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文言文活动性教法研究论文
【摘要】高中教学阶段一般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较高,高中的学生不仅要诵读经典文献,而且要从中感悟生活。文言文活动性教法作为一种新式的教学法,对于充分发挥教学作用的意义非凡。本文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文言文教学背景,分析文言文活动性教法的主要功效,进而提出具体策略,为高中文言文活动性教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本教育;高中;文言文;活动性;教法
高中文言文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育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化赏析能力和语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文言文活动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使学生领悟文言文中心意思的现代教学方法,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是其最大优势。本文着重介绍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文言文活动性教法的具体策略,为高中文言文教学提供参考意见。
一、文言文活动性教法的背景
由于语言上的差异,文言文一般比白话文更难懂话语意思,也不好断句,所以出现了大多数高中生不喜欢文言文的现象。究其原因,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是其关键因素。而学生缺乏文言文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又是文言文教学模式较呆板,以诵读为主,无法调动学生应有的学习原动力。再加上学习目的不明确,兴趣逐渐减退,又导致了学生对文言文的躲避心理。文言文活动性教学方法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性经典诵读模式,转变成学生主动性的活动领悟模式。随着高中文言文活动性教法的广泛应用,文言文教学效果显著,为推动改进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生本教育理念中文言文活动性教法的主要功效
生本教育理念中文言文活动性教法主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再现等活动为主要课堂内容,通过围绕文言文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言文的中心意思。文言文活动性教法的主要功效主要体现在趣味性强、活动形式多样、直观领会、深刻记忆等方面。
三、生本教育理念中文言文活动性教法的具体策略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文言文、读懂文言文的关键,良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推动学生学习文言文,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看待问题。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文言文教学应当以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为立足点,将活动变成课堂主要内容,为学生主动领会文言文提供机会,从而实现互动、有效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文言文活动性教法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教学策略:
(一)精心引导,唤醒学习兴趣
介绍文章作者、作品价值、情境再现、制造悬念等是文言文的一般引导方法,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文言文活动性教法除了采用上述引入方法外,可以加入故事讲解、活动方式介绍、划分小组等内容,进一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学习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之前,可以先通过对欧阳修生平的介绍,让更多的学生加深对欧阳修的了解与敬佩,初步来激发学生对欧阳修作品学习产生兴趣,然后说明教学活动方式和小组划分学习规则,从而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一步提升。
(二)创造情境,提高学习积极性
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必须生动多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充分领会文章中心意思。在实际的文言文活动性教学中,可以运用电教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多种情境模式,让学生模拟当时的情境和对话,从而达到感同身受的效果。例如在《小石城山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其中的情境,通过类似的画面展示,让学生模拟当时柳宗元的游行路线,感受所见所闻,达到身临其境,深刻领会句意的目的。再如教《寡人之于国也》时,可以先播放文言文朗诵视频,让学生从视频中领会文章的内容和情节,再通过组织文言文朗诵比赛等活动……像此类的活动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进而优化文言文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三)注重拓展,丰富想象空间
创设意境,通过活动让学生领悟文言文主旨只是第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是第二步。如在《季氏将伐颛臾》的教学中,为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组织开展自编自演活动,在领悟文言文的基础上,将文言文排演成话剧进行情境再现,能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想象空间,激发学习热情,从而达到较高的教学要求。
(四)联系实际,加强领会感悟
领悟文言文,拓展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并不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因此,高中文言文活动性教学的最终目的也在于促使学生联系实际,加强对现实生活的领会和感悟。与其他教学方法一样,无论教学过程如何,文言文活动性教学的目标只有一个:不断缩短课文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去指导实践,在实际生活中印证理论知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四、结语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学生的学习方法需要教师与学生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同样需要教师们不断学习与创新,再加以充分运用,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随着生本教育理念下活动性教学在高中文言文课程教学中的不断应用,文言文活动性教学方式将进一步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促进课堂教育教学方式的灵活多变,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目标,提高文言文教学整体质量,最终为提高我国古文教学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雪.高中文言文情境教学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6.[2]欧园.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51).
