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范厚余墓碑序杂文随笔
古人云:德厚者福泽子孙,忠孝者繁昌后世。人或疑之,然今以世弟范厚余观之,此语实为人立身处世之准则、真理也。
厚余世弟,生于一九四二年正月二十七日。降世不到一岁,先严遇害见背,赖先慈苦心孤诣,抚养成人。虽受尽磨难,但也锻炼成坚韧不拔之志,百折不挠之情,为其创业兴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厚余不管是事农耕,还是搞运输,经商业均以诚信、公平为本,从不赚昧良心之钱,是以人们都乐于与其交道,故其事业红红火火,蒸蒸日上。厚余为人随和而有原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睦邻友朋,故以勒街坊,婚丧嫁娶,总是请他当总管。因他尽心尽力,竭诚服务,故人人敬仰。
厚余自与申家惠女士喜结连理以来,夫和妻顺,同心同德,孝亲育子,兴家创业,同行同止,比翼双飞。是故家道兴隆,如日东升,光耀四方。子女八个,除一人不幸早夭外,其余七个均成才,且秉承父志,忠厚为人,勤俭持家。家家兴旺,户户发达。此验证古人之言不虚妄矣!
二零一七年六月十八日,世弟厚余积劳成疾,怡然仙逝。虽只享年七十有六,然见子孙聪颖俊秀,亦无憾矣!
题诗二首以表情怀:
鹤驾乘风没远空,群山饮泣带愁容。
英灵一去何时返,岁岁中元享奠崇。
其二
斜阳草树尽含悲,秀水青山失翠微。
孝子慈孙来祭拜,清明挂纸泪珠垂。
逝者长已矣,生者永乐康。愿世弟之子孙,瓜瓞绵绵,世代繁昌。谨为是序。
耄龄老者汪聪敬撰
二零一八年七月十六日
墓联
中联:万代兴隆
忠孝传家家业旺;
诗书继世世泽长。
边联:告慰先灵垂裕后昆
瑞气齐凝辉吉塚;
祥光永聚绕佳诚。
封山联:
峻岭为头枕;
青山作画屏。
第二篇:序的杂文随笔
那个时候,日色变得很慢,车、马,邮件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村先生
这个时候,生活变得很快,车、高铁、飞机、互联网,一生会邂逅很多人。我不太喜欢慢悠悠的日子,我们都习惯了快节奏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来不及欣赏身边的风景!
大部分年轻人伴随着岁月的蹉跎,车、房、物质等美好生活的向往,目睹着身边的人日渐飞黄腾达,再也抑制不住流淌在身躯里的浮躁,每到夜深时躺在狭小的隔断出租屋里,思绪万千,心潮澎湃,抑或策马奔腾在人间,抑或冲冠一怒为红颜可悲的是大多数热血青年在激烈残酷的现实竞争中,在传统思想堡垒的禁锢下,曾经的热血已经被岁月的沧桑摧残的如同微信里的漂流瓶,不知道会飘向何方,也不知道何时何地何人能拾起瓶子里的呐喊,任凭时光磨平内心尖锐的棱角,在青少和而立之间来回踟躇,日渐消沉。
今天是周末,天气甚好,外面的街道建筑和蓝天白云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分外妖娆,约上我高中复读班的同学,现在也成了我所谓的“红颜知己”,一起出去走走,看看市区的热闹,瞧瞧春节过后穿梭在大街小巷的人们都有着怎样的神情姿态。
介绍一下这个人,我们都给了她一个可爱的外号--“小猪”,也许是因为她的姓氏跟猪同音吧。小猪长得算是比较娇小的人,一米五不到的身高,体重也就80来斤,看着感觉只要超过6级大风就能把她那瘦小的身躯吹得冲上云霄。但是她也是在我认识的女生中比较佩服的人,毕业这两年来靠着自己一颗坚强的心独自在省城打拼,实习的时候在沃尔玛超市、肯德基干过收银,后来正式毕业做上了网络营销,之后在一家叫做田田教育的企业做过行政,本来每个月的收入还算可以,但是由于内心强大的上进心,现在出来和一个合伙人开了一家晚托班,自己做传单,发传单,接送孩子放学等等,我不知道她小小的身躯是如何做到如此拼命的。
我们选择了一家麦当劳,点了一些东西坐下来聊了很多。内容从当初毕业的时候是如何的自信,到一年后经历的一些挫折困惑,再到路途中走过熟悉的路熟悉的地点,想起当初在这个地方工作生活的时候看倦了车来人往,厌烦了上班下班回家两点一线的生活。直到她聊到谁谁谁嫁人了或者快要嫁人,八卦到不是谁嫁了个条件好的时候,也不知道是出于调侃还是触动了内心,她突然低声说了一句:“可能是因为我命苦吧!”这一刻我看到了一个强大内心发出的无奈消沉之音,这一瞬间我没有回答她,却想到了大年三十晚上九点钟,本该是阖家欢乐,欢聚一堂的时刻,她给我发了条微信,内容是她刚和家里人大吵一架,在外面散心,问我能不能出来和她一起走走。等我一见到她的时候,无意的开口说了句:“哟,看你那一脸惆怅的样子!”,她瞬间哭了出来,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她哭。
