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史记·韩长孺列传》附答案5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13:3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言文阅读《史记·韩长孺列传》附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言文阅读《史记·韩长孺列传》附答案》。

第一篇:文言文阅读《史记·韩长孺列传》附答案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名由此显。

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徙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安国曰:“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弊。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于是上许和亲。

元光元年,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爱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聂翁壹乃还,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示单于使者为信。曰:“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于是单于穿塞将十余万骑,入武州塞。

当是时,汉伏兵三十余万,匿马邑旁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军纵发。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徒见畜牧于野,不见一人。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欲刺问尉史,尉史门:“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汉所卖!”乃引兵还。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

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因肉袒谢谢:辞别

B.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倍:违背

C.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行:将要

D.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怪:觉得奇怪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B.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韩安国“为人多大略”“忠厚”特点的一组句子是()

①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②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④击之不便,不如和亲⑤阴使聂翁壹为间⑥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

A.①②④B.①③⑤C.③④⑥D.②③⑥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安国因犯法被判刑,在狱中遭到狱吏的侮辱,但他怀有宽容之心,在他东山再起后并未对狱吏田甲施以报复。

B.在匈奴请求和亲的问题上,大行王恢和韩安国的意见是相同的。因为韩安国主张和亲的理由比较充分,所以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C.雁门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受派遣做间谍,来到匈奴,后来为取得单于使者的信任,斩杀死囚,悬头于马邑城上,向单于诈降,最终却功败垂成。

D.为突袭匈奴单于,汉军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伏兵三十余万,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并统领各路兵马。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

(2)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弊。

(3)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

10.A11.D12.C13.B

14.(1)过了不久,梁国内史的职位空缺,汉朝廷派使者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

(2)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

(3)士人因此也就对他很称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认为他是治国之才。

译文

御史大夫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人。事奉梁孝王,担任中大夫。吴楚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韩安国和张羽担任将军,在东界抵御吴兵,张羽奋力作战,韩安国稳固防守,因此吴军不能越过梁国的防线。吴楚叛乱平息,韩安国、张羽的名声从此显扬。

后来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蒙县的狱吏田甲侮辱韩安国。韩安国说:“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田甲说:“要是再燃烧就撒一泡尿浇灭它。”过了不久,梁国内史的职位空缺,汉朝廷派使者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由囚徒(直接)担任二千石级的官员。田甲弃官逃跑了。韩安国说:“田甲不回来就任,我就要夷灭你的宗族。”田甲便脱衣露胸前去谢罪。韩安国笑着说:“你可以撒尿了!像你们这些人值得我惩办吗?”最后友好地对待他。

建元六年,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

匈奴派人前来请求和亲,皇上交由朝臣讨论。大行王恢议论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韩安国说:“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很难控制他们。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开疆拓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强大,从上古起他们就不属于我们的百姓。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况且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元光元年,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通过大行王恢告诉皇上说:“匈奴刚与汉和亲,亲近信任边地之民,可以用财利去引诱他们。”于是暗中派遣聂翁壹做间谍,逃到匈奴,对单于说:“我能杀死马邑城的县令县丞等官吏,将马邑城献给您投降,财物可全部得到。”单于很看重并信任他,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便答应了聂翁壹。聂翁壹就回来了,斩了死囚的头,把他的脑袋悬挂在马邑城上,假充是马邑城官吏的头,以取信于单于派来的使者。说道:“马邑城的长官已经死了,你们可以赶快来。”于是单于率领十余万骑兵穿过边塞,进入武州塞。

正在这个时候,汉王朝埋伏了三十多万军队,隐藏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诸位将军都隶属护军将军。互相约定,单于进入马邑城时汉军的伏兵就奔驰出击。当时单于军队距离马邑城还有一百多里,将要抢夺劫掠,可是只看见牲畜放养在荒野之中,却见不到一个人。单于觉得很奇怪,就攻打烽火台,俘虏了武州的尉史。想向尉史探问情况。尉史说:“汉军有几十万人埋伏在马邑城下。”单于回过头来对左右人员说:“差点儿被汉所欺骗!”就带领部队回去了。

韩安国为人有大韬略,他的才智足够迎合世俗,但都处于忠厚之心。他所推荐的都是廉洁的士人,比他自己高明。在梁国推荐了壶遂、臧固、郅他,都是天下的名士。士人因此也对他很称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认为他是治国之才。韩安国在元朔二年去世。

第二篇:阅读答案史记《赵红霞列传》

渝州女赵红霞,家贫贱,亲零落,幼喜评书,虽未入监雍府学,然亦浅识经史,多慕义士鸿儒,每以红拂自居,期遇卫公而托,众女伴皆以为妄言。红霞操持卑业,勉以全生,父母无能,皆赖其养,虽苦而不怨。女伴尝谏曰:“尔容貌素婉,清丽而脱俗,秀涩而含媚,烟花虽鄙,货殖实饶,不若践青楼一梦,勿耽于陋巷终身。”红霞正色曰:“妾虽蒙昧,然身自洁于冰雪,志不夺乎贫贱,岂效彼赁颜货肉之徒?幸勿复言!”众以其生营非所而臆谈托大,莫不讥之。

渝州贾肖烨路偶遇之,悦其容貌,相与言,更异之。红霞亦钟情烨之风雅高义,甘侍塌下。烨踯躅曰:“已有荆室,奈何?”红霞曰:“妾实慕公之醇厚豁达,非为财故,苟有欲心,称魁勾栏教坊久矣。若见夫人,愿母事之。”烨遂携之归家,伪托为婢,而红霞事妻甚笃,驷马晨行,笙歌夜宴,无不恭勤,久而甚相能。烨乃具实以告妻,妻拊掌而笑,遂以姊妹呼之,自是三人益相得,而红霞益谨。

