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
举办期末考试是为了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次测试,也是对刚过去一个学期教学成果的一次检验。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给下面的词语注上拼音。(4分)
()()()()
小鱼儿 稀罕 一帆风顺 闻名遐迩
二、读拼音,写词语。(5分)
huǎnɡ hū xuān yá sī yǎ qì quán yí jì
()()()()()
三、在错别字下面画“△”,再改正在括号里。(4分)
喜出忘外()流光益彩()气势凶凶()慢不经心()
狂风聚雨()安然无痒()无可耐何()面容枯稿()
四、照例子,填词语。(4分)
1、填叠词。例:(弯弯曲曲)的小路。
()的队伍()的教室()的字迹()的树林
2、填上人所做出的动作词语。例:(爬)山
()风()雨()河()诗
五、填上合适的关联词。(4分)
1、()困难再大,我们()不怕。
2、广州()是广东的政治经济中心,()是广东的文化中心。
3、()叫你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所赚的钱不多,他()默默地坚守着。
六、按要求写句子。(12分)
1、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①我把这件事汇报给老师,老师详细地听着。
②他经常回忆过去有趣的往事。
2、教室里安静得能听见大家的心跳声。(仿写句子)
我紧张得
3、()的麻雀()冲下来。(补充句子)
4、煤块上显示出远古时代湿热环境下生长的植物的痕迹。(缩句)
5、这些科学发现,推翻了某些外国学者的错误断言。(改为“被”字句)
七、下列说法,正确的打上“√”,错误的打上“×”。(4分)
1、李四光和魏格纳都是地质学家。()
2、《望洞庭》、《菊花》、《枫桥夜泊》描写的都是秋天的景物。()
3、《守株待兔》告诉我们:做事要老老实实,不可自作聪明。()
4、《四季童话》和《快乐王子》都是童话剧。()
第二篇: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
每半个学期快结束时,学校往往以试卷的形式对各门学科进行该学期知识掌握的检测,对这一半学期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本套是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用。
一、填空。
1、一个数,它的亿位和万位都是8,个位和十万位是5,其它数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读作()。
2、()有两个端点,()有一个端点,()没有端点。
3、平行线间可作()条垂直线段。
4、3600000000=()亿
58051≈()万。
5、在除法里,被除数除以除数的商是15,如果被除数扩大100倍,除数也扩大100倍,商是()。
6、一个周角=()个平角=()个直角。
7、816÷51的商是(),商是()位数,它的最高位在()位。
8、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可写作()。
9、在()里填上“<”“>”或“=”。
230×20()23×200 225÷5()225÷15 150×31()15×3196÷3()69÷
3二、判断题。
1、3时整,分针和时针成直角。()
2、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3、平角就是一条直线。()
4、260×50的积末尾只有两个0。()
5、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三、选择题。
1、下面各数一个零都不读的是()。
①82008200 ②80202800 ③82002008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20倍,积()。
①缩小20倍 ②扩大20倍 ③不变
3、用100倍的放大镜看10°的角,这时该角为()。
①10° ②100° ③110°
4、要使15□431≈16万,□里最小是()。
①5 ②6 ③75、□÷○=18……23,除数最小是()。
①23 ② 24 ③2
5四、计算题。
1、用竖式计算。
235×17 650×20 107×21 212÷24230÷26 665÷252、列式计算。
(1)18的30倍是多少?
(2)720是60的多少倍?
五、解决问题。
1、刘叔叔带800元买化肥。买了16袋化肥,剩下80元,每袋化肥的价钱是多少?
