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文言文新教法
初中文言文新教法
将课文改编成故事
邱前进
从前年秋季开始,全国的中学生开始使用新版的语文教材,新版教材一大特点就是:文言文篇幅大增。这不仅给学生,也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才能上好初中的文言文呢?这是值得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
文言文,无论在语音、语法,还是在词汇方面,都与现代汉语有极大的差异。不必说文言文曲折艰深的内涵,也不必说那之乎者也的拗口的读音,单是那一串串的生字,就让人退避三舍。对于初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无疑会感到生疏难懂,自然就会产生一种畏难的,害怕的心理,这样给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正因为如此,教师必须对症下药。文言文教学可以采取新的教法:即把文言文改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这样教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第一,文言文改编成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根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节课能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这节课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学生的主动性一下就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教学。课堂气氛就不再是由被动接受而呈现的一片死水微澜,而是“百家争鸣”的局面。
面对文字艰深的古文,如何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呢?众所周知:中学生都爱听老师讲故事,只要教师一说讲故事,学生就会欢呼雀跃,全神贯注。为此,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心理进行教学。
只要仔细分析文言文,就不难发现: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言文都是一个个精彩有趣故事。例如:《扁鹊见蔡桓公》就讲了蔡桓公虽然有病,而且扁鹊也三番五次地警告他,但他却置之不理,结果活活地病死,真是可悲可叹;《卖油翁》中,卖油翁虽然看到陈尧咨十射八九中,这本来是很高的本领,可是他却只微微点头,何故?原来经验告诉他:只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木兰诗》中讲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女英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举不胜举,只要教师精心改编,一篇篇文字艰深的文言文,都可成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把课文改编成故事后,上课时教师一开始就给学生讲故事。由于故事浅显易懂,学生一听就明白,如此一来很自然就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文言文上去,学生也就心情轻松愉快地接受了它,不再会有一种畏难害怕的心理,文言文也就不再成为一块难啃的骨头了。
第二,言文改编成故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过去,许多教师为了使学生理解课文,不惜花许多时间来逐字逐句地解释,这样做的效果却不尽人意,真是费力不讨好。然而,采用讲故事的方法,不但一开始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自然就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这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铺平道路。因此,了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师不妨把学生分成四个人一组,让学生先找出不认识的字,由他们自行讨论解决;接下来,学生结合课文的注释,再加上刚才对故事的理解,一篇课文和内容也就不难理解了。许多学生都能用流利的现代汉语翻译过来。所以课文的深奥内涵,经过听故事和结合注释,也就显现出来。
第三,文言文改编成故事,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在理解课文的内容时,许多教师只是按照课文内容进行直译,因此缺乏生动性,使学生难以进一步深入理解,而把文言文改编成故事后,学生可以由故事进行深入的想象,不再局限于课文本身,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例如;《卖油翁》中的陈尧咨,当听到别人说他的技术只不过是手熟罢了,他当时是何等气愤,可课文只简单一句,没有描述他当时神态,语气如何。采用故事法,就可以使学生知道当时陈尧咨的神态、语气,他可能是脸红脖子粗,气冲冲地向卖油翁冲过来,他说话的语气是何等傲慢无礼,这些都可以通过故事表达出来。
总之,文言文改编成故事可以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
第二篇:初中文言文教法
初中文言文教法、学法研究报告(转摘)
[ 2009-1-18 19:48:00 | By: 杨先红 ]
初中文言文教法、学法研究报告(转摘)
传统文言文教学中有一个明显的弊端,教师逐字逐句串讲,用单向的灌输法教学,使学生成为上课记笔记、下课理笔记、考试背笔记的“机器”。学生始终处
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语文能力低下,教学质量不高。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考虑到一体化研究,以探索初中文言文教学规律,想方设法,优化指导方法,采用最 恰当的教法,引导学生掌握简便、快捷、有效的学习文言文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文言文习惯,求得文言文教 学质量的提高。我们的研究内容,就是教师用新的观念,科学的教法,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六
种学习方法:
①预习划注法。根据课后注解,借助工具书,注解文言词的音和义,能划出疑难词句。学生有目的地预习,并带着问题进课堂,有利于开启学习思路。②节奏朗读法。结合课文,通过分词、辨义、音节停顿等项的训练,必要时
借助课文录音校正,读通读顺 课文。
③知识分块法。将知识点归成以下几类进行学习:a、文学常识识记。包括作家作品的介绍,文体“记” “表”“说”“铭”的辨别。b、词法归类。包括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c、句法辨析。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
句等。
④背诵找点法。即从文中找出上下文联系点、结构点、关键词点,理出一条
清晰的思路,加速背诵进程。
例如 “晏子使楚”第二则背诵,指导图示如下:
起因 ┌ 王欲辱晏子 ┐
│ │ │王与左右定计
↓ │ ├
│齐人坐盗 ┘
│ 王与左右施计
经过 │王视晏子
│ ┤
↓ │晏子避席对曰 ┐
│ │晏子破计
│ ├
结果 │王反取病焉 │
(上下文联系点)│ ┘(结构点)
└(关键词点)
⑤文句直译法。强调字词落实,有利于识辨文言课文中的词法、句法现象,正确理解和掌握句意。