居数年,烨忽不悦者数日,红霞异而问之。烨曰:“吾致商贾之营,自忖无行奸滑,然近日每为北碚知府所窘,欲以财物贿之而不受,由是寡欢,中心怏怏。”红霞曰:“然其所欲者何?”烨三缄而叹:“闻其颇好女色。”红霞曰:“知矣,蒙君厚恩,无以相报,薄身贱躯,愿解君忧。”烨窃喜甚,乃告曰:“卿行事之时,可私摄其不雅之像,日后其必不复欺我。”乃进红霞于知府雷公。事毕,果得雷公之像,惜甚短,弹指而已。

烨更言于红霞:“岂独雷贼,江北副将范公,渝州司徒罗公,皆与吾有隙,卿且故伎诱之。”红霞正色泣曰:“妾实以君为高义之士,遂委身之,然今日方知托身非所。向之君恩,已污躯而报之,妾于世亦无所恋,永诀矣。”言毕欲引颈扑壁。烨亟止之,曰:“卿且珍重,愿告以实。吾本平西王心腹,假商贾之名,阴刺庭臣行事。雷公诸人,数悖天道,勤于攘民,王乃命我阴集其劣,日后当以除之。”乃现王之信物。红霞见而遽拜曰:“妾虽卑贱,亦感王之替天行道,滋育百姓,君既承王命,红霞敢不结草以报,而惜此贱躯乎?向之言语鄙陋,幸君勿怪。”烨亦喜而拜曰:“吾素重卿之卓见,此生不全,愿期来世。”于是接踵入其彀者竟十人焉。后王亦命渝州兵马总监仪同三司王将军入烨之贾铺假意搜之,获其证像。

期年,红霞忽急迫见烨,不趋而入,意甚怒,让曰:“为汝失身取证,以期奸贼得除,万民且安,何其不见诛而反右迁哉?尔安能诳我!”烨从容拊掌笑曰:“前之所言,未能尽详,惧汝失言,坏吾大计也。此十人者,非十贼也,实十贤哉,王意擢之。然其虽谨言慎行、不贪货财、能服于人,唯憾有小恙,好嗜女色。王甚虑之,乃命我设计携其证像,以戒勿蹈此歧途,日后王当晋大统,可引为股肱。”红霞嗔喜而释然拜谢:“王之深意,岂妇人之所能喻。”

不意国朝六十四年春,将军走槀街,王事败,收天牢。须臾十公艳照为歹人所得,事亦发,皆系颈。海内莫不弹冠庆,而渝州民尽呼枉。红霞之名,由是为天下所唾,是名之女,多变其称。

野史氏曰:红霞居终末之世,处更替之节,固穷而守父母,是为仁;舍身而酬知己,称乎义;鞠躬侍长,不争嫡庶,合于礼;委屈入塌,轻取影像,喻以智;晓识高义,能勤王事,渝之女子,忠信无双。五常而具备,不让于国士,岂虚也哉?惜哉民意难彰,王事不成,一朝功败,十贤陨没,艳照纷出,莫知其节,为天下笑,岂非天意也哉?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家贫贱,亲零落。零落:稀疏 B、若见夫人,愿母事之。母:像对母亲一样

C、假商贾之名,阴刺庭臣行事。刺:刺杀D、不趋而入,意甚怒,让曰……让:责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虽苦而不怨 清丽而脱俗

B、是名之女,多变其称。莫知其节,为天下笑

C、卿且故伎诱之。以期奸贼得除,万民且安

D、红霞敢不结草以报 卿且珍重,愿告以实。

3、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赵红霞“重义”性格的一组是()

①幼喜评书,浅识经史 ②非为财故,苟有欲心,称魁勾栏教坊久矣

③蒙君厚恩,无以相报,薄身贱躯,愿解君忧 ④岂效彼赁颜货肉之徒?幸勿复言

⑤为汝失身取证,以期奸贼得除,万民且安,何其不见诛而反右迁哉 ⑥君既承王命,红霞敢不结草以报,而惜此贱躯乎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红霞从小家境贫寒,喜欢评读书上人物,虽然没有上过什么知名学府,却也知晓不少人物故事,她仰慕英雄人物,洁身自好,期望将来能托身于像卫国公那样的人物。

B、渝州商人肖烨偶遇赵红霞,两人一见钟情,但肖烨很犹豫,因为他生意做得不好,还住着破旧的房子。但赵红霞表明自己看重的不是财产。

C、为帮助肖烨解除困境,也为了替天行道,赵红霞做出巨大牺牲,凭借美貌,先后委身于渝州十名官员,并获取他们不雅的图像资料。

D、本文作者对赵红霞多有赞赏,认为她五德具备,不逊于国士,但她一朝功败,反被天下人误会耻笑,实在让人感叹。

5、翻译下列句子。

(1)众以其生营非所而臆谈托大,莫不讥之。

(2)妾实慕公之醇厚豁达,非为财故,苟有欲心,称魁勾栏教坊久矣。

(3)红霞之名,由是为天下所唾,是名之女,多变其称。

参考答案:

1、C

2、D

3、D

4、B

翻译:

1、大家认为她没有生在理想之所却抱有痴心妄想,没有人不讥笑她。

2、我实在是仰慕你的真诚宽厚情怀大度,并非贪图你的财物,如果我(对物质)有贪欲之心,我早在风尘女子混迹的地方显示名气了。

3、红霞的名字,因此而被天下人唾弃,叫这个名字的女子,大多改变了自己的称谓。

第三篇: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史记》选读《蒙恬列传》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史记》选读《蒙恬列传》(附:对点训练及答案)

