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就这么高》阅读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山就这么高
仲利民
那年,他在学校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他觉得无颜面对父母,是父母在外拼命地打工,积攒下来钱供他来城里的这所学校读书,希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可是他现在的成绩根本就没有什么希望考上好的大学,至于将来的高考更是他不敢想象的。
他不敢对父母说:“我不想读下去了。”那样,即使父母什么也不说,仅仅是他们那失望的眼神就会将他击垮。他想偷偷地出去打工,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再跟父母讲明。他们叹息也好,怒骂也罢,随他们去。
经过一夜的思考,他做了决定,这个星期正好父母从外地回家,他先陪他们过上一晚。也许,这个夜晚是一道分水岭,从此就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方向。
父亲看到他回家,很热情地和他讲外面的事情,母亲则在厨房里忙着做他喜欢吃的一切。他在等父亲问他的学习情况,可是父亲就是不问。
吃过晚饭,父亲少见地和母亲陪着他一起去村庄西边的小山脚下,父亲说:“娃儿,你看这山有多高?”他小时候爬过这山,因为山势陡峭,荆棘丛生,从未爬到过山顶,所以很难回答。没有经历过,怎么会知晓呢?面对父亲的提问,他不知如何作答。
父亲见儿子沉默,就说:“这山,说高也不高,努力去爬了,到达山顶就知道了。如果从未爬到过山顶,你就永远也不知它有多高?”其时,圆圆的月光洒下来,如同白昼,山在那里坦然地呈现出它的身姿。
父亲说:“孩子,今天,你母亲在山下看着,我们俩一起开始爬山,看谁先到山顶?”他想不明白,父亲今天为什么有闲心陪他来爬山,而且是晚上,以前,他很少有这样闲情逸致啊!
不过,他看了父亲一眼,那个在他的眼里曾经高大的身体,现在已经有些苍老了,他不相信会输给父亲。就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山虽然很陡峭,但是他熟悉这座山的身材,哪里有坡,哪里有路,还有他年轻矫健的身体,他相信自己会爬到山顶的。在母亲的注视下,他们父子俩开始爬山,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脚下凹凸不平,手被刺破了,腿受了伤,胳膊擦破了皮,脸上还划了条伤口,虽然如此,他还是爬上了山顶,这是他第一次到达山顶。他的心忽然有了一份豪情,他真想大喊一声,告诉别人他内心的快乐。
看到父亲也快爬到山顶了,他弯下腰,拉了一把父亲。父亲也到达了山顶。站在山顶上,父子俩一起大声地对着夜空喊了起来:“噢——,噢——”整个小村都回荡着他们的声音。
他对父亲说:“山就这么高!”
父亲笑笑:“其实山就这么高。”
他决定回校去好好读书。任课的老师都感到奇怪,他怎么像变了一个人,成绩像雨后的竹笋,蹭蹭地升了上来。后来,他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律师。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选自《大阅读》2010年5月,有改动)
7.文中父亲要“我”爬山的起因是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8.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加点词,指出其表达效果。(4分)
(1)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2)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9.本文与已学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立意相似,但有区别。请你比较两篇文章,分别写出其生活哲理。(3分)
(1)《山就这么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一步,再走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一段叙平结合的赏析性文字。(80字左右)(5分)
【答案】
7.“我”成绩非常不理想,不想读下去。
8.(1)“攀”字表现了山的陡峭,突出了爬山的艰难(2)“屹立”突出了这句话在“我”心中的重要地位或产生的重大影响
9.(1)有信心和勇气就能克服困难(2)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因难,逐步解决
10. 例 :文中父亲关爱儿子成长。儿子成绩不好想辍学,父亲通过爬山让儿子明白学习需努力的道理。父亲勤劳,肯吃苦,重视子女教育,注重教育方法,耐心,言传身教