如:《岳阳楼记》“吾谁与归”一句直译为“我谁跟一道”,显然是不当的,学生
一望而知这是宾语前置 句。
又如:《孙膑》“乃钻火烛之”中“烛”直译成“照”,就知道是词性发生了变化,名词用作动词了。
⑥习题翻新法。利用某一习题变角度翻新,引发一题多作,有利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达到熟练巩固知 识的目的。
如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一题: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赵急,请救于齐
变换角度,可翻出以下多个练习题:a、这两句分别出自哪篇课文?b、作者
分别是谁?c、“于”还有哪 些解释,找例句解答。
操作程序
(1)宏观程序设计
这是根据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并结合该年级段具体教学要求,以学生的“学情”为出发点,设计 教学总体思路和方法,及时调控“教情”,确定一个最
佳的教学起点。
具体可分以下三步进行操作:
第一步——扶。学生在教师的“扶持”下,领会一些学习方法,要求学生把“学法”笔录、熟记并运用,让学生在训练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步,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从“领会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做 好“过渡”的扶持工作。第二步——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掌握根据不同文体,不同篇目的学习方法,能针对不同课 文选择相应学法,提高学习技巧,学会主动学习。这
一步,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从“主动学习”向“学会学习”过渡。
第三步——放。不是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而是在教师的启示下,放手让学生自我主动学习,教师“相机 ”调控,及时设疑、解疑,实现“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
宏观操作技术流程可用图表示:
(附图 {图})
(2)微观程序设计
这是就某篇文言文起始教学而言的。依据该课文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从微
观考虑,将“六种学法”的指 导,有机渗透在课堂教学的三个阶段中,①整体感知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完成“预习划注”、“节奏朗读”学法指导任务。方法是:
A、提示:在课前或上课之始,教师利用投影机或口头提示预习目标,给学
生一个明确的预习思路。
B、参照: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注释,给文句分词、辨义,有助朗读停准节奏。
C、互查:同学互相查看课本,教师抽查,促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
②局部剖析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完成“知识分块”、“背诵找点”学法指导任务。方法是:
A、示范:教师将每块知识点各举一例示范,然后让学生模仿归类。
B、巡查:教师巡查,帮助学有困难学生归类知识。
C、简析:教师设问,引导学生简析课文,找出快速背诵课文的方法。
D、操练:篇幅较短小的文章,或基础扎实的同学,当堂背诵。其余可放宽
到课外背诵。
③综合归纳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完成“文句直译”、“习题翻新”学法指导任务。方法是:
A、比较:引导学生比较文言文意译和直译的异同,体会直译的好处。
B、讨论:指导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译句与译文的正误,规定不准看现成的翻译资料,只允许参考课文注 释。
C、解疑:检查翻译时,学生提疑,师生答题。
D、翻新:教师举一练习题,要求学生改变角度编拟新题,然后一题多作,举一反三。
微观操作流程见下图:
(附图 {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操作顺序,不是僵化的固定模式,应讲求一种最佳的选择与结合。一 般情况下,选择使用的依据主要有三点:
①着眼于培养学生整体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②按照文言文体裁特点,每篇知识侧重点。
③综合考虑教学的各有关因素。
总之,教师只有遵循《教学论》提出的按照一定的科学依据,选取适当的教
学方法,并能合理地加以组合,才可望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研究,基本达到了预定的研究目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
果,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
1.激发了学习兴趣
表现为学生听课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乐于学习;95%的学生争相制作投影片或争取 发言,学生学习参与率达到100%,喜欢学习文
言文的人数从研究前的45%,上升到98%。
2.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
笔者在研究前后分别对学生学习方法掌握情况作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表:
(附图 {图})
从表中的各项数据可以看出,研究后比研究前,掌握多种学习方法的学生数
明显增加。
3.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请见下表:
(附图 {图})
从表中可以看出,研究后比研究前不良习惯的学生人数大大减少,尤其翻译课文方面,学生已全部改掉了 依附老师、依附资料的不良习惯,自学能力得到
了增强。
4.提高了学习成绩
笔者还对研究前后两次期末考试文言文部分的成绩作了统计,(试卷均由教
研室提供)结果如下表:
项目平均得分率 及格率 优秀率
百分比 时间 前测(95年第二学期)78.04 89.28 25.6 后测(96年第一学期)
89.8 98.2 36.7
从表中“三率”可以看出,研究后比研究前,学生的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教法、学法一体化研究”的效果之所以比较好,除了学生学习能力自然增长,班主任及其他学科教学等 因素外,一体化研究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从理论上
分析道理有三条:
①遵循《教学论》中“师生协同”原则。教师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调动了学 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教学过程全处于师生协作活动,互相促进的状态。学生从中掌握了有效学习方法,这等于找到了
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②遵循《教学论》中“有序性”原则。无论在宏观操作流程还是微观操作流程中,把握了教学内容的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使学生能够顺利,有效地掌