(宋)刘克庄

绝漠功虽大,长城怨亦深。

但知伤地脉,不悟失人心。

《蒙恬列传》,主要记述了蒙恬和他弟弟蒙毅的事迹。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大业中,他们的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是秦国著名的将领,为秦国攻城略地,出生入死,夺得了几十座城池,为始皇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蒙恬做了将军,大败齐军,屡立战功。始皇兼并天下后,他又率领三十万人的庞大队伍,北逐戎狄,收复黄河以南土地,修筑长城一万余里,风风雨雨、烈日寒霜,驻守上郡十余年,威震匈奴,受到始皇的推崇和信任。蒙恬在外担当军事重任;蒙毅在内为始皇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信大臣。

佞宦赵高犯罪当诛,是由蒙毅依法经办的。始皇念及赵高平常办事勤勉尽力,又赦免了他。从此结下怨仇。始皇巡游会稽,中途驾崩,封锁消息。李斯、赵高、胡亥暗中策划,迫使公子扶苏自杀,拥立胡亥为二世皇帝。赵高曾私下侍奉胡亥,深得胡亥宠幸。赵高趁机捏造罪名,日夜毁谤蒙氏,终于把蒙氏兄弟处死。

【说明】: 以下黑色字为原文,蓝色字为注释,红色字为翻译。

蒙恬列传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①。恬大父蒙骜②,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蒙恬,他的祖先是齐国人。蒙恬的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侍奉秦昭王,官做到上卿。秦庄襄王元年,蒙骜为秦将,伐韩,取成皋、荥阳,作置三川郡③。秦庄襄王元年,蒙骜担任秦国的将领,攻打韩国,占领了成皋、荥阳,设置了三川郡。二年,蒙骜攻赵,取三十七城。始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庄襄王二年,蒙骜攻打赵国,夺取了三十七座城池。秦始皇三年,蒙骜攻打韩国,夺取了十三座城池。五年,蒙骜攻魏,取二十城,作置东郡。始皇七年,蒙骜卒。始皇五年,蒙骜攻打魏国,夺取了二十座城池,设置了东郡。始皇七年,蒙骜去世。骜子曰武,武子曰恬。恬尝书狱典文学④。蒙骜的儿子叫蒙武,蒙武的儿子叫蒙恬。蒙恬曾做过狱讼记录工作,并负责掌管有关文件和狱讼档案。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⑤,与王剪攻楚,大破之,杀项燕。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蒙武担任秦国的列将,和王翦一同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死了项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蒙恬弟毅。始皇二十四年,蒙武又攻打楚国,俘虏了楚王。蒙恬的弟弟叫蒙毅。①先:祖先。②大父:祖父。③作置:设置。④书狱:指在审理案件时做记录工作,犹现在审理案件时的书记员工作。书,写,记载。这里是做记录的意思。狱,官司,诉讼。典文学:指负责管理有关文件和狱讼档案等项工作。这种工作实际是文书工作。典,主管,执掌。文学,文献典籍。联系“书狱”,这里的“文学”显然不是泛指,应该是指与法律、刑狱有关的文件和材料。⑤裨将军:副将,偏将。裨,辅助。

蒙恬列传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①。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蒙恬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率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授给他内史的官职。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戌狄 ②,收河南。秦国兼并天下后,就派蒙恬带领三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向北驱逐戎狄,收复黄河以南的土地。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③,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④。修筑长城,利用地理形势,设置要塞,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逶迤绵延一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⑤。暴师于外十余年⑥,居上郡。于是渡过黄河,占据阳山,曲曲折折向北延伸。烈日寒霜,风风雨雨,在外十余年,驻守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⑦。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⑧。这时,蒙恬的声威震摄匈奴。秦始皇特别尊重推崇蒙氏,信任并赏识他们的才能。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⑨,入则御前。因而亲近蒙毅,官至上卿。外出就陪着始皇同坐一辆车子,回到朝廷就侍奉在国君跟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蒙恬在外担当着军事重任而蒙毅经常在朝廷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信大臣。因此,即使是其他的将相们也没有敢和他们争宠的。①拜:授予官职。②戎狄:泛指我国西部、北部少数民族。③用:以。制:设立。险塞:犹“要塞”,形势险要的设防要地。④延袤(mào,冒):绵延不断。袤,长,长度。⑤逶蛇(yi,夷):即“逶迤”。弯曲而延续不断的样子。⑥暴(pù,铺)师:指军队遭受风雨日晒。暴同“曝”。日晒。⑦振:通“震”。震动、威慑。⑧贤之:认为蒙氏贤良。⑨参乘:陪乘的人。

蒙恬列传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①。赵高,是赵国王族中被疏远的亲属。赵高昆弟数人②,皆生隐宫③,其母被刑僇④,世世卑贱。赵高兄弟几人,都是生下来就被阉割而成为宦者的,他的母亲也以犯法而被处以刑罚,所以世世代代地位卑贱。秦王闻高强力⑤,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⑥。秦王听说赵高办事能力很强,精通刑狱法令,就提拔他担任了中车府令。高即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⑦。赵高就私下侍奉公子胡亥,教导胡亥决断讼案。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⑧。赵高犯下了重罪,秦王让蒙毅依照法令惩处他。毅不敢阿法⑨,当高罪死⑩,除其宦籍。蒙毅不敢枉曲法令,依法应当判处死刑,剥夺他的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始皇因为赵高办事勤勉尽力,赦免了他。恢复了他原来的官职。①诸赵:指赵氏王族的各支派。疏远属:远房的亲族。②昆弟:同母兄弟。③隐宫:即宫刑。因受宫刑而被阉割的人需一百日隐于荫室养伤,所以称隐宫。《索隐》引刘氏云:“盖其父犯宫刑,妻子没为官奴婢,妻后野合所生子,皆承赵姓,并宫之。故云‘兄弟生隐宫’,谓‘隐宫’者,宦之谓也。”《集解》引徐广曰:“为宦者”。④刑僇(lù,陆):即“刑戮”,犯法受刑罚或处死。僇,通“戮”。⑤强力:指办事能力强。⑥举:提拔。⑦喻:教、教习。决狱:审理、判决狱讼。⑧法治:依法审理。⑨阿(ē,婀)法:不按法律办理。阿,这里有歪曲、违背的意思。⑩当:依法判处。敦:勉,尽力。

