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首富只靠一粒米的励志故事
台湾首富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了一家米店。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拣出来,然后再卖。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工夫。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就是一个大大的麻烦了,而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王永庆送米,并非送到顾客家门口了事,还要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陈米,他就将陈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陈米放回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并很快赢得了口碑。
如果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就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问明家里有多少人吃饭,几个大人、几个小孩,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到客户家里。
王永庆精细、务实的服务,使嘉义人都知道在米市马路尽头的巷子里,有一个卖好米并送货上门的王永庆。有了知名度后,王永庆的生意更加红火起来。这样,经过一年多的资金和客户积累,王永庆便自己办了个碾米厂,在最繁华热闹的临街处租了一处比原来大好几倍的房子,临街做铺面,里间做碾米厂。
就这样,王永庆从小小的米店生意开始了他后来问鼎台湾首富的事业。
王永庆成功的例子说明,不要以为创造就非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把一粒米这样细小的工作做好同样也是一种创造。
第二篇:小小一粒米教案
《小小一粒米》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一粒米的来历。
2、探究农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业。3、懂得要节约粮食,爱惜农产品,尊重农民的劳动。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1、搜集人们的衣食住行用与农产品的关系的资料;
2、调查了解生活中节约粮食和浪费粮食的现象。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悯农》儿歌
师:伴随着优美的歌声,我们又重温了《悯农》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他让我们知道了农民伯伯种植的辛苦,每一粒米来之不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小一粒米》。
板书、齐读课题。
二、探究米的来历
1.师:小小的米粒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让我们来听一听一粒米同学们的看法吧!(生回答)
2.课件演示(水稻的种植过程)师:请同学们边听边看大屏幕,想想小小一粒米的诞生要经过那些生产过程?
4.师:大家看,小小的一粒米从播种到碾米,需要40多道工序,五个多月的生长周期,这每一粒米都需要农民伯伯付出艰辛的劳动,看来小小的一粒米里面凝结着农民伯伯多少的心血和汗水呀,你们说:小小的一粒米来得容易吗?生答:不容易
5.师:提到不容易,老师发觉,有部分同学的眉头皱起来了。因为他们仿佛看到了农民伯伯大滴大滴的汗水落进了滚烫的泥土里,更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板书:来之不易)
三、了解粮食可以做成哪些食品
1.师:农民伯伯用他们辛苦的劳动,为我们生产出了各种粮食、蔬菜、水果等等。其中水稻和小麦是我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经过加工后变成大米,小麦加工后变成了面粉。
2.师:用大米和面粉可以制作成很多各式各样美味的食品,请一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水稻变成米后做成了食品,小麦磨成面粉后做成的食品)
3.师:你还知道大米、小麦可以做成什么食物?
四、了解农产品,了解它们与我们的关系
1.师:除了我们刚才说的水稻和小麦,你还知道哪些农产品? 2.师:刚才同学们提到的农产品,都来自农业,都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那农业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呢?如果离开了农业,人们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呢?这就要从我们的衣食住行用谈起(出示课件)
3.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衣、食、住、行、用五个
方面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然后根据你的生活实际,举出一个有关的事例,写在老师发的小卡片上,然后贴在黑板相应的位置上。
4.找生说衣、食、住、行、用与农业的关系
5.师小结:通过交流讨论可以看出我们的衣食住行用都离不开农业,离开了农业,我们将无法生存,既然农业这么重要,我们的衣食住行用都离不开它。那我们应该珍惜农产品,尊重农民的劳动。
五、了解国情,深化认识,指导行为
1.师:可是你知道吗?在我国大山的深处,有这样一群孩子......边看大屏幕边听老师的叙述:(出示课件)你有什么感受?(生谈)听了大家,老师很欣慰。可看到下面的一幅幅画面,我又很痛心。康老师和大家玩个说实话游戏,第一个问题:像图中的这位同学这样倒过饭的同学有吗?请举举手,你是什么原因倒饭的呀? 质疑一:但有些小朋友说,我实在吃不下了,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他解决这个难题吗? 少盛点,不够再添;吃饭时当心点,尽量别洒米粒;吃自助餐时吃多少拿多少,不爱吃就不拿吃不完的饭要放到冰箱里下次再吃。看到别人倒饭,应该及时劝阻;吃剩下的可以打包带回去,下顿再吃;春游时,少带些;点菜时少点些,够吃就行。我们家有个规矩,谁点的菜,谁就负责把它吃完,不准浪费;春游师带多了的好东西可以与别人分享;
点子都不错!听了大家的金点子,你今后打算怎么做?(指名学
生交流)
生:我以后不浪费粮食,吃多少,盛多少。生:我会做“节约粮食”的小宣传员。生:我会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
质疑二:但有的同学说:“一大碗饭倒掉了觉得可惜,若是掉了一粒米不能算什么呀!”大家说这种说法对吗? 师:老师做过计算:(出示课件)4.看到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1:看了这些数字,让我想到了积少成多、滴水成河。
生2:一个人节约一粒米微不足道,但节约的人多了,聚集起来,就会变成一笔巨大的财富。
10.师小结:老师看了这些数字,也很有感触„„
4.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关节约粮食的名人名言。我们共同欣赏一下。
六、活动延伸: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请大家从自己做起,让我们大声喊出来“:从我做起,吃尽盘中餐”。(出示)板书设计:
小小一粒米
来之不易
爱惜粮食
第三篇:节约一粒米教案
《节约一粒米》教案
学校:五福中心校 授课人:邓涛
教学内容:
综合与实践部分,课本第95页。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活动,让学生加深对商不变性质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能采用不能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养成勤俭节约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让学生加深对商不变性质的理解。教学难点:
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重量单位,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填空。并说说他是怎么算的?