握系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③符合孔子提出的著名教学要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而不是牵着学生走,强迫和代替学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 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
力。
从上述研究效果检测表明,“教法、学法一体化研究”是可行的,有效的。只要我们教师努力创造条件,多在善导上下功夫,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积极性,课堂教学质量是完全可以提高的。
第三篇: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教法尝试
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教法尝试
由于文言离学生生活时代甚远,字词生疏难懂,初中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加上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浓。文言文中词量大,用法灵活,这对于没有文言基础的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挖掘文言文教学的有利因素,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成绩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文言文教学改革的一些做法。
一、多方入手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文言文也不例外。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听故事。因此,我首先用讲故事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上语文课介绍作品的背景资料及作者的生平时不会纯粹地念文字材料,而是尽量找到一些作者的生平事迹,以讲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让他们在听这些小故事中记住作品背景、作者其人。如:讲《黔之驴》课文时,先从“黔驴技穷”的成语引入课文。讲《岳飞》课文时,“岳母刺字”的故事讲起。学生每次都认真倾听我讲的故事。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我让科代表组织同学们找成语故事,并每天上课之前将成语的出处引文抄到黑板上,先让全班学生齐读黑板上的内容,老师讲故事,再叫一学生根据老师讲的故事说出成语并翻译黑板上的文言文。并透过成语挖掘出许多文言词的读音、写
法、意义、用法以及文言语法、修辞等,从而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熟悉了一些文言现象、积累了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等。而诵读是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兴趣的重要途径,所以诵读这一环节,在课堂设计中也大有文章可做。因此我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好读的形式:课前预习时默读;顺从文字时小声读;课上学习时较难把握的文章,可由老师范读,容易把握的文章可让学生自己朗读,还可齐读、轮读、分角色读;师生对读和配乐朗读等;课下记忆时可诵读;巩固复习时要边想边读。经过多次实验,我发现优美的散文配上合适的音乐来朗读,效果会更好。我尤其注意让学生反复诵读优美的工整的语句,让学生产生美感,产生共鸣,产生兴趣。如《陋室铭》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岳阳楼记》中的“先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优美工整的句子,都记学生反复诵读,产生兴趣,为理解打基础。
二、转变观念,用全新模式教学。
当学生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兴趣后,便可以比较轻松地进行文言文教学了。文言文的教学贵在“理解”。它包括:字词的理解、文义的理解、思想的理解、感情的理解等。只有理解深入透彻,才能灵活掌握,举一反三。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为此,我将课堂上的教学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自主学习,独立理解。例如,学习《包拯》、《强项令》这样故事性强的文言作品时,我鼓励
学生根据注释先去自主阅读,让学生凭兴趣主动、独立地阅读,关注文章内容,边读边想边记获得初步印象—-题材、内容、思想情感、艺术手法。第二步,质疑提问,点拨明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质疑、讨论的方法,教给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书和课文注解,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词语进行探究理解。教师在这一步只是在学生对知识把握不准时给以适当的点拨,而后明确。第三步,方式灵活,巩固理解。这一步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翻译课文。可以采用灵活自由的方式进行。如可结成四人小组,每人一句或一段,其他同学点评、更正或补充。这样的练习涉及面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可按照事先编好的组别,按次序轮换,完成课文的翻译。教师要加以评价,肯定译得好的地方,明确需校正和补充的地方。第四步,以全班为单位,复述或讲故事,将所接收来的文字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力求准确无误。
三、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融会贯通。
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文言文除背文段外,还应熟记字词的意义及用法,常见虚词的翻译,作家、作品和出处。要想把这么多知识全部记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教师在这时的指导作用就显得更重要了。
首先在指导学生记忆文章的时候,往往先通过形象化的方法,以文章的顺序和意思为基础,或是结合图画,或是配合小品表演,或是老师采用手势示范,帮助学生进入文章内容中,同时
用文言将意思表达出来,达到当堂背诵的目的。其次课文中的字词可让学生分类识记。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和重点实词,学生通过分类整理,再写出相应例句。这样,就将散乱的知识条理化,零星的知识系统化,学生既可以触类旁通,也可举一反三。至于常见的虚词,如其、之、以、于、而、则等,先由老师帮助他们按词性归类,然后归纳相同用法和不同用法,如教学《爱莲说》时,比较文中八个“之”字的用法这样,哪些“之”理解为“的”,哪些句子中的“之”有舒缓语气的作用,再布置作业,让学生从已学古文中各找出两个例句。再有就是文学常识了,采取让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将一课、一单元乃至一册书中的作家、作品和出处,按朝代顺序整理出来,更便于记忆。