第二篇:浅谈高中文言文教法与学法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法与学法
太白中学 刘聪儒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实践,使我切身感到在文言文教学中有诸多困惑。学生学习文言文为何总是反应迟钝?学生是学习文言文的主体,但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这个主体在文言文的学习中疲于应对,以至于越来越吃力,越来越迟钝。具体表现为:1、课文朗读有气无力。除了文言文背诵篇目,学生大多不愿多读又由于不懂得古人句读的要领,读起课文,结结巴巴,胡乱停顿。2、字句翻译望文生义,牵强附会。《考试大纲》要求学生能‚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老师为让学生能真正理解、翻译文中的句子,在教授古文时,基本上采用串译方式,逐字逐句地讲解,逐字逐句的翻译。哪个字活用,哪句话是特殊句式,字字落实,句句到位。然而老师苦口婆心地教诲,并没有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感受能力和翻译能力。事实上,即使在高三年级,仍有大量学生搞不懂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分不清宾语前置和定语后置,对词类活用也糊里糊涂,翻译只好望文生义,生拉硬扯。譬如‚ 王见之,曰:‘牛何之?’‛有人将‚牛何之‛翻译为‚牛是为什么呢‛。又如‚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有人将其译为‚耳朵听到我的话的人,受下等奖励‛。
对于以上情况,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采取有针对性地教法与学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效率,在考试的实践检验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法上我认为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情绪调整策略。
相当部分‚新潮、时尚、另类‛的高中生来说,文言是太古板、太遥远、太无趣了。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文言文内容大都可以与历史故事、名人趣事、生活轶事和处世哲学联系起来,备课中多方面多角度搜集文章涉及到的相关材料,或用于导入新课,或用于探究内容,或用于拓展延伸,可以有效地调整学生的情绪,排除他们畏难、无趣的心理,之愉悦地、好奇地、饶有兴趣地研读课文,如教《勾践灭吴》时,导入时可以讲述‚卧薪尝胆‛的故事,让学生心动,使他们迫不及待地走进课文;学习中可以用‚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史实鼓励学生愉悦地研讨内容;最后还可用‚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对联调动学生情绪,使他们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情感上的鼓舞。经常这样做,他们就会感到学习文言文是快乐的、有趣的、能有很多收获的,从而情绪高涨,心情愉悦而又意犹未尽地将原本‚ 望而却步‛的文言文学习进行到底。
二、鼓励表现的策略
当代高中生普遍具有渴望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善于展示自我已经成为对现代人基本素质的要求,不善表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交际交往等都会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错失机遇,不利于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功。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讲的多,学生讲的少,很容易使他们陷入被动接受的位置,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参与,多表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方面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应起好指导和调控作用,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使课堂上的双向、多向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
1、确定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是从自我规划开始的。文言文由于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常常不知道从何入手来学习,常常茫然地等待老师的讲解,如果放手让学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一般要求和学生自身的情况确定自己学习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尝试围绕不同内容和要求来进行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将会更加积极主动。
2、总结字词句。文言文教学的主 要内容是语言的教学,但传统的由教师串讲为主的方式很容易使教学陷入繁琐、单调、枯燥的困境,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这个环节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读,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相互解疑,交换意见,展开讨论;还可以让学生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句子翻译等方面总结归类,交流展示,使学生尽情活动,成为课堂的主角,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实践表明,这样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不仅使课堂充满活力,而且教学的效果也更好。
3、探讨哲理句。文言文多为古代经典,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人文性很强,其中有很多深含哲理的语句,这些语句有很强的思想性、哲理性和艺术性,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在新的时代,新的社会环境里,它们是否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呢?把这些语句拿出来让学生联系现实和思想与生活的实际感悟和鉴赏,既能促进理解,又能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思想积累。如教学《伶官传序》后,指导学生讨论‚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的现实意义和谈谈‚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心得体会,启发学生从历史与现实、国事和家事等多方面敞开心扉,各抒己见,充分展现自身潜在的能力,深究内容,就在文言文本和学生的已有知识、思想及生活实际之间建立了生动的联系,使文本由‚死‛变‚活‛、由‚远‛及‚近‛,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就充分发挥出来,越学越有味道。
