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类一相争天神就发笑美文摘抄
世上种种纷争,或是为了财富,或是为了教义,不外乎利益之争和观念之争。当我们身在其中时,我们不免很看重。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迟早要离开这个世界,并且绝对没有返回的希望。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也用鲁滨逊的眼光来看一看世界,这会帮助我们分清本末。我们将发现,我们真正需要的物质产品和真正值得我们坚持的精神原则都是十分有限的,在单纯的生活中包含着人生的真谛。
我们平时斤斤计较于事情的对错,道理的多寡,感情的厚薄,在一位天神的眼里,这种认真必定是很可笑的。
在大海边,在高山上,在大自然之中,远离人寰,方知一切世俗功利的渺小,包括“文章千秋事”和千秋的名声。
外在遭遇受制于外在因素,非自己所能支配,所以不应成为人生的主要目标。真正能支配的唯有对一切外在遭际的态度。内在生活充实的人仿佛有另一个更高的自我,能与身外遭遇保持距离,对变故和挫折持适当态度,心境不受尘世祸福沉浮的扰乱。
事情对人的影响是与距离成反比的,离得越近,就越能支配我们的心情。因此,减轻和摆脱其影响的办法就是寻找一个立足点,那个立足点可以使我们拉开与事情之间的距离。如果那个立足点仍在人世间,与事情拉开了一个有限的距离,我们便会获得一种明智的态度。如果那个立足点被安置在人世之外,与事情隔开了一个无限的距离,我们便会获得一种超脱的态度。
“距离说”对艺术家和哲学家是同样适用的。理解与欣赏一样,必须同对象保持相当的距离,然后才能观其大体。不在某种程度上超脱,就绝不能对人生有深刻见解。
物质的、社会的、世俗的苦恼太多,人就无暇有存在的、哲学的、宗教的苦恼。日常生活中的琐屑限制太多,人就不易感觉到人生的大限制。我不知道这值得庆幸,还是值得哀怜。
纷纷扰扰,全是身外事。我能够站在一定的距离外来看待我的遭遇。我是我,遭遇是遭遇。惊涛拍岸,卷起干堆雪。可是,岸仍然是岸,它淡然观望着变幻不定的海洋。
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唯有在这个心灵空间中,你才能把你的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来品尝。如果没有这个空间,你永远忙碌,你的心灵永远被与事业相关的各种事务所充塞,那么,不管你在事业上取得了怎样的外在成功,你都只是损耗了你的生命而没有品尝到它的果实。
第二篇:人类一动情上帝就发笑的故事
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受苦的,这是亘古的真理。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浮在高空,然后说:上帝,给我一双天使的翅膀吧!然后,上帝就开始发笑了!
“人一思索,上帝就发笑!”这句谚语道出了人的局限性。有人说过,当一个人探索人生的真理的时候,会发现:原来“人生是船,谬误是海”。于是,有些人不想那样瞎折腾自己的人生了,所以慢慢学着去搁浅。正如佛家所言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于是很多人慢慢靠岸。
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感受,不论是苦是乐,每个人在其中品味自己的人生,界定一个自我。笛卡儿说过:我思故我在。这里的“我”便是一个感性中的我,是精神和思维中的自我状态。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感觉、思维和精神,那么就只剩下一个肉体了,也就不存在自我意识了。说白了,物质自我只是一堆碳而已,而一个真正的自我是一个运作的系统,这个系统里有新陈代谢、有感知体会、有思维活动、有情绪变化和精神需求。所以,人又必然需要思索,不然就不在了。但人又不要太思索,若是让上帝笑的流泪或厌倦就不妙了。所以,人活着很累、很苦,要考虑吃穿住行,要安置七情六欲,还要思索和做梦。既然上帝给了人思索的功能,那就发挥一下吧,但不要挥霍过度或钻牛角尖出不来了,可那又有谁知道个分寸呢?所以人要祈求上帝给我们智慧吧,让我们像先知一样聪明吧,上帝又发笑了!
