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财务管理对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现金的循环和周转,它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投资、筹资和股利的决策,企业的经济活动是以资金活动贯穿始终的,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是通过投入、产出、消费和所得等四个方面比较全面反映出来的,管好用好资金,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尤其重要。
一、积极盘活存量资产,提高现金流量周转效率
企业存货资金闲置现象较为普遍,如何能够把这部分呆滞资金灵活运用起来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财务部门针对物资设备各部门的储备资金占用过大,积压物资较为严重的问题,每年必须集中一个月份进行调查摸底,提出积压清单,明确处理物资和处理积压的审批手续,办理报废或变卖成为货币资金,对库存物资,财务部门对每个仓库都下达库存资金定额,超过或降低部分按银行同期利率奖罚。
二、加强往来账目清理工作,减少费用支出
对应收账款及其他应付款的管理,首先应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清欠工作,对一般欠款户通过电话、信函等方式催还,对重点户列出账目清单,集中清欠,如清欠工作遇到困难应立即上报上级领导,经讨论研究采取相应整治措施,严禁资金流失。其次,对清欠遇到的困难要积极动脑去积极寻找债务链,采用实物抵债法或多家抹账方式找到解脱债务链途径,避免或减少坏账的发生,必要时,可通过诉讼程序来挽回损失。对于货款回收问题,要确定一套清欠工作奖惩机制,提高销售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应收账款恢复其流动性,减少贷款极其利息。
企业的资金使用大部分用于购进材料与设备上,因此,原材料的价格直接影响到企业成本的高低,因此合理采用采购资金,降低采购费用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在采购部门设立比价采购小组,采购组长由采购业务部门主管担任,明确采购小组的职责、权限及采购程序。比价小组要对采购的物资向供应商询价、压价,列表比较,筛选后选择供应商,并把确定的供应商及其报价填在申请表上,证明询价工作已经完毕,等待企业价格管理办公室的审批,企业的价格管理办公室(价管办)直接受公司董事会的直接领导,全面负责企业的价格管理工作,由比价小组呈报“物资采购价格审批单”,价管办人员进行继续询价、压价,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网上调查和信息收集等,确实做到货比三家,核实无误后下批价格审批单,将比价工作落到实处。如果是大宗货物、批量货物要采用竞价招标方式进行,这种采购方式往往能大大降低了企业采购成本。在购进货物的运输上,在合同签订时要求采购员原则上采用铁路运输方式,如有特殊要求,需报批价管办审批。
三、加强生产管理、产成品资金管理
企业财务部门必须熟悉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与生产部门一起制订合理的制品计划,并作为对分厂考核的一项内容,并与生产、技术部门一起研究生产物流的合理性,要合理布局,尽可能缩短工艺流程,使在制品降低到最低程度,生产部门要按单件小批生产,用以销代产的原则严格控制资金的占用,避免在产品资金占用过长而增加资金的投入量。同时,要加强质量成本管理,减少废品损失,减少或避免资金的积压和浪费。对产成品资金要加强管理,对产成品库存量应制定统一标准,一旦超过标准,及时分析原因,对产品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四、调整资本结构,加强企业借款合同管理
虽然国家为支持大中型企业的发展,推行了系列债转股措施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也改善了企业生产条件及资金结构,但企业仍然有较高的长期借款与短期借款的存在,其数目仍然很大,资产负债率约占70%,根据标准财务比率和国际上用来测算工业化国家企业债务与资本金合理比率的经验,以自有资本占50%—60%,负债占40%—50%是比较合理的,因此,要积极采取措施,达到资产负债率60%以内,在现有负债总量前提下,向社会发行募集股份,以求增加资本金及企业持续经营、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减少负债是比较困难的,但在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的利息支出上每年利息费用支出很多,财务人员应积极采取相应政策下的倒贷措施,尽早还旧贷,贷新贷。这几年来,国家一降再降贷款利率,使还旧贷,贷新贷后减少一定的贷款利息,减少财务费用支出,使资金真正的“活”起来,相对提高经济效益。
五、积极利用国家现有政策、优惠政策,加快资金周转
国家鼓励企业出口时,也给予出口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出口退税是企业一项存利,财务人员要积极主动地与税务部门联系,汇报出口情况,当年出关的货物尽快办理核销单,争取
当年出关当年退税,既增加经济收入又提高资金的流动性。
六、严格控制管理费用,节约资金
财务人员应吸取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先进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其中,最重要一点是使费用与个人利益挂钩。这样,各单位、部门就能够转变观念,制定出合理的出差方式及路线。将工资、资金与办公费用是否超标挂钩,也可以节约大量资金。
七、财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形势
财务管理处于企业管理核心地位,必然要求财务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及新政策,不断充实自己,提高素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与发展,财务人员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财务人员应在管好、用好资金上多下功夫。一方面,企业为了扩大再生长面临着资金紧张,另一方面,社会上还存在着大量游资,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在资本市场上尽可能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风险为企业筹集最多的资金。
另外,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工作,及时反映资金的流向和存量情况,充分发挥资金调度作用。
总之,企业要牢固树立财务管理的观念,重视资金的管理,讲求资金的使用效果,让每位职工都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企业领导者应重视财务管理,懂得财物管理,抓财务管理,把有限的资金合理地用到生产中去,实现企业资金运动的良性循环,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健康发展。
第二篇: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先进的财务管理能够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的资金运作内容决定着财务管理内容,因此准确地把握好企业的资金管理便成为财务经营管理之中重要的核心问题。下面就从资金管理的角度来谈谈如何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转变财务管理观念,更好地发挥财务决策职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能再停留在过去单单是事后反映的账务核算上,而要在正确核算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监督和决策功能,一方面要控制、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另一方面要通过科学的财务分析,为企业的生产决策提供依据。具体而言,就是要重视财务管理,树立市场观念、利润观念和以财务管理带动其他管理的观念,形成一整套面向市场的财务管理方法体系,从而能快速对市场的变化进行准确的财务预测,制定出一套能够衔接市场和生产经营需要的财务决策,使利润时时处处可以受到控制。
