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资源对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论文

时间:2019-05-15 12:5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族文化资源对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族文化资源对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论文》。

第一篇:民族文化资源对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论文

摘要: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呈现出了新的变化。高校思想理论课程是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教材内容上有着一定的科学性和原则性。但每个不同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差异和文化差异等会出现很多不同的教学资源。对于这些资源,高校应积极的进行应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地方民族文化;资源;高校;思政理论课

将地方民族文化融入到高校的思政理论课程中,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人当地文化和历史背景,强化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下面将对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首先应坚持目的性原则。我国的高校思政教育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在世界多元化发展的环境中,我国的意识形态逐渐的受到了西方的影响,也面临着多元化的挑战。而地方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在思政教学中应积极利用地方教学资源,把握教育重点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对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利用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也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和教材内容来进行利用,保证地方资源的利用有效性。

(二)针对性原则

在进行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应遵循针对性原则。大学生与其他的学生有所不同,他们来自各个不同的地区,在文化和专业等方面都有多不同。积极的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能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要注意应将学生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群体,对于艺术性强的学生可以多采取户外时间的活动,通过体验式来达到强化理论教学的目的。对于理工科的学生则可以利用地方统计数据等知识点来引导学生进行思政理论知识的学习。

(三)创新性原则

在创新性原则中,高校应积极的打破传统常规性思维。只要是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提升的教学资源都可以加以利用。同时应坚持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大学时代是学生形成政治思想素质的重要阶段人,常常会容易受到外界的错误思想诱惑。对此,应将地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相应的变化,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根据学生的思想变化来进行相应的教育,真正的利用其民族文化资源,让民族文化资源起到最佳的效果。

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提高高校思政理论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将文化转换成为教材

当前我国高校所应用的思政理论教材都是由国家统一进行编写并发放的。有着科学性、统一性等特点,但并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地方特色的学生实际需要。对此,教师可以将思政教学内容与地方民族文化融入到一起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采取案例讲解的方式或是情境再现等方式来进行教学,当中充分的结合当地民族文化,通过生动的历史再现等形式来让学生体验到更加真实的感受。利用真实的情境来进行教学将帮助学生深刻的了解到理论知识的含义,最终提升教学的效果。

(二)将文化引入到研究中

科学研究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素质是十分重要的。要求教师一定要具有相应的民族文化素养,同时重视借鉴国内外的优秀民族文化研究成果[2]。将这些民族文化融入到日常的思政理论教学中去,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应的问题意识,同时能有效的提升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将民族文化带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全面的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对我国民族复兴的研究,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教师的主动参与

教师是高校思政理论教学中的最直接参与者。教师的参与对地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作为教师应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地方民族文化的开发和利用提供进一步的保障。对此,教师应积极的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和生活状态,并撰写研究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地方性教材,满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此外,应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倾听学生的反馈建议,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及时的找到适合学生使用的新的教学资源。

(四)积极展开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校和相关的政府单位应建立起实训基地。教学实践基地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保证高校长久发展和稳定的需要[3]。教学基地的建设是通过具体的商议和规划而形成的,这对学校的未来长久使用将起到重要作用。传统的思政教育过程中由于缺少实践教学的场所,因此高校也比较忽视实践教学。教学基地的成立将围绕学校的思政教育提供稳定的场所,对教育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意义。此外,在实践基地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时间活动,通过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高效思政理论教育的教学有效性提升。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思想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措施。随着高校思政理论教育课程的改革推进,教学资源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对此,教师应重视起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思政理论知识教育,提高学生在思想上的觉悟,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郭庆.思政理论课教学现状、特色及创新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41—44.[2]张平增,余友生.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四向度”[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04):52—56.[3]范俊敏.浅析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措施[J].科技风,2012(,15):80—84.

