰富,山、水、林、果、茶成为园区景观特色的基本构成要素。将景区的自然绿化资源进行建设完善,一方面可以丰富自然植被种类种植,另一方面扩大茶园种植面积,可以产生积极的经济效益。
(二)健全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1、度假别墅区。计划投资100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为4000平方米的小型度假别墅10座,用于解决当前度假设施缺少与顾客需求之间的矛盾,方便不同游客旅游度假疗养等的需求。
2、康体养生区。计划投资600万元,建设矿泉水洗浴保健中心。景区内有天然矿泉水资源,用以建设洗浴保健中心,便于发挥自身资源优势。
(三)强化精品特色旅游建设。
1、打造特色农家乐。计划投资1000万元,新打造8个类型的农家乐。主要建设内容为不同水果类的自由采摘区,各占地面积30亩,做到四季有果,四季有花,四季有绿,四季有香。
2、培育茶文化中心。计划投资200万元,新建日光温室茶叶大棚100亩和一个自由炒制车间。茶文化体验一直是**的特色旅游项目,新建一个茶文化中心,可以做到游客四季有茶自由采摘和亲手炒制,强化旅游精品建设。
3、恢复重建兴会寺。计划投资5000余万元,恢复重建兴会寺。**镇是秦朝东渡日本著名方士徐福的故里,历史上人们为缅怀徐福,建立兴会寺,为扩大景区知名度,增进景区自身建设发展,准备恢复重建兴会寺。
4、有机林果基地。计划投资100万元,建设山楂、大樱桃、苹果、水晶梨、蜜桃生产基地。
第六章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为指导,坚持从严、从紧,强势推进的工作方针,狠抓基层基础管理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优化队伍结构,推进依法治育,为全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主要指标:人口出生控制在6.3‰以内,计生率在90%以上,出生性别在100:107以内,期内综合避孕率在90%以上,合格村创建灰60%以上。
(二)工作措施
1.抓基础,构全镇计划生育管理新格局。一是加大对基层管理,夯实村级基础,按照“县聘.镇管.村用”的要求,建立健全村级计生专干队伍,扎实有效开展计划生育的新型管理模式。二是依法治育,加大查处责任追究和社会抚养费征、管、用力度,解决“村梗阻”、“组断层”问题。三是加大治假力度,对特殊人群缴的现象建档跟踪管理,把好妇检质量关,坚持谁妇检、谁签字,出了问题谁负责,从源头抓起。四是加大对流入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五是加大对流出人口的流向、婚姻孕情、孕检、生育、节育等情况的管理力度,把好验证关,搞好违法生育专项清理和整治工作。
2.搞好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完成计生服务站大楼建设,确保2010年搬入新大楼办公。二是完善服务体系,按人口与计生局要求,2010年完成集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信息咨询、药具发放和人员培训“五位一体”世代服务向社会推开。三是加强对系统内部人员的管理,在系统内部继续提倡自觉性工作为主,制定规章制度,规范约束大家言与行,调控调动大家积极性,加强教育全面提升系统内部整体水平和素质。
3.加大考核,完善和健全计生工作机制。一是健全计生利益导向机制,重点落实好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农村育龄群众技术服务等两项法定政策。搞好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兑现工作。并对独生子女困难户政策扶持。二是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加大考核力度。三是面上重点工作实行“抓两头促中间”,一抓合格村创建,二抓后进转化,促中间水平提升,达到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全镇计划生育水平为目标而开展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教育工作
1.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镇教育工作,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主要目标是:规范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升义务教育,确保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100%,加大控辍,提升升学率为目的的贯穿全年教育工作始终。
2.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坚持两手齐抓。合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坚持教育主管部门与镇合抓共管。一是落实镇村教育责任,保证义务教育与引导相结合,学校与家庭相配合,社会教育与科学教育相渗透,从行为养成抓起,从细节抓起,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规范学校食品卫生及交通安全、治安安全等各项制度,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和周边环境整治。二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2010年完成总投入8000万的职高实训楼建设,总投入万的中小学宿舍楼建设,总投入万元的职高宿舍楼建设。重点打造容纳5000人的江苏**中等专业学校。
(2).全面深化教育政策,激发教育发展内动力。进一步巩固提升教育改革成果,在完善各项措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放权于校长、放权于教师,激发管理潜能、激发教师的的工作积极性,重点实施教职工全员考核制、全员聘用制、绩效工作制,重点培训和末位淘汰制等改革举措,使我镇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稳步发展为目的的指导全镇教育工作。
三、卫生工作
1.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突出抓好全镇村基本医疗卫生、行业规范监管与指导等工作为重点,构建符合我镇实际、群众认可的农村卫生体系、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主要任务是: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推开惠民医疗服务站、新型农村合作为医疗参合率达100%,完成改厕任务。
2.工作措施