第二篇:读山就这么高有感
读《山就这么高》有感
芦溪镇路行学校八年级 :刘小莉
指导老师:曾小平翻开这本熟悉的《初中生之友》,其中《山就这么高》这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带着好奇,我读完了这篇文章。
主人公面对学业的挫折,感觉希望渺茫,又无颜面对父母,心中萌生弃学打工的念头,父亲似乎明白了他的心思,并没有质问他,而是带着他爬村庄西边的一座高山,父亲说:“这山,说高不高,努力去爬了,到达山顶就知道了。如果从未爬到过山顶,你就永远也不知它有多高。”父子俩开始比赛谁先爬到山顶。山虽然陡峭,但他充满信心,因为他熟悉这座山,他有年轻矫健的身体。最终他爬上了山顶,心中豁然开朗,他对父亲说:“山就这么高。”令人激动和欣慰的是他最终登上了人生的山顶,看见了更加广阔的天空、更加绚丽的彩虹,赢得了更加辉煌的人生。
是呀,其实山就这么高。作为初中生的我们,或许也曾一度有过这样的念头。学业的繁重,使我们不堪重负,学业上的难题就如一座座顶天立地的高山,挡住了我们的去路,使我们畏惧退缩。在我们成长过程中,面对人生的高山,我们要的不是软弱,不是退缩,而是勇敢攀登,迎难而上,相信自己能行。因为我们有资本——年轻矫健的身体、充满激情的心。当你成功登上山顶时,就会猛然发现,困难、挫折,并不是不可战胜的,这真的不算什么。
从古至今,多少人不是这样呢?贝多芬,不因失聪而放弃理想,他坚毅地翻越了这座高山,谱写了伟大的《命运》交响曲;爱迪生,不因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而退缩,他坚强地翻越了这座高山,发明了改变世界的灯泡;刘翔,面对强大的对手,坚持翻越了这座高山,赢得了世人瞩目的金牌„„
让我们与他们一起铭记:山就这么高。
第三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迤逦(yǐ lǐ)庇佑(pì)不省得(xǐng)....B.赍发(jī)朔风(shuò)不尴尬(gān gà)....C.仓廒(áo)玷辱(zhān)碎琼乱玉(qióng)...D.央浼(miě)彤云(tong)天理昭然(zhāo)...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解腕尖刀 高姓大名 情理难容 B.毕毕剥剥 交头接耳 恭敬孝顺 C.整治缝补 伏侍目遐 果品酒馔 D.鬼鬼祟祟 生事陷害 断壁残园
3、选词填空
(1)李小二道:“你________,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_______叫得他来看了,正是前日说的甚么陆虞侯,他肯便罢?
A.不省得 倘或 B.不得省 倘或 C.不得省 倘若 D.不省得 倘若
(2)林冲道:“_______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李小二道:“恩人,休要疑心。________没事便好了。_______小人家离得远了,过几时,那工夫来望恩人。”
A.反倒 只要 只怕 B.反 只有 只是 C.却 只要 只是 D.却 若是 只怕
(3)林冲便去包裹里_____些碎银子,把花枪_____了酒葫芦,将火炭_____了,取毡笠子_____上,______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_______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A.挑 灭 戴 带 别 B.拨 盖 带 拿 拽 C.拨 盖 带 取 别 D.挑 盖 戴 拿 拽
4、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林冲听了,大惊道______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侯______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_____休要撞着我_____只叫他骨肉为泥______李小二道_____只要提防他便了_____岂不闻古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人言______吃饭防噎______走路防跌_______ A.:“。,!:“ ; :,? ” B.:“。!,!” :“ ; :,? ”
C.:“。!。!” :“ ; :,? ” D.:“。!,!” :“ 。,!”
5、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又得林冲主张(出头做主)陪话 B.不时间(时时)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 ....C.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鬼鬼祟祟,不正派)D.不见消耗(因使用或受损失而减少)....