第二篇:大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态度及实效性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态度及实效性调查报告

[前 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它为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并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政治态度奠定基础。“东华理工大学化生材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1121002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调查小组” 主要围绕学生情况、针对主动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态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及感受、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以及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等几个方面内容,对广大院系同学们关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认知展开随机抽样调查,以准确把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认识和态度,旨在给我们学校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参考和评估依据。

本班共有28人,全班采用分组参与。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含有客观题14题、问答题1题,本次调查的问卷共发放100份,随机抽样调查了东华理工大学12级、11级、10级的在校大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100,回收率达100%。问卷主要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采取不记名方式设计,问卷调查过程中并配以随机访谈取得一手材料。

我们通过讨论分析了如何有效地获取问卷信息,最终采用类似选票计数的方法计算出每一个问题的每个选项的被选中的票数,然后统计出该项在该问题中的比例,依次分析每个问题得到整个分析结果;其次,对于工作量的问题,我们考虑了人手及题量选项数复杂的问题,进行了合理的分配,统计各项的票数;最后组长进行审查及计算各项的概率。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分析工作的每一项,在组长的分工下,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针对学生对问卷的答题情况,经第三小组的同学进行统计和数据分析研究,融合大家的想法于一体,将调查结果和实际分析汇报如下。

[调查结果与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此次调查的同学中工科、理科、文科比例约为2:2:1。

第一、我校大学生对新一轮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评价良好,但自觉学习的兴趣依然不高 从问卷显示结果来看,在100名被调查者中,对”目前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的基本评价”很满意的占13%,较满意的占40%,一般的占33%,不满意的占14%。表明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效果评价比较高。对于提问“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8%的学生认为“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信念”,33%的学生选择了“认清了现阶段的中国国情”,18%的学生选择了“对考研有帮助”,21%的学生认为“没有收获”。这两题表明我校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比较明确的。然而当问到“你去上思想政治课的表现、听课效果怎样?”时,19%的学生选择了“认真听课做笔记”,31%的学生是“不做笔记,没必要”,30%的学生选择了“边听课边做其他事”,20%的学生是 “不怎么听课”,当然还有20%的学生经常翘课,这些回答辜负了老师的对我们的期望,似乎老师的努力白费了。

这几组数字说明,我校大学生对新一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是较认可的,对学校整体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评价较高,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在思想、学习等方面有较大收获。但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主观意向不很明显,大多数学生们的学习乐趣和兴趣都没有被提升上来,学习不够自觉,态度不够端正,没有将自己对思政课的认识在实际体现出来。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被动学习情况,有教师讲课方法需要改进情况,有教材内容需要整编情况,有社会现状的负面影响等等。

第二、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总体评价较高,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生在回答“你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了解途径?”时,37%的学生回答“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21%回答“报纸”,27%选择了“网络新闻”,15%是“电视”,从他们的回答可知,学生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评价是基本满意的。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资力量普遍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均担课量又很重,导致很多人闲暇时间少,与同学交流互动的时间少,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少,因此较多的学生选择了报纸和网络新闻媒体来了解思政理论知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许多高校领导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资力量问题重视不够,学校很少引进政法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造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欠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职称结构偏高、后继乏人的局面。另一方面,就是学生自身问题,自觉性不够,上课没有认真听讲,不得不以其他方式来学习。

这次的答卷中显示,大学生们相较于专业课,对思想政治课翘课情况是20%经常不去,26%的学生偶尔翘课,37%很少翘课,剩下的翘课率和专业课差不多。而闻到翘课原因时,15%选择“课程内容重复”,34%认为“课程内容空乏”,24%的学生觉得“课程理论性太强,不易理解”,还有27%选择了“老师上课缺乏吸引力”,不少学生选择翘课是认为课程内容空乏,无生活感,还有就是思想政治本身就是偏于理论的课程,理论性比较强自然难以理解,说明了老师没有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上课的关键就是将课本知识讲活来,以学生最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讲解。部分学生翘课是因为老师上课缺乏吸引力,表明老师在思政课程讲解方面还缺乏生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大学生们的“回答”中,不难发现,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要求不低。这就告诉但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有全心全意为学生的热心,要结合广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教学方式,努力激发学生的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德才”兼备起来,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当务之急,也是发展之需。

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和教材内容基本适合学生需要,但其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改进和加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材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那么学生对课程和教材反映如何?