以上是从教法角度说了两点,下面从学法角度谈一下怎样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显然,这里的‚帮助‛就是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
者、引导者。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教科书应突出语文课程的特点,要便于指导学生自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有利于学生白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不断提高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一、把学法指导有机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
要把学法指导有机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常规的建立和自学习惯的培养,改革传统的以‚教‛为核心的课堂结构,设计以‚导学‛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思路,形成教与学的同步推进。
高中文言文篇幅较长,如果由教师逐字逐句地进行讲解,耗时多,效果差。在学法指导的探索和实践中,我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教师适时点拨、讲解为辅的原则,要求学生将‚自读‛‚自查‛‚自思‛‚自写‛四个步骤贯穿于学习文言文的全过程。‚自读‛:白己阅读感知课文内容,动笔进行圈点批画,将难以理解的字、词重点标出。‚自查‛:自己查阅工具书、参阅课文页面的脚注及其他有关资料释疑。‚自思‛:自己思考自学目标所提出的要求,初步完成课后的‚思考、探究、练习‛。‚自写‛:作好自学笔记,记录自学与思考的过程及思维的火花,积累自学的收获。这四个步骤都有具体有序的操作规范。
如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过秦论》一文,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我在讲授该文时,与学生确定了以下三个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的基本观点,了解作者对秦亡原因的分析及借古讽今的意义(2)掌握文言实词‚蒙‛‚亡‛‚爱‛‚制‛‚固‛的意思(3)掌握文言虚词‚以‛‚因‛的用法。目标确定以后,要求学生按‚自读‛‚自查‛‚自思‛‚自写‛四个环节自学课文。我让学生交流和分享自学的成果后,出示了几个思考题:①陈涉灭秦的原因是什么?②大下为何要响应他?③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④攻守的形势分别指什么?又是怎样变化的?⑤本文作者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⑥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色? 然后我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和交流对这6个问题的理解。这样,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和任务,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就掌握双基而言,在学习过程与方法上,落实了有关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学习,熟练地解释古汉语语法现象,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研讨课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披文入情,读出韵味,读出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行扫除了文字障碍,基本上独立地完成了阅读文言文的任务,受到了双基训练,提高了自学能力,也加强了理解、分析、概括、归纳等能力的培养。
二、纵横比较与联想是学习文言文的常用方法
最常见的方法有:1.古今联想,即纵向联想;2.把新课中的知识点和其他有关的课文、诗词、成语进行比较联想,融会贯通,即横向联想。古今汉语差异较大,是中学生学习古文的难点。但古今汉语毕竟不是迥然不同的两种语言,现代汉语是从古汉语发展而来的,和古代汉语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在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时,引导学生采用以今释古、以古证今、古今刘照的纵向联想方法,可以积累知识,触类旁通,提高学习文言文的效益。如下面几个词的古义和今义相同。
(1)至 古:履至尊而制六合 《过秦论》
今:至高无上 至理名言(2)假 古:假舆马者 《劝学》
今:狐假虎威 不假思索
(3)过 古:尔言过矣 《季氏将伐撷臾》 今:闻过则喜 改过自新
横向联想是让学生用已学过的古文去理解新学的古文。古代汉语中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这种情况比较普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但学生难以理解,可指导学生采用横向联想的方法,用学过的知识去理解新学的知识。
三、归纳梳理,巩固提高
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文言文教学,应使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总之,学生对任何学习方法,尤其是思维方法的真正掌握,都是在具体知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离开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方法就会‚架空‛,成为无实体的‚躯壳‛;离开了知识就谈不上学习,因而也谈不上掌握学法。学生只有在学懂、学会,牢固掌握双基的前提下,才可能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是学生终身受益的技能,教师不可忽视,学生更不能忽视。
第三篇:高中文言文学习方法研究