(1)突出加快发展,推动全镇卫生医疗又好又快发展,强化服务意识,重点加强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和公共卫生教育管理与服务,进一步完善镇、村两级卫生人员考评考核,指导与监管工作及医德教育,建好卫技人员医德档案。并落实改制的职工保险等问题,维护卫生稳定工作。
(2)突出惠民利民,全力推进重点实事工程
一是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补偿范围,提高补偿率,健全规范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使我镇新农合工作平稳健康运行。二是加快推进农村改厕工作,教育和引导全民讲卫生和保护环境整洁的良好习惯,对项目村改厕任务目标做到早谋划、早落实,按照全区对改厕工作要求,确保完成改厕任务,并顺利通过验收。三是发挥镇红十字会的作用,做好困难群众的访贫问苦工作。
第五篇:乡镇环保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乡镇环保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十二五”以来,县环保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全县总体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环保法律法规、政策,不断强化监管和服务两大职能,紧密结合各目标责任书,深入推进污染减排、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工作,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较好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促进大美建设提供了环境支撑。
一、“十二五”环保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污染减排为主线,大力开展水污染防治
以减排工程为重点,推进生活源减排。加强对县污水处理厂的日常监管,在稳定运行参数的基础上,实施提标改造工程和污水管网完善工程,挖潜增效,提高进水量和进出口浓度差,确保达到市政府目标责任书的要求。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由2010年的78%提高到目前的88%,cod、氨氮进出口浓度差稳定达到147mg/l、17mg/l以上,出口浓度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2015年1月至10月共处理污水量674万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4.3%,同比增长1%,预测年底可超额实现2015年目标责任书规定的“县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不低于2014年水平”目标。“十二五”期间共实现cod、氨氮减排能力分别为1626.5吨、212吨,充分发挥了污染减排效益。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工业源减排。建立环境保护倒逼机制,结合全县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工作,协同经信等部门,对工艺落后、污染严重、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限期淘汰关闭,腾出环境容量。2011年以来,共关闭固特化工、谷阳纸业等6家产能落后企业,实现减排cod50.4吨、氨氮2.4吨、二氧化硫314.8吨、氮氧化物217.8吨。抓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进农业源减排。2011年至2014年,以污染治理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为抓手,实施了中房大龙、百旺畜牧8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减排工作,实现减排cod323.7吨、氨氮39.9吨。2015年谋划实施了濠城陈守坤养猪场等5家规模化养殖企业污染减排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待年底国家环保部核查核算,预测减排量为cod172吨、氨氮7吨,可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抓住用好环保专项资金和各类支持资金,大力实施水污染治理工程。利用日贷款,建成开发区一期2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工程并实现正常运行,实现了经济开发区企业污水二次处理和污染集中控制。以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为重点,申报并实施了21个中央和安徽省环保专项资金项目,总投资9092万元,争取国家和安徽省环保专项资金3174万元,使一批工业企业环保设施实现了提标改造,突出环境污染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铁姑娘运河、团结沟等受关注区域的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浍河、怀洪新河、沱河等主要地表水体在县界上游来水达标的情况下,水质稳定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的功能区标准。
(二)以改善空气质量为目标,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建立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建立县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县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县大气污染防治百日行动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思路和工作框架,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建筑施工扬尘、生活燃煤锅炉淘汰和工业锅炉整治、餐饮油烟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加油站油气回收、码头整治、秸秆焚烧、污染减排等大气污染集中整治工作。
推进燃煤锅炉淘汰、城区油烟整治和油气回收工作。完成了城区25台生活燃煤锅炉淘汰、117家餐饮服务场所油烟治理和9个加油站油气回收工作。2015年我县统计纳入淘汰整治范围的工业锅炉共计8家。截至目前,已淘汰工业锅炉1家;1家已拆除锅炉管道,并已封存淘汰;1家燃煤锅炉正在进行改造淘汰(改燃用生物质);2家完成了烟气治理工作;1家安装在线工作已进行到在线联网阶段,2家安装在线工作已与有资质的单位签订购销合同。