四、挖掘文言作品的思想内涵,陶冶学生的情操。很多文言作品都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文言文教学中利用作品的思想意义教育学生,也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如《爱莲说》中在莲的形象中寄寓的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我引导学生做人要做一个像莲一样高洁傲岸的人,不做争名逐利的人。又如《岳飞》课文中提到的岳飞治军的“诚、信、智、勇、严”,我也联系今天实际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和法纪教育。再如利用《黔之驴》故事中的老虎善于思考的精神,教育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学会思考。在文言文教学中,通过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大大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总之,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去学习,从方法到途径,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我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光靠课堂学习是非常有限的,教师还应激励学生广泛地阅读一些浅显易懂的、故事性强的文言作品,如《史记》、《汉书》等名著,这样不仅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大有好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现代文的能力的提高。
第四篇:尝试对初中文言文的教法改进
当今社会新思潮爆炸,知识思维多元化,人们总是一味求“新”,却逐渐地冷落了那些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淘洗而流传下来的脍炙人口的“旧”文章。其实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学好这些古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甚至于思想道德水平是至关重要的。但老师们却越来越怕教文言文,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怕学文言文,甚至讨厌文言文。我觉得这种现状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文言文教学方法太老、教学效果太差造成的。那么,如何让初中学生“爱”上古诗文,提高古诗文的教学效率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几点不成熟的见解。
一、确立目标,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
从教十年来,听课无数教授古诗文更是不知凡几,来去来去发现大家教古诗文都形成了一个僵死的模式:介绍背景——排除生字——翻译背诵——疯狂做练习。这种模式存在这样三个弊端:1.一味强调接受,无趣味。2.一味强调知识,“填鸭子”。3.一味强调记忆,无思考。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满头大汗,学生记个不停,还要要求把翻译权背下来,明天检查。考试时稍有课外迁移,学生又是茫茫然无所适从。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知道这种教法是没有效率的,更远远达不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因此转变古诗文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其重要。不应该过分的强调翻译,诚然文言字词是学习文章的基础。但文章的灵魂在于它能给我们以美的熏陶,让我们对人生有新的领悟和启发。如果总是把教学重点放在,字词的翻译上就丢失了。对文言文中的词、句字面意思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目标之一,但并非仅此而已,学生还要对文章进行适当的鉴赏评析。大多数选入教材的文言文,有很强的文学性,其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以及课文的结构、语言、意境之美,对形成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是很有影响的。如,《愚公移山》、《陋室铭》、《爱莲说》,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确定教学目标,在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基本内容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对文言作品做出适当的鉴赏、评析。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这是文言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文言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架桥铺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文言文教学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言文、现代文一脉相承,许多语词、语用、语义是相通相连的,学生学习生活中就存在大量耳熟能详的成语、名句,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已有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基础。这些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经验因素一旦得到尊重并被充分调动,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感就会大大消除。因而,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前尽可能使学生找到学习文言文的“桥和路”,增强学习文言文的信心和兴趣。另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要敢于大胆创新,在教学“新”、“活”方面多下功夫,采取一些灵活多样的教法,生动形象地吸引学生,把学生的兴趣全部挖掘出来。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可以进行以下教学设计。
1、利用成语、典故、名言警句、历史故事来引入课文。
以《出师表》为例,有关三国的故事、人物是家喻户晓的,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三国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促使这些经验自然介入教学过程。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诸葛亮的人物故事后,对《出师表》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在学习背诵《出师表》时会感到亲切许多。又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鼓作气”等,课前可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成语的本意、引申意及出处,增强学习《醉翁亭记》及《曹刿论战》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成语,如,温故知新、愚公移山、气象万千、水落石出、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三顾茅庐等,而正是这些有生命力的词语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求知的热情。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世外桃源——《桃花源记》、温故知新——《(论语)十则》、刮目相看——《孙权劝学》、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马说》,等等。因为学生对这些词语和故事有所耳闻,因此会对它们的出处和相关文章比较感兴趣。
