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科数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19-05-15 13:0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文科数学知识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文科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高中文科数学知识点总结

导语:马上要考试了,同学们复习好了吗?特别是上了高中的同学,高中数学难度大了不少,下面小编为同学们带来了高中文科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篇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统计案例。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2.重难点及考点:

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

难点:函数、圆锥曲线 高考相关考点:

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辑、充要条件

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数图象、指数与

指数函数、对数与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⑶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

⑷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同角关系与诱导公式、和、差、倍、半公式、求值、化简、证明、三角函

数的图象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应用

⑸平面向量:有关概念与初等运算、坐标运算、数量积及其应用

⑹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不等式的应

⑺直线和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线性规划、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⑻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轨迹问题、圆锥曲线的应

⑼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空间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棱柱、棱锥、球、空间向量 ⑽排列、组合和概率:排列、组合应用题、二项式定理及其应用 ⑾概率与统计:概率、分布列、期望、方差、抽样、正态分布 ⑿导数:导数的概念、求导、导数的应用 ⒀复数:复数的概念与运算

高中数学 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表示自然数集,N或N表示正整数集,Z表示整数集,Q表示有理数集,R表示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与集合M的关系是aM,或者aM,两者必居其一.(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③描述法:{x|x具有的性质},其中x为集合的代表元素.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n

nnn

(7)已知集合A有n(n1)个元素,则它有2个子集,它有21个真子集,它有21个非空子集,它有2

2非空真子集.【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2.1】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概念

①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

B的一个函数,记作f:AB.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

①设a,b是两个实数,且ab,满足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b];满足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b);满足axb,或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b),x,ax,b的x实b数x的集合分别记做,(a,b];满足xa

[a,)a,(,)b,(,.b

注意:对于集合{x|axb}与区间(a,b),前者a可以大于或等于b,而后者必须

篇二:

高中数学 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表示自然数集,N

或N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表示有理数集,R表示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与集合M的关系是aM,或者aM,两者必居其一.(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③描述法:{x|x具有的性质},其中x为集合的代表元素.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7)已知集合真子集.A有n(n1)个元素,则它有2n个子集,它有2n1个真子集,它有2n1个非空子集,它有2n2非空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8)交集、并集、补集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概念

①设的数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

f(x)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B的一个函数,记作

f:AB.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

①设a,b是两个实数,且a

b,满足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b];满足axb的实数

x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b);满足axb,或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

[a,b),(a,b];满足xa,xa,xb,xb的实数x的集合分别记做[a,),(a,),(,b],(,b).注意:对于集合{x|a

xb}与区间(a,b),前者a可以大于或等于b,而后者必须

ab.

(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①②③

f(x)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f(x)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

f(x)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

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⑤

ytanx中,xk

2(kZ).

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 ⑦若

f(x)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

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等式a

f(x)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应由不

g(x)b解出.

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常用方法:

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

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③判别式法:若函数

yf(x)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y的关于x的二次方程a(y)x2b(y)xc(y)0,则在a(y)0时,由于x,y为实数,故必须有b2(y)4a(y)c(y)0,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

题.

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⑧函数的单调性法.

【1.2.2】函数的表示法

(5)函数的表示方法

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

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

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6)映射的概念

①设

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叫做集合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A到B的映射,记作f:AB.

②给定一个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且aA,bB.如果元素a和元素b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叫做元素a的象,元素a叫做元素b的原象.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函数的单调性

①定义及判定方法

②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 ③对于复合函数

yf[g(x)],令ug(x),若yf(u)为增,ug(x)为增,则yf[g(x)]为增;若

yf(u)为减,ug(x)为减,则yf[g(x)]为增;若yf(u)为增,ug(x)为减,则yf[g(x)]为

减;若

yf(u)为减,ug(x)为增,则yf[g(x)]为减.

a

f(x)x(a0)的图象与性质

x

y

(2)打“√”函数

o x

f(x)分别在()上为增函数,分别在 上为减函数.

(3)最大(小)值定义①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1)对于任意的xI,都有 是函数

f(x)M;

(2)存在x0I,使得

②一般地,设函数

f(x0)M.那么,我们称Mf(x)的最大值,记作fmax(x)M.

(2)f(x)m;

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1)对于任意的xI,都有

存在x0I,使得f(x0)m.那么,我们称m是函数f(x)的最小值,记作fmax(x)m.

【1.3.2】奇偶性

(4)函数的奇偶性

①定义及判定方法

篇三: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 集合——知识点归纳 定义: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表示法:列举法{1,2,3,}、描述法{x|P} 分类:有限集、无限集数集:自然数集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正整数集N*、空集φ关系:属于∈、不属于、包含于(或)、真包含于、集合相等=运算:交运算A∩B={x|x∈A且x∈B};

并运算A∪B={x|x∈A或x∈B};

补运算CUA={x|xA且x∈U},U为全集

性质:AA; φA; 若AB,BC,则AC;

A∩A=A∪A=A; A∩φ=φ;A∪φ=A;

A∩B=AA∪B=BAB;

A∩CUA=φ; A∪CUA=I;CU(CUA)=A;

CU(AB)=(CUA)∩(CU方法:韦恩示意图, 数轴分析注意:① 区别∈与、与、a与{a}、φ与{φ}、{(1,2)}与{1,2};

② AB时,A有两种情况:A=φ与A≠φ③若集合A中有n(nN)个元素,则集合A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2n,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2-1, 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2 nn

④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A{x|yx22x1};B{y|yx22x1};C{(x,y)|yx22x1};D{x|xx22x1};E{(x,y)|yx22x1,xZ,yZ};

yF{(x,y')|yx22x1};G{z|yx22x1,z} x

⑤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0}、和{}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空集是任何集

⑥符号“,”是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点与直线(面)的关系 ;符号“,”是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面与直线(面)的关系 绝对值不等式——知识点归纳 1 xa与xa(a0)型不等式axbc与axbc(c0)型不等式的解法与解集: 不等式xa(a0)的解集是xaxa;不等式xa(a0)的解集是xxa,或xa 不等式axbc(c0)的解集为 x|caxbc(c0);不等式axbc(c0)的解集为 x|axbc,或axbc(c0)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axb(a0)

①a0,xx

bba0,xx ②aa

3韦达定理:

方程axbxc0(a0)的二实根为x1、x2,2bxx212a 则b4ac0且cx1x2a

0①两个正根,则需满足x1x20,xx012

0②两个负根,则需满足x1x20,xx012

③一正根和一负根,则需满足0 x1x20

4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axbxc0或axbxc0a0,设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22

ax2bxc0a0的两根为x1、x2且x1x2,b24ac,则不等式的解的各种情况如下表:

方程的根→函数草图→观察得解,对于a0的情况可以化为a0的情况解决

注意:含参数的不等式ax2+bx+c>0恒成立问题含参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是R;其解答分a=0(验证bx+c>0是否恒成立)、a≠0(a<0且△<0)两种情况简易逻辑——知识点归纳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

或、且、非;

简单命题 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

复合命题 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

三种形式p或q、p且q、非p

真假判断 p或q,同假为假,否则为真;

p且q,同真为真, 否则为假;

非p,真假相反

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 若q则p若p则q若q则p; 充要条件条件p成立结论q成立,则称条件p是结论q的充分条件,结论q成立条件p成立,则称条件p是结论q的必要条件,条件p成立结论q成立,则称条件p是结论q的充要条件,第二章——函数 函数定义——知识点归纳 1函数的定义: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2A、值域C和对应法则f数的定义域及从定义域到值域的对应法则确定之后,函数的值域也就随之确定域和对应法则为函数的两个基本条件,当且仅当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都分别相同3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关系f)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记作f:A→由映射和函数的定义可知,函数是一类特殊的映射,它要求A、B非空且皆为数集4原象的理解:(1)A中每一个元素都有象;(2)B中每一个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不一定只一个原象;(3)A中每一个元素的象唯一1

(1)解析法:就是把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用一个等式来表示,这个等式叫做函数的解析表达式,简称解析式(2)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3)图象法:就是用函数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第二篇:高中文科数学知识点口诀记忆

一、《集合》

集合概念不定义,属性相同来相聚;内有子交并补集,运算结果是集合。集合元素三特征,互异无序确定性;集合元素尽相同,两个集合才相等。书写规范符号化,表示列举描述法;描述法中花括号,对象x y 须看清。数集点集须留意,点集本是实数对;元素集合讲属于,集合之间谈包含。0 和空集不相同,正确区分才成功;运算如果有难处,文氏数轴来相助。

二、《常用逻辑用语》

真假能判是命题,条件结论很清晰;命题形式有四种,分成两双同真假。若p则q真命题,p和q 充分条件;q 是p必要条件,原逆皆真称充要。判断条件有三法,举出反例定义法;由小推大集合法,逆否命题等价法。逻辑连词或且非,或命题一真即真;且命题一假即假,非命题真假相反。且命题的否定式,否定式的或命题;或命题的否定式,否定式的且命题。量词一般有两个,全称量词所有的;存在量词有一个,全称特称两命题。全称命题否定式,特称命题肯定式;含有量词否定式,改写量词否结论。

