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文我要找妈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次看图写话训练,安排了三幅图。在三幅图中重点是观察第2、3幅图,启发想象图画中主要人物小钢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会这样想。
在语言训练方面,着重于把句子写通顺。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有重点地观察图画,能发挥想象,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段通顺的话。
2.知道要爱护小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展开合理想象。
2.能把句子写通顺。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展开合理想象。
四、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看图,能整体把握每幅图的主要内容。
2、通过讨论,指导学生能逐幅看图说清楚意思。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提示学法。
今天的习作训练课是看图写话。看图写话的一般步骤是看、想、说、写。看是指看清楚画面,了解画面主要内容;想是指根据图上事物间的联系,仔细想想图意;说是指把看到的、想到的内容说出来;写是指把说过的内容写成文章。
2.初次看图,整体感知。
(1)三幅图编上序号。
(2)图中有哪些人?三幅图中都有谁?
(3)他开始干什么?后来又把小鸟怎样了?
(4)连起来说一说。
3.仔细看图,说清图意。
(1)看第一幅图。
①小钢怎么会有一只乌的?
②小钢怎么做的?
③小钢玩得怎么样,(从动作、神态上观察)
④小鸟怎么样?(从动作、神态上观察)
⑤连起来说一说。
(2)带着问题看第2、3幅图,同桌讨论:
①小钢玩鸟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小钢想到了什么?
③最后,小钢怎么做的?
④同桌互说上述内容。
⑤指名连起来说。
4.看看图画,整体练说。
先各自练说,再指名说,注意及时讲评。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明白小钢会怎样想,为什么会这样想。
2.看图说话。
3.写出短文。
(二)教学过程
1.指导审题。
(1)出示课题。
(2)“我要找妈妈”这句话是谁说的?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
(3)小钢听了这句活会怎么想?
2.启发想象。
(1)逐幅看图,逐幅说说小钢会怎样想,为什么会这样想。
(2)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小钢是怎样想的?
(4)结合第1课时观察结果,把3幅图的意思连起来按事情发展顺序说清楚。
3.把刚才说的内容写下来,注意语句通顺,教师巡回指导。
4.简要讲评。
第二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插图、教学录像带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讲读第二段。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5、根据讲读内容,提问: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1)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2)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7、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读再说。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巩固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附:
板书:34 小蝌蚪找妈妈鲤鱼 迎上去乌龟 追上去青蛙 游过去
第三篇:《我要找妈妈》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1、学会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发挥想象,并能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段语言通顺的话。
2、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把人物心里想的说清楚。
3、知道我们都要爱护鸟类,不能捕捉,伤害他们。
教学重点:
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通顺的话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图意合理展开想象。
教学准备:
鸟类的图片若干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连贯地说清几幅图的意思,学习有重点地观察,发挥想象,按情节发展顺序说一段语句通顺的话。
2、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把人物心里是怎样想的说清楚。
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观察导入
1、同学们,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每个单元都要进行一次习作练习。这部分的内容其实就是咱们原来的看图说话,谁来回忆一下,看图说话都有哪些要求?
对呀,习作训练只是在看图说话看清图意,说清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步:把图画上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来,这节课,咱们的目标就是要看懂图,说清图。
2、出示三幅图打乱次序的图,请学生上台根据理解重新摆图序,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摆。
3、今天,咱们就来说说“我要找妈妈”这个故事
二、仔细观察,想象说话
1、仔细观察,找一找,图上哪两幅图画的内容差不多?(一、三两幅)它们的不同点在哪里?(图
一、小钢抓鸟逗鸟,图
三、放鸟)
看了这两幅图,你想提什么问题?
是啊,小钢好不容易捉来的小鸟玩,为什么最后却放了呢?图中有哪一幅图解释了这个原因?(图二)
2、观察画面2,图上有哪些人,猜想一下他们在干什么?在练说之间,咱们先来看一出哑剧。
镜头一:小钢拽着小鸟出场,很开心的样子,但突然停住了脚步。
镜头二:哭鼻子的小姑娘出场,擦擦眼泪四处张望。
镜头三:民警叔叔上前询问,小姑娘比划着找妈妈,民警叔叔亲切地指着前方,小姑娘破涕为笑,与民警叔叔一起走。
镜头四:小钢看看手中的鸟,沉思片刻,将它放走。
1、哑剧看完了,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小钢放走小鸟了吗?(看图二进行讨论)
引:看来大家都挺聪明的,都看懂了这个哑剧,要是咱们能给这个哑剧配音,那你猜效果是不是会更好呢?
