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读后感
读了王泽农主编的《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一书后,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受到了很大的教育,知道物理教学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了解了书中很多内容。受益匪浅。
一、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首先,应该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及物理课程的发展。
其次,《标准》下的学生评价体系,必须具有能够对学生的双基水平、探究能力、创造力水平、从事探究与创造所表现出的思想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的功能。
再次,《标准》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以考试的结果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
1、物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式接受为主,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具体表现为:
1、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通过自己的时间和活动获取知识较少,学生查阅资料和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较少。
2、作业以大量书面习题为主,而观察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很少。
3、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机会,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讨论交流的少。
这种单
一、陈旧的学习方式,按照统一的要求看待每一名学生,追求单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人格,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符合多元化的智力理论要求,符合现代化的教育课程理念,强调了学习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充分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学习习惯以及品质的培养。新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对过程的体验,注重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了学生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对于培养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1、自主学习
注重学生自主性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又必须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合作者,既要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又要帮助学生去发现知识获得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2、合作学习
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机会,注重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开放式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巧,使他们获得交流合作的经验和能力。
3、科学探究式学习
科学探究式学习的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了情感、能力和知识三个方面的协调、统一和共同发展。
三、新课程理念对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
1、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模式与探究式学习的关系
2、教学活动设计指导的基本观点
3、教学活动设计的环节
4、多种形式探究性活动的设计
1、教学活动设计过程须要注意的问题
(一)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活动情景
(一)力求使探究活动始于真实和接近学生所处的自然、生活和社会的环境
(二)情景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三)情境中隐藏着可能被学生发现的问题,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的机会
(四)情境具有可探究性
(五)关注情景中“协商”过程的设计
(二)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1、现代课程理念赋予课程资源的特点
四、内容广泛、综合五、具有科学性和可探究性
六、有利于学生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沿
2、注重各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教师面临的转变
2、教师角色的转变
3、教师必备的素质
4、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
1、教师自身的努力:教师的自省;教师的自学。
2、总结教学实践,参与教学探究
3、积极开发各级教研活动
4、加强物理教师的培训
5、制定政策化的激励机制
1、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特点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注重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4、从生活、自然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充分体现“sts”思想,注意人文精神的渗
透
七、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使用方法
1、“以人为本”做好“转变”,体现“发展”是用好新教材的根本
2、物理教学要着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用新教材的观键
3、重视科学探究、注重学科渗透,提倡多样性是用好教材的基本要求
4、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关注物理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是用好新教材的必需
[《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读后感]相关文章:
第二篇: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武学斌
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新课标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全体同学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备课的要求大幅度提高。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用心教学,积极应对随机出现的课堂情况,课后撰写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这一切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扎实完成,也有利于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教学,发展自我。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切实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倡导科学的探究性学习方法,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育目标目标(三维目标体系)并举;加强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外作业设计及学生评价体系设计等。教学设计中这些较为客观全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学生的各种见解、一些不太成熟的观点、甚至是错误的想法教师也都采取给予正面积极评价的方法,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克服对科学探究的神秘畏惧心理,减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压力,增强了探究学习的信心。新课程提倡科学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这种探究式教学给了学生更加宽松的思维和活动空间初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在物理新课实验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对教师而言,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用心教学,积极应对随机出现的课堂情况,课后撰写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这一切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扎实完成,也有利于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教学,发展自我。其次教学过程中“运用《学案》”。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动中应该要干什么事,明确自己的目的,教师也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但这些提示应区别于我们传统实验课中的“实验步骤”。