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时间:2019-05-15 12:51: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一篇:《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水调歌头》。通过课文《水调歌头》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不少的语文知识。今天小编还给大家准备了“水调歌头练习及答案”,同学们可以动手写一写,看看自己掌握了多少。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显露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更深一层。“归去”,作者交将那美好皎洁的月亮,看作是自己精神的家园。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却又有些犹豫,“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遐想愈来愈飘渺,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写月光移动和月下不眠之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转入抒发怀人之情。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宕开一笔,表现了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放达宽慰之语。

1、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

《水调出头》中的小序是什么意思,作用是什么。

2、词前小序说明作词的缘由,统领全词。高度概括了作者这个中秋之夜的思想感情经历,表达了他对亲人的真挚怀念。“欢饮达旦,大醉”提示上阕内容;“兼怀子由”提示下阕内容。总的来看,是述说作词原因,总领全篇。

词的上阕写词人“欢饮”时的想象,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词的下阕写“无眠”时的思亲之情及对人生哲理的探求,“千里共蝉娟”是词人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的人生慰藉。

3.《水调歌头》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结合,富有人生哲理,也呈现出作者胸怀的超脱开阔。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唯愿别离的人们各自珍重,即使相隔千里之遥,也能共同欣赏那天上美丽的月亮。此句表达了作者豪爽旷达的情感。

1.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

2.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3.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

4.对《水调歌头》(苏轼)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首句陡然发问,这是诗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B.“我欲乘风归云,又恐琼楼玉宇”,这两句设想,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

C.“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月光的移运,都是“无眠”者眼里看到的,可见“无眠”者久久不能入睡。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禅娟”此句称得上是水到渠成。若是能够健康长久地生活着,那么,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够共赏明月而得到些许安慰吧。这也正是作者的进一步处我解脱。

5.给加点的字注音。

(1)宫阙()(2)琼楼()(3)绮户()(4)婵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举,拿着。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恨:遗憾。

6.解释加点的词语。

(1)欢饮达旦()(2)把酒问青天()(3)高处不胜寒()(4)但愿人长久()

7.写出三句描写“月”的古诗词句子。

8.写出三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怀念或良好祝愿的古诗词句子。

9.说说词前小序的作用。

10.词人把“天”、“月”都人格化的目的是什么?

11.反复阅读此词,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答案:1 人有……古难全 2 B 3 如李白的《静夜思》。古代诗人常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4 全对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 轼

1.写出词中表明时间变化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也表达了词人的美好愿望。

3.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写月抒怀的诗句,你能举出两例吗?

答:

4.本词上阕写______,下阕写______,其实是__________。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包含了什么哲理?试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转朱阁,低绮户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略 4。问天 问月 问人生

5.诗人把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相对,说明事物不能十全十美。

第二篇:《蝶恋花》练习及答案

<蝶恋花>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晏殊(991-1055),_____著名词人。字____,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累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范仲淹、富弼、欧阳修、韩琦等均出其门下。曾以枢密副使出知应天府,延请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清新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句,传诵颇广。

2.解释词语。

槛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罗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尺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二、语段精读

4.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有没有别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看第四、五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回答下列问题。

⑴词句中哪些词与上面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如何理解“凋”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上文有何关系?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看最后一句,分析本句与上句的联系,两个分句之间怎样的关系?这句与上一句有某些共同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

9.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请问这两句蕴含了什么情?阐发了什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北宋

同叔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似燕归来 2.略

3.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4.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5.(先说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6.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二是“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这与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机杼相类。

7.⑴“昨夜”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望尽天涯路”正从上文的一夜无眠生出。.⑵“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极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⑶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愁别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独上高楼”。以上抒写的只是忧伤低迴之音,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有人说,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冼尽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

8.这句与上句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由于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两个分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与“望尽天涯路”照应,“知何处”的感叹更增添了全词悠远辽阔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尽的情致。

9.(1)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惋年华将逝的情思。

(2)出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息,对句“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包含的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或:一切美好而又必然消逝的事物虽无法挽回,可是同时又有美好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为某些事物的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3)呼应“无可奈何花落去”。“香径”表明小路上到处是花的幽香,可见落花之多,故与“花落”呼应。