积极淘汰黄标车。按照省、市大气污染整治工作方案,2015年开展了2005年以前注册营运黄标车的淘汰工作,目前共淘汰黄标车367辆,现已淘汰352辆,任务完成率为96%,周周有进度,预计年底前可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开展施工场地和码头扬尘治理。县城区全面禁止混凝土现场搅拌,所有建筑工程全部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施工,加强渣土运输管理,成立渣土专业运输公司,对城市道路采取“4洗4扫”机械保洁无缝隙作业。2个码头采取不定时洒水降尘,对场地路面实施洒水保湿抑尘,对进出车辆实施洒水降尘,对场地运输道路实施硬化处理,县大气办不定期进行督查。
全面开展秸秆禁烧。建立责任包保制度、风险抵压金制度、建立完善四级包保监控网络,加强农机储备,加大购买农机、秸秆收储及综合利用等环节奖补力度,全面推行农户、农机大户、公职人员秸秆综合利用“两协议一承诺”制度。不断强化现场督查巡查工作,成立4个秸秆禁烧督查巡查组,全天候不间断严查露天焚烧秸秆行为,做好现场取证,及时编印《督查日报》。同时,成立县禁烧办驻厂工作组,监督国能电厂该公司加大小麦秸秆的收储力度。认真落实秸秆禁烧奖补政策,完成了2014年1294万元奖补资金、2015年2040.8万元奖补资金以及350万元秸秆收储预拨资金的发放工作。由于组织措施到位,督查落实到位,全县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全市位次多年居于领先,2015年午季首次实现“零火点”目标。
通过以上措施,全县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15年空气自动站建成运行以来,截至10月20日,监测环境空气天数290天,环境优良天数277天,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96%。
(三)强化环评和“三同时”管理,严格控制污染增量
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前期评估,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提前告知应办事项,在项目入驻前明确各项环保要求。严格执行重污染类项目环保预审制度,对化工、造纸、酿造、电镀、制革等项目报经省环保厅审查同意后,方准许进入环评程序。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关口,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不当、污染严重的项目不予受理环评。进一步做好环评和“三同时”清理工作,组织人员对全县范围内建设项目环评执行情况和环保“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重点排查,坚决取缔违法建设项目,共排查建设项目148个,对存在问题的项目依法责令整改,严格杜绝未批先建、批建不符、超期试生产验收等情况的发生。序时推进环保“三同时”验收工作,制定了建设项目环保验收计划表,明确各建设单位完成竣工环保验收的时限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环保验收,对达到验收条件的督促尽快验收,对不落实环保“三同时”措施、未经批准擅自投入试生产以及长期以试生产名义拖延验收等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处罚。加强对县重点项目的环评服务,在环境容量指标等方面积极向上级环保部门协调,创造审批条件,使丰原明胶、环酸等一批全市重点退市进园项目通过环评审批,促进了项目顺利落地实施。2015年以来共办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32家,批复试生产6家,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10家。“十二五”期间,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覆盖面不断扩展,从以工业建设项目为主逐步覆盖到农业、生活等建设项目,从以污染防治为重点到以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共对189个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对75个项目进行了环境保护验收,环保投资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逐年加大,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执行率达到100%。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对超出市政府下达的新增总量指标支持范围的项目不予审批环评,从而在全县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的情况下,工业污染增量控制在合理可接受水平。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城乡环保协同发展
进一步加强生态创建工作,结合全县美好乡村建设,按照省、市关于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的标准要求,认真筛选创建积极性高、基础条件好、有示范拉动效应的乡镇和村,组织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工作,指导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编制生态创建申报材料并上报省、市环保部门,共获得3个省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生态村、4个市级生态乡镇、6个市级生态村授牌,发挥了环境示范效应。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任桥镇和谐新村、湖沟镇魏庙村、王庄镇陈渡村、南屯村为重点,投资2496.4万元,实施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和一批村庄治理工程,整治的村配套建设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饮用水源保护设施,使污水、垃圾无序排放的问题得到解决。强化辐射环境日常监管,全县城乡19家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许可证持证率100%,全面开展了辐射安全评估,完善了辐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了辐射安全。