在回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用案例分析教学时,你比较喜欢哪类案例?”时,35%的学生选择了“社会热点新闻”,19%的学生选择“历史人物、事迹”,23%选择了“生活实例”,剩下选择了“其他”,由此看出学生比较热衷于社会焦点事件。我们分析:教材上在很多重大问题上的阐述都稍嫌笼统,欠缺实质性内容,如果教师不大量展开和深化,大学生们很难有兴趣阅读,甚至有一部分学生直到课程结束时还没有仔细看过书。而且理论性过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功底较差是主要原因。对这两门课程的教材,任课教师需要二次加工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删补,使体系更为完善;亦可采用专题的形式,结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们的知识需求,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做到“因学生施教”,而非“因教材施教”。

另外从调查结果上看,学生所喜欢的案例涉及面极为广博,既有社会热点、历史人物、生活

实例,又涉及其他方面如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方面。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对教材进行二次处理时应注意到是否保有了这套教材体系的连贯性、是否保有了知识点的科学性、是否有助益于提升大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第四、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本次调查中大学生对“你最希望教师用哪种教学方式组织教学?”的回答是21%选择“纯粹

理论逻辑推演教学、教师从头讲到尾”,31%的学生选择“教师经常提问,师生交流互动”,24%的学生选择了“主题讨论式学生上台讲解”,24%选择了“每次课程留下时间让同学针对疑惑大胆向任课老师提问”,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我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是比较超前的,他们希望教师更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喜欢教师经常提问,与他们的互动交流、讨论式教学,他们更希望自己能够参与到课堂中去,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更是他们的愿望和要求。而这些愿望与要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希望几乎完全相同,它也指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方向。而前面谈及学生翘课很可能就是由于课程的强理论性,加之老师与同学的交流互动方面还做得不够,导致学生上课缺乏吸引力,无法激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此外,有较少数学生提议要求老师讲课要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多用实例讲解以激起同学们的兴趣;有人建议老师上课多点到并加强上课纪律管理;个别学生建议将此课程改为选修课或取消。从学生方面来讲,不少学生认为应该积极发言,多向老师提社会问题。

通过问卷和分析,作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管部门要认识到,至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师自身应该做到:

1、教师先要转变教育理念,把“教育学生”转为“服务学生”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教师都发现今天的大学生们无论是心理状态,还是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都和80后,70后大不一样,不能再强硬地把自己的想法套到学生们的头上,也就是说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基于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首先树立起“服务学生”的理念,学会尊重学生,并结合不同专业大学生们的需求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强迫他们接受我们的主张,应让他们在宽松、感性的氛围里学习,在学习的欠缺中激发求知欲,进而主动找出事物的真谛。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针对高校大学生们学习兴致不高的原因,结合不同课程内容以及青年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要提高学习兴趣可以考虑采纳下面几种办法:

把幽默带入课堂,实施趣味教学。从一般角度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气氛应该严肃谨慎,尤忌信口开河,但这并不等于要我们教师把课讲成生硬呆板的样子。任何环境下,幽默风趣的语言都可以使人摆脱沉闷和尴尬。我们教师在讲课时,不妨多用点幽默效应,以解除师生间的隔阂,避免双方关系弄成僵局,进而有效增强我们为人师者在学生中的亲和力。

把典型带入课堂,实施榜样教学。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在上课一开始,就通过运用生动、鲜明、准确的材料,紧紧抓住学生的心,把他们的注意力迅速引入课堂,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采用这一方法的关键是使用的材料必须富有典型性,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根据广大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是比较超前的特点,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

调查显示学生希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多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教学,要增加社会实践社会调研,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多采用讨论式,启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尽量避免“满堂灌”。

4、学校多途径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将自愿选择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内容广泛性和形式多样性相结合;知识性、学术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在活动中,我们大学生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在校内,可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利用各级团学组织和学生社团,开展辩论赛、演讲赛、影视教学资料片观摩、讨论会、社会调查和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在校外,可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与博物馆、纪念馆和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开展参观、访问、学术讲座和相关的纪念活动。

[小 结]

总体而言,这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卷调查”活动,为我们掌握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运行状况提供了基本依据,也为下一步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基础材料。我们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教育的新途径,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

***附**

调查结果统计数据表

第三篇: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外名著阅读活动”论文

题目

作者和学号班级

日期

奴役之途还是自由之路?

奴役之途还是自由之路?