二、以资金管理为中心,提高资金使用率
资金管理的要点是,融资成本要低,现金存量要少,资源配置要合理,负债要适度,要高度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加快资金的周转,向资金管理要效益。如某集团公司针对所属各企业资金管理分散的情况,成立了财务中心,财务管理人员努力营造较好的银企关系,尽可能及时借入成本低的资金。并将所属各级财务核算单位以及全资子公司的资金统筹调动,实行资金管理“三统一”,即统一计划、统一借贷款、统一调度,从而确保了公司生产经营及建设所需的资金既无沉淀、又无缺口,实行资金有偿使用,使企业有限的资金能“管在有序中,用在刀刃上”,有效地降低了资金占用,减少了贷款利息支出,大大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公司在资金管理使用上,财务部门应在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满足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和投资资金需求的基础下,继续拓宽筹融资渠道,实现筹融资多品种化,进一步建立起科学的筹融资体系,合理调整公司的贷款规模和贷款机构,在减少公司资金成本的同时,积极开展金融衍生业务,为企业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财务部门每周可制订详细的资金收入及使用计划,合理地统筹资金使用,有效地降低资金的占用,大大地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贷款利息支出。
三、做好应收账款管理,防止坏账发生
企业要对应收账款加以全面管理,在发挥应收账款强化竞争,扩大销售功能效应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坏账损失与应收账款管理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收账款投资的收益。财务部门应加强和业务部门协作,根据企业有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信用政策,对外加快资金结算、回收,对主要的应收款大户实行合同化管理,采取超额逾期计息的制约措施,加大货款回收力度;对国内一般客户,继续坚持款到发货、限期结算等有效办法;在进出口业务中采取信用证押付汇和提前结算贴息的办法;在日常工作中,可通过对应收账款进行追踪分析、账龄分析、收现率分析等,加强可欠款客户的管理。如某海运公司在加强资金回笼的管理上,在继续完善营收管理的基础上,严格执行《营收管理办法》,加强与业务部门的联系,及时反馈运费到账情况,加大与营收相关的起租油款、港口费账单等的催收力度,通过与各租家以及电厂等单位的频繁联系与协调,使得每月租金、电煤运费等大项收入能及时结算到位。缩短应收账款的回收期,防止坏账的产生,促进公司的资金周转进入良性循环。公司财务部门还制订了往来账管理办法,针对应收款项、应付账款及其他应收应付款分别落实责任人进行清理规范,杜绝新的不良挂账的产生。
四、坚持稳健原则,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应建立了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定期撰写分析报告,进行风险警示和评价。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企业的资产销售率、资产收益率、已获利息倍数、现金流入比率等敏感的财务指标进行监控,重点分析企业的资金、营销、费用、资产、投资、利润等情况,并按需要进行定比或环比分析其变动原因,制定应采用的措施,及时进行有效控制,将危机消灭于萌芽阶段。
企业资金风险主要有使用风险、在途风险和或有风险。资金的使用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的投资风险,它是一种事先可控制的风险,因此对此类风险应加强事先控制。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调查论证,项目评审做到科学化、专业化,尽量把预计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资金的在途风险一般发生在企业资金结算过程中,所以在结算票据选择上尤为重要。一般企业在同城结算业务中主要以“贷记凭证”、“转账支票”为结算手段,在实际工作中“贷记凭证”是一种更为安全的结算手段。资金的或有风险主要是公司为其他企业提供担保而形成的或有负债,包括贷款担保和业务担保等。企业应审慎对待和严格控制对外担保产生的债务风险,并对违规或失当的对外担保产生的损失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五、开展财务分析活动,为企业营运提供决策依据
开展财务分析活动,是为了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公司内部,财务的分析和考核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财务分析的原则是:从财务的角度来看经营,从经营的观点看财务。在分析内容中,主要产品的毛利率及其分布、新产品的试制情况、存货周转情况、经营活动收支情况、应收款项账龄分析、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指标都在分析之列。通过这些具体数字,了解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进而将企业存在的困难的问题一一化解,为企业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在财务讲评时,应注意抓典型、抓两头,将财务活动的实际成果与财务计划目标相对照,寻找差异,采取措施纠正财务计划执行中的偏差,确保财务计划目标的实现,为企业营运提供决策依据。
六、建立财务监控体系,防止财务失控
企业应逐步建立有效的财务监控体系,加强对公司债务、资产、投资回收、现金回流和资产增值等方面的财务管理与监督,严格担保和信用证开证额度管理,减少或有负债。主要的财务监控制度如:加强对原始单据的审核,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合法性;建立内部稽核制度,保证会计业务的及时、完整、准确、合法;加强财物的保管与收发制度,避免企业财产的损失;实行工作回避制度,避免出现舞弊行为;建立财务风险防范与财务预警体系,及时化解财务危机。如某海运公司财务部门为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加强成本管理,先后制订和完善了各项财务制度,并加强检查工作。先后出台了《福利费使用管理办法》、《岸基机关财务报销暂行办法》、《船舶报销暂行办法》等,以加强企业管理费用的开支管理。还制订了《船舶财务管理规定》,以适应公司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加强船舶财务核算内容和程序,完善船舶财务管理。此外,公司财务部门还多次布置财务部人员对司属各单位进行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年终带领财务部人员对营收回笼情况、报销制度及福利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总之,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要根据企业发展实际,深入实施企业的财务管理,特别是企业的资金管理,不断创新和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能力体系。
