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木工程方面的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土木工程方面的论文,欢迎查看!
土木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技术
摘要:为保证工程施工项目安全顺利进行,对工程施工中的基坑实施边坡支护工作变得非常重要,因此,选择合适的边坡支护方案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和稳定性的必要因素。
关键词:土木工程;边坡支护技术;施工;质量控制
0引言
边坡支护有利于施工的安全和稳定,边坡支护可以预防施工中出现边坡滑塌和边坡侧向偏移的情况。边坡支护方案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边坡工程的影响因素,从而可以提升施工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
1土木工程中的边坡支护技术
1.1土钉支护施工技术
土钉支护适用在地下水位不太高的特定土质边坡,在深度小于12m的基坑边坡较为常见。土钉支护施工工艺:基坑降水→基坑开挖→基坑修坡→初喷边坡混凝土→钻成孔→土钉制作→土钉插孔→土钉孔注浆→绑扎钢筋网→终喷边坡混凝土等工序。该技术适应性强,安全性高,节省了工程材料,同时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稳定性较高。
1.2边坡锚喷支护技术
边坡锚喷支护是由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等支护构件组合而成的支护形式。锚杆施工工艺:清理边坡→旋钻锚杆孔→清孔→注浆→安插锚杆→保护及拉拔。喷射混凝土(喷浆)施工工艺:原材料(砂石料、水泥、水、早强剂)→搅拌机→喷射机(同时加速凝剂)→喷嘴→喷射面。锚喷支护具有结构简单、承载力高、安全可靠、适应性强,施工机具简单、施工灵活,可与土石方开挖同步进行,不占用总工期,不需打桩,支护费用相对较少。
1.3排桩加水平向和竖向支撑边坡支护施工技术
当基坑工程常受到周边建筑物、地下各种管线、地下水等因素的制约,在基坑平面以外没有足够的空间安全放坡,对基坑稳定和位移控制要求严的情况,就必须设计成排桩加水平向和竖向支撑,此施工结构可可以提升深基坑支护体系的强度和稳定性,这在大面积深基坑工程适用。施工工艺为:平整场地→确定基坑周围边界线→探寻地下管线→确定排桩桩位→施工桩基→开挖土方→施工顶部第一道内支撑→继续开挖土方→施工第二道内支撑→至基坑底标高→浇筑底板混凝土→施工二层地下室→拆除第二道内支撑→施工一层地下室→拆除第一道内支撑。该支护体系常与井点降水联合使用,能有效控制基坑周边土体的侧向变形和坑底的隆起。
2土木工程中边坡支护技术的应用
2.1边坡支护方案的比选
边坡支护是一个多系统、综合性强的工程,需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力学、土力学、地基与基础等专业知识和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相结合,施工过程中不但要保证边坡自身安全,还要降低对周围埋地的煤气、上水、下水、电讯、电缆等管线的影响,不合理的土方开挖方式、步骤和速度可能导致边坡支护变位或失稳,为了保证土木工程施工的安全与质量,可先进行支护方案的比选,并明确对应的技术标准。例如,在选土钉支护方案时应确定土钉的深度位置及编号,确保支护工程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并由第三方完成拉拔试验,检查土钉打入效果;按规定的比例注浆,适当情况下可以采取补浆处理。
2.2边坡支护中的基坑开挖
施工过程中,基坑开挖是土木工程边坡支护的重要环节,在进行开挖时,不可避免地会对现场土层结构造成一定破坏,增加开挖的难度,以致到了基坑挖掘的后期,容易出现偏移。为此可对土方分层开挖,分层厚度20cm左右,且基坑开挖和基坑边坡支护交叉同步进行,支护完成后紧接开挖,并遵循分区分段开挖原则,避免超过基坑原本的设计量,挖至基坑底部设计标高上30cm停止开挖,进入人工修边检底,规范施工流程,确保施工质量。
2.3边坡支护中的安全措施
地质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土木工程地质条件的临界值,为避免边坡发生过大变形的风险,施工中需根据地质监测的数据,对施工方案提出及时改进。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熟练掌握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持证上岗。监理部门应经常性地巡视、抽查、审查、督促,与施工人员一起组织安全检查工作。
3土木工程中边坡支护技术的质量控制
边坡支护前,应对施工图纸进行技术交底,熟悉土质特性,技术和管理人员一起制定对应的质量安全管控制度,规划施工组织技术,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保证施工材料运输通畅,材料设备可随时进入施工状态,如期施工。边坡支护施工中,应熟悉现场,对施工内容随时检查纠偏,根据天气变化,调整优化施工工序,并及时做好保护检修,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在边坡支护施工完成后,对边坡支护部分进行经常性检查,对问题位置和原因做好记录,以便及时维修和管理。
4结语
边坡支护技术作为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安全和质量,选择合理的边坡支护方案和施工方法,可为施工单位带来良好的经济利益和长远的社会效益。
新世纪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土木工程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新世纪,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土木工程建设在为人们带来经济利益和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入手,深入分析了如何在新世纪实现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希望以此能够使人们认识到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加快可持续发展,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新世纪;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走过了一个迅猛发展的时期。在中国各地上,高楼大厦、铁路、公路等一批又一批的出现,开始投入到新世纪的使用之中。随着这些新结构的使用,也开始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环境污染、河流污染、绿化面积降低等,这逐步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注。为了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建设环境,就要求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来更大程度的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新世纪的土木工程,要坚持绿色施工、经济原则、环保原则,不仅要降低成本,而且要保证能够降低对环境污染和损害。