2、一辆长途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6小时以行多少千米?要求6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第三篇: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2014.1
语文S版2013—2014学
四年级上期期末试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héxiébānlánfāshìnuîyánjuéjiàng()()()()()biānfúhîuhuǐbēiāizhùmínglǎba()()()()()
二、火眼金睛。(8分)
朝()徒()忧()恨()潮()陡()优()狠()销()师()载()遵()消()狮()栽()尊()
三、写出下列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6分)
1、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
2、夏娃娃是个调皮的孩子,他常常捧出太阳当镜子玩儿。()
3、教室里安静极了,连掉根针的声音都能听见。()
4、这座桥是不是皮巧根建立的呢?答案是肯定的。()
5、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一会儿金灿灿,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白灰半百合色。()
6、但有近路可走,谁愿意走远路呢?()
四、读句子,选择合适的词填空。(5分)
眺望凝视扫视浏览盯
1、妈妈()着我,眼神里充满了无限的温柔。
2、这本书我只()了一遍,还没仔细看。
3、老师走进教室,()了一下全班,然后开始讲课。
4、他奇怪地()着我,仿佛我是来自外星球的怪物。
5、站在山顶远处(),一切景物尽收眼底。
五、根据句子意思写出词语。(5分)
1、比喻不主动的努力,而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2、指见闻较多,经验学识丰富广泛。(3、指不出声响,不显示自己。(4、完全不放在心上。(5、水都流不出去,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的严密。(六、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为了美化校园,争先恐后地栽花种树。(修改病句)
2、江水已经涨了六七米高了。(缩句)
3、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来。
改为“把”字句:
4、昨天,不就是你在大雪纷飞的雪地里送报吗?
改为陈述句:)))))
5、鱼儿在水中游。
扩句:
七、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10分)
1、七夕今宵看碧霄,2、不想当将军的士兵 3、4、勤能补拙是良策,5、独在异乡为异客,八、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1分)
1、《新型玻璃》一文讲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分别是、、、、。
2、小泽征尔是世界上著名的3、《枫桥夜泊》是代诗人的作品。诗中前两句写了“ “”“霜满天”“”“渔火”及鱼船上一夜未眠的旅人六种景象。
九、快乐阅读。(10分)
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织女()美丽贤惠,()心灵手巧。她织出的绸缎色彩绚丽,格外耀眼,周围的姑娘们都来跟她学习纺纱织锦。有时候,织女也去帮助牛郎干些农活。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转眼间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有了一儿一女。到了孩子能说话的时候,晚上有空,织
女就指着星星,给孩子讲些天上的故事。天上()富丽堂皇,()织女并不喜欢。她喜欢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喜欢逗孩子们玩儿,喜欢看门前的溪水活泼地流过去,还喜欢听风儿轻轻地吹过树林。可是织女有时候也发愁,愁什么呢?她是怕外祖母来找他。
1、本段节选自课文《》讲的是一个在我国广为流传的故事。赞美了牛郎织女、的品质。(4分)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入文中的括号中。(2分)
虽然…但是…不仅…而且…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心灵手巧:富丽堂皇:
4、文中画“织女的烦恼是。(2分)
十、习作我能行。(25分)
你喜欢哪一位同学,他(她)的身上有什么闪光点?请描述一下这位同学。
要求:
1、选择一件能体现他(她)闪光点的事写下来,写清楚他
(她)是怎样做的,怎么说的。
2、语句通顺,书写整洁,字数不少于300字,题目自拟。
第四篇: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
一、复习时间:
2009年12月14日—2009年12月28日
二、复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的223个生字,做到书写工整、规范,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主动复习本册课文和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对阅读有较浓厚的兴趣,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习作训练。
三、复习难点
1、能对词语进行归类;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会修改简单的病句。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初步领悟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或体会;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书信。
3、综合运用,补缺补漏。
四、复习措施
1、减少头绪,加强综合,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着力于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
2、依据大修订教科书,并适当向课外拓展,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经,以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为纬,组织复习内容;
3、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从课文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复习,多读书、多积累,精做题,做好题,举一反三,掌握规律。
4、按单元归类复习。
词语课文内容积累背诵阅读理解习作
第五篇: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题
第一二单元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的响声,好像()。现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只见东边()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起来。
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再近些,犹如()白色战马(),()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好像大地都被震得()起来。3.我们()拍掌,树上就变得()了,到处都是(),到处都是()。大的,小的,(),(),有的站在(),有的(),有的在()。
4.那些叶子绿得那么(),看着非常()。叶尖()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没有()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一阵风(),一墙的叶子就(),好看得很。5.爬山虎的脚()墙的时候,()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细丝原先是()的,现在()了,把爬山虎的嫩茎(),使它()在墙上。
6.大体上,住所是很()的,()、(),很()。()我们想到蟋蟀用来()的工具是那样(),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了。
二、课内阅读(一)古诗阅读
