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新课程、新教法”教学案例—徐景
汽车维修专业
一、专业实践课——尾气检测
方法一:项目教学法
一)主要特点:
1、教学内容以典型项目为载体
项目教学的教学项目一企业生产和服务中的生产加工项目、培训项目、服务流程并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进行选择和设计,通过教学项目负载理论知识,体现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有机融合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相关技术标准和职业规范。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2、教学组织以完成项目为主线
项目教学是以项目实施为主线有效组织理论和实践知识,使师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为主要学习方式和主要评价要素的教学活动。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展开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项目的总体要求又要注意到项目的每个环节和具体细节。通过项目实施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理实一体化的重要性,突出知识的学习服务于职业能力的建构,培养学生在复杂工作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成果体现多样化
项目教学的学习成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职业能力的提高。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每一位学生可以自身的经验,提出不同的意见和想法。二)教学流程——陈述式
一、学前分析
1、教学对象、人数
因为每次实习课的教学对象不一样,在加上本校的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所以对上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限制。如果教学内容比较难这时就会担心学生在一堂课内到底能否吸收。如果教学内容过于简单,这时的问题就是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上手但也很容易掉以轻心,在分心的时候是最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2、学习基础与学习习惯
对于本校的学生都是上完理论课后再去实习,所以在每次但学生实习时,第一堂课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第一堂的教学中就可以很好的了解每一位学生。如:在上课前几十分钟内可以问一些理论上的知识,从问问题中就可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还可以了解到每位学生的学习习惯。因为了解了这些因素后对教学内容的深浅程度就有了一定的把握。在教学时就不会担心学生接受不了。这样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与教学的进度。
二、教材分析
我所用的教材是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制定的,是供技工学校汽车修理与汽车电气设备维修专业使用的通用教材。
三、资源分析
本人的教学项目是汽车尾气检测所以将会用到很多的设备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用到:实习车一部(桑塔纳轿车)、工作台 常用工具一套、火花塞专用工具、实习材料若干(如:火花塞、分缸线等)、尾气分析仪一部(型号:NH—500)等。
四、行业分析
学生根据拟定的实习方案,进一步的完成实习任务,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巡回指导并适时提供咨询和建议。使每一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经验,给出不同的解决任务的方法和策略。实现了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打好良好的基础。
五、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熟悉使用汽车尾气分析仪检测汽车尾气。
2、掌握分析汽油发动机排放超标的原因
3、掌握发动机的怠速和正时调整方法 教学重点:
1、熟练使用汽车尾气分析仪(如:汽车尾气分析检测步骤)例题1:尾气检测步骤:
1、接通电源,仪器预热600秒后,再设置、调零、校准和捡漏,夹入转速钳。
2、仪表无故障灯闪烁、油水充足、温度正常(水温85~90℃)。
3、加速至额定转速的70%(约2000转),降至怠速。
4、按K键检测。
5、插入取样管(400mm)。
6、等待15秒读取30秒内平均值。
7、分析故障、排除故障。
8、复验检查。
9、按K键停止,取出取样管。
10、等待5分钟关机。
11、整理现场。
教学难点:
1、汽油发动机排放超标的原因(如有毒有害气体是怎样生成的)例题2:有毒有害气体是怎样生成
1、发动机尾气排放的主要成分:CO、HC、NOx
CO:当燃料完全燃烧时,其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当空气量不足时,则会有部分燃料不能完全燃烧而生成一氧化碳。
HC:碳氢化合物是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产物。首先,在排气门还没有完全关闭时就打开了进气门被吸入的混合气体就会直接通过排气门被排出。其次,因为气缸的燃烧室壁附近的冷却作用及燃烧火焰传播不到,致使这层混合气中的碳氢化合物随废气排出。
NOx:氮氧化合物的形成比较复杂,迄今尚无定论。但目前普遍的观点是:当混合气稀时,温度对于氮氧化合物的形成起支配作用;当混合气浓时,氧的浓度对氮氧化合物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六、总结
通过本环节的课题,要求学生在项目完成后写出尾气检测的步骤及相关数据。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类似项目的一般实施过程,并结合后续项目实施的进行理论知识拓展、有关原理深化与技能拓展训练。
第二篇:探讨新课改理念之下的新教法
探讨新课改理念之下的新教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基于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充分挖掘新教材的鲜活内容及其所赋予隐含着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和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取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较弱,教师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皮亚杰曾经说过:“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积极的内驱动力。兴趣不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个性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我在教第11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 情境:课前要求每个学生创作一件作品,可以是一首诗歌、一篇文章、一幅画、一张手抄报、一件手工作品等,将作品带入课堂,学生寻找相好的伙伴组成一组,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并注意观看小伙伴看了你的作品后的动作、神情,他们是如何对你的 作品进行评价,你听后又是怎样的感受。小组同学通过欣赏、观摩、讨论作品后,就推选最美的作品在班上让大家欣赏、评价。班上的全体学生对特优作品的学生发出热烈的喝彩声:“棒极了!”、“精彩极了!”。获得高度赞扬的学生更是神采飞扬、喜气洋洋的,这时,我就请那位同学谈谈现在的心理感受,“我高兴极了,太荣耀啦!以后我还会做更多更好的 作品来,让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我看同学们的兴趣特别高昂,就说:“你们的作品取得高度的赞扬,个个沾沾自喜,今天我们来学习文中巴迪七、八岁时写了一首诗,他的爸、妈是如何评价的呢?”同学们,现在如饥似渴、满怀信心地去读课文的内容,想从中寻求答案。这样的情境创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学会发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引发创造活动的前导。现代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的研究表明,创造性是人的本质特性之一,是每个人都具有一种潜在能力。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潜力的发挥,决不取决先天生理因素的遗传,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后天的努力和实践,其中,教育是重要的一环。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要激励和鼓励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地探求和发现知识,以及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也是素质教育在求知方面对学生最本质的要求。