1土木工程施工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施工主要是将施工设计图付诸实施,使得产品最终完成的过程。在施工过程中,同样也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在施工过程中,人们可能不可避免给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同时也会给周边住户造成不便和污染。那么,要想坚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尽可能的将这些污染降到最低。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挖掘地面,那么就会破坏土壤,使得产生一些的粉尘,造成大气污染。设备的安装、运转,同样也会造成噪音,给人们带来很多的不利。施工过程中需对一些材料和砂石进行运输或者填埋,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与当地的交通相冲突,从而不利于施工的进行。
2土木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也要充分的考虑到土木工程所用的材料是否坚持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目前,人们在土木工程中主要用到的材料是钢筋混凝土,以及水泥、粗细骨料等等。相关数据表示,人们现在每年的水泥用量占到了世界上的1/3,这么大的比例也同样的说明了我国在土木工程中所投入之大。从水泥原料的开采,到加工、生产,在每一个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会有浪费,长此以往,土木工程整个项目就面临着浪费,势必会影响到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土木工程所用的混凝土,其大多是由砂石、石灰石等原材料构成的。土木工程建设,离不开生产者源源不断的从大自然开采砂石等原料,这样,不可避免的会使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绿色的转化,就必须在实际的过程中通过使用一些废弃物来代替原材料,变废为宝,二次使用。此外,还要更加注重降低废渣的堆积和污染。
3应用新兴技术,实现健康监测
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一些新兴技术开始出现,并广泛的应用于土木工程中。现代传感技术、信号分析技术的出现,为人们实现健康监测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使土木工程的发展有了巨大的转变。健康监测,主要就是在结构系统中安装各种感应器,让其自动的对环境进行监测,并加强对周边环境的评估,从而为结构性的管理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目前,已经有很多的建筑工程都安装了健康监测系统,如:东海大桥,香港青马大桥等等。这些工程建筑采用健康监测系统后,大大降低了发生故障的几率,从而更好的保障了工程的合理进行。这项安全健康监测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在发现建筑出现异常,并进行反映,从而发出信号,让施工人员进行修复和加固,从而降低因建筑老化而带来的一些损失,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土木工程的健康持续发展。
4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土木设施再利用
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例如,在夏季时,可以通过建筑中的一些绿化成分,降低墙砖的温度,从而降低空调的使用;也可以选用一些多孔墙砖,使得墙体在冬季时能够保温。通过充分的利用一些新能源,从而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例如,在我国的上海地区,有不少的厂区,也已经创造性的改造成了一些展览厅、工作室,这样,既符合现代的要求,又能够有效的避免浪费,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5开发利用再生资源,保证绿色发展
现阶段,我国每年所产生的废弃的混凝土垃圾达到了1360万吨,在清理的过程中工作量极其的大,不仅给运输造成很大的困难,而且也严重破坏了环境。针对这种情况,有关部门提出使用钢材结构和混凝土,这类绿色建材,符合标准,同时也能很好的节约成本,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开发利用再生资源,减轻环境的压力,从而保证土木工程实现绿色发展、科学发展。新世纪,要想更好的促进绿色发展,就需政府部门提出战略性的政策,从当前实际出发,使政策战略能够满足实际,从而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合理运用,降低浪费,实现突破性发展。
6结束语
新世纪,要想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降低认为的能源消耗,可以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创造出更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对土木工程的监测,做好后期的完善修补工作,制定严密的拆除计划,对废弃物进行综合的利用,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全利.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7):30+32.[2]张楠.新时期的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J].住宅与房地产,2016,(3):132.[3]崔宇磊.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探[J].住宅与房地产,2015,(19):161.[4]黄斌.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郑州大学,2006.[5]杨茹,周波,秦振涛.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生态经济,2010,(8):125-128.[6]唐军军,王艳菲.关于土木工程走可持续发展的简单讨论[J].硅谷,2010,(15):119
[7]吕志涛.新世纪的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J].江苏建筑,2003,(S1):31-35.[8]王小峰.浅谈土木工程中的绿色施工和可持续发展[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6):25-26.[9]李忠祥.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24):65.