2、调动学生已有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储备来引入课文。
温故知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地理知识中的长江三峡导入《三峡》,用风景名胜中的“四大名楼”导入《岳阳楼记》等。
3、下载与课文相关资料导入课文。
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完善,我们可以从网上下载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文章配上古典音乐朗读,或采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地展示与课文有关的音像、图画内容,创设情景,《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影视作品的片段,就是极好的导课材料。
4、充分发挥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让学生在预习时利用网络资源和相关书籍,查找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比如,在上《陈涉世家》之前,安排学生在课外查找司马迁、《史记》、大泽乡起义等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说。学生探求意识浓厚,争相回答,教学效果也会很好。
三、精彩阅读,体味文言文的美
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阅读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却每每发现学生与文言文文本之间缺乏对话,学生“活生生的体验”及“自我的精神体验”得不到重视和尊重,属于学生自己的、自由的体验被简单乏味的所谓讲解翻译所代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空间被极大地限制在课内有限的选文中。因此,文言文教学须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予以充分关注,让学生尝试发掘文言文的美点,加强朗读指导,促进学生从文字浅层到内涵的理解认识转化。
1、听读探寻美。
教材配套的朗读磁带效果较好,课堂上可采取这种配乐听读,特别是教学那些短小优美的抒情小品,更是适宜。以《陋室铭》为例,在幽雅的古乐曲中,声情并茂的朗读,聆听此铭,更觉情与景会,事与心谐。听着听着,不觉此室之陋,但觉此室之雅。眼前浮现:环境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人文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心境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全文抒发了作者旷达致远,不同流俗的可贵气质。为了强化这种感受,可重复播放,并让学生闭上眼睛,默默地体会,调动起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想像,与作者“心灵沟通”。
2、议读体验美。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读并相互讨论来感受美点。具体可用说、读、论、评等方法。如上《口技》,告诉学生描写的方式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对口技表演的精彩描写,由于文字浅显,完全可采用“说、读、论、评”方法。第一阶段: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文字找出来并把阅读的初步感受告诉同桌,然后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第二阶段:由每个讨论小组推荐一至二名学生上台陈述小组的审美体验结果;第三阶段:学生审美信息评述。由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看法进行讲评,或由学生进行评点。在这里,教师的评讲尤为重要。它对学生的审美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也就是说,我们要让课堂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鉴赏、自主审美活动。
3、品读再现美。
“用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通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人们欣赏文学作品,是从形象感受开始的,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觉和感情,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于潜移默化中逐步体会到包含于其中的思想。在对文言文精彩片断的欣赏上,尤其要加大对学生的指导和鼓励,让他们有品读的意识和方法,具体可从文字语言、内容情感、表现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只有放手让学生试着去体验文言文的美,融入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融入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才是符合新课标精神并受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
四、温故知新,保证学习质量
不管怎么说,教学还是要保证质量的。要想使知识在头脑中长期保存,必须经过学习和复习,重复学习的次数越多,记得越牢。因此,要严格做好文言文的复习。教师可以采取背诵——默写——翻译——提问——自测五个步骤进行,比如复习《爱莲说》,首先不定期抽查背诵,尔后让学生默写含有难解字的句子或关键性的段落,如“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等,然后抽取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句子或段落让学生翻译,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比如可以提问学生文中能表现出作者高标傲世、独步于尘俗之外的美好情操之意的句子有哪些?如果学生能回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就说明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这篇文章的主旨。最后,让学生自己出一份试题进行自测。利用这种方法,学生反复学习又不至于机械重复,既牢固了
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记忆力。
