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牛》和《禾熟》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时间:2019-05-15 12:5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病牛》和《禾熟》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病牛》和《禾熟》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第一篇:《病牛》和《禾熟》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

但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注:李纲,南北宋之交的一位坚决主张抗金的政治家。由于投降派的排挤而被罢相。这首诗是他被罢相之后贬到武昌时写的。

禾熟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注:孔平仲,一位颇具才气的诗人。曾多次遭受贬谪,做过地方官吏。对农村的熟悉与了解,使他能够真切而生动地描绘出农村风光;而对官场的厌倦情绪,也正好借这野朴的乡村风俗得到淘洗和宽慰。

1.这两首诗中都描绘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是否相同?请结合两诗简要赏析。

2.古人云:“诗言志。”请结合两诗中“牛”的形象,评说两位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思想或反映的各自的思想境界。

3、两首诗都描写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意义是否相同?请简析。

4.这两首诗中的病牛有何不同?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两诗中形象不同。李纲《病牛》:此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没有谁来同情它。到了最后病牛只能空怀有“但使众生皆得饱”的良好愿望。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

孔平仲《禾熟》:此诗中的“老牛”在完成自己一年的耕作后,从“禾黍香”“谷登场”的丰收中获得了“粗了耕耘债”的轻松与满足。正悠闲自得地享受看主人给自己的奖赏,它不争不怨,知足而乐,随遇而安。这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

2.这两首诗所反映的思想境界也大不相同。李纲诗中的病牛正是自己形象的写照,诗中倾诉的是为国为民不惜自身的情怀,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

孔平仲是一位颇具才气的诗人,从个人思想情感来说,他没有什么抱怨情绪,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眼前的一切。

3、不同。《禾熟》中的“老牛”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像老牛一样早点了却“役债”,舒闲疲惫身心的渴望,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长期仕途坎坷而积于胸中的郁闷之情。《病牛》中的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但仍念“但得众生皆得饱”,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诗人以牛自喻,写出了自己坎坷辛酸的遭遇,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甘愿奉献到底的心志。

4、《病牛》中的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没有谁来同情它。但仍念“但得众生皆得饱”。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诗人以牛自喻,写出了自己坎坷与辛酸的遭遇,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甘愿奉献到底的心志。

《禾熟》中的“老牛” 在完成自己一年的耕作后,从“禾黍香”“谷登场”的丰收中获得了“粗了耕耘债”的轻松与满足,正悠闲自得地享受着主人给自己的奖赏,它不争不怨,知足而乐,随遇而安。这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像老牛一样早点了却“役债”,舒闲疲惫身心的渴望,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长期仕途坎坷而积于胸中的郁闷之情。

对比赏析

一:

《病牛》是宋朝诗人李纲的作品。诗人“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病牛》既是成功的咏物诗,更是杰出的言志诗,为后世所传诵。

病牛耕耘千亩,换来的劳动成果装满了千座粮仓,因此它力气全部耗尽,自身精神极为疲惫。可是,在这个时候,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尽管如此,它仍然没有怨天尤人,心甘情愿为众生的温饱而“羸病卧残阳”。这种力耕负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当代公仆学习吗?

诗首句言牛终生辛劳,硕果累累,不言牛“病”,又字字含“病”意,年复一年,力耕千亩,获实千箱,必然气力衰竭,病由此生。次句言牛虽功绩至伟,却没有人对它同情哀怜,责问语气,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三四句以牛的口气作答,将牛人格化,揭示牛为百姓甘于自我牺牲的可贵品格。

此诗中的牛,亦是诗人自喻。李纲官至宰相,他为官清正,反对媾和,力主抗金,并亲自率兵收复失地,但为投降派奸佞排挤,为相七十天即“谪居武昌”,次年又“移澧浦”,内心极为愤抑不平。因此,作《病牛》诗以自白。

二:

《禾熟》是宋代诗人孔平仲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前两句切题,写西风频吹,秋收的季节已经到来,禾黍飘香,秋水清澈,淙淙地泻入沟渠中,稻谷已收割,打谷场上一派繁忙景象。第三句直写老牛,不忘老牛辛勤耕耘的劳苦,有称赞老牛的意思,又存有悯惜老牛的意思。末句写老牛的闲适,归纳全诗,扣紧“禾熟”。诗从极热闹的打谷场上,转到极安逸的老牛身上,对比鲜明;而通过这一闹一静,浮现了一派丰收的喜悦气氛。

首句“百里西风禾黍香”,大笔勾勒出农村金秋季节的画面。诗人或骑马、或乘车、或登高,放目四野,百里农田尽收眼底。那结满累累果实的稻谷黍粱,在西风吹拂下,波翻浪涌,香气袭人。面对此境,诗人为之深深陶醉。

“鸣泉落窦谷登场”一句,诗人收束目光,由阔大之景集中到泉水沟窦和一派繁忙景象的打谷场上。“鸣泉落窦”是眼前所见。淙淙流泉落于溪潭之上,发出清越的响声,与打谷场上繁忙的声响交杂一起,构成一幅喜人的农村秋景。李文渊《赋得四月清和雨乍晴》有“熏风到处田禾好,为爱农歌驻马听”之句,虽然写的是春景,但意境与此诗颇有相同之处,可以互相参阅。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诗人的目光离开了繁忙的谷场,注目坡前,看到了刚释重负、横卧坡头啮草的老牛。这是一幅非常富有农村特色的画面:其景致的野朴,其风韵的淡远,传神写照。诗的主旨是通过对老牛的赞赏,抒发长期蕴积胸中的郁闷之情。诗人仕宦的坎坷,官场生活的劳苦,就如同老牛的“耕耘之债”一样。然而老牛的役债终有了结的时日,而他也希望尽早了却役债、像老牛那样释却重负、舒闲一下长期疲惫的心灵。

第二篇:竹枝词阅读理解答案及对比赏析

竹 枝 词

[唐]刘禹锡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①。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竹 枝 词

[明] 何景明

十二峰头秋草荒②,冷烟寒月过瞿塘。

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

【注释】①郦道元《水经注》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②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

1.填空。(从原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填入)两首诗歌都写了三峡景色尤其是的情景,都抒发了诗人的 之感。

2.结合注释①《水经注》里的句子,比较赏析,说说两首诗的最后一句在表情达意方面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

参考答案

1.猿啼 断肠

2.两首诗的最后一句与《水经注》上说的舟行三峡闻猿啼而断肠不同,而是说不听猿声也肠断,再听猿声,“愁人”“孤舟客”的愁苦之情怎能忍受?这样更深一层,翻出新意,可谓新奇之笔。

赏析

竹枝词本为民歌,大抵唐人所写多为儿女柔情,或离人旅思;后世所作,除上述主题外,多歌咏风俗人情。这首竹枝词为作者舟过瞿塘峡的旅思之作。长江三峡凄清冷峻自古闻名,“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作者此时孤舟过峡,眼见秋草荒芜,寒月当空,冷烟萦绕,峡深流急,令人胆寒心悸。作者在此“实话实说”,倒跳出了前人窠臼。这样写来更见出瞿塘峡之险,“断肠”并非是凄厉的猿声,而是这阴森恐怖的江峡,江峡之险才是令人“断肠”的真正原因。

第三篇:病牛阅读答案两个千

篇一:病牛阅读答案两个千 篇二:病牛阅读答案两个千 病牛[注] 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注]本诗是李纲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被贬武昌时所作。(1)本诗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得众生皆得饱”一句看似平常,实则意旨深远,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①比喻。诗题《病牛》,实非写牛,而是诗人自喻坎坷与艰辛。②设问。第一、二句提问:勤恳为大众耕作的牛,为什么在“力尽筋疲”之后,却没有人理解和同情它呢?第三、四句作答,作者直抒胸臆:只要“众生皆得饱”,即使“赢病卧残阳”也在所不辞。③拟人。第三句,把牛人格化,连用两 “得”字,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④夸张。首句两个“千”字,极力夸张,互相对照,写出了牛的辛劳,也突出了牛的功绩。(意对即可)(2)全诗以病牛的口吻自问自答。