第二篇:土木工程论文
怀着对大学的向往,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我步入了大学的校门,很荣幸被工程管理专业录取,学土木是我小时候的愿望,如今这个愿望实现了,我正向着现实一步步的迈进,我父亲是建筑工程师,我经常到工地玩耍,在不经意间也了解到了一些关于土木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我早就与土木结下了不解之缘。进入高校听完多位教授系统的讲述后,我对土木工程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土木工程分为房屋建造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公路桥梁工程等,我最喜欢房建工程,作为一个房屋建造者,我深知责任重大,特别是在5.12大地震之后。所以我更应该好好学习这一学科。
一、我对土木工程的认识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矿井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和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工程制图、工程测量、计算机应用、专业实验、结构设计及施工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具备从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工程、海岸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相关研究工作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
2.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学和工程制图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3.掌握建筑材料、结构计算、构件设计、地基处理、给水排水工程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原理、方法与技能,初步具有从事土建结构工程的设计与研究工作的能力;
4.掌握建筑机械、电工学、工程测量、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工程监测、工程概预算以及工程招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初步具有从事工程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能力;
5.熟悉各类土木工程的建设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土木工程各主干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力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石力学、地基与基础、工程地质学、工程水文学、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工程制图、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专业实习或生产实习、结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
主要专业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结构试验、土质试验等。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建筑学 城市规划 土木工程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给排水工程 土木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二、专业就业状况及趋势
我是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而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领域涉及建筑工程、工程施工和控制管理、房地产经营以及金融、宾馆、贸易等行业部门的管理工作。这一专业涉及就业领域对人才的大量需求比较普遍。从银行证券到酒店宾馆,从建筑企业到房地产开发公司都急需补充大量的工程营造管理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因此人才市场上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该专业就业领域所涉及到的工作是:综合系统地运用管理、建筑、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侧重于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以及房地产经营开发,并熟悉我国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进行企业工程开发建设项目的经营和管理。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修改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就业政策,为专业人才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市场环境,完善了专业人才尤其是高校毕业生脱颖而出的市场机制。北京市先后出台了《北京招聘外地人才细则》等政策,使外地专业人才留京之路进一步拓宽。享受政策优惠的人才包括从事科技、文教、经贸等工作,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人事关系和常住户口不在北京市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需注意三个问题。第一、就业时要分清主次。在择业时应把事业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工作地点的选取。经济发达省市的建筑业市场已趋于饱和,而中西部地区则刚刚起步,选择落后地区将有助于自己今后长远的发展;第二、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能力合理地选择职业。应做好自我能力水平的分析,知道自己知识能力适用于哪些具体职位和工作;第三、就业时不应以金钱作为衡量事业成功的尺度,应着眼长远,选择对自己长远发展有利的职业。从北京市国际展览中心人才交流会的状况来看,近几年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出现明显好转,但比起有经验的人员还比较逊色。
