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剪纸的来历介绍

时间:2019-05-15 13:1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剪纸的来历介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剪纸的来历介绍》。

第一篇:关于剪纸的来历介绍

说到剪纸,大家都知道,它是我国传统手工纸艺制作工艺,从古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在现代,每到逢年过节之时,许多人还是保留着贴剪纸的习俗,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剪纸艺术意义深远,起源于中国,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由来和剪纸的历史是怎样的。

剪纸的由来

关于剪纸的由来,其实很早以前就开始了。那时候的人尝试着用一些图形来记事和内容呈现,但那时纸张还并没有出现,人们只能将一些资料记载在青铜器、竹简、兽皮等载体之上。而随着纸张的出现,这些创造性的图案便开始往纸张上转移。通过这样的前后对比,我们就能够看出,剪纸的由来就是来自于先民的图案记录方式。

剪纸的历史

1、中国传统文化剪纸艺术的历史有着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在一些薄片材料上制作工艺品,这是早在纸张出现以前就开始流行起来的,虽不是纸张制作,但却如出一辙,这就为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出现奠定了基础。据说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就可以为此证明。

2、而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艺术,应该是纸张的出现才正式开始的。剪纸的主要制作材料就是纸,而汉代时期纸张的出现,这就促进了剪纸的出现、发展和普及。那时候的纸张易腐烂,所以人们不会珍藏起来,坏了还能重新再剪。

3、北朝时期,人们用纸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花纹,据说目前发现最早且有据可查的剪纸便是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发现的五幅北朝团花剪纸。那时候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且少雨,纸张不易霉烂,小编猜想,这或许也是在新疆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4、到了唐代,剪纸已经有了大发展,那时候的人将剪纸图案应用于其他工艺方面,并且还有利用剪纸招魂的风俗流行。在现代的考古挖掘出多种唐代剪纸工艺品,如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即可看出当时的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相当高超,画面构图完整,表达出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

5、到了宋代,造纸业成熟,使得剪纸艺术越发普及。宋代剪纸用于各种领域之中,并且在南宋时期,还出现了以此为职业的艺人。那时候皮影戏盛行,也有用厚纸制作皮影造型的。宋代剪纸最大的创造便是瓷器剪纸印花图案,它是在施釉之时,贴上剪纸,入窑烧制而成的。

6、到了明清时代,民间剪纸艺术越发成熟,已经走向鼎盛时期。这时候的民间剪纸艺术运用范围就更加广阔了。但凡民间彩灯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再加工而成的。然而在明清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更多的是常常用作家居装饰,美化家居环境。

关于剪纸的由来和历史小编就介绍到这里了,剪纸有着极强的民间灵魂和气息,所以生存力超强,即便经过千年发展,剪纸艺术依旧长盛不衰,甚至变得愈发壮大起来。随着时代发展,现代剪纸已经发展到种类多样、内容齐全的样式,这足以看出剪纸在民俗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二篇:剪纸来历介绍

导语:剪纸常用工具有:剪刀、刻刀、铅笔、针和线、宣纸、蜡盘、煤油灯、熨斗、染料或者墨水和刷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剪纸来历介绍,欢迎阅读参考。

剪纸来历介绍

“剪纸窝”里剪纸乐

位于豫西山区的陕县南沟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民俗文化村——该村的民间传统剪纸艺术已有250多年历史,全村剪纸艺人达360多人。由于大家都是在居住的地坑院内或窑洞里创作剪纸作品,故被当地农民形象地誉为“剪纸窝”。农闲时节,村里的剪纸艺人们就会聚在一起,唱着自编的剪纸歌《十二月花》,纸随剪动,剪落曲终,让乡邻和游客深切感受到这里浓厚的民俗文化和艺术氛围。目前,南沟村已成立全省第一个村级剪纸协会,会员超过200人,全村一年剪纸收入可达二、三百万元。

