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教学案例一
案例一: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案例二: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参考答案]: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案例三: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
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 与人文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案例四:老师,让我们自己来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
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按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作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案例五:某校几名同学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其调控”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小组在确定了要访谈的报社主编以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课外活动时,课题小组的成员兴高采烈的去采访那位相当有成就的诗人主编。
可是,当同学们来到报社传达室,门卫却认为他们是“瞎捣乱”,拒之门外。最后,同学们只好败兴而归,非常委屈的说:“白跑了一趟!门卫不让进,说‘瞎捣乱’。”
问题:作为老师的你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去解决呢?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面对学生们的“碰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碰壁”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加信心;其次指导学生重新修改采访计划。
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假设了研究成功的方案时,作为教师还要让学生看到成功中的坎坷,胜利中的曲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遭遇挫折时,还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反思、去体味,才能让他们从失败中崛起,从挫折中起飞。
案例六:广播操比赛
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
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
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之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方面和失败的教训„„
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
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举行比赛,肯定有一个班是冠军,至于是哪个班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认为纯粹是一次机遇。从动员比赛到结束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获胜后怎么教育?失败后怎么教育?
案例七:会了,可以“不听'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
“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
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
我听了气不一打处来,“你┉┉”竟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
“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
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
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学生不愿意听就不能强行他去听。
案例八:一位学生档案袋中的老师评语
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
问题:请你分析一下这位老师评价的成功之处。
[参考答案]教师用评语的形式给予学生评价,这是充分发挥质性评价的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之处,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使评价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起点。
案例九:欣赏“每一个”学生
--刺丛中也有花
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声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蠃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问题:(1)读了《刺中有花》一文,你能否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
(2)您认为对个别学生的转化,应从哪能方面着手?
[参考答案](1)同样面对仙人掌上的刺与花,有的同学只看到刺,有的同学刺与花都有看到了,但因为讨厌刺,进而连花也不喜欢了。而李刚却有着于众不同的认识,能带着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刺丛中的花,应该说他的认识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很有启发的。他便使教师认识到面对仙人掌刺中的花,首先应该去发现它,其次应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辩证地去看待刺与花。其实面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教育者也应该像赏花一样,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而去放大其闪光点。且不可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而看不到孩子的闪光处。学生生活在群体里,自然各有长短,对个别学生教育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冷落。个别学生转化的关键在于使其树立起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因为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
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走近人们,喜欢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同时要引导周围的同学一起关心他。然后发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让激励唤起自信,进而培植闪光点,教育中要注意谈话艺术。其次,要重视个别学生的第一步,哪怕是微小的,也不放过。最后要抓住反复点,促其飞跃。
第二篇:新课程教学案例
新课程教学案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生物组袁燕
设计思想
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在高一新课程的背景下,本课完全遵循生物课程基本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跨学科分析综合能力
2、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2、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教学重点
1、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2、蛋白质的功能
教学难点
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的动画课件,几种氨基酸的结构图。学生准备:日常一些食物和营养保健品的说明书
教学过程
第三篇: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案例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案例
——平抛物体的运动
[教材分析]
1、平抛运动是一种重要的运动,学习习近平抛运动,不仅是知识的深化和扩展,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平抛运动比直线运动复杂,不容易直接研究它的速度、位移等的变化规律,需要将它分解成较简单的运动来研究,教学时应综合频闪照片使学生认识: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利用实验事实得出结论,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做好课本的演示实验是很重要的,让学生从观察中总结出两球总是同时落地,得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结论。
3、对于平抛运动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运动规律的描述上,教学时应利用动力学的知识,分析平抛物体的受力情况,讨论平抛物体为什么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使学生对平抛运动的理解深入一步,建立起前后所学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学情分析]
1、本人所在学校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学习习惯也不好,没有刻苦学习精神。
2、传统式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合我们学校的教学,所以改变“重教、轻学”的倾向。
3、把自觉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基本教学方法。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一定要给予时上的保证,而这个时间,不能只放在课前、课后,而应该放在课堂上。[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
2、理解平抛运动是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
3、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频闪照片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价值观
使学生学会认识运动的规律,从而得以更好地利用规律。[教学重点]
1、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可以用两个简单的直线运动来等效取代。
2、平抛运动的规律。[教学难点]
1、对频闪照片的正确分析。
2、平抛运动的规律。[设计思路] 1 本节课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思考,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设计,营造一个“安全”的教学环境,广开言路,让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引导共振。
本节课主要采用“边学边实验法”。由于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因而能更多的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获得更加清晰的物理形象,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教学过程]
一、通过CAI课件实验引入,激发探究的欲望。
有一只松鼠看到一个猎人正用枪水平对准了它,为了逃脱猎人的射击,它想从地面上逃走。可是就在它刚刚掉离那一瞬间,子弹也刚好射出枪口,问松鼠能否被击中,为什么?