----读《通往奴役之路》有感

摘 要:《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里克·哈耶克的最知名著作。但由于其激烈的反社会主义立场,长期以来在社会主义国家被列为“禁书”。哈耶克称要将此书献给“所有党派的社会主义者”读一读,而我国是属于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那就让我们这些社会主义者来读一读马克思主义的死敌——哈耶克的这本书,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认识社会主义的问题是有益处的。

关键词: 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专制

一、引言

当代种种事件不同于历史之处,在于我们不知道它们会产生什么后果。而社会在不断进步,每个人也在不断进步,所以关于思想永远不会有一个永恒的正确定理,所谓的真理只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相对正确。

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出版时,因其激烈的反社会主义立场,遭到了众多社会主义拥护者,甚至是资本主义改良者的抨击,然而此书被翻译成超过20中语言出版,想必这本经济学名著必有其独到之处。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此书可以让我们从正反两方面来正确的认识社会主义。

二、哈耶克的基本观点

哈耶克在书中阐述道,所有的集体主义社会,都不可避免地会迈向专制极权。哈耶克主张,实行中央计划的经济体制必须有一个统治阶级决定资源和产品的分配和发放,由于没有市场机制和自由价格机制,统治阶级无从得知正确的情报,因此根本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最后将导致计划者开始运用高压的强迫力量以维持计划的实行。但是社会大众会感觉计划的失败是因为国家权力不够、无法有效推行目标所造成的,这样的感觉会使大众开始支持中央集权,支持那些看似“可以让计划付诸实现”的“强人”攫取政治权力。在经过这一连串的恶化后,一个国家将会无可避免地转变为极权主义。对哈耶克而言,“通往奴役之路”代表了国家进行中央计划的开端,随著自由市场制度的瓦解,所有个人的经济自由和人身自由都将化为乌有。在哈耶克看来,苏联和纳粹德国这样的国家早已经在“通往奴役之路”上了,而当时许多民主国家也正在重蹈覆辙。哈耶克写道:“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在个人主义伦理学看来是对于所有道德的否定。但那在集体主义的伦理学里却成为了最高的原则。”尽管哈耶克对集体主义社会的态度是否定的,但他在书中也提及了:“对于那样的计划经济的批评,是不能与完全教条式的自由放任态度混为一谈的。”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一书中的确支持政府对于邮政、道路、污染和工厂噪音等的管制。

(一)私有制是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保障

哈耶克认为计划经济不仅仅是没有效率的,也是不自由的;如果个人只是计划人员实现其计划的工具,就不可能存在个人自由;私有财产对于政治自由和经济效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哈耶克把实行私有制的社会称作“富人得势的世界”,而认为实行公有制的社会,是“只有得了势的人才能致富的世界”。尽管私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所要实现的终极目标是平等,这也是两者之间唯一的共同点。然而在私有制社会,穷人的机会虽然比富人少一些,但只要通过个人努力,同样可以发财致富,虽然每个人的收入不可能均等,但走向致富之路的机会却是均等的,哈耶克认为这是真正的社会平等。而在公有制社会里,尽管穷人名义上是公有财产的主人,但实际上,哪一部分财产也没他的份。不仅如此,由于事无巨细都被当局牢牢控制.老百姓只得低声下气,任人摆布,靠当权者的“恩施”过日子。哈耶克于是问道,究竟是一个“富人得势的世界”好,还是“只有得了势的人才能致富的世界”好呢?

(二)计划经济导致效率损失,最终迈向集权政治

在哈耶克看来.一切类型的计划经济都是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并没有多少区别,它们都是集体主义。哈耶克认为,迄今为止,对资源配置来说,竞争是最为有效的,计划是与竞争鲜明对抗的,它只有被用来弥补市场缺陷时,才能与竞争结合起来。如果完全限制竞争,而用计划取而代之.那么结果必将一塌糊涂。因为计划会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和损失。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普遍而持久,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许多知识分子崇尚社会主义,认“社会正义”、“收入平等”和“就业保障”为理想目标。“铲除私有制度”和“推行计划经济”被认为是为了达到理想境界而必须采取的手段。哈耶克曾亲历德国社会主义运动并目睹希特勒上台,他认定法西斯统治与社会主义者鼓吹的 “全民族最高利益”、“个体服从集体”等价值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警告英国和美国的知识分子:除了要进一步推敲社会主义理想目标的具体含义之外,还必须权衡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所要付出的代价。而这个代价是极其昂贵的,首先是效率方面的损失,在市场经济中,信息浩如烟海,情况复杂多变,一个人纵有三头六臂,也无法面面俱到,考虑到所有相关因素。所以中央计划部门是不可能替所有的人作出“生产什么”和“怎样消费”的正确决策的,这样的决策过程会造成很大浪费,即便消费者有权选择买什么和不买什么,消费品的价格也将是严重扭曲的。