黔东南苗族剪纸

黔东南是贵州省的一个民族自治州,也是全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区。这里的苗族民间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只是由于主要用做绣花底样,而不是作为独立的装饰欣赏品,所以不像苗绣那样名气大,光彩夺目。黔东南苗族称剪纸为“剪花”、“苗花纸”。在长期的刺绣实践中,艺人们发现用剪纸图案来代替在绣面上描绘图案,可以准确无误地不断复制,既省工又省时,同时也能保持绣面的干净洁亮,从此,她们就把剪纸图案作为刺绣艺术的“蓝本”。为了保证刺绣的质量,苗族妇女们把自己的聪明才华和喜怒哀乐等审美观融人到剪纸图案中,使之与众不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黔东南苗族民间剪纸的独特之处,首先表现在它的题材上,有许多与创世纪和人类起源有关的神话传说。如人头蝶身的剪纸图案,就是苗族古歌中的“蝴蝶妈妈”。传说蝴蝶妈妈是由枫树变的,因和水上的泡沫“游方”(恋爱)怀孕后生下12个蛋。经鹤字鸟替她孵了12年,才生出第一个姜央和雷公,以及龙、虎、蛇、象、水牛、娱蚁等12个兄弟,从此天下便有了人和动物。苗族民间剪纸图案中还有“桑扎射日”的神话,说的是古时候有“日月十二双,日夜不停跑;晒得田水啊,好比开水冒;晒得石头啊,软得像粘糕;晒得坡上啊,草木齐枯焦。”为此,苗族先祖造了一把巨大的弓,请一位叫桑扎的英雄去射日月。当桑扎射掉11对日月以后,剩下的一对日月被吓得藏起来了,天地变得黑茫茫一片,人们无法外出做活路。后来,先祖们请来公鸡,“公鸡拍拍翅,抬头高声喊;早晨哩哩叫,太阳出东方,下午哩哩叫,月亮接着上”。此后,万物得到生长,人类才得到安宁。从蝴蝶妈妈生人类及一切动物到兄妹合磨成亲、桑扎射日月、女人驯龙牛、女人驯象等剪纸图案看,既是对母系社会遗风的追溯,又是反映远古时代人类常与各种野兽和严重旱灾进行生死斗争的形象记录。另外,原始的巫术礼仪作为苗族生活的重要内容,在剪纸中也有较多的反映。苗族是多神论者,崇拜自然物,崇拜祖先,崇拜生命。他们认为人的祸福是由神鬼掌握的,要得福免灾就必须求神的护佑。巫师是沟通人与神的媒介,由他来祭神驱鬼。因此,苗族人对巫师非常虔诚尊重。剪纸中的巫师形象庄严肃穆,身佩执法的长剑,举着装有降伏恶鬼法力的葫芦,显得神秘莫测。这些古拙简朴、粗犷豪放、富有神话和宗教色彩的剪纸图案,充分展示了苗族的独特气质和久远的历史。

苗族民间剪纸的独特之处还表现在构思的新颖奇妙上。如《姜央兄妹合磨成亲》图,艺人为了扩大意境,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把发生在不同时间与空间的事物描绘在一幅画面上。你看,作者大胆而巧妙地把画面分成天空、山顶和山脚三部分,来表现三个不同的情节。天上飞的是蝴蝶和山鸡,山顶上站着拍手叫好的姜央,山脚下站着姜央的妹妹以及已合上了的石磨,还有被从山顶上滚下来的石磨吓惊了的野兔。这幅画面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洪水泛滥后,地上的人都被淹死了,姜央和妹妹藏在葫芦中幸免于难,为了繁衍人类,兄妹只好成亲等情节,非常巧妙地使这一远古传说得到精致的再现。又如三接式袖花剪纸图案,画面中间是双象斗兽,上方是人驯蚕身龙,下面是龙象相争,其余空处是鱼鸟虫蝶。这种奇特的构思,把原始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苗族妇女在构思时,把自己的观念意识、审美情趣注入其中,而不是机械地照搬生活现象。如袖花剪纸图案《狮子笛童》,描绘是一个笛童坐在已受过驯养的雄狮上,悠然吹笛,笛声阵阵,婉转动听,雄狮洗耳恭听,众雀乌、蝶群也纷纷飞来,整个画面体现了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态,充满了和谐,充满了吉祥,使人仿佛处在神话般的境界中。