6、将下列句子按正确顺序排列
A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
B差拨说道:“管营差这个林冲来,替你回天王堂看守,你可即便交割。” C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D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屋做着仓廒,E 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
F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G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
7、选出下列有关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误的一项
A.节选自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水浒》 B.是写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情节 C.小说表现的主要矛盾是林冲和陆谦的矛盾
D.课文节选发展为林教头沧州遇故知———陆虞侯密谋害林冲-———林教头草料场———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就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1)道:“这条计好么?”一个(2)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3)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4)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5)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6)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个(7)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8)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9)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8、对第一段文字中“瑞雪”一词作了如下说明,正确的一项 A.初春的雪预兆丰年,故称为瑞雪 B.初冬的雪,于农业有利,故称为瑞雪
C.作者附会认为这场雪是林冲幸免于难的吉兆,故称为瑞雪
9、对第一段文字中,作者写风雪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描写风雪为林冲活动创造了一个特别鲜明的背景 B.描写风雪暗示林冲命运是悲剧性
C.描写风雪推动情节发展,促使林冲杀敌复仇、性格重大转折
10、第二段中“这条计好么”一句中“这条计”指用火烧草料场来谋害林冲,那么它的好好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几句是古代评论家的点评,请指出每句评论所指的第一、二段文字的内容。A.此一段补出适才事来()B.此一句挑出林冲来()C.此一段补出家里贞节来()D.便是三人供状口辞()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12、从语言角度,对《水浒》作了说明,正确的一项 A.文言小说 B.浅显文言小说 C.白话小说 D.古白话小说
13《水浒》在人物描写上成就极高,不仅那些主要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就是那些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是毫发毕现的。例如下边这段文字就是如此。作者没有交代哪段话是谁说的(这是很有道理的,想想是什么道理),但读者不难看出“一个”、“一个”„„都指的是谁。试指出①——⑨各是谁,并说说你这样认定的理由。
14《水浒》是一部古代白话小说,保留着宋元时期的一些口语。这些口语和现代汉语在词义和句式方面都有区别。请指出下列加黑的词语与今天的意义、用法有什么不同。①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②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③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④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⑤果品酒馔只顾将来。⑥有书在此,少刻便知。⑦你不省得。⑧好歹要结果了他。⑨小二换了汤,添些下饭。⑩休恁地说。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参考答案:
1、B
2、A
3、(1)A(2)C(3)D(4)B
4、D
5、CFADGEB
6、C
7、C
8、C
9、B
10、火烧草料场来谋害林冲;烧死林冲不留痕迹,即使林冲不被烧死,烧了大军的草料场也是死罪。
11、A.又一个道:“小人„„待走到那里去。” B一个道:“林冲„„必然好了。”
C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因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 D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
12、D 13①——⑨的说话人,分别是:
①、⑤、⑦是差拨。他是为实现陆谦杀害林冲的阴谋,直接献计与执行的人,他问:“这条计好么?”是为了向陆谦邀宠;在⑤处他说明放火经过,在⑦处说明结局是为了替自己摆功。
②、④、⑨是陆谦。陆谦是奉高太尉和高衙内之命来沧州杀害林冲的,所以他说“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事”,如今“端的„„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他见火烧起,还想拾一两块骨头回京复命。
③、⑥、⑧是富安。在他出场时作者即已交代,富安是陆谦的一个走卒,所以说话都是随和奉迎的态度。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句式方面
1.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
这两个分句并非共戴一个主语,第二个分句暗换主语的现象,在古代语言中常有,现在不常用,现在常说成“他居然对我生事陷害。”
2.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
“拿来家里”现在说成“拿到家里来。”
3.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
现在常说成“时时到营里送汤送水给林冲吃。”
五、林冲说“恶了高太尉”,表明他内心仍恪守封建秩序中尊卑上下的观念,认为自己行为冒犯了上司,表现了林冲性格中恭顺的一面。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第四篇:第七章 练习题与答案
第七章 练习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性质应该是()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
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革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江泽民指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C.稳定是前提
D.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3.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从根本上说是()())
A.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要求
B.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
D.生产社会化和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 4.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A.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对外开放格局
B.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C.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是()
A、互相帮助,互惠互利
B、公平、公正、公开
C、相互平等,合作共事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6、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个全面阐述的是()A、马克思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7、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
A、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B、一项权宜之计
C、在现代化建设中实行的政策 D、实现现代化后就不必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8、把对外开放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在()
A、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三大
9.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A.1999年12月
B.2000年12月
C.2001年12月
D.2002年12月 10.改革的性质是()A.一场新的革命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11.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
A.改革的性质决定的B.改革的艰巨性决定的 C.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D.改革的长期性决定的
(二)多项选择题 1.“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基本含义是()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深刻的变化