“效率损失”并不是哈耶克抨击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依据。三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许多人相信:资本主义“盲目生产”所造成的浪费不一定比社会主义“计划失误”所造成的浪费小。哈耶克在书中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提出的命题是:彻底的计划经济和彻底的竞争经济,如果可能实现的话,都是有效率的。然而这两者的混合注定是效率低下的,除非“计划”是为了加强和改善而不是为了排斥“竞争”。

最重要的是经济计划必然导致政治集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难以统一,要想计划顺利进行,就得推出一个权威,由他独揽大权,最后一锤定音。这样,“独裁”就不可避免。而且,要大规模地推行计划,独裁的效果最为明显。因此哈耶克说,独裁和计划是一对孪生兄弟,相伴相随,形影不离。

在中央计划体制下,当局为了达到一定目的,总是开动一切宣传机器,一日复一日地向人们灌输同样的思想。结果全体人民形成了同样的思想模式,最后由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思想支配一切。比如30年代德国政府为了消灭犹太人,找出了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大造舆论,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一个观念: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可恶的,必先诛之而后快。双手沾满鲜血的德国青年,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罪孽,反而洋洋自得,充满崇高的使命感。他们空有健康的躯壳,却已经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思想。哈耶克深信:“我们选择的自由,就一个竞争社会而言,依赖于这样的事实,若某人拒绝满足我们的愿望,我们可以转而与另一人谈判。但若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垄断了我们命脉的权威,我们就只能寄希望于他的仁慈了。”哈耶克认定,在这种情形下,个人将丧失一项最宝贵的权利--自由思想的权利。

三、我的感悟

哈耶克,一个反共产主义的旗手,一个自由主义的战士写下了逻辑严密、结局夸张的文字,论证了公有制的社会体系必然走向独裁专制与腐败,使我一个生活在社会主义下的小公民深受震撼。但哈耶克的论证对于中国的前进方向是极有警示意义的。尤其在当今社会,统计阶级的贪污腐败事件被不断揭露。社会主义的策源地德国走向了自由的对立面,是一次彻底的失败,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社会主义亦是半路夭折,朝鲜等国饱受计划之苦,世界范围内至今还没有成功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先例。我们还应沿着这条看不到希望的路走下去吗?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很可能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在阅读过程中,我多次震惊地发现中国五六十年代的思想与纳粹上台前夕的德国思想是如此的相似。而在这两者之后,同是令人不堪回首的文化大革命和纳粹的残暴罪行。想来有些后怕,倘若中国没有掉转船头,仍朝着国家社会主义的方向驶去。今天的中国会是怎样?今天的我们又是怎样?恐怕我也会如那些以为自己正在通往自由之路的社会主义者那般欢欣鼓舞地走向奴役之地。

但是社会主义作为目标并没有错,它反映了人类对更加美好、更加自由的生活的向往,每一个人只要不是彻底的宿命论者,就是一个计划者,每一个行为都是或应当是有计划的行为。计划本身并没有错。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新中国成立前,当时的中国人过得是没有主权的日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何来思想自由,何来人人平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才当家作主站起来了。我们能否认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吗?社会主义在中国,那是毋庸置疑的。从这方面来看,我们踏上的并不是一条奴役之路,而是自由之路。

社会主义有很多种,哈耶克论证了社会主义的多种表现形式,如民主社会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斯大林主义等等,而这其中有一种极端的,那就是社会主义会发展成为纳粹制度——法西斯主义或是说极权主义。正如孔子的中庸之道,“过犹不及”,社会主义发展到极端是错误的,自由主义发展到极端,那就是完全放任,这也是极不合理的。真理具有相对性,在具体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因此,我认为哈耶克如此极端的批判社会主义是不合理的。

现在的我们就好像初中学过的那篇文章--《两条路》中的主人公。回忆曾经有两个选择,我们选了其中一条,却永远会在好奇另一条路上的风景会是怎样,会是荆棘密布还是春暖花开。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踏踏实实走好我们选择的路。尽管我不同意哈耶克的观点,但我敬佩其学术成就,作为一名读者我觉得长了些见识,但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觉得我们要有危机意识,要反思为什么我们的理论研究没能如此的深入?为什么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尽管在不断发展但似乎离社会的现实在不断的远去?为什么我们对于自由主义的借鉴是那么的少,对这些理论的研究是那么的不屑一顾,似乎我们的理论研究者总是那么的胆战心惊的去论证什么而不是去发现什么抑或是极为偏执对自由主义的理论嗤之以鼻?