这一刻我明白,消沉 不仅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也不仅来自自身能力的不足,也许更多的是家庭背后的不理解与不认可吧......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从当时的公司辞职,为了外面精彩的世界,内心充满自信的踏上广州找工作之路,经过半个月的不断投简历面试,再无功而返的回到贵阳这座西南小城。这已经是我第二次踌躇满志的出去又灰头土脸的回来,但是脸上透露不出一丝一毫的失落,她又问我:“为什么你能心态一直都这么乐观?”我回答到:“因为年轻啊!”
是啊,一个多么有力而热血,简单而又充要的回答,似乎这就是当初我们乐观的最有力的法宝,可是我们又能年轻多久呢?当时的我,25岁不到......psb(7).jpg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我保留至今,我会一直保留下去。照片上的我,处在大四在校最后的一个月,我盘坐在校园东湖的草地上,同学在背后给我拍下了这张照片。这张照片我在当时做出了如下解读:
行将离开校园庇护的男孩,前路在何方?是会飞黄腾达?还是遗臭万年?即将离开相处四年的同窗校友们,这一别也许会是永生,离别总是伤感。我的未来定会如我此刻的淡定,纵使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消沉,也许只在我们与好友亲朋离别的那一瞬间,我们会不知所措那么几天;消沉,也许只在我们找工作时连续被拒绝的时候,我们会怀疑我们当初的选择是否是个错误,不知道还该不该坚持到底;消沉,也许只在我们工作被上级打压,同事排挤的时候,不知道还会不会死扛到底;消沉,也许只在我们每次失恋的时候,只想到自己不够优秀,不够、对方不够理解,却从没考虑彼此到底合不合适;消沉,也许只在我们做任何事任何决定的时候,不被家人理解和支持,却忘了他们反对我们的初心;
消沉,你本可不必太在意,生活会慢慢改变你!大不了我们可以就像毛不易那首《消愁》里面唱的那样:“你拿起酒杯对自己说,一杯敬朝阳 一杯敬月光,灵魂不再无处安放;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不怕心头有雨眼底有霜;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灵魂不再无处安放;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人生苦短何必念念不忘;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死亡,宽恕我的平凡 驱散了迷惘”。
最近我特别想写些文字,跟朋友说到想完成一本写给自己的书,把我能记住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感悟都记录下来,希望可以和读者分享一些共鸣,更重要的还是想留住自己的生活点滴。好在我有很多照片和感想都有存留在QQ空间和朋友圈里,给自己养成记录生活的习惯,不敢说我记录下的观点是对是错,我只能保证这里的每一个字都是我内心深处对别人说过的没说过的或者不敢说出来的最真实的想法与感受!如果读者们也能在某些文字里看到自己的影子,那这便是我作为一个爱好写作的程序员写这本书的初衷了。。。
第三篇:七言五句墓碑序
墓碑对联
礼义廉耻 福禄寿喜(美德人生)
1、严慈合墓年年旺,考妣同碑事事兴(福荫百世)
2、龙旺穴真发富贵;山青水秀兴子孙。、山环水抱聚瑞气;龙盘虎踞呈祥地。(千古流芳)
4、茹苦含辛抚儿女;厚德载福荫子孙。(福喆之家)
5、五方龙脉供仙灵 四面青山绕吉地
6、龙口祥瑞腾九天,花山继术游人间
七言五句墓碑序
吾父 * *年*月,*日*时乃诞辰; 吾母 * *年*月,*日*时乃诞辰; 双亲常住故园地,命舛自幼受苦辛!含辛茹苦的人生,兴家置业夙夜勤; 哺育儿女心慈爱,凸显移干就湿恩!口中缩食为儿女,怕儿受寒遭饥馑; 儿女个个成家业,爹娘早已操碎心!生前自将茔墓建,儿等未报其深恩; 不幸人生已黄昏,子欲养而不待亲!怀恩大德无以报,望其晚年福无垠; 刊碑难表亲大德,但愿双亲寿长春!