全面开展城乡饮用水源保护,以让群众喝上放心的水为目标,对全县20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划分保护区,设立地理界标及警示标志,开展违规建筑、排污口及畜禽水产养殖清理,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对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每季度进行一次62个常规项目监测,每两年进行一次109个项目水质全分析;对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每半年进行一次23个常规项目监测,每两年进行一次39个项目水质全分析。根据监测报告,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源水质标准。
(五)加大执法力度,推动环境日常监管上台阶
建立完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将县行政区域划分为11个乡镇环境监管网格、经济开发区、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2个环境监管重点网格XX县饮用水源地重点网格单元,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原则进行严格管理。认真做好排污申报工作,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加大排污申报的力度,共申报约300多家,为排污费征收、环境管理总量减排打下坚实基础。积极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及各项环保专项整治工作,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中心,积极开展涉重金属和危险废物企业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化工等企业违法排污行为的惩处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加大现场环境监察频次,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对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责令停产,限期整改。继续做好排污费征收工作,积极做好排污费的排查摸底,建立收费台帐,核定收费标准,及时发送收费相关通知书,依法按程序征收排污费,以经济手段促进企业加强环保工作。认真做好群环境信访工作,更好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加强公众监督和举报受理工作,畅通12369环保热线投诉渠道,对群众反映强烈、危害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的污染问题,在第一时间完成调查处理工作,并及时向投诉举报人反馈调查处理结果。十二五”以来,办理来电来访667起,网上投诉404起,上级转办116起,共计1187起,全部得到妥善处理,办结率100%。规范环境行政处罚行为,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条件、种类、幅度实施行政处罚。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立案查处8起,其中经济处罚案件4起,均已按要求完成整改,并罚款已到位;查封4起。积极推进农村和生态环境的监察工作,开展农村地区秸秆禁烧、花生脱壳污染、畜禽养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执法检查,推动农业污染减排,探索农村环境监察新模式。进一步加强环境行政执法后督察工作,对涉及政府督办、关闭、未批乱建、未经环保验收且已投入生产或使用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三同时”执行情况以及城区医院进行了重点清查,通过限期整改的形式,要求建设单位落实“三同时”制度,并向环保部门申请验收,对整改不力的予以查处。联合多部门查封“十五小”企业,依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联合当地乡镇府及派出所对违法造纸厂设施进行依法查封,取缔关停4家小造纸企业,及时遏止了环境违法行为。
(六)规范环境监测工作,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重点做好例行监测工作,按目标考核要求,重点开展了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季度监测、全县重点污染源的每月例行监测工作,并按时公布结果和上报上级环保部门,共开展监测并出具报告550余份,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积极做好应急监测工作,按照污染受害方委托或局里安排,对100余起包括渔业污染、噪音扰民等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事故处理提供数据支撑。及时开展“三同时”验收监测工作,共验收监测32家,对符合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企业出具监测合格报告,对不符合验收要求的企业提出整改意见,为环保“三同时”验收提供基础材料。加强空气自动站运行管理,对六项污染指标五项气象参数进行全天时连续监测,统计空气质量指数、空气优良天数等并及时公布。
(七)深化宣传教育,营造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作氛围
以新《环保法》及其它系列新法规标准为重点,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抓住契机和关节点进行集中宣传,在“环境日”等节日及秸秆禁烧期间,利用报纸电视、标语条幅、展板传单、咨询台宣传车等进行加密宣传。加强会议培训,组织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邀请省、市环保部门领导及环保专家授课。做好环保刊物送阅,为四大班子领导订阅了《中国环境报》等环保刊物,办好《秸秆禁烧简报》等。加强环保信息公开工作,利用县人民政府网和XX市信息公开网及时公布环保审批、处罚等工作信息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办事程序,切实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十二五”以来,共投入5.8万元,印发宣传资料90万份,组织环保公益活动9次,播发环保新闻20条,公布环保信息1870条,出动车辆320车次,组织展板25块,使社会各界的环保法制意识和参与意识得到显著提高。