苗族民间剪纸形式也灵活多样,各具特色。如“中心构图式”,艺人主要在画面中心表现主题,四周讲究相应的对称协调,用不同的花木草虫来装饰搭配。这与“不完全对称”式那种以中轴为坐标,以量的平均分配来使画面产生稳定感、层次感和节奏感有所不同,突破了只讲求统一,不讲求变化的单调刻板的构图形式。又如“中心对称式”,这种形式使画面有一个中心磁场,强调一定程序的收敛,使画面的狮、象、虎、鹿及其他图案有个向心点。当然,也有一部分构图是“中心外射式”的,其画面显现着一种外射的动力,图案中的鸟兽有的面对外框直冲而来,有一种不受任何制约之感。显然,剪纸艺人在这种构图中要表现的是富有动态和生命力的物象。这种活生生的、蕴藏着生命暗示的形式,非常贴切地表现了苗族艺人那种大胆泼辣、自由无揭的性格。另外,苗族民间剪纸的构图形式还有整体式、米字式等多种形式。在有限的画面上变静为动,变实为虚,扩展空间,从而使剪纸作品浑厚而不凝滞,具有生命动态美的艺术效果。

黔东南苗族妇女几乎人人都是剪纸能手。有许多还是本寨和邻近村寨公认的行家里手。如张志花、潘巫套、张二洞、王安义、张俊贤等,都是当地著名的剪纸艺人。

贵州剑河苗族剪纸

苗族剪纸俗称“花纸”、“剪花”、“绣花纸”,苗语称“西给港”、“西给榜”,译成汉语,即分别为“动物剪纸”和“花卉剪纸”。剑河苗族剪纸不同于汉民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窗花剪纸,其主要用途是作为苗族服饰刺绣纹样稿。类型可分为革东和新民、新合两种,手法主要采用剪、刻、扎等方式。题材范围涉及苗族神话传说和自然界中花、鸟、虫、鱼、动物形象等,内容反映了苗族对远古图腾和自然的崇拜,蕴涵着大量神秘的宗教文化信息和原始的艺术特征。从其制作的工艺流程和成品价值来看,它本身就是一件完整的工艺品。

苗族剪纸,历史久远,贵州省黔东南一带苗族世代传唱的《苗族古歌跋山涉水》中就有关于剪纸的描述。它是研究黔东南境内清水江上游苗族地区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的珍贵的形象资料,是一种既具有现实依据又有学理可循的真正的民间艺术,具有较高的、丰富而深遂的历史研究价值。如剪纸中出现较多的双头龙、双头鸟、双头蛇、双身共头龙等共头共身的形象即是“交”的暗喻,实际上它是苗族“吃牯藏”仪式活动中,一种巫仪文化的延伸。

剑河苗族剪纸的功能在当地体现为苗族刺绣的底样、蓝本和第一道工序,经过二次加工后,剪纸纹样在刺绣中得到再现和丰富,是苗族刺绣和服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

2008年,《苗族剪纸》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瑰丽的苗族剪纸 灿烂的民族文化

苗族群众用瑰丽的剪纸艺术,传承民族灿烂文化,在喀斯特贵州的大山深处,成为不断进入贵州的外地游客收藏的艺术珍品。

苗族是一个把历史写在服饰上的民族,苗族剪纸是苗族刺绣的底样,是苗族刺绣和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苗族剪纸本身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正是因为有了苗族剪纸,才有了苗族刺绣与服饰的灿烂。

苗族是我国西南人口较多、分布地域宽广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贵州和与之毗连的湘西、滇东、川南、渝南、鄂西南、桂北等七省(市、自治区)。

苗族多是生活在地理条件较差的大山区,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社会发展缓慢,保持着许多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承。苗族一些支系在刺绣中使用的剪纸花样,在艺术上与刺绣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由于它不是独立的展示,外界人知之不多。

剪纸艺术,润透了苗族人民的素朴生活、理想追求和审美观点,它是苗族文化的象征。

苗族没有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剪窗花的习惯,除在宗教活动中偶用几种图案极简单的剪纸外,只有刺绣才广用剪纸,而且花样繁多,因此人们所称的苗族剪纸,指的就是绣花剪纸。

《苗族古歌》“迁徒”一段中唱道:“姑姑嫂嫂,莫忘带针线,嫂嫂叫姑姑,莫忘带剪花。”在长期的生活生产过程中,苗族形成了多种独有的文化形态,剪纸已深刻渗透到苗族社会的方方面面,在人们的交往、娱乐等日常生活领域和其他的精神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贵州黔东南苗族称剪纸为“剪花”、“苗花纸”。苗语称作“榜细”。苗族织锦称“花带”,工艺上有织制和编制之分。苗族编制的花带称“金搓”。织制的工具是简易的织架和一把骨刀。原料是棉线、丝线或细毛线。传统图案是花鸟虫鱼、马鬃马足,“万”字八宝或吉祥汉字。整个织锦,色彩艳丽,装饰性很强,除了它自身的实用价值外,还是苗家馈赠亲友的礼物,也是少女们通常用来表达爱情的信物。