我想我们党的许多领导人还是有很多精辟的治国治党经验的,但是我们的政治理论研究却过于单薄,极少有人提出前瞻性的理论设想。作为今天的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党我们应以更为宽广的胸怀去接纳各种各样的理论,不仅仅是经济理论,让这些理论为我所用,同时需要对这些理论以系统化。当然这是需要极大的魄力的,就像当年邓小平,能摆脱姓资姓社的纠葛一样。真正的正视社会现实,求真务实,以极其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开展党的理论创新,迎接反华、反共人士的理论挑战,树立中华崛起的文化影响力是当前我们理论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我相信我们走的绝不是通往奴役之路,而是一条通往自由之路,是一条走向社会民主、国家富强的道路!

第四篇:愉快教学对高职思政理论课的影响

愉快教学对高职思政理论课的影响

摘 要:良好的情绪是做任何事的基础,特别是对于学习而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和感受到心情愉快,不仅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真正的活跃起来,而且还能激发学生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积极性和参入性,从而真正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愉快;实效性;影响

良好的情绪是做任何事的基础,特别是对于学习而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和感受到心情愉快,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倍增。而让高校学生能愉快地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仅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真正的活跃起来,而且还能激发学生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积极性和参入性,从而真正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几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已经认识到愉快教学的重要性:“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揭示了学习过程本身就应该充满乐趣,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孔子认为学习者的兴趣和爱好对学习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将“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种教育思想和方法,对于现如今改革开放后各种思想和信息大量涌入的情况下,出生和成长的青少年学生对说尤为重要。目前各国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各自的教育方法不同而已。而我国多年来一直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特别是学校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受学生欢迎的原因

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者,他们的综合素质及个性人格魅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1.教师教学理念的陈旧性,让学生反感

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注于纯理论讲授,过分于注重于教育的短期行为,缺乏终身教育意识。在教学上将思想政治教育孤立地理解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内容,将教育目标做为起点,人为地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与思想道德素质内化过程相分离。

2.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灌输为主,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无法调动起来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呼唤人性回归,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由于教师观念未能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转变,使得教育理念对于社会发展而言处在一种迟缓的、不协调的被动适应之中。因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足够重视,无视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要求,不顾学生实际需要,不注意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现象普遍存在,极大影响了授课效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应多角度、多渠道地让学生愉快地接受

1.教师要“吃透”马克思主义,是让学生愉快上好思政理论课的关键

影响思政课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思政课教师没有吃透理论,照本宣科、脱离实际,使理论变成干巴巴的毫无生气的教条。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做到真学、真懂,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前沿,把自己塑造成专业型人才,成为学科内的“行家里手。认真地、虔诚地、不浮躁地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领会其精神实质,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水平。教师有了理论功底,讲起课来就理直气壮,就有说服力、感染力。当今的学生对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发展的“路线图”存在着困惑。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些困惑归根结底是个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的大智慧,为我们提供一条引导学生走出迷宫的路线图。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论,会使学生终生受用。

2.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让学生愉快上好思政理论课的前提

师生关系和谐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多与学生沟通,关心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在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像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的那样:“爱学生,这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在管在什么场合下,教师都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只有意识到被尊重,才能愉快地接受教育。对优差生应一视同仁。平时多注重鼓励引导学生。

3.民主而良好的课堂气氛,是让学生愉快上好思政课理论的保证

愉快教学的最佳效果与良好的课堂气氛分不开,怎么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呢?