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配音”练说,教师提供提示:
⑴小钢捉到了一只小鸟,他怎么做,心情怎么样?
⑵在玩鸟的时候,他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⑶小姑娘找不到妈妈时,表情怎样,心情这样?会怎么说?
⑷警察叔叔是如何帮助小姑娘的?
⑸看到这一切,小钢的心里怎么想?会对小鸟说些什么?最后他怎么做
2、学生上台练说,集体议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根据图意,将三幅图完整地说一说,并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一段语句通顺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咱们进行了配音表演,老师发现大家配合说得都不错的。那你能抓选其中一幅将三幅图来说一说吗?语句通顺连贯。
请三个同学分别叙述三幅图。
你能将三幅图连起来说一说吗?(自由练说。指名说)
二、独立习作
出示上节可的相关提示。
三、集体交流,评议修改。
◆[2003年11月11日]
第四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青蛙,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通话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迎、灰”等 8 个生字,会写“有、在” 2 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我们应该保护它。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感知形象导入
(一)感知小蝌蚪形象
1、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出示蝌蚪图)
2、你能说说小蝌蚪的样子吗?
3、(出示第一自然段)我们一起把这段话读一读,读了这段话,小朋友们肯定会对他的样子有更清楚地认识。
4、(出示)大大的脑袋 黑灰色的身子 长长的尾巴
脑袋 ______ 身子 ______ 尾巴 _____
你还能说一说像这样子的短语吗?
5、识记“灰”字。
(二)感知青蛙形象
1、小蝌蚪的妈妈是谁?
2、(出示)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识记“披、鼓”。
4、这句话中藏着两种美丽的颜色呢,你能找出来吗?你还能说说像这样表示颜色的词语吗?你们都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可是小蝌蚪知不知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识字。
2、读词语。
3、自由读课文。
4、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吗?
(出示)首先,小蝌蚪向 ________ 打听自己的妈妈在哪里。接着小蝌蚪错把 _____ 当成了自己的妈妈。最后,小蝌蚪终于找到了妈妈。原来小蝌蚪的妈妈就是 _____
三、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蝌蚪在池塘里游啊游,碰见了谁?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2、这段话中有小蝌蚪和鲤鱼阿姨说的话,拿起笔,用直线画出小蝌蚪说的话,用波浪线划出鲤鱼阿姨说的话。
3、出示对话,知道有感情朗读。
4、分角色读、5、这是一群多么有礼貌的小蝌蚪,我们再来美美的读一读。
(二)学习第三段
1、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三段,大小蝌蚪和乌龟的对话找出来。
2、出示对话,指导朗读。
3、为什么小蝌蚪会错把乌龟当成自己的妈妈?
4、齐读。
(三)学习四——六段
1、虽然小蝌蚪认错了妈妈,但是他们还是不放弃,非找到妈妈不可,小蝌蚪游过去叫着……
2、小蝌蚪认错了妈妈,很不好意思,这次一定要看清楚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
3、这次找对了没?读第五段。
4、小蝌蚪花了那么长时间才找到妈妈,其过程非常的辛苦,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后的高兴表达出来。
5、小蝌蚪在找到妈妈的同时,自己也变成了青蛙,小朋友们,你们能说说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吗?
(出示)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地,()已经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
5、小蝌蚪找到妈妈后,一起和妈妈做什么事?
6、我们知道青蛙能捉害虫,所以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他们。
7、齐读课文。
四、分角色表演
五、指导写字
1、观察“有、在”。
2、师范写,生书空。
3、生先描后写。
第五篇:《我要找妈妈》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
这是一次看图写话训练。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了三幅图。训练重点与第一单元不同。重点是观察第3幅图,启发想象图画中主要人物小钢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会这样想。
重点:在语言训练方面,重点是要求把句子写通顺。
难点:有重点地观察图画,能进行合理想象。
训练目标
1.初步学会有重点地观察图画,能发挥想象,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段语句通顺的话。
2.知道要爱护小鸟。
训练时间2课时
课前准备
三幅放大挂图,录音机一台,空白磁带一盒,小黑板一块,实物投影仪一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
这节课我们来进行一次看图习作训练,要求我们看懂图意,并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一段话写通顺。
板书课题:“我要找妈妈”,齐读后提问:这句话是谁说的呢?