1.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1)、这首诗是()朝诗人()所写。(2)诗中“缘”是()的意思。(3)、表示立足点和角度,所得出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可以用(),()来表示。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2.默写《游山西村》
(1)这首诗是宋朝爱国诗人()所写。“疑”在诗中的意思是()。(2)这首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你觉得从哪两句诗可以感受到这份热情:(),()。在()情况下,人们会经常使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二)《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1、在短文中的()里填上合适的词。
2、从划“ ”的句子中,我体会到了作者的观察很(),描写得很()。
3、作者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对爬山虎的脚进行细致地描写的。
一、形状,我是从()等词语感受到的。
二、动作,我是从()等词语感受到的,三、颜色,我是从()等词语感受到的。
4、文中有句比喻句与众不同,请你仔细找一找,并且用“ ”划出来。
(三)《蟋蟀的住宅》
①、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②、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1.请在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我还会写出这些词语的反义词:
安静——()简朴——()简单——()2.这段话是按从()到()的顺序写的。
3.我们只所以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是因为()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下面的句子来表达。蟋蟀的住宅很(),很(),还很()。我觉得蟋蟀真()!
第三、四单元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的花园。那里,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2.()要靠(),要靠很好地(),做出对人们()。
3.鹅的步调(),()的,颇像()里的()出场。它常()地站着,看见有人走来也();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
4.猫的性格实在有些()。说它()吧,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它什么(),可是它又那么()。5.它()、()、()、(),因为它有一群鸡雏。它(),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必定就是一位()。
二、课内阅读《猫》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谁怎么呼唤,它()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把老鼠等出来()!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1.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
(1)《猫》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2)“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说明猫是一位画家。„„„„„„()
2、请在文中的()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给句中加点的词语换上意思相近的词。
(1)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2)它若是()不高兴,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4.我能照样子写象声词。
咕噜咕噜:()、()、()。
5.“古怪”的意思是(),作者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写出猫的古怪的。说猫既()又();既()又();既()又()。表面看起来作者是()猫的,其实是表达了对猫的()之情。
第五单元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在()之间()。
2.多少劳动人民的()和()才()成这()、()的万里长城。
3.截至2003年7月,我国已有()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处,自然遗产()处,自然文化遗产共()处。4.正前面,昆明湖()像一面(),()像一块()。()、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几乎不留一点儿()。
二、课内阅读《颐和园》
①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1、从划“ ”的句子中,我知道这篇课文是按()的顺序写的。先写进了颐和园的大门,来到()看到的景物;又写来到(),看到的楼台亭阁;再写登上(),站在()看到的湖光山色;最后写在()看到的石桥、小岛和十七孔桥。
2、葱郁的“郁”字,音序是(),部首是(),除部首外查()画。在字典里有3种意思,请在正确的序号后打“√”。①香气浓厚;②(草木)茂盛;③(忧愁等)在心里积聚,不得发泄。
3、文中“慢慢地滑过”,我觉得“()”字用得贴切,因为从中能让人体会到()。
4、我会照样子写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1)、天上的星星多得像();亮得像()。(2)、我们学校美得像();舒适得像()。
第六单元
一、积累填空
1.默写课内古诗,能写上一两句送别名句。
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是那(),前面的(),后面的()上去,()的声音,像()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那(),如同(),必将()传下去。
二、课内阅读《搭石》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紧走搭石慢过桥”是一句俗语,我也来写一句俗语。()。
2、照样子写词语:
清波漾漾:()、()、()。
3、读了这段话,我眼前仿佛展现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这段话先写一行人()的美,我是从()这个词知道的;再写()的美,我是从()这个词知道的;最后写()的美,我是从()这个词知道的。
4、我来填一填:(轻快)的音乐:
()的宫殿()的万里长城()的母亲
第七单元
一、积累填空
1.周恩来站了起来,()地回答道:“()!” 2.我非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与()都堪称()的大作家。
3.让我们一起记住“(),()”这句名言吧!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去比别人的(),那么他不但会(),还会(),十分();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不断()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越来越()。3.20世纪是一个()的世纪。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来形容。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物兰*罗素说:“(),是()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4.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的恐龙化石,()的发现使全世界的研究都们()。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涂上了“()”之笔。
5.太空作物普遍具有()、()、()等优点。
二、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正当周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1、联系上下文,写一写下列词语的意思。
吵嚷: 衣衫褴褛: 撑腰:
2、认真读短文,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从中我明白了 就叫“中华不振”。
3、看到这一幕,在场的周恩来是怎么想的?