与专业就业领域相关的主要行业之一是房地产业。这一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国民经济整体形势不断好转逐渐走向高潮,住宅投资和市场需求全面看好。2000年一季度北京市完成投资34.6亿元,增长16.9%。从长期看,竣工面积升幅将下降,而需求面积将上升,供求形势乐观。个性鲜明、外观典雅的经济型住房将大受欢迎。同时政府将继续加大城建投资力度。今年以北京市为例,政府投资460元亿进行房地产建设项目的开发。由此可见,房地产行业向着好的形势不断发展。但机遇与竞争并存,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房地产业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越来越注重专业化的竞争:房盘设计的专业化、周围社区服务的专业化以及相关物业管理的专业化。顺应行业专业化发展的趋势,相关的职业也将呈现出专业化发展的态势,使原来的职业逐渐细分,达到功能运作的合理与完善,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该专业毕业生就业趋势,也将逐步适应市场行业的快节奏发展步伐,在全行业回暖的经济背景下,在与国际化逐渐接轨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
三、我大学四年的规划
为了适应社会的要求,为了自己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应该为自己设计一个有用的人生规划,在学期间:
第一、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学和工程制图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第二、.掌握建筑材料、结构计算、构件设计、地基处理、给水排水工程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原理、方法与技能,初步具有从事土建结构工程的设计与研究工作的能力;
第三、掌握建筑机械、电工学、工程测量、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工程监测、工程概预算以及工程招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初步具有从事工程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能力;
第四、熟悉各类土木工程的建设方针、政策和法规;
第五、工程各主干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第六、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我相信我只要按照以上规划去做,一定能收获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只说没用,关键是要去实践,只去空想而不去努力是没有结果的,所以我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学习这门课程。
第三篇:土木工程论文
土
木
工
程
概
论
论
文
院系:土木 专业:工程力学
学号:200904220
姓名:杨远
浅谈土木工程的发展变化
土木在古代意指建住房屋等工事,主要靠泥土和木料,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成为人类改造和建设生活,生产环境的先行基本手段。建造的各种工程设施,满足了当时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也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面貌。当我们看到大楼和桥梁以及各种工程建筑都是土木工程的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土木工程概论》使我了解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工程。现代土木工程包括了房屋建筑工程,公路道路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机场工程,地下工程,港口,码头工程等,其不断的发展构成了我们这美好的世界。才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为人类提供方便的各种工程。
房屋建筑工程的发展是土木工程的核心,造就了我国住宅展业的发展。住
宅产业的提出,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需要,是产业经济的产物,不是一般的三次产业分类,而是系统化的产业概念。住宅产业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住 宅产业系指从事住宅设计、建造及其构件、配件的生产和销售及其经营活动的总称。广义住宅产业,应从住宅商品的形成过程向前延伸,包括项目的策划、规划设 计、住宅部品的研发生产与流通供应、施工建造,向后延伸包括住宅交易、物业管理、住宅金融等。中国的房市红红火火,新式住宅名词层出不穷,媒体上充斥着许多新概念,诸如“绿色住 宅”、“生态住宅”、“节能住宅”、“健康住宅”、“康居工程”、“科技住宅”等等。地产商们也常常用这样的词汇来包装自己的楼盘,迎合购房者追求健康、舒适、高品质生活的居住心理要求。那么这些名词仅仅是开发商为了达到销售目的所采用的概念炒作,还是真正体现创新性的新型楼盘形态呢?面对如此总多的选 择,究竟哪一种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居住类型呢?这也是很多购房者所关注的问题。现代化造就了这样那样的宏伟建筑造就了我们舒适和美丽的住宅房屋,这些都得益于土木工程的发展。
桥梁工程学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交通运输对它的需要。古代桥梁以通行人、畜为主,载重不大,桥面纵坡可以较陡,甚至可以铺设台阶。在有重载马车之后,载重量逐步加大,桥面纵坡也必须使之平缓。这时的桥梁材料仍以木、石为主,铸铁和锻铁很少使用。从桥梁的原始雏形——堤梁(及在浅滩溪涧中筑起一个个石堤,堤间流水,人从石堤上跨越)、独木桥、浮桥(架设在船只上的桥)和石拱到现在超千米跨度的悬索桥,桥梁工程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发展可谓翻天覆地。然而桥梁工程能拥有这翻天覆地的发展取决于工程材料和工程技术迅猛发展的有力推动。在原始社会里,懵然无知的古人类还只是追求有一个起身的洞穴和能填饱肚子的食物,还不会想到桥。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交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创造了桥。然而那时工程材料的使用仅限于天然的木和石块,且工程技术非常落后,所以人们只能建造简单的桥——堤梁、独木桥和简单的石拱。二十世纪以来,公路交通有很大发展。在内陆,需要在更多的河流、峡谷之上建桥。在城市中,以及在各种交通线路相交处,需要建造立交桥。在沿海,既需在大船通航的河口、海湾、海峡修建特大跨度桥梁,又需在某些海岛与大陆之间修建长桥。由于更多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现代桥梁工程的发展尤其迅速,世界各国相继建造出超千米的桥梁。世界上跨径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西班牙的卢纳巴里奥斯桥,跨径达440m,采用了双面辐射形密索布置.目前中国