一、二句提问,耕田千亩的病牛为什么得不到人们的同情?第三句“但”字一转,情绪由悲凉转为激昂,作者直抒胸臆:只要能够对国家民族和老百姓有利,使“众生得饱”,那么,即使是累伤病倒在夕阳残照之中也无怨无悔!“但得众生皆得饱”一句连用两个 “得”字,语气强烈,表现了诗人心忧黎庶、普济众生、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境界。(意对即可)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病牛[注]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主要考查你对古诗词阅读,修辞方法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考点名称:古诗词阅读古诗词阅读: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1)诗眼:“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2)炼字: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3)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诗歌鉴赏六读:

一、读诗题。古诗词,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写作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如《春夜洛城闻笛》就交代了时间、地点及引发情感的事件。

二、读“明示”。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但也有些诗词中个别词句明示着思想情感倾向,阅读时对这些可贵的信息应圈点出来,结合全诗加以体会。如赵嘏《江楼旧感》“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起句“独上”,表现了诗人孤单的身影,孤独的情感,第三句“同来”与之呼应。“思渺然”,直接表露出茫然怅惘的情思。这种情思产生的原因就在三、四句。再如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伤心”、“愁”触景伤怀,孤独生愁;表现全词感情基调;“空”表现苦等无果;“归程”明确表达思归之情。高考所选诗歌,大都是绝句律诗。绝句一般是“卒章显志”。第四句明示主旨,如《峨眉山月歌》“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何人不起故园情”等。

三、读形象。诗歌形象包括物象(意象)和人物形象。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往往有比较稳定的含义,如杨柳、春草、残荷、禾黍、菊、梅、竹、杜鹃(子规)、沙鸥等等。但又不能机械地理解,如“杨柳”一般用来抒写离情别绪,但在“杨柳青青江水平”“月上柳梢头”“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句中的“柳”则不谐音“留”,与离情别绪无联系。意象应联系起来看,多个意象组合起来,形成意境。如有的学生看到“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就将“无人见”、“傍母眠”片面地理解为杜甫的孤独寂寞。联系其它意象如“糁径杨花”、“点溪荷叶”等看,诗人描写的是暮春之景的生机和意趣,表现的是喜爱之情,并无孤独寂寞之感。人物形象,有的是描写客体的形象,如“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更多的是抒情主公(诗人)的形象,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五、读“有无”。无中见有,有中见无。古诗词言简意赅,是浓缩的作品,有很多空间需要读者去合理填补。如:“西出阳关无故人”,无中见有:再见不到故人,只见到黄沙、西风、夕阳残照,只有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唯见长江天际流”,有中见无:只见流向天际的长江水,而极目远眺也望不到友人的船帆,友人随舟远逝,思念逐水而来。“山围故国周遭在”,“周遭在”,而城已空,往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

六、读类型。读诗时,根据题材了解所属类型,有助于对诗的理解。考点名称:修辞方法修辞方法:

常用修辞手法列举:

1、文段中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借代、比拟(又名比体)、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联珠、顶针)等。

一些常用的修辞用法:(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搜索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①满招损,谦受益。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

(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11)设问。

【应考点】:要掌握几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1、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的,人们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给抽象的、深奥的、人们生疏的事物打比方。一个比喻句中有本体和喻体以及比喻词。

