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有趣的童话。给孩子们展示了一个非常好的道理: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因为自己的外在条件而感到自卑,生活中,真正的美还来源于一个人的内在美和他在生活中能够体现和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才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学得更自信。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怎样使学生了解到骆驼身体各部分的作用,我并没有进行空泛的说教,简单的告诉,而是运用表格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让学生在积极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初步获得答案,完成表格。这样,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作用,就容易让人一目了然,而且印象深刻。在自学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组内互相补充,提炼,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获取的知识,就记得更牢,学得更扎实,也让学生学得更自信。
第二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
《我应该感到骄傲才对》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14日在永定小学执教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一课时,教学后引起了我的许多思考。现就对我的教学作如下反思:
一、教材说明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讲述小骆驼因为小红马嘲笑他而感到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的故事,告诉学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
二、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内容,在认真研读了教材后,我把第一课时教学的重心放在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和了解课文内容上。因此,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读课文,了解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从教学实际实施来看,教学目标已基本达成。
三、教学成功之处
(一)巧用课题
“题目是文章的中心”,我从教室内的布置引读课题“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接着指导学生读课题。提出问题“生活中哪件事让你觉得自豪?”进而理解“自豪”的含义。在学生说出“我”指文中的小骆驼后,我出示了骆驼的图片资料,再次引读课题。这个环节既增加了熟悉感,又是学文前的一次情感激发,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虽然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但也存在许多不足: 1.各环节落实不够,有些“蜻蜓点水”。如拓展小骆驼说的话,指名回答的面窄;对写字的评价不完整等。以后在教学中应该实实在在地落实各个环节。
2.读的不够。虽然课堂中有自读、分组读、齐读、默读等形式,但在第一课时教学中还是不够,应加强朗读的指导。
3.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得不够。教学中,我讲的过多,让学生说的较少。以后将多放手给学生自主探究或是合作完成。
4.各环节过渡衔接不够自然,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5.时间安排不恰当,前松后紧,写字环节没有再次讲评,还拖堂。今后将在这个方面要多下功夫钻研。
五、收获
本次教学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锻炼。上课前的短短几分钟,在学生与我交谈中,我认识了名叫“刘琳”和“官垚”的两个学生,并能在开课后准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其他学生都很惊奇。在我的一次次鼓励中,官垚和刘琳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这就是赞赏的作用。虽然是很小的插曲,但却让我记忆犹新,受益匪浅。
当然了,教学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教学后静静反思自己的教学也是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我将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学习,改进不足,让语文课绽放精彩!
第三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小骆驼因为受到小红马的嘲笑而感到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眼毛的用处。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设计:
一、我在教学伊始,我对上节课的字词进行了听写练习,巩固了字词的掌握。逐后又以词语串联法让学生讲述了故事的梗概,能完整地复述课文内容对我们民族学生来说是很必要。
二、借助画面,读出词语的意思
课文中描写的沙漠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遥远,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看过沙漠。因此我借助多媒体,通过图片的展示和语言文字的训练,帮助学生感受沙漠的恶劣环境,建立对沙漠的了解,为下文的词语理解学习作了铺垫。当学生再读“茫茫的沙漠、铺天盖地”等词语时,读得更有气势和感情,已经逐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同时提升本课的主题,学生由骆驼的自豪引发到自身的自豪,由此及彼,由人及己,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信心。
三、运用图表导读
图示导读的最大优势是直观想象,容易给人留下具体实在又深刻的印象,在引导学生认识驼峰、脚掌和眼毛并把握各自特点时,让学生填写图表:
部位
特点
用处
驼峰
像两个肉疙瘩 贮存养料
脚掌
又大又厚
防止陷进沙子里
眼毛
两层
遮挡风沙
看了这样的图表,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作用,就容易让人一目了然,而且印象深刻。
四、指导拓展延伸,学会联系生活谈体验
除了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外,还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在生活、学习中,你还有什么让你感到自豪的方面,与大家分享。在教学中我围绕主线“由自卑到自豪的情感变化”,逐步展开。但在具体教学中,还存在方法不够巧妙的问题。学生在有感情朗读的时候,总觉得读得不很理想,与我的期望有一定的距离。我想还是由于学生没有在老师的引导下真正走入文本,抑或是教师本身缺乏足够的激情吧。这些问题都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