第三篇:语病练习及答案

语病练习

“语病诊断与修改”在中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学习时应在了解造成病句的原因的基础上,辅以下面几种形式的训练,巩固学习内容。

一、常见病句的分类解析

(一)成分残缺 1.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令人鼓舞的新气象。

解析:缺主语,“出现”前应加“我国”或“各条战线”。2.我决心具有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的新人。

解析:缺谓语,应在“具有”前加“成为”。3.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是可耻的。

解析:缺中心语,在“浪费”后加上“的行为”。4.在我回家的路上,才想起没有和朋友告别。5.通过这次军训,让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

(二)搭配不当 1.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解析: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品质”应改为“形象”。2.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见解很丰富。

解析:主语所述两者,其一不能与谓语搭配,应改为“内容丰富”“见解深刻”。3.王老师的个性是十分豪爽坦率的人。

解析: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删去“的个性”或“人”。4.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解析: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观点”应改为“光辉”或“光芒”。5.大家都以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并倾听着张市长的报告。

解析:谓语中两个动词之一不能和宾语搭配,在“注视着”后加“张市长”,并把原句中“张市长”改为“他”。

6.在班主任的教育下,李强很快克服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解析:动词和宾语两词之一搭配不当,“在错误”前加“改正了”,删去“和”。7.校园里,读书声、歌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片动人的乐曲。

解析: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一片”应改为“一支”。8.李兰总是积极地听取同学们对她的批评。

解析: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积极地”应改为“虚心地”。9.我们把教室布置得干干净净。

解析: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干干净净”改为“美观大方”,或把“布置”改为“打扫”。10.只有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解析: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就”应改为“才”或“只有”改为“只要”。

(三)语序不当 1.李晓勤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步。

解析:该作状语的却放到定语的位置上了,“一次又一次的”应放到“取得”前面,并将“的”改为“地”。

2.红星化工厂大量生产出了优质产品。

解析:该作定语的却放到状语的位置上了,“大量”应放在“优质产品”的前面。3.48个初三(6)班的同学都到电脑教室上课了。

解析:表数量的定语应放在表范围的定语后,“48个”应放在“初三(6)班的”后面。4.那里有名贵的各种花草。

解析:代词应放在偏正短语前,“各种”调到“名贵”之前。5.他把这幅画用绳子挂在钉子上。

解析:用“以”或“用”组成的介宾短语同其他介宾短语连用时,要放在前面,“用绳子”应放在“把这幅画”的前面。

6.这篇好文章对他是很感兴趣的。

解析:主客颠倒,“这篇好文章”与“他”位置对调。7.全校同学讨论并听取了王校长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

解析:谓语由动词性并列短语充当,两个动词有承接关系,前后颠倒,“讨论并听取”应改为“听取并讨论”。

8.管理员因为外出开会,图书馆暂停结束业务。

解析:主语不一致,前面说“管理员”有时外出,后面还将说“管理员”如何如何。可将“因为”移到“管理员”的前面。

9张雄不但取得了好成绩,而且李杰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解析:两个句子的主语不同,要注意主语与关联词语的先后位置,可将“不但”移到“张雄”前面。

(四)句式杂糅 1.反动派宣扬唯心论,是出于他们的反动本性所决定的。解析:两种句式混杂在一起,删去“出于”或“所决定的”。2.他把别人的作业本被撕破了。

解析:把、被字句混杂在一起,删去“被”字,或改为“别人的作业本被他撕破了”。

(五)不合事理 1.菜场向居民供应青菜、包菜、山芋、苹果等蔬菜。

解析:分类不当,可删去“蔬菜”。2.在假期里,我读了小说、文学作品和诗歌。

解析:概念间关系不清,可改为“……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3.赵勇很聪明,学习成绩好,这次评三好生,他肯定能评上。

解析:以偏概全,推理不正确,可在“这次”前加“思想好,身体又好”,“肯定能”改为“可能”。4.今天的作业全都做完了,只剩下一道化学题还未算出答案。

解析:自相矛盾,可把“全部”改为“基本上”。

5.全班没有一个人不认为我班成为先进集体不是大家努力的结果。

解析:不合事理。用三重否定,与本意相反,可把“不是”改为“是”。6.是否注意工作方法,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解析:后句“是”后加“能否”。