高中文言文学习方法研究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当代人了解古代文化知识的重要媒介。尤其是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是必学和必考的语文内容。但由于时代久远和文化的差异,许多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时有一定的困难,甚至对文言文产生一定的畏惧感,久而久之,便放弃了文言文的学习,这是极不利于高中语文学习的。事实上,要想学好文言文就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笔者经过大量摸索,得出以下关于文言文学习的有效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是科技迅猛发展时代,语言也逐步走向现代化,久远的文言文已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况且学生只有上语文课时才有点文言文的文化环境,其他场景很难接触到文言文。因此,教师除了传统地照着书本讲解文言文知识,还应当组织一些与文言文知识有关的活动,如可以在每堂语文课开始前由一个学生上台讲述一个有关文言文的小故事,或者组织与文言文知识相关的辩论赛。以有趣的活动来展开学习,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的兴趣,这就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另外,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监督者,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适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易融于古文化的情境,打破传统的教学枷锁,发展学生的学习情感,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愈发浓厚。
二、诵读文言文
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之一,诵读可以加深?W生对文言文含义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思想情感。同时,重复的诵读能够在无形之中加强对古文的语感,其韵律也会逐渐彰显,这也是“书读百变,其义自见”的道理所在。但强调诵读并不意味着只需反复读文章,它更注重的是在诵读文言文时必须先读准字音,在诵读的同时还要注意语气的停顿并体会当时的语境、情感,这样才能大大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对文章中较长或理解起来稍有困难的一些段落句子,学生在诵读时更应放慢语速,尽力去理解语句的含义,这也是学习文言文知识必须克服的一个小小挑战。例如,在学习《陈情表》时,学生就应带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来反复诵读,因为这篇文章的情感极为丰富,句式整齐、韵律明显,所以这是一篇很值得去反复诵读的文章。
总之,诵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语句的理解,对文章情感的体会。但诵读的形式还有很多,比如分角色诵读、诵读比拼等,展开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既能活跃学习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兴趣。
三、拓宽文言知识面
文言文一般语句精简,涵义丰富,因此,在学习文言文时,学生会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该从多方面来引导学生打开自己的想象空间。高中的许多文言文都是富有趣味性或深刻道理的小故事,因此,教师在讲解文章时可以多讲述故事的情节,并延伸到其他知识点,这样就能拓宽文言文学习的知识面,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讲述《左传》的知识,因为这两者内容具有关联性,一起讲述有助于学生理清故事情节与脉络。此外,除了讲解大量的文言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过度依赖教师和课本都不利于学习,而应学会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四、创新教学方式
文化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健康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成长。因此,作为教育者,教师不能把成绩作为衡量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而应转变教学观念,勇于创新教学模式,以开放式的心态来包容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鉴赏能力。
例如,在学习《蜀道难》这篇文章时,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去收集相关资料,这样就能对该篇文章有个大体的了解,尤其是对文章中的“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等语句有个基本的理解。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蜀道难”的困难之处,引申出该篇文章的创作背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者创作文章时的复杂心情和艰难处境,这有助于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文章的背诵。学习之后,教师还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此外,在教学时若以配乐朗诵的形式加以辅助,课堂气氛能够更为浓厚,学习效果也会更佳。
五、总结知识点
虽然高中课程任务繁重,文言文内容也多,但学习还是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即使文章内容多,但总是有一些共同的知识点,且经常出现在考试知识点之中。那么,教师应当给学生做一个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将所有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并要求学生记录下来,形成一个文言文知识簿,时常拿出来加以朗诵记忆;碰到新的知识点,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及时地记载下来,使得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如在文章和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而”字,它在文言文中就有不同的含义,表转折、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等,如果学生对其全面归纳,并且及时复习,那么在碰到该考试知识点时,只要回忆起该知识体系,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这种方法方便且易于记忆,学生面对任何内容都可采用。
六、注重平时积累
学习并不仅限于课堂上的那么点时间,平时生活中也要时时注重知识的积累总结。在生活上,碰到与文言文有关的知识点,也应当学会思考总结。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许多文人的著作都是经历了生活的千锤百炼才创作出来的。所以,教师更应教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吸取生活中的经验,将学习融于生活之中。如在假期,可以对外出游玩见到的风景加以描述,或者朗诵一下与之有关的句子,或者写一下精简的论述,甚至可以写一下游玩心得等。碰到类似的情境,自己再作为创作者更能体会文中的思想情感,久而久之,在理解学习文言文时便不再觉得它与现代人之间的距离遥远了,反而会觉得亲近。