二、学习新知,开始探究规律。
师:要想知道松鼠是否能逃脱厄运,我们就需要来学习抛体运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平抛运动。
(一)平抛运动的定义
(CAI课件)模拟子弹从枪口水平射出的情景。
水平抛出的粉笔头。
师:请学生注意观察子弹、粉笔头的运动特点。
(学生组内讨论子弹、粉笔头运动特点,并把结果写出来)(师生互动总结)
1、子弹、粉笔头运动特点: A)初速度方向水平B)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
2、平抛运动定义:将物体沿水平方向抛出,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平抛运动。
(二)平抛运动的分解
师:平抛运动是一种曲线运动,我们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来研究它,请大家分析平抛运动的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所具有特点。(组内讨论,并展示讨论结果)
(师生互动总结)
1、在水平方向有初速度且不受力,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竖直方向上,初速度为0,且只受重力,所以做自由落体运动。师:下面请同学做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结论。(学生活动设计)每个组内C层次的同学做实验,用不同的力来打击弹性金属片。组内其他同学注意观察A球、B球的运动特点。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1、无论A球的水平速度大小如何,它总是与B球同时落地。
2、A球的水平初速度越大,走过的的水平距离也越大。
3、A球的水平初速度的大小并不影响平抛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
生: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得到结论是物体在做平抛运动的过程中,沿竖直方向的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这就证明了上面的推导。
师:那能否证明水平方向上是匀速直线运动呢?(组内讨论)
生:如课本上5—17图是一幅平地运动与自由落体对比的频闪照片,可以看出,尽管两个球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不同,但它们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是相同的,即经过相等的时间,落到相同的高度,仔细测量平抛出去的球在相等时间里前进的水平距离也相等,可以推出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的。
(三)平抛运动的规律
学生思考:①设平抛运动的物体初速度的大小为V0,经时间t,它的水平分速度vx=______和竖直分速度vy=______? ②合速度大小v=____ ③合速度的方向tanθ=______ ④水平位移x=_____,竖直位移y=_____,合位移大小s=_____,方向tanα=______ ⑤位移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吗?(组内讨论,完成以上各题,并掌握平抛运动规律)(四)本节例题
飞机在高出地面0.81km的高度,以2.5×102km/h的速度飞行,为了使飞机上投下的炸弹落在指定的目标上,应该在与轰炸目标的水平距离为多远的地方投弹?不计空气阻力。
(引导学生飞析)
1、炸弹的运动为什么是平抛运动?
2、炸弹为什么不能在目标正上方投放?
3、如何确定投弹地点与目标的水平距离?
4、炸弹的水平速度如何确定?
5、炸弹的飞行时间如何确定?
三、课堂小结
1、教师归纳——方法渗透
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先分解后合成,把较复杂的曲线运动简化为简单的直线运动。
2、学生小结——各小组学生把题纲写在黑板上。[教学反思]
1、本节教材是学生第一次利用运动的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应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主动地获得知识——这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所以本教案在设计时将公式的推导、规律的得出都交给学生去完成。
2、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要使学生能够理解平抛运动为什么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作为教材已经给我们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提供了素材,因此,既要做好实验,又要注意理论上的简单分析,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这种理论分析可以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进行。
3、为了使学生的感性认识真正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使学生参与科学抽象的过程,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区别和辨别本质的东西与非本质的东西,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试作概括,并由他们自己得出结论。
4、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以物理实验为基础,我们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综合、选择和优化处理时,就要把实验放在重要的位置来处理,使学生能在物理环境中学习物理。
5、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实验,增加学生“边学边”实验的次数;
6、探究式教学围绕问题展开,并不是教师提出一个漫无边际的问题,学生无尽的思考并随意回答所构成的“菜场式”课堂,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学生的参与,主要呈现探究的要素,体现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典型教学案例
新课程改革典型教学案例
——浅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扎隆沟小学
封
娆
新课程改革明确告知我们,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优选教学方法。教师掌握的教学方法越多,选择的空间就越广,优化的程度就越高,教学效果就越理想。为此我在小学语文教学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及本人特点,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实践中取得可一些经验。
一,倡导自学,鼓励创新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语文能力,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是一种主要的有效手段。既要有教师的导,更需要学生的学。指导学生认真地自学,有序地自学,学懂,学会,学出新的见解,语文能力就会有所提高。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提出并设计了适宜用六步自读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精神。