准太本中心校
孟红燕
第四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
王 茜
一、立足教材,借用文本习得语言
古人有“感言、会意、得意忘言”之说,说的是人们阅读一篇文章,首先感受到的是文章的语言,进而理解它的含义,最后人们往往记住了这篇文章写的意思,却忘记了文章具体的语言文学。这是阅读的规律,但我们的语文课则不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得意”,更要让学生“得言”。学生的语言如何习得,运用课文的语言来表达是条捷径,我的这堂课尽量让学生多说,潜移默化中习得这种语言。
感情朗读,使得书面语言不仅能形成立体形象,而且能转化为表情达意的有声语言,使文章的内在情趣和学生的自身情趣相得益彰。课堂上我用多种形式的读来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个人读、齐读、小组读、表演读。课伊始,我让学生带着自豪之情反复朗读课题,让学生逐渐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世界,为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调。用多媒体欣赏3-4小节的课文朗读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畅谈所见到的沙漠,当学生朗读课文时一幅幅广袤无边而又荒凉的沙漠图出现在学生眼前。随后用“小骆驼明白了________”说一句话,待大家把句子说完时,文本的意思也就基本掌握了。整堂课最后,我又深入挖掘课文中的言语实践点,用“我自豪,我是一匹骆驼„„”说上一句话,再迁引到学生身上,用“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说自己感到自豪的地方。有的同学情不自禁地说:“我感到自豪的是在今天这堂课上我得到刘老师的多次表扬。”这时,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活”了起来,“火”了起来。一个个眉飞色舞,欢声笑语,清真意切。这一对话使“潜在文本”转化为“现实文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育人的效果。
二、彰显生命,巧设平台创造语言。
“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这堂课上,我利用课文空白点,建构了一个续写故事的平台,它既巧妙地把书本语言的内化这一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悄悄地”落实在其中,又把课文的表达技巧“默默地”迁移,变为学生自己的表达技巧,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这堂课,学生能够挑战成功,一是因为学习之前已有大量的言语实践,对文中的重要语言已能灵活运用;二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集合了众人之力;三是之前的课文学习,学生已有了很好的情感铺垫。于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平台产生了,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与文本对话,对话的实质已超越了教材,跨越了时空。他们所创设的小骆驼与小红马的再次见面充满童真童趣,自然而然想到小骆驼也把小红马带到沙漠中,小红马面临种种尴尬,消除了对小骆驼的偏见。这样的平台是充满智慧的,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而是一个善于创设情境、富有教育机智的人,他不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爱的教育,故事的结尾很多同学都能想到小骆驼和小红马又成了好朋友。
三、未能紧扣课题,不断深化主旨。
这是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不足之处,对“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句关键性的话没有在教学中做到环环紧扣,如果能在教学驼峰、脚掌、眼毛的作用时,不断反复地朗读体会这句话,就能使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一步步地深入,使课文主旨的揭示有一个不断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
以上就是我对《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第五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教学反思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骆驼听了小红马说他长得难看之后深感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的故事。告诉学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其有没有用处。
书中安排了一道作业: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在学生即兴的表演中,“小骆驼”将“小红马”带到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们趾高气昂豪情万丈,而“小红马”面红耳赤、垂头丧气。
所有孩子感情的天平都倾斜到了小骆驼身上。显然,课题“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从小骆驼的角度来说的,但难道小红马就是一个一无是处、可怜自卑的陪衬者吗?当然不是。
于是我变换了自己的角色“同学们,我就是文中的小红马。听了你们这些小骆驼的介绍,我很是自卑,我怎么就没有两个肉疙瘩,没有双层睫毛呢?我的蹄子怎么硬邦邦的呢?”
这个问题如抛入油锅的水,瞬间炸开了。一个学生说:“小红马,骆驼是沙漠之舟,但在平原上你厉害。”“小红马”眼睛一亮∶“是吗!”又一个学生说:“在古代,你可全世界共同的交通工具。”“小红马,‘一马当先、马到成功、老马识途’这成语都是夸的你们马家族啊!”。
“小红马”欣喜万分:“啊,看来我也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哪你们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闪光点。最终一致得出:我们都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一位教育家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神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你讲的话发生共鸣,你自身需要同孩子的心灵对准音调。”而要达到这一境界,问题和情境则是关键。当小红马的弱者形象叩击学生的心灵时,“我有什么值得自豪的?”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价值,小骆驼、小红马、你我他都有值得引以为自豪的地方。这不仅仅是在教语文,更是在塑造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