逢场、过节,那街头巷尾的“花摊”无不被苗家妇女围得水泄不通,那是她们在挑选自己喜爱的花样——剪纸。苗家妇女的装束特别讲究,不分单、夹衣,在胸前、袖口、裤脚边、围裙头都要镶上自己刺绣的花边。再加上日常生活用品(布制品)和儿童的衣裤帽的装饰所需的绣花边,真可算是数不胜数。因此,苗家的剪纸艺术和刺绣就像一对孪生姊妹,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贵州省苗族剪纸以黔东南州台江县境内施洞、老屯一带苗族群众的剪纸最有代表性。苗族民间剪纸把剪纸图案作为刺绣艺术的“蓝本”。苗族妇女们把自己的聪明才华和喜怒哀乐等审美观融人到剪纸图案中,使之与众不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苗族剪纸多为即兴作品。一般是剪纸艺人采用剪、扎、挑手法在纸上随意创作或花鸟虫鱼或龙凤麒麟,构图反映了苗族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心里。画面造型生动,线条自然流畅,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

苗族的剪纸是苗族人民长期生活在青山绿水之中的感受,通过对大自然的细心观察,以自己民族的审美追求,同时结合刺绣的要求,把要描绘 对象,通过提炼、加工、集中、变形,而创造出自己独树一帜的剪纸。

傣族剪纸

剪纸是云南许多民族喜爱和普及范围广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傣族剪纸为其中特色突出者之一,主要流传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

傣族剪纸最早见于本民族祭祀所用的纸马,后来在佛教文化和汉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充实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喜庆、宗教、丧葬及居家装饰等方面。傣族剪纸使用特制的剪刀、刻刀、凿子和锤子,或剪或凿,技艺很高。其内容多与傣族信仰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有关,也有反映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对象,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浓郁。常见图案有表现吉祥的龙、凤、孔雀、大象、狮子、麒麟、马鹿、骏马、游鱼等各种奇兽异鸟,也有形态各异的糯沾巴花、荷花、玫瑰花、菊花、茶花、杜鹃等植物花卉,还有亭台楼阁、佛塔、寺庙、房屋建筑等。剪纸的主要材质为纸、布、金属片等。傣族剪纸多用于佛殿的门窗、佛伞、佛幡、演出道具、节日彩棚、泼水龙亭以及居家装饰等,喜庆节日时用红、黄、蓝、绿、金等颜色的彩纸剪纸,丧事和在供寨头神“吕贺芒”与领兵神的小庙里则全部使用白色剪纸。

傣族剪纸作品线条连续穿插变化,匀称流畅,构图丰满。在技法上不仅采用线线相连的阳纹和线线相断的阴纹手法,还根据不同细节采用不镂空的刀痕线条,很多图案更以几何图形表现,形象生动,整齐美观。傣族剪纸在傣族赕佛活动中有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反映出傣族的历史、文化和审美追求,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已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在潞西的傣族村寨四处都能见到剪纸的踪影,家家户户都会剪一些简单的图案用于祭祀和赕佛,有不少颇有名气的剪纸艺人。

民俗味浓郁的安塞剪纸

“中国的剪纸在陕西,陕西的剪纸在陕北,陕北剪纸在安塞”,专家这样评价安塞剪纸。安塞剪纸风格独特,民俗味道十足,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包括了美学、哲学、历史学、人文学、民俗学、社会人类学的内容,是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组织部分,被誉为“地上文物”和“活化石”。

安塞剪纸是陕北农家妇女热爱生活,追求美的具体体现,也是陕北文化的代表之一。

每年春节或者喜庆的日子,安塞人都要铰剪纸、贴窗花,用来装饰生活环境,增加喜庆色彩。一进腊月,女人们围坐在一起边拉家长边剪窗花。临近年关,家家户户新糊的洁白的窗户纸上贴满了红红绿绿的剪纸,给朴素的农家生活增添了无限生机。这样,一个村子就像一个展览会。安塞让你就是这样创造传美的世界的。

1993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民名为“剪纸之乡”。2008年安塞剪纸获得“山花奖”。