三、《函数概念》

函数结构三要素,值域法则定义域;函数形式有三法,列表图像解析法。特殊函数有三种,分段组合和复合;定义域的要求多,分式分母不为0。偶次方根须非负,0的次方要为正;底数非1为正数,零和负数无对数。正切函数脚不直,数列序号正整数;多个函数求交集,实际意义须满足。函数值域的求法,配方图像定义法;部分整体观察法,换元代入单调法。分离常数判别式,均值定理不等法;怎样去求解析式,题目常考两性式。抽象函数解析式,代入换元配凑法,方程思想消元法;指定类型解析式,运用待定系数法。性质奇偶用单调,观察图像最美妙;若要详细证明它,还须将那定义抓。组合函数单调性,判断它们有法则,增加上增等于增,增减去减等于增,减加上减等于减,减减去增等于减。复合函数单调性,同增异减巧判断。复合函数奇偶性,偶加减偶等于偶,奇加减奇等于奇。偶加减奇非奇偶,偶乘除偶等于偶,奇乘除奇等于偶,奇乘除偶等于奇。周期对称两种性,观察结构最可行;内同表示周期性,内反表示对称性。中心对称轴对称,函数还具周期性;函数零点方程根,图像交点横坐标; 函数零点有几个,画出图像看交点;两个端点都代入,相乘为负有零点。

四、《基本初等函数》

重点函数有五个,二次函数抛物线;分式函数双曲线,指数对数幂函数。二次图像有四看,一看开口的方向,二看对称轴位置,三看判别式符号,四看四个关键点。关键点一是顶点,点二是y轴交点,点三点四是零点。给定区间求最值,端点顶点函数值;谁大就是最大值,谁小就是最小值。分式函数不等式,移项通分求出值;分式函数求值域,同乘分母判别法。对数指数反函数,0和负数无对数;1的对数等于0,底的对数等于1。底真倒变,对数不变;底真互换,对数倒变;底真同方,对数一样。单相乘,多相加;单相除,多相减;指数提到前。

幂函数变量在底,常数在指系为1 ;函数性质看指数,奇母奇子奇函数,奇母偶子偶函数,偶母奇子非奇偶。函数第一象限内,函数增减看正负。指数曲线上弯刀,下界为0上无界;单调增减随a定,恒过定点是(0,1)。对数曲线右弯刀,左界为0右无界;单调增减随a定,恒过定点是(1,0)。

五、《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是函数,函数大小坐标注;正弦函数纵比r,余弦函数横比r,正切函数纵比横。正弦符号如何定,上正下负中为0 ;余弦符号如何定,左负右正中为0,正切符号如何定,一三为正二四负。(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同角关系两关系,平方关系商关系;同角关系很重要,化简证明都需要。π的一半整数倍,奇倍变名偶不变;将其后者视锐角,符号原来函数判。诱导公式就是好,负角可以化正角;大角可以化小角,小角可以化锐角。互补两角正弦同,互补两角余弦反;互补两角正切反,互余两角函数异。正弦曲线波浪线,上下有界正负一;原点出发奇函数,每隔 2π是周期。余弦曲线波浪线,上下有界正负一;高点出发偶函数,每隔 2π是周期。正切曲线月牙线,上下无界无最值;原点出发奇函数,每隔π是周期。两角和的余弦值,余弦积减正弦积;两角差的余弦值,余弦积加正弦积。两角和的正弦值,正余积加余正积;两角差的正弦值,正余积减余正积。倍角公式的形式,幂升一次角减半;同角异名正余积,化为倍角正弦值。倍角余弦的形式,共有三种变形式;半角公式的形式,幂降一次角翻倍。一加余弦想余弦,一减余弦想正弦;同角异名和与差,收缩公式来求它。和差化积须同名,系数需要扩一倍;积化和差将顺序,系数需要减一半。

六、《解三角形》

任意大小三角形,三边三角六要素;知三求三非三角,正弦余弦两定理。已知两角及一边,正弦定理占上边;已知两角及对边,正弦定理跟着跑。已知两边及夹角,余弦定理往里套;已知三边求夹角,余弦定理就是好。已知两边及两角,射影定理更巧妙;余弦定理特殊角,记住结论爽到爆。

七、《平面向量》

有向线段是向量,数形之间座桥梁;代数三角成一体,物理数学皆相连。向量平行随处移,不管起点在哪里;长度一样不相等,还有方向要相同。向量运算加减法,数乘点乘混合算;向量不是代数式,运用性质要合适。平行垂直最重要,符号表示要记牢;若用坐标来计算,公式看清不混淆。共线共面定理好,计算证明少不了;基本定理更方便,全部变成基地算。

八、《数列》

等差等比两数列,通项公式前项和;数列问题多变幻,方程化归公式算。通项公式有方法,累加累乘观察法;构造数列公式法,Sn、Sn-1作差法。一和大二须讨论,最后还需作总结;数列求和比较难,分组求和公式算。配对求和倒序加,裂项求和错位减;数列递增或递减,前项后项比大小。证明数列不等式,通常采用放缩法。

九、《不等式》

不等号大大取大,不等号小小取小;一元二次不等式,化成标准的形式; 因式分解优先选,分解如果有难处;求根公式来相助。大于0 两根之外,小于0 两根之间。二元一次不等式,其表示平面区域;观察y 前面系数,再看不等式方向,大于为正小于负,同号取上异号下。

线性规划图示法,不等式组可行域;目标函数斜截式,利用平移求最值。基本不等要求严,一正二定三相等;最值定理两结论,积是定值和最小,和是定值积最大。平方算数平均数,几何调和平均数,按照大小依次排。证不等式的方法,思路清晰综合法,正面难则反证法。对指无理不等式,化为有力不等式;证明与解不等式,两者不能混合谈;前者可用放缩法,后者注意等价性。含参不等恒成立,分离参数求最值。

十、《立体几何》

学好立几并不难,空间观念脑中现;点线面体是一家,共筑立几百花园。点在线面用属于,线在面内用包含;四个公理是基础,推证演算不糊涂。空间之中两直线,平行相交和异面;线线平行同方向,等角定理进空间。要证线面是平行,面内找条平行线;已知线面是平行,过线作面找交线。要证面面是平行,面内找出两交线;线面平行若成立,面面平行不用看。已知面面是平行,线面平行是必然;若与它面都相交,则得两条平行线。要证异面是垂直,先把一线放一面;线面垂直若成立,异面直线比垂直。要证线面是垂直,线垂面内两交线;要证面面是垂直,面过另面一垂线。面面垂直成直角,垂线还得面内找;垂直交线是垂线,线面垂直很明了。两线垂直同一面,相互平行共伸展;两面垂直同一线,一面平行另一面。异面直线所成角,平行转化面内找;线上一点作垂线,垂线平面定垂足,斜线平面定斜足,垂足斜足定射影,斜线射影所成角,直线平面所成角。两个半面三条线,两线垂直同一线;面面所成二面角,线线所成平面角。过线作面找垂面,两线垂直同一线;面面所成二面角,线线所成平面角。经过垂足作条线,此线叫着射影线;射影交线若垂直,斜线绞线必垂直。面面所成二面角,线线所成平面角。空间三角到平面,一找二证三计算。

十一、《解析几何》

直线斜率倾斜角,两个概念不相同;正切函数建联系,两点之间求斜率。直线方程五姊妹,适用条件有差异;点与斜率若已知,公式选用点斜式。已知斜率纵截距,公式选用斜截式;已知两点求方程,公式选用两点式。纵横截距都已知,公式选用截距式;已知平行或垂直,一般选用一般式。已知直线横截距,通常用纵来表横;直线方程圆方程,椭圆双曲抛物线。几何图形代数法,两种思想相辉映;化归思想打前阵,待定系数接着干。三种类型集大成,画出曲线求方程;给了方程作曲线,曲线位置关系判。坐标思想求轨迹,相关点法求方程;弦的中点点差法,记住结论好解题。解析几何是几何,得意忘形去跳河;图形直观数入微,数学本是数形学。空间建系右手系,逆时旋转 x y z;横竖不变纵减半,点点距离记心间。

十二、《数学思想与语言》

数学思想四思想,数形结合一思想,分类讨论二思想,划归转化三思想,函数方程四思想。数学语言有三种,文字语言一语言,符号语言二语言,图像语言三语言。

第三篇:高中文科数学考纲

数学考纲

一、集合(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 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几何的“属于”关系。

2. 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三)集合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韦恩图表示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二、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一)函数

1.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会求一些简单的函数定义域和值

域。

2.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图像法和列表法,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简单的函数。

3.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4.函数的单调性,讨论和证明一些简单的函数的单调性;理解函数的奇偶会

判断简单的函数的奇偶性。

5.函数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能求出简单函数的最大(小)值。

6.运用函数图形理解和研究函数。

(二)指数函数

1.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2.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3.指数函数的概念,解决与指数函数性质有关的问题。