蒙恬列传

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①,直抵甘泉,迺(“乃”字的异体字)使蒙恬通道,始皇打算巡游天下,路经九原郡,直达甘泉宫。就派蒙恬为他开路,自九原抵甘泉,山堙谷②,千八百里。道未就③。从九原到甘泉,打通山脉,填塞深谷,全长一千八百里。然而,这条通道没能完成。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并海上④,北走琅邪。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冬天,御驾外出巡游会稽,依傍着大海,向北直奔琅邪。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⑤,未反⑥。半途得了重病,派蒙毅转回祷告山川神灵。蒙毅还没有返回。始皇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始皇走到沙丘就逝世了。始皇逝世的消息被封锁了,文武百官都不知道。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这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经常侍奉在秦始皇左右。①道:路经,经由。②山:同“堑”。挖掘。堙:填,堵塞。③未就:没有完工。就,完成。④并(bàng,棒):依傍,沿着。⑤祷山川:祭祀山川之神,祈求保佑。祷,向神灵祝告祈福。⑥反:同“返”,返回。

蒙恬列传

高雅得幸于胡亥①,欲立之,赵高平常就得到胡亥的宠幸,打算立胡亥继承王位,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已也,因有贼心②,又怨恨蒙毅依法惩处他而没有袒护他,于是就产生了杀害之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③,立胡亥为太子。就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策划,拥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太子拥立之后,派遣使者,捏造罪名,拟定公子扶苏和蒙恬死罪。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以蒙恬属吏④,更置⑤。扶苏自杀后,蒙恬产生怀疑,又请求申诉。使者就把蒙恬交给主管官吏处理,另外派人接替他的职务。胡亥以李斯舍人为护军⑥。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胡亥用李斯的家臣担任护军。使者回来报告时,胡亥已经听到扶苏的死讯,当下就打算释放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⑦,怨之。赵高唯恐蒙氏再次显贵当权执政,怨恨他们。①雅:平素,一向。幸:宠爱。②贼心:杀害人的恶毒之心。③阴谋:暗中策划。④属吏:交给主管官吏处理。⑤更置:易换,代替。⑥这一句《史记会注考证》引方苞曰:“‘胡亥’二字衍。”舍人:任有职务的门客。⑦用事:当权、执政。

蒙恬列传

毅还至,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蒙毅祈祷山川神灵后返回来,赵高趁机表示替胡亥尽忠献策,想要铲除蒙氏兄弟,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①,而毅谏曰‘不可’。就对胡亥说:“我听说先帝很久以前就选贤用能,册立您为太子,而蒙毅劝阻说:‘不可以。’若知贤而俞弗立②,则是不忠而惑主也③。以臣愚意,不若诛之。”如果他知道您贤明有才能而长久拖延不让册立,那么,就是既不忠实而又盅惑先帝了。以我愚昧的浅见,不如杀死他。”胡亥听而系蒙毅于代④。前已囚蒙恬于阳周。胡亥听从了赵高的话,就在代郡把蒙毅囚禁起来。在此以前,已经把蒙恬囚禁在阳周。丧至咸阳⑤,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等到秦始皇的灵车回到咸阳,安葬以后,太子就登极即位做了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⑥,举劾之⑦。赵高最得宠信,日日夜夜毁谤蒙氏,搜罗他们罪过,检举弹劾他们。①先帝:指始皇。②俞:通“愈”。越,更加。③惑:迷惑、蛊惑。④系:拘禁。⑤丧:丧车,灵柩。⑥求:搜罗,寻求。⑦举劾:列举罪过而弹劾之。劾,揭发罪状。

蒙恬列传

子婴进谏曰:“臣闻故赵王迁杀其良臣李牧而用颜聚①,子婴进言规劝说:“我听说过去赵王迁杀死他的贤明臣子李牧而起用颜聚,燕王喜阴用荆轲之谋而倍秦之约②,燕王喜暗地里采用荆轲的计谋而背弃秦国的盟约,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之议③。齐王建杀死他前代的忠臣而改用后胜的计策。此三君者,皆各以变古者失其国而殃及其身④。这三位国君,都是各自因为改变旧规丧失了他们的国家而大祸殃及他们自身。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如今蒙氏兄弟是秦国的大臣和谋士,而国君打算一下子就抛弃他们,我私下认为是不可以的,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⑤,独智者不可以存君⑥。我听说草率考虑问题的人不可以治理国家,独断专行、自以为是的人不可以用来保全国君。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⑦,诛杀忠良臣子而起用没有品行节操的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那是对内使大臣们不能相互信任而对外使战士们涣散斗志啊,臣窃以为不可。”我私下认为是不可以的。”①秦派王翦攻赵,赵遣李牧、司马尚禦之。秦利用郭开“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迁中了秦国的反间之计,使赵葱、颜聚取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被杀。(详见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②“燕王喜”句:此句指燕太子丹派荆轲以献秦王仇人樊於期人头和燕地督亢地图的名义刺杀秦王政事。按燕王喜十四年、秦王政六年(前241),秦派蔡泽使于燕,以明秦不欺燕;蔡泽事燕三年后,燕太丹质于秦,以明燕不欺秦。燕王喜二十三年、秦王政十五年(前232),太子丹自秦逃归,并着手准备刺杀秦王。燕王喜二十七年、秦王政十九年(前228)荆轲辞太子丹入秦谋刺秦王(详见卷八十六《刺客列传》)。这里不说燕太子丹“阴用荆轲之谋而倍秦之约”,盖燕王喜是当时燕国的国君。阴,暗地里。倍,通“背”。背弃。秦之约,指燕与秦互不相欺之约。③这一句是指前221年,秦伐齐,齐王建听信国相后胜的意见,向秦国投降。详见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故世忠臣,指前代忠臣。④变古:改革陈规、归制。殃及:遭受祸害。殃,祸害。⑤轻虑:草率地考虑问题。⑥独智:刚愎自用,自以为是。⑦节行:节操、品行。

