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新教法(合集5篇)

时间:2019-05-11 22:59: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爱心新教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爱心新教法》。

第一篇:爱心新教法

爱心新教法

靖宇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曹瑞鹏

组织办法

全班共18名同学,本着强弱搭配的原则分成3组,各组设记录人一名,并下发每组一本课堂记事本。

记事本记录个人课上的得分和扣分情况,教师依据具体问题对学生加分和减分。比如回答对一个问题加一分,找到一处错误扣一分。表现好,如解了一道大题并讲评加二分或三分。如果学生表现不好,如说话、打闹、睡觉等与学习无关的事扣一分。能对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加一分。发现教师笔误再加一分。

教师将课堂得分记录于教案,学生记录本上交班主任,每月上墙公示。

学生个人得分小组内记录。教师月末记录一次。家长会公示给家长。并设置相应的奖励办法。

学生主体地位的突显

遇到问题小组内先讨论,以强带弱,这样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全员参与。消除了学生说话,打闹、睡觉等与学习无关的事。而且在参与合作探究中增进了友谊,甚至会发现一些新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如在弧度制一课中,一组二组三组的同学为抢答一道题

而迅速冲到黑板前。(几欲打架)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学生很不愿做题),刘德玉将扇形面积公式全部证明出来并且让多数同学听懂了,这是一个本质的飞越。

另外学生各小组内的分数都已学会自行统计,不参与或很少参与的学生在组内已普遍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表现不好的同学受到了组内的批评。行为大有改观。能为组内争分为荣,得分少为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了。

教师主导地位没有动摇

许多人都认为,新课改把课堂都放给学生了,教师主导地位没有了,可以什么都不干了,这就大错特错了。

特别是高中数学课,由于有高考压着。习题十分难做。因此高中数学课堂的容量必须足够大。学生课堂自主探究的成果大小取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素质。当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或解决不全时教师要进行不及时纠正和补充。因此教师是学生攻克难题、怪题的最后指引者。

如有必要,教师还是要先讲一些最核心的东西,比较简单的部分可让学生放手去探究。或者是先讲一点最要紧的,剩余部分则尝试着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或者学生边探究,教师边引导。最终让学生全部发现为止。

另外学生没发现的错误也必须及时纠正,常见的陷阱也可由教师反复强调。

因此教师的主导地位并没有被忽视。

课堂容量怎样控制

不少学校都进行了课改。但往往是虎头蛇尾,名噪一时。盛极而衰,如即墨、杜朗口等,究其原因就是对高考的适应性不够。

高考数学试题无论从难度、广度、深度是超出个别教改专家的想象。新课改后多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虽然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了,但学生毕竟是学生,其能力再强也不足以把握高考试题方向。因此课堂完全放给学生是应付不了高考的。

课改并不是说教师在课堂上一点也不讲了。而更要精讲细讲,并且引导学生参与讲。特别是处理一些难题时。如果有些关键部分老师不但一定要讲,而且还要准备好题监督学生以小组的集体力量全部完成,并检测一定要严格,确保每一个同学再遇到此类问题时,能够独立的完成。

因此,建议只有逐步提高赋分标准,好题全会的组才加分,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知识容量。

课堂纪律问题

本校学生多为问题学生。课堂纪律历来是让所有老师头痛的问题。但本次课将这一问题彻底解决。

首先要做好思想工作,强调对事不对人,分数是客观衡量课上学习状态的标准。而不是针对谁。教师在扣分时一定要把握尺度,严防偶发事件。

其次,视情况进行扣分,并与加分相结合。小孩的表现心理很重。扣分时一定要保留其颜面。否则扣多了学生不在意。甚至破罐子破摔了。课堂将无法控制。表现好时要及时把分加上,并作口头表扬。

教师要把自己放在矛盾之外。让学生认识到,必须自己管理好自己,表现不好会拖累别人。因此能主观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会记恨老师,自己的主动性得到发挥。更多地参与到集体之中。

这样课堂就轻松愉快多了。

新课改后课堂变化

以往中职课堂,尤其是数学课十分难上。老师拼命讲,学生只是做自己的事。老师管不了,学生也不愿意尊重老师。原因很简单,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养成教育也不好。就是与教师在课堂上发生冲突也不能把他赶出课堂。这就造成了一个重大问题,老师无法管理学生,讲了学生可以不听,可以玩,可以顶嘴。教师的劳动不受尊重,更何谈出成绩了。

课改之后,学生的课堂状态完全可以量化管理,教师有仲裁权。而且本组以外的同学完全可以监督,既公平又有效。这使学生不得不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好加分,表现不好扣分。

这样教师只要公平操作,课堂上淘气的学生被制约了。学习的学生得以更多地参与表现,主体地位完全突现出来。

不必再担心教学受到干扰了。教师无论补充什么,都能安心讲下去。教师主导地位得到确保。高考方向变不了。

成长档案

建立学生的成长档案是一件新鲜事物,笔者有感于自己的人事档案和52中的墙报,从而迸发出的灵感。其主要目的是综合记录学生的在校表现,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约束其不良行为。

一、具体内容如下:

1、记录学生的课堂得分,如公式的背诵,课堂练习完成情况,学生抢答问题自己发现的问题或总结的规律、或发现的新方法等。可考虑加分。笔者的作法是在黑板右上角划分出一个小区域,列出各组具体得分情况,学生每组有一个记录本,将各组的得分再分配到个人头上。每人月底添加到自己的档案里。