在建的一批公路桥梁,无论是桥梁的数量还是工程规模、技术难度、科技含量,都代表着当今世界的先进水平,创造了中国建桥史之最。据悉,这些桥梁主要有:阳逻长江大桥,主跨1280米的悬索桥;南京长江三桥,主跨648米的斜拉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跨江连岛的主跨1490米悬索桥和406米斜拉桥组合;深圳湾跨海大桥,主跨180米独塔单索面斜拉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主跨1088米的斜拉桥,居世界第一;杭州湾跨海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全长36公里,是世上在建最长的公路跨海大桥。一个国家同时在建这么多世界级桥梁,在世界上不多见。桥梁需要大量修建,而人力、物力、财力有限;于是,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引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桥式,对结构行为进行更精确的数值分析,采用更精确的结构试验进行验证,以使桥梁建设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道路工程伴同人类活动而产生,又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历史文明的象征、科学进步的标志。原始的道路是由人践踏而形成的小径。东汉训诂书《释名》解释道路为“道,蹈也,路,露也,人所践蹈而露见也”。距今40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中国有记载 役使牛马为人类运输而形成驮运道,并出现了原始的临时性的简单桥梁。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因看见蓬草随风吹转,而发明了车轮,于是以“横木为轩,直木 为辕”制造出车辆,对交通运输作出了伟大贡献,故尊称黄帝为“轩辕氏”。随着车辆的出现产生了车行道,人类陆上交通出现了新局面。1949年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首先医治了道路的创伤,修复了被破坏的桥梁。在50年代,修筑了著名的康藏(西康至西藏)及青藏(青海至西藏)两公路:康藏公路自今四川的雅安起至西藏拉萨,全长2271公里,翻越海拔3000米以上的大雪山、宁静、他念他翁等山脉,跨越大渡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急流,更有冰川、流沙、塌方和泥沼、地震、森林地带,地形十分复杂,工程特别艰巨,路基土石方有2900多万米3,其中石方有530多万米3,1950 年开工,于1954年完工通车。青藏公路自青海省的西宁至拉萨,全长2100公里,横越高达4500米号称世界屋脊的昆仑、霍霍西里、唐古拉等山脉,沿途 草地、沼泽、环境十分困难,经过艰苦努力,也和康藏公路同时于1954年12月25日在拉萨举行通车典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0多年来,经过中央和地方 的共同努力,全国通车公路10倍于建国初期;而且工程标准和施工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建成了从首都北京通往各省、市、自治区重要城市的国道网,中 国铁路公路网图)。1981年由交通部颁布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根据交通及其使用、任务和性质,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二、三、四级公路。规定 了线形标准;路面面层分为四种类型:高级路面、次高级路面、中级路面和低级路面。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有各种不同的气候地带,有特殊的筑路地区,如沙 漠、永冻土、盐湖、黄土、软土沼泽、泥石流、冰川、塌方、盐渍土等,都累积了不少的筑路经验。自1979年以来中国公路建设加快了步伐,其中,如宜川—兰州公路、天山公路、天达岭公路、宜安—沙铭公路等,都属工程艰巨、标准较高的干线。新修的黑色 路面有 37000公里,截至1984年底,全国通车里程共有926000公里,高级、次高级路面有19万公里,同时提高了主要干线的等级。1984年开始筹划、修建京津塘高速公路和广东省的广州至深圳和珠海的高速公路,上海市也开始修建高速公路。中国的公路和城市道路不但起了量的变化,而且在质的方面也日益提高。
给排水工程也成为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工程。水的循环,可分为水的自然循环和水的社会循环。水的自然循环有多种,对人类最重要的是淡水的自
然循环。水从海洋蒸 发,蒸发的水汽被气流输送到大陆,然后以雨、雪等降水形式落到地面,一部分形成地表水,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图1淡水的自然循环一部分又重新蒸发返 回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最终流回海洋,这就是淡水的自然循环。雨水落至地面,或雪降至地面融化后,汇集起来形成小的径流,小径流不断汇集,形成河川和湖泊。渗入地面下的水,会在地下透水层中流动,形成地下水流。地下水流出地面,称为泉水。在不同的季节,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还会相互补给。我国处于东南亚季风地带,夏季多暴雨,常引起河川及湖泊水位上涨,造成洪水泛滥。为减轻洪涝灾害,常修筑调贮水库,即人工湖。水库还常用作发电,以及农田灌溉和城市水源等。为航运、引水灌溉等需要,还修筑运河。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极大地便利和丰富的水源。