E.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2.我们在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时,必须做到()A.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统一起来 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D.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E.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3.实行对外开放是()A.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B.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C.我国实现现代化之前的重要政策
D.为了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
E.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4.改革是()A.一场新的革命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D.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5.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A.多层次
B.多渠道
C.全方位
D.宽领域
6.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开放的领域和范围更加扩大,这意味着()A.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B.政府的宏观调控难度增加
C.贸易摩擦增多
D.经济风险减小 7.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发展是目的B.改革是发展的手段和动力
C.改革要以稳定为基本前提
D.发展要以稳定为基本前提 E.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8二十多年来的中国改革的基本经验有()。
A.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B.体制问题上不搞姓“社”和姓“资”的争论
C.以经济的改革为重点与其他改革全面展开
D.既大胆又稳妥地推进渐进式改革
E.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9.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
A.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C.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D.坚持共同富裕
E.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10.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的经验与原则是()A.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进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推进三者的关系
D.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1.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强调指出(ABCD)(2012年研究生试题)A.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 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三)分析题
1.为什么说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2.为什么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3.为什么说“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4.怎样理解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5.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其中“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含义是什么?
6.怎样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7.试析对外开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论断。
8.人多地少、人均资源相对短缺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依据。试析之。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改革和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不同的。
10.试析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并说明组织实施再就业工作,妥善安排下岗职工生活,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
11.试述实行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1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实际,阐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13.论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14.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在加人世贸组织条件谈判中,美国坚持中国必须以发达国家的标准加入。而中国则坚持自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履行发展中国家应尽的义务。
——摘自1999年9月《参考消息》 材料2:
江泽民同志1999年11月15日在会见美国政府代表团时指出,中美双方签署《中美关于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材料3: 目前,WTO的规则主要由欧美等发达国家主导制定,主要反映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意愿,维护了他们的国家利益。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被动受制地位,难以最大程度地受惠。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2.5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7位、对外贸易额居世界第10位的最大发展中国家,被人为设立的“高门坎”挡在WTO门外是不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也不利于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发挥作用。世贸组织的领导人曾说过,没有中国的参加,世贸组织将是不完整的。
材料4:
中国是一个正在集中精力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美国则是一个力图把经济繁荣带入21世纪的最强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在双方国家对外战略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然而,冷战后尤其是最近几年,中美关系一直起伏不定。美国越来越视经济崛起、积极开展多极化外交的中国为其“领导和塑造世界”道路上的最大障碍,防范与遏制的一面有所加强。在世界秩序、战区导弹防御计划、“最惠国待遇”、“中国加入WTO“等一系列涉及双方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中美利益碰撞日益增多,且呈尖锐化趋向,严重妨碍了中美关系稳定发展。1999年,“李文和案”、美国会考克斯报告和我驻南使馆被炸,又险些使两国关系失控。此外,虽通过两国政府的努力,双边关系有所修复和改善,但很脆弱。
材料5:
1998年,我国纺织晶服装的出口额为429亿美元,占我国外贸出口额的21.54%。过去,由于西方国家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限制,特别是欧美等既是纺织品的进口国又是较
大出口国的国家,在双边贸易中,他们往往以配额、反倾销等等关税措施,限制我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加入WTO后,有人根据WTO乌拉圭回合达成的纺织品服装协议测算,到2005年,我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在欧美市场的份额将从现在的15%上升到30%。更有人预测我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最终可达到每年120亿美元。
材料6:
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05年,我国外资引进将达到1000亿美元,我国进口各类设备、技术和产品总额可达1.5万亿美元。随着大量强大竞争对手的进入以及大量优质产品的涌入,客观上将迫使中国企业加快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加大对技术的投入和品牌的创新。在外部的强大推力下,我国经济改革中一直未能解决好的一些重大矛盾,如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产业政策调整、价格改革和重复建设等将加速得到解决。
材料7:
瑞士日内瓦当地时间2001年9月15日凌晨(北京时间15日早),世界贸易组织在一份声明中称,中国和WTO就中国人世的所有问题达成一个非正式协议,从而为中国如期人世铺平了道路。WTO总干事长穆尔在声明中表示:“有关中国加入WTO谈判的工作小组已完成了包括一些技术细节在内的诸多工作,目前有关谈判已慑得了显著进展。”穆尔补充说:“我期待着工作小组将于下周一向各国贸易部长提交有关中国加入WTO的正式提议,从而为今年11月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部长级会议能够批准中国正式加入WTO扫除一切障碍。”此前,世贸组织总干事穆尔表示,原定11月份召开的世贸组织多哈会议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之中,会议日期不会因为美国遭到恐怖袭击而推迟或更改会址。在多哈会议上,世贸组织142个成员国将就中国人世问题进行投票。