2、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

3、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

4、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

5、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病牛李 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但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禾熟孔 悬赏:0答案豆提问人:匿名网友提问收益:0.00答案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病牛李 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但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禾熟孔平仲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注:李纲,南北宋之交的一位坚决主张抗金的政治家。由于投降派的排挤被罢相。这首诗是他被罢相之后贬到武昌时写的。孔平仲是一位颇具才气的诗人,此诗写于其正当得志之时。1.这两首诗中都描绘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是否相同?请结合两诗简要赏析。2.古人云:“诗言志。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病牛 [注] 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2014-08-17 19:18| 浏览 50 次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病牛 [注] 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注]本诗是李纲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被贬武昌时所作。(1)本诗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得众生皆得饱”一句看似平常,实则意旨深远,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①比喻。诗题《病牛》,实非写牛,而是诗人自喻坎坷与艰辛。②设问。第一、二句提问:勤恳为大众耕作的牛,为什么在“力尽筋疲”之后,却没有人理解和同情它呢?第三、四句作答,作者直抒胸臆:只要“众生皆得饱”,即使“赢病卧残阳”也在所不辞。③拟人。第三句,把牛人格化,连用两 “得”字,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④夸张。首句两个“千”字,极力夸张,互相对照,写出了牛的辛劳,也突出了牛的功绩。(意对即可)(2)全诗以病牛的口吻自问自答。

第四篇:《菊》《菊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唐]郑谷①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菊花

[唐]黄巢②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

①郑谷,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

②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公元878年十二月十三日,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公元884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

1.你认为两首诗中的“满”字那个用得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2.两首诗都写了“菊花”,请简要分析其异同。(6分)

参考答案

1.(5分)学生无论答哪首诗炼得好或两首诗炼得都好皆可,只要能自原其说。

示例①:郑诗炼得好。“满”字形象贴切,缕缕幽香,飘满池岸,沁人心脾,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示例②:黄诗炼得好。“满”字极写菊花盛开之色彩,把黄色的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想象奇特,设喻新颖。赋予菊花农民起义将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

2.(6分)。①相同:两首诗都托菊言志,运用象征手法将菊花人格化。(2分)

②不同:郑诗中的菊花高洁、清幽、不求高位、不慕荣利,是文人雅士铮铮傲骨的化身;黄诗中的菊花怒放、霸气,是农民起义领袖翻天覆地、扭转乾坤精神风貌的写照。(4分)

第五篇:《小王子》和《彼得潘》对比赏析

大人们真奇怪

“大人们真奇怪。”

“大人们还真是奇怪。”

这是到325至330号小行星带游历的小王子得出的结论。

“大人们真是奇怪!”我相信在许多人的成长过程肯定有过这样的发问。大人们的看法总是与孩子不同,他们都说这是“成熟”,他们总知道许许多多“正经事”,而这些“正经事”往往却经不起我们的追问,于是或许就要有孩子说道“大人们真是奇怪”!到底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到底所谓的“正经事”是什么。第一次看《小王子》,最最最大的共鸣便是此。将星星的个数记录在纸条上然后锁起来自以为拥有的权利幻想狂,自我崇拜的虚荣狂,梦想发财的商人,不能自拔无限沉溺的酒鬼,盲目忠于职守的点灯人,教条主义的地理学家。看似不可思议,其实却代表着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诸多人。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没有了纯真。时间以光的速度在飞逝,我们曾经怨念的种种行为如今却成了我们渐渐“成熟”的标记,像一群群没头的苍蝇,喧嚣躁动着,带走了许许多多的记忆,也销蚀了心底曾经的那份纯真,世事的法则、利益关系渐渐成为心灵的桎梏,渐渐地,也便成为了孤独的那一人。