第三篇:重视现场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重视现场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重视现场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作者:山东经济学院 毛瑞锋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买方市场的形成和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经营的战略重心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由以往的“以企业自身为中心”转变为“以市场需求为中心”。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市场为中心是完全必要和应该的,因为这是任何一个企业生存的根本。但就目前的情形来看,企业经营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不是企业不重视市场,恰恰相反,是“过分”重视市场了。要知道,虽然市场管理和现场管理的机理和侧重点不同,但都是企业利润的源泉。因此,在市场经济尤其是买方经济条件下,将现场管理与市场管理结合起来,变现场为市场,对于提高企业绩效将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现场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相对较短,而且,现在进行的市场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转变过来的。因此,就某些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来说,在生产方式和经营观念上,难免带有计划经济的影子,这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造成的。在现场管理中,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无计划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从属于政府,缺乏自主权,所有的生产计划都是由政府部门制定的,企业的职责只是奉命行事,按指令生产。但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之后,国有企业的自主权扩大了,政府不再对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进行全面干预,一般的生产计划可以由国有企业自主决定,至于民营企业和私人企业等其他经济成分的经营单位,生产计划更是完全由自己制定。自主权的扩大使企业有了更大的经营空间,使企业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决策者,但这种角色的转变也引发了许多企业的不适应,突出的表现就是生产处于一种无计划状态,因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自身并没有培养起制定计划的能力和意识。大多数企业只是随波逐流,对企业生产缺乏长远稳定的规划,许多企业不是产品积压严重,就是经常断货,再加上产品生产把关不严,员工的职责分工不明等缺陷,使得企业的经营效果难以有较大的提高。
(2)浪费严重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是现场管理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在某些国有企业中尤为严重。生产现场中浪费主要是物料的浪费,这种浪费可以是人为造成的,如一些员工将物料乱丢乱弃,将之视为垃圾处理。几年前,国内的一家大型施工单位就是因为在施工现场乱丢钉子而被国外业主处以重罚,白给别人干活不说,还要给予别人巨额赔付,这种浪费的消除需要提高员工的思想意识。物料的浪费还可以是生产技术低下造成的,如生产加工过程中的一些下角料,技术水平较高的一些企业完全可以继续使用,生产技术水平的低下就会造成物料投入的增加。美国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年轻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车间工人,从事的只是再也普通不过的焊接工作,但是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洛克菲勒使焊接工序中的焊漆每次减少一滴。这一滴在大多数国内企业眼中也许算不上什么,但正是这小小的一滴,却为企业每年节约了1.2亿美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生产技术创新的力量,所以如何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物料利用率将是企业减少浪费的主要途径。
(3)无效劳动普遍存在无效劳动有两种形式,一种属于生产积压产品的劳动。这种产品积压可能是由于产量过多,导致供过于求,也可能是由于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适销对路导致滞销,但两者的后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劳而无功”;另一种无效劳动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窝工。由于物料和生产工具供应不及时或摆放不到位,员工往往需要到处寻找这些生产要素。另外,员工在实际作业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着大量多余的动作。从表面上看,这些员工往往在车间内跑来跑去,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但实际上生产效率有可能极为低下。科学管理之父——F·W·泰勒在著名的“搬运生铁块”和“铁锹试验”中指出,企业若要提高生产的效率,就必须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工人的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到合理有效,并以此为标准为企业挑选合格的员工。在管理史上,这应该是减少无效劳动的经典案例,即使在今天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4)现场环境较差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比较关注市场形象的塑造,希望给社会公众留下一个富丽堂皇的印象。但在这些企业中,不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者。走进这些企业的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往往是物料、半成品乱堆乱放,地面脏乱不堪,杂物堆积,通道堵塞,作业面狭窄,“脏、乱、差”的情况比较严重,这种现场环境根本难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对于一些食品企业和精细化工企业更是如此。几年前,国内一家较有实力的企业拟定与外商合资,事前的磋商一帆风顺,但外商执意要到这家企业的生产现场去参观一下。在车间门口,这家企业的老总无意间吐了一口痰,外商见之,拂袖而去。临走时,外商留下一句话,大意是说连企业的老总都如此不注意卫生,企业产品的质量可想而知。对我们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深刻的教训。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工资高低已不再是人们选择职业的绝对因素,除工资以外,许多人更希望有一个清洁爽意的工作环境。因此,单凭高工资是难以为企业留住人才的,这应当引起企业经营者的足够重视。2 改进现场管理的方法
在企业生产的现场,只有做好人、财、物的合理配置,才能提高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基本的要求包括“物流有序、劳动有效、生产均衡、信息充分、物料节约、环境整洁”。为达到这一目的,需要企业加强对现场的管理,推行精细生产的方法,力求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生产现场的每一个角落都要做到精细、精简和精密管理。
(1)对物料本身的管理不同的物料在性质上和使用价值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必须进行分类管理。对生产现场上一切易燃、易爆、有毒、容易造成污染和引起安全事故的物料要实行隔离和特殊定置,划分警戒区并派专人严格管制,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同时,对留置在现场上的其他物料要进行科学界定,将其划分为“有用之物”和“无用之物”。有用之物是即将参与生产过程、其使用价值有待转移的物料,这些物料是生产必需的,但也并非多多益善,要实行“零留置”管理。所谓“零留置”管理并非一点都不留置,而是物料的多少要以满足生产的需要为限,多了就可能造成闲置,而少了则会影响生产的进度。无用之物也并非一无是处,这些物料还有可能通过回收再利用而发挥潜能,因此,不可一律将其作为废物处理。