1000克=()千克 1吨=()千克 25吨=()千克 50千克=()克
2000000克=()千克=()吨 5吨=()千克=()克
(强调:在进行单位换算时,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要除以他们的进率;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要乘他们的进率。)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情境导入
刚才大家表现的非常好,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跟重量单位的换算时密切联系的,大家想知道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吗?接下来请大家看屏幕上的图片。
1、播放农民收割稻谷、米饭、浪费米饭图片。
2、对于浪费浪费粮食的行为大家怎么看,有什么感想?
3、问:世界勤俭日是哪一天?
4、学生齐读:一粒米,千滴汗...5、如果我们每人每一天能节约一粒米,全国13亿人一天能节约多少粒米?(13亿粒)
(板书课题:节约一粒米)
6、你知道13亿粒米有多重吗? 请几个学生回答,不同的学生可能说出不同的答案,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恰当的评价。
7、刚才大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大胆的猜测,但是毕竟是猜测不一定合理,有什么办法使答案合理呢?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探索交流
1、经过讨论,大家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吗?直接数13亿粒米然后称一称就知道了?
2、学生回答问题,并提出问题:
3、整理并选择两种可行的办法,方法一:数出100粒大米,称一称有多重?再算13亿粒米有多重?方法二:先称10g大米,数一数有多少粒,再算13亿粒米有多重?
4、师提问:为什么这些办法可以解决13亿粒米有多重的问题呢?
学生一:知道100粒米有多重,就可以算出13亿粒米有多少个100粒,也就可以算13亿粒米有多重。学生二:知道10g米有多少粒,就可以算出13亿粒米里面有多少个这样的粒数,也就可以算13亿粒米有多重。
5、师总结:这些办法都很不错,接下来请个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师解释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已经在上课前作了测量,一般情况下,100粒大米重量约为2g,10克大米大约有500粒。)
6、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计算出13亿粒米的重量。(提醒学生因为数据比较大,计算时一定要仔细。)
7、交流算法。
抽学生上台展示作业,并汇报自己的算法,师板书算法。
8、刚才我们计算出了13亿粒米的重量,我们还可以计算这些大米的价值,屏幕展示:假设一个人一年大约要吃130kg大米,13亿人一天节约的大米可以供多少人吃一年?