4.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三)对数函数

1.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指导利用换底公式能将一半对数转化成自然对

数、常数函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

2.对数函数的概念,解决与对数函数性质有关的问题。

3.指导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4.指数函数yax与对数函数ylogax互为反函数(a0且a1)

(四)幂函数

1.幂函数的概念。

2.结合函数yx,yx,yx,yx,yx图像,了解他们的变化情

况。

(五)函数和方程

1.函数零点的概念,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

2.理解并掌握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利用函数的图像和性

质判断函数零点的个数。23112

(六)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1.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增长特征。指导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2.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

片运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3.利用给定的函数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立体几何初步

(一)空间几何体

1.了解和正方体、球有关的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理解柱、锥、台、球的结构

特征。

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

图,会用斜二测法画出他们的直观图。

3.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或直观图,了解

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4.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理解三视图和直观图的联系,并能进行转化。

5.会计算球、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

(二)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

定理:

★ 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再这平面内。

★ 公理2: 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 公理3: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他们有且只有一条

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 定理: 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

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2.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和判定

理解一下判定定理:

◆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

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 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

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

该直线与次平面垂直。

◆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哦ingmiande垂涎,那么这两个

平面互相垂直。

理解一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

◆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

与此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

◆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他们的交

线相互平行。

◆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他们交线的直

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3.了解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及二面角的概念,会求直线和平面所成角。

4.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四、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七)直线与方程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2.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及相互间的关系,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

算公式。

3.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

4.掌握确定质纤维质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

式及一般式),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5.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八)圆与方程

1.确定圆的集合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

2.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根据给定两圆的方

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3.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4.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

(九)空间直角坐标系

1.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

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五、算法初步

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

1.算法的含义,算法的思想

2.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

六、统计

(一)随机抽样

1.随机抽样的意义。

2.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的方法。

(二)总体估计

1.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理解他们各自的特点。

2.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及方差。

3.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4.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及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概率

(一)事件与概率

1.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概率的意义,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2.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意义及其运算公式。

(二)古典概型

1.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2.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三)随机数与几何概型

1.随机数的意义,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

2.几何概型的意义。

八、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

(一)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

1.任意角的概念。

2.弧度制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二)三角函数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2.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π±α,π±α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能2

画出y=sinx,y=cosx,y=tanα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3.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区间

九、平面向量

(一)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1.向量的实际背景

2.平面向量的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

3.向量的几何表示。

(二)向量的线性运算

1.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理解几何意义。

2.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

3.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三)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1.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2.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3.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

4.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

(四)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

2.平面向量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

3.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4.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

(五)向量的运用

1.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

2.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

十、三角恒等变换

(一)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1.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2.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

3.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

弦、正切公式,了解他们的内在联系。

(二)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

十一、解三角形

(一)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度量问题。

(二)应用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十二、数列

(一)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方法

1.数列的概念和集中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

2.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

(二)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1.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

3.在具体的问题环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4.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5.利用等差、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其性质求一些特殊数列的和。

十三、不等式

(一)不等关系

显示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二)一元二次不定式

1.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

2.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

(三)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1.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3.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四)基本不等式:

1.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2.基本不等式解决就黯淡的最大(小)值问题。

十四、常用的逻辑用语

(一)命题及其关系

1.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

2.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那个药条件的意义,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二)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三)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2.正确的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十五、圆锥曲线与方程

圆锥曲线

1.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掌握椭圆、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性质。

3.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他的简单几何性质。

4.坐标法解决简单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等问题。

5.数形结合思想

6.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十六、导数及其应用

(一)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1.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

2.导数的集合意义

(二)导数的运算

1.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的导数。

2.利用常见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倒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的函数的导数。

(三)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1.函数的单调性和导数的关系,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会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

十七、推理与证明

十八、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十九、框图

第四篇:(文科)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③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④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⑤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⑥作用: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2.宗法制: ①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②含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 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③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④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⑤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⑥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3.西周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祭祀)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由来:秦始皇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②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朕、制或诏、玺)

2.秦朝的中央机构: ①三公: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分左右两名.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地位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没有实权.②丞相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它们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3.郡县制: ①由来:春秋时期,就已有县和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 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②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③作用: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官僚政治代替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随着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的设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①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②秦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消极)

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朝郡国并行制: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两制并行。2.唐朝三省六部制:①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命令),在门下省下设政事堂,在尚书省下设六部.②评价: 三省的最官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控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而六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3.元朝的行省制:①行省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河北,山东,山西),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

②作用: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4.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从汉到元,政治制度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②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③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④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⑤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标志着皇权对于相权的斗争中取得了彻底的胜利.②明成祖永乐帝设内阁,性质: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2.清朝设军机处: ①原因:加强皇权,及时处理西北战事。②内容:雍正帝设军机处,由皇帝选择亲信的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军机处机构简单,办事效率较高,政策决策封闭性的特征也更为明显。③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影响: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②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③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民族的融合,④有利于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

消极影响:①君主的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并且派生了大量的官僚队伍,使政治黑暗,腐败.②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③思想上的控制使科学和文化的发展严重的滞后.第2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

一、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①原始社会时期: 刀耕火种,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②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但由于青铜的昂贵,在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③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开始运用,铁制工具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④西汉时期”铁制工具普遍使用,牛耕技术推广,二牛抬杠.⑤东汉:使用一牛挽犁.⑥唐朝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确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3.小农经济的含义:

①以家庭生产、生活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②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但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⑵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⑶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战乱和苛政、天灾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⑷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二、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

发展概况:夏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直到明代前期,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主要特征:主要生产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生产规模大,分工细致,代表着古代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2.纺织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①原始社会:纺织业开始萌芽,原料主要是以麻和葛为主,但也出现了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②汉:远销海外,被称为丝国(开辟丝绸之路).③唐朝:中期以后,私营作坊兴起.④宋元:棉纺织业兴起, 元朝时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⑤明: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苏州和杭州是丝织业的中心。

3.冶金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①新石器时代:已经出土了小件铜器,②夏商周:青铜铸造业进入繁荣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③春秋战国: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出现了铁器④汉: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发生革命性变化.⑤东汉时期: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借用水力作为动力鼓风.4.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①原始社会:彩陶出现.②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陶发展过渡到瓷.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③唐朝:釉陶制品的精品唐三彩,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④宋元:宋代的景德镇到元朝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青花瓷器。.⑤明清: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中后期五彩瓷,清代珐琅彩。5.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①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并且劳动分工越来越细②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③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出现工场手工业 ④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⑤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⑥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

三、商业

1.市的形成与发展:

①秦: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进行严格管理.②汉: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十分严格.③六朝时:城镇之外形成了草市.政府对草市进行行政管理,设草市尉.④唐朝时:草市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夜市也非常繁荣.⑤宋: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⑥明清:商业经济繁荣,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2.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

商业城市:①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的都城,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如齐国的临淄.②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③隋唐:长安,洛阳,广陵(扬州),益州(成都)广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④宋:开封和益州。⑤元朝:大都是繁华的商业大都市,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著名商帮:晋商和徽商 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①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基础,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②商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官府的控制,特别是海上贸易基本上由官府垄断。③商业活动逐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④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然后逐步渗透到农村,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四、主要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及海禁政策的内容及影响: 重农抑商:①最早由战国时商鞅提出.②基本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农为本,商业被称为”末业”.这个政策是中国历代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③影响: 海禁政策①基本含义:明太祖由于担心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下令实行海禁。②影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堵塞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知识的渠道,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3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 百家争鸣:

背景: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

③阶级关系:“士”因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礼贤下士而思想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主要流派: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墨家:墨子。意义: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②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③“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⑴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教学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⑵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①“仁”即“仁者爱人”,“礼”就是要“克己复礼”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② “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这种思想包括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包含了民本思想,也是他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3.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①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②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伦理观:“性本善”。④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4.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①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②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③“性恶论”,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④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儒学主张: 含义:融合阴阳家、和法家思想

①根据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②为加强君权: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③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提出相应措施, 用以改变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生活困顿的现实: ④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2.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及其影响:

汉武帝的尊儒措施: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起用文学儒者参政。③兴办太学,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影响:①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②教育逐渐为儒学所垄断,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③太学兴盛,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儒家地位大大提高。④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⑤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宋代出现了新的儒学体系,即理学.它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著作《二程遗书》)和南宋的朱熹(著作《四书章句集注》)。朱熹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二程的主张:①“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世界的本源,先有理后有物。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③发挥孔子“仁”的学说,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

朱熹的主张:①“理气论”。主张先有理后有气,这是一种唯心的观点。②“心性论”。人们应克制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

2.王阳明的心学:(是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把理学发展到心学。吸取了佛教禅宗的思想)

①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宣扬 “宇宙便是吾心”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②提出“致良知”,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发挥儒家的“仁”的思想。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的思想主张:(明朝后期的思想家)著作有《焚书》《藏书》等 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②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2.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读通鉴论》)的思想主张