二、练习

(一)指出下列病句的病因并加以修改 1.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启发。

缺少主语 改:他的发言,给了我很大启发。2.在改革出现的这些现象中,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缺少主语 改:改革出现的这些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3.通过学习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使我明白了一条人生哲理: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

缺少主语 改:删去“通过”或“使”。4.我们要尽可能地节约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谓语宾语搭配不当改:我们要尽可能地节约不必要的开支和减少浪费。5.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最有意义的一天。

主语宾语搭配不当改: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最有意义的。6.三月的西子湖畔是春暖花开的季节。

主语宾语搭配不当 改:西子湖畔的三月是春暖花开的季节。

7.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主语谓语搭配不当 改:它每年发的电,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8.中学时代打下的坚实的基础知识,为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条件。

谓语宾语搭配不当 改:中学时代打下的坚实的基础,为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条件。9.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前后不一致,“成败”包含正反两面情况,“安定”前可加“是否具有”与之搭配。10.不管山路十分曲折艰险,他也坚持往上攀登。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不管”改成“尽管”。

11.我们这次参加暑期野营活动,身体得到锻炼,但是思想上也有提高。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在“身体”前加“不但”,“但是”改成“而且”。12.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语序不当,应改成“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3.屋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的东西和书籍。

语序不当,把“各式各样的”放在“东西”前面。14.这是一件珍贵的妈妈从外地买来的礼物。

语序不当,把“珍贵的”放在“礼物”前。15.昨天下午,我市领导干部认真讨论并听取了本届政府的工作报告。

语序不当,“听取”和“讨论”互换位置。

16.这篇小说情感细腻,文笔生动,受到了读者的普遍欢迎。把它誉为一曲难得的爱国主义颂歌。

成份残缺,将“把它”改为“被” 17.两天两夜没停的牛毛细雨又下起来了。

不合事理,自相矛盾,把“两天两夜没停的”删去。18.他家的院子里种了茄子、冬瓜、西红柿、小麦等蔬菜。

不合事理,分类不当,可删去“小麦”。

(二)选择题

1.(2006北京市)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C)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改善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

修改:将“改善”改为“提高”。

B.在社会转型时期,对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现教育尤为重要。

修改:在“青少年”后面加“进行”。

c.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关系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修改:在“采取”前加“能”。

D.为减少沙尘暴的危害,有关部门制定出防沙措施,调查研究了沙尘来源。

修改:将“制定出防沙措施”与“调查研究了沙尘来源”对调。2.(2006天津市)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B)..A.赤潮已成为世界性的一种公害,很多地区和国家发生都很频繁。B.中国读者通过《时间简史》这本书了解了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c.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第一届奥运歌曲征集活动。D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3.(2006重庆市)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项是(C)A.技术人员的创造性劳动,为企业挽回了3500万元人民币的损失。

B.此次菊展展出的菊花,除国产名优品种外,还有首次从日本、欧美引进的200多个特色品种。C.请大家游泳时注意安全,避免不要发生意外。

D.能否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必将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4.(2006长沙市)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A.通过观看第47届世乒赛,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B.我们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我们来到省搏物馆, 看到那些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D.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5.(2006扬州市)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 一项是(D)A.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合作,祖国大陆将进一步采取惠及15项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B.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 12个主办城市举办的球迷节将成为仅次于中央体育场的球迷胜地。c.随着三峡大坝主体工程的完工,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提前两年发挥防洪、发电和航运。D.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6.(2006云南省课改实验区)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C)A.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丰富情感。

B.“春城无处不飞花”的诗句虽然不是为昆明而作,却也能贴切地反映昆明的特征。c.情绪污染指的是一个人心情的好坏影响了其他人的好心情。

D.在英国《泰晤士报》的“2005全球 大学排行榜”上,北大跃升至第15位,成为亚洲第一。7.(2005北京市)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是(C)(A)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

修改:删去“一直”,或删去“始终”。(B)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修改:删去“通过”,或删去“使”。(C)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壮。