蒙恬列传

胡亥不听。而遣御史曲宫乘传之代①,胡亥听不进子婴的规劝。却派遣御史曲宫乘坐驿车前往代郡,令蒙毅曰:“先生欲立太子而卿难之②。今丞相以卿为不忠,罪及其宗。命令蒙毅说:“先主要册立太子而你却加以阻挠,如今丞相认为你不忠诚,罪过牵连到你们家族,朕不忍,乃赐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图之③!”我不忍心,就赐予你自杀吧,也算是很幸运了。你反复地考虑吧!”毅对曰:“以臣不能得先主之意,则臣少宦,顺幸没世④,可谓知意矣。蒙毅回答说:“要是认为我不能博得先主的心意,那么,我年轻时作官为宦,就能顺意得宠,直到先主仙逝,可以说是能顺应先主的心意了吧。以臣不知太子之能,则太子独从,周旋天下,去诸公子绝远,臣无所疑矣。要是认为我不了解太子的才能,那么唯有太子能陪侍先主,周游天下,和其他的公子比起来,相差太远了,我还有什么怀疑的。夫先主之举用太子,数年之积也,臣乃何言之敢谏,何虑之敢谋!先主举用太子,是多年的深思积虑,我还有什么话敢进谏、还有什么计策敢谋划呢!非敢饰辞以避死也⑤,为羞累先主之名⑥,愿大夫为虑焉,使臣得死情实。不是我借口来逃避死罪,只怕牵连羞辱了先主的名誉,希望大夫为此认真考虑,让我死于应有的罪名。且夫顺成全者,道之所贵也⑦;刑杀者,道之所卒也。况且顺理成全,是道义所崇尚的;严刑杀戮,是道义所不容的。昔者秦穆公杀三良而死⑧,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⑨,故立号曰“缪”⑩。从前秦穆公杀死车氏三良为他殉葬,判处百里奚以不应得的罪名,因此,他死后给予评定为‘缪’的称号。昭襄王杀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夫差杀伍子胥⒀。昭襄王杀死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死伍奢。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此四君者,皆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为不明,以是籍于诸侯⒁。这四位国君,都犯了重大的过失,而遭到普天下人对他们的非议,认为他们的国君不贤明。因此,在各诸侯国中名声狼藉。故曰‘用道治者不杀无罪,而罚不加于无辜’。唯大夫留心!”所以说:‘用道义治理国家的人,不杀害没罪的臣民,而刑罚不施于无辜的人身上。’希望大夫认真地考虑!”使者知胡亥之意,不听蒙毅之言,遂杀之。使者知道胡亥的意图,听不进蒙毅的申诉,就把他杀了。①乘:乘坐。传:驿车,传达命令的马车。②难:责怪,非难。③图:考虑。④顺幸:遂顺心意、获得宠幸。没世:死,一直到死。⑤饰词:粉饰言辞。⑥羞累:以牵连先主的名誉为羞耻。⑦贵:推崇,崇尚。⑧杀三良:以三位良臣为秦穆公殉葬而死。见卷五《秦本纪》。三良,指子车奄息、仲行、鍼虎。⑨罪百里奚:百里奚原是秦穆公用五张黑公羊皮从捉住他的楚人那里赎回来并“授之国政”的(见卷五《秦本纪》),其获罪为秦穆公所杀事,不见于史而《风俗通·皇霸篇》有载。⑩立号曰“缪”:谥号叫“缪”。“缪”作为谥号,有二音二义。一是音、义均同“穆”,为美谥;二是音、义均同“缪”,为恶谥,有缪误的意思。蒙毅认为是恶谥。因攻邯郸事,白起与秦王意见不合,被赐死。(详见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太子少傅费无忌以无宠于太子,常谗恶太子,后又诬陷太子谋反,楚平王召太子太傅伍奢责问,伍奢劝平王不要听信谗言而疏远骨肉之亲。费无忌又进谗言,谓不杀伍奢父子终为国患,平王遂杀伍奢及其子伍尚。详见卷四十《楚世家》、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⒀吴王夫差与伍子胥政见不合,太宰嚭日夜在吴王面前谗言蛊惑,伍子胥被赐死。详见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⒁籍:通“藉”,狼藉。引申为名声很坏。一说“记其恶于“史籍”。