侯雪昭,陕北安塞的一位普通妇女,从小学习剪纸。这门古老的艺术在她这里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候雪昭的剪纸既继承了传统的艺术风格,又体现了现代的生活气息,代表作有《姥姥采莲花》、《姥姥坐莲花》、《北谷子》等。她的绘画作品较精细、赋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她用手中的剪刀剪出了一片新天地。侯雪昭曾经随团出访过十多个多家,多次受到领导人的接见,2006年被评为陕西省三级工艺美术大师。

安塞候雪昭农家艺术苑里展示了候雪昭苦心创作的百余幅艺术精品。在我们一行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候雪昭现场为我们展示了她的剪纸创作。对于候雪昭来说,她的最大心愿就是安塞剪纸这门艺术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第三篇:剪纸介绍

百年剪纸 巧手夺天工

——省级非物质文化有遗产剪纸推介材料

中国历经五千年的沧桑岁月,风云变幻,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无数光辉灿烂的文明足迹,而民间艺术的传承在历史的演进中更是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剪纸正是这民间艺术中的一员。

通榆县的剪纸发展历经百年,如今已经取得辉煌的成就,在省级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中,李锐士剪纸更是名扬四海,别具一格。

追根溯源 中华剪纸历尽千年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6世纪。剪纸起源于古人祭祖祈神的活动,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两千年的发展史,使它浓缩了汉文化的传统理念,在其沿革中,与彩陶艺术、岩画艺术等艺术相互交织在一起,递延着古老民族的人文精神与思想脉搏。成为汉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传统信仰与人伦道德的缩影,也是观察一个民族的民俗风文化传承的窗口。

剪纸艺术是汉民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那些质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有着独特的艺术

魅力。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空间观念的二维性,刀味纸感,线条与装饰,写意与寓意等许多方面。

通榆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绩,2009年,“通榆县剪纸”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李锐士先生是通榆县剪纸的优秀传承人之一。历史悠久鹤乡绝技传承百年

通榆县位于吉林省西部的科尔沁草原上,历史悠久,文化内涵厚重,不仅有众多的文化遗迹,而且是民间文化的摇篮。通榆县的剪纸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初,清朝政府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在科尔沁蒙古族部居住地进行放荒,大量的山东、河北一带的移民进入通榆一带居住,这些移民带来了各地的生产及手工技艺,民间剪纸这项技艺就是这一时期传入通榆的。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通榆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李锐士剪纸源于家族承传,其曾祖父李春山、祖父李项辰、父亲李智三代均以教书为业,对民间工艺美术、书法、绘画都有一定的造诣。受其影响,李锐士从小就喜爱剪纸。从上中学、上大学到走上工作岗位,剪纸艺术一直是他唯一的爱好和追求。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李锐士剪纸以其独特表现形式,赋予剪纸艺术以新的内涵,即:以历史人物、中华精英、古代才女为题材,并配以诗词传记,作品既表现剪纸艺术,又突出历史人物,使其有机地融为一体,艺术地再现

这些古典人物和中华英杰,而形成其自己的剪纸风格——“诗意剪纸”。

别具匠心 李氏剪纸名扬天下

李锐士剪纸虽然源于家族传承,单他队剪纸艺术没有简单地沿袭剪纸的传统手法,而是在继承传统表现形式和技法上吸收了其它画种的精华,为我所用。如版技法、素描、人物写生等技法运用到剪纸作品,使剪出的人物形象生动,表情丰满,线条明快简洁,生动富有活力。

李锐士剪纸是在民间剪纸的基础上,广收博彩其他美术作品的营养而独创的民间美术作品。其表现内容、艺术形式都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在剪纸人物的选择上,突出表现历史上和当今时代的精英人物,每件作品对观众都有启迪和教育意义。

他的剪纸主要以古代仕女、历史人物头像、中华英杰为主,为了不断地扩大诗意剪纸的影响,于1998年经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锐士剪纸作品辑《中华英杰》。该书用剪纸的形式表现从1840年以来到我们今天的300余位民族精英,并配以详实的文字说明。出版当年该书被列入白城市“两史一情”教育辅助教材。在此基础上,又于2006年经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锐士的第二本剪纸艺术专辑《绝艳惊才》。该书以剪纸的手法再现300余位中国古代才女,并配以诗词、传记,可以说图文并茂,技法高超。两部书的出版发行,既

奠定了李锐士剪纸艺术的地位,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李锐士剪纸的影响。其作品不仅多次在白城博物馆展出,也被选为市政府礼品馈赠国际友人。