铁路工程也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内容,作为道路运输的主力。中国铁路的发展也取得了光辉的业绩。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从北向南推进,受到战争破坏的京包、陇 海、京汉、南同蒲、浙赣、南浔及粤汉等铁路先后修复通车,并开展运输业务。1949~1981年的32年内共修建了38条新干线和67条新支线。为了加强 既有线的运输能力,修建双线、扩建枢纽编组站、改善线路的平剖面及轨道结构、建设电气化铁路、设置自动闭塞,以及发展蒸汽、内燃、电力机车和车辆的制造业 等,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新铁路干线的建成,使铁路先后伸展到烟台、宁波、福州、厦门、湛江等沿海城市和港口,继而又伸展到西北、西南边远地区,初步改变了中国过去偏重在东 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铁路布局,使大陆上各省省会和自治区首府(除西藏拉萨外)均有铁路同首都北京相连,并沟通沿海和内地之间的铁路运输。新建的支线中,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有平顶山、西户等线;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有铁岭、法库、女儿河、丰城、洛宜、包白、新密等线;三年调整期 间建成的有泰肥、海拉、向乐、博新、北黑等线;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有吉舒、娄邵、汤林线的伊乌段、牙林、符夹、镜铁山、吉兰太等线;第四个五年计划 期间建成的有开阳、芜铜、宁菏、红会、东川、汝箕沟、郭查、漳坎、杭长、醴茶、盘西、长林等线;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有万白、烟白、嫩林、宜珙等 线;1981年建成阜淮等线。到1981年止,在原有铁路线旁增建第二线的双线工程主要有北京至上海、北京至衡阳以及其他铁路的运输繁忙区 段。将原有铁路改建成电气化铁路以增加运输量的有宝鸡至成都、宝鸡至天水以及阳平关至安康等铁路。建成的枢纽共有42个,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北京、郑州、武 汉、天津、上海、沈阳、太原等,这些枢纽中包括87个编组站。这些枢纽根据运输的需要,还在不断扩建中。到1981年底止,全国大陆上铁路 营业里程是50181公里,另有地方铁路3725公里。在这些铁路线上共有隧道4493座,长度总计2010公里,最长的隧道长 7.032公里;共有桥梁28945座,长度总计1344公里。1949年前,黄河上只有两座铁路桥梁,长江上则没有铁路桥梁。到1981年止,跨黄河的 铁路桥梁共有16座,跨长江的铁路桥梁共有7座。其中南京长江桥最长,计长6772米,此外还有新型的来宾红水河预应力斜拉桥和安康汉江薄壁箱型斜腿刚构 钢梁桥也都相继建成。32年内中国铁路大修更换新钢轨共41614公里,钢轨类型逐渐加重,到1981年止,每米50公斤的钢轨长度约占营业铁路总长的50%。线路和桥梁等设施逐年进行改建和加强,铁路设备的技术标准也逐年提高。实际最高行车速度达到每小时110公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铁路 承担的客货运量也逐年增长,到1981年,中国铁路承担的年客运量为9.53亿人,占当年全国现代化旅客运输的24.3%,为1949年的9.2倍;承担 的年货运量为10.77亿吨,占当年全国现代化货物运输的49.4%,为1949年的19.2倍。我国铁路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
通过《对土木工程概论》的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土木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现代土木工程越来越人性化,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未来土木工程的发展逐渐趋向于智能化和绿色建筑。纵观土木工程的过去和现在,我对其发展有足够的信心,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土木工程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为我们的建筑,道路等产生更大的影响。相信在未来土木工程包含的内容将使地球建设为的更好。
第四篇:土木工程论文
土木研究生的实用学术网站
一.专业学术网站
1.小木虫(http://emuch.net/)
推荐理由:里边有不少学术科研用得到的资料,且全部为免费的。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http://www.xiexiebang.com](学习英语的好地方)英语角http://www.xiexiebang.com](看看吧)
第五篇:土木工程论文
目录
1、土木工程的发展历史、断代依据并举例介绍各时期的土木工程······· 1
2.1、木结构建筑主要特点························ 2
2.2、砌体结构建筑主要特点·······················
2.3、混凝土结构建筑··························
2.4、钢结构建筑····························
2.5、索-膜结构建筑 ··························
3、从受力特点归纳桥梁的类型以及各类桥梁的主要特点···········
4、举例说明自然条件对人们传统住居形式的影响地面铺塑胶·········
5、描述你心中的岭南传统民居······················
22223341、简要概述土木工程的发展历史、断代依据并举例介绍各时期的土木工程。
对土木工程的发展起关键作用的,首先是作为工程物质基础的土木建筑材料,其次是随之发展起来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每当出现新的优良的建筑材料时,土木工程就 会有飞跃式的发展。
人们在早期只能依靠泥土、木料及其它天然材料从事营造活动,后来出现了砖和瓦这种人工建筑材料,使人类第一次冲破了天然建筑材料的束缚。中国在公元前十一世纪 的西周初期制造出瓦。最早的砖出现在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的墓室中。砖和瓦具有比土更优越的力学性能,可以就地取材,而又易于加工制作。
砖和瓦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广泛地、大量地修建房屋和城防工程等。由此土木工程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直至18~19世纪,在长达两千多年时间里,砖和瓦一直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建筑材料,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甚至在目前还被广泛采用。
钢材的大量应用是土木工程的第二次飞跃。十七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生铁、十九世纪初开始使用熟铁建造桥梁和房屋,这是钢结构出现的前奏。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冶金业冶炼并轧制出抗拉和抗压强度都很高、延性好、质量均匀的建筑钢材建筑钢材,随后又生产出高强度钢丝、钢索。于是适应发展需要的钢结构得到蓬勃发展。除应用原有的梁、拱结构外,新兴的桁架、框架、网架结构、悬索结构逐渐推广,出现了结构形式百花争艳的局面。
建筑物跨径从砖结构、石结构、木结构的几米、几十米发展到钢结构的百米、几百米,直到现代的千米以上。于是在大江、海峡上架起大桥,在地面上建造起摩天大楼和高耸铁塔,甚至在地面下铺设铁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奇迹。