碑序
双亲出身农家,以农为业,为本,为贵,躬亲耕作,颐养天年;以家为职,为根,为重,苦心经营,终致殷实。忠厚老实待人,安分守己处事,耿直无媚,俭朴不奢。含辛茹苦一世,兢业操劳终生。一生平凡普通,淡泊与世无争。无愧于苍天厚土,荣耀于列祖列宗,堪为严祖师表。为振兴家门,弘德养正,传寄衷情,立碑以志而昭,永恒堪以记铭。赞曰:
生儿育子兮,训诲渊源。厚德载物兮,后人成才。祖积厚德兮,荫庇后嗣、余冀其寿兮,亿万期年。
乙未年六月十一日 对联:龙山宝穴千古秀 瑞彩祥云万年昌
第四篇:七言五句墓碑序
七言五句墓碑序
吾母**年*月,*日*时乃诞辰; 母亲原住**地,自幼受苦辛!匹配吾父贤内助,兴家置业夙夜勤; 哺育儿女心慈爱,移干就湿恩!口中缩食为儿女,怕儿爱寒遭饥馑; 儿女个个成家业,娘已操碎心!生前自将茔墓建,儿等未报母深恩; 不幸**年*月,*时往瑶京!怀恩大德无以报,望母晚年福无垠; 刊碑难表娘大德,愿母寿长春!
第五篇:序《漆水流韵》杂文随笔
己丑初夏,麟游县人大主任赵玉平先生打来电话,说王仓文书稿即将付梓,请我作序。一是我有过麟游生活和工作的经历;二是我有长期从事文学创作的体验,基于这两点,他认为让我写比较合适。恭敬不如从命,时过一月之后,与我未曾谋面的仓文先生登门拜访,带来了他的书稿,洋洋12万言!
他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抱着一颗对文学的虔诚之心,潜心著书立说,着实让我感动。业余创作的甘苦我是有很深体会的,一个人在工作之余,长期跋涉在文学的崎岖小道,乐此不疲,以文学创作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追求生命的质量,可以说是精神境界的一种提升。因此,我想对仓文说,你选择了文学,文学将会以丰硕的果实回报你的。
接到他的书稿,在很短的几天内,我排除了所有的干扰,很认真地读完了他的文章。《漆水流韵》分为诗歌、散文、小说、评论、新闻通讯五个部分,就从书稿的类别而言,涉及的题材之广,范围之大,这对于一个业余作者来说,其文字苦旅和执着献身的精神让我折服。读完后,仿佛让我又重新回到了阔别26年的麟游。往事如烟,对于这里的风土人情和当时的生活情景,我至今仍记忆犹新,浮想联翩,感觉很深很亲切,不得不一吐为快。
我从12岁跟随父亲在麟游上学生活,麟游是我的第二故乡。仓文是麟游县河西村人,小我14岁,而我的14年麟游之旅和求学生活的第一站也正好就是在河西村。
那是1972年,我的父亲在河西村木场组的学校里教书,河西村当时有一所初中,我在那里度过了两年的初中上学生涯,从父亲那里走河西上学,12岁的我每天要走30华里的山路往返于木场和河西中学。仓文的三水小村子距离河西中学有2华里的路程,那个地方是我们学校经常组织学生打柴和帮助群众割麦收秋的地方,那时学工学农是学校办学必须遵循的一条方针。河西队周围的三水、普化、三桥这些生产队是我们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学农,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场所,那里至今有我熟悉的山山水水和父老乡亲的身影,所以说,仓文的“三水”是生长在我心中永远的“山水”!