材料8:
2001年4月23日,日本政府以进口激增对其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为由,对从中国进口的大葱、生草菇和蔺草席等三种农产品实行200天紧急限制进口措施,即一旦这三种农产品的进口量超过最高限度,日方对其征缴的关税率将从现行的3%、4.3%和6%提高到256%、266%和106%。
材料9:
我国决定,自2001年6月22日起,对原产于日本的汽车、手持和车载无线电话机、空调机加征税率为100%的特别关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必须坚持哪三条原则?(2)根据材料2,为什么说中美签署中国“人世”协议是“双赢”?
(3)根据以上材料,为什么说中国需要世贸组织,世贸组织需要中国?(4)根据以上材料,加入世贸组织将给中国带来哪些有利影响?(5)根材料8、9,试述日本向中国挑起贸易争端的原因。
第七章 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D、D、D、D、D、D、A、C、C、B、C.(二)多项选择题
BCDE、ABCDE、ABE、ABC、ACD、ABC、ABCDE、ABCDE、AD、ABD.(三)分析题
1.【答案】(1)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因为改革同过去 的革命一样,都是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崭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而是带有革命性质的变革,必然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2)所谓“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夺取政权的革命而言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二次革命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当然,“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的“革命”与“民主革命”中的“革命”,本意并不相同:一是革命的对象不同,改革针对的是旧的经济体制,不是社会制度;二是革命的形式不同,改革不是在阶级对抗条件下进行的;三是革命的性质不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四是所要解决的矛盾不同,改革所解决的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2.【答案】“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国际分工和国际协作的扩大,经济全球化趋势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表现在诸多方面:(1)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加强了各国的经济联系;(2)国际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金融工具不断创新,资金跨国交易的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3)全球和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进程加快,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全面开放市场;(4)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不断向世界各地扩展。这种经济全球化趋势,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的局面。
面对这种趋势,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画地为牢、自我孤立,而必须把自身的发展同世界性的普遍经济交往联系在一起,积极地利用这种联系为本国的发展服务。在开放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寻求更适合自身发展的开放。充分利用国际条件,开拓国际市场,引进先进技术。这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一个必须顺应的历史潮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3.【答案】①“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②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体现了我国特殊国情和时代特征,是生产力标准的深化和具体化;它对排除抽象地姓“资”姓“社”争论干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政治意义。
4.【答案】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因为:第一,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扫除生产率发展的障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第二,改革是政策的重新选择和体制的重新构建,是对旧体制全面的深刻的变革。第三,改革这样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引起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等方面的广泛的变化。以上表明,改革确实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5.【答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随着经济特区的建立,沿海城市的开放,引进外资、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迅速扩大,我国经济摆脱了原来的封闭半封闭状态,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所谓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所谓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所谓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
6.【答案】(1)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2)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3)切实维护国家安全。7.【答案】这个认识是错误的。首先,必须承认,对外开放是存在风险的。对外开放会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肯定会产生一些消极因素。但是,这并不可怕。因为风险、消极因素比起开放带来的积极成果,毕竟要小得多。正确的态度是:要意识到对外开放会带来一些消极因素,同时想办法加以克服,不能因此而否定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因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强大的人民政权和国家机器,实行社会主义政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对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影响进行坚决的抵制和斗争,就一定能促进社会主义更快更好地发展。
8.【答案】人多地少、人均资源相对短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对外开放,利用国际分工和交换,有利于克服它同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矛盾,但不是我国经济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依据。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内的原因,也有国际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从国际上来看,主要原因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已超出一国范围,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广泛。从我国历史和现实情况结合来看:(1)我国在历史上曾吃过闭关自守的苦头;(2)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吸引外资,现实要求相当迫切。
9.【答案】(l)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2)社会主义改革是指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
(3)社会主义改革和改造的不同点是:①历史条件不同,改造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之前进行,改革则是在之后进行;②对象和内容不同,改造的是私有制,改革的是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部分;③性质不同:改造是把私有制改变为公有制的根本性变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4)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同点是:①都是在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②目的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都是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0.【答案】(1)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具有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不失时机地推进各方面的改革,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发展是改革的目的,也是稳定的保证,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经济发展要有新的思路,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的长期稳定。