文言文既是我国悠久文化长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生必须学习、考试的文化知识。文言文知识零碎且繁杂,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学习文言文既讲究学习气氛,也讲究学习的方法,浓厚的学习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要学好文言文,不能盲目对之,不能学而弃之,更不能怯而退之。对于有些学生来说,文言文可能一直是学习的薄弱环节,但是只有勇于面对挑战才能真正克服困难。学生学习文言文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积极的思考,反复的朗诵,及时的归纳总结,以有效的方法对之,学生才能渐渐喜欢上文言文。
总之,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合理的有效方法,脑、眼、手、口并用,积极思考,多加阅读,多加写作,反复诵读,在文言文的学习道路上必会越走越远。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76000)
第四篇:高中英语教学论文:浅谈中学英语教法与学法研究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浅谈中学英语教法与学法研究
长期以来,在我国英语教学工作中,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只注重“教法”研究,总是不遗余力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则采取记忆、背诵等机械式的学习方式,结果,同样的做法并不能使所有学习者都学得好,并且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多方面发展,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空间。
大家都知道,李阳老师的疯狂英语独创的英语学习方法,多年来影响了数以亿计的英语学习者,确实能帮助许多同学提高英语。但是,也有部分同学学习了李阳老师的学习方法,一段时间下来,英语成绩仍不理想,于是弃之而求他法。这也说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身的能力和性格差异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因此,在当今基础教育新课程(新课标)改革形势下,我们英语教师进行“教法”与“学法”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
那么,我们英语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法”与“学法”的研究呢?我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多年,现将自己的观点总结如下:
一、教师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1、英语教师本人应该加强各方面教育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学习有关英语教与学的心理知识,研读《中小学英语教学》等报刊杂志,提高教学理论水平。
2、在加强自我学习的基础上,英语教师应积极参加再教育学习,接受再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进行知识更新,甚至是教育理念的更新,不能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更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
3、教师可以到校外观摩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亲身体验、灵活使用教学资源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技能。
4、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多开展教研教改活动,经常进行听课、讲课、评课工作,与同事们进行交流,从而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第五篇:初中文言文教法
初中文言文教法、学法研究报告(转摘)
[ 2009-1-18 19:48:00 | By: 杨先红 ]
初中文言文教法、学法研究报告(转摘)
传统文言文教学中有一个明显的弊端,教师逐字逐句串讲,用单向的灌输法教学,使学生成为上课记笔记、下课理笔记、考试背笔记的“机器”。学生始终处
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语文能力低下,教学质量不高。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考虑到一体化研究,以探索初中文言文教学规律,想方设法,优化指导方法,采用最 恰当的教法,引导学生掌握简便、快捷、有效的学习文言文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文言文习惯,求得文言文教 学质量的提高。我们的研究内容,就是教师用新的观念,科学的教法,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六
种学习方法:
①预习划注法。根据课后注解,借助工具书,注解文言词的音和义,能划出疑难词句。学生有目的地预习,并带着问题进课堂,有利于开启学习思路。②节奏朗读法。结合课文,通过分词、辨义、音节停顿等项的训练,必要时
借助课文录音校正,读通读顺 课文。
③知识分块法。将知识点归成以下几类进行学习:a、文学常识识记。包括作家作品的介绍,文体“记” “表”“说”“铭”的辨别。b、词法归类。包括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c、句法辨析。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
句等。
④背诵找点法。即从文中找出上下文联系点、结构点、关键词点,理出一条
清晰的思路,加速背诵进程。
例如 “晏子使楚”第二则背诵,指导图示如下:
起因 ┌ 王欲辱晏子 ┐
│ │ │王与左右定计
↓ │ ├
│齐人坐盗 ┘
│ 王与左右施计
经过 │王视晏子
│ ┤
↓ │晏子避席对曰 ┐
│ │晏子破计
│ ├
结果 │王反取病焉 │
(上下文联系点)│ ┘(结构点)
└(关键词点)
⑤文句直译法。强调字词落实,有利于识辨文言课文中的词法、句法现象,正确理解和掌握句意。
如:《岳阳楼记》“吾谁与归”一句直译为“我谁跟一道”,显然是不当的,学生
一望而知这是宾语前置 句。
又如:《孙膑》“乃钻火烛之”中“烛”直译成“照”,就知道是词性发生了变化,名词用作动词了。
⑥习题翻新法。利用某一习题变角度翻新,引发一题多作,有利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达到熟练巩固知 识的目的。
如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一题: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赵急,请救于齐
变换角度,可翻出以下多个练习题:a、这两句分别出自哪篇课文?b、作者
分别是谁?c、“于”还有哪 些解释,找例句解答。
操作程序
(1)宏观程序设计
这是根据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并结合该年级段具体教学要求,以学生的“学情”为出发点,设计 教学总体思路和方法,及时调控“教情”,确定一个最