2、记录学生的课后学习情况。如课后练习、课后作业等。分值自拟,也在月底记入档案。

3、记录学生遵守纪律的情况,这方面有政教处的扣分条为据,再结合各科任课教师的课堂(记录)反馈,将学生的纪律量化得分后记入档案。

4、学生的其他得分项:如学校组织的各类比赛,学科竞赛,义务劳动等,在班级内确定分值后及时记入学生的档案。

二、成长档案的管理

成长档案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政教处联合填写。各种表现因地制宜的设计。由班主任保管或学校专人保管。按月填充。在开家长会时对外开放,交由学生家长查阅。学生毕业后,成长档案仍留在原校。

三、成长档案的作用

笔者在一个班级试验了一个学期后,收到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在取消了老师对学生的强制管理之后,看似无形的成长档案发挥出其巨大的力量,激发出学生空前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甚至连笔者自己都怀疑其作用怎么会这样大。时代变了,我们对学生的管理理念也该变了。

第二篇:广播体操新教法

广播体操新教法

教广播体操对于我们体育教师来说是一个又苦、又累、又不讨好的工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减轻教学中的压力,我们探索出一条新的教学方法,有兴趣的老师不防一试。

1.争取领导支持。得到领导的支持,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需要得到领导的支持,领导支持了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2.骨干培训。全校每班选取2-4名有舞蹈基础的学生,利用一周的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的时间,和全校老师一起学习广播体操。广播体操的组织与传授由体育组全体教师来承担。

3.全校普及。再利用两周的时间,以各班级体操骨干为主,正副班主任为付,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自我传授学习广播体操。体育教师的任务是利用课堂的部分时间,组织进行纠正错误动作。

4.比赛提高。全校班级进行广播体操比赛。比赛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我们采用的是当场亮分,当场发奖。这样能够充分调动每一个班级,每一名学生学习广播体操的积极性。

教师也要进行广播体操比赛。教师进行广播体操比赛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促进老师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另一个目的是促进老师们真正掌握广播体操的技能技巧,因为只有掌握的准确,才能在指导学生的练习中起导真正的指导,同时,老师认真练习广播体操也为学生起到了带头的作用。

5.督促检查。广播体操比赛结束后,所有的课间操学校都要求第一名班主任老师都要随班级做操,其它任科老师都要在学校指定的位置进行做操。体育组要对班级和老师的做操情况进行检查,并上报到教导处。

这样的教操方法,不仅减轻了体育教师的教操压力,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全校师生学习、普及广播体操的积极性,并且营造了一个人人练操、人人讲操;以做操光荣、以健康为美良好的锻炼气氛。

通过一个月的教学,新广播操总算是全部教完了,但学生掌握的程度却是差异甚大,除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之外,教师的教法也尤其重要,现总结如下,尽供参考。

1、讲解示范法。这是最常见的教学法,通过教师的分解示范,详细讲解让学生对动作有一个大致印象,并从教师优美的示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

2、模仿练习法。小学生模仿能力强,通过教师示范讲解后,学生根据教师口令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模仿练习,慢慢记住动作的要领。

3、自喊自练法。等学生初步掌握广播操后,可让学生集体自喊口令集体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节奏,还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体验自喊口令带来的乐趣。

4、难点动作提练法。对于大部分学生掌握不好的动作,教师就重点抽出来,分解示范,反复练习,完全掌握后再一起整合。

5、分组练习纠错法。教师教完一节后,可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对练,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找到对方的错误,然后及时纠正,教师巡回指导,同时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程度。

6、动作到位展示法。对于动作规范、漂亮的学生及时让她们展示。通过展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而且从中获得成功感和喜悦感。第三套系列广播体操的特点

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以下简称新广播操)将全面代替现有的广播操,在我校全面铺开。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方案,新操时长在4分27秒至4分33秒之间,比旧广播体操增加了50秒,同时加大了学生的活动幅度和运动量。

据了解,第三套系列广播体操中分为4个系列,其中小学体操两个系列,分别是“七彩阳光”和“希望风帆”系列。中学体操两个系列,分别是“舞动青春”和“放飞理想”系列。跟第一套、第二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相比,新广播操广泛吸收了体操、街舞、健美操、武术等方面的动作元素,但不是单纯照搬,而是把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一、滚雪球法

做操时,教师要注意发现和指导那些做得正确、美观的学生,重点培训让他们成为小骨干,让他们在教学过程重,成为老师的小助手,去帮助和指导其他学生,再让这些学生去教别的学生,一教十,十教百,很快就把这套操做好了。

二、评价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优于批评,而批评又优于没有评价。当

学生把一节操或一套操学会时,请个别学生来“表演”,通过交流、评价,取长补短,纠正动作,让学生在交流、评价中提高动作技术,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三、结对子法

在练习活动中,让学生自己结伴(两人一组)练习,通过相互

交流,指出正确与否,有争议的地方向老师请教,可以改进动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四、拜师学艺法

首先要确定“师傅”,“师傅”必须通过考试。其次是收学徒,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师傅”,一旦选好,不能三心二意马马虎虎,要虚心请教,认真练习。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换名法

在复习巩固练习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克服厌烦情绪,可采用此法。让学生在做操时充分发挥想象力,重新给每节操起个名称。例如第一节“踏步运动”取名为“交警指挥”,第四节“体侧运动”取名为“风吹杨柳”等。让学生边做边想,各抒己见,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使体育课达到美化和诗情化。

六、比赛法

当学生基本掌握一节操或一套操时,可采用比赛法来巩固和提高动作技术和质量,促使所有学生全部规范掌握。

全套操心得体会

通过一个月的教学,新广播操总算是全部教完了,但学生掌握的程度却是差异甚大,除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之外,教师的教法也尤其重要,现总结如下,尽供参考。

1、讲解示范法。这是最常见的教学法,通过教师的分解示范,详细讲解让学生对动作有一个大致印象,并从教师优美的示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