于是我们为了安静,只能对很多东西抱着一知半解不求甚解的态度了,过着为了生计奔波忙碌的日子,也会谈情说爱随波逐流,守着一份份聊以寄托的情感,过着烦恼并快乐的平淡生活。上帝很高兴,但他没有笑,他的表情很平淡。直到有一天,有一个傻瓜,对着天空说:给我一双天使的翅膀吧,因为我要追寻天使的爱!上帝又发笑了:多好玩的人人啊!原来,人一动情,上帝也会发笑!
第三篇:等一等阳光就来了美文摘抄
暮秋,一个周日的正午,我惬意地躺在客厅里的沙发上,品读着一本哲学书籍,与众多哲学大师交流着思想。秋日的阳光穿透阳台上的落地窗,肆意照射在我的身上,像母亲的手,轻轻抚摸我的肌肤,一股股暖流,在血脉里缓缓游走。
正在我渐入佳境的时候,房间却突然暗淡下来。我站起身,走到阳台上,抬头望了望窗外的天空,发现几片阴云已经遮住了太阳。这样的时节,没有了阳光的照耀,便会有一些寒气滋生开来,让人感觉不是很舒服。
“哎!鬼天气,怎么说阴天就阴天了呢,真是影响心情。”我自言自语着,并把手中的书狠狠地甩到沙发上。
“没什么大不了的,等一等,阳光就来了。”正在喝茶的父亲,注视着我的眼睛,轻轻地说。
我瞅了一眼父亲,没有说话,懒懒地坐到沙发上,顺手打开电视,百无聊赖地浏览着一个又一个频道。而心,却平静不下来,始终想着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大概过了两个小时,天终于晴了,阳光重新照射到房间里,暖暖地抚摸着我的身子。父亲看看我,一脸的微笑。我看看父亲,心情豁然开朗。
是呀,没什么大不了的,等一等,阳光就来了!
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呢,当我们面对众多烦恼和不如意的时候,总是盯住脚下的阴影,在黯然心绪的影响下,忽略了即将来到的阳光。如果把心放宽一点,以平和的心境和淡然的态度,去对待所有的坎坷和泥泞,还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的行程呢。
我有个朋友,原来生意做得很大,可以说腰缠千贯。可是,由于一次失误,被生意伙伴欺骗,签错了一份合同,结果一夜之间倾家荡产。从此,他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终日借酒浇愁,丝毫没了昔日的光彩。
家人和朋友都劝他,说凭他这么多年的经验和积累,完全可以从头再来。可他什么也听不进去,最终不堪重负,抛下妻子和女儿,抑郁而终。
就在他入土为安一个星期后,公安机关传来消息,那个涉嫌诈骗的生意伙伴被拘捕。有律师称,他的损失,完全可以追讨回来。
如果他能正确面对受到的挫折和压力,再静下心来等一等,就会是另外一种结果。但一切都无法挽回了,特别是最为珍贵的生命。
在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种极不起眼儿的动物,叫吸血蝙蝠。它的身材很小,但却是野马的天敌。这种蝙蝠靠吸食动物的血生存,它在攻击野马时,常常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敏捷地刺破野马的肌肤,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怎么蹦跳、狂奔,都无法驱逐这种蝙蝠。而蝙蝠却可以从容地吸附在野马身上,直到吸饱吸足,才满意地飞去。而野马却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悲惨地死去。
动物学家在分析这一现象时,一致认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远不会让野马死去。野马之所以死去,与它暴怒的习性和狂奔有关。倘若野马能够安静地等待,让吸血蝙蝠吸完血飞离,就不会死得那样悲惨,反而还能尽情地享受大草原辽阔的阳光和野草的丰美。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不管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要始终坚信:等一等,阳光就来了!