首先,教师不能将个人情绪带入课堂,进入课堂一定要面带微笑,微笑是联系师生感情的纽带。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满腔热忱来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端正、语言亲切,富有激情,并借助眼神、表情、姿势来辅助说话,让学生觉得听课是种享受,而不是受累。

再次,教师在讲授的过程,应注重语速与语调,努力做到有节奏感,快慢适中,抑扬顿挫,起伏跌宕。教师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时娓娓动听,像涓涓细流;有时慷慨陈辞,像飞流而下的瀑布。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兴趣,从而过到愉快教学的目的。

4.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是让学生愉快上好思政理论课的保障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是经验的改组和改造过程。经验必须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如果没有经验的支持,学习到的东西只是纸上谈兵,经不起实践的检验。思政理论课应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聚焦社会“热点”和生活中的富多彩的鲜活事例,努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手段,将理论课的“大道理”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小道理”紧密地结合起来,解决学生当下的困惑和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使学生在师生共同分析、探讨中受到启发,获得成长。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真正感到愉快。

总的来讲,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着手,不断加强和改进,才能真正实现教好和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真正地感受到愉快!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大学.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有意思[EB/OL],[2011-08-13].[2]成尚荣.倾听,教育的另一种言说[J].人民教育,2004,(24).[3]赵华.对加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2009,(2).

第五篇: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

(2013—2014学年

一、当代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现状

(一)忽视政治理论的学习,责任意识淡漠

有部分学生在人才市场残酷竞争的冲击下,只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政治理论的学习;只重个人能力的提升轻视了良好品德和政治素质的养成,在此肤浅意识的支配下,形成了明显的大学生德智分离现象,这也是近年来大学生道德失范`违法人数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部分学生忽视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学习,漠视优良传统道德,俭朴、勤劳、友爱、诚实。所以,该部分学生追求“公私兼容、奉献与索取相互平衡”的道德准则,奉行“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道德信条。又加上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等价交换原则对大学生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在价值观念的取向上更加现实,“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产生甚至蔓延。见利忘义、逐利弃义之举增多,以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思想和享乐主义思想有上升的趋势。

(二)缺乏社会公德,道德行为失范

在今天的校园中,学生谈恋爱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了,但是有部分情侣根本不顾周围环境旁若无人地勾肩搭背,拥抱亲吻,行为非常亲昵;打饭、取钱时不排队、插队不爱护公共卫生不尊重他人,特别是不尊重老师和后勤工作人员;随地吐痰、不讲个人卫生;在宿舍里打扰别人休息在自习室不关手机铃声、大声说话、吃东西等;上公共厕所不冲水不爱护学校公共设施、践踏草坪在自习室、食堂占座一味地与他人攀比;在公交车上不给老弱病残孕主动让座;更有甚者在校园里酗酒闹事最后违反社会治安管理法受到应有的处罚等等。

二、当代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现状的形成的原因

(一)一部分大学生存在观念上的误区

他们认为进入大学主要就是学习专业知识,其他的公共课知识都无所谓,所以根本就不重视自我修养,思想上松弛懈怠,没有远大的报复和理想,对自己的要求是相当宽松。对自己不关心,对学校食物也不关心,对国家大事和社会事务不理不睬,对善、恶、美、丑问题出现错误的认识,没有社会主要道德的羞耻之心,因此社会主要道德规范也对他们失去了约束力。其实,这对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应具有的职业精神和发展构成了较大的威胁。

(二)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方式不够完善

现在在一般高校对大学生道德教育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是一种比较笼统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法,而今天的大学生是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所以对与这种缺乏针对性、有效性、长期性的教育方式来说早已厌倦,甚至对政治理论课教师产生了心理畏惧感或者疲倦感。其效果是可想而知了。同时,在大学的政治理论教育中,重理论轻德育,轻实践。大学的管理方式和高中截然不同,由高中的具体`直接的管理,到大学生的自主、自立、自由的生活。如果这一过度时期没有相应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机制,那么那些腐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趁虚而入。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也会在大学生心中投下阴影。在这样一个价值和利益取向多元化的环境下,部分学生的道德和修养都重受其影响。

(三)大学生正处在“心理上的断乳期”,生理上大脑发育基本成熟,可是在心理上却根本没有成熟

他们在生活上缺乏自主能力,在情感上缺乏自控能力,在形势上缺乏辨析能力,在生理上缺乏调适能力。这一系列不成熟性,使得他们很容易被环境影响,于是自己的道德认识出现偏差,道德意志薄弱、道德情感缺乏应有的定向力和调控力,最后使得道德行为易变、无序、易走极端。所以心理素质的不健全也成为制约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四)社会环境的影响