2、模仿练习法。小学生模仿能力强,通过教师示范讲解后,学生根据教师口令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模仿练习,慢慢记住动作的要领。

3、自喊自练法。等学生初步掌握广播操后,可让学生集体自喊口令集体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节奏,还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体验自喊口令带来的乐趣。

4、难点动作提练法。对于大部分学生掌握不好的动作,教师就重点抽出来,分解示范,反复练习,完全掌握后再一起整合。

5、分组练习纠错法。教师教完一节后,可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对练,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找到对方的错误,然后及时纠正,教师巡回指导,同时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程度。

6、动作到位展示法。对于动作规范、漂亮的学生及时让她们展示。通过展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而且从中获得成功感和喜悦感。

初一新生广播操教学方法反思

最近体育课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学习广播操《舞动青春》,本人是第二次接手初一新生,记得对上一届初一的教法是每节课45分钟,十分钟的准备活动,然后进行广播操教学,接着是5分钟的小结评价等。每堂课基本完成一节操的内容,先以左边为例,脚上的动作到手上动作到手脚合并,大部分会了后,由小组长带领去接去想右边的动作,然后每组示范、纠正错误动作、评价。若操的难度过大,不能完成动作的练习时就作为课后作业去完成,下一节课进行点评。整节课下来,要求85%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口令带领下完成本堂课学习的内容,而且动作要求基本规范,第二堂课进行几分钟的复习,依此类推。。。但是每堂课总有几个学生尤其是男生手该举直的不直,该把腿伸高的不伸,一分解做又是可以,也许原因出在:

1、本人教学速度过快,学生来不及接受;

2、学生练习的态度不够端正;

3、学生无法看到自己所做的动作是什么样的,还认为自己做的很不错了;

4、教学条件有限,没有多媒体可以给学生观赏教学视屏。

是不是得改下教学方法:每堂课学习两节操,然后第二节进行复习,先让学生了解操的动作路线,回去思考,再用一堂课规范动作,但是又一想,对不愿学 的学生来说会不会是速度更快了点,更难以接受,何况自觉性一般也较差,不可能在课后去认真练习并熟记动作路线。而协调性好的学生我想两种方式都能掌握好的。

广播体操《舞动青春》教学案例

马振

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广播体操于2008年9月在全国各地陆续推广,如何让学生有效的掌握动作要领,达到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目的。这就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在传授广播体操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适当的选择教学方法。

在教广播体操中,我们有些年轻教师过分追求速度,认为自己在学一套操时三节课学会,也想让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学会。使学生难以接受,产生厌烦情绪。而我们老师不从实际情况出发,甚至指责学生不认真、埋怨学生使学生产生对抗情绪。我们知道,体育教师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充沛的体力,对动作术语的理解和对动作的掌握是学生所不及的。学生学习一套广播操,要在音乐的伴奏下熟练、流畅的完成,不是

三、两天的事。当学生初学动作阶段,对动作的理解总是处于模糊状态,做起动作来不规范,不到位。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沉住气,不断地鼓励学生,多找动作规范的学生做示范。在肯定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指出问题之所在,建立学生的信心,才能提高动作的质量。

在教广播体操过程中,有的老师教法单一。从脚的动作到手的动作变化,从分解单个动作到完整动作的教学,面对所有的学生一竿子到底,学生学法单调,感到枯燥无味,学习效率降低,老师也感到教

学吃力。因此,在广播操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结合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先自己去模仿动作,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那一节,最喜欢那些动作。同时,为了更好的掌握完整动作,教师可以先挑出一些代表性的动作,如《舞动青春》中第一节的左(右)臂直上举、第二节的两臂上下直臂后摆、弓步、马步等动作可单独先学,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完整的动作。

我们还有一些学校在教广播体操时,出现了两个班或一个年级一起学的现象。由于人数过多,场面过大,教师的讲解远处的听不到,示范也看不到,有的学生为了表示学操的积极,只是在哪儿照着葫芦画瓢,学个大概,也有的在后面嘻嘻哈哈,打打闹闹,丝毫没把心思用到学习上。学生学习广播体操的水平可想而知。

同样的动作,同样的时间,有得学生能掌握,而有的学生掌握不了,这就说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对动作的理解也就是肢体感觉是存在差异的。所以学生掌握动作的速度快慢也是不一样的。在教学中应该区别对待。让一些完成动作快,动作规范的学生给后进生当“小老师”充分利用“兵交兵”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互相帮助,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根据学校的安排,我校于新学期开始,正式全面推广第三套全国中学生广播体操《舞动青春》。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全面正确地掌握这套操,我们体育教研组精心钻研教学方法,借鉴同行教师们的成功之处,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把我校的广播体操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首先,我们体育教研组几位老师结合广播体操图解和DVD光盘,认真领悟图解,阅读动作线路,将自己所学的动作与具体要求相结合,把动作的转向、路线、节奏变化过程中手、脚等要求完全搞明白,练到位。然后,我们利用学校的壁报和广播向同学们宣传第三套全国中学生广播体操《舞动青春》的好处,为全体学生学习这套操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氛围。

在教广播体操的第一节课,每个班级都利用多媒体视频观看了广播体操《舞动青春》的完整示范,然后让同学们讨论3个问题:

1、这套操一共有几节?

2、这套操主要活动肢体的那些部位?

