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登黄鹤楼文言文翻译
导语: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 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登黄鹤楼文言文翻译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登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简介】
崔颢(hào),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士,(约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的作品『黄鹤楼』被严羽称为“七律第一”。他才思敏捷,擅于写诗,唐代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这些都是为了什么?很值得人们思考。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作品有《崔颢集》。
【译文】
传说中的仙人驾黄鹤离去,这个地方只留下了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会返回,几千年过去了,只留下了白云在这里飘荡。
白日下汉江(平原)之碧树清晰可数,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日已黄昏却不知何处是我的家乡?面对江面上弥漫的茫茫烟波,让我愁绪油然而生。
【诗歌体裁】七言律师
【诗歌赏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怎样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第二篇:黄鹤楼记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黄鹤楼记》是唐代阎伯理所作的一篇记,载于《文苑英华》中,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突现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现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的思想感情和对仙人的仰慕之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鹤楼记文言文注释及翻译,欢迎阅读。
黄鹤楼记
州1城西南隅2,有黄鹤楼者。《图经》3云:“费祎4登仙5,尝6驾7黄鹤返憩8于此,遂9以10名楼。”事列11《神仙》12之传,迹存《述异》13之志。观其14耸构巍峨15,高标巃嵸16,上倚河汉17,下临江流;重檐翼18馆,四闼19霞敞20;坐窥井邑21,俯拍云烟:亦荆吴22形胜之最23也。何必濑乡九柱
24、东阳八咏25,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26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27之芳尘。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28有命抽毫,纪兹贞石。
时皇唐永泰元年29,岁次大荒落30,月孟夏31,日庚寅32也。
文言文注释
1.州:指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
2.隅:角落。
3.《图经》:记载某地风俗,物产,附有地图的书籍。
4.费祎:字文伟,三国时蜀汉大将军。
5.登仙:成仙。
6.尝:曾经。
7.驾:骑。
8.憩:休息。
9.遂:于是,就。
10.以:用。
11.列:记载。
12.《神仙》:即《神仙传》,晋代葛洪著,专记神仙故事。
13.《述异》之志:是《述异记》,南朝梁任昉著,多载志怪故事。
14.其:代词,指黄鹤楼。
15.巍峨:高大雄伟的样子
16.巃嵸:高耸的样子。
17.河汉:银河。
18.翼:古代建筑的飞檐。
19.闼:门。
20.霞敞:高大宽敞。
21.井邑:城乡。
22.荆吴:楚国和吴国,这里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23.之:的。
24.最:最美的地方。
25.濑乡九柱:指位于濑乡的老子祠,故址在今河南鹿邑。柱,屋柱,代指屋宇。九,泛指多数。
26.东阳八咏:指南齐文学家沈约任东阳太守时所建八咏楼。楼原名元畅楼,沈约有《登台望秋月》等诗八首,称八咏诗,故称。
27.仲宣:汉文学家王粲(177—217年),善诗赋。所作《登楼赋》颇有名。
28.叔伟:荀叔伟,曾于黄鹤楼上见到仙人驾鹤而至。事见《述异记》。
29.“乃喟然曰”五句:传说汉辽东人丁令威学道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有少年欲射之,鹤乃飞鸣作人言:“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事见晋陶潜《搜神后记》。
30.永泰元年:即公元765年。永泰为唐代宗的年号。
31.大荒落:《尔雅》纪年,太岁运行到地支“巳”的方位。
32.孟夏:四月。
33.庚寅:二十七日。
翻译
在鄂州城的西南角,有一座楼叫黄鹤楼。《图经》上说:“费祎成仙,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在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事情记载在《神仙传》上,事迹保存在《述异记》上。观看黄鹤楼这座矗立着的楼宇,高大雄伟,高高耸立。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的翅膀一样高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黄鹤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和吴地山川胜迹最美的地方。没有必要去濑乡的老子祠,去东阳的八咏楼,这里就可以观赏景色、会集神仙了。
刺史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是河南的穆宁,他一上任就把政事治理得很好,一发出号召老百姓就十分拥护。有时在公务之余他来此小憩,有时他登车在此把客人送到很远的地方,他游览一定来这里,设宴也一定在这里。从黄鹤楼上可以极目遥望浩浩的长江,可以看见众多的高山。朝中的文人想抒发感怀的时候,可以来此读到王粲的《登楼赋》,如果想寻找仙人的踪迹,来此可以找到荀叔伟驾鹤来临的地方。于是人们常常感叹说:“在荣华富贵之时,人们常常一起歌咏这雄伟的黄鹤楼,等到衰败的时候,看到黄鹤楼就常常感到物是人已非。”我奉命执笔,在这坚硬的石头上写下了这段文字。
时间是皇唐永泰元年,太岁纪年为大荒落,四月二十七日。
第三篇:崔颢《登黄鹤楼》原文翻译与赏析
崔颢《登黄鹤楼》原文翻译与赏析
《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2] 3.乘:驾。4.去:离开。5.空:只。6.返:通返,返回。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悠悠:飘荡的样子。9.川:平原。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
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14.乡关:故乡。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韵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评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怎样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他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下这样的结论绝不是哪一个人,更不是我硬要往开封人脸上贴金。《唐诗三百首》是后人对唐诗的选集,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分联详析
首联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
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颔联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诗中“黄鹤”所指甚明,除了实体“仙鹤”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即“一切”之意。“不复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如果说这个词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那么“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乡愁。
尾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
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第四篇:黄鹤楼翻译
鄂州城西南角上,有一座黄鹤楼。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和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鄂州城西南角上,有一座黄鹤楼。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和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鄂州城西南角上,有一座黄鹤楼。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和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鄂州城西南角上,有一座黄鹤楼。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和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鄂州城西南角上,有一座黄鹤楼。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和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第五篇:《登黄鹤楼》教学设计
幼儿园 大班语言教育活动案例
执教人:王金花
活动内容:《登鹳雀楼》
活动目标:
1、理解诗句含义,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3、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4、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活动准备
1、《语言表达》青版幼儿读本每人一本。
2、挂图一副。(《登鹳雀楼》相关图片)
3、课前丰富一些《登鹳雀楼》的有关知识。
4、自制小乐器。(沙球、响板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破题质疑
1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简介《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3师介绍鹳雀楼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的原因,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登上高处远眺的所见和心理感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登鹳雀楼》这首古诗,大家先听老师来朗诵一下:
1、老师朗诵,幼儿初步了解其内容(教师语速放慢)
2、教师边出示图片边朗诵,为幼儿解释诗句的意思。
3、教师分句教幼儿朗诵,让幼儿感悟诗句内容。
4、师生齐读。
(三)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1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自由读。
3指名读。
4.教师小结设问:鹳雀楼共有三层。这是诗人登上第二层看到的图景,看着眼前的景象,诗人心里想: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上一层楼。诗人登高远望,写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板书站得高看得远)
6.指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7.小结:后两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到现在还常常被人们所引用。(引 导
学生领悟哲理,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自由练读,同座互读互评,指名读,大家评)2.小结。(小结幼儿背诵情况)3.背诵全诗。
(五)总结。
通过学习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只有站的,才能高看的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