我在教第11册《童年的发现》这课时,文中讲了费奥多罗夫童年时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乡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为什么是九个月?这些都是文中主人翁在童年时发现的问题,并一直想弄个明白,就向老师请教。这说明主人翁善于发现周围的事物,能够细心观察生活中各种事物的相互联系,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创新精神。当我把课上完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来谈,要求学生也来说说你在童年中有哪些发现讲给同学们听听。有的学生说:“我明白了狗对陌生人叫的原因?因为当狗还是野生动物时,它们就像我们人类一样群体生活。我们人类一发现有贼,就会赶贼或捉贼;狗就像我们人类一样,一发现有其他人或其他动物走近他们的居住区,狗群就会大声吠叫,通知同伴聚集起来,把敌人赶走。到了现在,人类把狗养在了家里,成了家狗。主人每天给食物给狗吃,和它一起玩耍。狗就会把主人当成了自己人,把主人的家当成了自己的居住区。所以,一有陌生人走近时,它便会拼命的“汪---汪---”地叫个不停,恐吓他出去。一条被拴住的狗,他的活动范围小,因此,他会更加勇猛地保护这块地方,见到陌生人就拼命的叫个没完没了”。教育论文在线 http://www.xiexiebang.com
我上完这课后,也搞了一次探究活动:“《鲤鱼之死》
鲤鱼早就听说大海浩瀚无边,那里有滚滚的波涛,有许许多多的鱼朋友。它想:要是有机会到大海里痛痛快快地玩一番,并表演那“鲤鱼跳龙门”的绝技,那该多好啊。可机会真的来了,鲤鱼一头扎进了海里......唉,说也怪,平日在大海里游泳自如的它,现在的动作却迟钝了。渐渐地,它感到呼吸困难,浑身无力......唉,真想不到,它还没有见到黄鱼,它竟死在大海里。鲤鱼到死时,也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同学们议论纷纷,场面激烈,终于有一只可爱的小手举起来了,他说:“原来海水又咸又苦,淡水里的鲤鱼鳃片上没有特殊的排盐组织,所以在大海里不久,便因呼吸困难,窘息至少。”通过教师针对教材的内容有机渗透一些教学活动,有助于对学生的留心周围事物,紧密联系社会生活,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注重过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新课标要求把学生从被动的、苦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而成为学习的主体,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叶圣陶曾经说过:“受教育不是张开了个空袋子,等人家把东西倒进来,装满它。受教育含有个重要意义,那就是 学习”。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自行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学生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式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学习努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己学、自己动手、自己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下功夫,注重过程教学。
我在教第11册积累运用八的实践活动:“搜集春联,书写春联”时,课前请同学搜集好材料,如裁剪好的对联红纸、墨、毛笔、对联的含义、对联的内容、平时留心好生活中所见到过的对联,课堂先请同学们把搜集的 材料在班上展示交流,弄清写对联分为上、下联,横联。然后请同学们开始模仿大人学写对联在已经准备的红纸上,等墨迹干后,装裱,便于收藏。再将写好的对联张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这时的教室真是 火红一片,学生学习兴趣高昂,等全部张贴好后,组织学生认真欣赏评价他们的杰作,要求评出一、二、三等奖。学生对着作品指指点点,评得可认真啊。最后评出来的特佳作品,就给他们发奖品,当他们领奖品、同学们给他们的掌声时,请他们谈谈此时的感受。整堂实践活动课上得是那么有兴致,学生不仅掌握了写对联的基本技能与技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四。尝试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求知,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在课堂教学中,“讨论”具有全员参与,优势互补、扩大交流、互启互签、主动探索、解疑破难、活跃气氛,激发兴趣的热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科学设计课堂讨论,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具有与现代社会经济生活所必须的竞争精神,合作精神,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我教《草船借箭》一课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讨论:“周瑜为什么这一仗会打赢?”学生自由寻找伙伴组成小组讨论此问题,他们讨论得很热烈,然后将讨论的结果在班上进行交流。有的学生说:“是因为周瑜知己知彼,正确决策。周瑜深知曹操兵马多,自己兵马少,拖下去对自己不利,又知道曹操把船都连起来,跑不了。所以决定用火攻。”有的学生说:“是因为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周瑜知道曹军是北方人,坐不惯船,这是他们的弱点;而周瑜的兵是江南人,就敢坐船去烧敌人的营寨。这是用自己的优点,去对付别人的弱点”。还有的学生说:“是因为抓住机会,周密安排。周瑜办许多事情考虑问题很周密,每一细节都考虑得很好,不会出任何差错,比如火点早了,敌人马上防卫,周瑜就会有麻烦了。如果那天不刮东南风而是刮西北风,火就会烧周瑜。这说明周瑜会抓机遇,趁刮东南风时就去烧曹操”。看同学们讨论的那么火热,讲的理由也很充分,个个露出幼稚的笑脸,我脸上不时也荡漾起幸福甜蜜的浪花。
通过以上的做法,不仅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分析思路,提高学生做人的品位,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展,使他们形成能力,真正做到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第三篇: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法学法以及案例分析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法学法以及案例分析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高雅的言谈举止。
3、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4、学生只有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并且能够正确理解字义,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提高认识能力。
5、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复现。