3、通过观看视频,你学会了那些动作?展示给大家看。从而让学生对这套操有了整体感觉,并对里面的动作有了大体了解,同时,老师也把里面的代表性的动作,如第一节的左(右)臂直上举、第二节的两臂上下直臂后摆、弓步、马步等动作先让同学们学习。

在正式教广播体操时,我们首先把整套操分成四部分:预备节和第一节伸展运动、第二节扩胸运动为第一部分;第三节踢腿运动和第四节体侧运动为第二部分;第五节体转运动和第六节腹背运动为第三部分;第七节跳跃运动和第八节整理运动为第四部分。每节课学习一部分的内容。

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动作领悟快的同学担任组长。每节课最后几分钟各小组都要参加评比,评选出本节课学习最快,动作最标准的小组,等次分成一二三等奖各两组。课前,我给学生们准备好了广播体操图解和微

机,在课堂教学到一定程度时就放手给学生。为了小组的荣誉,小组长们领着练习,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主动察看图解,主动查阅微机,主动问老师。在练习过程中小组长又是给组员纠错,又是示范动作,忙得不亦乐乎。动作标准,已经掌握动作的组员手把手教接受能力差的组员。小组教学方法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经过两星期的练习,学生们已经能随着音乐的节拍流畅地做下来了。为了巩固教学效果,学校政教处及时做出安排,进行了会操比赛。整齐的队形,标准的动作,折服了在场的评委。在全校会议上,校领导也对我们体育组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赞扬。

成绩的取得,凝聚了我们体育教研组的心血。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在教研中,我们应该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团队智慧;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徐希梅.体育教学2009.2

作者单位:山东省博兴县店子镇第二中学

舞动青春》教学心得(转载)

上个学期,笔者所在学校对第三套广播体操——《舞动青春》进行了教学,整套操教授下来,笔者对好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拙以成文,与大家共享。

一、根据操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每节课内容

《舞动青春》主体操共八节,加上一节预备节,整套操共九节。笔者把整套操分析了一下,有一定难度的操主要集中在第二节、第三节、第七节,其余节次的操难度不是太大。鉴于每节课的时间是一定的,学生的接受能力起初比较低,笔者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安排。

第一次课,教授预备节、第一节。

第二次课,复习已教内容,新授第二节。

第三次课,复习已教内容,新授第三节。

第四次课,复习已教内容,新授第四、第五节。

第五次课,复习已教内容,新授第六节、第七节前半部分。

第六次课,复习已教内容,新授第七节后半部分、第八节。

第七、八次课,总复习。

二、组织学生观看广播操视频

笔者利用阴雨天体育课、课间、自习课等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广播操视频,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动作概念,正误对比,改正学生自身的不规范动作,以及体验动作与音乐的协调配合。

三、培养体育骨干

培养体育骨干已经是比较成熟的做法,笔者认为在教授类似广播操、武术、健美操等内容时,体育骨干发挥的作用会更为明显。笔者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选出1—2名体育骨干,提前对这些体育骨干进行培训,让他们“闻道在先”,以至在体育课分组练习时,发挥他们的小老师作用,为笔者大大减轻了“负担”,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四、转移学生对枯燥乏味、劳累的注意力

长期的广播操学习,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学习热情减退,出现厌学的现象。笔者在教学中确实遇到了这个问题,而且是普遍存在于各个班级。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笔者进行了积极探索。

1、小组展示,学生观评

在教学中,笔者每次课都会安排一个环节,即分组练习后,进行小组展示,学生观评,展示的形式多样,有笔者的主意,也有学生的补充。例如,小组成员集体展示,小组成员自主个人展示,小组成员他人选择个人展示,展示的内容分为必展示内容(主要是新授内容),抽签内容(卡片上所写内容),他人指定内容。通过这种带有比赛性质的展示,具有强烈集体荣誉感的初一学生,完全忘却了枯燥乏味,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如何提高动作质量为小组争光上了。

2、教师积极参与

笔者在课堂上尽量与学生同步练习,不仅起到领做的作用,还会让学生看到老师的表率作用,老师与学生同甘共苦,学生还会有什么另类的想法呢?!所以,笔者所带班级的学生没有一个喊苦喊累的,都在积极的练习。

五、学生自喊口令

笔者在整套操教授完之前没有让学生跟随音乐做,主要考虑到学生不够熟练,不熟练就不能与音乐合拍,进而可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熟练后再跟随音乐做,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放音乐之前,笔者都是要求学生自己喊口令,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既锻炼了学生的喊口令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动作整齐一致。

六、课后小组复习

学生学习广播操仅停留在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课后进行及时的复习。初期,笔者在第二次课进行复习的时候,一个班级有近一半的学生不会做或不熟练,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打乱了课堂设计。为此,笔者要求各个小组的体育骨干包干到户,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小组成员到操场上进行练操,并有练习记录。这样一来,以后每次课的复习环节都很顺利,为新授内容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七、逐渐加大外界刺激强度

后期,班级内部的小组展示已经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了,因为学生已经对这个外界刺激适应了。为了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笔者加大了外界刺激强度,准备新操教授完毕后举行全校的广播操比赛。笔者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学生,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再一次被调动起来。课堂上,主要采用集体练习的形式,不断表扬学生,同时也不断指出学生的缺点,让他们不停的感受到进步,也感受到不足。八次课过后,在广播操比赛上,每个班级的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都做的很好。

第三篇:新教材 新教法 新感受

新教材

新教法

新感受

县实验小学

金丽亚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实施新课程快3年了,想想这3年的点点滴滴,有成功,也有迷茫,现在我就自己3年来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在坐的老师一起交流一下,当然也带了些问题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今天我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说实话,教了3年的新课程,我们在坐的一线教师都会觉得它作为一门新生事物,可能存在着一些问题。当然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新教材存在问题而停留我们探索的脚步,在实践中,我们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虽然它并不成熟,但我还想借此机会想和大家一起交流以下。

1、教学中难以把握“度”