二、指导看图,初知图意。
1.初次看图,整体感受,了解大意。
出示三幅图,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这三幅图都有谁?
他开始怎样玩小鸟?后来把小鸟怎么样了?
2.逐幅看图,讲述图意。
(1)指导观察第1幅图画:
①图上画着谁?他在于什么?
②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他当时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板书:缚、拍、叫。
(一只羽毛丰满没受过伤的小乌一般是很难捉到的,因此可以推想这只乌或许是太小了,羽毛还没长丰满,不小心从鸟窝里掉下来,还来不及飞走,就被小钢捉住了;或许这只鸟被人用鸟弹打中,疼痛难忍,就掉下来了,小钢趁机把它逮住了。从小钢玩小鸟时兴致勃勃的样子,可以想象小钢对这只小鸟是很喜欢的,他觉得挺好玩。)
②看着图把第l幅图的内容讲得联贯、通顺。
先自由练习,再指名口述,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2)指导观察第2幅图画:
①小钢在玩鸟时看见什么,听到了什么?
(从画面上看,他看到一位民警叔叔手中拉着一个正在哭的小女孩。小女孩为什么哭泣?民警叔叔与小女孩是什么关系?他会说些什么呢?这些问题要引导学生联系第三幅图和题目“我要找妈妈”展开合理想象:第三幅图上画着小钢把他喜爱的小鸟放了,可见小钢放小乌与听到看到的这件事有关。从题目“我要找妈妈”可想象这个小女孩也许是和妈妈一起在大街上走,不留神与妈妈走散了,找不到妈妈,就伤心地哭了起来。民警叔叔看见了,就跑过去带她找妈妈,可以想象,民警叔叔与小女孩是不相识的,由此又可以想象民警叔叔与女孩说的话一定是哄劝小女孩不要哭,答应帮她找妈妈之类的内容了。
小钢看到小女孩找妈妈时着急的样子,听到她伤心的哭声,这时他心里又会怎么想呢?)
②看图口述第2幅图意。
先自由练说,再指名说,评议。最后同桌互说。
(3)指导重点观察第3幅图画:
①当小钢听到小女孩喊”我要找妈妈”这句话后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②小钢放小鸟时可能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小鸟又会怎样回答呢?
指名回答。自由练说第3幅图图意。最后大面积指名口述。
师生评议。
三、回归整体,系统述说故事内容。
l。先逐幅口述图意,对那些用词恰当、说得具体的同学及时鼓励,引导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2.把三幅图连起来说通顺,注意图与图之间意思的衔接。
(小黑板出示:下面的词供你选用:有一天忽然仿佛听见想到这里)
先请同学们自由练说。
再指名口述,鼓励优秀生把图意说具体。并把说得较好的用录音机录下来。
最后同桌互说,注意学习别人说得好的地方,及时纠正说得不全或说错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听。
第二课时
一、目标、复习诱导。
这堂课,我们要把上堂课看图说话的内容写下来。复习上堂课学习的图画内容。出示三幅图。
1.自由准备。
2.仔细看图2和图3,按小钢看见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最后怎么做的顺序说几句通顺的话。
3.把三幅图连起来轻声讲一遍。
4.指名复述。师生评议。
二、尝试习作,随机指导。
教师巡视时提醒学生注意作文的题目、书写格式,并选择典型的习作做上记号,为评议作准备。
三、集体交流,评议修改。
1.投影写得不好的典型习作(主要是句子写得不够通顺、图与图之间衔接不够自然的习作)1~2篇,指导学生根据习作要求来评议修改。
(出示评议修改要求:a、是否按事情发展顺序写?b.是否适当地选用了图与图之间衔接的词?语句是否通顺?c.是否有错别字及漏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
2.投影词句通顺、想象合理、内容具体的习作l一2篇,师生评议。
四、自我修改,完成习作。
1.根据要求自己修改习作。
2,誊抄。(强调把字写工整,标点占一格,写在格子的左下方。每行第一格不写标点,应点在前一行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