1, 粗略读。只要求学生把全文浏览一遍,读后明白本文写的是桂林山水的风光。2, 疏通读。借助字典认识生字,理解新词。读懂每一句话,着重理解第一段的第一句,第二、三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段那个长句子。除了学过的理解句子的方法,如抓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等,还应多讨论,集思广益。
3, 理解读。给课文分段分层,第一自然段为第一大段,概括出桂林山水的总特点就是美。其余部分写桂林山水如何美,使第一段中的“甲”字具体化。第二大段又可分两层,先分别写桂林山水的秀丽和桂林山水的奇特。然后又把山和水联系起来,把一篇完整的画卷展现在作者眼前。理解文章的思路,由概述到详叙,由分说到综述,第二大段的两个自然段为并列关系,通过概括段意,归纳其主要内容。4, 深化读。体会作者喜爱桂林山水的风光,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探索对自己作文时可借鉴的写作特点。如,分述与综述,衬托的表现方法,比喻,排比修辞方法等。
5, 品味读。根据课文的特点,用表情朗读的方法,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想象作者荡舟漓江,迷恋山光水色,流连往返的情景;通过低声吟诵,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生动,整齐流畅,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6, 创造读。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发散思维,从内容和形式方面提出看法和设想。运用以上六种方法,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要督促他们自学,首先要读懂基本的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温故知新,一举多得
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教新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既可以巩固和深化对旧知识的见解,又可为学习新内容扫除障碍,铺平道路,使新接收的信息迅速地组合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之中。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不仅会在脑子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有可能产生新的认识,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来。因此,在教新知识的同时,根据教材的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适量地复习一些原来学过的内容,对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大有益处。此种方法对小学四五六年级尤为适用。我在教《少年闰土》一课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1.在理解课文时复习重点训纳内容
为让学生弄清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需引导他们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进而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段,首先要确定依据。记叙文分段通常有四种依据:时间或事情发展的阶段不同。空间位置不同;材料性质不同;表现方法不同。在学生划分段落之前,让其回忆已经学过的分段依据,在巩固旧知的同时,又为新课的分段奠定了基础,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和领会中心思想,也可用同样的方法进行。
在着重引导学生弄懂写人要抓住特点及怎样抓住特点,弄清这篇课文抓住了闰土的哪些特点和怎样抓住特点的同时,也让学生想一想,五个段落中哪一个段落对突出少年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性格起着重要作用,固而写得特别具体详细,还可以让他们思考,闰土离开“我”家时,“我”急得大哭,闰土也“躲在厨房里,哭得不肯出门”的原因是什么,在讲到闰土叙说月光下看瓜刺猹的情形时,让学生探求一下,这一部分的开头与哪一段有联系,这样做,既复习了前几册学过的详写和略写,事情的前因后果,前后照应等重点训练项目,又有助于学生迅速而深刻地理解课文。
2.在理解字词句时复习基础知识
在引导学生理解新课的字、词、句时让他们凭借课文复习自己学过的基础知识,讲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根据关联词语,分析第一句话几个分句之间的关系。分句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了,整个句子以至全段的意思也明白了;而且重温了并列,因果,递进等关系的复句。讲第八自然段让学生把“闰土又对我说:“现在你太冷,你知道夏天到我们这儿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我爹管西瓜去,你也去。”改成间接叙述的形式。这样,只用很少一点时间就复习了直接引用和间接陈述及其变换的知识,同时因更换了学习内容,学生的注意暂时改变一下,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新内容的效率,对理解括号中的文字和掌握标点的用法都有好处。运用温故知新的方法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温故与知新结合,通过复习旧知来促进新知识的学习。(2)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已学过的基础知识。(3)讲读课文时顺带复习旧知。(4)教学基础训练,可以利用题目中提供的语言材料来复习相应的知识,这就是一题多做。按题目的要求在进行新的训练之后,根据材料的特点和学生的能力,再训练一二项已经训练过的内容。
讲读一篇文章,进行一个训练,复习的内容多,但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我们只能选择一部分来复习。处理好温故与知新的比列,尽力做到温故有利于知新。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他们积极思考,而且能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复习方法。
教书是门技术,同时也是艺术。方法多,方法好,学生既能接受,又能掌握,效果就出来了。就以我前年所教四年级这个班的语文课的情况来进行说明吧!该年级是我新接手的班级,接手前班级语文成绩平均分,及格率居同年级尾后。全班共计24人,其中有4人不及格。接手后上了两个周次的课程,发现学生基础比较差,课堂上发言不积极,不主动,不大胆。针对这一情况,我除利用各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外,着重就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上狠下功夫。学生自愿结合建立了3个学习小组:词汇小组,阅读小组,习作小组。他们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自觉地训练。教学时,我对任何一篇文章的讲授,有关字词句的理解,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中心思想的感悟,采用了温故和知新的做法,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实践,期末经县检测,及格率100%,其中有16名学生优秀,4名学生优良,4名学生甩掉了不及格的帽子。阅卷后,我们对学生试卷答题情况进行了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阅读都做得比较好,作文也写得不错。提高了优生和中等生,转化了后进生,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温故知新,可一举多得啊!