(2)对物与场所之间的管理物料与生产工具要做到“物尽其用”,其中不仅包括使用价值的完全转移和发挥,更重要的在于这些使用价值转移和发挥的效率,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时间价值”和“时间成本”的概念。如果物料的使用价值转移较慢,生产工具的作用迟迟难以发挥,就必然会延长生产的时间,从而提高了生产的“时间成本”或降低了产品的“时间价值”,这对于迅速把握市场是极为
不利的。一个有效的解决之道就是做好物与场所的管理。置于生产现场的物料和生产工具必须要进行科学的布置和摆放,并且有固定的地点和区域,对于常用的物料和生产工具要尽量做到“过目可见,触手可及”,至于不常用的物料和生产工具要到何处寻找则要做到员工“心中有数”。这样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获取所需之物,从而减少了寻找的时间,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3)对人与物之间的管理人、物料和机器设备等都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而人更是其中最主要的、并且最具有能动性的第一要素,但是其他的生产要素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必须利用人的能动性做好对物料和机器设备的管理。一方面,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和垃圾要及时处理,避免它们与有用的物料混合而降低后者的使用效果。同时,完工之后要对现场进行系统清理,创造一个最佳的生产环境,使员工能在这种生产环境中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另一方面,要定期做好对生产设备的维护和点检工作,及时发现设备异常和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排除,避免因设备突发故障而影响生产和造成产品质量下降,这是维持企业稳定生产的必要手段。
(4)对人与人之间的管理社会化大生产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协作,这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人际关系。在生产现场,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将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的高低,因为一个满腹牢骚、心情郁闷的员工是难以生产出大量合格的产品的。处理好人际关系首先要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目前较为流行的方法是构建企业文化和实行人本管理。通过企业文化和人本管理,可以增强人际间的沟通和亲和力,从而在整个生产现场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另外,员工之间相互推诿和扯皮的现象在现代企业中也普遍存在,这就需要界定清楚员工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并使之标准化和制度化,一旦发现问题,企业可以及时准确地找到问题的责任人,这样对于督促员工提高生产率、增强责任感是极其有利的。
(5)对人自身的管理采用严格的制度和一系列惩罚措施可以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但同时也会导致员工的逆反心理,依靠制度和规范的硬性管理在今天越来越暴露出它的缺陷,员工在外力的影响下压力骤增。也许最有效的管理就是员工的自我管理,这意味着企业要少管理或不管理,是一种有选择的管理而非全面管理。做到这一点需要企业进行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而不是单纯采用“大棒政策”。只有通过思想教育,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才能使员工真正做到“爱厂如家”,从而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业务培训则是提高员工自主作业的必要手段。通过业务培训,员工的技能将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可以独立从事一些比较复杂的工作,此时,企业也可以腾出手来专心做好战略规划方面的事情。只有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企业才能真正达到“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
(6)对人与信息之间的管理自福特首创流水线作业以后,几乎所有企业的生产都分解为一系列相互衔接的工序,产品的生产需要不同的工序、不同的员工相互配合来完成,而生产过程中的衔接和配合则需要基本的信息媒介。通过信息媒介,工序间和员工间才能互通有无,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特别是在如今方兴未艾的定制生产过程中,由于订单具有偶发性和特殊性,生产现场或某一个特定工序不可能绝对拥有生产定制产品的所有物料和技术人员,这就要求各工序间重新组织物料和人员的配置,而需要什么以及需要多少则完全由信息决定。在生产现场的信息传递方法中,用得最多、效果最好的当数风靡日本企业界的看板管理。随着看板在不同工序间自下而上的移动,拥有更大物料处置权的上游工序依据看板显示的信息将所需的物料划拨到下游工序,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的持续和均衡。
生产现场和销售市场同是企业利润的源泉,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偏废。许多经济学家认为,21世纪的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产品的制造现场,全面做好企业的生产将有可能是振兴民族经济的出路。为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现场管理的重视和研究,提高现场管理的水平。
第四篇:加强成本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致得协同文档管理系统
企业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组成部分,是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目标的一个必要途径,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直接服务于企业的目的。本文对企业如何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成本管理;经济效益;管理机制
成本控制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在于产品成本的较量,现代企业管理的目标已不再是短期内利润最大化,而是如何取得长期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尽管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战略来开发其竞争优势,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离不开成本控制,企业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组成部分,是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目标的一个必要途径,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直接服务于企业的目的。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降低成本都可以增加利润。即使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的国有企业,如果成本很高,不断亏损,其生存也会受到威胁,也难以在调控经济、扩大就业和改善公用事业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还会影响政府财政,加重纳税人负担,对国计民生不利,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成本控制,是指运用成本会计等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也就是平时执行的成本预测、控制、考核、分析。