“十二五”以来,县环保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全县总体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环保法律法规、政策,不断强化监管和服务两大职能,紧密结合各目标责任书,深入推进污染减排、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工作,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较好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促进大美建设提供了环境支撑。
一、“十二五”环保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污染减排为主线,大力开展水污染防治
以减排工程为重点,推进生活源减排。加强对县污水处理厂的日常监管,在稳定运行参数的基础上,实施提标改造工程和污水管网完善工程,挖潜增效,提高进水量和进出口浓度差,确保达到市政府目标责任书的要求。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由2010年的78%提高到目前的88%,cod、氨氮进出口浓度差稳定达到147mg/l、17mg/l以上,出口浓度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2015年1月至10月共处理污水量674万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4.3%,同比增长1%,预测年底可超额实现2015年目标责任书规定的“县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不低于2014年水平”目标。“十二五”期间共实现cod、氨氮减排能力分别为1626.5吨、212吨,充分发挥了污染减排效益。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工业源减排。建立环境保护倒逼机制,结合全县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工作,协同经信等部门,对工艺落后、污染严重、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限期淘汰关闭,腾出环境容量。2011年以来,共关闭固特化工、谷阳纸业等6家产能落后企业,实现减排cod50.4吨、氨氮2.4吨、二氧化硫314.8吨、氮氧化物217.8吨。抓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进农业源减排。2011年至2014年,以污染治理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为抓手,实施了中房大龙、百旺畜牧8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减排工作,实现减排cod323.7吨、氨氮39.9吨。2015年谋划实施了濠城陈守坤养猪场等5家规模化养殖企业污染减排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待年底国家环保部核查核算,预测减排量为cod172吨、氨氮7吨,可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抓住用好环保专项资金和各类支持资金,大力实施水污染治理工程。利用日贷款,建成开发区一期2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工程并实现正常运行,实现了经济开发区企业污水二次处理和污染集中控制。以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为重点,申报并实施了21个中央和安徽省环保专项资金项目,总投资9092万元,争取国家和安徽省环保专项资金3174万元,使一批工业企业环保设施实现了提标改造,突出环境污染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铁姑娘运河、团结沟等受关注区域的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浍河、怀洪新河、沱河等主要地表水体在县界上游来水达标的情况下,水质稳定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的功能区标准。
(二)以改善空气质量为目标,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建立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建立县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县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县大气污染防治百日行动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思路和工作框架,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建筑施工扬尘、生活燃煤锅炉淘汰和工业锅炉整治、餐饮油烟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加油站油气回收、码头整治、秸秆焚烧、污染减排等大气污染集中整治工作。推进燃煤锅炉淘汰、城区油烟整治和油气回收工作。完成了城区25台生活燃煤锅炉淘汰、117家餐饮服务场所油烟治理和9个加油站油气回收工作。2015年我县统计纳入淘汰整治范围的工业锅炉共计8家。截至目前,已淘汰工业锅炉1家;1家已拆除锅炉管道,并已封存淘汰;1家燃煤锅炉正在进行改造淘汰(改燃用生物质);2家完成了烟气治理工作;1家安装在线工作已进行到在线联网阶段,2家安装在线工作已与有资质的单位签订购销合同。
积极淘汰黄标车。按照省、市大气污染整治工作方案,2015年开展了2005年以前注册营运黄标车的淘汰工作,目前共淘汰黄标车367辆,现已淘汰352辆,任务完成率为96%,周周有进度,预计年底前可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开展施工场地和码头扬尘治理。县城区全面禁止混凝土现场搅拌,所有建筑工程全部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施工,加强渣土运输管理,成立渣土专业运输公司,对城市道路采取“4洗4扫”机械保洁无缝隙作业。2个码头采取不定时洒水降尘,对场地路面实施洒水保湿抑尘,对进出车辆实施洒水降尘,对场地运输道路实施硬化处理,县大气办不定期进行督查。
全面开展秸秆禁烧。建立责任包保制度、风险抵压金制度、建立完善四级包保监控网络,加强农机储备,加大购买农机、秸秆收储及综合利用等环节奖补力度,全面推行农户、农机大户、公职人员秸秆综合利用“两协议一承诺”制度。不断强化现场督查巡查工作,成立4个秸秆禁烧督查巡查组,全天候不间断严查露天焚烧秸秆行为,做好现场取证,及时编印《督查日报》。同时,成立县禁烧办驻厂工作组,监督国能电厂该公司加大小麦秸秆的收储力度。认真落实秸秆禁烧奖补政策,完成了2014年1294万元奖补资金、2015年2040.8万元奖补资金以及350万元秸秆收储预拨资金的发放工作。由于组织措施到位,督查落实到位,全县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全市位次多年居于领先,2015年午季首次实现“零火点”目标。