由此说来,是一种回归故土的家园情结和山水情结,抑或是我和仓文的河西缘分,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种遥远的童年种植在骨子里的回忆,自然而然地和仓文书中的锦绣华章和他那色彩迷离,波澜坎坷的生活经历融在一起,和那里的朝霞曙光、溪流山泉、鸟语花香、深山放牧以及父老乡亲的影子,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了,他的生命过程和生活场景以及求学的艰辛何曾不是我的呢?
《漆水流韵》中最壮观的精彩篇目是他的中篇小说《少年家园》。这是仓文的得意之作,我读得心扉荡漾,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德国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先驱和代表人物霍妮说:“童年经历对一个人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这是毫无疑问的。”正因为如此,仓文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确切地说是他出生的60年代末期一直到80年代末期,是一代中国农村青少年成长共同经历的过程,尤其在贫困落后的山区,我对那时的生活感受更加深刻。小说中以中华民族历经十年浩劫的血雨腥风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的历史为背景,以自传的经历通而为文,虽则是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反映了中国贫穷落后山区青少年的成长普遍经历的过程,读来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民族命运的艰辛感,荣辱兴衰,尽显其中,真实地再现了他20多年的花样年华。从小说的立意和选材上,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值得肯定的。仓文的青少年时代是他们同龄人成长的缩影,只是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差异和他们各自的感受不同而已。小说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作者身临其境的生命过程的历练和求学的艰辛来反映生活,揭示社会,尽显风土人情的。通过自己的求学经历,把那方水土的农村生活和教育现状和盘托出,使我们走进了仓文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深处,从而也引领着我们在认识一方水土的同时也认识到了那个时代学校教育的困境和农家子女上学的艰辛,这是他小说创作的成功之处。
仓文的写作基调充满着一种忧患意识和平民情结,这是三水那个贫穷的小山村给予他血脉中的成分太多太多。虽则贫穷,自然秀丽的风光,四面环山,三溪绕寨,四季分明的自然景观,恍若世外桃源。因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在那个村子和那个特定的年代,根本无从谈起文化娱乐和所谓的精神文明,贫穷落后和他为伍,愚昧无知伴他成长,理性的粗俗带给山村的是多么地无助和悲哀!为了上学,连8毛钱的学费都交不起,上学期间黑面馍只要能保证他的生活,这就是他最大的满足。我知道,他上初中的时候,学校已经搬迁到距离他的家乡三水15华里之外的合阳塬上,从家门前的小河出发向东北走去,要爬一个6华里的“普华坡”,然后,还要向南行进,这对于仓文来说是习以为常的爬涉。每年的寒暑假,要给家里放牛,牧羊,打柴,挖药,筹集下一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父母是他的靠山,窑洞是他安乐窝,山是他的唯一,牛羊是他的伙伴,土地是他和全家的命根子。寒来暑往,风雨无阻,他每天不知要往返多少里山路。这些艰苦生活的磨练摔打,使他过早地明白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父母亲为了生计,节衣缩食,姐姐和哥哥在10多岁就承担起了生活的重担,仓文深深地记在了心里,刻在了骨子里,形成了他的“草根”情结和贫民意识,让他也过早地成熟了起来。所以,他的唯一选择就是通过上学念书,找一个工作,才能彻底脱离这个小山沟,这是他幼小心灵中编织的理想。但是,贫穷的家境,中途的反复周折,差点让他辍学,好在有好心的老师和同学的关照、鼓励和督促帮助,才使他后来又转到了县城的中学,并以省级录取分数线考上了一所中等专业学校,终于圆了自己的梦,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他的小说构成了《漆水流韵》一书的主旋律。旁涉的散文、诗歌、文学评论、新闻通讯,成为仓文文学创作的别样风景。他的散文《二十岁,我走向北方》《故乡四忆》《七月的城市》,诗歌《秋思》《家乡的粪筐》《夏至》等,是他漆水流韵的浩然之歌;是他童心童趣的影子;是他曾经憧憬的梦想;是他智慧的灵感和源泉;是他诗意生活的裂变;是他青春飞扬的脚印;是他在乡风土浪的摸爬滚打和父母的目光期待中提炼的春风芳雨花土情;是他向往现代都市文明生活的序曲!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他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于生活的感恩在他的灵魂深处留下的深刻的烙印。我想,有心的读者会感受到他精神境界和灵魂深处高贵的层面。