一、转变观念,强化成本意识
一般说来,人是不希望别人控制自己的。严格的成本控制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不论对各级主管人员还是一般人员都是如此。但是成本控制是必须的,只有成本控制才能保证利润的不断增长,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加大成本控制的宣传,不断学习,提高认识。养成节约成本的习惯,关心成本控制的结果;具有合作精神,理解成本控制是一项集体的努力过程,不是个人活动,必须在共同目标下同心协力;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成本控制的信息,据以改进工作,降低成本。
二、建立健全成本管理机制
首先,建立一个对成本形成分级分口的成本控制管理体制。它由一系列有关成本管理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动作程序组成。其根本任务是通过划分各部门的成本管理范围,规定各部门的责、权、利,真正体现出哪里有影响成本变动的因素,哪里就有控制措施;哪里有成本费用发生,哪里就有成本控制。
其次,建立成本控制保证系统。由于地勘生产的多过程、多环节决定了地勘企业的生产成本形成具有多过程、多环节、多层次的特性,因此,必须以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参与的成本控制思想为指导,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组织保证系统。
三、加强计量、提高基础数据质量,建立科学、合理的定额
在成本预测过程中,原始记录还不健全,计量基础工作不到位,缺少科学、全理的定额。随着工程进度要求,作业环境发生的改变,增加了冬季作业量,运距、提升高度发生了改变。成本定额也发生了改变,需要从新制定。进一步做好单机、单车核算,完善核算内容,比如设备的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作业数量、作业气候、消耗数量、运距、提升高度,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总结,发现规律,制定合理定额。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才能反映成本变动的趋势。发现成本管理的不足,改进成本管理措施,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标准制定要符合实际,从实际出发,不要只是理论的定额,对实际工作没有指导作用。
四、定期进行成本分析,制定纠正与预防措施
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分析内容上,突破分析中以钻孔进尺数量为对象,并限于经济方面因素分析的方法,要把分析对象扩大到生产经营全过程,深入到技术领域,开展技术经济分析;在分析作用上,把分析重点由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转移到开展成本效益分析,实现经济效益最优化;在分析时间上,增强分析时效,把分析由事后分析为主发展为事前分析为主;在分析范围上,不但要开展企业分析,还要推行责任单位成本分析。
五、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要变过去部分部门、少数人员抓成本的作法为全方位的成本管理,真正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跟踪考核,并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实施全员抓成本管理。对地勘企业生产形成过程中的消耗
高效协同办公
轻松企业运营—致得E6
致得协同文档管理系统
和支出,逐一落实到各环节,通过经济核算、经营调度等信息沟通,进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发现偏差,及时分析原因,制定对策,落实整改,确保完成成本目标计划。
六、加强成本核算,严格实施同步控制
1、严格的费用审核制度。一切费用预算在开支以前都要经过申请审核、批准手续后才能支付,即使是原来计划上规定了的,也要经过申请和批准。其次,加强各项成本费用的日常控制,一要把好进货关,二要把好领用关,三要把好使用关。最后通过各部核算员把各项费用实际发生额,进行收集、记录、传递、汇总和整理。通过成本控制数据的收集和汇总整理,使有关管理人员可以随时了解控制期内的成本水平是否达超过了预算成本,为科学地进行成本分析,实施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2、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规范成本考核制度 要奉行抓大不放小的原则,在大的方面如设备引进,使用过程中进行产品质量跟踪,要做到严密控制。奖惩制度要与全过程的所有人员挂钩,并制定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我们不应该认为采购招投标会开完了,成本管理就得到了控制……在小型材料使用上防止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制定出恰当定额,并对使用人员做到超标使用罚,节约一定要奖。利用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来节约成本。规范合理的班组或者每名员工的成本考核细则制度、与自身利益相关,自然使每名员工主动意识到节约成本的必要性,基层单位更应该完善成本考核制度。并且达到确实使员工信服的考核制度。
总之,要加强地勘企业成本管理、降低成本,一定要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制,严格成本管理。做到现场成本管理有章可循,杜绝在生产中因人为因素超定额的现象发生。同时还要制定长周期的本管理考核办法,按时考核作业现场的成本使用情况,及时召开成本考核分析会,解决生产作业现场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高效协同办公
轻松企业运营—致得E6
第五篇: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目 录
前言................................................................1
一、管理会计的含义和特征............................................1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2
(一)帮助企业进行市场分析..........................................2
(二)参与相关的财务决策............................................2
(三)控制经济过程..................................................2
(四)帮助企业进行对财务成本归集以及结算............................3
三、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现状..................................3
(一)条线管理之弱化................................................3
(二)执法检查之弹性化..............................................4
(三)执业保护不善..................................................4
(四)会计工作业绩宣传上有偏差......................................4
四、优化管理会计的对策..............................................4
(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4