根据这些信息,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师总结。
9、课件展示有关粮食的问题,学生谈感想。
10、提倡大家进行光盘行动。
11、课后思考:节约一粒米=?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第四篇:绿色,不能只靠植树节
绿色,不能只靠植树节
两会今日正式闭幕,而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数据仍颇令人回味。在全球经济发展萎靡不振之时,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高达56.9万亿元,全年增速为7.7%,可以说是狂追美国,猛甩日本,全国为之欢腾,上下为之鼓舞。
然而,在我们为中国骄人的经济发展速度感到由衷自豪,认为可以“喜大普奔”时,下面的消息,绝对算是一声响雷,振聋发聩。也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振奋人心的数据发布后的3月8日下午,全国人大在梅地亚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等就“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吴晓青透露,在过去的2013年,采用新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中,竟只有海口、舟山和拉萨3个城市达到了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他71个城市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超过新空气质量标准的情况。
不可否认,经济的快速发展,的确使中国在世界上扬眉吐气一把,但一味追求高速也使诸多城市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首当其冲,是空气污染相对较重的区域,特别是PM2.5不定期的频繁造访,使包括江苏在内的中东部大部分地区的口罩成为了街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要经济的良好发展,也要环境空气质量的清新怡人,鱼和熊掌似乎不可兼得,如何保护环境,治理雾霾,去除人们“会呼吸的痛”成为各政府部门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刻不容缓。
3月12日,是我国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拥抱春天,播种绿色”是今年的主题,树木作为天然的“消毒员”和“除音器”,能为人类生存环境增添绿色、净化空气,植树造林可谓意义重大。但是居住在城市钢筋水泥的人们,为快速的生活节奏而奔波劳碌,鲜有人顾及植树,更何况多地多家单位、学校等在植树节当天组织的植树活动,多是“管栽不管活”,接近于走过场。植树节似乎空有其名,“播种绿色”仅留在口号阶段,通过全民植树改善环境成为一种奢侈,仅靠植树节,哪来绿色,怎见蓝天?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我们不应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沾沾自喜,也不必为严重的雾霾污染而盲目悲观。增添绿色、清新空气、改善环境需要做加法,需要植树,但也要会做减法,注重日常的节能减排。空气污染问题非一人之力,一时之功就可得到解决的,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也需要企业的努力和个人意识的提高,齐心合力打一场持久攻坚战。
值得欣慰的是,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促使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环境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用实际行动参与到保护“碧水蓝天”中来,不随便乱丢垃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选择使用节能的智能家居用品等;大量的良心公司企业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网络巨头百度在植树节当天,在首页发起“1元植树百度补贴,保护环境乐返宝箱”活动,号召大家为绿化家乡出力,汽车品牌福特设有“福特汽车环保奖”,鼓励各阶层人士积极参与有助于保护本地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活动,智能家居领导者“物联传感”长期致力于“smartroom”技术的研发,大力推广节绿色环保的智能家产品;在国家方面,国务院李克强在回应雾霾问题时更是表示,要用铁腕治污加铁规治污,对包括雾霾在内的污染宣战,对那些违法偷排、伤天害人的行为坚决予以惩处。经过多方主动出击,共同努力,持续不懈地奋斗,雾霾不见啦,蓝天还会远吗?
第五篇:节约一滴水,珍惜一粒米
节约一滴水,珍惜一粒米
高二(9)班杨胜
教学目标:
1、了解西南旱灾,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并乐意做宣传,明确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2、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节约用水的生活小事。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节班会课上,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话说节约用水。(齐读课题)
二、从生活经验入手,导入学习。
1、生活中哪些事需要用水?你们家为何不用海水洗澡,洗碗,煮饭„„.?
2、出示地球上海水与淡水的组成比例图,初步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匮乏情况。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
3、地球上所有的淡水都可以拿来运用吗?你知道有多少淡水可以拿来运用?
4、小结过渡,导入“游戏”。
三、切苹果游戏,体验淡水资源的严重缺乏。
1、师导言:把苹果当成我们地球上的淡水总量,那么人类实际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多少呢?
2、游戏:第一次切苹果,你觉得应该是一半左右吗?为什么?(不是!)
第二次切苹果,你觉得应该是四分之一左右吗?为什么?(不是!)第三次切苹果,你觉得应该是八分之一左右吗?为什么?(不是!)(你忍心再切吗?为什么?)
第四次切苹果,你觉得应该是十六分之一左右吗?为什么?(不是!)
(看着这一片,你的心情怎样?)
第五次切苹果,老师切下1/16苹果片上的苹果皮,然后沉重地告诉学生:同学们,看吧!1/16苹果片上的这么一层薄薄的苹果皮,就相当与我们全球60多亿人可以利用的总的淡水资源。
3、学生谈谈做了这个游戏后的体会。
4、认识中国面临的严重缺水问题。
把苹果皮再对切,这就是我们中国13亿人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出示:世界缺水,中国更缺水!我国工业部门每年缺水350亿立方米,农业生产每年缺水1440亿立方米,生活饮用水每年缺水344亿立方米。
师:同学们,看到这一组数据,你有什么想法?
四、小记者调查行动。
学生汇报: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说说你的感受。
五、制定节水措施。
师:可以利用的淡水那么少,我们该怎么办?
讨论:
1、洗手、洗澡、刷牙时该怎样节水?
2、在饮水机上取水时该怎样节水?
3、洗许多碗时该怎样节水?
4、怎样做到一水多用?
六、设计广告用语。
师:节约用水光荣,浪费用水可耻!让我们号召全校同学一起来行动,请同学们设计几条节水广告语。广告语的要求是简洁明了,并具有感召力。
七、总结延伸。
师:希望我们班的每位同学人人争做节水小能手,并积极向家人和全校同学宣传节约用水,为我们上海争创节约型城市做一份小小的贡献。
抗旱救灾,义不容辞,大难无情,人有情。在灾难面前,高二
(9)班的全体同学将与家乡人民一起,携手共度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