佳的教学起点。
具体可分以下三步进行操作:
第一步——扶。学生在教师的“扶持”下,领会一些学习方法,要求学生把“学法”笔录、熟记并运用,让学生在训练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步,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从“领会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做 好“过渡”的扶持工作。第二步——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掌握根据不同文体,不同篇目的学习方法,能针对不同课 文选择相应学法,提高学习技巧,学会主动学习。这
一步,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从“主动学习”向“学会学习”过渡。
第三步——放。不是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而是在教师的启示下,放手让学生自我主动学习,教师“相机 ”调控,及时设疑、解疑,实现“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
宏观操作技术流程可用图表示:
(附图 {图})
(2)微观程序设计
这是就某篇文言文起始教学而言的。依据该课文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从微
观考虑,将“六种学法”的指 导,有机渗透在课堂教学的三个阶段中,①整体感知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完成“预习划注”、“节奏朗读”学法指导任务。方法是:
A、提示:在课前或上课之始,教师利用投影机或口头提示预习目标,给学
生一个明确的预习思路。
B、参照: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注释,给文句分词、辨义,有助朗读停准节奏。
C、互查:同学互相查看课本,教师抽查,促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
②局部剖析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完成“知识分块”、“背诵找点”学法指导任务。方法是:
A、示范:教师将每块知识点各举一例示范,然后让学生模仿归类。
B、巡查:教师巡查,帮助学有困难学生归类知识。
C、简析:教师设问,引导学生简析课文,找出快速背诵课文的方法。
D、操练:篇幅较短小的文章,或基础扎实的同学,当堂背诵。其余可放宽
到课外背诵。
③综合归纳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完成“文句直译”、“习题翻新”学法指导任务。方法是:
A、比较:引导学生比较文言文意译和直译的异同,体会直译的好处。
B、讨论:指导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译句与译文的正误,规定不准看现成的翻译资料,只允许参考课文注 释。
C、解疑:检查翻译时,学生提疑,师生答题。
D、翻新:教师举一练习题,要求学生改变角度编拟新题,然后一题多作,举一反三。
微观操作流程见下图:
(附图 {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操作顺序,不是僵化的固定模式,应讲求一种最佳的选择与结合。一 般情况下,选择使用的依据主要有三点:
①着眼于培养学生整体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②按照文言文体裁特点,每篇知识侧重点。
③综合考虑教学的各有关因素。
总之,教师只有遵循《教学论》提出的按照一定的科学依据,选取适当的教
学方法,并能合理地加以组合,才可望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研究,基本达到了预定的研究目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
果,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
1.激发了学习兴趣
表现为学生听课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乐于学习;95%的学生争相制作投影片或争取 发言,学生学习参与率达到100%,喜欢学习文
言文的人数从研究前的45%,上升到98%。
2.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
笔者在研究前后分别对学生学习方法掌握情况作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表:
(附图 {图})
从表中的各项数据可以看出,研究后比研究前,掌握多种学习方法的学生数
明显增加。
3.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请见下表:
(附图 {图})
从表中可以看出,研究后比研究前不良习惯的学生人数大大减少,尤其翻译课文方面,学生已全部改掉了 依附老师、依附资料的不良习惯,自学能力得到
了增强。
4.提高了学习成绩
笔者还对研究前后两次期末考试文言文部分的成绩作了统计,(试卷均由教
研室提供)结果如下表:
项目平均得分率 及格率 优秀率
百分比 时间 前测(95年第二学期)78.04 89.28 25.6 后测(96年第一学期)
89.8 98.2 36.7
从表中“三率”可以看出,研究后比研究前,学生的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教法、学法一体化研究”的效果之所以比较好,除了学生学习能力自然增长,班主任及其他学科教学等 因素外,一体化研究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从理论上
分析道理有三条:
①遵循《教学论》中“师生协同”原则。教师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调动了学 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教学过程全处于师生协作活动,互相促进的状态。学生从中掌握了有效学习方法,这等于找到了
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②遵循《教学论》中“有序性”原则。无论在宏观操作流程还是微观操作流程中,把握了教学内容的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使学生能够顺利,有效地掌
握系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③符合孔子提出的著名教学要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而不是牵着学生走,强迫和代替学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 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
力。
从上述研究效果检测表明,“教法、学法一体化研究”是可行的,有效的。只要我们教师努力创造条件,多在善导上下功夫,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积极性,课堂教学质量是完全可以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