实践表明,《学案》的使用非常奏效,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学生随意玩耍实验器材、手足无措等现象的发生。教学在“形散而神聚”中有条不紊地进行。新课程的实施中,创设情境,精彩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并快速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进科学探究中来。所以在新课的教学中,采用以旧导新,新旧对比,即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更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够节省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和培养。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在教学理念上“淡化概念的严整性”。物理学科概念的严整性有时反而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障碍”,大多数学生会觉得非常困难,因此而产生为难情绪。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在教学中“淡化概念的严整性”,降低探究学习的难度。最后教学结束后“开展问卷调查”,及时地沟通师生间的需求,使进一步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教材在讲述物理概念、定律、公式时,就是按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步骤在进行。即一般是先提出问题再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等步骤进行的。在教学中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指导学生体会学习物理的方法,体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发展过程,体会前人的思维成果,在学习继承前人思维成果的同时,锻炼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新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的制定看成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次创造性工作的话,那么制定新的教科书则是第二次创造性的工作,而教师依据新课标、按照新教科书实施教学可以称之为第三次创造性的工作了。因此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思路,新评价,对广大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初中物理虽然需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但同时也要重视记忆,不要死记硬背绝对不是不要记,不要背,而是更加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许多问题。过去的物理课程就科学论科学,很少涉及科学的意义,应该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点不在于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就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开展教育科研。”行动研究法”是目前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技术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是一种切合中小学教师实际的研究方式,体现出中小学教育科研”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特点。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现代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途径。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价试卷,并注意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状况和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进行知识点、面、掌握情况及学习上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师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对不足之处立即查漏补缺。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订的教学目标更吻合,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切实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倡导科学的探究性学习方法,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育目标目标(三维目标体系)并举;加强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外作业设计及学生评价体系设计等。
以上是我在物理新课程标准学习中一点体会,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总结,为了逐步完善自我我还要继续努力认真学习及时总结。
第三篇:浅谈初中物理五步教学法
浅谈初中物理五步教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诚然,学生是否学会学习,是否取得好的成绩,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在教学中,有的教师的确很努力,也很辛苦,但最终教学效果仍不理想。这说明教学必须注重策略,讲究方法,必须在实干中恰当地进行巧干。就初中物理教学而言,很多教师认为教学起来很简单,学生也认为学习起来很容易。可是中考成绩总是不尽人意,甚至有时让人无法接受,出乎意料。因此,师生都有这样的同感:物理真是好学不好考。其根源何在呢?笔者通过认真揣摩,仔细研究,深入实践,悟出了其中的原因所在,找到了根源及对策。
一、教师教学缺乏整合性、系统性、网络性。
教师在教学中,各章节知识讲解都很全面、具体、深刻。但忽视了各章节的联系及共性,没有给学生讲清楚关键点及联系点。这样,学生所学知识便成了零星的、独立的、单一的个体。不便长时、系统性地识记。自然遗忘概率明显增高,各章节知识出现脱节也很正常,学生对各章节知识点模棱两可,张冠李戴也就不足为奇。知识缺乏整合性、系统性、网络性也就理所当然。
二、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
学生在学习中只会按照教师讲解的单一的个体识记,没有经过自己的第二次回收,再加工。没有下功夫去仔细咀嚼、琢磨,升华与提炼,更没有把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如果巩固不及时,过了遗忘期限,遗忘就会更加迅速。加之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囫囵吞枣、似懂非懂。因而这部学生过一段时间后,脑子储存的简直是了了无几,可以说是空白。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拓展运用知识于生活实践呢? 在这几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主要研究了五步学习法。
一、各章各节的全扫描学习,建构知识系统详尽网。在教学每章每节之前,先让学生自己梳理纵线,然后再从纵线上的每个知识点发散开去联想记忆,并质疑与该知识点相关的生活实践,学以致用。学生把每节的纵横线拉清后,再拉每章的纵横线,每节的纵线就是每章的横线,每章的纵线就是全书的横线。这样一来,全书就成了一个知识坐标网,学生可以通过横坐标和纵坐标来确定每一个知识点,学生在回顾横坐纵座标上的点时就初感了全书、全章、全节内容,达到了循环往复的效果、从而有效地度过了遗忘期限。二、五段分化,强调知识整合性、连贯性。
由因初中物理教科书有两册,学生在学习第二册时,对第一册的内容就有很大程度的遗忘,原因是两册教科书联系似乎不很大,这时,如果教师稍不留神、上册物理知识一下子就会跌入低谷。为了堵住这种现象发生,我把两册书分为五段:即声学段、热学段、光学段、力学段和电学段,分加别把两册教科书的各章分别划入相对应和知识段。这样就有效地把两册书融合成了一个整体,增加了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这一来,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无意识地复习了旧知识 使新旧知识融为一体。更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三、分段提炼、强化重难、关键点、深化知识的运用,强调知识的侧重性。任何知识都不能只泛泛而学、难易不分、轻重不明、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来说,如果找不准知识的侧重点,那么就很难应对中考。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从系统的知识网中寻找自己学习的疑点及迷惑点。让学生明晰应该掌握什么;学会什么;理解什么等。让使学生充分把握好各节、各章、全书的关键、让学生既全面又侧重,既系统又相对独立。
四、纵横观察各年的精点考试试卷,摸清各章节考试热点,建立热点网络体系。在教学中我主要收集了各省市近几年中考试卷,从比较中寻找各节各章知识点出现的频率及所联系的生活实际,从而让学生总结感悟考题方向、提炼中考指南,在提炼中 考指南的同时,学生也要与各知识段重难点相对应,确立热点坐标系。学生在确立热点坐标系的同时,必须整体感知全书内容,因此,又达到了循环往复的效果,对于基础部分,学生更是了如指掌。对于热点学生更加热衷,真是几全齐美。
五、全真摸拟、全面反馈、有效弥补、进一步巩固知识网中的漏点,模糊点,空白点,全面加强知识的系统性。
让学生在几次的全真的摸拟中,学会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同时也可以反馈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缺乏什么能力,什么知识还未掌握、理解、学会。这样有利于充分弥补遗漏、遗忘、空白处,也更有利于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各段知识所占比例,从而有侧重地学习。