在李锐士的人物剪纸作品集中的近千个古代、近现代人物不仅有人物形象,还有诗意、传记等,不论在剪纸技术,还是在表现内容上,都在原民间剪纸的基础上有了创新和发展,赋予剪纸艺术以新的内容和生命力。

殚精竭虑 成名不忘振兴家乡

2009年,李锐士剪纸被列入省级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李锐士本人也被评选为首届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师。如今,李锐士剪纸不仅在通榆县家喻户想,而且在中国剪纸界也颇负盛名。

成名之后的李锐士依然心系家乡,在成立李锐士剪纸工作室后招收学员传承剪纸技艺,同时还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报纸宣传剪纸文化,扩大影响,提高通榆剪纸的知名度,这样一来不仅使通榆县的剪纸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同时也带动了通榆县旅游业的振兴。而李锐士的学生们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通榆县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安秀侠就师从李锐士。

如今,李锐士剪纸不仅仅成为了通榆县的名片之一,而且成为了中国剪纸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通榆经济,创建文化名城都起到了积极且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剪纸介绍

每到新春佳节之时,许多地区的人们都会在窗户上贴上各种象征美好寓意的剪纸窗花。这些窗花的出现,不仅烘托了节日气氛,也为人们带来了吉祥的寓意,还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可以说,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窗花,有着十分值得考究的文化与历史。

起源于民间的艺术

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灯花等。

剪纸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的西汉,当时纸张并没有诞生,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这个时期出现的作品还没有被称做剪纸,但他们的雕刻技法与剪纸如出一辙,为剪纸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剪纸制作简便,由于其能够充分反映百姓的生活内涵,所以大多在民间流行。剪纸的产生流行还跟民间的风俗有关,在新疆吐鲁番盆地古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剪纸,当时是用来祭祀的。我国古代一直流传着剪纸招魂的风俗,这也促使了剪纸在民间的发展流行。

随着剪纸艺术的发展,剪纸作品的表现内容越来越多样,到了宋代,造纸业成熟,剪纸进一步得到普及。不仅祭祀用到剪纸,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是灯彩、茶盏的装饰,都有剪纸作品的出现。

直到现在我国民间还流行着剪纸的习俗,逢年过节抑或新婚喜庆,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窗纸或明亮的玻璃窗上、墙上、门上、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

剪出看不见的东西

民间工艺美术师徐阳曾介绍,剪纸是平面纸张的镂空艺术,基本单元是线条和块面,基本语言符号是装饰化的点、线、面,受材料的限制,剪纸不善于表现多层次复杂的画面内容和光影效果及物象的体积、深度和起伏。

正是这种局限性也给剪纸带来了更多的创作思维空间,把三维甚至是多维的空间,简化成二维空间。无限远的空间、无限复杂的形体都被放置在一个平面上,因此,在创作者的剪刀下,剪纸没有体积、空间,根据构思和简化,创作者可随心所欲地创作。

民间剪纸构图思维不受生活惯例、题材内容局限的特点,也给剪纸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将多维画面形象化到二维剪纸上,还需要通过剪纸展示出更深的东西。

剪纸不同于写生,借用透视原理把现实物象通过剪纸展示出来,只能表明这个人平面构图思维和技巧非常高超。真正的剪纸必须包含民俗性、吉祥性和意象性三要素,这才是剪纸的艺术感染力和核心所在。

徐阳说,看不见的东西不仅有物象的多维面,还有画面整体带给人们的心灵感悟。在剪纸行当里,看不见的是合理的,但不剪出来却是不合理的。

画面与寓意同时欣赏

剪纸采用平视构图,用展开式的思维方式,将若干形象创造性地组织起来,通过画面之间连贯、对比的结构,表达人们的某种愿望。

剪纸首先是一门画面艺术,追求画面感是剪纸的基本,因为剪纸的基本方法是镂空,由于镂空,就形成了阳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连,阴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断,如果把一部分的线条剪断了,就会使整张剪纸支离破碎,形不成画面。这就要求剪纸创作者在构思、简化时一定要遵循这种艺术类别基本的画面构图原则。

欣赏剪纸的画面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是体会画面背后的意思。我国民间剪纸的内容很多,寓意也很广。“鹤鹿同春”是民间剪纸的主题纹样,有资料记载,鹤即“玄鸟”,玄鸟是“候鸟”总称。在民间文化中鹿称为“候兽”,鹿鹤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征。并且民间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鹿与鹤在一起又有福禄长寿之意。