蒙恬列传

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①,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②。”二世皇帝又派遣使者前往阳周,命令蒙恬说:“您的罪过太多了,而您的弟弟蒙毅犯有重罪,依法要牵连到您。”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③。蒙恬说:“从我的祖先到后代子孙,为秦国累积大功,建立威信,已经三代了。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④,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⑤,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如今我带兵三十多万,即使是我被囚禁,但是,我的势力足够叛乱。然而,我知道必死无疑却坚守节义,是不敢辱没祖宗的教诲,不敢忘掉先主的恩宠。昔周成王初立,未离襁褓⑥,周公旦负王以朝,卒定天下。从前周成王刚刚即位,还不能完全脱离小儿的背带和布兜,周公姬旦背负着成王接受群臣的朝见,终于平定了天下。及成王有病甚殆⑦,公旦自揃其爪以沉于河⑧,到成王病情严重得很危险的时候,公旦剪下自己的指甲沉入黄河,曰:‘王未有识,是旦执事⑨。有罪殃,旦受其不祥⑩。’祈祷说:‘国君年幼无知,这都是我当权执政,若有罪过祸患,应该由我承受惩罚。’乃书而藏之记府,可谓信矣。就把这些祷祠书写下来,收藏在档案馆里,这可以说是非常诚信了。及王能治国,有贼臣言:‘周公旦欲为乱久矣,王若不备,必有大事。’到了成王能亲自治理国家时,有奸臣造谣说:‘周公旦想要作乱已经很久了,大王若不戒备,一定要发生大的变故。’王乃大怒,周公旦走而奔于楚⒀。成王听了,就大发雷霆,周公旦逃奔到楚国。成王观于记府,得周公旦沉书,乃流涕曰:‘孰为周公旦欲为乱乎!’杀言之者而反周公旦。成王到档案馆审阅档案,发现周公旦的祷告书,就流着眼泪说:‘谁说周公旦想要作乱呢!’杀了造谣生事的那个大臣,请周公旦回归。故《周书》曰‘必参而伍之’⒁。所以《周书》上说:‘一定要参差交互地多方询问,反复审察。’今恬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⒂,内陵之道也⒃。如今我蒙氏宗族,世世代代没有二心,而事情最终落到这样的结局,这一定是谋乱之臣叛逆作乱、欺君罔上的缘故。夫成王失而复振则卒昌,桀杀关龙逢⒄,纣杀王子比干而不悔⒅,身死则国亡。周成王犯有过失而能改过振作,终于使周朝兴旺昌盛;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而不后悔,最终落个身死国亡。臣故曰过可振而谏可觉也。察于参伍,上圣之法也。所以我说犯有过失可以改正振作,听人规劝可以察觉警醒,参互交错地审察,是圣明国君治国的原则。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⒆,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大凡我说的这些话,不是用以逃避罪责,而是要用忠心规劝而死,希望陛下替黎民百姓深思熟虑地找到应遵循的正确道路。”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⒇,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使者说:“我接受诏令对将军施以刑法,不敢把将军的话转报皇上听。”蒙恬喟然太息曰(21):“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蒙恬沉重地叹息说:“我对上天犯了什么罪,竟然没有过错就处死呢?”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22),城万余里(23),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很久,才慢慢地说:“我的罪过本来该当死罪啊。起自临洮接连到辽东,筑长城、挖壕沟一万余里,这中间能没有截断大地脉络的地方吗?这就是我的罪过了。”于是吞下毒药自杀了。①君:古代对男子敬称。②法及:按法律牵连到,株连。③功信:功劳,忠信。④倍畔:即背叛。倍,通“背”。畔,通“叛”。⑤义:此指君臣大义。⑥襁褓:包裹婴儿的小被。⑦殆:危险。⑧揃(jiǎn,剪):剪下,剪断。爪:手足的指甲。⑨执事:指掌管国家大事。⑩不祥:罪殃。记府:收藏文书史册的地方。大事:此指叛乱。⒀周公旦奔楚事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载有此事,而先秦典籍则无此记载。⒁《周书》即《逸周书》,旧题《汲冢周书》。必参而伍之:一定要参错互交地多方询问、反复审察。⒂孽臣:作孽、谋乱之臣。暗指赵高。⒃内陵:内部自相残害。陵,欺侮,侵犯。⒄桀杀关龙逢:桀是夏末暴君,作酒池糟丘,通夜饮酒,关龙逢劝谏不听,被杀。《庄子·人世间》、《荀子·解薮》、《吕氏春秋·必已》、《韩诗外传》均及其事。⒅纣杀王子比干:殷纣王荒淫暴虐,比干屡谏,被纣王剖心而死。(见卷三《殷本纪》卷四《周本纪》。⒆咎:罪责。⒇诏:皇帝的命令文告。(21)喟然:叹息的样子。太息:叹息。(22)属:连接。(23)城:护城壕沟。

(楚汉传奇:秦二世胡亥,这皇帝也死得太窝囊了!)

蒙恬列传

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太史公说:我到北方边境,从直道返回,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①,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沿途实地观察了蒙恬替国修筑的长城和边塞堡垒,挖掘山脉,填塞深谷,贯通直道,本来就是不重视百姓的人力物力。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②,秦国刚刚灭掉其他诸候的时候,天下人心尚未安定,创伤累累尚未痊愈,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③,务修众庶之和④而蒙恬身为名将,不在这时候尽力谏诤,赈救百姓的急难,恤养老人,抚育孤儿,致力从事于百姓安定生活的工作,而阿意兴功⑤,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⑥?反而迎合始皇心意,大规模地修筑长城,他们兄弟遭到杀身之祸,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吗?哪里是什么挖断地脉的罪过呢?①亭障:边塞堡垒。②痍伤:创伤。未瘳:尚未痊愈。③存孤:慰问孤弱。④务修众庶之和:致力于百姓安居乐业。⑤阿意:迎合君主心意。阿:曲从,迎合。⑥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哪里是因为断绝地脉的罪过啊。

【解析】

全文均以概括简练的笔法,客观地记述了蒙氏兄弟的一生事迹。使蒙氏的忠与赵高的谗佞奸诈相互对比,相互映衬,使两者形象,忠之所以忠,奸之所以奸,就更加突出、鲜明了,从而表达了作者的爱憎。