当你读到这一幕时,你是怎么想的?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三)【四年级上册,我觉得在复习中,有这样几种类型的句子是可以去归类复习的】。◇变换说法:
1、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如:见到同学有难,我们怎能不帮忙呢?(见到同学有难,我们必须[一定、应该]要帮忙。)
2、肯定句变成双重否定句。如:谁都热爱自己的祖国。(谁都不会不热爱自己的祖国。)
3、双重否定句变成肯定句。如: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李博士只得停止工作。)
4、难度稍大的把字名改成被字句,或被字句改成把自己。
如:自古以来,人们把钱江大潮称为天下奇观。(自古以来,钱江大潮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
5、变换语序,意思不变。
如:“看,孔雀开屏啦!”她兴奋地说。(她兴奋地说:“看,孔雀开屏啦!”)
6、换种说法意思不变。(非……不可……的运用)如: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我非把这件事做好不可。)
一、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难道你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个胆瓶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苍鹰怎么会获得今天这样的荣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把下面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这个真实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风吹绿了田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缩句。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来最喜欢这条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老师的眼睛马上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那茫茫的大海上飘着的是一艘银灰色的军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扩句。
1、风吹小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来到沙滩上。(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玩游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叶子结成了账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给父亲当帮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同学们玩游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把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1、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树的枝条随风摆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百灵鸟在树枝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太阳慢慢地从东边升起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太阳下山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桃花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知了热得在枝头上叫着“知了,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天上的星星在闪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把下列句子改成比喻句。
1、海浪激起的泡沫,美丽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割草的孩子们的脸蛋红扑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把下列句子改为被字句。
1、十七孔桥把湖岸和湖中心的岛连接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厚厚的积雪把树木的枯枝都压断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把下列句子改为把字句。
1、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姑娘神奇的灵性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紧紧搂住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年轻人被杰克逊大叔留在庄园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在原句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成功了。
2、姐姐最爱看电影和音乐。
3、五颜六色的红旗在空中迎风飘动。
4、黑色的乌云和大雨从半空中倾泻下来。
5、中国是世界四大闻名古国。
6、同学们都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
7、我们班被评为“先进班集体”称号。
8、我们班的语文成绩是全校最好的班级。
十、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1、蔺相如对赵王说:“我愿意带和氏璧到秦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老师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不要急,没带雨具老师送你回家。”
4、军官对孩子说:“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的。”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选词填空。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既然„„就„„
只有„„才„„
只要„„就„„ 因为„„所以„„ 1.()我们已经学过了法律知识,()应该更自觉地遵守法律。2.这件事()班长做的,()是学习委员干的。3.()没有亲临其境,()很难叫人相信这是真的。4.()你能刻苦学习,()能不断提高学习成绩。★按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内容】 第一单元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的响声,好像()。现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只见东边()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起来。
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再近些,犹如()白色战马(),()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好像大地都被震得()起来。
3、雅鲁藏布江河床的平均海拔在()米以上。
4、在青藏高原上切割出一条长()千米的巨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米,最深处达()米。
5、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另簇上面,不留一点儿()。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着我们的眼睛,()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
6、我们()拍掌,树上就变得()了,到处都是(),到处都是()。大的,小的,(),(),有的站在(),有的(),有的在()。第二单元
1、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2、(),柳暗花明又一村。3、那些叶子绿得那么(),看着非常()。叶尖()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没有()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一阵风(),一墙的叶子就(),好看得很。4、爬山虎的脚()墙的时候,()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细丝原先是()的,现在()了,把爬山虎的嫩茎(),使它()在墙上。5、大体上,住所是很()的,()、(),很()。()我们想到蟋蟀用来()的工具是那样(),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了。