第四篇:经典美文摘抄200字(一)
经典美文摘抄200字
(一)一、汪国真
1、《生活》当欢笑淡成沉默,当信心变成失落,我走近梦想的脚步,是否依旧坚定执着;当笑颜流失在心的沙漠,当霜雪冰封了亲情承诺,我无奈的心中,是否依然碧绿鲜活。有谁不渴望收获,有谁没有过苦涩,有谁不希望生命的枝头挂满丰硕,有谁愿意让希望变成梦中的花朵。现实和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甩掉世俗的羁绊,没谁愿意,让一生在碌碌无为中度过。整理你的行装,不同的起点,可以达到同样辉煌的终点。人生没有对错,成功永远属于奋斗者。
2、《我喜欢出发》:我喜欢出发,只为到达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清,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留恋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3、《嫁给幸福》有一个未来的目标,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甘愿做烈焰的俘虏,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飞旋着的是你不停的流苏。美丽,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有谁说得清,什么是甜,什么是苦。只知道,确定了就义无反顾。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4、《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的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5、《剪不断的情愫》:原想这一次的远游,就能忘记,你秀美的双眸;就能剪断,丝丝缕缕的情愫;和秋风,也吹不落的忧愁;谁曾想,到头来;山河依旧,爱也依旧;你的身影,刚在身后,又到前头。
二、毕淑敏
1、《提醒幸福》:简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他出现的频率并不比我们想象的少,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驶过去很远时,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人们喜欢会为幸福的标本,却忽略了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那时候我们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在忙些什么。世上有人预报台风,有人预报蝗虫,有人预报瘟疫,有人预报地震,却没有人预报幸福。
2、《造心》:心的边疆,可以造的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没有一片乌云,可以覆盖心灵辽阔的疆域;没有哪次地震火山,可以彻底覆盖心灵的宏伟建筑;没有任何风暴,可以冻结心灵深处喷涌温泉;没有某种天灾人祸,可以在秋天,让心的田野颗粒无收。
心的规模,也可以缩的很小很小。只能容纳一个家,一个人,一粒芝麻,一滴病毒。一丝雨,就把他淹没了;一缕风,就把它粉碎了;一句流言,就让它痛不欲生;一个阴谋,就置它万劫不复。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因为人生有太多的压榨和当头一击,会与独行的心灵,在暗时狭路相逢。如果没有精心的特别设计,简陋的心,很容易横遭伤害,一蹶不振,也许从此破罐破摔再无生机。没有自我康复的本领,是不设防的大门。一汪小伤,便漏尽全身膏血,一星火药,烧毁延绵的城堡。
3、《素面朝天》:是的,我并不美丽。但素面朝天并不是美丽女人的专利,而是所有女人都可以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看看我们周围。每一棵树,每一叶草,每一朵花,都不化妆,面对骄阳,面对风雪,它们都本色而自然。它们会衰老和凋零,但衰老和凋零也是一种真实。作为万物之长的人类,为何要把自己隐藏在脂粉和油彩的后面。
我们都会衰老。我镇定的注视着我的年纪,犹如眺望远方一副渐渐逼近的白帆,为什么要掩饰这个现实呢?掩饰不单是徒劳,首先是一种软弱,自信并不与年龄成反比,就像自信并不与美丽成正比。勇气不是储存在脸庞里,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化妆品不过是一些高分子的化合物、一些水果的汁液和一些动物的油脂,它们同人类的自信与果敢是不相干的东西。犹如大厦需要钢筋铁骨来支撑,而决非几根华而不实的竹竿。
我相信,不化妆的微笑更纯洁而美好,我相信不化妆的目光更坦率而真诚,我相信不化妆的女人更有勇气直面人生。假若不是为了工作,假若不是出于礼仪。我这一生,将永不化妆。
三、余秋雨
