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方形的判定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并掌握正方形的定义;它与矩形、菱形有什么关系?会用这些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总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正方形的性质定理1、2。
教学难点:定理的证明方法及运用。
教学程序
一、复习创情导入
1、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有哪些?
2、形的性质和判定有哪些?
3、形的性质和判定有哪些?那么正方形呢?
二、授新
1、提出问题
(1)正方形的定义是什么?正方形和矩形、菱形有什么关系?可以根据什么判定正方形?
(2)性质定理1、2的内容是什么?(正方形的角和边、对角线有什么性质?)
(3)例1的证明运用了哪些性质和判定?
2、自学质疑:自学课本P93-95页,完成预习题,并提出疑难问题。
3、分组讨论:讨论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及学生提出问题。
4、反馈归纳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2)跟踪练习:1 A、据: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
B、板的根据,雷同。
(3)性质定理1的内容: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证明方法:邻边相等、有一个角是直角-----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矩形)
(4)性质定理2的内容: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第二篇:正方形判定 教学设计
正方形的判定
学科:数学
教师姓名:田宜平
授课班级九年级二班
教学目标:
1.掌握正方形的多种判定方法.2.会用正方形的判定解决实际问题.3.了解中点四边形概念,会判断中点四边形的形状 教学重点: 正方形的多种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 正方形的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发现法。首先通过情景一和情景二来引出菱形判定法和矩形判定法;通过思考、讨论做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引出对角线的判定方法,接着给学生留一些时间总结一下正方形的判定方法。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若时间充足则介绍中点四边形的相关知识,若时间不充足,则在数学自习介绍,并引发学生讨论。
学法: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复习
[师]首先回顾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采用提问法。
二、明确学习目标,带问题进入课堂。
[师]介绍新课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全体学生] 默读学习目标。
1.以任意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2.当对角线AC=BD时,中点四边形是什么图形呢? 3.当AC⊥BD时,中点四边形又是怎样的图形呢? 4.当AC=BD且AC⊥BD时呢?
[师] 从第一小题引出中点四边形的概念,然后学生讨论完成2、3、4题
五,归纳总结 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 2.矩形法 3.菱形法 4.对角线法
中点四边形定义与影响中点四边形状的因素
六、作业:
书面作业:习题1.8第1,2,3题 课后作业: 1.看谁填的多.4-
第三篇:20.4正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20.4正方形的判定学案
第8课时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理解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2.知道正方形的判定方法,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条件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复习反馈:
1.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那么思考一下,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包含关系?在下图圆的空白填入适当的四边形:
通过填写让学生形象地看到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也是特殊的菱形,还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矩形、菱形都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怎样判断一个四边形是矩形?
2、怎样判断一个四边形是菱形?
3、怎样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怎样判断一个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菱形?
议一议:你有什么方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
探索新知:
A合作探究一: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基本方法:
1. MOF2.
EN3.
4.BC……………………
例1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并说明理由。(1)四条边相等且四个角也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2)四个角相等且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4)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5)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例2.如下图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且∠EAF=45°,试说明EF=BE+DF。
巩固练习: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B.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
C.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一定是菱形
D.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2.已知如图,△ABC中,∠ACB=90°,CD是角平分线,DE⊥AC,DF⊥BC,垂足分别是E、F。
求证:四边形DECF是正方形。
3.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BC、CD边上取E、F两点,使∠EAF=45°,AG⊥EF于G.求证:AG=AB
4.如图,△ABC中,点O为AC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作直线MN∥BC,设MN交∠BCA的外角平分线CF于点F,交∠ACB内角平分线CE于E.
(1)求证:EO=FO;
(2)当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3)若AC边上存在点O,使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猜想△ABC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第四篇:等腰三角形判定教案
等腰三角形判定教案
祁东成章实验中学
八年级组管飞
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本定理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它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此定理为证明线段相等提供了又一种方法,这是本节的重点.本节内容的难点是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在定理运用时注意前提条件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题设与结论正好相反.学生在应用它们的时候,经常混淆,帮助学生认识判定与性质的区别,这是本节的难点.在定理使用时的前提条件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是容易忽略的,也是难点之一.另外本节的文字叙述题也是难点之一,和上节结合让学生逐步掌握解题的思路方法.由于知识点的增加,题目的复杂程度也提高,一定要学生真正理解定理和推论,才能在解题时从条件得到用哪个定理及如何用.教法建议:
本节课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探索法”。在数学教学中要避免过多告诉学生现成结论。提倡教师鼓励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探索数学的内在规律。具体说明如下:
(1)参与探索发现,领略知识形成过程
学生学习过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概念,首先提出问题: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逆命题的什么?找一名学生口述完了,接下来问:此命题是否为真命?等同学们证明完了,找一名学生代表发言.最后找一名学生用文字口述定理的内容。这样很自然就得到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这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积极参与发现,满打满算了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克服思维和探求的惰性,获得锻炼机会,对定理的产生过程,真正做到心领神会。
(2)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
由性质定理的学习,我们得到了几个推论,自然想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我们能得到哪些特殊的结论或者说哪些推论呢?这里先让学生发表意见,然后大家共同分析讨论,把一些有价值的、甚至就是教材中的推论板书出来。如果学生提到的不完整,教师可以做适当的点拨引导。
(3)总结,形成知识结构
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便于今后的应用,教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1)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哪些定理依据?(2)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推论;
2.掌握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运用;
3.通过例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
5.通过知识的纵横迁移感受数学的辩证特征.二.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三.教学难点:性质与判定的区别
四.教学用具:直尺,电脑
五.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探索法
六.教学过程:
1、新课背景知识复习
(1)请同学们说出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概念
估计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这里重点复习怎样分清题设和结论。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并检验它的逆命题是否为真命题?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上述结论,教师稍加整理后给出规范叙述: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由学生说出已知、求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文字转化为数学语言的方法.已知:如图,△ABC中,∠B=∠C.