共同主张: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黄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王认为天下土地不能为君主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

②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黄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顾、王都主张“经世致用”,认为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所用。)

③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黄批判“君为臣纲”,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顾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第4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

造纸术:①西汉时就发明了纸。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③造纸术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指南针:①战国时期发明司南;②北宋时发明了指南针,并运用于航海。③13世纪传入西欧,印刷术:①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②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③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活字印刷机

火药:①唐初发明了火药。②唐末,火药已用于战争。③五代和宋朝时,火药广泛应用于多领域。④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①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②火药传入欧洲,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开始衰落,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③指南针的使用,促进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④印刷术的使用,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

①汉字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形成汉字。②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从那时起,汉字按照甲骨文、金文、篆书(秦朝)、隶书(盛行于汉代)、楷书(盛行于隋唐)的脉络演变。2.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①楷书始于东汉,特征:楷书笔画详备、结体严整,魏晋时期,楷书特征得到完善。

初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法度森严,清峻刚健”。盛唐:颜真卿《颜氏家庙碑》,“雄秀独出,一变古法”。晚唐:柳公权《玄秘塔碑》,遒劲丽健,气质高雅。

②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③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经过东汉至西晋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东晋王羲之 《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3.中国画

⑴起源:新石器时代萌芽,有彩陶画《颧鱼石斧图》、岩画、壁画、地画。⑵演变

①夏商周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壁画和帛画。②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从萌芽走向成熟。③秦汉时期,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等。《夫妇宴饮图》

④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士人画:以顾恺之成就最高,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开创我国古代的绘画理论,强调“以形写神”。

⑤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绘画的高峰。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本善作人物故事画,代表作《步辇图》。盛唐吴道子有宗教人物画《送子天王图》,后人称他为“画圣”。

⑥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转折点,崇尚写意的文人山水画形成潮流。商品经济发展,又使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⑦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高,元代王冕《墨梅》、明代徐渭《黄甲图》明清时期,绘画也逐渐平民化、世俗化、实用化。

⑶特点:①注重线条,讲究神似、意境和气韵。②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内容上透射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③表现手法灵活、自由,融诗、书、画、印为一体。④宫廷画和民间画注重写实,人文画主写意。

三、文学成就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 1.《诗经》

概况: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共305篇。以四言为主,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地位:《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

2.楚辞——①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②《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

3.汉赋——①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是在骚体诗的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的。②特点是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③代表作有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和东汉张衡的《二京赋》等。4.唐诗——辉煌的原因:①政治上:国家的统一②经济上:国力的强盛,③文化: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④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

唐诗的四阶段:①初唐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②盛唐是唐诗繁荣的顶峰。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山水诗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成就最高的当属“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三别”。③中唐白居易的成就最高,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④晚唐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5.宋词——繁荣的原因: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宋词两流派:①婉约派词人代表是北宋的柳永和两宋之际的李清照,其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

②豪放派词人以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为代表,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

6.元曲:由散曲(元代出现的新体诗)和元杂剧合称而得名。元曲中许多作品抒发了汉族文人愁闷的情怀,也表达了下层文人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不满。7.明清小说

繁盛的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明清小说的特色:①通俗文学蓬勃发展,出现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②浸染着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第一次把商人作为歌颂的对象加以描写。③带有批判现实的色彩。这类小说多采用影射、嘲讽与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以曹雪芹的《红楼梦》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及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四、京剧

京剧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形成:①清乾隆年间,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②以后徽剧和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后来称为京剧。

发展: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清朝末年,京剧由北京走向全国各地,成为全国流行的最大剧种。第5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1.希腊的地理环境、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①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

②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使希腊形成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这一切都有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③希腊城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

希腊城邦实行的公民政治,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2.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公元前5世纪 ①除十将军外的所有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以抽签方式产生

②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管理内政、外交、军事防务、官员选举任免等事项。公民大会每十天左右召开一次,凡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可参加。每个人在大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五百人会议,是通过抽签从10个部落中各选50人组成的,轮流执政,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

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③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的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3.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当时的历史来看,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民主政治极大地调动了社会成员的积极性,激发了人们的创造性,使城邦充满活力。诸多不朽的作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供了蓝本。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内容

罗马法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①《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99年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②公民法:概念:从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所有法律的总称。适用范围: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特点及不足:公民法注重形式,程序繁琐,不够灵活和变通,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方面,而涉及个人财产等问题的私法规范则不够完善。

③万民法:背景:罗马共和国过渡到罗马帝国之后,原有的公民法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范围: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地位:成为罗马维护国家政权的重要工具。特点: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3世纪末至4世纪初,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2.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①公民法的实施,使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激发和调动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与参政的积极性。②针对国内各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的实际差别,万民法以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地理顺了各种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③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研究重点是人本身。2.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重点研究人本身以及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识的作用,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㈡:近代部分

第6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

①薄伽丘《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②但丁《神曲》,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③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2.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

①认为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以得救,而不是靠善行来赎罪。②认为僧侣可以婚配和还俗。③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每个基督徒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④还认为君主拥有上帝授予的权力,可以处罚教士甚至教皇。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二、启蒙运动

1.启蒙运动的社会影响:

①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②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③启蒙运动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④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⑤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武器。2.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即人自已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认为理性是判断是非的惟一标准。他们反对一切外在权威,号召人们用理性的力量努力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

3.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主要观点:

国家 人物 代表作 主要观点 备注 法国 伏尔泰 《哲学通信》

《路易十四时代》 ①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称教士为恶棍,教皇为两足禽兽。②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③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而平等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 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其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巨大影响。孟德

斯鸠 《论法的精神》 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其核心是权利相互的“制约和平衡”。②还提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就是理性的表现。其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卢梭 《社会契约论》 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认为人的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是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德意志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认为人是一切发展过程的最终价值取向。主张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反对暴力革命 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第7单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及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新航路开辟:原因:①直接原因(商业危机):原有的航路被土耳其控制.②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精神动力:传播天主教。④社会根源:受《马可·波罗行纪》影响,欧洲人想去东方实现“黄金梦” 过程:①迪亚士:1487-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非洲好望角 ②哥伦布: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西班牙王室支持)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③达伽马1497年到达印度。④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①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②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③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荷兰、英国等国家抢夺殖民地,建立海外商品市场 1.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市场

荷兰:①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②抢占殖民地:荷兰在北美抢的殖民地,命名为新阿姆斯特丹。在非洲,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好望角。在亚洲,印度建立殖民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一度占据台湾。③17C成为海上马车夫.英国:①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②成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发展海外贸易。③拓展殖民地:在印度沿海一带建立殖民据点;1607年英国在北美洲获得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1651年的《航海条例》矛头指向荷兰,三次英荷战争,荷兰战败,英国夺走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改名为纽约。1763年英国对法国取得了七年战争的胜利,从法国手中夺取了新法兰西和法属加拿大。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①殖民扩张和掠夺 ②革命或改革运动

三、工业革命及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

条件: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对英国商品的市场需求。

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发明:棉纺织业技术革新——珍妮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了机器的普及与发展。

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1807年富尔顿轮船和1825年史蒂芬孙火车推动了蒸汽时代的到来。

工厂制度的兴起。

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机器生产基本上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率先完成工期业革命。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2.第二次工业革命 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自然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和创新成就。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和国际货币出现。

成就:⑴电力的广泛使用,是一个显著特征。1866年西门子研制了发电机。此外还有电灯、电话等。

⑵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和飞机 ⑶化工技术发展。⑷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有所进步。

中心:美国和德国

3.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8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权利法案》的制定:

①时间:1689年颁布 ②内容: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③作用:限制了君主的权力,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①时间: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

②内阁的组成: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递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

③内阁的职能: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内阁的权力主要表现在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

④首相的职能:首相的权力主要表现为拥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主持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等。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①国王是世袭产生,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②议会具有立法权 ③内阁行使行政权,内阁的领袖就是首相。

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 1787年宪法:

背景: ①邦联政府无权制定统一关税,无力保护本国经济的利益

②无力偿还巨额债务。③无力保障国家安全

内容: ①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部门。②权力之间彼此制约和平衡。评价: ①美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②这部宪法体现了制约与平衡原则,三权分立原则,民主原则,从而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

③这部宪法也使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州与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由会选出,每州两名;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人数与州人口数成正比;法律需经国会通过,总统批准才生效。国会有权向国民征税,调整国外贸易、征兵等。只有国会拥有宣战权。总统任命的官员,缔约必须得到参议院的批准方可生效。

总统:行使行政权,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总统及内阁不向国会负责。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在战时可行使独裁大权。有权提名并经国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他可对国会通过法律实行否决权。

联邦法院:是最高司法机关,大法官由总统任命。3.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不同: 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君主是象征性的国 家元首,内阁掌握行政大权,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总揽行政权,统率军队等 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相对独立。

相同: 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是两党轮流执政,国会(议会)都是两院制

三、法国的共和制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颁布

内容:①行政权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职7年,可连选连任。有权任命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