1、《关于友情》:友情因无所求而深刻,不管彼此是平衡还是不平衡。诗人周涛描写过一种平衡的深刻:“两棵在夏天喧哗着聊了很久的树,彼此看见对方的黄叶飘落于秋风,它们沉静了片刻,互相道别说,‘明年夏天见’”楚楚则写过一种不平衡的深刻:“真想为你好好活着,但我,疲惫已极,在我生命终结前,你没有抵达,只为看你之后一眼,我才飘落在这里。”都是无所求的飘落,都是诗化的高贵。
2、《突围》卜算子苏东坡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住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哗,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变得异乎寻常,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寂寞,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是使他的艺术才能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成熟了----和古今往来往来许多大家一样,成书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重生,成熟与穷乡僻壤,成熟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四周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近,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经典美文摘抄200字
(二)1、爱恨是玻璃板上的两滴水,有时混在一起,分不出彼此,有时经过时间的蒸发,全不见了。
第五篇:一钓千年美文摘抄
我没钓过鱼,却听人说钓鱼可以享受生机盎然的野外生活情趣,领略赏心悦目的湖光山色。而且钓鱼技巧甚多,从鱼饵、鱼漂、渔线、渔钩、渔竿,到水域、水流、水质等都需细细判断和选择。钓竿的颤动会带给人孩童般的欢乐,一竿在手,性情暴躁的小伙子也会“静如处子”。放线之坦然从容,收竿之激动愉快,想是钓鱼者之最大享受。我还听说,钓鱼者大多不喜欢吃鱼。正所谓“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于情趣过程也”。
翻开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留下垂钓美名的人不计其数。他们的一竿一线,收放之间竟是一部部历史的传奇。《封神演义》里说,太公姜子牙受师父之命,下界帮助文王推翻暴虐的商纣。在文王必经的渭水河边,他用直钩钓鱼,且不用鱼饵。后得遇文王赏识,终于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姜尚钓于渭水,钓出一个贤德的周天子,给后世留下一段佳话。
汉代有个严子陵,是浙江会稽余姚人。刘秀即帝位时,曾征召他为谏议大臣,他拒绝了。之后归隐富春江畔,立志耕钓以终。后来刘秀三次遣使,才访得严子陵入京,与之畅叙友情并同榻而卧。夜间,严子陵故意把脚压在刘秀腹上,刘秀也不以为然。
次日,太史上奏:“客星犯帝座,甚急。”刘秀笑道:“朕与故人严子陵共卧耳。”严子陵这一钓,也是颇值得玩味。至今仍有“天下佳山水,今推富春江。华夏古钓台,首选严子陵”的说法。
淮阴侯韩信年轻时落魄,他连续数天未钓到一条鱼,晕倒在河岸上。一位在河里冲洗丝絮的老妇见其饿得可怜,一连几十天给他饭吃。当韩信表示“吾必重报”时,老妇生气地斥责:“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只是可怜你才给你吃食,难道是希图报答吗?”果然,发奋之后的韩信最终成为大将军,在楚汉相争的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钓,有时是一种智慧,一种策略,更多时候则是行于天地万物间的人的精神闪光。屈原曾钓于资水,那满腔报国之心只能诉与鱼儿知;范蠡离开越王之后钓于太湖,留下浩渺烟波一样的传说;李白也曾“闲来垂钓碧溪上”,潇洒不羁纵游名山大川;柳宗元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时独钓寒江雪,那份凄清悠远的境界不是一般人能领会的;欧阳修在滁州“临溪而渔”,则是借以排遣被贬之抑郁;张志和钓于西塞山,“斜风细雨不须归”,点染出一派和谐闲适的意境……
细细想来,除去为糊口而垂钓的人,钓者所为何来?钓一世之清名?钓万古之霸业?钓庙堂之高?钓山林之幽?或者什么也不钓,只是借着钓的形式让思想空灵而超然尽享脱俗之感?难怪近代作家郁达夫在《钓台的春昼》里写道:“倘使我若能在这样的地方结屋读书,颐养天年,那还要什么高官厚禄,还要什么浮名虚誉哩?”
反观当下,很多人没有深刻领悟钓的真正内涵,缺失了淡泊坦然之心,他们处心积虑,放长线钓大鱼,钓金钱钓美女,向往着所谓的至乐之境。可谁知最终往往被种种诱惑拉入水中,与“饵”同亡。
一钓越千年,浮沉一线间。
在人生这片大湖面前,我们不妨凝思端坐,气定神闲,悠然垂钓,不为鱼,只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