(二)确立管理会计的目标............................................5
(三)改善管理会计环境..............................................6 结 论..............................................................8 参考文献............................................................8
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及其优化对策
内容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会计改革必须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实行会计模式的重大转变,以促进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高。管理会计又称“内部会计”,是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由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规范治理公司就不可忽视管理会计在公司财务管理治理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管理会计; 财务管理; 作用;
前言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平稳发展,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不是“如何成功”而是“如何持续地成功”,据美国生产力协会及管理会计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二十世纪世界各大公司把“成长”放在第一位,而现在的二十一世纪,他们却把“成本”放在了第一位,可见企业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它是持续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制造业乃至世界制造业都已进入微利时代,现在,中国制造业面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制造业资源浪费严重、投入高而产出比国际水平低、产品同质化比较普遍,企业只有靠质量和成本优势才能真正取胜。然而,中国的制造业成本除人工成本外大多比国际平均水平要高得多。管理会计在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方面的关键作用。外部环 境企业自身是无法控制的,企业管理只有从内部入手。纵观世界各国企业,对如何提高利润、降低成本的追求都在大力应用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在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基础上,比单纯的成本管理又前进了许多。管理会计包括成本管理(成本会计),当然不一定是成本越低越好,也不止是成本管理的内容,它也关注现代质量管理如 TQM 及六西格玛(6 Sig-ma)和现代制造技术如 JIT、精益生产与敏捷制造等提高企业收益的各种管理技术。管理会计也计算质量成本,用于质量管理。管理会计是管理与会计相结合的企业内部会计,它与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等外部会计有所区别,主要为企业管理者们提供战略、战术、日常业务运营决策支持服务与绩效管理等。
一、管理会计的含义和特征
管理会计主要是为适应经济组织内部的经营管理需要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职能是为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而建立的各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供内部管理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等。
一般来说,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强调相关性、可靠性、重要性以及及时性原则,这些会计信息与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之中如果充分重视管理会计,应用的好的话,将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根据管理会计方法产生的先后顺序主要分为初级管理方法以及高级管理方法。初级管理会计方法包括本量利分析法、全面预算管理、标准成本法、投资评 1
估技术以及内部转移价格。管理会计方法主要有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以及价值链分析方法。我国的会计理论工作者在积极学习西方理论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管理会计的研究工作,并且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我国许多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营销管理水平,必须积极采用管理会计方法进行预测、决策、分析以及控制。管理会计能够向经营决策者提供这样一些信息:分析和评估该市场机会是否适合于本企业的资金状况;是否能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优势;是否比竞争者获得更大的差别利益等。然后采用决策分析等专门方法,协助营销管理人员,选出对本企业最适合的营销机会。其次, 管理会计能够进一步分析衡量某一产业的市场容量和结构, 并且从中预测出未来的市场前景。根据市场细分的情况,以产品、顾客、区域等为对象计算成本和分析赢利能力。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帮助企业进行市场分析
它从市场的角度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有助于财务管理者了解市场状况,有目的性地预计以及推测出企业之后的销售、成本、利润以及资金的变动趋势和水平,发现并且利用市场上存在的各种机会,从而为企业财务做出相应的决策提供第一手信息。
(二)参与相关的财务决策
它可以根据企业做出的财务决策目标搜集以及整理相关性的资料,并且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相关的评价指标,从而做出正确性的财务评价,并且在众多的行动方案之中筛选出最佳的行动方案。因此,管理会计有助于财务管理者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
(三)控制经济过程
控制经济过程也就是说将经济过程的事前控制同事中控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事前确定相关的科学可行的标准,并且根据执行过程中的实际与计划所产生的一系列偏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这也方便了财务管理者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改进工作,从而确保经济活动能够正常地进行。财务决策在实施的整个过程之中,管理会计可以对相关收入以及费用进行计算,协助财务部门了解它的计划目标实现的程度,实际与预算的差异进行及时地揭露,并且细细分析产生这种
现象的真正原因,从而方便财务管理者采取一定的措施。管理会计必须定期提供关于销售差距、市场占有率和销售费用等情况做出具体地分析的财务报告,从而帮助财务人员能够及时地了解清楚市场上的有关事项,从而可以大大地提高财务效率[1]。
(四)帮助企业进行对财务成本归集以及结算
企业对于潜在的市场应该进行相关性的市场细分,并且及时了解清楚市场细分的情况,一般主要以产品、顾客、地区等作为对象计算成本以及分析盈利的相关能力,并且从中选择出最具有潜力的目标市场。另外,管理会计还帮助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明确谁是真正的竞争对手,进一步确定竞争对手在竞争中中究竟处于怎么样的重要地位。