通过以上措施,全县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15年空气自动站建成运行以来,截至10月20日,监测环境空气天数290天,环境优良天数277天,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96%。
(三)强化环评和“三同时”管理,严格控制污染增量
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前期评估,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提前告知应办事项,在项目入驻前明确各项环保要求。严格执行重污染类项目环保预审制度,对化工、造纸、酿造、电镀、制革等项目报经省环保厅审查同意后,方准许进入环评程序。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关口,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不当、污染严重的项目不予受理环评。进一步做好环评和“三同时”清理工作,组织人员对全县范围内建设项目环评执行情况和环保“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重点排查,坚决取缔违法建设项目,共排查建设项目148个,对存在问题的项目依法责令整改,严格杜绝未批先建、批建不符、超期试生产验收等情况的发生。序时推进环保“三同时”验收工作,制定了建设项目环保验收计划表,明确各建设单位完成竣工环保验收的时限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环保验收,对达到验收条件的督促尽快验收,对不落实环保“三同时”措施、未经批准擅自投入试生产以及长期以试生产名义拖延验收等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处罚。加强对县重点项目的环评服务,在环境容量指标等方面积极向上级环保部门协调,创造审批条件,使丰原明胶、环酸等一批全市重点退市进园项目通过环评审批,促进了项目顺利落地实施。2015年以来共办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32家,批复试生产6家,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10家。“十二五”期间,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覆盖面不断扩展,从以工业建设项目为主逐步覆盖到农业、生活等建设项目,从以污染防治为重点到以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共对189个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对75个项目进行了环境保护验收,环保投资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逐年加大,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执行率达到100%。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对超出市政府下达的新增总量指标支持范围的项目不予审批环评,从而在全县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的情况下,工业污染增量控制在合理可接受水平。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城乡环保协同发展
进一步加强生态创建工作,结合全县美好乡村建设,按照省、市关于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的标准要求,认真筛选创建积极性高、基础条件好、有示范拉动效应的乡镇和村,组织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工作,指导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编制生态创建申报材料并上报省、市环保部门,共获得3个省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生态村、4个市级生态乡镇、6个市级生态村授牌,发挥了环境示范效应。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任桥镇和谐新村、湖沟镇魏庙村、王庄镇陈渡村、南屯村为重点,投资2496.4万元,实施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和一批村庄治理工程,整治的村配套建设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饮用水源保护设施,使污水、垃圾无序排放的问题得到解决。强化辐射环境日常监管,全县城乡19家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许可证持证率100%,全面开展了辐射安全评估,完善了辐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了辐射安全。
全面开展城乡饮用水源保护,以让群众喝上放心的水为目标,对全县20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划分保护区,设立地理界标及警示标志,开展违规建筑、排污口及畜禽水产养殖清理,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对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每季度进行一次62个常规项目监测,每两年进行一次109个项目水质全分析;对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每半年进行一次23个常规项目监测,每两年进行一次39个项目水质全分析。根据监测报告,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源水质标准。
(五)加大执法力度,推动环境日常监管上台阶