6、发展学生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7、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9、《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能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10、《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1、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 和 交融式目标。
12、“对话”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就教学问题展开多向的信息沟通和多元的意义重构。
13、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14、课程是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因“教师-教材-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
15、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二、名词解释
1、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2、生字复现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氛围,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多次与生字见面,达到识字目的的教学策略。
3、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对话”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就教学问题展开多向的信息沟通和多元的意义重构。
5、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6、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追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点,具有明确分工和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
三、简答题
1、语文教育应重视以下主要特点:(1)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对语文材料反映的多元性。(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律。(3)语文教学应该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2、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1)激趣导入,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互动交际的动机;(3)双向互动,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4)互动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
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有以下途径:(1)在语文教材中发现主题,即与阅读教学相结合;(2)在校园活动中发现主题;(3)在社会大环境中发现主题。
4、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一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二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5、低年级重在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重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重在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6、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教师应是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参与者。
四、辨析题
1、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答题要点:
(1)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正确的。(2)探究学习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重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解放了学生的思维。(3)接受学习有被动和主动之分,主动的接受学习也发挥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2、《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
答题要点:(1)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正确的(2)鼓励自由表达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个性张扬的空间。(3)“少指导”并不等于“不指导”。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的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这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指导。(4)要提倡先自由写作,后交流指导的作文教学模式。(5)教师的指导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的自由表达。
3、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
答题要点:
(1)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2)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只有“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3)“知识和能力”目标在“三维目标”中起着奠基作用,是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基础,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新课程并没有否定它的重要性。(4)新课程的教学应在重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目标达成,同时重视其他两个纬度目标的达成。
五、案例分析题
1、学习《五彩池》一课的第二自然段时,老师们都要让学生针对段尾的省略号进行想象练习,于是学生会想象出水池各种奇特的形状。这当然没有错,而我觉得五彩池的美不仅仅美在形状,还有它瑰丽的颜色、奇妙的变化。因而,在学完全文后我进一步让学生想象:五彩池还像什么?由于思维的惯性,学生依然围绕着形状做文章。如果这样一直说下去,学生禁锢了的思维就不会得到开解。此时我说:“在我的眼睛里,五彩池就像一块块奇异的宝石,闪耀着迷人的光芒。”经我这样一说,学生的思维一下子从“形状”的圈子里跑出来了,一个个奇妙的想象脱口而出。
试评述以上教学片段。答题要点:
(1)读写结合,给学生创设了言语实践的机会;(2)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在想象说话的过程中加深理解;(3)教师的示范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同步发展。
2、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乌鸦喝水》总结全文时的片段: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生:它很聪明,自己想办法喝到水了。生:乌鸦爱动脑,他想的办法挺巧妙。生:乌鸦很勤快,渴了的时候到处找水喝。生:乌鸦不讲卫生,小石子多脏呀!生:乌鸦不太会动脑筋,挺愚蠢的。生:乌鸦不会唱歌,叫声很烦人 „„