总之,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学必须注重实践,可以这样说“学习在实践中,实践在学习中”。二者不可分离,融为一体。加强初中物理的五步学习,既有利于学习,又有利于实践。充分地将学习与实践有机地统一到了一起。
以上鄙见,旨在抛砖引玉,共商教学大计。
二00三年十二月
第四篇:《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读后感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读后感
五塔小学:潘心诚
寒假中,我认真读了新课标《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绪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三个目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实现这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实施?读了这本书后深受启发,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重视兴趣、重视应用、重视过程是数学教学走出困境的法宝近四十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使我感觉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课枯燥乏味,不如语文课生动、有趣。这让我感到很苦恼。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一书中,讲到了“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兴趣、应用和过程”,我认为这正是当前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重视兴趣、重视应用、重视过程是数学教学走出困境的法宝。重视兴趣,要求我们每节课的导入要生动,教师的思维角度要新,知识面要宽,课堂教学形式要形成自己的结构特色、语言特色、人格魅力,要重视数学的美感、灵感、直觉激发。比如,低年级的数学课,要多给学生创设游戏的情景,游戏活动符合低年级孩子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既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从中发现了新的知识。重视应用,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原型,并尝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对其他学科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寻求解决的策略,通过运用,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重视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过程”领悟知识的逻辑关系,体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等。二.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比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法时,我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事例:妈妈在街上买了一个西瓜,姐姐吃了整个西瓜的四分之一,弟弟吃了西瓜的五分之一,还剩下几分之几?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没有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是不行的。同时,紧密结合我们的研究课题《数学课中小学生提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三.让学生体验学习中的成功。一个人的十个手指还不一样长呢,更何况来自不同家庭的几十个学生,他们之间必定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因此,我们教师应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比如课堂提出的问题要有不同层次,好、中、差学生都要考虑到,好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中下等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每次回答都会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保持,学习才会不断取得进步。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四、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感到学习就是生活 教材是知识与思维的载体,它蕴含着大量可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素材,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好好把握并灵活运用它,这样才能使“减负”落到实处,才能使数学教学变成培养创新的天地。
第五篇:《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读后感
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心得体会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绪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三个目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读后感。”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实现这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实施?读了这本书后深受启发,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重视兴趣、重视应用、重视过程是数学教学走出困境的法宝
二十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使我感觉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课枯燥乏味,不如语文课生动、有趣。这让我感到很苦恼。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一书中,讲到了“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兴趣、应用和过程”,我认为这正是当前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
重视兴趣、重视应用、重视过程是数学教学走出困境的法宝。重视兴趣,要求我们每节课的导入要生动,教师的思维角度要新,知识面要宽,课堂教学形式要形成自己的结构特色、语言特色、人格魅力,要重视数学的美感、灵感、直觉激发。比如,低年级的数学课,要多给学生创设游戏的情景,游戏活动符合低年级孩子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既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从中发现了新的知识。重视应用,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原型,并尝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对其他学科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寻求解决的策略,通过运用,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读后感《《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读后感》。重视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过程”领悟知识的逻辑关系,体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等。
二.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比如:在学习100以内加、减法时,我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事例:在商场购物,妈妈带了100元买了18元的糖,37元一箱的牛奶,一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没有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是不行的。同时,紧密结合我们的研究课题《数学课中小学生提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三.让学生体验学习中的成功。
一个人的十个手指还不一样长呢,更何况来自不同家庭的几十个学生,他们之间必定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因此,我们教师应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比如课堂提出的问题要有不同层次,好、中、差学生都要考虑到,好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中下等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每次回答都会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保持,学习才会不断取得进步。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四、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感到学习就是生活
教材是知识与思维的载体,它蕴含着大量可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素材,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好好把握并灵活运用它,这样才能使“减负”落到实处,才能使数学教学变成培养创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