这一点我们年级组的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也经常讨论,有些题目教材中的例题出示的相当简单,但是在作业中,课后习题中却出现了难度大好几倍的题目,而且都是作为一般作业内容出现的,也没有做上“*”什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觉得难以把握,想方设法想让学生“吃透”,但是学生掌握的情况却很不尽人意,所以不仅我们教的吃力,学生学的也很累。比如:人教版第五册数学中的“四边形”,例题就是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非常简单,学生基本上都能掌握,但是在习题中出现的都是一些引申题。比如:在老教材中图形的组拼是作为提高题、甚至是在竞赛中出现的,而在新教材中却是以基本题形式出现的。

2、教材内容的编排混乱

比如:人教版第五册数学第一单元测量的第10页中,出现了这样1道题,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望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很显然本题计算过程中要用到80×4是第六单元内容,而320-308则是第二单元内容,一个小学生让他们对没学习过的知识加以应用,谈何容易?所以我们必须在分析这些题目时,先渗透后面的知识,这也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当然,问题是存在的,但作为我们实施着更应有面对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更应挖掘新教材中的闪光点,让它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下面我就这方面谈几点我个人的看法。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生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努力让学生有机会体验数学是新课标实验教材的一大亮点。教材给我们的提示是: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景或数学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去探索数学,并会主动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那么,如何根据教材所安排的教学内容去选择、运用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亲自去探索、去操作、去感悟。我认为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教学线索,采用最简单最实际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知识的探索和形成的全过程。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真正理解了教材编写的意图,同样也能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从最符合自己实际的现实材料和最感兴趣的情景中感受到新课程带来的快乐,并积极投入到数学的世界里。

一、改变备课形式

1.课堂教学设计: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

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课堂教学评价视角的转变直接给教师的教学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仅就教师的一系列教学基本工作而言,备课作为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以往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往往首先考虑教师怎么教,而不是首先考虑学生会怎么学,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尽管也强调备课要备学生,在教案中却很少涉及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最多只是在教法上考虑了不同年龄阶段的问题,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分析只是来自于按教材的编排体系,认为应该具有,至于学生是否真正具有却很少考虑。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所以,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原有经验,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以此为依据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教师的备课思路必须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此,教师必须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甚至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的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状况。

我觉得在我们平时的备课中,可以少一些对教学步骤的机械操写,一些例题的内容,教师问的一些常规问题我们可以略写或不写,只要自己心里明白就行,在说我们平时上课也不可能真的都按备课本上的去问,我觉得备课真正要备的是学生在这个题目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以及我们的解决策略。当然,我也明白,在坐的老师都很忙,有的乡下老师甚至是包班的,一天下来已经累的够呛,不可能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实我觉得只要我们真正钻透了教材,加上自己班的学生又非常了解,再着我们数学课上要集中解决的难点也就那么一两个,在备课时我们也可以有重点的备一两个问题,其他可以带过,所以我觉得花时也不会太长。所以大家不妨可以尝试一下。

二、对教材再加工的理性思考: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反观当前再加工后的一些“生成品”,徒有漂亮绚丽的外表包装、热闹浮华的活动场景,却缺失了对教材内涵的凸显,缺乏对数学本质的把握,对此很有必要对教材再加工进行理性审视与思考。

(一)情境图的使用——把根留住

情境图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和问题,使用时要用足用好这些信息与问题,充分发挥出其作用与价值。但由于同一情境图要面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生,显然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宜的,因此提倡教师结合实际对情境图加工重组,但这种加工与开发应是基于对教材科学的理解与灵活把握,情境图的开发中可以添加活动场景,让情景图“动”起来,也可以链入故事情节,让情境图更加生动有趣,但不论怎样开发,不能忘却教材安排情境图的根本目的,开发情境图一定要把这些“根”留住。可见重新开发情境图一定要理解教材中情境图的设计意图,把这些“根”留住,应摒弃那种不负责任的乱开发,只有尊重教材中情境图,用好这些情境图,才能真正创造出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情境。

(二)教学手段的选择——力求简约

教学手段是对教材的一种形式化演绎,是对教材内涵的外在诠释,在教材加工的过程中,选择好的教学手段无异于画龙点睛、雪中送炭,但教学手段的选择并非多多益善,也并非越先进越好,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时机有序而为。然而当前对教学手段的选择上特别是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上,往往是宁“多”而不怕“滥” 使得手段的选择步入一种去“简”就“繁”、趋“害”避“利”的误区。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在上二年级统计时,正值我们三门举办青蟹节,我一心想把青蟹引入课堂,想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带入课堂,所以展开了评选“海鲜大使”的活动,从网上查了很多的资料,下载了很多的图片,做了课件,还到广告公司请人做了各种各样的海鲜头饰,但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课堂出现了一团糟的场面,60个人中喜欢青蟹的就有50人,而对其他的海产品却无人问津,问他们为什么,答案是五花八门。后来我将素材换成了调查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学生的积极性却是异常高涨,效果也很好。这样设计也同样达到了以上的目的,但效果却比前者好的多。可见手段的选择不能盲目追求现代化,而应追求简约,应思考如何把最简单有效的手段用在其时、用在其地,发挥出其最大的效益,当然追求简约并不是追求简单,这种简约手段应是深入以后的浅出,超繁以后的就简,丰富以后的凝练。