第三、四单元
1、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的花园。那里,春天(),夏天(),秋天(),冬天()。2、()要靠(),要靠很好地(),做出对人们()。3、鹅的步调(),()的,颇像()里的()出场。它常()地站着,看见有人走来也();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4、猫的性格实在有些()。说它()吧,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它什么(),可是它又那么()。
5、它()、()、()、(),因为它有一群鸡雏。它(),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必定就是一位()。
第五单元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在()之间()。
2、多少劳动人民的()和()才()成这()、()的万里长城。3、截至2003年7月,我国已有()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处,自然遗产()处,自然文化遗产共()处。4、正前面,昆明湖()像一面(),()像一块()。()、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几乎不留一点儿()。第六单元
1、默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3、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是那(),前面的(),后面的()上去,()的声音,像()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4、那(),如同(),必将()传下去。第七单元
1、周恩来站了起来,()地回答道:“()!” 2、我非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与()都堪称()的大作家。
3、让我们一起记住“()(),”这句名言吧!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去比别人的(),那么他不但会(),还会(),十分();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不断()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越来越()。第八单元
1、20世纪是一个()的世纪。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来形容。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物兰*罗素说:“(),是()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2、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的恐龙化石,()的发现使全世界的研究都们()。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涂上了“()”之笔。3、太空作物普遍具有()、()、()等优点。【写一写诗句意思】: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不能看清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置身在此山之中。
2、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积累运用】
一、今天老师在上完数学课后,给我们布置乐一道“挑战题”。反复思考,却总是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后来,同桌小华给我做了支点,我换了一种解题思路,很快就解出来了,这真是“
,”。
二、要和你的朋友送别了,可引用诗句“,”表达。
三、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美包括了。
四、“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一句立志的名言。你还搜集到其他的立志名言吗?
五、能说明观察点和角度在变化,看到的结果也在变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
七、写出一副描写自然景观的对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学了《幸福是什么》一课,你最大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你一定还读了不少的童话故事,写出来几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我们的交谈很________,仿佛我______小孩,______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_________的认真,质朴之中_________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_________了。”这两句话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这学期,我们还学过他写的文章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语言是一种财富,我们要做积累语言的有心人。我们校园的墙壁上处处有语文,写一句你从校园墙壁上积累到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它的主要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小明学习不认真,贪玩,我会用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他。
十二、周恩来十二三岁的时候就立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远大志向,令人佩服。关于这样的立志名言,你肯定也收集了一些,请将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是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写的。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表现朋友深情的千古名句。《游山西村》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__。其中常用来形容绝处逢生意外惊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___________。夏日的_______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_______________一样在上面跳跃,闪烁着____________的光点。……落日的余晖染红了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______________,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____________。这两段话出自肖复兴的《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一册书中我们还学过叶圣陶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现了这一墙的爬山虎。
十五、在本册课文里,我们目睹了被称为()的钱塘江大潮,登上了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和()的万里长城;我们为那一块块联结着乡亲们()的搭石而感动;更被台湾青年用无私的爱心架起的()而震撼;周恩来总理小时侯那一句“()”的豪言壮语时时激励着我们;我们更想在这()的世纪里实现更多美好的梦想。
十六、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以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的诗句是《游山西村》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著名诗人_______,“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我还在课外学习了送别诗《
》,知道其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七、语文课上,林老师在黑板上把“末”字写成了“未”字,你该怎样给老师指出:我会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八、在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一篇是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