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让学生接触语文,走进语文,而学习文言文更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与之对话,与之交流,尽可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空间,让学生领悟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我们只有解除束缚,大胆创新,才能使文言文教学教得新、教得好、教出灵性,让文言文“活”出价值,“活”出精彩。
参考文献:
1.《兴趣——化解文言文教学的难点》
2.《谈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
3.《文言文审美教学略谈》
4.《对改革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第五篇:广播体操新教法
广播体操新教法
教广播体操对于我们体育教师来说是一个又苦、又累、又不讨好的工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减轻教学中的压力,我们探索出一条新的教学方法,有兴趣的老师不防一试。
1.争取领导支持。得到领导的支持,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需要得到领导的支持,领导支持了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2.骨干培训。全校每班选取2-4名有舞蹈基础的学生,利用一周的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的时间,和全校老师一起学习广播体操。广播体操的组织与传授由体育组全体教师来承担。
3.全校普及。再利用两周的时间,以各班级体操骨干为主,正副班主任为付,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自我传授学习广播体操。体育教师的任务是利用课堂的部分时间,组织进行纠正错误动作。
4.比赛提高。全校班级进行广播体操比赛。比赛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我们采用的是当场亮分,当场发奖。这样能够充分调动每一个班级,每一名学生学习广播体操的积极性。
教师也要进行广播体操比赛。教师进行广播体操比赛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促进老师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另一个目的是促进老师们真正掌握广播体操的技能技巧,因为只有掌握的准确,才能在指导学生的练习中起导真正的指导,同时,老师认真练习广播体操也为学生起到了带头的作用。
5.督促检查。广播体操比赛结束后,所有的课间操学校都要求第一名班主任老师都要随班级做操,其它任科老师都要在学校指定的位置进行做操。体育组要对班级和老师的做操情况进行检查,并上报到教导处。
这样的教操方法,不仅减轻了体育教师的教操压力,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全校师生学习、普及广播体操的积极性,并且营造了一个人人练操、人人讲操;以做操光荣、以健康为美良好的锻炼气氛。
通过一个月的教学,新广播操总算是全部教完了,但学生掌握的程度却是差异甚大,除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之外,教师的教法也尤其重要,现总结如下,尽供参考。
1、讲解示范法。这是最常见的教学法,通过教师的分解示范,详细讲解让学生对动作有一个大致印象,并从教师优美的示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
2、模仿练习法。小学生模仿能力强,通过教师示范讲解后,学生根据教师口令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模仿练习,慢慢记住动作的要领。
3、自喊自练法。等学生初步掌握广播操后,可让学生集体自喊口令集体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节奏,还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体验自喊口令带来的乐趣。
4、难点动作提练法。对于大部分学生掌握不好的动作,教师就重点抽出来,分解示范,反复练习,完全掌握后再一起整合。
5、分组练习纠错法。教师教完一节后,可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对练,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找到对方的错误,然后及时纠正,教师巡回指导,同时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程度。
6、动作到位展示法。对于动作规范、漂亮的学生及时让她们展示。通过展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而且从中获得成功感和喜悦感。第三套系列广播体操的特点
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以下简称新广播操)将全面代替现有的广播操,在我校全面铺开。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方案,新操时长在4分27秒至4分33秒之间,比旧广播体操增加了50秒,同时加大了学生的活动幅度和运动量。
据了解,第三套系列广播体操中分为4个系列,其中小学体操两个系列,分别是“七彩阳光”和“希望风帆”系列。中学体操两个系列,分别是“舞动青春”和“放飞理想”系列。跟第一套、第二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相比,新广播操广泛吸收了体操、街舞、健美操、武术等方面的动作元素,但不是单纯照搬,而是把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一、滚雪球法
做操时,教师要注意发现和指导那些做得正确、美观的学生,重点培训让他们成为小骨干,让他们在教学过程重,成为老师的小助手,去帮助和指导其他学生,再让这些学生去教别的学生,一教十,十教百,很快就把这套操做好了。
二、评价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优于批评,而批评又优于没有评价。当
学生把一节操或一套操学会时,请个别学生来“表演”,通过交流、评价,取长补短,纠正动作,让学生在交流、评价中提高动作技术,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三、结对子法
在练习活动中,让学生自己结伴(两人一组)练习,通过相互
交流,指出正确与否,有争议的地方向老师请教,可以改进动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四、拜师学艺法
首先要确定“师傅”,“师傅”必须通过考试。其次是收学徒,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师傅”,一旦选好,不能三心二意马马虎虎,要虚心请教,认真练习。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换名法
在复习巩固练习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克服厌烦情绪,可采用此法。让学生在做操时充分发挥想象力,重新给每节操起个名称。例如第一节“踏步运动”取名为“交警指挥”,第四节“体侧运动”取名为“风吹杨柳”等。让学生边做边想,各抒己见,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使体育课达到美化和诗情化。
六、比赛法
当学生基本掌握一节操或一套操时,可采用比赛法来巩固和提高动作技术和质量,促使所有学生全部规范掌握。
全套操心得体会