(三)习题的使用——立足双基

以前的练习主要作用是为了达成双基,课程改革以后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练习中要落实双基,但并不意味着不要双基,现行教材中安排了很多练习题,每道题也都有着其明确的设计意图,有基础的落实,也有能力的提升,在习题的开发使用中要理解这些问题的真正目的,有针对性选择习题,安排练习活动,既要“双基”保底,又要创新提升,而不能只顾及一个方面,忽略了另一个方面。当前很多教师在开发习题时求新、求趣、求深度,对原有习题有的改头换面,有的置之不理,另起炉灶,人为的加深了习题的深度和难度,使得双基的落实大打折扣,在那些新、奇、趣的习题面前,只是大多数学生的不知其解伴随着少数学生的一知半解,这样使用习题下没有做到“保底”上却做到“封顶”,显然有违练习的宗旨,习题的开发要求新、求趣、求深度,但这种开发应是嫁接在学生“双基”落实的根基上,否则开发出来的只能是一个“空中楼阁”。因此习题的使用与开发要遵循教材的基础体系,兼顾双基与创新的提升,循序渐进、稳打稳扎,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长足的发展。总之,对教材需理性开发,这种理性开发不是要去打破教材原有的“生态平衡”,而是在保持这种平衡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完善并发展这种平衡。

三:联系生活实际,以生活促进学习

1、将学习内容融入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在日常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去观察生活,采集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对于现在一年级的学生来讲,由于学前教育比较好,在他们看来,这些数学知识显得“太简单”了,我在教学1——20各数认识的时候,有的学生就大嚷着向我们宣布:我连加减法早都会了!„„

可见,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重心应该向“培养兴趣。养成习惯”上转移,使他们切身地体会到数学的吸引力,让他们喜欢数学,人人都学有价值地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实验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数学知识都有着丰富的现实背景但是我们在教学时一仅仅满足这些,我觉得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还有很多很多,来充实数学。

1、将课堂活动融入生活 2、将练习作业融入生活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数学是学生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也就是说,今后数学书上的习题将可能的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符合生活实际,许多问题的解决都将放到生活情景之中去,让学生在具体、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学数学,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学习过“分类”后,课堂练习就让学生把自己的房间进行整理,东西分类摆放。这样的企业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为人师,我们都非常清楚,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我觉得一个孩子成绩差点其实并没什么,可怕的是他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没有了兴趣。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就非常重视这一方面的工作。当然这方面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它是一个很漫长,也很复杂的过程。下面我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1、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俗话说:“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几年的教学工作,我深切的体会到,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同时,他(她)也是一位幸福的老师。

曾看到过这么一个形象的比喻,即电路适配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能爆发出强烈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或完全相反,会产生短路,使学生厌学。在这个电路适配器的关系中,老师处在更主动的位置上,建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主动权在老师手上。在以往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在学生面前,他们是知识的权威。但是今天,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了,学生独立性的增强和信息来源的扩大,使他们思维敏捷、充满活力。不得不承认,我们教师有很多方面会落在一些学生的后面。作为老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主动向学生学习。老师应该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师生之间有时是以“能”会友的关系。现在的学生涉猎广泛,学习速度远远超过教师,作为老师就应该谦虚地向学生学习。这并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情。我们不是平时经常说“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我们要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善待每一个学生,来实现自己的最大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所以我们更应该努力做一个受学生喜欢的教师。

2、转变观念,敢于放手,让学生玩好、玩透 玩是一个孩子的天性,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玩的,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来引导学习。一个学期中,不是说每节课都要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但是我觉得在一册教材中选出几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去操作,去玩,而我们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工作,提供学生所要操作的内容和明确的操作要求,就让学生放手去玩,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玩的开心,同时在玩中学透知识,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有一定作用的。如为了突破图形组拼这一难点,我布置小组同学每人准备一个一模一样的长方形,先让同桌两人之间玩,看看有几种不同的组拼方法,再小组3个、4个拼在一块,再进行计算,经过一堂课的操作活动,大部分学生不仅学会了计算组拼后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还有些学生甚至找到了规律,什么时候周长是最大的,什么时候是最小的,这让我很欣喜,我觉得这么一节课玩的直!这远比我们老师一遍又一遍的讲要有用的多。五:吸收传统教学的精华

我认为教材虽然是新的,但并不是一味的屏弃传统的教法,如新课程虽然提出要算法多样化,但我认为在众多的算法中还是应该让学生有所侧重,有所优化,我们老师在课堂中应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方法虽多,但却有优劣之分,我觉得在一个班级中,不会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算法,其实大多数学生在选择方法时还是有懒与我们老师的引导。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以上就是我实施新课程后的几点想法,望各位老师多多指点。

第四篇:初中文言文新教法

初中文言文新教法

将课文改编成故事

邱前进

从前年秋季开始,全国的中学生开始使用新版的语文教材,新版教材一大特点就是:文言文篇幅大增。这不仅给学生,也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才能上好初中的文言文呢?这是值得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

文言文,无论在语音、语法,还是在词汇方面,都与现代汉语有极大的差异。不必说文言文曲折艰深的内涵,也不必说那之乎者也的拗口的读音,单是那一串串的生字,就让人退避三舍。对于初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无疑会感到生疏难懂,自然就会产生一种畏难的,害怕的心理,这样给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正因为如此,教师必须对症下药。文言文教学可以采取新的教法:即把文言文改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这样教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第一,文言文改编成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根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节课能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这节课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学生的主动性一下就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教学。课堂气氛就不再是由被动接受而呈现的一片死水微澜,而是“百家争鸣”的局面。

面对文字艰深的古文,如何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呢?众所周知:中学生都爱听老师讲故事,只要教师一说讲故事,学生就会欢呼雀跃,全神贯注。为此,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心理进行教学。