修改:将“健壮”改为“充沛”。

(D)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

修改:将“一切”放到“人类的”后面。8.(2005天津市)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C)(A)2005年5月28日,全国第十五届书市在天津国际展览中心落下帷幕。

(B)据报道,在芬兰,有18%的中学生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单纯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而阅读.(C)日前,法国和荷兰先后就是否批准《欧盟宪法条约》举行全民公投,由于反对票过半,而且未获通过。(D)联合国把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9.(2005南通市)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C)(A)为了使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党中央对国民经济的增长率进行了宏观调控。(B)中央电视台将焦点对准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呼唤社会对未成年人给予更多的关注。(C)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D)随着南通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具有江海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的青睐。10.(2005长沙市〉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A)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球拍、球衣、球鞋和衣柜等乒乓器材。(B)当亲民党访问团来到长沙时,受到了长沙人民的热情接待与热烈欢迎。(C)在政协会议上,人大附中校长呼吁:不要把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当成品德问题。(D)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11.(2005甘肃省)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A)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B)前不久,在加拿大召开的有20个国家、400多位科学家参加的第八届激光学术会议上,这两篇论文受到高度重视,给予了高度评价。

(C)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措施。(D)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12.(2004天津市)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新世纪启动的国家课程改革,在天津实验区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B)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

(C)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等智能化、个性化。(D)今天下午,我们聆听了李华老师关于如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做合格中学生的专题报告和讲座。13.(2004甘肃省)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C)(A)经过这次有趣的实验,我爱上生物了。

(B)能不能战胜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C)我对《雍正王朝》这部电视连续剧有较大的兴趣。

(D)通过这段时间的复习,使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14.(2004长沙市)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B)(A)深秋的岳麓山,是人们欣赏麓山红叶、登高远跳的好时候。

(B)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C)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D)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15.(2004广州市)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A)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B)租界里的洋楼,是近代史上一个独特的社会产物,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C)万里长城的各个游览点,每天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旅游者。(D)这种做法,既稳定了农户与土地的承包关系,又促进了适度的规模经营。16.(2004云南省)下列句子有语病,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C)(A)陕西剪纸粗犷朴实,同江南一带细腻逼真的绣品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修改:“半斤八两”多含贬义,应删去)(B)正确的认读、书写汉字,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该遵循的标准。(修改:“标准”一词使用不当,应改为“准则”)(C)彩云之南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别具一格的民族歌舞表演,一定会让你目瞪口呆。(修改:“目瞪口呆”一词使用不当,应改为“过目不忘”)(D)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修改:“滔滔不绝”一词使用不当,应 改为“川流不息”或“络绎不绝”)17.(2004南宁市课改实验区)下列句子中哪一个没有语病?请你把它选出来。(D)

A.据了解,目前广西市场上推出一种实木耐腐而磨抗菌,使实木地板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比较好的维护。

B.只有经常接触社会,密切联系群众,才能不断增强国防意识,时刻把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放在心上。C.北京时间6月3日,奥林匹克圣火被送上名为宙斯的专用飞机,送往悉尼的国际火炬传递第一行程。D.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诺曼底战役的胜利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18.(2004重庆市)下面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C)A.我们时时处处都要保证自己和身边的人的安全工作。B.梁实秋先生的故居“雅舍”,是北碚城区的文化重要景观。

C.金刀峡自然风景区的许多峡谷沟壑至今还保持着古老神奇的原始风貌。D.经过我们三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1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C)A.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D.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

A.当我和小娟走进教室时,看到李刚的滑稽相,都忍不住笑了。B.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C.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D.最近,他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提高。

第四篇:丝绸之路练习及答案

丝绸之路练习及答案

一、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归类。

精神满 丰富多 不其数 如生

绫绸缎 绸之路 山岭 五彩

形容人物神态的:

形容数量多的:

形容山势特点的:

二、句子呼啦圈。

望着这座雕像,我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1)画出句子中的有关联想的内容。用“ ”标出。

(2)照样子仿写。

望着高高的五星红旗,我仿佛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望着那捡垃圾的瘦骨嶙峋的老奶奶,我仿佛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三、课文广角。