通过一个月的教学,新广播操总算是全部教完了,但学生掌握的程度却是差异甚大,除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之外,教师的教法也尤其重要,现总结如下,尽供参考。
1、讲解示范法。这是最常见的教学法,通过教师的分解示范,详细讲解让学生对动作有一个大致印象,并从教师优美的示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
2、模仿练习法。小学生模仿能力强,通过教师示范讲解后,学生根据教师口令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模仿练习,慢慢记住动作的要领。
3、自喊自练法。等学生初步掌握广播操后,可让学生集体自喊口令集体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节奏,还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体验自喊口令带来的乐趣。
4、难点动作提练法。对于大部分学生掌握不好的动作,教师就重点抽出来,分解示范,反复练习,完全掌握后再一起整合。
5、分组练习纠错法。教师教完一节后,可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对练,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找到对方的错误,然后及时纠正,教师巡回指导,同时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程度。
6、动作到位展示法。对于动作规范、漂亮的学生及时让她们展示。通过展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而且从中获得成功感和喜悦感。
初一新生广播操教学方法反思
最近体育课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学习广播操《舞动青春》,本人是第二次接手初一新生,记得对上一届初一的教法是每节课45分钟,十分钟的准备活动,然后进行广播操教学,接着是5分钟的小结评价等。每堂课基本完成一节操的内容,先以左边为例,脚上的动作到手上动作到手脚合并,大部分会了后,由小组长带领去接去想右边的动作,然后每组示范、纠正错误动作、评价。若操的难度过大,不能完成动作的练习时就作为课后作业去完成,下一节课进行点评。整节课下来,要求85%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口令带领下完成本堂课学习的内容,而且动作要求基本规范,第二堂课进行几分钟的复习,依此类推。。。但是每堂课总有几个学生尤其是男生手该举直的不直,该把腿伸高的不伸,一分解做又是可以,也许原因出在:
1、本人教学速度过快,学生来不及接受;
2、学生练习的态度不够端正;
3、学生无法看到自己所做的动作是什么样的,还认为自己做的很不错了;
4、教学条件有限,没有多媒体可以给学生观赏教学视屏。
是不是得改下教学方法:每堂课学习两节操,然后第二节进行复习,先让学生了解操的动作路线,回去思考,再用一堂课规范动作,但是又一想,对不愿学 的学生来说会不会是速度更快了点,更难以接受,何况自觉性一般也较差,不可能在课后去认真练习并熟记动作路线。而协调性好的学生我想两种方式都能掌握好的。
广播体操《舞动青春》教学案例
马振
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广播体操于2008年9月在全国各地陆续推广,如何让学生有效的掌握动作要领,达到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目的。这就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在传授广播体操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适当的选择教学方法。
在教广播体操中,我们有些年轻教师过分追求速度,认为自己在学一套操时三节课学会,也想让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学会。使学生难以接受,产生厌烦情绪。而我们老师不从实际情况出发,甚至指责学生不认真、埋怨学生使学生产生对抗情绪。我们知道,体育教师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充沛的体力,对动作术语的理解和对动作的掌握是学生所不及的。学生学习一套广播操,要在音乐的伴奏下熟练、流畅的完成,不是
三、两天的事。当学生初学动作阶段,对动作的理解总是处于模糊状态,做起动作来不规范,不到位。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沉住气,不断地鼓励学生,多找动作规范的学生做示范。在肯定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指出问题之所在,建立学生的信心,才能提高动作的质量。
在教广播体操过程中,有的老师教法单一。从脚的动作到手的动作变化,从分解单个动作到完整动作的教学,面对所有的学生一竿子到底,学生学法单调,感到枯燥无味,学习效率降低,老师也感到教
学吃力。因此,在广播操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结合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先自己去模仿动作,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那一节,最喜欢那些动作。同时,为了更好的掌握完整动作,教师可以先挑出一些代表性的动作,如《舞动青春》中第一节的左(右)臂直上举、第二节的两臂上下直臂后摆、弓步、马步等动作可单独先学,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完整的动作。
我们还有一些学校在教广播体操时,出现了两个班或一个年级一起学的现象。由于人数过多,场面过大,教师的讲解远处的听不到,示范也看不到,有的学生为了表示学操的积极,只是在哪儿照着葫芦画瓢,学个大概,也有的在后面嘻嘻哈哈,打打闹闹,丝毫没把心思用到学习上。学生学习广播体操的水平可想而知。
同样的动作,同样的时间,有得学生能掌握,而有的学生掌握不了,这就说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对动作的理解也就是肢体感觉是存在差异的。所以学生掌握动作的速度快慢也是不一样的。在教学中应该区别对待。让一些完成动作快,动作规范的学生给后进生当“小老师”充分利用“兵交兵”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互相帮助,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根据学校的安排,我校于新学期开始,正式全面推广第三套全国中学生广播体操《舞动青春》。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全面正确地掌握这套操,我们体育教研组精心钻研教学方法,借鉴同行教师们的成功之处,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把我校的广播体操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首先,我们体育教研组几位老师结合广播体操图解和DVD光盘,认真领悟图解,阅读动作线路,将自己所学的动作与具体要求相结合,把动作的转向、路线、节奏变化过程中手、脚等要求完全搞明白,练到位。然后,我们利用学校的壁报和广播向同学们宣传第三套全国中学生广播体操《舞动青春》的好处,为全体学生学习这套操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氛围。
在教广播体操的第一节课,每个班级都利用多媒体视频观看了广播体操《舞动青春》的完整示范,然后让同学们讨论3个问题:
1、这套操一共有几节?
2、这套操主要活动肢体的那些部位?