为适应钢结构工程发展的需要,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结构设计理论等就应运而生。施工机械、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理论也随之发展,土木工程从经验上升成为科学,在工程实践和基础理论方面都面貌一新,从而促成了土木工程更迅速的发展。
十九世纪20年代,波特兰水泥制成后,混凝土问世了。混凝土骨料可以就地取材,混凝土构件易于成型,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小,用途受到限制。十九世纪中叶以后,钢铁产量激增,随之出现了钢筋混凝土这种新型的复合建筑材料,其中钢筋承担拉力,混凝土承担压力,发挥了各自的优点。二十世纪初以来,钢筋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从三十年代开始,出现了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刚度和承载能力,大大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因而用途更为广阔。土木工程进入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时期。混凝土的出现给建筑物带来了新的经济、美观的工程结构形式,使土木工程产生了新的施工技术和工程结构设计理论。这是土木工程的又一次飞跃发展。
2、分别举一例说明木结构建筑、砌体结构建筑、混凝土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索-膜结构建筑的主要特点。
2.1木结构建筑有较好的防震能力。民谚所说的“晃而不散,摇而不倒”,“墙倒柱立屋不塌”反映了这种能力。木材的主要特性是容重轻,刚性好,比强度高,导热系数小,加工方便,易于成型等。但存在易燃、易腐、易蛀和变形大、材质不匀、各向异性等问题。应用时应注意:①环境温度、湿度,木材含水率、疵、病等对木材力学性能的影响;②长期负荷作用对木材强度的影响;③整体建筑或构件的防火、防腐、防蛀等问题。
2.2砌体结构建筑容易就地取材,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良好的耐火性;保温隔热性能好,节能效果好;施工方便,工艺简单;具有承重与围护双重功能;自重大,抗拉、抗剪、抗弯能力低;抗震性能差;砌筑工程量繁重,生产效率低。砖、石或砌块砌体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和较好的耐久性。砌体砌筑时不需要模板和特殊的施工设备。在寒冷地区,冬季可用冻结法砌筑,不需特殊的保温措施。砖墙和砌块墙体能够隔热和保温,所以既是较好的承重结构,也是较好的围护结构。
砌体结构的缺点是:①与钢和混凝土相比,砌体的强度较低,因而构件的截面尺寸较大,材料用量多,自重大。②砌体的砌筑基本上是手工方式,施工劳动量大。③砌体的抗拉、抗剪强度都很低,因而抗震性能较差,在使用上受到一定限制;砖、石的抗压强度也不能充分发挥;抗弯能力低。④粘土砖需用粘土制造,在某些地区过多占用农田,影响农业生产。
2.3混凝土结构建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于能够充分利用高强度材料(高强度混凝土、高强度钢筋),所以构件截面小,自重弯矩占总弯矩的比例大大下降,结构的跨越能力得到提高。与钢筋混凝土相比,一般可以节省钢材30~40%,跨径愈大,节省愈多。
全预应力混凝土梁在使用荷载下不出现裂缝,即使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在常遇荷载下也无裂缝,鉴于全截面参加工作,结构的刚度就比通常开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要大。因此,预应力梁可显著减少建筑高度,使大跨径桥梁做得轻柔美观。由于能消除裂缝,这就扩大了对多种桥型的适应性,并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
2.4钢结构建筑钢材的特点是强度高、自重轻、刚度大,故用于建造大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建筑物特别适宜;材料匀质性和各向同性好,属理想弹性体,最符合一般工程力学的基本假定;材料塑性、韧性好,可有较大变形,能很好地承受动力荷载;建筑工期短;其工业化程度高,可进行机械化程度高的专业化生产;加工精度高、效率高、密闭性好,故可用于建造气罐、油罐和变压器等。其缺点是耐火性和耐腐性较差。主要用于重型车间的承重骨架、受动力荷载作用的厂房结构、板壳结构、高耸电视塔和桅杆结构、桥梁和仓库等大跨度结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等。钢结构今后应研究高强度钢材,大大提高其屈服点强度;此外要轧制新品种的型钢,例如H型钢(又称宽翼缘型钢)和T形钢以及压型钢板等以适应大跨度结构和超高层建筑的需要。
2.5索-膜结构建筑膜结构是一种全新的建筑结构形式,它集建筑学、结构力学、精细化工与材料科学、计算机技术等为一体,具有很高技术含量。其曲面可以随
着建筑师的设计需要任意变化,结合整体环境,建造出标志性的形象工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艺术性:充分发挥建筑师的想象力,又体现结构构件清晰受力之美
2.经济性:由于膜材具有一定的透光率,白天可减少照明强度和时间,能很好地节约能源。同时夜间彩灯透射形成的绚烂景观也能达到很好的广告宣传效益
3.大跨度:膜结构可以从根本克服传统结构在大跨度(无支撑)建筑上实现所遇到的困难,可创造巨大的无遮挡可视空间,有增加空间使用面积。
4.自洁性:膜建筑中采用具有防护涂层的膜材,可使建筑具有良好的自洁效果,同时保证建筑的使用寿命。
5.工期短:膜建筑工程中所有加工和制作均在工厂内完成,可减少现场施工时间,避免出现施工交叉,相对传统建筑工程工期较短
3、从受力特点归纳桥梁的类型以及各类桥梁的主要特点。
类型:梁桥(分简支梁、连续梁桥、悬臂梁桥);刚架桥;拱桥(分上、中、下承式拱桥);组合体系桥(分斜拉桥、悬索桥等)。
梁桥特点以受弯为主的主梁作为承重构件的桥梁。主梁可以是实腹梁或桁架梁。实腹梁构造简单,制造、架设和维修均较方便,广泛用于中、小跨度桥梁,但在材料利用上不够经济。桁架梁的杆件承受轴向力,材料能充分利用,自重较轻,跨越能力大,多用于建造大跨度桥梁。按照主梁的静力体系,分为简支梁桥、连续梁桥和悬臂梁桥。
刚架桥特点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连成整体的框架结构。根据基础连结条件不同,分为有铰与无铰两种。这种结构是超静定体系,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框架底部除了产生竖向反力外,还产生力矩和水平反力。常见的刚架桥有门式刚架桥和斜腿刚架桥等。也称刚构桥。主要承重结构采用刚架的桥梁。刚架的腿形成墩(台)身,梁和腿为刚性连接,可用钢、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制造。