三.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教学时,让学生独立活动,自行发现问题,自己去思索并找出解答问题的方式,掌握规律,形成自己的观点。我在教学《白杨》一文时,就采用了此种方法。
1. 划分发现过程,确定教学要求 教师与学生一道商量,把课文的学习划分为整体发现,局部发现和综合发现三个过程。整体发现过程主要弄清课文写的是谁,分及格部分来写的,各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局部发现主要弄清课文各部分中写了哪些问题,是怎样写的。综合发现主要弄清课文表述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采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
2. 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现
按三个发现过程组织教学活动,整体发现过程强调学生通过读课文,抓住课文中所写的人事景物时特别是人物的语言,发现课文主要是写人的,而不是写白杨树本身。可以从“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和后面两个自然段中看出来。在此基础上,发现课文是由赞扬白杨到写白杨的目的,应该分为两部分。
局部发现过程,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发现作者写戈壁滩非常广阔(茫茫),非常荒凉(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景象令人生畏(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是为了衬托白杨树的高大,坚强,有旺盛的生命力。发现爸爸向女儿介绍的三点:白杨树在任何环境中都不弯腰屈服(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有旺盛的生命力(哪儿需要,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能战胜恶劣的环境(不管是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是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是由表及里地描绘白杨的性格。发现爸爸赞扬白杨树的同时所表白的“心”,一方面是在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另一方面是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自己一样在边疆扎根,发现课文的结尾预示着,爸爸对孩子们的教育能够起作用,孩子们也会像爸爸那样克服种种困难,在边疆扎根,茁壮成长。
在综合发现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学生多读课文,精心思考,并将自己的发现在小组或全班交流,相互启发,最后由师生一起将发现的结果加以归纳整理,使之明确化,系统化。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利于发现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有一个提出问题,发现探索,验证巩固的完整过程,并协助学生将自己发现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以便自己的知识和方法形成一定的结构体系。
综合上述,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如同我们交给学生一把“钥匙”让他们打开“疑难”这把锁一样,学生只有把教师所教的学习方法内化为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逐步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学法体系,提高自学能力。
第五篇:《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必2 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深圳市滨河中学
姜涛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对实际案例对比分析不同地域城市发展的差异如我国南、北方城市发展的差异、世界上不同大洲城市发展的差异,能够说明地域文化——人类活动对城市地理环境的影响,探讨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收集地理信息,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并能从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举一返三对本地城市的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学会与人合作,培养科学人文素质。【内容分析】
高中地理的核心应是探讨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城市是区域的核心,也是整个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核心,城市是人类活动创造的,其本身就是人地关系和谐的表现。本节就是要探究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人地之间的相互影响。地理学中的文化泛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是人创造的文化景观,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中,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其形成的文化景观各有特色。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有多种表现,如物质方面的城市地域结构、建筑景观、交通、服饰等,或非物质方面的语言、饮食、生活习惯等。本课内容主要是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中不同城市的文化景观,认识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深圳、广州、香港三城市的图片、地图等资料,要求:图片和地图能够反映当地地域文化特色并形成文字。方式:全班分为3个大组,每组负责收集一个城市的资料并选出2~3名中心发言人。
〖问题情境〗
[开场白]前面我们认识了城市的地域结构及其形成原因,同学们也收集很多世界不同城市的景观资料,那么同学们发现每个城市具体的地域结构和发展历程是相似的还是各具特色呢?
(各具特色)
[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域的城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学生讨论城市的形成因素——自然环境、各种人文因素)
[转折语]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形成了不同的城市,同时也赋予城市鲜明的城市地域文化,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地域文化的含义以及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探究解决问题〗
1.布置学生阅读学习材料,谈谈地域文化的含义。
2.学生分组研究本组收集的深圳、广州、香港三城市资料,找出每个城市最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特征2~3点,并分析得出其形成的文化背景。
3.课后学生完成一片小论文(题目选其一):①谈谈如何根据本地的地域文化并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合理规划本城市未来的发展
②移民城市的发展之路——对深圳市未来的规划
〖讨论与交流〗
全班学生分为3个小组,每组学生派2~3名学生就研究成果进行发言,并在黑板上标出本组认为最能代表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表现的地理事物名称,教师和其他两组学生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充当听众,并给各组评论打分。
【自我评价】
本节内容实际上是对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探讨,列举的案例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城市的发展,因此,我在设计这堂课时,放手发动学生,采取自学与模仿相结合的办法,通过思考、收集资料、讨论、发言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体会城市中人地关系的互动,从中感受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地理素质,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欣赏不同地域文化之美,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在实施过程中,有以下几点问题需要注意:①一定要让学生预先阅读学材;②布置给学生收集资料的任务要具体、责任到人,并且,资料最好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③教师预先多准备一些备用资料,以防学生在举例说明时出现冷场的局面。
【他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