仓文的职业是政府和农业信息网采编,有着充足的信息来源和敏感的新闻题材,在他的书中编排了大量的新闻通讯,无论是对麟游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新人新事的礼赞,还是对麟游支柱产业、文化旅游事业的讴歌,反映了一个敬业爱岗的公务人员其职业道德和精神操守。他还撰写了相当篇幅的文学评论,成为书中的一大亮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除了自己的勤奋创作之外,又是一个甘为人梯的默默奉献者,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麟游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的文化大县。在隋唐时期,这里曾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留下了很多隋唐遗址、摩崖石窟和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久负盛名的《九成宫醴泉铭碑》、《万年宫碑》举世瞩目;唐代杰出的大诗人李白、杜甫、王维驻足麟游,放怀山水,留下了不朽的诗篇,成为麟游向世人昭示的弥足珍贵的文化精神财富,深厚的历史内涵,孕育了这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近年来,麟游业余文学创作队伍异军突起,方兴未艾,古诗词、小说、小品在全国获得大奖,县政府给业余作者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给了文学艺术工作者极大的鼓励和鞭策,进一步推动了麟游业余文学创作队伍的壮大发展。仓文以一个业余文学创作者的审美视角和一个新闻信息工作者敏锐的目光,抓住这一良好势头,为繁荣麟游文学艺术创作,扶植褒扬文学新人,撰写评论文章,为推动麟游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做了一定的工作,值得肯定。
纵观《漆水流韵》,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是仓文直面时代,寄情山水的一路吟唱。漆水,是横穿麟游县境内千山余脉——页岭脚下的一条主河流,山,是麟游的山;水,是他心中涌动不息的乡土乡音,是他灵感的血液,回荡在他年华流韵的血脉中。正如他在《漆流》一文中所述:“我的内心是一个波涛汹涌的世界,为爱而呕歌,为恨而沥血。也曾经有过封闭的寂寞、单调和沉闷,有过狭隘偏颇与浅薄,但我的骨子里希望着摆脱庸俗、开拓视野、丰富灵感和想象。我追求艺术,也理解‘自我实现’,艺术使我得到这个世界无法得到的快乐和安慰。”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理由说,仓文选择文学,并为此执着不弃,是他人生目标的一个高度。
还值得肯定的是仓文的文笔感情质朴,清新自然,诗意的语言和乡音口语,自然融合,相得益彰,是他文学语言日渐成熟的重要标志。
总之,仓文的文学创作已渐入佳境,难能可贵。但是,作为同道好友,我不能回避他目前文学创作中的缺陷和不足,小说创作虽则表现出良好的势头,但是,对生活提炼和素材的积累仍显得单薄,不够厚重,还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力求深层次、大视野、多元化地进行锤炼、加工;在情节的处理和故事构思以及人物形象的刻划上要更加精到。散文、诗歌是语言的精髓,是心灵和智慧碰撞出的火花,是理性思考的升华,是哲人般智慧的结晶,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力和生活积累是不易写好的。因此,仓文还需要下大功夫,化大气力,用心灵去捕捉他散文、诗歌的灵感。
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文学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主旋律,是推动社会向着繁荣和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时代赋予了我们文学艺术工作者更加神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我们希望仓文立足麟游,面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时代,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讴歌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