蒙恬自杀前说:“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把自己的罪归咎于挖绝地脉、受到上天应有的惩罚。后来有些史家指责太史公记载“失辞”,是“演说报应”,宣扬迷信。其实赞语末“何乃罪地脉哉”一句,是可以说明太史公并不迷信。这是把蒙恬不愿直接指陈杀害自己的罪魁祸首、有意转换说法,做出一种无可奈何的解释,表现蒙恬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含蓄、委婉、不露声色的表现手法。这种文学的表现手法,《史记》其它篇章中不乏佐证。作者有意为之,是借以揭露统治者残害功臣的罪行,而不是有意地宣扬迷信。

本传篇末批判了蒙恬在人心未定,痍伤未瘳的情况下,修筑长城、驰道“阿道兴功”,而不顾百姓疾苦,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态度和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

试题训练

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昔周成王初立,未离襁褓,周公旦负王以朝,卒定天下。及成王有病甚殆,公旦自揃[

jiǎn

]其爪以沈于河,曰:‘王未有识,是旦执事。有罪殃,旦受其不祥。’乃书而藏之记府。可谓信矣。及王能治国,有贼臣言:‘周公旦欲为乱久矣,王若不备,必有大事。’王乃大怒,周公旦走而奔于楚。成王观于记府,得周公旦沈书,乃流涕曰:‘孰谓周公旦欲为乱乎!’杀言之者而反周公旦。故周书曰‘必参而伍之’。

今恬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内陵之道也。夫成王失而复振则卒昌;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而不悔,身死则国亡。臣故曰过可振而谏可觉也。察于参伍,上圣之法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

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故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療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选自司马迁《史记 蒙恬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療/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

B.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療/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

C.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療/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

D.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療/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古代官名,爵位名。文中“卿”与“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中的“卿”含义相同。

B.襁褓,“襁”指背婴儿的宽带,“褓”指包婴儿的被子。后亦指婴儿包或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C.执事,文中指掌管国家大事。有时可指管事的人,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

D.诏,多用于上对下。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平确的一项是

A.蒙恬搜长领兵,始终不忘君恩。他将兵三十余万,即使身陷囹圄也有足够反叛的实力。但明知必死却坚守节义,不想辱没祖先的教诲。

B.蒙恬深受毁谤,渴望得到信任。他拿周成王、周公旦作比秦君和自己,渴望君主多方询问,反复审察,能明辨非。

C.蒙恬竭忠表诚,展现良臣本色。他向使者表示,他说的这些话,不仅仅希望自己免于罪责更希望君王能明白自己的一片忠心。

D.蒙恬固守藩篱,不顾民生疾苦。他替秦国修筑长城和边塞堡垒,挖掘山脉,填塞深谷,贯通直道,本来就是轻视百姓的人力物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

(2)乃流涕曰:“孰谓周公旦欲为乱乎!”杀言之者而反周公旦。

【答案】10.B

11.A

12.C

13.(1)从我的祖先到后代子孙,为秦国累积大功,建立威信,已经三代了。

(2)(成王)就流着眼泪说:“谁说周公旦想要作乱呢!”(于是)杀了造谣生事的那个大臣,请周公旦回归(使周回归)。

第四篇:文言文阅读题: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拜为博士。是时通西南夷道,置郡,巴蜀民苦之,诏使弘视之。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益厚遇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桓公以霸,亦上僭于君。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此下比于民。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郤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

淮南、衡山谋反,治党与方急。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恐窃病死,无以塞责。乃上书:臣弘行能不足以称,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乞骸骨。天子报曰: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君其省思虑,一精神,辅以医药。因赐告牛酒杂帛。居数月,病有瘳,视事。

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

(节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宜佐明主填抚国家 填:通镇,镇抚,安抚

B.人臣病不俭节 病:担忧

C.守成尚文,遭遇右武 右:崇尚

D.治党与方急 党与:同党的人

5.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明公孙弘为官机智的一组是()(3分)

①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②天子擢弘对为第一,拜为博士

③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④终无以报德塞责,乞骸骨

⑤因赐告牛酒杂帛 ⑥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

A.②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朝开通西南夷的道路,在那里设置郡县,巴蜀人民对此感到困苦,皇帝命公孙弘前去视察。公孙弘视察归来,向皇帝报告,极力诋毁西南夷没有用处,表示他对民间疾苦的关心。

B.公孙弘曾经与公卿们事先约定好了要向皇帝谈论的问题,但到了皇上面前,他却违背约定,而顺从皇上的意旨。这些事揭示了他有曲学阿世的一面。

C.公孙弘通过管仲、晏婴的对比,是为了阐明高官应该戒奢、躬行节俭,认为从九卿以下直到小官吏应该没有贵贱的差别。

D、公孙弘深受皇上的器重,即便是在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他恰逢病重向皇上提出辞官回乡时,皇上依旧安抚他少用心思,集中精神,好好养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郤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5分)

(2)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恐窃病死,无以塞责。(5分)

第五篇:《游侠列传序》史记阅读答案翻译

《游侠列传序》史记阅读答案翻译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①,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②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菑,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

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飨其利者为有德。”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硚暴戾,其徒诵义无穷。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

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与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然儒、墨皆排摈不载。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③,虽时扦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暴豪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

注释:①季次:公皙哀,字季次,齐国人,孔子弟子。原宪:字子思,鲁国人,孔子弟子。②舜未称帝时,多次遭其父与弟的迫害;伊尹:商汤贤臣,曾做商汤的厨师;傅险,即“傅岩”,苦役犯人,后被武丁委以重任,商大治;姜尚年七十还未得志,只能在棘津做贩卖饮食的小贩;夷吾,即管仲;百里,即百里奚,早年曾自卖为奴,替人喂牛;仲尼,即孔子,孔子周游列国,路过卫国的匡地时,匡人见他貌似匡人憎恨的阳虎,便将他围困起来,几乎把他害死。③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此五人均为汉代初年著名的游侠,其事迹见传文。

《游侠列传序》史记阅读答案翻译

译文:

诗人朱碧潭君,名汶,以名门世家子弟,少年时随同父亲出游,往来湖南、湖北、江西等地,泛舟洞庭湖、鄱阳湖、九江之间,颠簸在波涛之上,以为壮举。又登临庐山,游赏赤壁,观览古圣贤隐居逃世歌啸咏唱的遗迹,志气有所启发,于是学习做诗,饮酒放浪。每当酒醉高兴,呼叫欢笑,便要做诗,自得其乐,还说他人哪能了解于我。人们也都轻视他,不把他的诗当回事。他的诗不行于时,只有在自己家里的墙壁窗户上,写得满满的,涂得到处皆是,以此来唬弄家人孩子。自己贫穷得无法谋生,家里人讥笑他说:“你涂些什么东西,真讨人嫌,只会弄脏墙壁窗户,又不能吃,难道画饼充饥!”拿起笔砚往他身上掷去,想以此激怒他,让他别再做诗。他可不发怒,照旧做诗。

有一天,知府出了一张告示,要寻找所谓朱诗人碧潭的。差人拿着告示到市里喊问,没有人认识是谁,最后才知道是朱君。差人到门,强迫朱君去见知府。朱君穿了粗布衣服,窄袖子长下摆,大摇大摆地上了知府衙门。知府走下座位施礼迎接,朱君无所谓的样子,作一个揖就坐上宾之座。朱君住在府城西郊,地点荒僻,处于田头林尾地方,终日没有人迹。知府独去拜访他。他住的几椽老亭倾斜要倒,用竹竿撑住,让知府坐在下面。家里揭不开锅,捡一点储备的树叶,生起火来,煮几颗笋,烧水冲茶,款待知府。那些差役忍饥挨饿,在门外骂骂咧咧,朱君就像没有听见。于是朱诗人的名字,一府传开了,他的诗也稍稍有人看了。但是一个布衣同知府相交,大家的眼睛都盯上了,毁谤妒忌全来了。何况知府的所以降低身份给他礼遇,并不是因为他的诗写得好,而是因为知府的父亲与朱君的父亲是故旧之交,所以与朱君表示修好,报答旧日的交情。朱君的诗虽然由此为人们知晓,但是人们并不懂得看重他的诗,反而以此诽谤他。唉,真可说是穷到头了!

大凡世人对于某件事物特别喜爱,必定是这件事物深得其好,而大悦其心。他追求并得到这件事物,这得到的快乐,是生死也换不到的,哪里还去理会生死之外的事情呢?做诗不能像货物那样卖给人们,得到钱财,取欢于人,这道理朱君是很清楚的。但他情愿关门做诗,虽挨冻受饿,衰病失意,也不厌倦,就是因为这是他的爱好。人们不懂得看重他的诗,怎么能阻挠他的志气,改变他所从事的事业呢!

朱君曾经来看我,送我几十首诗以为见面礼。他的态度很谦虚,谈话很诚恳,大概的意思是对做诗是很自信的,不怕人们不知道他,只求我讲一句话做证明。我想他这岂不是如此刻苦专心,爱好做诗,虽然不计较生死之外的事情,但还是不能忘怀于区区的小名吗?唉,这确实就是朱君的所以爱好之深了。朱君已经死了,我所以为他的诗写一篇序言,使他的诗行之于世,庶几不辜负他的好意,虽然我的文章说不上能够让他的诗见重于后世。(钱伯城)

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试题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 志:记住、怀念

B.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伐:夸耀

C.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 侪:世俗之人

D.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要:总之

12.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能表现侠客之义的一项是

①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

②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

③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④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⑤跖、硚暴戾,其徒诵义无穷

⑥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1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认为那些怀着君子之德,坚守道义不与当代世俗苟合的侠士实有其值得称赞的品德,世人只称赞学士而嘲笑侠士是没有道理的。

B.作者举了一系列的例子,说明即使有道仁人也会遭遇人生的困厄,更何况一般人呢。作者在这里实际是间接肯定了侠客之义的必要;联系作者的经历,这里面也隐隐有其自身痛切的人生体验。

C.本文在艺术手法上颇具特色,巧妙地运用对比、衬托。用儒、侠对比,“以术取宰相卿大夫”之辈、“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的闾巷人与侠士对比,贵族之侠与布衣之侠对比,通过层层对比,突出了布衣之侠的高贵品质。

D.豪强拉帮结派,互相勾结,依仗财势暴力欺凌孤独势弱的人,放纵欲望,自己满足取乐,这是游侠之士鄙视的。世俗之人却只看见侠士“时扦当世之文罔”的举动而不能明察他们的真意,最终将他们与豪强之流视为同类加以嘲笑。

《游侠列传序》史记阅读答案翻译

11.C 侪:同类,同辈

12.C 排除②⑤即可

13.A “怀着君子之德,坚守道义不与当代世俗苟合的”是儒生,不是侠士。

下载文言文阅读《史记·韩长孺列传》附答案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言文阅读《史记·韩长孺列传》附答案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题 附答案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曾祖忱,晋徐州刺史。祖权,黄门郎。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22课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 附答案

    一.《诗画皆以人重》(王士禛) ②③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章惇、京、卞岂不工书,后 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

    《四知》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四知范晔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初中文言文阅读《包拯》附答案

    包拯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

    莆田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附答案

    (2015福建莆田市)比较阅读【甲】【乙】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史记》人物选读曹参(附:对点训练及答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史记》人物选读曹参(附:对点训练及答案)这是一篇关于曹参的传记。文中主要记述了曹参攻城野战之功和他的“清净无为”的治国思想及举动。司马迁对他的英勇......

    课外文言文阅读(10分)《杞人忧天》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10分)《杞人忧天》附答案 篇一: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一)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