3、通过观看视频,你学会了那些动作?展示给大家看。从而让学生对这套操有了整体感觉,并对里面的动作有了大体了解,同时,老师也把里面的代表性的动作,如第一节的左(右)臂直上举、第二节的两臂上下直臂后摆、弓步、马步等动作先让同学们学习。
在正式教广播体操时,我们首先把整套操分成四部分:预备节和第一节伸展运动、第二节扩胸运动为第一部分;第三节踢腿运动和第四节体侧运动为第二部分;第五节体转运动和第六节腹背运动为第三部分;第七节跳跃运动和第八节整理运动为第四部分。每节课学习一部分的内容。
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动作领悟快的同学担任组长。每节课最后几分钟各小组都要参加评比,评选出本节课学习最快,动作最标准的小组,等次分成一二三等奖各两组。课前,我给学生们准备好了广播体操图解和微
机,在课堂教学到一定程度时就放手给学生。为了小组的荣誉,小组长们领着练习,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主动察看图解,主动查阅微机,主动问老师。在练习过程中小组长又是给组员纠错,又是示范动作,忙得不亦乐乎。动作标准,已经掌握动作的组员手把手教接受能力差的组员。小组教学方法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经过两星期的练习,学生们已经能随着音乐的节拍流畅地做下来了。为了巩固教学效果,学校政教处及时做出安排,进行了会操比赛。整齐的队形,标准的动作,折服了在场的评委。在全校会议上,校领导也对我们体育组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赞扬。
成绩的取得,凝聚了我们体育教研组的心血。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在教研中,我们应该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团队智慧;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徐希梅.体育教学2009.2
作者单位:山东省博兴县店子镇第二中学
舞动青春》教学心得(转载)
上个学期,笔者所在学校对第三套广播体操——《舞动青春》进行了教学,整套操教授下来,笔者对好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拙以成文,与大家共享。
一、根据操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每节课内容
《舞动青春》主体操共八节,加上一节预备节,整套操共九节。笔者把整套操分析了一下,有一定难度的操主要集中在第二节、第三节、第七节,其余节次的操难度不是太大。鉴于每节课的时间是一定的,学生的接受能力起初比较低,笔者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安排。
第一次课,教授预备节、第一节。
第二次课,复习已教内容,新授第二节。
第三次课,复习已教内容,新授第三节。
第四次课,复习已教内容,新授第四、第五节。
第五次课,复习已教内容,新授第六节、第七节前半部分。
第六次课,复习已教内容,新授第七节后半部分、第八节。
第七、八次课,总复习。
二、组织学生观看广播操视频
笔者利用阴雨天体育课、课间、自习课等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广播操视频,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动作概念,正误对比,改正学生自身的不规范动作,以及体验动作与音乐的协调配合。
三、培养体育骨干
培养体育骨干已经是比较成熟的做法,笔者认为在教授类似广播操、武术、健美操等内容时,体育骨干发挥的作用会更为明显。笔者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选出1—2名体育骨干,提前对这些体育骨干进行培训,让他们“闻道在先”,以至在体育课分组练习时,发挥他们的小老师作用,为笔者大大减轻了“负担”,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四、转移学生对枯燥乏味、劳累的注意力
长期的广播操学习,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学习热情减退,出现厌学的现象。笔者在教学中确实遇到了这个问题,而且是普遍存在于各个班级。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笔者进行了积极探索。
1、小组展示,学生观评
在教学中,笔者每次课都会安排一个环节,即分组练习后,进行小组展示,学生观评,展示的形式多样,有笔者的主意,也有学生的补充。例如,小组成员集体展示,小组成员自主个人展示,小组成员他人选择个人展示,展示的内容分为必展示内容(主要是新授内容),抽签内容(卡片上所写内容),他人指定内容。通过这种带有比赛性质的展示,具有强烈集体荣誉感的初一学生,完全忘却了枯燥乏味,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如何提高动作质量为小组争光上了。
2、教师积极参与
笔者在课堂上尽量与学生同步练习,不仅起到领做的作用,还会让学生看到老师的表率作用,老师与学生同甘共苦,学生还会有什么另类的想法呢?!所以,笔者所带班级的学生没有一个喊苦喊累的,都在积极的练习。
五、学生自喊口令
笔者在整套操教授完之前没有让学生跟随音乐做,主要考虑到学生不够熟练,不熟练就不能与音乐合拍,进而可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熟练后再跟随音乐做,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放音乐之前,笔者都是要求学生自己喊口令,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既锻炼了学生的喊口令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动作整齐一致。
六、课后小组复习
学生学习广播操仅停留在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课后进行及时的复习。初期,笔者在第二次课进行复习的时候,一个班级有近一半的学生不会做或不熟练,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打乱了课堂设计。为此,笔者要求各个小组的体育骨干包干到户,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小组成员到操场上进行练操,并有练习记录。这样一来,以后每次课的复习环节都很顺利,为新授内容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七、逐渐加大外界刺激强度
后期,班级内部的小组展示已经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了,因为学生已经对这个外界刺激适应了。为了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笔者加大了外界刺激强度,准备新操教授完毕后举行全校的广播操比赛。笔者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学生,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再一次被调动起来。课堂上,主要采用集体练习的形式,不断表扬学生,同时也不断指出学生的缺点,让他们不停的感受到进步,也感受到不足。八次课过后,在广播操比赛上,每个班级的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都做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