(教师对每种答案都点头肯定或微笑示意,特别对后四种意见大力赞赏)
你认为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有哪些优点?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答题要点:
优点:(1)多元解读文本内涵。(2)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足:忽略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3、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
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
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一曲《朋友啊朋友》。请你综合评述这个教学过程。
答题要点:
优点:(1)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2)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3)加强了各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
不足:投影使用时机过早,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
第四篇:新课程教学案例
新课程教学案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生物组袁燕
设计思想
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在高一新课程的背景下,本课完全遵循生物课程基本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跨学科分析综合能力
2、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2、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教学重点
1、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2、蛋白质的功能
教学难点
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的动画课件,几种氨基酸的结构图。学生准备:日常一些食物和营养保健品的说明书
教学过程
第五篇: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教法学习总结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教法学习总结
宜章县沙坪中学 蒋志林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初中化学教师新课程教学教法研修班”的培训,感受深刻,学习收获很大。在学习过程中,我按照学习流程和要求,全程参与专题内容的学习,细心做好学习笔记,认真的按时的完成作业,并及时与其他学员交流,借鉴他们的长处,以便运用于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与他们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用心记下一些的学习感受。
通过这次的培训,感受到了知名的教授、专家的授课,使我耳目一新。也使我明白了以前的教育理念已经不能够跟得上现在学生的需求,想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转化教师的教育理念:
一、正确的教学观念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一定的教学观念会导致与之相应的、并受其指导和调控的课堂教学行为。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首先要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应要有强烈的效率意识和时间观念,教师应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钻研业务、精心备课、因材施教、开拓创新等一系列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要理解学生,正确看待学生。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学生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因此,学生观的正确与否,成为师生活动能否协调高效进行的首要问题。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就是要弘扬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是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最终体现者,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主观努力。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一定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学生才能学习得主动,积极思维,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学问”:有学必有问,问来自疑。检验学生上课是否在积思考的方式之一就是看学生能否就教师所讲内容提出问题。要让学生产生臵疑,首先是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毕竞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是运用巧妙的提问,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探讨与追求的热情。第三,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产生疑问,在解疑中获得知识和自信。
三、互动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能是教师在台上讲独角戏而学生在台下无动于衷。在一定条件下,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不只是单方面取决于教师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努力程度,而是最主要地依赖于教师智慧特征和努力程度所造成的教学双方相互作用、相互适应,以及有机统一的状况;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洞察和有效利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研究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实现教学主体的有效互动。就要实现并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既要考虑知识本身的“可接受性’和“应接受性”。也要考虑学生是否“乐于接受”和“能够接受”。认真研究学生学习的情感需求和非认知的心理状况。
四、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实验资料表明,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1.0%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40.0%是通过听觉,83.0%是通过视觉。因此,在化学理论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形声性好的特点,从而加快学生对认知内容的理解及消化,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与理解深度。
总之,这次培训让我感受到新课程改革钻研路的艰难,要学习的路还很长,但我对教育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将这一次学习收获结合化学教学工作特点,重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争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为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