②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众议员任期4年,参议员间接选出,任期9年。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众议院由普选产生。

评价:

①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而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则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

②为巩固共和政体,共和派人士还要进行长期的斗争。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1871年

①宪法确定帝国为联邦制国家。中央帝国政府控制各邦的军事等大权,各邦只保留教育、卫生、地方行政权力,也保留了邦的君主政府和议会。②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a皇帝是国家元首,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等权力

b宰相是内阁首脑,他主持政府工作,内阁大臣只是宰相的助手,宰相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有绝对权力

c 议会为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第9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国际工人运动

一、《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1848年发表

⑴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充分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⑵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⑶进一步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从此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二、巴黎公社 1.巴黎公社的成立: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正式宣告成立。2.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⑴在政权方面:废除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国家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对公职人员实行限薪措施,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⑵在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3.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a.是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学说。(经验)b.19世纪70年代,生产力水平和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c.同时,公社没有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第10单元:近代世界的科学技术

一、经典力学

1.伽利略、牛顿对建立经典力学所作的贡献;

伽利略:①发现落体定律,确定匀速运动和加速运动的两个概念,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②发明天文望远镜发现许多星体,证明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③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牛顿: ①牛顿确立的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大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标志着经典力学的建立。

②《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的成熟。③其显著特征之一是注重实验,之二是它的数学化。

1846年运用牛顿力学的原理发明了海王星。2.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①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②牛顿力学和热学的应用,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③牛顿用数学方法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还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二、生物进化论

1.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①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标志着生物进化诞生。②认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③生物不是不变的,而是会发生变异。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核心),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③1871年,达尔文发表《人类的起源》,进一步了论证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2.进化论的意义:

①生物进化论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是对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②它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③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自然史基础。

④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

三、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1.蒸汽机的发明: 背景:①工业革命开始后,动力问题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问题。②早期蒸汽机用于矿井抽水。

过程:①1769年起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完成了对纽可门蒸汽机的革新。②1785年“万能蒸汽机”投入使用并推广。(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和富尔顿的汽船)。

意义: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为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所以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应用:

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理论,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到20世纪,电力成为工业发展 的主要动力。美国人爱迪生是著名的电气发明家。

意义: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使用电力的新发明纷纷涌现,彻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3.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机器生产在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迅速发展,火车和轮船的发明又使交通运输更加便捷;电气技术的应用,使工业获得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机器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更加先进。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资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强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同时,随着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③社会财富的大大增加和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蒸汽机出现以后,形成了新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更加繁荣而且日益重要。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第11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背景:①英法等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②鸦片战争前,清朝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时间:1840年至1842年。

结果:通过《南京条约》首先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宁波,上海,厦门为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2.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至1860年英国,法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中日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 背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强盛,对外侵略野心膨胀,制定了大陆政策。导火线:1894年,朝鲜发生了东林党起义,朝鲜向清政府请求派兵,日本也乘机派兵,后由日本挑起战端。结果:1895年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马关条约》①割地:割辽东半岛,澍湖列岛,台湾半岛及其附属岛屿,②赔款:2亿两白银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至1901年八国联军发动了战争,签订了《辛丑条约》此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

①赔款白银四点五亿两,加利息共是九点八亿两,分三十九年付清(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中国的税收在很大程度上受外国控制)。②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使馆界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③拆大沽炮台至山海关沿线的所有炮台。(京津等广大地域,被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④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爱国运动(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清政府完全为“洋人的朝廷)

二、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1.三元里人民抗英: 1841年,中国近代第一次大规模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

2.黄海海战:1894年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等,英勇抵抗, 虽然北洋水师伤亡惨重,但主力尚存,李鸿章命北洋水师避入威海卫军港,使日军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895年台湾被割让给日本,邱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和刘永福的黑旗军进行反抗。4.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口号:扶清灭洋)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的顽强阻击。

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也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三、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不到半年,侵占东北 2.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开始反抗。七七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3.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对南京进行了六周的杀戮,30多万人被杀害。4.侵华日军发动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罪行:七三一部队用活人做细菌实验。

(二)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①1935年中共瓦窖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②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至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③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通电呼吁两党亲密合作

④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根据协议改编八路军,新四军实现了军事上的合作 ⑤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由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2.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①淞沪会战: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组织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②平型关大捷:太原会战中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③台儿庄战役:1938年徐州会战中,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3.共产党组织的敌后抗日战争

①政治: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②军事: 采取全面抗战路线斗争,取得平型关大捷,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1937年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称为陕甘宁边区。晋察冀根据地是第一个敌后根据地。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在华北进行了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③思想: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提出持久抗战方针,指明了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1942年开展整风运动,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1945年七大的召开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作了重要准备。4.抗日战争胜利及其历史地位:

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②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第12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1.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2.《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天朝田亩制度》。

①中心内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分配是每户留足口粮,其它归国库 ②目的: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理想社会 ③核心思想:绝对平均主义

④评价: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体现了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它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根本无法实现。3.《资政新篇》:

①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②内容: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设新闻官,广采社会舆论,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建铁路,造轮船。文教上:提倡设立新式学堂,办医院,禁止贩卖人口。③评价: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它并不是农民斗争经验的产物,未能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没有相应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856年天京变乱成为由盛转衰的转折点,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①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它冲击了旧的纲常名教,提出了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②它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二、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1.同盟会成立:1905年东京,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机关刊物《民报》。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武昌起义:文学社和共进会策划在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起义,12日武汉三镇光复,历史上称为“辛亥革命”。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3.中华民国的成立:

1912年1月1日,定都南京,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性质: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一切权力属于国民全体,国民有人身、言论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还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君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

(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①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打击了外国和封建势力; 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③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④成为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动力量。

局限: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①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②经过:第一阶段运动中心是北京,运动主力是学生,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第二阶段运动中心是上海,运动主力军是工人阶级。

③结果: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亲日派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④意义:是一次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2.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

①中共一大: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内容: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宣告了中共的诞生)。

②中共二大:1922年召开,最高纲领就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就是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国共合作:

①背景:工人运动的失败使共产党认识到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也让孙中山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

②内容: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采取了党内合作的方式.③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④失败:1927年蒋介石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2.北伐战争:

①目的: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②概况:1926年7月出师北伐,目标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取得巨大成功.收回汉口和九江的租界。③1927年蒋介石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国民革命失败.3.南昌起义:

①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在南昌发动起义。②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军队的开始。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5.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①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②主要原因:左倾错误的领导

③时间: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会师,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④意义: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成伟大的长征精神。6.遵义会议:(1935年1月)

①内容:结束了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思想,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②意义: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共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党内存在的路线方针等问题,,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7.挺进大别山: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8.三大战役:1948年至1949年分别组织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战略决战。9.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①时间:1949年3月 ②内容: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要由农村转移到城市。10.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①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新中国即将诞生。

②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第13单元: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沟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鸦片战争前,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虽有发展,但还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

鸦片战争后,洋纱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洋布取代土布使中国的“织”与“耕”分离。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基础,刺激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五口通商地区,首先遭到外国商品输入的冲击,自然经济解体的情况更加明显。2.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为恭亲王,在地方上以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和李鸿章为代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90年代,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⑴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军事工业。如曾国藩和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⑵洋务运动后期: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一批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等方面的困难。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影响: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激刺了资本主 义的发展。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在洋务派的倡导下出现,它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 作用,也对本国自然经济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背景:①外国的入侵,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②外商利润的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时间:19世纪60、70年代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表现:方举赞的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广东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

①背景:a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障碍.b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c实业救国是当时主要的社会思潮.d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e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是最主要原因)②主要发展工业:纺织业,面粉业 张謇、周学熙、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

③特点:a发展不均衡,主要以轻工业为主b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c 繁荣时期短,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很快萧条下去.(短暂春天).2.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①原因: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②措施:1935年的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特点:短暂发展.3.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到严重的摧残

解放战争时期:①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②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企业。

③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原料昂贵。4.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政治上: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提供社会基础,也 导致无产阶级壮大,为民主主义革命和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思想上: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第14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新思想的萌发 1.魏源与《海国图志》:

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系统介绍西方史地和科学技术知识以及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介绍并传播西方先进技术。在书中,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2.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①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近代向国内介绍西方情况的第一人。②设译馆翻译外文资料,《各国律例》,《四洲志》;③以改革家的胆识,设法购买英制船炮,并加以仿制,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作用——启迪了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思想主流。

二、维新思想 1.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①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学中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结合起来,传播 西学,宣传维新思想的必要性。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 风”,“火山大喷火”。

②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③严复:编译《天演论》,是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他对君权论进行严厉批判,他指出,封建君主为“大盗窃国”。用近代民主思想阐明主权在民的道理,用民权否定君权,直接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①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还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

三、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鲁迅,李大钊,胡适)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年: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百家争鸣”

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成为第一篇白话文小说。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前期: ①倡导民主和科学(核心),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为此,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因此,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鲁迅的《狂人日记》把文学的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①新文化运动前期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②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③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④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①创办各类刊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刊物除《新青年》外,还有《每周评论》等。