1.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

这条路,;这条路。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2.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1)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2)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

四、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在航海时代来临之前,丝绸之路是地球上唯一有效的东西方联系之路。丝绸之路沿线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财富,理应得到全人类的保护。将丝绸之路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更好的保护。你支持丝绸之路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吗?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丝绸之路》参考答案:

一、精神饱满 丰富多彩 不计其数 栩栩如生 绫罗绸缎 丝绸之路 崇山峻岭 五彩缤纷

二、听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仿佛看到奥运健儿夺取了桂冠 看到她清贫的生活。

三、1.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 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2.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

四、支持。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的、沟通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丝绸之路在中西方国家的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有重大历史意义。

第五篇:朝花夕拾练习及答案

一、填空

1、《 》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 》和《 》。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作者在《 》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4、“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的人物是。

5、“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 》篇。

6、《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 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7、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

8、《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

9、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10、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 》,《 》。

11、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 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12、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

13、在《 》中,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一书后,才可去玩。

二、选择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A、形象好看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

A、一件

B、两件

C、三件

D、四件

3、《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A、迷信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4、阿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A、一对蚂蚁 B、一对蟋蟀 C、一包苦菜 D、都不是

5、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A、鲁迅写《范爱农》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B、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C、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6、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A、《风筝》 B、《无常》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7、《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

A、《五猖会》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8、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A、东京 B、北平C、横滨 D、绍兴

9、《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

A、《琐记》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

10、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A、《狗猫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

11、“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A、孔乙己

B、范爱农

C、藤野先生

D、寿镜吾老先生

12、《朝花夕拾》中表现作者青年生活的文章是()

A、《藤野先生》 B、《五猖会》 C、《猫狗鼠》 D、《父亲的病》

三、判断

1、《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狗“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

2、《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

3、范爱农常常从乡下搭船进城,是因为他向往城市生活。

()

4、范爱农对辛亥革命是非常欢迎的。

()

5、《琐记》中有“肚子疼”绰号的是衍太太。()

6、陈莲河是《琐记》中的人物。()

7、鲁迅是借《狗、猫、鼠》一文来表明他为什么那么讨厌猫的。()

四、简答题

1、你怎么评价范爱农?

2、起初鲁迅认为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

3、文章写了鲁迅的两次摇头,分别是因为什么?

4、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童年时的鲁迅爱收集带图画的书,除此之外,你还能从中知道他此时其它的爱好吗?

5、《父亲的病》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6、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

7、鲁迅写《无常》是为了表达什么思想?

8、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

9、鲁迅为什么对范爱农是失足落水还是投水自杀表示怀疑?

10、《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62年所作的回忆性(叙事)散文(体裁)集,书中着墨较多的人物是谁?

11、请写出两个《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

12、在鲁迅《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是写“宠物”的,你知道是哪一篇吗?

13、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

14、为什么作者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

15、《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

16、《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谁?

17、《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什么?

18、《父亲的病》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怎样的实质?

19、《无常》中塑造的“无常”这个形象为什么会受到民众的喜爱? 20、概括写出《二十四孝图》作品的内容提要。五 语段

(一)阅读《五猖会》片段,回答问题。

⑴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⑵“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⑶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⑷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⑸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⑹“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⑺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⑼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⑽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⑾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1、请概括《五猖会》的主要思想内容。

2、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1)本文段出自《 》,选自《 》,是鲁迅描写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共十篇。

(2)作者在文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3)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哪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相关知识及练习:

1、《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全书收录了《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十篇文章。书中不少文章包含着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一本 回忆性散文(体裁)集,共10 篇。最初在《莽原》杂记发表时,总题目中为《旧事重题》,1927年编集成书,改为现名。

2、第一篇作品《狗 猫

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3、《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记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4、“我”平时怎样叫保姆长妈妈?什么时候叫她“阿长”的?有时候“我”为什么“实在不大佩服她”?“一时”“我”又为什么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甚至于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呢?