三、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自1985年制定会计法以来,对我国会计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我国会计现代化进程。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会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要求。在1999年新出台的《会计法》要求在会计工作中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的状况,为经济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但是,在监督机制不尚完善的情况下,会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为公司管理者提出了管理会计的新命题。
(一)条线管理之弱化
法律和制度出于条而行于块,也就是说,出台的法不能说少,著书立学的学者也挺多,但批“作业”的老师却有限。内部的监督部门受制于企业领导,外部监督部门听命于地方政府,块强线弱。
管理会计引入中国的时间较晚,虽然我国对管理会计做了大量的宣传,但主要引进的是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凡是查阅与管理会计相关的资料,虽然有很多共同点,但是始终差别很大,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更不能满足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纵观我国管理会计的教材,很难找到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教材,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也仅仅限于对国外情况的相关介绍,没有推出适合我国实际国情的教材,更是缺乏对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以及推广。因此,理论研究严重滞后,推广
也是十分的缓慢,理论与实践相差甚远。
(二)执法检查之弹性化
执法程度因人而异、因环境、关系等各种因素而不同。例如,检查中发现一企业有意偷漏税X万元,处理结果:鉴于被查单位态度良好,考虑到企业实际困难,免去罚款而补交较少的款数等。
(三)执业保护不善
会计专业实行持证上岗已有多年,但仍有一些无证、无学历人员占着岗位,其中有些人往往财经政策和财会知识缺乏,影响会计工作的知识性、严肃性,影响了会计工作质量。
由于管理会计在企业营销中的应用主要通过会计人员以及营销人员加以实施,因此,会计人员以及营销人员的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我国对管理会计的引入时间比较晚,再加上管理会计学科自身存在的各种不足之处,引起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绝大多数不能够彻底地了解管理会计相关知识,甚至于根本就不了解管理会计。另外营销人员素质不高,明明了解管理会计能够帮助企业建立起比较长远的竞争优势,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对管理会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注重短期利益,不注重长期利益。
(四)会计工作业绩宣传上有偏差
会计工作的任务,不仅要守法和聚财,还要向内部和外部负责。可如今在舆论导向上却重效益轻执法。在介绍企业财务人员先进事迹时,有关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报道比比皆是,而在维护法纪、顶住压力、如实反映事实的报道却少得可怜,财会人员若主动暴露了存在的问题,不但会在内部受到非议和排挤,更可悲的是外部也得不到应有的支持、保护。
四、优化管理会计的对策
(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
我国会计学界应该借鉴以及学习,西方国家的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从而推动我国管理会计的相关工作,主要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管理会计人员的教育。加快现代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研究,抓好管理会计的基础教育。3.提高会计人员以及营销人员的素质。对企业内部的市场管理层以及会计人员加强管理会计知识的培训,从而提高人员素质。4.及时总结我国企业开展管
理会计成功的典型案例,并且进行归纳与总结,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5.积极引进和自我开发战略管理会计应用软件,从而促进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
(二)确立管理会计的目标
财务会计是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充分有效的强制性信息,管理会计是为实现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多重目的提供非强制性的相关信息。
1、辅助和审核管理决策。尽管这是管理会计的传统职能,但要从体现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和在长期经营中最佳使用经济资源的要求重新认识。与此同时服务于内部控制、快捷准确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
2、向公司利益相关者提供非强制性相关信息。在这个领域内,有三个方面特别值得关注:一是未来预测信息。相对于财务会计报告反映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状况,未来预测信息对利益相关者进行经济决策的相关性更大。至于预测信息披露的范围、程度和方式,在信息的供求双方自会达到“均衡点”。二是非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有助于对企业深层次的了解和评价,同时也有助于预测企业的未来。对信息使用者而言,非财务信息在某种程度上比财务信息具有更大的价值。三是社会责任信息。包括对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政府、社区和公众等方方面面责任的履行情况,都需要适当披露。
标准成本法是指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也是加强成本控制、评价经济业绩的一种成本控制制度。它的核心是按标准成本记录以及反映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和结果,并借以实现对产品成本的控制。该企业调动调动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企业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建立各个品种产品较为合理的标准成本,包括其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相应标准;定期对各个品种产品的成本进行分析、控制;由财务部门定期(月度或季度)对各个品种产品的成本进行分析,然后将相关分析结果递交给企业的管理部门,并且得到其它企业的协助,一旦出现异常成本情况就及时地进行控制;建立合理的成本绩效考核标准及相应的奖惩机制;由企业管理部门制订合理的成本绩效考核标准及相应的奖惩办法,将标准成本法的作用真正落到实处。
经济效益是每个企业追求的目标。因此,该企业将成本管理的整体效益紧紧
地结合在了一起,以成本效益观念看待成本以及控制问题,而在这个管理中,本量利的运用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工具。本量利分析方法可为企业投资决策分析提供一种更具普遍意义的方法。其数学模型为:P=(p-b)x-a,可以看出,影响企业净利润(P)的因素有单价(p)、单位变动成本(b)、销售量(x)和固定成本(a),哪一个因素影响大,哪一个因素影响小,各因素的变化极限是多大,是本量利关系敏感分析的焦点。它是从成本的角度出发,求出该项投资所需达到的每年最低销售量,然后与企业现实销售量进行对比,就可以判断出这个方案是否可行、是否最优。无疑,该企业采用本量利的方法实现了经济效益。