②翻译和撰写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文章。李大钊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标志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1920年:《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③组建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会和早期共产党组织。

④有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大力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导致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准备工作。②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㈢:现代部分

第15单元: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一、俄国十月革命

1.二月革命:1917年3月,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建立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四月提纲》:1917年4月,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的演说,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还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争取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7日攻下冬宫,起义胜利。4.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①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②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现实榜样, 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③它成功地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为实践,结束了巴黎公社失败以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期,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突破了无产阶级革命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成功的理论。

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1918年下半年,苏维埃政府在经济领域实行了一系列战时特殊措施,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余粮收集制②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③在产品分配上,国家取消了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④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2.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3.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作用:

1921年3月第十次代表大会,党内通过了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内容:①农业上: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上,改变国有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③商业方面.允许商品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④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作用: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三、“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和持续发展; ②通过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实施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的作用,造成企业生产消耗大、经济效益低,阻碍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③为了给工业化提供资金,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挫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停滞不前。2.“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四、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作《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尖锐揭露斯大林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错误和对他个人崇拜造成的严重后果。

政治改革:平反冤假错案,为受迫害者恢复名誉,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个人服从集体领导原则。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取消农产品的交售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以提高粮食产量;在工业方面,扩大地方权力。2.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后果

主要内容: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了所有制结构。

政治领域:⑴1988年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而且背离了社会主义改革道路.⑵他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⑶1990年又推行了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苏共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

后果:社会陷入失控状态,国家政局不稳,经济连年滑坡,思想领域极度混乱,民族分裂运动愈演愈烈.,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第16单元: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①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直接原因:1929年10月美国股市崩溃

具体原因: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证券市场的繁荣和股票投机过度,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②特点:波及范围广,破坏性特别强,持续时间长,影响特别深远.③影响: a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 b各资本主义国家还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了各地人民的反抗 c危机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二、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

历史背景:①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②全国上下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③1933年罗斯福大选就任总统,宣布实行新政。

主要内容:⑴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救济、复兴和改革三个方面。救济是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复兴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使经济恢复运转;改革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⑵新政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33年-1935年,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1935年着重改革。实施救济贯穿“新政”的全过程。

⑶主要内容:a整顿银行,克服金融危机..法令《紧急银行法》 b恢复工农业生产,通过《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 c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联邦紧急救济法》 d保护劳工权利,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e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颁布了《社会保险法》。特点:国家对经济实行直接干预

2.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对美国而言:使美国人民度过了危机,保证了美国的民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例,推动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美国后来的政策影响深远.对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影响深远 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危机.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

美国.①特征:二战后至6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黄金时代” 原因:世界市场的拓展,新科技应用,新兴工业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②特征: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原因: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突出,石油危机的爆发。

③特征:20世纪80年代,经济开始复苏。原因:里根政府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④特征: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原因:克林顿“宏观调控,微观自主”,介于干预和自由放任之间。联邦德国: 原因:⑴政府推行政治改革,消除法西斯主义残余势力,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同时实行非军事化,集中国家有限的财力、物力发展经济;⑵政府采取市场经济、国家调控和社会保障三者相结合的经济政策,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⑶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超过美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仅次于日本.②20世纪6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和世界第三经济大国.2.经济政策的新变化:

⑴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⑵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 ⑶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⑷知识经济的兴起。第17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全面展开

3.马歇尔计划 :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也就是马歇尔计划.目的:是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4.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①北约:为了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1949年春,美、英、法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同年夏,条约生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

②华约:为了稳定东欧,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1955年苏联和保加利亚等八国在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沙条约。同年6月条约生效,正式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5.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

①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分别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②朝鲜分裂: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以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的北部和南部。1948年8月,朝鲜半岛南部建立了大韩民国.。1948年9月,朝鲜半岛北部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③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被美国发现,后经谈判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这一事件表明了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扩大: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西欧国家在一些具体经济领域内实现联合的计划,称为舒曼计划。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统称欧洲共同体。

1973-1986年,欧共体三次扩大,英国,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共体。

欧共体的扩大,大大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也随之变化。2.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的表现:

原因:⑴日本政府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⑵日本经济的恢复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扶植。⑶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⑷1956年-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日本政府制订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⑸日本加强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

表现:1956年-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⑴背景:①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为其成立奠定了政治基础。②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③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新独立的国家主张团结起来,推动了不结盟运动兴起。.⑵倡导者: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塞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提出不结盟的主张。, ⑶标志:1961年召开的第一个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⑷影响: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在国际政治舞台发挥着巨大作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为保卫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4.中国的振兴:

⑴1949年-1956年,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⑵1956年-1966年,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挫折,但成绩很大。⑶1966年-1976年,十年文革,损失巨大。

⑷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时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苏联解体:

过程:①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首先在经济领域进行改革,但是困难重重。

②1988年,进行政治改革,③1990年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加剧了政局动荡,导致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裂活动愈演愈烈。

④1991年,八一九事变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共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⑤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发表,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完全解体。原因:外部原因:西方国家长期的和平演变政策;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也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长期存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影响: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特点: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2)原因: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②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并极力构建以自已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③多个国家联盟力量中心的出现:欧盟的成立、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其影响:

(1)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3)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表现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

(4)多极化的最终形成将是漫长的。第18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布雷顿森林体系:

①1944年7月来自美,苏,中,法等44个国家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了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 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旨在稳定国际金融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并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它在成立初期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又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即为成员国生产性投资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这两个国际组织总部在华盛顿,由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美国拥有占总投票权五分之一以上的投 票权,从而拥有最大的表决权和对重大问题的否决权

②内容;一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二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③意义:从此,建立起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①1946年美国提议,1947年签署,1948年开始实施.②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③意义:客观上为资本主义世界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从而推动了战后经济发展。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构成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是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和体系化发展的反映。

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1.欧洲联盟:①欧共体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建立了欧洲共同体.②1991年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批准”马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宣布成立。2.北美自由贸易区:

①成立:1985年美国总统里根和加拿大总理马尔罗尼首次提出,1992年美,加墨三国签署.1994年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诞生.②特点: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自由贸易区.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①1989年,澳大利亚总理霍克提出加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问题.②1989年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和东盟等12个国家的外交部长和经济部长在堪培拉举行了”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的首次会议,标志着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③1991年在汉城召开的第三届部长级会议,通过《汉城宣言》,正式确定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④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台北和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

.④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三、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1.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

①1986年9月,关贸总协定第八轮多边贸易谈判启动②1994年,达成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规定在关贸总协定及其达成的各项协议和基础上建立世界贸易组织.③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成为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调解各成员国相互间贸易关系,解决各国贸易争端的机构.④2003年12月,世界贸易组织共有148个成员国.2.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3.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经过、影响和作用;

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问题 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垄断了世界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和科技市场,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②发展中国家国内政局动荡,债台高筑,经济接近崩溃边缘,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严重恶化,孕育着更大规模的世界经济动荡.③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等诸多问题.第19单元:现代科学技术

一、相对论和量子论

1.爱因斯坦相对论及其意义

提出及内容:①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光速不变原理;1916年,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最终形式。②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还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③广义相对论指出:空间和时间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空间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

历史意义: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即: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时空变化的联系性,树立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这一理论被后人誉为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2.量子论的提出与发展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宣告量子论的诞生。爱因斯坦提出光的量子理论,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原子的量子理论。在这个基础上,新的物理学分支量子力学建立起来。

二、现代信息技术

1.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20世纪40年代,美国发明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信息技术的基础。

①互联网是超大规模的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组成的信息与服务共享的网络。1969年,国际互联网首先在美国诞生了。②90年代以后,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Worid Wide Wed,即万维网),成为一个成熟与稳定的巨大信息源。1995年被称为“国际网络年”。2.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①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依靠科技进步,而不是高资源、高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

②对时代的影响:当代社会生产力已经从以物质能量为主转换到以信息知识和技术为主,从工业经济转到知识经济,从读写为主的时代转到以视听为主的时代(即虚拟时代、数字时代)。

③对教育方式的影响。教育投资的重心将由物质资源转向信息资源,教学方式将由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为多样化的网络授课,多种媒体功能的优势将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④对生活方式的影响:信息作为最有效、最有价值的资源,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⑤促进了人们观念的变化:加强学习,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工作技能。第20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一、文学的主要成就

1.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1)背景: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却没出现启蒙思想家描绘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人们对此感到失望和强烈不满,于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2)特点:①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积极追求理想世界。②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强调个性自由表达。(3)代表人物及作品 英国:①拜伦——诗人,其诗歌洋溢着追求民主和民族解放的精神,饱含高昂的战斗激情。代表作是《唐璜》(“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②雪莱——诗人,主要作品是《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诗歌寄托了对人类未来普遍的爱,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幻想。法国:①雨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②大仲马:代表作《基督山恩仇记》。德国:海涅,代表作政治抒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2.19世纪以来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