除此外,剪纸通常选择的意象有娃娃、葫芦、莲花等,这些形象象征多子,中国传统认为多子便会多福。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等因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表达了人们渴望家畜兴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也是剪纸表现的重要内容。

第五篇: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来历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来历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从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显出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其不同形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这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剪纸的纹样大致可以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还有人提出加上世界珍奇、现代器物两类,共计11类。

又中国剪纸的特点,表现为题材的寓意,所以寓意可作为分来的依据,由此可分为:纳吉祝福、怯邪、除恶、劝勉、警戒、趣味等七类。

有人认为剪纸的分类应以用途为据,由此可分为:

(1)装饰类:贴于它物之上以供欣赏或增加它物之美的剪纸,如窗花

(2)俗信类:用于祭祀、祈福、怯灾、怯邪、驱毒的剪纸,如门神

(3)稿模类:用于版模、印染的剪纸,如绣稿

(4)设计类:能增加它物之美,或能宣扬它物的剪纸,如电影或电视的片头

另外也有人认为剪纸应分为三类:

(1)凡是用单色纸剪做的窗花、彩稿(花样子),称为剪纸。

(2)凡是用彩色纸剪做、经粘贴而成的作品,应称为剪贴。

(3)凡是剪后再填色的作品应称为剪画。此种说法未免含混笼统、似是而非,不仅类同窗花的繁多作品未列入,而且剪画一词释义尚多,不宜据于列类,何况剪而染色的作品将如何归类,实待商榷。剪纸的发展

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剪纸的主要材料是纸。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过去一直公认造纸术是蔡伦于公元105年前后发明的。后来陕西省扶风县出土了西汉时期的纸,专家们认为纸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要提前到汉平帝之前,可能在宣帝时期(公元前73一前49年)。不管结论最后怎么定,在纸发明之前,不会有真正的剪纸。但用其它薄片材料用于剪刻镂花,却在有纸之前。让我们查看一下有关文物和史料记载:

战国(公元前476一前221年)

① 1950一1952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用银箔镂空刻花的弧形装饰物。

② 湖南长沙黄泥圹出土的晋代金片装饰物。这些用银箔镂空而成的装饰物,虽然不能说就是剪纸,但在刻制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了剪纸艺术的前身。

北朝(公元386一534年)

用纸剪成美丽的图案花纹,目前最早发现而且有据可查的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先后出土了五幅团花剪纸。

*剪纸是一种民间传统工艺品。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上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签”)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剪纸的工具,一般只用一把小剪刀,有的职业艺人则用一种特制的刻刀刻制,称为“刻纸”。

下载关于剪纸的来历介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剪纸的来历介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剪纸资料介绍

    导读: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

    傣族剪纸介绍

    傣族剪纸剪纸是云南许多民族喜爱和普及范围广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傣族剪纸为其中特色突出者之一,主要流传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傣族剪纸最早见于本民族祭祀所用......

    剪纸的介绍

    80岁非遗传人,巧手剪纸免费送福禄寿喜娃娃、林书豪、雷锋头像,还有各种精美窗花,这些可都是剪纸哦,并且都是出自非遗传人马家轩老人的巧手,想要的话就打星报热线吧,数量有限先到先......

    浦江剪纸介绍

    浦江剪纸历史悠久,元明之际就有记载,浦江大文学家宋濂在明洪武庚戌(1730)写的《哀王御史》的诗中有“剪纸难招御史魂”之句。浦江剪纸工艺精巧、题材广泛,生活情趣浓郁,尤其是清......

    剪纸由来介绍

    导语: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剪纸由来介绍,欢迎阅......

    中国剪纸资料介绍

    剪纸是项世界性的艺术,在亚洲的中国、韩国、日本、印度,欧洲的德国、法国,剪纸艺术都有很漫长的发展过程,北美的美国也有新发展起来的美国现代剪纸。西方剪纸着重实况、实景和实......

    剪纸简介资料介绍

    导语: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剪纸简介资料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剪纸简介资料介绍剪......

    河北民间剪纸介绍

    河北民间剪纸河北蔚县50年代出了个王老赏,一时成为河北剪纸的代表人物。他具有将一般画稿转换成剪、刻纸语言的能力,并完善了传统刻纸及染色的技法,使之成为可脱离民俗背景而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