求证:AB=AC.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
联想证有关线段相等的知识知道,先需构成以AB、AC为对应边的全等三角形.因为已知∠B=∠C,没有对应相等边,所以需添辅助线为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因此辅助线应从A点引起.再让学生回想等腰三角形中常添的辅助线,学生可找出作∠BAC的平分线AD或作BC边上的高AD等证三角形全等的不同方法,从而推出AB=AC.
注意:(1)要弄清判定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不要与性质定理混淆.
(2)不能说“一个三角形两底角相等,那么两腰边相等”,因为还未判定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3)判定定理得到的结论是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是已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得到边边和角角关系.小结:证明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方法:①等腰三角形定义;②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
3,典型例题,练习,(见课件)4.应用举例
上午8时,一条船从海岛A出发,以每小时20海里的速度向正北航行,10时到达海岛B处,从A、B望灯塔C,测得∠NAC=42,0 ∠NBC=84,求从海岛B到灯塔C的距离。0
解:学生上台解答 小结:
(1)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及应用.
(2)等腰三角形的证法.
七.练习
教材 P.91中1、2.
八.作业
教材 P.94习题第3题
九.板书设计
第五篇:平行四边形判定教案
平行四边形判定
(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探索平行四边形常用判定条件的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常用的判定方法 数学思考:在探索平行四边形常用判定条件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问题解决:通过观察、实验、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常用的判定方法 情感态度:在操作活动和观察、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究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寻找及掌握平行四边形常用的判定方法
三、教具准备
尺子、量角器、吸管、剪刀、大头针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学校计划在操场边上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花圃,工人师傅该怎样画出这个平行四边形呢?你能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解决这个问题吗?试一试,并说说你的想法和做法。这个情境是引导学生用定义判别平行四边形,即作两组相交的平行线所围成的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课,不仅自然,而且反映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的实际需要的基本观点。由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以三人一小组讨论并提出发言申请,说出本组讨论结果,最后将实验方案在电子白板上展示出来。
(二)、新知探索及内化
提出问题:1.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
本活动是复习近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由学生独立思考后电子抢答。(参考答案)性质: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或者说“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4.对角线互相平分; 5.邻角互补;
6.内角和为360度; 7.外角和为360度。(等等)教师:上述性质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特有的? 你能把它们的逆命题写出来吗?并猜测这些逆命题的真假性。
本活动引导学生写出它们的逆命题,为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埋下伏笔。由学生独立思考,并口答。用课堂讨论相互交流写出的逆命题及真假性的猜测。逆命题及真假性: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都是真命题。)等等。
出示活动:大家按三人一组,用学具做一做,看看还能用什么方法画出平行四边形?把你的想法和做法记下来,并将实验方案在电子白板上展示出来。比比哪个小组得到的方法更多、更好!教师:你能类比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的逆命题设计出实验方案吗?大家三人为一组用学具做一做,验证自己的想法。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动手做实验。
教师:请各组选一名代表说出你们的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自己做法的依据。学生口答,教师课件展示。
教师:你们能将实验方案在电子白板上展示出来吗? 学生展示。
这部分是本课重点和难点,应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进行实验与交流,教师参与其中加以指导。学生若得出不正确方案,可通过实验、证明、举反例等方式来验证。我在课件中准备了三种不同的方案给学生参考,并提供了相应的证明过程。
(三)、新知运用
例1:已知:AB=CD, AD=BC 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提示: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证明)证明:
例2:已知:OA=OC, OB=
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
ADBCAD
OBC
(四)、归纳小结
平行四边形的几种常用的判定方法: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五)、布置作业
基础题
变式训练题
综合运用题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