建立完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将县行政区域划分为11个乡镇环境监管网格、经济开发区、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2个环境监管重点网格XX县饮用水源地重点网格单元,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原则进行严格管理。认真做好排污申报工作,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加大排污申报的力度,共申报约300多家,为排污费征收、环境管理总量减排打下坚实基础。积极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及各项环保专项整治工作,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中心,积极开展涉重金属和危险废物企业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化工等企业违法排污行为的惩处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加大现场环境监察频次,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对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责令停产,限期整改。继续做好排污费征收工作,积极做好排污费的排查摸底,建立收费台帐,核定收费标准,及时发送收费相关通知书,依法按程序征收排污费,以经济手段促进企业加强环保工作。认真做好群环境信访工作,更好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加强公众监督和举报受理工作,畅通12369环保热线投诉渠道,对群众反映强烈、危害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的污染问题,在第一时间完成调查处理工作,并及时向投诉举报人反馈调查处理结果。十二五”以来,办理来电来访667起,网上投诉404起,上级转办116起,共计1187起,全部得到妥善处理,办结率100%。规范环境行政处罚行为,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条件、种类、幅度实施行政处罚。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立案查处8起,其中经济处罚案件4起,均已按要求完成整改,并罚款已到位;查封4起。积极推进农村和生态环境的监察工作,开展农村地区秸秆禁烧、花生脱壳污染、畜禽养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执法检查,推动农业污染减排,探索农村环境监察新模式。进一步加强环境行政执法后督察工作,对涉及政府督办、关闭、未批乱建、未经环保验收且已投入生产或使用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三同时”执行情况以及城区医院进行了重点清查,通过限期整改的形式,要求建设单位落实“三同时”制度,并向环保部门申请验收,对整改不力的予以查处。联合多部门查封“十五小”企业,依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联合当地乡镇府及派出所对违法造纸厂设施进行依法查封,取缔关停4家小造纸企业,及时遏止了环境违法行为。
(六)规范环境监测工作,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重点做好例行监测工作,按目标考核要求,重点开展了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季度监测、全县重点污染源的每月例行监测工作,并按时公布结果和上报上级环保部门,共开展监测并出具报告550余份,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积极做好应急监测工作,按照污染受害方委托或局里安排,对100余起包括渔业污染、噪音扰民等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事故处理提供数据支撑。及时开展“三同时”验收监测工作,共验收监测32家,对符合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企业出具监测合格报告,对不符合验收要求的企业提出整改意见,为环保“三同时”验收提供基础材料。加强空气自动站运行管理,对六项污染指标五项气象参数进行全天时连续监测,统计空气质量指数、空气优良天数等并及时公布。
(七)深化宣传教育,营造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作氛围
以新《环保法》及其它系列新法规标准为重点,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抓住契机和关节点进行集中宣传,在“环境日”等节日及秸秆禁烧期间,利用报纸电视、标语条幅、展板传单、咨询台宣传车等进行加密宣传。加强会议培训,组织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邀请省、市环保部门领导及环保专家授课。做好环保刊物送阅,为四大班子领导订阅了《中国环境报》等环保刊物,办好《秸秆禁烧简报》等。加强环保信息公开工作,利用县人民政府网和XX市信息公开网及时公布环保审批、处罚等工作信息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办事程序,切实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十二五”以来,共投入5.8万元,印发宣传资料90万份,组织环保公益活动9次,播发环保新闻20条,公布环保信息1870条,出动车辆320车次,组织展板25块,使社会各界的环保法制意识和参与意识得到显著提高。
(八)加强环保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环保工作水平
“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环保部、省环保厅、市环保局的相关标准,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切实加强环保能力建设。强化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新建环境监测实验大楼,通过加强监测人员技术培训,增加监测仪器设备,健全监测硬件设施等工作,取得了省级评审认定的计量证书。健全完善环境监察机构,环境监察大队标准化建设于2008年12月通过省环保厅国家中部地区三级标准化验收,达到中部地区三级标准的要求,2012年12月通过省环保厅复检。完善环境应急工作机制,精心打造“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环境应急队伍,积极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对辖区内重点污染源、涉危企业及时开展环境隐患大排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配备环保执法车辆4辆、环境应急监测车1辆和各类执法装备数件。加强队伍教育培训,结合先进性教育、群众路线、“三严三实”等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开展环保系统政治、业务培训,努力提高环保队伍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及尾水排放工程进展缓慢