只要仔细分析文言文,就不难发现: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言文都是一个个精彩有趣故事。例如:《扁鹊见蔡桓公》就讲了蔡桓公虽然有病,而且扁鹊也三番五次地警告他,但他却置之不理,结果活活地病死,真是可悲可叹;《卖油翁》中,卖油翁虽然看到陈尧咨十射八九中,这本来是很高的本领,可是他却只微微点头,何故?原来经验告诉他:只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木兰诗》中讲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女英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举不胜举,只要教师精心改编,一篇篇文字艰深的文言文,都可成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把课文改编成故事后,上课时教师一开始就给学生讲故事。由于故事浅显易懂,学生一听就明白,如此一来很自然就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文言文上去,学生也就心情轻松愉快地接受了它,不再会有一种畏难害怕的心理,文言文也就不再成为一块难啃的骨头了。

第二,言文改编成故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过去,许多教师为了使学生理解课文,不惜花许多时间来逐字逐句地解释,这样做的效果却不尽人意,真是费力不讨好。然而,采用讲故事的方法,不但一开始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自然就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这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铺平道路。因此,了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师不妨把学生分成四个人一组,让学生先找出不认识的字,由他们自行讨论解决;接下来,学生结合课文的注释,再加上刚才对故事的理解,一篇课文和内容也就不难理解了。许多学生都能用流利的现代汉语翻译过来。所以课文的深奥内涵,经过听故事和结合注释,也就显现出来。

第三,文言文改编成故事,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在理解课文的内容时,许多教师只是按照课文内容进行直译,因此缺乏生动性,使学生难以进一步深入理解,而把文言文改编成故事后,学生可以由故事进行深入的想象,不再局限于课文本身,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例如;《卖油翁》中的陈尧咨,当听到别人说他的技术只不过是手熟罢了,他当时是何等气愤,可课文只简单一句,没有描述他当时神态,语气如何。采用故事法,就可以使学生知道当时陈尧咨的神态、语气,他可能是脸红脖子粗,气冲冲地向卖油翁冲过来,他说话的语气是何等傲慢无礼,这些都可以通过故事表达出来。

总之,文言文改编成故事可以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

第五篇:新教材 新教法 新感受

新教材 新教法 新感受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实验总结

集美区教师进修学校初教室陈淑琴

99年秋季,在市教育学院初教室的组织指导下,我区教研室积极参与了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分别在集美二小、集美小学确立了实验班,实验教材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的实验,教师知识观、质量观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到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人格、能力的发展,由过分追求学科的严密性转到注重数学教育的育人性;由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到注重学生实践探索和交流的主动学习。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逐步形成,学生已基本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还学会了评价、质疑与反思;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下面谈谈实验的做法和体会。

一、实验的做法

1、组建班子。我们确立集美二小三个班和集美小学二个班为实验班级,由区教研室教研员和三位实验教师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制定了课题的实验原则、形式和方法,采用理论研讨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办法,依据教材内容,以发展、创新的观点展开全面研究。

2、加强培训。实施课程改革,转变实验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关键。实验初始,市教院初教室就请来了省里的专家王永老师,给实验教师进行通识培训,使实验教师对课程改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思想上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观念上有了一个初步的转变。实验教师为自己能够成为课程改革的先行者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都深深地感到了课程改革所赋予自己的艰巨的历史使命。教研员和实验教师还分别到福州、吉林、深圳参加北师大课程中心举办的教材培训,与刘兼等专家进行了互动和交流,把自己对教材的认识、想法以及认为教材中值得商榷的问题提出来,与专家们共同研究、分析,加强了对实验教材的认识,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

3、交流协作。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市课题组每月1-2次的集中备课、听课、研究教材教法;市教研员精心指导,实验教师共同备课,共同研讨,明确思路,把握宏观导向。结合本区实际,区课题组每两周一次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思想;开展互动式教研,以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听课、评课,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中,经过个人的反思领悟,达成共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实验措施,不断提高实验教师的整体素质。实验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实验研讨会,把实验研究的新思想、新经验,向全区数学教师进行横向渗透。

4、立足课堂教学。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阵地”,任何一种教育改革,最主要的还是课堂教学的改革。我们要求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贯彻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将课程改革落实到每一堂数学课上。根据新教材的“密切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确立学生在数学教学的主体地位,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三个特点,初步建立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流程为:问题情境——主动探究——归纳概括——实践应用。”我们还围绕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等专题,开展研讨交流活动,努力做到:在以人为本的宗旨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手投足都是为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5、评价改革。改革评价制度,建立促进教师成长学生发展的评价体制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顺利进行课程改革的驱动器。在数学实验中,我们力求转变传统的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方式,以人为出发点,关注发展性评价,记录成长,促进个体和谐发展。我们从学习行为评价,学习效果等方面入手,开展了尝试性的研究。学习行为评价主要从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状态、交流状态、思维状态、情感状态;课外作业——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课外实践——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后思考——主动与教师、同学、家长交流和讨论学习的情况等方面来评价。在学习效果评价中,讲究评价方式与方法的多样性。(1)笔试:考查知识技能情况,鼓励创新做法,如命题的开放性、综合性;(2)口试:考查口头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3)实践操作: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操作能力等。

二、实验的收获

四年来,我们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认真思考,把课程实施落到了实处,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实验教师在课堂上放下了教师的尊严,以平等、民主、和蔼的态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教室内从以往的“教”堂变成了“学”堂,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实验年级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也普遍热爱学习数学,善于提出问题,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未参加实验的年级学生远不及的。实验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课堂教学凸显:

(1)创设良好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平等和谐、合作交流,求知进取三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教师首先做到的是:必须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心理感受,肯定他们的一切努力,保护和激励他们所有的尝试和创造欲望。尤其是对待学困生,教师不仅要付出爱心和关心,更多的是耐心,细心,为每个学生提供良好教学的机会和保证。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并善于采用竞争策略,营造一种催人奋进的情景,如设计“插红旗、上光荣榜、建立智慧星簿”等形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创造。