(1)背景:工业革命在西欧开展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

(2)特点:力图真实表现现实生活,深入剖析揭示社会矛盾,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对现存社会秩序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又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3)代表作品: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由91部小说组成,它们从不同侧面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的全部社会生活,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司汤达《红与黑》和莫泊桑《项链》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俄国普希金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果戈理《死魂灵》、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和《战争与和平》 3、20世纪的西方文学和苏联文学: 20世纪以来的现实主义代表:英国萧伯纳《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美国德莱塞《美国的悲剧》但是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影响了文学的发展,现代主义成为了文学主流。现代主义: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等待戈多》苏联文学:背景: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成就:20世纪上半期,高尔基的《母亲》,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0世纪50年代以后“解冻文学”以爱伦堡《解冻》为标志。

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1.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的代表性作品

产生于法国大革命失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其特征是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代表作有德拉克洛瓦(法)的《自由引导人民》和哥雅(西)《枪杀马德里市民》

2.19世纪以来现实主义的代表性作品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基本特点是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代表作有米勒(法)的《拾穗者》和列宾(俄)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3.19世纪以来印象主义的代表性作品 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其特点是注重画家个人的感受,着力于表现光和色的变化,强调捕捉人对外部世界的瞬间印象。代表作有早期印象画派法国莫奈的《日出·印象》此外还有马奈、后期印象画派法国的塞尚《樱桃和桃子》、荷兰的梵高(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的《向日葵》等。

4.19世纪以来现代主义的代表性作品19世纪以来出现的许多与传统美术流派不同的美术流派统称为现代主义美术。

其特点为对色彩和视觉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主要代表人物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格尔尼卡》通过一系列变形的图案组合,控诉了西班牙内战期 间,法西斯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电影的出现: 条件:19世纪晚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猛发展,为电影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历程:①19世纪末,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制成活动的电影机。1895年,电影诞生,到1927年之前都是无声电影,被称为电影史上的“默片时代”。②20世纪20~40年代电影艺术进入成熟期,从无声走向有声,从黑白转向彩色,由小规模、低技术制作形成大规模、系列化和专业化制作。③二战后电影艺术的发展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伴随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影技术也获得很大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影技术充分利用三维动画、数字技术、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电影史上的大事件:①“默片时代”,格里菲斯(美)被称为“现代电影之父”。卓别林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电影演员。②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首次拍摄成功有声电影,标志着有声片时期的开始。③1928年设立“电影艺术与科学院奖”,即奥斯卡奖④1935年第一部彩色影片《浮华世家》拍摄成功,标志着彩色电影的问世。⑤美国的好莱坞是世界著名的电影生产基地。

2.电视的发明与发展产生和发展:①20世纪初至30年代初,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英国的贝尔德)。②20世纪30~40年代,电视艺术在英国和美国发展。③二战以后电视真正进入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神速。3.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21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历史条件:①军事准备:推翻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②组织准备:新政协筹备会的召开。

经过:1949年9月政协一届会议举行,①大会选举产生了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②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③大会还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刘少奇等为副主席。④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意义: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①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②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③思想文化: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时间:1954年 原因:新中国的成立和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开展,民主政治建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内容:①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大会根据宪法的规定,建立新一届国家机构,毛泽东当选为主席,③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1954年全国一届人大召开时制定 ②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③意义: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调动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①1949年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1954年,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③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这一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建立: 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内蒙古(1947年),新疆,广西,宁夏,西藏(1965年)少数民族自治区。

二、“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 青年红卫兵运动对民主法制的初步破坏

工人造反派“全面夺权”对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空前践踏及天下大乱局面的形成 各地革命委员会的的建立,实际上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三、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1.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第一,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①1980年,邓小平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②1982年11月全面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对建国三十多年来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③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④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第二,制定了大批法律及其与法律有关的规章,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此后,平反冤假错案,这是恢复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举措。

②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对建国三十多年来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后又先后通过了《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

十一届三中会全以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中共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③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标志着国家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建设迈进了现代化进程。

2.“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①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四、“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1.“一国两制”的构想:⑴理论:一国, 就是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并存.⑵实践: 香港1997年7月1日回归.澳门1999年12月20日回归.⑶提出:邓小平最早针对台湾问题提出,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⑷意义:一国两制构想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2.香港、澳门的回归:香港:1984年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回归。澳门:1987年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回归。香港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同时也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海峡两岸的关系: 1979年,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大陆提出了三通。1987年,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1990年,台港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达成了九二共识。1993年,汪辜会谈。1995年江**提出了八项主张,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第22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过渡时期总路线⑴时间:1953年提出⑵内容: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要求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2.“一五”计划: ⑴时间:1953年到1957年⑵任务: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3.三大改造:①从1953年到1956年对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了改造.②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4.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①时间:1956年召开②内容:敌我矛盾已经解决,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形势.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以及先进工业国的要求与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①大跃进运动:1958年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下,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②人民公社化运动:接着,全国农村大办人民公社。③影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二、十一届三中全会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②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提高生产力,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④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提出应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等问题.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①这次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国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②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弃.③它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三、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国有企业改革:

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创办经济特区: 1980年起先后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2.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4.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5.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邓小平的南方谈话2.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决策及其意义

第23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⑴中国同苏联等国家建交。⑵中国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通商互助条约》意义:这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巩固中苏两国人民的团结,具有重要意义。⑶周恩来在1953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⑷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⑸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这是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背景: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⑴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⑵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⑶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⑷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二、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⑴背景: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原有席位被国民党占据。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⑵原因:①第三世界的崛起和支持②美国孤立中国政策渐渐破产。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⑶时间: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⑷意义: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也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2.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⑴中国国际地位提高。⑵美国长期实行的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出于对抗苏联威胁⑶以及苏联对中国安全的威胁,和平解决台港问题和解决中美之间长期争端的战略考虑。过程:①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友好交往的大门。②1971年,基辛格访华 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④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⑤1979年正式建交。意义: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美关系缓和是20世纪后半期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

中日建交: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促进了中日建交。过程:①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订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②1973年中日正式建交③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意义: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这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⑴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与中日建交,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⑵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⑶从20世纪50年代起,因美国孤立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及其国际国内意义

联合国:⑴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合理,公正地解决。⑵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⑶积极倡导和实行裁军。⑷作为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地区性国际组织:⑴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1991年加入)。⑵加强与东盟的合作。⑶加强与欧盟的合作。⑷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成立)⑸2001年上海峰会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 第25单元: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主要内容:①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开展民族革命,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的封建统治。②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开展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就是开展社会革命,平均地权,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实现家给人足。

评价:①进步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②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从而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2.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发展:①民族主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主张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②民权主义,主张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提倡普遍平等的民权;③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并提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使民生主义与扶助农工紧密结合。

评价:(1)进步意义:①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②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同中共的最低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2)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二、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方面的论著以及思想主张

①工农武装割据时期: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②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作出了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党的“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报告和同年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在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重大问题。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重要报告,提出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②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③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④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

三、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思想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初步形成:①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②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成熟并形成体系:①1992年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②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科学概括。③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2.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①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②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第26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两弹一星: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作出了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决策。原子弹:1964年。导弹:1960年仿制近程导弹,1964年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1966年导弹核武器,1982年,成为世界第五个能从潜艇水下发射导弹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1970年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世界第五。1975年返回式卫星,世界第三。1979年,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2003年神舟5号。杂交水稻:1973年,灿型杂交水稻南优二号。被称为第五大发明,第二次绿色革命。

第五篇:高中文科数学教学方法浅探

高中文科数学教学方法浅探

[摘要]:高中数学是高中学科里最难的一门学科,对于文科学生而言就可谓是难上加难.本论文从文科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的现状进行分析,多方面寻找文科学生数学成绩较差的原因,并通过对他们平时的学习习惯表现进行研究,从学习习惯和教学细节上对文科数学教学方法做了几方面的尝试,培养文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潜能,让更多的文科学生能学好数学,取得可喜的成绩。

[关键词]:数学;文科数学;学习潜能;教学方法

我们发现,大约有80%的学生选择学习文科的原因是理科较差或者害怕学习理科,特别是害怕数学.有些同学甚至“谈数学色变”.这样一来,为我们的文科数学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阻力,使很多文科数学教师叫苦连天,数学才能在文科学生面前无法施展.找出文科学生数学成绩较差的原因,对症下药,也是一种不错的教育方式.本文从原因开始分析,粗浅的从各方面尝试寻找帮助文科学生学好数学,提高成绩的方法。

一、文科学生数学成绩较差的原因

通过各方面调查,文科学生数学成绩较差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 1.基础一直较差

一部分学生反应,他们的数学成绩较差可追述到初中,甚至小学。这部分学生对数学没有感觉,有时甚至不能理解教师讲授的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例如讲授平面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时,这部分学生反应不能理解,无法想象。2.压力过大,无法适应高中教学,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在广度和难度上有很大区别.一部分学生反映他们在初中学习时随随便便听听课,做做题,数学成绩就顶呱呱.可是到了高中,这部分学生无法适应高中较重的学习任务,对于更难,内容更多的数学,无法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成绩迅速下滑,有同学戏称自进入高中以来数学成绩就没及格过.于是这部分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兴趣和信心。3.文理分班后,会考压力过大,无法适应