“我”平时叫保姆长妈妈“阿妈”。叫她“阿长”是在“憎恶她的时候”,这个称呼不大客气,平时只有年辈最大的祖母才这样叫她。

“实在不大佩服她”的原因是她“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又不许“我”走动,并动辄以告状相威协;睡觉的姿态不好,占了过多的地方;满肚子麻烦的礼节,等等。

“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是因为她常对“我”讲“长毛”的故事,某些情况表明她似乎有“伟大的神力”,于是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后来因为她给“我”弄到了绘图的《山海经》,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又使“我”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

5、鲁迅本人说《范爱农》一篇写法较差,是不是较差?差在哪里?

鲁迅先生自己认为《范爱农》一篇写法比较差,这是有道理的。这一篇虚构过多,结构有点松散,因此他本人不大满意。

《朝花夕拾》答案

一、填空

1、《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2、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3、《琐记》

4、活无常

5、《琐记》

6、日本留学和回国后

7、虚伪和残酷

8、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9、矿路学堂

10、《无常》、《五猖会》

11、无常

12、范爱农

13、《五猖会》

二、选择

1、(D)

2、(C)

3、(C)

4、(B)

5、(D)

6、(A)

7、(B)

8、(C)

9、(B)

10、(D)

11、(B)

12、(A)

三、判断

1、(×)

2、(√)

3、(×)

4、(√)

5、(×)

6、(×)

7、(×)

四、简答题

1、爱憎分明,为人正直

2、非常冷漠,十分胆小,对师长无情,与人背道而驰。

3、第一次是因为关吏从范爱农一行人等的行李中翻出绣花弓鞋,有损国体。第二次是因为让座“雍容揖让”“分出尊卑”,显得封建。

4、描绣像

5、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是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6、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

7、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所谓的“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

8、他生性孤傲耿直,落落寡欢,最后穷困潦倒,溺水而死。

9、鲁迅对范爱农之死的怀疑实质上是鲁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10、《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

11、子路负米、董香扇枕、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

12、《狗•猫•鼠》

13、高兴的是:①鬼少人多②归我一人独有③那里面的故事似乎准确无误④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的讲出一段的事迹;扫兴的是: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14、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莱“诈跌”,作婴儿啼,以娱亲意,作者认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换言之,不愿装假,这违背了儿童的心理。

15、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

16、阿长 衍太太。

17、当作者兴高采烈地计划前往看五猖会时,却突然被父亲叫住要求他背书。

18、答: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19、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20、答:《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 语段

(一)1、答:《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2、答: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3、答: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4、答: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理,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强制学习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的„„类似即可。

(二)(1)《狗猫鼠》、《朝花夕拾》(2)答:目的是在与“虫蛆和鸷禽猛兽”作对比,将“正人君子们”虚伪、丑恶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3)答:作者是对“正人君子们”辛辣的嘲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三)出自《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下载《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练习及答案

    【总述】本书是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全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床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作品。小说以保尔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

    《醉翁亭记》练习及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卷班级姓名座号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环滁琅琊潺潺()辄醉 ...... 暝伛偻提携 ()山肴野蔌() ...... 觥筹交错颓然阴翳 ....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

    散步练习及答案

    散步练习及答案 【基础练习】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散 背 ( ) ( ) ( ) ( ) 行 重 ( ) ( ) 2.选词填空。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 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

    排比句练习及答案

    排比句习題 一.排比句仿写 1.毅力是攀登智慧高峰峰的手杖,毅力是 , 毅力是 。 2.日子像一条小溪,汨汩地向前流去。日子像一双筷子,夹着酸甜苦辣的现实。 考试如 , 。 考试如 , 。......

    《三国演义》练习及答案

    《三国演义》练习及答案 班级: 姓名: 《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主要内容:小说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

    字音练习及答案

    字音一、二练习及答案 字音一 1.下列词语中划横线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腈纶 粳米 菁华 泾渭分明 数茎华发 B.跂望 契合 修葺 迄今为止 锲而不舍 C.拎包 窗棂 聆听 高屋建......

    英语练习及答案

    1.第1题 The room was so quiet that she could hear the of her heart. A.hitting B.beating C.hurting D.striking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一般将来时练习及答案

    一般将来时(The future indefinite tense) 一般将来时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由助动词shall或will加动词原形构成,shall 用于第一人称,will用于第二、三人称。除英国外的说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