(2)创设问题情境。实验教材最大的特点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以图画情景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充满数学的实践问题。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景,如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来作主人翁,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力求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力量;如提供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布置开联欢会的会场,每把长椅最多坐3人,参加联欢会的同学有43人,至少要准备多少把长椅?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如将传统问题“比较4303和3034的大小”变成这样的问题情境:4、3、0、3这四个数所组成的四位数中最大和最小的数分别是多少?这样的问题更富有探索性,学生也更愿意去做、去探索。

(3)实施五大开放。“开放”就是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获得数学知识,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机会。让学生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知识;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将数学知识寓于童话故事、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熟悉喜爱的情境中领悟、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积极地思考,探究发现数学结论,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如让学生在多次“分一分”中,明白“把整体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用除法”,通过“涂一涂”、分一分、围一围、折一折、拼一拼的实践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开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表现的机会。新教材安排了大量有趣、现实的数学,非常适合儿童的表演。如教师设计“模拟构物”,“小小导游员”、“走进大自然”等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愉快、轻松和谐的环境中主动探索新知、巩固新知,发展新知。

(二)教师素质整体提高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实验研究中一定强度和密度的教研活动给老师们带来了压力,但也推动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实验教师在教后记中写道:“非常惊讶于他们的想象,活跃的思维,有许多时候是我心悦诚服地向他们学习的,于是对孩子们的夸奖和赞美是发自我内心深处的,是充满激情的,正是这种情感给了孩子们学习热情和快乐。我常有一种感受,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只是一个技术人员,或者说是一个工匠,仅是用他人设计好的方案去达到他人设计好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而很少成为主动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更难成为自觉的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在实验研究中,在新旧理念的不断碰撞中,实验教师走上了一条“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旅程。一个个的问题和需求,激发教师“我要学,我要改,我要做”的参与意识。书写教学随记,教学案例两方面有力地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教师课后都能做到三个自评:教案自评,课堂教学情景自评,学生活动设计自评,根据三项自评情况书写教学随记,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采取补救措施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体现用教科书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念。新课程的实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他们从普通的教师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验教师为课程实验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四年的实验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

1、乐学、爱学、兴趣浓厚。“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与动机”是实验教材较之以往教材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教师重视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和学生主动喜闻乐见的数学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其心灵的共鸣。教学中的精美教具和学具、生动画面、讲故事、猜谜语、集体抢答、小组竞赛让孩子们学得愉快、投入,使得学生在获得积极向上,活泼快乐的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并使得他们的多种才能得以展现和培养,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快乐、有趣的。

2、善于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数学。有趣、来源于现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上,经常出现有的学生打断教师的话并站起来说:“老师,这道题我还有不同的想法”,“老师,我有问题想一问”,“老师,我还可以再补充2点……”,答案不唯一,解法最优后,学生思路逐步开阔,解题中不断涌现创新精神,数学课堂经常成为学生的“答辨”现场,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思维,以及提出的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灵活的解题能力,结合实际问题作出的合理解答无不让我们为今天孩子的能力和潜质所折服。

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目标之一。新教材中编入了许多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素材。在“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各个领域里所设计的情景,都是经常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校园里、大街上寻找所学的数学。如学了第八册的统计后,布置学生实践活动:(1)调查本校1996—2001年每年入学的男生、女生人数(2)选定一个小卖店或小餐馆,询问每月的成本和营业额(3)将调查情况制成统计表及折线统计图;经常出现如“每张门票6元钱,40元钱能买多少张门票。”“说说你身边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等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举目望去,信手拈来,到处是数、形、大小、位置、统计、加减乘除关系等数学信息,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

4、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实验研究中,教师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去教学:学生能读懂的,老师一定不讲,学生能通过小组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定让学生去讨论,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进而逐步学会学习。教学设计中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儿童获取信息的多向交流,挖掘教材中的良好素材,给合作学习提供最大限度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群体协力。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活动中逐步学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在合作学习中又适当引进竞争机制,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小组内成员的合作配合。强调集体荣誉,把合作与竞争统一起来,并尽可能给予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问题与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忽视。

3、新教材有的内容编排较难,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认知规律。如第二册“估一估,量一量”中的m、cm对学生很抽象,要求过高。如元、角、分的认识、二十四时计时法等内容,对于学生是难点,课时又少难掌握。

4、教学班规模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0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把握给予“时间”的度?

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级实验区全面铺开,我们将一如既往,付出努力,迎接成功。

下载爱心新教法(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爱心新教法(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教材新教法[五篇材料]

    新教材新教法 语言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具有生命力的、开放的、发展着的活的系统,只有运用合乎语言的性质、合乎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语言教学的目的。教无定法,教......

    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

    新教材 新理念 新教法 ——2017年重庆市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培训会纪要 6月26日—28日,2017年重庆市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培训会在重庆出版集团举行。来自人教社、重庆市教科院等单......

    新理念 新特点 新教法心得体会

    新理念 新特点 新教法 ──教师学习小学语文新教材后的认识和体会 教研材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新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运用多媒体 探索新教法

    运用多媒体 探索新教法 淮阳县实验小学 冯 琳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协作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

    新时代 新学生 新教法 新人才(最终5篇)

    新时代新学生新教法新人才 ——浅谈《公式法》教学 东港中学:姚雄心 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时期,是人类高科技迅猛发展,时代急剧进步的转折时期。复杂的社会,淡薄的人情,浓厚的经济观......

    探讨新课改理念之下的新教法

    探讨新课改理念之下的新教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关于“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的经验交流

    关于“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的经验交流 刘柳 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来全面应对、全面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英语新教材已......

    爱心树 教案新

    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 永昌中心小学 姜巍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置身绘本情境,展开丰富想象,激活言语思维,强化言语表达,丰厚绘本内容。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