孤独的小王子只有一株玫瑰花。也许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孤独而自以为独一无二,就像小王子星球上的玫瑰花那样,她并不知道遥远的地球上有无数和她一模一样的玫瑰。当小王子看到花园里与自己的玫瑰一模一样的五千多多玫瑰的时候他伤心得哭了。而小狐狸却在这时候希望小王子可以驯养它,“你对我来说不过是一个男孩子,跟成千上万的男孩子毫无两样。我不需要你。你不需要我。我对你不过是一只狐狸,跟成千上万知狐狸毫无两样。但是,你要是驯养了我,咱们俩就会互相需要。你对我是世界上唯一的,我对你也是世界上唯一的……”狐狸还非常有诗意的说道,本来他对麦子没兴趣,因为他不吃面包。可小王子驯养他之后就不同了,他会喜欢风吹麦田的声音,因为麦子的颜色黄澄澄的,像小王子的头发。所以,因为小王子在玫瑰身上花了时间,所以她是独一无二的。狐狸对他的请求仿佛在绝望之中给了小王子解救的出口。所以圣埃克苏佩里又说“如果有人钟爱一朵独一无二的,盛开在浩瀚星海里的花,那么当他仰望繁星的时候便会心满意足,他可以告诉自己:‘我心爱的花在那里,在那颗遥远的星上,可是如果羊把花吃了,那么所有的星辰就会在瞬间黯淡无光’。”玫瑰并不是因为她的外貌而独一无二,正因为这种驯养,建立了她与小王子的关系。

圣埃克苏佩里通过小王子的经历,对我们述说了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的看法和批评,提出了也许是我们曾经也想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令人深思。小王子对玫瑰的情谊和爱,正想告诉人们友谊之于我们的重要性。爱就像小王子居住的星球上的火山一样炽热,爱情应像小王子为玫瑰拔草除虫安放屏风一样,爱应当像遥远星球上有一棵你爱的玫瑰一样,当你仰望星空时,你便会不由自主地微笑起来„„

而与小王子并列而谈的,还有一个小男孩,一个满口珍珠般的乳牙,一个穿一身树叶和树浆做的衣服,一个不愿长大也永远不会长大的可爱的小男孩。人们总在小时候对成长充满了希冀,希望自己可以早早地承认一个大人,也许是希望这样就不会再受到大人的管制然后可以获得我们想要的自由。可在长大之后又觉得,如果可以不长大就好了。彼得潘,或许是很多人的梦想——不愿长大也永远不会长大的孩子。彼得潘,他真的是一个孩子,他爱别人,但是他更爱自己。和他在一起会很开心,可是他的任性却也在时时刻刻地伤害着他身边的人。“眼看迈克尔就要坠到海面上了,彼得·潘才飞快地冲下去,一把抓住他。彼得·潘这一下干得可真漂亮,但是他总是等到最后那一瞬间才去救人,而且,他好像是在故意炫耀自己的本事,而不是专门为了救人。” 他就是这样一个骄傲而任性的孩子,他又伤害他的朋友们了。但我知道,彼得•潘带来的伤害,并不是他故意的,也不是存心的,只是他太爱自己同时他又太幼稚自私了,所以他总是在不知不觉中伤害着别人。或许放在成年人身上,这便是个自私鬼,可作为孩子,却是真实的表现。“爱的背面是什么?”

“是恨。”

“不是,是遗忘。”

彼得是个经常忘记别人的人,或者说他从来就没有去爱过别人。他需要大家对他的爱,他可以在那些爱里面任性地撒娇,就像个在雪地上撒野的孩子,可是他却不爱别人。或者说得更悲哀一点,他不懂得怎样去爱别人。他又是个口是心非的人,这一点和小王子里的玫瑰像极了!这朵玫瑰像极了那种以自己的柔弱和美丽作为武器来索取无尽的爱怜的有心计的女人,小王子被她弄的不知所措,不胜烦恼。

“再见了。”他对花儿说道。可是花儿没有回答他。“再见了。”他又说了一遍。花儿咳嗽了一阵。但并不是由于感冒。她终于对他说道:“我方才真蠢。请你原谅我。希望你能幸福。”花儿对他毫不抱怨,他感到很惊讶。他举着罩子,不知所措地伫立在那里。他不明白她为什么会这样温柔恬静。“的确,我爱你。”花儿对他说道:“但由于我的过错,你一点也没有理会。这丝毫不重要。不过,你也和我一样的蠢。希望你今后能幸福。把罩子放在一边吧,我用不着它了。” “要是风来了怎么办?” “我的感冒并不那么重……夜晚的凉风对我倒有好处。我是一朵花。” “要是有虫子野兽呢?……” “我要是想认识蝴蝶,经不起两三只尺蠖是不行的。据说这是很美的。不然还有谁来看我呢?你就要到远处去了。至于说大动物,我并不怕,我有爪子。”于是,她天真地显露出她那四根刺,随后又说道:“别这么磨蹭了。真烦人!你既然决定离开这儿,那么,快走吧!”她是怕小王子看见她在哭。她是一朵非常骄傲的花…