(2)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稳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随着企业改革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这会给一部分职工带来暂时的困难,但从根本上说,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符合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职工下岗要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考虑社会稳定。妥善解决下岗职工的生活和实施再就业工程,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党和政府应负的责任。这不仅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而且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必须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切实把这件事情办好。
11.【答案】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在坚持政治独立和经济自主的基础上,从本国的具体情况出发,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和资金来发展民族经济。社会主义国家只有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勤俭建国,艰苦奋斗,才能建立起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还是将来,都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
对外开放必须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和前提。实行对外开放要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从现在的国力出发,必须有利于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但是,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绝不是闭关自守;坚持自力更生,绝不是盲目排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才能为对外开放建立巩固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而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两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我们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有机结合起来,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对外开放。
12.【答案】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变革最深刻的根源。②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③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来解决。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④改革开放实践证明,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3.【答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同时,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邓小平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解放生产力只是同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联系到一起的认识,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从而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邓小平强调了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确立根本任务的一致性,指出,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途径是发展生产,为此,必须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
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不断完善加以解决的正确主张,并从历史经验教训出发,找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即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14.【答案】(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三条原则:第一,世贸组织既然是一个国际组织,没有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参加是不完整的;第二,中国只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参加;第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其权利和义务一定要平衡。
(2)这一协议的签署将有利于加快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程,有利于促进中美经贸合作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并将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注入新的动力。中美双方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达成协议充分说明中美双方应该从战略的高度和展望二十一世纪的角度来审视和处理事关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正是由于双方从大局着眼,本着平等互利、互谅互让、求同存异的精神,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才克服了各种困难,妥善处理和解决了彼此的分岐,取得了”双赢”的结果。
(3)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多边贸易体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是该组织的成员国,中国和世贸组织的绝大多数成员国保持着贸易关系,他们在中国的对外经贸关系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可以为中国经贸关系提供一个安全的法律保障机制,所以说中国需要世贸组织。同样,世界贸易组织需要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第十大贸易国,第二大外资输入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经济最具有活力的国家。因此没有中国的参加,WTO是不完整的。
(4)一是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竞技场上“游戏规则”的制定,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二是有利于稳定和推动整个中美关系迈向新世纪。三是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四是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推向深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5)日方此举严重背离了它一贯主张的贸易自由化原则,而它援引WTO的有关规定对我产品设限的借口也是站不住脚的。其原因有二:一是政治因素。日本参议院选举在即,执政的自民党打着“限制中国农产品出口以保护本国农民利益”的旗号,目的是为了拉农民的选.票。二是经济因素。日方之所以采取这种不公正的做法,归根结底在于目前其国内经济不景气,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
第五篇:咏雪练习题与答案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 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 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 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
1.刘义庆 2.内集 3.讲论文义 4.俄而: 5.差可拟 6因 7期行 8期日中 9舍去
10乃至 11尊君在不
12相委而去
13家君
14引 15顾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文言要点
一、通假字: 尊君在不?
二、古今异义:(1)儿女 :(2)去(3)文义 三、一词多义
1、顾:
2、信
四、敬辞与谦辞 尊君: 家君:
五、文学常识:
《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 》,《 》是由南朝宋人---------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六、内容及中心: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七、理解问答:
(一)《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二)、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三)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古诗中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四)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从本文中你在做人方面得到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