3、建立激励与补偿系统,为业绩考评和确定报酬方案提供依据。包括对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各责任中心及其各类员工不同层次的评价和激励。
(三)改善管理会计环境
1、应强化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目前在我国,无论是学校教学,还是理论研究,还都仍然停留在传统管理会计上,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创新。因此,在我国应尽快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2、应重视系统的因素。环境和组织的改变意味着应用于决策制定的信息类型和信息用途的改变。公司治理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对象、任务和特征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思路,另一方面,也正因为管理会计系统必须直接为公司治理服务,因此,公司治理自身的特征和状况也会直接影响管理会计系统的质量和效率。一旦决策层与管理层真正分离,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构成和功能更加完善,势必会更有效地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此外,还要深入研究在现行环境下管理会计的定位问题,既要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以进一步发展管理会计,又要使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更加适应企业环境的要求。
3、建立健全经济体制,营造一个适合管理会计发展的良好环境。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企业实际上是国家这个大企业的一个生产车间或分厂,管理会计作为一种内部会计,为企业经营决策者提供决策信息的职能,根本没有发挥出来。
4、管理制度创新与规范的结合问题。在管理活动中,创新与规范相辅相成。现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尤其是新创体制往往没有及时地予以规范。如,6
总监制这几年发展较快,但如何使其运作更为有效,还没有与传统会计系统(包括管理会计系统)的改造结合起来考虑。(1)企业改制中虽然成立了董事会和监事会,但其素质要能保证治理结构的有效性,离不开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的财务和会计知识背景,否则就不能承担起监控公司业绩的职责。(2)现在许多公司内部制度的有效性取决于CEO的态度,从规范治理结构的角度看,内审机构更应直接对监事会或董事会负责。
5、充分认识会计信息的“准物品”性质。公开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由于信息披露中外在性的存在,政府可以并且应该发挥作用。因此,不仅是财务会计信息,对管理会计信息的规范性,政府机构同样应予关注。另一方面,从信息的角度来说,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取决于信息需求者,所以会计信息的提供从根本上说会形成“买方市场”。现在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却或多或少是一种“卖方市场”的心态,“我提供什么,你得接受什么”。然而,无论是财务会计报告还是管理会计报告,任何改进若不听取广大信息需求者的意见,终将于事无补、劳民伤财。因此,建议设立专门机构使会计信息的需求调研经常化,除不断改进财务会计报告(“强制性信息报告”)外,还要逐步对管理会计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以及需要公开发布的管理会计信息的披露(“非强制性信息报告”)提供各种指南,以利于提高管理会计基本概念范畴的规范性和管理会计实务运作的效率。
6、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造就一支专业的管理会计队伍。目前,我国的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还不高,突出表现为会计人员的知识层次较低,受过大学专业的极少。现在全国通过考试的仅有五、六万多人,其中中青年注册会计师只有一、二万人左右,而且很多人刚刚迈出校门,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这就严重影响了经济工作对各方面会计人才的需要,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传递速度,这都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因此,在现阶段,应加强会计教育,普遍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具体做法是普遍开设管理会计课,使得所有会计人员和其他经济工作者都能懂得、了解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急需将以往企业中应用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提高,形成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以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率,以促进企业自身适应 7
能力的提高。
结
论
总之,在信息时代和管理科学化的今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无不涉及到战略问题,管理会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决策支持系统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管理会计在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必将越来越大。我们并无刻意夸大管理会计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也无意鼓励管理会计人员放弃其传统财务会计的角色。不过,我们可以相信: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确实可以通过切实有效的科学创新技术方法,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并做到卓有成效。但是,要使管理会计控制系统达到尽如人意的境界,却需要管理会计人员和所有相关人员共同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安艳荣.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J].现代商业, 2010,(06).[2] 孙勇.浅谈我国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03)[3]杨月梅、于君,管理会计 [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4 [4]吕德勇,姚维网.管理会计.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3 [5]余绪缨,谢灵,郭丹霞.管理会计.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6]于桂杰.论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问题.现代经济信息,2003;6
[7]王英琴,王玉峰.关于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战略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0).[8] 何现营.对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 2010,(06).[9] 姚天.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