大学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大学生也没有脱离人类社会而存在,他们与社会的联系非常密切。伴随中外交往的频繁,一些腐朽的落后的错误思潮相应产生,这些对社会的影响也比较大,这些东西通过各种渠道对大学生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且还影响着高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如果不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的话,随时都有被这股潮流吞没的危险。渗透到了高校各个领域的这些思想,这就使高校的道德教育出现了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社会上这些消极腐败的东西对于学生来说,更直接,更直观,更感性,更刺激,更具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因此具有很大的诱惑性和腐蚀性。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

(一)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

1、创建要创建一个适宜的校园环境,要打造一个公园式、园林式、功能组建清晰、建筑风格反映现在和未来、力展时代精神和高品

位文化内涵的高校布局,加强校园的绿化也相当重要,美丽的校园可以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舒适、优雅、安静的学习和生活空间,尤其是要对全院的草坪、花圃等绿化区划分成若干区域,由各系(专业、班级)维护,提升学生护绿护美的情感和责任意识。

2、对大楼、校道冠以励志类或有相当文化寓意的名称;对校园的宣传栏、广告牌(灯箱)等进行布局、外观、内容上的美化亮化优化的统一设计;在合适位置设置校训、学校定位、办学理念、文明用语类语句和中外名人名言牌匾;建设并发挥图文信息中心及校园网的信息育人作用,净化优化网络环境和视听环境;高度重视体育和文化活动场馆设施建设;在教室、食堂等公共学习、生活及活动场所悬挂或张贴名人画像及警句等,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最后,加大实践基地设施力度,并规划创业基地建设,以专业技能、创业能力的培养促进德育建设。

(二)建设科学的课程体系

要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夜要重点考虑,在开设专业课的同时还要开展以下课程与之配套。

1、开设劳动教育课,把学生的劳动教育课作为选修课设置,每个学生都必须在一学期内参加若干次劳动,并将劳动效果纳入期末考核的范畴;

2、开设文化素质教育课,呀区分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比如:加强对文科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加强对理工科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3、开展社团文化活动。鼓励学生成立或参与各种社团,同时积极组织广大学生参与各种健康积极的校内外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道德的修

养,加强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三)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毛泽东思想理论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政治理论课,这是当代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实施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这是不能动摇的。笔者认为,在坚持理论教育时,还应该解决相应的一些问题。比如教材编写问题,教育作为一个科学系统,大学这方面的教材与中学之间怎样分工,如何衔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内容”。内容不应该重复,深度应有区别,高校教材应体现出理论的广度和深度,应有高校的内容特色、理论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课里有关于道德的内容,那么:《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教材这样编写,就考虑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所以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的方法。笔者在此倡导在以后道德课教学中尽量多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

四,总结

当然,加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还有其他的方法,但是我认为,现在的高等职业院校,应加强上述几个方面的工作,增强德育队伍的力量,发挥教育的优势,加强德育的效果,这样就一定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也只有这样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才有更广阔的空间,加强道德建设也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

下载民族文化资源对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族文化资源对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外名著阅读活动”论文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外名著阅读活动”论文 题目:《毛泽东传》读后感 作者:邓朋飞 学号:1220420227 院系:信息分院 班级:12电商2班 日期:2014年11月3日 《毛泽东传》读后感......

    关于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探析论文5篇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内在的思想道德素质,品质修养以及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是改变职业院校以技术教育作为唯一培养目标的重要学科......

    思政课论文

    思政课社会实践( )调查报告 题 目 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查 题 目 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查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正文:暑假是学生放松的好时候,虽然有部分大学......

    思政工作论文

    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进交通事业大发展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更是我 省交通事业大发展的关键一年,为实现全省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十七大......

    思政期中考试论文

    高薪能否养廉 众所周知,近年来关于官员贪污腐败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政治和文化的关注度日益增高。 改革开放给当代中国的发展带来......

    基础学部思政理论课教师岗位职责

    基础学部思政理论课教师岗位职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弘扬学院精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稳定教学秩序,加快学院教学基本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制订本规程。 第二条......

    2011级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方案讲解

    思政理论课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参考选题 为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积极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必修学分,特......

    思政理论课教师成了“高校明星”

    思政理论课教师成了“高校明星” 浙江理工大学 郑显理 “高校明星教师”:15年真情、智慧和执着付出,学生追捧,同行公认,媒体关注。 郑显理,男,1973年出生,中共党员,浙江理工大学毛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