省环保厅对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中提出,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尾水须通过排放管道排入北淝河,2016年底前尾水排放工程应通水运行,尾水排放工程通水运行之前,经济开发区不得新增涉水项目。污水处理厂接纳能力也是涉水项目环保预审的重要条件,开发区一期2万吨污水处理厂目前运行负荷已接近饱和,对于排水量大的涉水项目是一个限制因素,必须尽快实施扩建工程。(二)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没有规划环评
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管委会去年与环评单位签订规划环评合同以来,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环保部及省环保厅相关文件一再强调,规划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不得受理所包含的建设项目环评。我局多次督促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编制环评,2014年7月28日以《关于落实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规划环评工作的函》(固环函〔2014〕64号),告知园区管委会加快办理规划环评。(三)环境安全形势逐渐严峻
随着我县工业经济的发展,化工企业以及涉重金属、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的企业逐渐增多,如不加强监管,极有可能出现环境突发事件。(四)环保自身能力依然薄弱。全县环保系统的人员队伍、业务水平、设施配备等方面,与当前环保形势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为进一步提高环保工作水平,必须继续并深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二、2016年及“十三五”工作打算(一)进一步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
继续坚持现行环保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目标考核制度,加强环保联席会议制度、部门联动制度和环境准入制度,坚持政府定期调度和部门联动制度,深化长效管理制度,切实把环保工作由事后监管转变为事前监督,创造环保工作新局面。
(二)强化环境宣传,营造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
组织动员环保、媒体等各部门力量,积极创新宣传载体和内容,加大对正反面典型的报道、暴光力度,加强对国家环保政策、形势和法律法规的知识普及工作,重点针对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业主,提高环保法制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创新工作思路,推进污染减排
积极应对新“四项减排”工作要求,延伸视角,拓宽思路、创新办法。一是对县污水处理厂要继续坚持高频度监管措施,确保稳定运行,同时积极督促实施提标改造、脱氮工程及污泥处置工程,挖潜增效,提高减排能力。二是加快推进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年内投入运行,减轻我县污染减排压力。三是大力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削减农业污染物排放量。四是积极谋划结构减排项目,协调县经信部门,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腾出指标,盘活容量,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环境容量支撑。
(四)强化环保监管手段,确保环境安全
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环境监管工作,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特别要密切跟踪“861”项目、“3461”项目、“五大类”重污染项目等重大项目,确保环评率和“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进一步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对工业企业进行新一轮排查,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继续实行“一厂一策”的办法进行整治,对重点排污企业,加大监测和现场执法检查频次,严防超排、偷排、漏排,确保稳定达标排放;特别密切关注环境风险源,对涉重金属污染、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和饮用水源地污染问题的排查整治力度,确保环境安全;继续加大环境违法案件和环境信访投诉案件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群众环境权益;进一步细化分解总量控制指标,对排污企业核发排污许可证,实行持证排污、量化管理,禁止超总量排放。(五)积极督促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工程及蚌埠铜陵产业园规划环评
(六)进一步加强环保能力建设
着重加强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软硬件配置、队伍建设,进一步充实专业技术力量,抓好环境宣教、监察、监测、应急和监控五大能力建设,选优配强环保队伍,同时积极推进环境监测大楼用房项目,使我县环保工作迈上新台阶。(七)进一步增强服务职能,为全县经济发展服务
以全县“十三五”总体发展战略为指导,围绕全县经济发展中心,对标追赶,充分发掘部门资源,发挥职能优势,在政策咨询、技术指导和项目申报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严格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及各部门紧密结合自身职能,高度树立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打造一支有战斗力、凝聚力、执行力和文明形象的环保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