进入高二后,文科学生要面临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科会考,这四科对文科生来说都是“弱势学科”,他们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备战会考。在这些弱势学科面前,学生不知如何取舍和处理。这些不利因素加重了部分同学自卑、焦虑和厌学的心理情绪.所以成绩时好时坏,无法保持稳定。4.由于家庭原因,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由于家庭破裂或是父母忙于事业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这部分学生心理与普通学生不同,心理比较灰暗,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信心和兴趣,也没有责任感,学习上得过且过。于是他们的学习成绩较差,数学成绩更差。5.不喜欢数学老师,于是讨厌数学学习

高中学生心理不善成熟,也没有正确客观的世界观和判断能力,但是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对事情的想法和看法.他们对于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或人大有“恨屋及乌”的思想.一部分学生因为讨厌老师的某些做法,而讨厌这个任课老师,从而讨厌本学科的学习.甚至一部分学生因为别的学生不喜欢这个任课老师,自己为了所谓的“意气”也开始不喜欢这个老师,也开始厌学.这种现象当然包括数学这一科目.其他的原因也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二、文科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表现

由于诸多原因导致学生在数学课堂及学习上的表现有如下几种: 1.没有良好学习习惯 文科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上课没有良好的做笔记的习惯,出现两种极端:一些学生认为数学主要是听,听懂思路就行了,很少学生能跟着老师记下教学重点或解题中的重要步骤;一些学生从教师开始上课就埋头记笔记,完全没有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二是没有自己动手演算的习惯,他们认为思路是关键,却高估了自己的计算能力,常常出现“2+27=31”的错误。导致学生考试时大多数错误都源于基础掌握不够清晰准确和计算过程的错误。2.懒惰

如今的学生家庭条件较好,我校学生尤为突出,所以养成了懒散的坏习惯,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加上高中数学难度较大,该记该算的较多,导致文科学生对数学望而却步,于是他们从思想到行动变得很被动,课堂上懒得跟老师演算例题、练习,课后懒得自己做作业,于是他们变成了人工智能的抄作业机器.3.缺乏自信

由于高二分班后,会考的压力以及随之而来的高考压力,让成绩有待提高的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感到自卑,于是学习上失去了自信,尤其是不敢肯定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很多题要老师讲过以后才敢动笔,老师没讲过的自己不敢想,也不敢做。

三、高中文科数学教学方法浅探

根据调查统计文科学生数学成绩较差的原因,面对他们在学习数学时的诸多不良表现,我校数学教师在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思考能力上,费尽心思.我有幸任教文科数学,从而能够亲身研究其中的原因.通过对学生的具体研究,大体掌握了他们成绩较差的基本原因和学习表现,对提高文科学生的数学成绩做了一些粗浅尝试性的教学,也有很好的收获,具体方法如下: 1.规范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 只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中,首先规范学生的听课习惯,上课之前准备好课本、草稿纸、同步练习、笔记本,教学中需要补充记录时提醒学生做好笔记.并让学生注意多听讲,头脑清醒,思路保持与教师的教学进度一致.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多关注学生,及时提醒不认真听课的学生.课下布置的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及时完成,尽快上交,教师尽量在第二天上课前披阅完学生的家庭作业,并能及时的在第二天课前处理学生的作业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改错的习惯。2.狠抓基础

基础是一切解题方法和思想的奠基石,没有基础,一切的方法和思想都是空谈。所谓基础指的就是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及基本算法等。要狠抓基础,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背诵、默写这些基本概念。让学生做到心中有定理,形成自己的基础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在解题方法和思想上有所提高。3.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要让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转变观念,认识到“数学很有趣,数学不难学”。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做了多种尝试.例如:课堂教学中分组讨论、动手操作、引导猜想等等,积极引导后学生参与,使他们体验其中的乐趣,从而接受所学的内容。

例如: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定理的记忆,可以在班级采取分组抢答,或是默写背诵并奖励等制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课堂教学中,好的教学引入往往能使教学效果更佳.在讲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通过多方面翻阅资料,我补充完整了教材中《数列》开端的引言故事:印度舍罕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发明人----宰相班•达依尔。这位聪明的大臣的胃口看起来并不大,他要求国王用麦粒摆满这64格棋盘,第一个放1粒,第二格放2粒,第三个放4粒,第四格放8粒,依次放下去。国王一听,欣然答应了他的要求。可是还没到第二十格,一袋麦子已经空了。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到国王面前来。国王很快就看出,即使那全印度的粮食,也兑现不了他的诺言。到底需要多少麦粒呢?经计算一共需要***3709551615粒麦子。这些麦子究竟有多少呢?打个比方,如果造一个仓库来放这些麦子,仓库高4公尺,宽10公尺,那么仓库的长度就等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两倍。生产这些麦子全世界要2000年。通过该故事引入,我提问学生:如此大数据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有没有简便的计算公式和方法?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跃跃欲试。

例如:在讲概率的应用时,通过对习题的改编,我们练习了这样一道题:在昆明翠湖边上,总有一些人在吆喝;“送钱啦!”只见他们手拿黑色小布袋,袋中有3只黄色、3只白色的乒乓球(其体积、质地完全相同),旁边立一块小黑板上写道:

“摸球方式:若摸得同一颜色的3个球,摊主送给摸球者5元钱; 若摸得非同一颜色的3个球,摸球者付给摊主1元钱。”

假设一天中有100人次摸奖,试从概率的角度估算一下这个摊主一个月(按30天)能赚多少钱?

这样的题目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学生不仅学会了利用概率知识解决问题,而且把数学用于他们非常熟悉的实际生活中,也能教授学生一些生活的小技巧。4.培养学生在数学上的自信

增强学生的自信,有利于发掘出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通过课堂上的简单提问,用各种积极的表扬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通过简单的测试,让大部分学生取得好成绩,也可增强学生的自信;或通过教师对学生的不断肯定,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

5.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对于简单、较基础的数学题,学生往往因为计算的失误而丢了大部分的分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计算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要求:计算的合理性、计算的准确性、计算的熟练性、计算的简洁性。

在课堂上,教师应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计划,提高课堂效率高,用最精炼通俗的语言,给学生教授数学的基本思想,多留时间给学生练习、思考.从课堂教学做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计算的能力。6.一题多练,循环复习,以免过快遗忘

数学学习的一大障碍就是遗忘.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带领学生循环复习,尤其留意学生学习过程中易错的知识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让学生反复练习,一题多练,从而达到熟能生巧。

7.善于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多与学生谈心

很多学生会因为情绪不好,影响听课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关注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通过课下的交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及时的处理心理问题,而且能促进师生间的感情交流.从点滴中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8.提高教师素质,为人师表,作学生的好榜样

作为一名教师,应在师德和教学能力等多方面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上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使自己所教授的每节课,使学生觉得愉快的同时也有所收获.同时在为人处事上给学生做好表率作用,做好学生的榜样.为学生的成长作很好的引路人。通过两年的文科数学教学,我发现,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数学的潜力,作为教师,应从各方面去开发学生的这种潜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只要我们用心教学,钻研教材、备课时多备学生,提高课堂效率,一定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下载高中文科数学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文科数学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科数学教学总结

    文科数学教学总结 文科数学教学总结1 本学期,我适应新课程教学工作的要求,积极参加政治业务学习,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出满勤,干满点,身先士卒,为人师表。使教学......

    文科数学教学总结

    文科数学教学总结 文科数学教学总结1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文(1)班与文(2)班的数学老师,我回顾走过这一学期的路程,收益良多。本学期以来我采用的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努力实现大纲规定的......

    2013年广东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分布

    2013年广东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分布情况 选择题: 1.集合 2.定义域 3.复数 4.三角函数 5.程序框图 6.三视图 7.直线与圆 8.几何中的线面、面面关系 9.圆锥曲线(焦点、离心率、方程) 10.平面......

    数学知识点(人教版)小学-高中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数学目录          1.准备课 2.位置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认识图形(一)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6.11~20各数的认识 7.认识钟表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总......

    高中理科知识点总结

    高中理科知识点总结 生物 概念辨析 一、类脂与脂类 脂类:包括脂肪、固醇和类脂,因此脂类概念范围大。 类脂:脂类的一种,其概念的范围小。 二、纤维素、维生素与生物素 纤维素:......

    高中磁场知识点总结

    磁体是通过磁场对铁一类物质发生作用的,磁场和电场一样,是物质存在的另一种形式,是客观存在。小编提供了有关高中磁场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一、磁场磁极和磁极......

    高中思想政治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哲学前言 一、 概念 1、人类的基本活动:一是认识世界,一是改造世界。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含义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世界......

    高中电磁学知识点总结

    电磁学包括静电场、稳恒电流、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我们看看下面的高中电磁学知识点总结吧!高中电磁学知识点总结一、重要概念和规律(一)重要概念1.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