一直到后来小王子才发现“我那时什么也不懂!我应该根据她的行为,而不是根据她的话来判断她。她使我的生活芬芳多彩,我真不该离开她跑出来。我本应该猜出在她那令人爱怜的花招后面所隐藏的温情。花是多么自相矛盾!我当时太年轻,还不懂得爱她。”再说彼得潘,当温迪要走了,孩子们要走了,可是彼得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他依旧在有口无心地吹他的那支破笛子。大家都叫他一起去找妈妈,可是他不,“你们去吧,我才不去呢,真见了她,她一定又要盼望我长大了,我才不想长大呢,我要永远做个小孩子,永远玩耍”。“孩子们走了以后,他还快乐地吹了一会儿笛子呢。当然,这只是在掩饰他的难受,证明自己对朋友们对温迪的离开满不在乎。他决定不吃药,为的是气一气。温迪然后他不盖被就躺在床上,也是为了要惹温迪生气。平时,温迪怕他着凉,总是将他塞进被窝里。他难过得差点哭出声来,但是他忽然想到,如果自己笑起来,说温迪不定多么生气呢。于是他就笑起来。” 可同时,彼得又是个哀伤的孩子,比如彼得对温迪说的话,他说:“我原来也一直以为妈妈会一直开着窗子等我,于是我就在外面玩了两个月,又玩了两个月,再玩了两个月,然后我飞回家。可是窗户已经栓住了,妈妈已经把我全忘记了,我的床上睡着一个小不点。”这时的彼得又是多么惹人心疼的。小王子也是个忧伤的男孩。不同的是他是在小行星带的见闻之后使他感到哀伤,他不知道大人为何这样。他无法理解所谓的“正经事”。

《彼得潘》想说的是不想成长的小孩,而《小王子》却是关于成长的思考。《彼得潘》里的虎克船长正如同《小王子》里小行星带里各式各样的大人,其实他们也是小孩变成的,只是被现实改造成了现在的样子,这是成长的悲哀,通过一个个木讷又现实的大人来告诉我们。童年多么快乐,童年多么值得回忆和不愿放弃,但我们又不能成为彼得潘,于是只能默默在心里申诉:

“大人们真是非常非常奇怪。”

大人们就是这么奇怪!

下载《病牛》和《禾熟》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病牛》和《禾熟》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杜牧《题乌江亭》和李清照《乌江》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杜牧《题乌江亭》和李清照《乌江》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渔家傲》《清平乐》对比赏析阅读答案

    李清照《渔家傲》《清平乐》对比赏析阅读答案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出浴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叫明月玲珑地。共......

    《淮上与友人别》和《赠别》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推荐5篇)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赠别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1)请简要分析第......

    郑谷《柳》曾巩《咏柳》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柳郑谷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1)“柳”是传统意象之一。两......

    现代诗歌赏析及答案

    现代诗歌赏析训练题 一、阅读《美丽的夜雨》完成题目 像轻声到来的客人把情人牵到一把伞下 打开啤酒吧,欢迎雨声掩住了低低的私语 于是,泡沫,水珠从月夜下散出温暖的热气 在脚......

    饮酒赏析及答案

    《饮酒》(结庐在人境)赏析训练及答案 1、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 。 2、诗中表现自己在俯仰之间悠然自得形象,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 。 3、诗中被王国维誉为“不......

    《苏幕遮》《菩萨蛮》对比阅读附答案赏析

    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 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菩萨蛮李清照风......

    《塞下曲》《凉州词》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塞下曲许浑①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征衣。凉州词王翰②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注]①许浑(?-约858)晚唐诗人。②王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