拱桥特点以承受轴向压力为主的拱圈或拱肋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拱结构由拱圈(拱肋)及其支座组成。拱桥可用砖、石、混凝土等抗压性能良好的材料建造;大跨度拱桥则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材建造,以承受发生的力矩。按拱圈的静力体系分为无铰拱、双铰拱、三铰拱。前二者为超静定结构,后者为静定结构。无铰拱的拱圈两端固结于桥台,结构最为刚劲,变形小,比有铰拱经济,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是普遍采用的形式,但修建无铰拱桥要求有坚实的地基基础。双铰拱是在拱圈两端设置可转动的铰支承,结构虽拱桥不如无铰拱刚劲,但可减弱桥台位移等因素的不利影响,在地基条件较差和不宜修建无铰拱的地方,可采用双铰拱桥。三铰拱则是在双铰拱的拱顶再增设一铰,结构的刚度更差些,拱顶铰的构造和维护也较复杂,一般不宜作主拱圈。拱桥按结构形式可分为板拱、肋拱、双曲拱、箱形拱、桁架拱。拱桥为桥梁基本体系之一,一直是大跨径桥梁的主要形式。拱桥建筑历史悠久,20世纪得到迅速发展,50年代以前达到全盛时期。
组合体系桥特点主要承重构件采用两种独立结构体系组合而成的桥梁。如拱和梁的组合、梁和桁架的组合、悬索和梁的组合等。组合体系可以是静定结构,也可以是超静定结构。可以是无推力结构,也可以是有推力结构。结构构件可以用同一种材料,也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成。
4、举例说明自然条件(气候、地方材料等)对人们传统住居形式的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与气候上的复杂性、多样性,给中国居住文化的发生和发展带来多样性和不平衡性的结果。黄河与长江的中下游地区地势平缓,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物产丰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便成为中国居住文化最早的诞生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在任何地方进行住居建设。地形、气候、水文、地质、地貌等自然环境条件对人类居住的选址都有一定限制。
我国传统的“风水理论”更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住居的选址受自然环境的限制,早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就凭直觉认知和经验积累,总结出了以天、地、人相协调为准则的认识观念和一种特殊的择地标准和理论即“风水理论”,并广泛应用于传统居住建设的实践中。“风水理论”强调“宅,择也,择吉地而营之也”。选择良好的地势、地貌、地力和采光、通风、朝向良好的基地条件等建房,并按照居住环境背有依托,左辅右弼、前有屏障围合的空间格局,和“藏风聚气”、“负阴抱阳”的法则,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居住环境。虽然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的发展受社会、神学、玄学等影响,被注入了迷信色彩而有损其科学性,但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依托于自然环境来进行住居选址。从人类住居的选址的角度来看,是有其合理性的:阳者,山南水北也,朝阳可以得到充足的日照,背山可以阻挡冬季北向的寒风,面水可以利用夏季从东南方向吹来的凉风,有利于湿润空气并带走夏季的热量,靠近水源使得周围的植被得以保持水土,并调整附近的小气候,更能方便生活、生产、交通。
我国各地的住居在选址都充分考虑了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如蒙古包的搭建地点一般选在山前或低洼的地方,以利于防风;在桂北、湘西、黔东南地区流行的“吊脚楼”式民居,依山傍水而建,前部立柱建成架空的楼层,后部落地并层层凌高,是与当地山岭起伏,地形复杂、地貌多样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黄土高原上的窑洞一般选择向阳、背风,吃水和交通都方便的地方,还要避开沟壑,背山牢靠,土质结实,无洪水和泥石流的地方。窑洞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选址也略有区别,如靠山式窑洞一般选在向阳避风、靠近沟壑源边的地带,而源面宽阔地带因无天然崖壁利用,多为地坑式窑洞;江南水乡,住居多沿河流而建;青藏高原雨水稀少,风多天寒,故碉房多建在河谷平原及近水的山腰台地,或是避风向阳的山麓、山凹地带,碉房的选址常常采取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以达到顶层避风向阳、取暖的目的。浙江畲族人民的住居大多在山区或半山区的山脚围湾、山腰的坞壑凹地或丘陵中的小谷地,这样有利于躲避东南沿海风暴的侵袭。
5、描述你心中的岭南传统民居。
谈起岭南传统民居,让我第一个反应想起就是广州的西关大屋。所谓西关,是老广州人对位于荔湾区,北接西村、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明清时地处广州城西门外一带地方的统称。西关在明清时期是广州的商贸中心。明
末兴建起十八甫,开设有十三行。清代中后期起,又先后形成了宝华街、宝源街、多宝街、逢源街等商贾富绅豪宅区(其中宝华街、宝源街、多宝街被称为“西关三宝”),西关于是成为广州时尚的代表。西关一带的大屋,也成了那个时期广府民居的标志性建筑。
西关大屋平面布局一般为左右对称,中轴线上为主要厅堂,每厅为一进,全屋一般为二至三进,厅之间用小天井相隔,天井有上盖,靠天窗采光通风。厅的两侧为偏厅、偏房,大屋子偏房的两侧还有巷,叫“青云巷”,又称“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交通、通风、采光等多种功能。
西关大屋装饰最有特色的部分为大门,一般分为三道,称“三件头”。临街最外的一道是四扇对开的屏风门,也叫矮脚吊扇门或花门。花门上部为木雕通花,镶着花玻璃或衬以钩花布帘,顶端两角通常还会对称地雕一串葡萄或松鼠之类的木雕作为装饰。屏风门可以遮挡街上行人的视线,同时又不影响采光和通风,特别能体现广州人的生活取向——重视小家庭独立的生活空间和个人隐私,同时在闷热多雨的岭南地区,保证通风又是第一要务。屏风门之后就是独具岭南特色的趟栊了。趟为开,栊为合,趟栊就是可以滑行着拉开、合上的木门,其原理及功能和现代横拉式的防盗门差不多。趟栊之后的大门才是真正的大门,一般都非常厚重,用于防盗。
西关大屋最多时曾达到800多间,现存的已不足百间,其中保存较好的寥寥可数。在现在的西关,你更多感受到的是平民化的广州生活——狭窄而拥挤的道路,呈放射状伸向不知何处的小巷,出售在其他地方再也买不到的小商品的小店,被许多人家切割成不规则的一小间一小间杂乱的旧屋。
目前保存较好的西关大屋包括位于文昌北路耀华大街的西关大屋区、位于恩宁路多宝坊的泰华楼、座落于龙津路逢源大街的小画舫斋、位于荔湾区泮溪酒家南侧的龙津西西关大屋建筑保护区(范围东起龙津西路,西至原西关上支涌,北起逢源沙地一巷,南至三连直街)、宝华路南段两侧十五甫、十六甫的西关大屋、位于海珠区南华西街的大屋群(虽然西关大屋最早出自西关,但现在广州保存最完好的西关大屋却不在西关而在海珠区,其中最集中的是南华西街。目前,南华西街是内控的广州历史文化保护区)、海珠区龙导新街大屋群。